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是民族贫困县,和兄弟县区一样,近年来面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坚持改革方向,稳定现行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努力培育和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按照“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教学、卫生、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总体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来,我们共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600余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495人,全部安排在教育战线,充实农村义务教师队伍。全县90%的大中专毕业生得到了妥善安置。同时,还从外县市引进安置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120人,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拓展思路,把毕业生就业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切实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组织人事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和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全县人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其列入了全县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适时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上对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为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开了就业的“绿色通道”,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平台,也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找到智力支持。如我县从毕业生中录用了几名规划、工程测绘、网络信息等专业技术人才,为全县城镇规划、工程评估、政府上网工程等工作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三是建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我县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从政策上对毕业生就业的给予倾斜,为优秀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措施来抓。作为贫困县,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十分不易,安置一个毕业生也非常困难。为此,我们把毕业生就业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温暖工程”来抓。在安置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我们优先安置困难毕业生,为其家庭和本人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安置好这些毕业生就业,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第一,创造条件,引导并吸纳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坚决清退不合格的教师和代课教师,空出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近年来通过清退代课教师腾出岗位180多个,由大中专毕业生来补充。二是结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减员分流工作的逐步深入,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16号文件精神关于“新增人计划和自然减员及其它减员空出的岗位主要用于解决大中专毕业、军转干部等国家指令性、政策性优先安置人员的就业”的精神,近年来,我们从大学本科学生中择优录用了20多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今年还面向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了34名公务员(现正在审核阶段),充实到了县直机关和各乡镇。此外,在社区建设中,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社区干部的竞聘,今年共在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社区干部3名。
第二,拓宽渠道,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随着全国上下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我县的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为加大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力度,我们以劳动力市场为阵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招聘专场洽谈会,及时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我们致力于水电开发,并吸纳了30余名毕业生在水电行业中就业。同时,认真落实省市就业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工商、税收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和优惠,使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另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有30余名毕业生在县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在长沙、永州及桂林、张家界等地实现了就业。
第三,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安排毕业生就业。针对毕业生专业需求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加强了宏观调控,将一些找不到专业对口部门接收的毕业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行培训,充实到其他人才紧缺的行业中去,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如我县2001年来,从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25名有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常规培训,然后充实到教育工作第一线,这样既解决了就业压力问题,又充实了教师队伍。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良性发展
在大中专毕业生统包统分政策取消后,我们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没有完全把它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而是采取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的方式,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加强与人才市场的联系沟通。一方面,人事和编制部门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档案接收、登记工作,认真审核档案材料,然后按照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分门别类地录入人才信息库,并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掌握就业动态。另一方面,做好毕业生人事代理工作,积极搞好与县内外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的沟通,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并向大中专毕业生发布,避免了毕业生疲于奔命一个一个地“跑场”也难得到准确信息的无序状态。二是公开选拔,提高就业工作透明度。在安排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县委、县政府规范管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县里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根据生源情况,公示各类毕业生接收人数与条件,进行公开选拔录用。我们结合党政机关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对录取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了公开选拔,并把录用标准向大中专毕业生倾斜,让一批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三是搞好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毕业生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毕业生就业搞好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不断强化了服务方式和手段。如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和推荐材料,耐心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教给他们求职方法求职技巧等,从细微处入手,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正确指导,从而促进了大中专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就业。四是从生活上关心,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近年来,由于许多市县的财政困难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未得到根本的缓解,一些地方于是在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中采取收取一定数额的入编费的方法加以一定弥补。从江华的实际看,县财政极为困难,如果从考虑解决财政困难的角度出发,收取一定的入编费是合情合理的,但为了吸引人才,特别是江华教师紧缺,为了稳住江华的教育人才,振兴江华的民族教育,县委、县政府从2001年开始,对录用的大专以上师范毕业生不收取任何费用。从毕业生的实际出发,维护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坚定了毕业生安心到江华从教的决心,也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同时,县里为毕业生的生活和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2001年,江华一中接收本科生12人,全部安排在高中部任教,并且在学校住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安排了新套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人才工程建设,推动江华瑶山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人民政府
(====年=月=日)
##县是民族贫困县,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和兄弟县区一样,近年来面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坚持改革
方向,稳定现行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努力培育和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按照“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教学、卫生、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总体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年来,我们共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余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人,全部安排在教育战线,充实农村义务教师队伍。全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得到了妥善安置。同时,还从外县市引进安置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人,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拓展思路,把毕业生就业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切实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组织人事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和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全县人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其列入了全县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适时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上对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为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开了就业的“绿色通道”,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平台,也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找到智力支持。如我县从毕业生中录用了几名规划、工程测绘、网络信息等专业技术人才,为全县城镇规划、工程评估、政府上网工程等工作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三是建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我县制定了《关于加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从政策上对毕业生就业的给予倾斜,为优秀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措施来抓。作为贫困县,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十分不易,安置一个毕业生也非常困难。为此,我们把毕业生就业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温暖工程”来抓。在安置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我们优先安置困难毕业生,为其家庭和本人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安置好这些毕业生就业,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第一,创造条件,引导并吸纳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坚决清退不合格的教师和代课教师,空出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近年来通过清退代课教师腾出岗位===多个,由大中专毕业生来补充。二是结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减员分流工作的逐步深入,按照国务院国发[====]==号文件精神关于“新增人计划和自然减员及其它减员空出的岗位主要用于解决大中专毕业、军转干部等国家指令性、政策性优先安置人员的就业”的精神,近年来,我们从大学本科学生中择优录用了==多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今年还面向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了==名公务员(现正在审核阶段),充实到了县直机关和各乡镇。此外,在社区建设中,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社区干部的竞聘,今年共在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社区干部=名。
第二,拓宽渠道,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随着全国上下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我县的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为加大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力度,我们以劳动力市场为阵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招聘专场洽谈会,及时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我们致力于水电开发,并吸纳了==余名毕业生在水电行业中就业。同时,认真落实省市就业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工商、税收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和优惠,使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另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有==余名毕业生在县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在长沙、永州及桂林、张家界等地实现了就业。
第三,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最大限度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方案
1、本班学生现阶段就业前状态、特点
一、学生现阶段就业前状态
(一)本班部分学生已经办理就业证明,在外租房,开始工作。
(二)本班大部分同学在校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也在课余时间查询关于工作及租房的信息。
(三)有些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准备当中,调查市场,了解发展趋势,与父母相互交流、沟通,寻求社会经验。
二、学生现阶段就业前特点
(一)学生心情比较紧张,学生缺乏就业经验,不太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及职业,而就业的愿望又比较迫切,对就业的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
(二)学生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闲,注重发展机会,就业心态更加务实,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
(三)学生善于运用网络求职、获取就业信息,感到通过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寻求工作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职成功。
2、学生租房、求职等安全教育
通过一节课或晚自习时间来给学生讲一讲租房、求职中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租房前,为保证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首先要关注承租房的周围环境,进行实地勘察。检查房屋设备,并列举详细清单。特别是对房内的家用电器、天然气设备等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对水、电、马桶等设施的状况最好也进行仔细检查。在签订房屋出(承)租合同前,应明确房东的主体资格,包括房东个人公开的相关信息,比如工作单位、职业、身份证相关信息等,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防被骗。签合同要谨慎,确保合同规范,签订较为详细的房屋出(承)租合同,如租金、物业费、水电供暖等费用的支付方式和金额,最好注明各方责任、违约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同学们应仔细鉴别招聘信息及招聘公司的合法性,尽量通过正规途径获取信息。通过网上求职等其他途径获取的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真假,投递简历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咨询、核实。毕业生参加各地举办的就业洽谈会、人才交流会,要遵守会场纪律,注意人身安全。毕业生到外地求职、实习或参加招聘会,必须先向学院请假,并登记去向、外出时间和具体的联络方式。到用人单位实习的,应尽量让用人单位出具实习接受函或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学院核准同意后方可到用人单位实习,实习学生须定期向学院汇报实习情况。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至于固定电话,可以提供学院负责就业工作老师的办公电话,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招聘单位录用员工应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不是产品推销协议,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更不要头脑发热盲目签字,随意交钱。一旦上当受骗,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同学们要提高辨别真伪和防诱骗的能力,一旦发现非法传销活动,立即向学校或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3、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
一、给学生讲解推荐信的格式及写作方法。
(一)推荐信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推荐信的标题一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写上“推荐信”三个字。有的推荐信由于写推荐信同收推荐信双方关系较熟则可以不要标题。推荐信要在第二行顶格写上收信方领导的姓名和称呼或只写对方领导的职务,如“尊敬的××局局长:”。如果推荐人同收推荐信的人是熟人朋友,则也可以用常见的私人信件一样的称呼,如“英华兄:”。
(二)推荐信的正文可以概括为开头、中段和结尾三部分构成。推荐信的开头既可以先问候一下对方,略叙思念之情,也可以开门见山直说其事,这要视你和对方的关系而定。要在开头介绍自己(或推荐人)的身份,以及自己同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说明写此信的意图。中段是推荐信的展开部分,要针对用人单位的情况需要,介绍被推荐人的一些情况,如学历学位、专业特长、外语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以使对方能通过引荐信对被引荐人产生好感,从而达到推荐人才的目的。如果是自荐信,更要写明自己在原来岗位未能发挥或没有机会发挥的潜能和特长。
(三)结尾再次表达自己希望能办成此事的愿望,恳请领导给予被推荐人工作或晋升机会,并向对方致以感激祝福之情。结尾处也可附上一些被推荐人业绩的有关材料。推荐信的落款要在正文右下方署上推荐者的姓名,以及成文日期的年月日。有些推荐信还可以注明自己的详细通讯地址,以备以后必要时的联系之用。二、一定要作好面试前的全方位六大准备:物资准备、心理准备、研究准备、问题准备、仪表准备,礼仪准备,对面试中的每一个环节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你镇定自己。服装要得体大方,装饰合理,头发整齐,仪态大方、举止得体又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要彬彬有礼,稳文而雅。要充满信心,不要旁若无人。语速不紧不慢,用词不温不火,表情不僵不狂,眼神不呆不滞、举止不浮不板。在面试过程中,要好好准备,加上临场镇定的表现和充分发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以不同的方式应答,灵活机动,才能有助你轻松过关,争取求职成功。
4、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型招聘会 向学生讲述参加学校组织招聘会的好处,可以了解就业市场,看看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自己专业人才的要求。可以在旁观别人应聘回答的同时 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以训练自己的口才,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沟通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给自己多一次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以及环境摸底,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
5、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一、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才可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有多种渠道,一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主要是指导教师、家长、同伴等。一般来说,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评价由于机会多、情感因素影响较小,评价的参照较宽,因而比较准确、可信。
二、指导大学生关心社会就业信息。为了使大学生能在社会上顺利就业,学校应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信息。就业信息的获得:一可根据国家权威部门对各种人才需要的预测,二是参照各地区劳动人事部门的人才需求信息,三是通过媒体、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的招人信息等。要强化择业中的价值观指导。
三、开设就业心理学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必要的。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就业心理辅。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大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就业训练活动,如模拟招聘活动、参加就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消除就业恐惧心理。
第四篇:庆阳市全力以赴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庆阳市全力以赴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十一五”以来,庆阳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推动、选择就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着力破解人才匮乏与编制紧缺、毕业生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十分有限这两大突出矛盾,创新就业机制体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渠道,先后启动实施岗位拓展、基层培养、帮扶援助、创业扶持、就业见习“五大推进计划”,有力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就业3.1万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各级财政投入就业资金达8.98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做到了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围绕大局定思路,拓宽渠道促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为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目标,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四个结合”和采取“八个一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即:将落实省上就业项目与开发市内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稳定就业与见习就业、引导毕业生本地就业与异地就业、引导毕业生灵活就业与援助就业相结合,通过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选拔一批,落实“三支一扶”等项目招募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坚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招聘一批,引导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储备一批,开发见习岗位锻炼一批,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就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多措并举,促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整合现有事业单位岗位,采取竞争上岗、清理临工、动员离岗、提前退休等“并、转、减”的方式,挖掘新的就业岗位,把新增计划和自然减员的岗位全部用于普通院校毕业生安置。“十一五”期间,通过省、市公开招考,择优选拔了18632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林业、文化、旅游、社保等事业单位工作,为基层单位的长足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基层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实施“基层培养计划”。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进村(社区)”、“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考,先后选拔451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基层培养计划”,初步建设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服务基层的高校毕业生队伍,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三是实施“帮扶援助计划”。在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同时,各级政府出资开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先后组织实施了“社会公益岗位计划”和“就业援助工程”招考项目,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拔4187名高校毕业生到县(区)、乡(镇)生产、生活、救助等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开展服务。通过实施“帮扶援助计划”,开辟了多渠道就业途径,使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化解了就业压力。四是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对申请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减免相关税费,免费提供人事代理和创业咨询服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资助,享受场地租金补贴和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奖励,实现创业促就业和创业带就业的良性互动。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拓宽了就业空间,先后有2650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五是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抢抓国家和省上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机遇,积极与市内各中小企业衔接沟通,全市共建立就业见习基地93个,累计实现就业见习1380人。经人事部门派遣到非公组织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择业期内由统计财政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进行补贴。
三、强化服务措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把工作重心从重管理轻服务调整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在每年毕业生回归报到注册时,对每一位毕业生的详细信息进行记载,坚持每半年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摸底登记,补充信息,定期联络,动态管理。每次招考政策出台,除在新闻媒体公示外,县(区)人社部门还要根据信息资料,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逐一电话通知,确保按时报考,全力为毕业生服务。积极探索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工作模式,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园,形成以“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典型带动创业”为基础,以培育、孵化有意创业者成功创业,扩大经营带动就业为目标,建立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融资服务、创业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辐射七县一区的人才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周末人才集市等不同形式专场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推荐服务,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实现人生价值。
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市、县(区)人社部门把每年7月份确定为就业宣传月,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难点”,更是“热点”。为此,各级人社部门注意抓两头:一头是及早把政府招考安置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为大学生选择就业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另一头是采取现场答疑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积极帮助广大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和创业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引导作用,先后在陇东报、庆阳电视台、庆阳人事编制信息网对环县基层服务典型黄吉荣,宁县创业典型刘亚宁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组织全市巡回演讲,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新观念,大力倡导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或私营企业就业,到基层一线实现自我价值,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五篇: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精选)
水利学院2011届毕业生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水利学院 2011年12月水利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2010-2011学年水利学院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努力,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完满完成了年初学院下达的各项目标。现对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中的内容与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我们认为本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确保就业工作的平稳、有效、高效
1、领导高度重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院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视为本院发展的生命线。2010-2011多次在领导办公会议上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多次专门召开工作就业工作会议,对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进行商讨,形成“领导重视就业、人人关心就业、事事想着就业”的就业工作思路。除3名辅导员之外,专任教师提供考研辅导5场次,就业信息20余条,学院组织毕业生就业讲座7次,举办就业招聘活动周2次,学院邀请招聘单位40余家。
2、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善的工作体系
本院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是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闭合循环系统,人员组成从院领导、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各教学班到各宿舍实施全覆盖。确保工作条件,经费、人员、场所设施三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办公场所、咨询场所、招聘洽谈室等,有专供就业工作使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室外设就业信息专栏。并建立了就业信息网站,就业经费专款专用。真正做到了有人(专人负责,专兼职结合)、有钱(不挪用经费还适当补贴)、有物(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有室(会议室做招聘洽谈室)。
3、深入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我院就业指导采取课堂内集中授课与就业指导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严格按照学工处、教务处的有关规定进行集中授课,按照授课计划和相关要求备课与组织课堂教学。就业讲座分为专题讲座和邀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举办讲座两种方式,主要涉及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方法、就业流程与离校手续等方面,期间还邀请了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就业指导专家、中水十一局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学院领导就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职业心理、职业态度以及专业发展等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传达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与挑战,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深入而广泛,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常年接受学生就业咨询,并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发放就业指导材料,与此同时,2011届毕业班班主任和导师都是我院专任教师,这就确保了各教研室能够充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管理工作。将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引入到就业工作中,这大大提高了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择业信心,提高了就业的稳定性。
二、就业工作严谨规范,确保就业目标如期实现。
依据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的分工,院部经常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本有近十次之多。在年初即下发了分解到各个月的工作计划,并在月末通报各班就业情况,召集所有就业工作人员开会进行总结。鉴于各专业班级就业达标时间不同,就业难度也不同的实际情况,院部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激励措施,奖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在提高就业数量、确保就业质量的工作中,院领导以及各毕业班班主任做出了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于各阶段未就业的学生院系都会进行不定期的统计,依据动态登记的名单,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院系进行有重点地推荐。健全的制度以及全体成员严谨扎实的工作为我院良好的就业质量,较高的就业数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三、就业市场开拓----多层面集中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拓展空间
市场需求是我们做好学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风向标。
第一,我院对用人单位及校友进行了跟踪调查。主要方法有两项:①利用单位招聘的机会开展座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进行调查。②充分利用校庆期间校友返校契机,与校友开展座谈调研。③利用寒暑假、实习等时间组织教师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要求,征求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养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尚保留用人单位卷和校友卷的调查问卷原件。第二,搭平台建基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市场的开拓的措施包括:回访学校实习和就业单位,寻找新的合作单位和就业信息,与相关单位座谈,倾听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校友进行了广泛交流;发挥我院教职工的积极性,采用奖励机制鼓励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吸引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同时也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四、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资源丰富,更新及时,信息畅通 我院建立了畅通的用人单位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建立了规范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建立了校外实习班级学生的通信联系渠道。我院在毕业班学生党员、干部中选出了就业信息员,由班主任带领各班就业信息小组,利用海报、毕业班网上聊天室、互联网络等多种形式,确保招聘会信息、具体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能够充分传达给在校外实习的毕业生。与此同时,我院不断探索创新如何使就业宣传教育在高低年级之间更加连贯,由团总支以及年级辅导员负责指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由学习部承办院系就业信息栏的使用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就业工作的时效与实效,又提高了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为明年培养了更加熟练的就业信息员。我院还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调动本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专业教师积极帮助广大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市场、收集信息。
五、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广开就业渠道。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为促进2011级学生充分就业,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前期开展了大量的就业需求调研工作。通过走出校门与著名建筑企业联系,不定期举行规模不等的校园招聘会,定期向用人单位征集、汇总就业信息,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我院年内先后与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等单位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我院始终严格按照学院要求认真落实毕业生推荐工作,对用人单位进行认真而有重点地推荐,规范管理、严格审查《毕业生推荐表》,该表格的补办数量仅为1%。毕业生推荐工作成果良好。
六、就业管理与服务----规范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
第一,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特点是重在平时的积累。①毕业生生源信息管理做到及时、准确无误上报。②协议书发放能够做到编号管理,录入计算机联网登记管理,每一个环节和签章程序都严谨规范。③学生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就业信息发布常态化。在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有序、及时、无错误的基础上,我院2010-2011年先后举办中小型校园招聘会20多场,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90多条,响应学校政策举办招聘专场活动月除外,学院单独举办招聘活动周两次,邀请招聘单位20多家。其中招聘单位涉及到北京、天津、山东、深圳及河北省各地区。
第三,就业率统计准确无误。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统计按要求上报。我院2011届本科生共581人,派遣毕业生561人,初次就业率为91.46%,截止到2011年12月,就业率达99.3%。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1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0.3%;到国有企业185人,占33%;到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140人,占25%;到科研设计单位50人,占8.9%;到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9人,占1.6%。就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突出毕业去向和行业特色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实现了与学院定位发展层次相匹配的就业工作理念和评价体系。
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得到全校师生和用人单位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我院就业工作成效喜人。
毕业生对我院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满意,与此同时我院就业工作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认真接待用人单位来访,耐心解答毕业生就业困惑是我院就业工作人员秉承的优良作风。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契机,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相信随着就业工作人员经验的日渐丰富,就业制度的日益完善,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水利学院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