第一篇:记叙性散文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写作指导
一件事,选材新,描写细,波澜兴,感情真,顿悟深
第一,一件事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丰子恺《送考》,刘志成《怀念红狐》
第二,选材新
2002年高考作文《绍兴随想》
第三,描写细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刘志成《怀念红狐》
第四,波澜兴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叙事若平铺直叙,像流水账一样,必然寡然无味。古人提倡写文章要能“尺水兴波”,就是说,短文章也要写出波澜。
第五,情感真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胡适《我的母亲》,刘鸿伏《父亲》
第五,顿悟深
刘亮程《寒风吹彻》最后17节,席慕蓉《燕子》
燕 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例文1:
《绿叶·情意》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
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例文2: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
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例文3:
《角色转换之间》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夜色浓稠,遮掩了星的光芒,我走出家门,将楼层里的灯亮起。母亲还未回来。
我轻抚开关老化的表皮。曾经,多少个夜晚,母亲将这盏灯亮起,照亮了这片黑暗。她知道,我看到这橘黄的灯光,就仿佛看到了温暖与希望。
那么今晚,当看到这个光亮的地方,母亲,会否感到温暖。
已经很晚了,可母亲还未回来。
我往楼下走去,离开了这片光亮。
曾经,我调侃着对母亲说,就我们那楼层的灯亮着,怪醒目的,哪天物业要来加收电费了。母亲笑了,忽地眼角的皱纹显得深刻而鲜明。
灯,一直亮着。那仿佛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一件事,一件幸福的事。母亲,总会将它亮起,不为这黑夜。我不知道当我看到了这盏灯的时候,心中是温暖是幸福,是怅惘是感动。我只知道未来的我,将为母亲亮起这盏灯。
母亲还未回来。我继续向下走去。此时,我很幸福,正如曾经母亲也很幸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盏灯,一直亮着,一直温暖着我。
母亲老了,我长大了,而灯一直亮着。我抬头仰望那缕灯光,那么高,那么远,而后漫长而漆黑的道路一直绵延到我的脚下。这条路,母亲与我共同走过。在这条路上有一缕温暖的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也许在很长很长的时光里,我忽略了她的光芒;在很远很远的时空里,我不曾记住那光亮的模样。但我知道,在这里,我等着母亲,为她点亮那盏灯。
我转身,母亲来了,我们寒暄着向那缕光亮走去。它仿佛指引着我们。它仿佛预知了在我与母亲角色转换之间的爱与幸福。
灯,亮得太醒目了。母亲说,我笑了,曾经我也这么说。曾经我也如此感慨。
我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说,早点回家休息吧!母亲也笑了,依然是鲜明而深沉的皱纹。回家何时变得这般庄严而神圣,回家何时这般幸福而美好。回家,我们母女俩曾经相互的关怀,在此刻绽放。
母亲与我走过这片光亮,走过开关时,我不禁停下了。只是这轻轻一按,母亲按了多少年岁。
未来,我又将为母亲点亮多少个夜晚。
母亲说,长大了啊,都换作你照顾我了。我笑了,是吧。
第二篇:高中记叙性散文写作指导(范文)
记叙性散文写作指导
记叙性散文,是指在考场中出现的非规范性的记叙文。这类作文突破了规范性记叙文写人叙事的常规写法,不拘泥于写真人真事,不怎么讲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完整性,常常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或虚构个别细节,或想象虚拟各类故事,或边叙事边以抒情笔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把哲理性思索蕴含在生动具体的叙事描写之中,或采用蒙太奇的剪辑方式以几个片断组合成文,等等。从总体看,这类作文的写法,更讲究选材构思的艺术性,讲究虚实结合,讲究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方式的综合运用等。
综合分析这类作文中的优秀作文,我们发现有下列一些规律,是该类作文成功的支点。下面进行一些具体阐述和分析,供大家练习时参考。
第一、选材要大气
不少同学写这类文章,得分偏低,常常是因为缺少高雅的情趣和理趣,选材和内容不够大气,有低幼化倾向,编写的故事像三、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一样,没有情趣,更缺理趣;以“诚信”为话题,他们就写小时候打碎花瓶不敢承认,写偷偷拿了家里一个苹果,写退回在商店里营业员多找的钱,写父母如何给自己讲“狼来了”的故事;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他们就写下水救人,登高救人,扑火救人,写选择在考试中不作弊,在乘车时让座,打饭时排队等。这些内容不是不能写,问题是难以写出题材和情节的情趣和哲理,尽管可以小题大做,但毕竟暴露出考生自己视野狭窄,不善于读书、思考,认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反,那些优秀作文在选材方面则大气得多,例如,化工厂厂长在利润与环保之间找到最佳方案;穷学生把他人侮辱性的施舍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当记者的妈妈写信告诉女儿一个共产党员要有怎样的选择;城市的繁杂和农村的荒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等等。
第二、对文章整体进行艺术加工
1、情节安排求变化、求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人叙事若平铺直叙,像流水帐一样,必然寡然无味;须知,只把事情“写清楚明白”不等于是好文章,只有写出情趣和理趣,写出波折,才会打动阅卷老师。古人提倡写文章要能“尺水兴波”,就是说,短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在一般情况下,在考场上拿到试题后,考生自己头脑的库存的现成材料不可能本身就具有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特点(当然有这样现成的曲折动人材料更好了),这就要通过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使文章整体布局、情节安排,曲折多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山村故事》写一个女教师答应乡亲们回城结婚后再回乡教书的故事,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把一件事写得跌宕起伏。文章写小芳在山村小学教了四年书,目前要回城结婚,围绕她还会不会回来这个问题展开情节:以前教书的姑娘回城结婚后都未回来,芳姑娘尽管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但仍然引来村民的议论纷纷,这便形成了一个波折;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又写到一个汉子骂小芳老师同样不讲诚信的话,这又形成了一个悬念;接着,情节安排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芳姑娘不但回来了,而且还带来自己的丈夫——一位新老师,这时,那骂人的粗野汉子又提议将山村小学更名为“诚信小学”。这样安排全文情节,使文章颇有趣味,引人入胜。另外,小芳临走时,只说了一句话,回来时又是一句话,但却是一诺千金,非常巧妙地突出了“诚信”的主题。而山村小学更名为“诚信小学”,更是扣住话题的神来之笔。
当然,对文章进行艺术加工,要注意讲究安排情节的艺术技巧,例如: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虚构个别情节,改换部分情节以扣住题意,把发生的几件事进行合理的改造,将几个人的事情汇集到一个人身上等等。
2、注意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许多同学写的作文选材不错,既扣题,又有现实意义,但仍然给人清淡如水的感觉,这是为什么?除缺乏巧妙的情节安排外,还缺少必要的描写。而许多优秀作文在这方面是很出色的。请看下面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华容道》中的一个片断:
忽然关羽的脸动了一下,曹操来了。一群老弱残兵,护卫的是和他们一样的狼狈不堪的汉丞相。曹操的衣衫破烂不堪,绛色的战袍被火烧去了大半,脸上也是一幅疲惫不堪的神色。他的队伍忽然停住了,停在了关羽的面前。
两支军队,狭路相逢。夕阳西下,将每个人都笼上一层金色。曹操看到关羽,脸上陡然升起一种希冀的神色,他本来已经黯淡的眼睛又渐渐放出光来,他想起这个人在他军队中的那些日子里自己对他是如何地礼遇,如何地谦恭。曹操知道关羽是个很念旧情的人。当初他就是念着刘备的旧情而离开了自己,现在能否念着那段日子而放自己一条生路呢?曹操期待地望着一言不发的关羽。
这段文字质朴纯正,描写细腻传神。作者把笔力集中在人物外貌神态、心理和环境的描写上,出色地刻画出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狼狈、绝望,见到关羽后又产生一线希望的情景,如此描写,使文章情趣大增,很有感染力量,阅卷老师怎么会不被打动呢?
第三、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具体生动的描写叙事里
前面已经提到,写记叙性散文,要注意写出情趣和理趣,而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具体生动的描写叙事里,也是使文章具有情趣和理趣的方法之一。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绍兴随想》,是写一年的春天自己漫游绍兴风景名胜的游记,第一段写自己游遍绍兴那充满文化积淀的人文景致之后,引发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第二、第三段记叙、描写参观一代才子徐渭的处所----青藤书屋的所见所思;第四段叙写参观“咸亨酒店”的所见所想;第五六段作者把徐渭与鲁迅两个文化名人进行了深入比较思考和分析,肯定了积极进取的人生道路: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积极进取,选择奋勇拚搏,选择在贡献社会中体现自我。全文在清新明丽的描述中,处处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社会和人类文化的思考,这既使读者加深了对徐渭、鲁迅的文化品格的认识,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青年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风貌,文章既扣住了话题----心灵的选择,又表达出对人生、人类文化的深入思考,这比一般人游览风景名胜,只是饱饱眼福高明多了。本文获得高分是理所当然的。
例文1:
《绿叶·情意》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
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例文2: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
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例文3:
《幸福,从心灵深处弥漫》
2010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
星期日的早晨,我在书本里神游了许久,感到有点累了,便站起身来,伸了下懒腰。无意间,我朝窗外街上望去。一个菜贩蹬着车载着妻儿,车上还有一些没有卖完的剩菜——这一家人显然是刚从早市的菜市场回来。
那个妻子坐在车上不知说了什么,把约摸三四岁的儿子逗得哈哈大笑,撒下一串清脆的笑声,惹得路人注目。妈妈也是一脸的灿烂,一脸的陶醉。菜贩在前面埋头蹬车,不时朝车后看几眼。偶尔笑一笑,摇着车铃,洒下一路欢快。行至一段坡路,妻子并没有下车,依然是开心地逗着孩子,一路指点着孩子看两边的人流和商埠。
菜贩使出全身的力气,吃力地蹬着车。他的身子向前微微倾斜,伸长了脖子。一下,两下,三下„„终于爬过这段坡路,菜贩停了下来,用衣袖擦擦额头的汗,回头看了看他的妻子和儿子,露出憨厚灿烂的笑容。
我知道,他们的劳动并不轻松,他们的生活未必富有,但他们或许并没有为今天还有多少菜没有卖出去而忧愁„„看看他们灿烂的笑容,我相信,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快乐。我甚至觉得,他们远远比我们想象还要幸福得多,至少,他们比我们还要多一些幸福。
生活注定了我是一位早行人。清晨,每每穿行在城市的路灯下,想想此时还在睡梦中逍遥的人,心里就难免落寞。常常自叹是一位“苦行僧”——自己的学业还没有尽头。然而,当我踩着城市的路灯的微光去学校时,我总会遇到三三两两的卖菜人,或挑着菜,或推着菜,有的急匆匆的走,有的三三两两的边谈论边前行,也有洒下一路铃声的,急匆匆的前行。偶尔还有浪漫的卖菜姑娘,脚步轻快,一路惬意的哼着小曲,一路洒下一串欢快。常常被他们的笑声感染,脚下便轻松多了。你看,呼吸的是城市最清新的空气,欣赏的是城市最美丽的早醒图,耳听的是城市早晨美妙的交响乐。走进教室,我弥漫在同学们的琅琅书声中„„
突然间我明白了,平时在书本上看到的快乐和幸福,在生活中总是用不上了。快乐或幸福,要因人而异。在我看来,快乐或幸福,仅仅是人的一种感受,一种内心的体验,一种生活态度。
例文4:
《角色转换之间》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夜色浓稠,遮掩了星的光芒,我走出家门,将楼层里的灯亮起。母亲还未回来。
我轻抚开关老化的表皮。曾经,多少个夜晚,母亲将这盏灯亮起,照亮了这片黑暗。她知
道,我看到这橘黄的灯光,就仿佛看到了温暖与希望。
那么今晚,当看到这个光亮的地方,母亲,会否感到温暖。
已经很晚了,可母亲还未回来。
我往楼下走去,离开了这片光亮。
曾经,我调侃着对母亲说,就我们那楼层的灯亮着,怪醒目的,哪天物业要来加收电费了。母亲笑了,忽地眼角的皱纹显得深刻而鲜明。
灯,一直亮着。那仿佛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一件事,一件幸福的事。母亲,总会将它亮起,不为这黑夜。我不知道当我看到了这盏灯的时候,心中是温暖是幸福,是怅惘是感动。我只知道未来的我,将为母亲亮起这盏灯。
母亲还未回来。我继续向下走去。此时,我很幸福,正如曾经母亲也很幸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盏灯,一直亮着,一直温暖着我。
母亲老了,我长大了,而灯一直亮着。我抬头仰望那缕灯光,那么高,那么远,而后漫长而漆黑的道路一直绵延到我的脚下。这条路,母亲与我共同走过。在这条路上有一缕温暖的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也许在很长很长的时光里,我忽略了她的光芒;在很远很远的时空里,我不曾记住那光亮的模样。但我知道,在这里,我等着母亲,为她点亮那盏灯。
我转身,母亲来了,我们寒暄着向那缕光亮走去。它仿佛指引着我们。它仿佛预知了在我与母亲角色转换之间的爱与幸福。
灯,亮得太醒目了。母亲说,我笑了,曾经我也这么说。曾经我也如此感慨。
我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说,早点回家休息吧!母亲也笑了,依然是鲜明而深沉的皱纹。回家何时变得这般庄严而神圣,回家何时这般幸福而美好。回家,我们母女俩曾经相互的关怀,在此刻绽放。
母亲与我走过这片光亮,走过开关时,我不禁停下了。只是这轻轻一按,母亲按了多少年岁。
未来,我又将为母亲点亮多少个夜晚。
母亲说,长大了啊,都换作你照顾我了。我笑了,是吧。
例文5:
《蓝色蛹·金色蝴蝶》
20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离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第三篇: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
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
第一课时
核心技能导练 技法指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描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四种,通常又将其分别称为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抒情写意类散文、议论随笔类散文。杂文属于广义的散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借叙事写人写景发议论,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等。
1.写人叙事类散文(记叙类散文)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称为写人叙事类散文(记叙性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忽然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四、散文的章法
“章法”指文章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散文的章法有三条: 1. 注重铺设文脉。
文脉主要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即纵贯作品的脉络(线索)。一篇文章中,可能同时有几种因素起“贯穿”作用的,像时间推移(时间线索)、视角的变换与连接(空间线索)、情感的发展变化(感情线索)、人物的串联(任务线索)、事物的串联(事物线索)等等。其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印痕更深,凸显得更为明显。在集中显示文脉的地方,往往会精心安排一些语句,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2. 注重过渡和照应。
散文除了要铺设纵贯全篇的脉络来增强整体感,在过渡和照应方面也非常讲究。过渡时密切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之间联系,从一个内容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另外一个内容。照应是密切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前面提到的东西能够有着落,通常表现为:首尾呼应;对前面铺垫内容的呼应;为了强调而在后面反复提及形成呼应。过渡与照应有时连在一起使用,可不做确切区分。
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句段和衔接句段上。在议论性散文
中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和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
3. 注重收放自如,繁简相宜。
“放”就是驰骋联想和想象,放开思路尽情地写。比如,余秋雨写的《都江堰》,开篇就是一句奇崛之语:“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接着,宕开笔去说长城,再说四川平原上比秦始皇下令修长城还早数十年就完成了的一项“工程”——“有了它,才的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最后,用独句段干脆有力地收束:“它,就是都江堰。”只放不收,只舒不卷,文字和思绪就“跑”了,舒卷自如才好,文章既开阔舒展,又不失严谨的法度。
“繁笔”与“简笔”是就描写的色彩、力度而言的。“繁”是说用墨多,用力大,写得细致繁复。“简”是说文字简约,轻描淡写。
五、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1.感情炽烈,取材生活 何永康教授说:“考场作文要多了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光,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都是喝不出什么滋味的。这当然是一种比喻。用写作的术语来说,就是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这句话的理解,针对记叙性散文所表现的感情而言,就是要求文章的感情炽烈而不流于平淡,外显而不失于内敛。换言之,要抓住语文教师对文字相对敏感,情感相对丰富这个特点,写“含情量”高的文字,但同时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情”是真情而非矫情,是动情而非煽情。这就需要考生学会用心去体味、观察生活,注重情感积淀,挖掘生活中的动人细节,“锁定”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一般来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
第二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触动心弦的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憾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点促人警醒,幡然醒悟。如2005年福建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者以人生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年龄拟题并构成全文线索,描述了一个孩子由“人生阅历浅”到“世故圆滑”的嬗变过程,人物原型来自于生活,发人警醒。
2.情节跌宕,详略得当 “文似看山不喜平”,出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就更要求故事情节要做到跌宕腾挪,摇曳多姿,力避冲淡平实,学会用情节拽动阅卷教师的眼球,引起强烈的感官效果。一般而言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文章前半部分要巧设伏笔,做到疑窦丛生,引人入胜;二是文章结尾力求打造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余音绕梁,遐思无限;或反抽一鞭,奇崛警策;或化情为景,含蓄蕴藉。2005年湖北满分作文《一双童鞋》,写的是一位老婆婆为快过生日的孙子买了双心爱的童鞋,不想其中一只被一个乘客撞出了飞驰的火车窗外,文章的结尾写道老婆婆将另一只也扔出了车窗,全车厢的人一片哗然,而老婆婆的一席话却引人深思;“哈哈,我剩下这单独的一只也没用,索性把那只也扔了,没准别人会捡到,配成一对就好了。”开头悬念迭起,结尾则点名题旨:我们如果能抛弃锱铢必较的烦恼和痛苦,心中的天空会变得无比辽阔,纵然是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
上我们却可以富比王侯。这样深化了主旨,将文义推向极致,使文章弥漫着一股迷人的哲理芬芳。
另外还要注意文章详略的处理,当考生酝酿好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之后,往往都是想着赶快将这个故事“一股脑儿”地将下去,却忽略了文章的详略处理问题,使得故事拖泥带水,中心不明了。其实一篇记叙性散文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作者能否做到疏密得当。《一双童鞋》中老婆婆出场时作者对她的“苍老而又潦倒”的形象着力描写:“右手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杖,左手挎着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同时又就她对自己为孙子买的那双童鞋的喜爱之情极尽渲染,但其他内容则是一笔带过,只是点到为止,其实这正是为了与文章结尾老婆婆失去童鞋后却能做到既能自己超然解脱,又能宽慰尴尬的乘客、成全捡拾新鞋的路人的行为张本的,使得文章前后照应,滴水不漏。
3.注重细节,“目击”现场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能没有感人的细节,一味地平铺直叙不能具备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艺术张力,这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最难忘的往往是一些触动人心扉的生活小节而非那些惊天动地的壮举一样,因此在作文中有意识地打造一两处精美的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2005年江苏满分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写的是“降生在贫困的家庭”的“我”在高考前提出想吃西瓜这样的“无理的要求”,不想母亲满足了这一要求,但吃西瓜时她却以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为由,让“我”“吃光了所有的西瓜”,但“我”饭后到灶房时才发现母亲居然在啃瓜皮!文章最后用特写镜头的形式锁定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画面:“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着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这以细节读后让人因之动容,为之鼻酸。
需要强调的是记叙性散文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选材要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但又不能照搬生活,要有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尤其是写一些历史故事,要有“目击”现场的能力,学会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甚至可以选择与历史人物直接对话的方式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二是要准确捕捉事物的细部特征,同时要学会力求用简约生动的笔触去勾勒、描摹,给读者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描写分两种:一类是白描,一类是细描。白描相当于中国画中的写意,那么细描更像中国画中的工笔,但对于高考作文800字的篇幅来讲不论运用哪一类,都应尽量简洁、干净,一般不主张浓墨重彩,关键在于抓住细节的精神。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爱在心口难开》:父亲节这天,自己在朋友的鼓励下为性情暴躁、经常打骂自己的父亲送了“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父子俩对饮微醺,儿子一句“爸爸,我„„我„„我爱你„„”打破了两代人的隔膜,沟通了心灵,化解了情感障碍,此时,内敛的父亲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这一精彩的细节寥寥数笔便将父亲难以言表的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4.叙议结合,景物穿插
记叙、描写固然是记叙性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但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记叙、描写之中巧妙死穿插议论与抒情,优秀的记叙性散文常常呈现给大家的叙议有机结合的“链环结构”。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熔铸激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涟漪,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由衷赞美,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闪亮的人格。
另外,创作记叙性散文还应注重景物的巧妙穿插。诚然,不是所有的记叙性散文都一定要有景物描写,但景物描写运用得当会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故事氛围,表现人物性格,升华文章主题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那些具有较强语言驾驭能力的考生往往都善于将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发展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所构建的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这里特别提出两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一是运用“泛灵”手法,即根据文章的需要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生命化,使之富有情感性、人情味。二是将景物描写贯穿于整个文章的始末,并且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巧妙设计景物的特点,甚至让景物描写起到暗示情节变化、揭示文章意蕴的作用,使文章变得深沉蕴藉富有张力。如2002年满分作文《九月的海》,文章写的是“我”在高考中考出了640分的好成绩,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轻松进入名牌高校,然而自己此事想到“西北需要我”,于是想要报考西北的大学,这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最终自己战胜了外界的压力决定将青春奉献给西北。故事以景物描写开头:“七月的海,平静的表面上铺满了炫目的光,看得久了,竟有微微的头痛。海风一如既往地拂过他的脸庞,柔和而不失力度。”这样的描写意在暗示自己在选择名牌大学与林业大学之间心灵的碰撞、内心的波澜。等到“我”毅然决然地选择农林院校时文章又一次提到大海:“西北需要我,他倏地站起身来,西北需要我!大海温柔地卷起波浪,在他脚下的岩石上慢慢地散开„„”这无疑是又在暗示“我”在做出“心灵的选择”之后内心的平静和安详。文章的结尾在描述“我”接到大学通知书时,再次写到了大海:“九月的海,微风带着他熟悉的腥气拂过脸庞,他的手中紧紧握着西北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九月的海,含笑,用无限的柔情与祝福送他踏上了征程。”这里便是运用了“泛灵”的手法,既赋予大海以人性化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我”为自己的选择自豪与骄傲的激动心情。这样景物描写贯穿全篇,不但渲染了气氛,而且还准确地暗示了“我”的心路历程,彰显了文章“心灵的选择”这一主题,折射出一种理性美和崇高美
第四篇:中考满分记叙性散文两篇
中考满分记叙性散文两篇
动力来自精彩的课外书
寂寞的童年,没有想象中的蓝天、白云与碧海,没有梦幻中的绿草、卵石与小鱼,但那一本本美丽而神奇的课外书,却让我的生活变得美不胜收。
我学习语文的动力来自爸爸,准确地说是来自爸爸的一个故事。记得爸爸与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从前有座山„„”刚开始时还听得津津有味,重复几遍后,就发现了玄机。我要求爸爸讲一讲其他的故事,爸爸不说话,神秘地走到那典雅的书橱前说:看书吧,书里有看不完的故事。这就是我学习的最初动力。
带着疑问与好奇的心理,我翻开了书橱里那些有着精美插图的童话书。起初,我看到的是书里可爱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是书里漂亮的美人鱼与滑稽的小丑,不到几天工夫,幼稚的童心被彻底征服,我如同一个饥饿的人闻到了面包的香味,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着我走进那美妙的世界。后来,我走进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畅游了让人心生遐想的海底世界和茫茫无际的宇宙空间。书本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美妙。
进入中学后,一本本精美的书籍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成了我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在一篇篇满含思想的文字里,我读懂了余秋雨的惆怅;在一个个曲折的情节中,我读懂了张爱玲的痛苦;在一幅幅诗意的画面里,我读懂了池莉的清新。在那里,我遇到了给予我生命力量的史铁生,衰败的地坛之中透露的那些新绿,不仅激起了他生存的希望,也给了我信心与信念。在那里,我遇到了驰骋球场的贝克汉姆,顽强的拼搏不仅让他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也教会了我奋斗,让我不再是一个对着霞光幻想的人。
一本本精彩的课外书,让我品味到了不同于课堂的味道,它们在我心中升起了一轮全新的太阳,这是一轮催我奋进、促我进步的太阳。感谢你噢,可爱的课外书!有了你,我的生活将永远充满着动力,永远充满着激情。
本文写作角度精辟。课外书带给自己以动力,于是历代文人骚客、经典诗词作品、传统古典小说,精美童话小说等,无一不可进入文章。但课外书又是如何带来动力的呢?请看文章第二、三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谈童年那个小小的故事与书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结束时,并且用“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着我走进那美妙的世界”一语锁定,妙不可言。第四段同样写从课外书中得到的收获,但写法并不相同,文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语言颇有力度。本文最终被评为满分文。(唐治英)
动力来自心中的偶像
当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时间的大海时,有些偶像却依然清晰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就像心中的一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仅给予了我们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你站在那汨罗江畔观看江流涌动的时候,是否记得那天地含悲的历史画面,是否还记得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英勇投江的场面。屈原,你是我们智慧与情感动力的源泉。当你站在那乌江边上观看波浪翻腾的时候,是否记得那楚汉争霸的纷飞战火,是否还记得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自刎乌江的场面。项羽,你是我们英勇气概的源泉与动力。
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我心里,每一位偶像,都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激情与动力。也许洪战辉可以扔下小不点,可他选择了坚守责任;也许李春燕可以不下乡来,前往富裕之地就医,可他心里放不下乡亲;也许陈健可以违背诺言,到大陆去发展,但他铭记着他人的恩情;也许丛飞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心系着贫困山村的孩子。每一位不平凡的偶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鼓励着我、推动着我。
偶像,它是你前进的动力,当你迷茫时,读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会看清自己的目标;当你失落时,读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会看到一丝光明。即使你现在只是一只柔弱的雏鹰,但你有蓝天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心存高远,终可以直击蓝天,俯视大地。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条涓涓细流,但你有大海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即使你现在只是一株稚嫩的树苗,但你有大树作为你的偶像,只要你坚忍不拔,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偶像,我们生命动力的不竭源泉!让我们用知识为船,用行动为帆,用偶像为舵,满怀激情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本文极具底蕴,也能关注现实生活。文章材料鲜活而且分析到位,如第二段里对屈原与项羽的引用,先有一笔传神的画面描写,继而是对相关诗词的深入解读,最后还有对自我影响的阐述,内容属于“点”上论述;第三段虽然也是对偶像素材的解读,但方法不同,一是视角转向“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内容更具时代感、新鲜感,述说也更为简洁,内容重在“面”上的佐证。从语言上看,清新流畅,文采飞扬,开篇的比喻贴切美妙,下笔引人;收束时的排比,比喻贴切,鼓舞人心。(唐治英)
中考优秀作文:我成长中经历的财富
清楚地记得,小时的我是那么淘气,那么贪玩。夏天即使是大雨滂沱也要在雨中光着脚丫,在大地这架大琴盘上,与雨滴一起击奏欢乐的节拍。冬天,纵然天寒地冻,千里冰封,我也在雪地里与伙伴们掷雪球、堆雪人,鼻尖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脸上溢满快乐。那时的生活虽然有些艰活,所以我觉得我更应该快乐。与他们相比,我不用承担生活的艰辛,却可以享受生活的快乐,他们的微笑时时感染着我,让我体会着生活的美好与甜蜜。
于是,微笑着,真诚地,在风雨中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这,是我的第一笔财富。
二
时间老人慢慢地老去,但他没有忘记把我的身体拉长,没有忘记将健康与智慧装入我的头脑。
我不再迷恋于夏天的风雨和冬天的冰雪,开始探寻书本里的奥秘,探雪人生的真谛,撷取奋斗的乐趣,体验成长的滋味。可是生活的风雨真有点让我站不住脚,伤心的时候,我真想趴下,永远不再站起。但我又怕时间老人那严慈的目光。于是,我就像一棵生长在狂风暴雨中的小树,虽左右摇摆但绝不倒下,一旦雨过天晴,我依然追求灿烂的阳光。
于是,我又得到了第二笔财富——乐观、坚强、奋斗不息。
三
我的时间终究会走到尽头,我所能带走的也只有一堆碳、氢、氧、氮的化合物。这也是我的第N+1笔财富。
在第二次与第N+1次之间,我不知道将有什么,但我知道坎坷与痛苦将是大部分。上
帝是公正的,他分给每一个人的财富也是公平的。一位哲人这样说道:“上帝造物用了7天,他分给人的各种财富也将是7的倍数,其中有7的1次方次次欢乐,7的7次方次痛苦,7的0次方次死亡„„”面对上帝的赐与,我不会抛弃痛苦,逃避坎坷,因为那也是我的财富。有了这些坎坷与痛苦,我的人生才会真正丰富而充实!
曾经,有一笔可观的财富摆在我面前,我珍惜了,并感谢了生活,于是财富滚滚而来:一元钱可以买天下所有的商品;一本书可阅遍精神世界;一辈子可以享受生活„„
精彩读书行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坐着轻舟在三峡之中急流勇进,感受李太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与豪情,时而又体验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不禁潸然泪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荡涤心扉,我不禁大呼“精彩”!
我漫步于塞外大漠中,看王维点燃的那一柱孤烟笔直入天,欣赏“长河落日圆”的动人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天空中,雁去衡阳,大漠边是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报国思乡之情。军营中羌管悠悠,倾诉思乡之情。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感动至深,我于是大呼“精彩”!
我在岳阳楼上凭栏伫立,看着长江水滚滚东逝,孤帆远影,旭日东升,我看到了范公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阔。中华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名不虚传,雕梁画栋,给人的是一种气势,一种美感。站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我不禁大呼“精彩”!
我流泪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因为我亲眼目睹驼背的卡西莫多攀上高高的钟楼,在晨曦中敲响嘹亮的钟声;我亲眼目睹漂亮的爱斯美拉达被一帮坏人拐走,受尽苦难,终与母亲相认。我更为卡西莫多与爱斯美拉达的死感到沉痛。因为这深深的触动,我感慨流泪,但我仍要大呼“精彩”!
我在荒岛上和鲁滨孙一起冒险,我扛着那杆长枪,巡视岛上的每一个角落,孤独感与寂寞使我更加钦佩鲁滨孙的坚强意志,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当鲁滨孙踏上久违28年的归乡之路,我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于是,我还是要大呼“精彩”!
读书就像一次旅行,带我游遍大江南北,古今中外;读书又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睿智的老师,一路教我感慨历史的兴衰,让我随着书中的情节或喜或悲„„
精彩读书行,精彩了我的人生!
点评: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畅游书海不啻是赴愉悦舒爽的心灵之约。文章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用充满浪漫想象的文字,激情飞扬地引领读者进行了一个奇妙的文学之旅。一次次驻足流连,一个个短镜头,串联起古今中外的名人佳作,并且融入了自己独特感悟。于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文学天地跃然纸上。如此充满创意的构思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不禁大呼“精彩”!(成 洋)
精彩音乐
轻轻地,打开一扇窗;静静地,啜饮一口茶。旋动电钮,我与窗外清风、茶中馥香一道,享受精彩音乐!
听高山的巍峨,听流水的潺潺,七弦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寻寻觅觅惆惆怅怅的琴弦拨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旧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音乐抹上了魅力与光彩,聆听着,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美的爱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回环
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不再落寞,《二泉》的底蕴因有了阿炳的执着而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在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仿佛释放出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精彩还在继续——
感受肖邦用独特的心灵,倾诉一腔爱国柔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手,谱写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树下,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
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迸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柏辽兹的幻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引入不羁,在传统中引入个性;舒曼的小夜曲,恬静悠然,在无人打扰的夜晚,安抚你躁动的灵魂,轻吻你伤感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整的生命!
聆听聆听,帕瓦洛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呵,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
精彩音乐,让心灵获得澄净,让人生得到启迪!
窗外清风还在游弋,茶中馥香还在飘溢„„朋友,感受这精彩音乐,让它为你黯淡的心灵着色,让它为你平凡的人生添彩!
点评:事物的精彩与否,归根结底看你是否用心去感悟,音乐尤其如此。阅毕全文,作者的才情灵气跃然纸上,而这份才情灵气正是作者用心使然:作者的才情表现为文中丰富多变的词汇,也表现为清晰的结构、圆融的首尾。作者的灵气离开了平时生活中对音乐的熟稔与痴迷,是绝对表现不出来的。本文体现了作者丰厚的音乐素养,显示出和音乐同
样高贵的旗帜。能从音乐中悟出精彩的人,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会更精彩!(程明)
第五篇:春天的记叙性散文
经历了寒冷的冬天,更加憧憬梦幻般的美丽的春景,更加向往那和熙的阳光和温柔的风抚摸脸颊的感觉。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春天的记叙性散文,欢迎查看。
篇一:萌动的春
春天是一个萌动的季节,与这个季节之上,我更愿带着璟囡出去走走,于山地之上呼吸清新自然,于茶林之中嗅着芬芳茶香,于竹林之间观着春笋萌芽。
这样一个萌动的季节,我实是愿带着孩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去亲近自然品味自然收获自然,而最喜欢或是去的最多的是璜山一处鱼塘的山脚。
璟囡随妻走到茶林边,妻进入林内,丢下我护着璟囡和铭钰在路旁采摘,与铭钰所不同的是,璟囡已学会辨识可食用的茶芯,而铭钰贪图大叶,每每扯上一把,就往袋子里面塞,看似塞得满满当当,然而却是鲜有两片可以食用。
孩子游戏总是有着三分钟的热度,铭钰采摘了一会,就打起了璟囡的主意,不经璟囡同意,就把扯到的老叶要塞进她的袋子里,璟囡自是不肯,于是逃也似地离开铭钰,却引得铭钰在后面大声嚷着追她,而璟囡也是边叫边跑,并时不时停下来摘两片看到的嫩叶,却也似在逗引着铭钰的追赶,于喧闹中感受着生机。
战争最后在姐姐的介入下“休战”了,姐姐牵着铭钰的手走到一旁,而璟囡也渐渐平息了喘息。
采摘的茶林原本是村庄里的人种植的,已经采摘过,我们现在所摘的或是前面采摘遗漏亦或是后面冒出的新芽,但终归是不多,摘了不大一会,路旁已基本找寻不到可以采摘的嫩叶,可近乎有璟囡齐肩高的茶林,看不清内里,着实也让孩子有点害怕,左右为难之下,徘徊不前。
终是鼓起了勇气,试探着往里面迈了一步,并只脚踏在路坎之上,却又是害怕,于是又折了回来,却是来牵着我的手,要我护着她攀上入林。
铭钰见状,也嚷着要上去,于是一手护璟囡一手牵铭钰,却也是将她们都送入林内。铭钰扯过妻妹身上的塑料袋,而后将自己手中的袋子一并举起,冲着璟囡,“我比你多。”
璟囡着急地较起真来:“那不算,你手上的是你妈妈摘的。”
两人又在为着算是不算争辨了起来,最后居然引发起了两户家庭的采摘比赛,一边是妻与璟囡,另一边则是妻妹、姐姐与铭钰,在茶林里不时地有声音窜出来,却也是比较热闹。
我站在一旁,时不时地替璟囡或是铭钰拔去阻在她们前进路上的茶枝,并小心搀扶着,防止她们被绊倒。
茶林之上的山腰斜坡是一处亲戚家的竹林,岳母和连襟在那上面早已挖将起来,整了满满两大袋春笋,沿山脊而下,背着麻袋,下到茶林,于是相邀一起折返。
至家中,两大袋春笋倒于室内中央,大家各拿上一只板凳,围着春笋剥了起来。
妻拿着一把剪刀,拿起一把春笋,逐个斜剪去笋头,璟囡和妹妹也学着我们的样,将笋尖缠在食指上,而后环绕着剥去笋衣,只留下细尖的笋肉。
许是剥得累了,手指被缠得有点痛了,璟囡对笋堆里那几株强化笋感兴趣起来,胖乎乎的笋衣一片片被剥了下来,也着实多了几分乐趣和成就,边剥边念着悯农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铭钰在旁边也奶声奶气地跟着学。
姐姐说:“你背的那是悯农二,还有悯农一呢?”
璟囡一脸不屑:“我知道,那更简单,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强化笋因笋肉较嫩,笋体易被虫蛀,璟囡还在背诗的时候,不留神剥到一个蛀虫的洞,洞口还露着半截白乎乎、胖乎乎的笋虫,正在往笋体里钻,姐姐提醒了一句,吓得璟囡一把将笋扔在笋衣堆里,就是不肯再捡起来。
哄了好一会儿,才又抓起春笋,剥了起来。
阳台门口,架着一盏煤球炉,连襟坐着炒下午刚摘的茶叶,逐渐蜷缩起来的茶叶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茶味渐渐飘满整个客厅。
就这样,于萌动春季的某天,带着孩子体味着春的气息,收获着春的甘香,希望这萌动的季节如予我一样,能予璟囡一段记忆的时分。
许就是恰是时节,让孩子记住这淡淡的,却又悠长的乡愁。
篇二:春天
沐浴着春的滋润,我们享受着春天。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好一副生机勃勃之样!
看着暖洋洋的太阳,心里不由的痒痒起来。要不?叫上妹妹她们一起去放风筝?说干就干,我们便拿着风筝出发了!
一到公园,好家伙!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再加上蓝天下奔跑着的孩子,正聊天的大人。我被这美丽的画面所吸引,只想快快加入这“人间天堂”。
在草地上铺上一块五颜六色的餐布,放上些可口的佳肴。拉着妹妹的手去放风筝。妹妹拉着风筝跑啊跑,可是这风筝却不听话地乱飞乱撞,妹妹在底下红着脸牵引着,风筝却始终飞不高。我看着这可笑的画面,不由地想到我们不正是如此吗?正属叛逆期的我们不就是如同这风筝一样,经常挣脱大人的怀抱想要去自由的飞翔吗?
我笑着望着妹妹,跑过去帮她把风筝放下来,教她怎样放线、收线、奔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妹妹终于掌握了一些技巧。
望着风筝在天空中随心地舞蹈,看着妹妹在底下惬意地大笑,我站起身来,和妹妹一起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
篇三:春天的故事
春天——个群芳争艳,百花齐放的季节;一个万物复苏,树木吐绿的季节……春天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在春天,一片绿叶中会折射出七彩的阳光,一朵鲜花上会饱含着甘霖的清香。每一簇青草都在倾诉着,倾诉着一个春天的故事……
这一天,正值四月。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我的肩头。我的心情也像这一角蓝天一样晴朗。“盼望以久的春游,可总算盼到啦!”我心里不由地一阵喜悦:天公作美!前几天的天气预报可让我们提心吊胆了好久……
不知不觉,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跟前。“咦?这大概就是……”“哦?红楼……”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红楼——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可是我已被它那浓厚的古典气息感染了——淡灰色的泥墙上刻画着岁月的斑驳,窗间精致细密的雕刻伏着时光的尘埃,雄伟的外型中,隐约映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步入红楼,来到陈列着红楼历史资料的展览馆。原来红楼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清末民初,红楼是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浙江省杭县地方法院,是当时至高无上法律的象征。我凝望着这一张张泛黄的相片,那时候的先人可能没有想象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一大帮风华正茂的小学生,在重温那些零碎的珍贵的历史!看着古老的青砖红瓦,细品其巧妙之处,我不禁感慨万分:这细密的纹路中,倾注着多少前人的心血!房前的阶梯上,有一点一点细细的花纹;房顶的两端,圆滑的一对檐角既对称美观,又能够使雨水顺流而下……屋中的梁柱都吸收了外来建筑风格的特点,使用了“三角式”派柱法,古朴大方中不失庄重威严。屋内的一角,暗红色的窗檐上,谱写着无限的沧海桑田……
我静坐在西湖边,远眺那微波粼粼的湖面,心中却无法平静:前辈们用心血和智慧凝结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神话!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春天是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才智和勤奋,去续写春天最美的故事!
篇四:春日幻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经意间,春天已经来了,带着她嘚温柔,带着她嘚美丽;不经意间,春天来了,带着她嘚欢声,带着特嘚笑语。
偶然谈起春天,大家就都想到了春游。是啊,在这个充满生机嘚季节里,春游无疑丗一种极大嘚享受。只是,有什么人回来组织这么一场春游呢?印象中嘚春游是一种活动,就是大人们带一帮孩子在春天嘚时候出游,出游地点很多,可以是公园,可以是山上,当然溪涧之类地方也是绝好嘚。春游本是件极令人愉快嘚事,是很多孩子所喜欢嘚,但是从什么时候起呢?春游也被禁止了。具体嘚原因却也是显而易见嘚,春游时很难保证安全。万一出现意外,学校也是难以担负这种责任,毕竟在这之前在春游时发生意外是屡见不鲜嘚。但这对于我们这对终日埋头苦读嘚学子们,外出出游嘚取消,无疑是一种极大嘚厄运。但这已成事实,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抱怨。
不过像我这一辈嘚人,大致上应该都是有过春游经验嘚。自我认为在7。8左右嘚春游是给我留下了印象,非常幸运嘚第一次去却也是最后一次。一帮孩子叽叽喳喳嘚跟着老师,从学校到目的地,一路走一路唱,吸引了不少目光。毕竟但是年纪还小,只知道可以不用上课,就高兴嘚什么都不知道了,能外出游玩自然是天大嘚好事。我记嘚春游嘚前一天晚上,我过分嘚兴奋导致第二天差点睡过頭。因为我又是要这个,又是要那个,书包是被装嘚几乎爆裂。那天我玩嘚很开心,直到回到家都始终是保持在那种状态。第二天上可嘚时候,还依旧陶醉在昨天嘚春游中,但大家都是如此,处在那种状态。大家都讨论着明年还要再去,但接近年底嘚时候,上面就发文件下来了,当时那种失落感真是难以言语嘚。这对我们到真是一种巨大嘚打击。但时间久了,大多数人也就不在乎了。
春游啊,当时我们去了。是啊,我也去了,偶然嘚话题勾起了对小时候事情嘚遐想,偶然嘚一次让我们重新打开记忆嘚闸门。
是啊,我们嘚春游梦还会在回来吗?
篇五:春天的臆想
不习惯于太温柔的笔调,描述所有景或人,还是热衷于悲伤,用更深的情绪来牵动文字。
雨,一直没停,或是偶有变化,没有察觉,只感觉这世界都包围在一片朦胧里,心,却依然清晰,如同初见,明朗,不受影响,执迷不悟,死心踏地,你不曾遇见,那一时的春,绿意那样明显,盎然生机带给你的并不仅仅是春的气息,那是一种力量,沉醉不醒的执著,即使年年相似,也总是要迷惑一些忧郁,你从未离开过,春天里,总是存在的一些记忆。
什么都是未知,一直向前走,不想停留,唯一变化的饱满的岁月,某个事故或是某段时光,就这样被时光遗忘到零乱,再也拼不起回忆的片段,你需要的不再是记忆,而是忘记,即使裂痕再深,也要想办法填平,那一时刻,心是最真实的。
似乎,大自然,或是人,事,永远都不可能按我们期待的进行,所有的裂缝,都是无法掌握的未来,你,已经无能为力,眼神里散发的魔怔,已然清晰,或许,这一次不再是永恒的回归,而那看的清楚的未来该会在哪停留呢。
每一次,春风荡漾,心潮澎湃,始终如一的认为美好的景物都是安静的,不争吵,不喧哗,不高傲,如同春的美好。春雨淅淅沥沥,挂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如同桥梁,连接世间的清新明朗,清除掉污垢和肮脏,善良永存,虚伪再见。
春天的记忆不是很完整,却格外美丽,鸟语花香,除了欣赏,更多的沉醉,不再迷茫,离愁,忧伤,一直前行,不停留,时光,悄悄地告知方向,那边,是芳香天堂,这里,是云雾缭绕,走着走着,便会看见希望曙光,原来,爱一直都在。恍惚的都是关于春的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