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 合肥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类专业 姓名 叶宝华学号0905071016合肥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类专业 姓名 王冰学号0905071010 合肥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类专业 姓名 周飞学号0905071011 摘要:
自从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就业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广泛的收集资料,并试着去找份工作,以求自己能更清楚的了解当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短暂的工作,我对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如何做、帮助等。
正文:
一. 大学生总的就业形势现在怎样了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2009年毕业生总数611万人,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2010年毕业生总数将达到652万,整体形势稳中有降,即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专家预测,2010届大学生的就业率估计会比2009届更加难看。
专通过调研发现,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还是至少有40%的2009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调查就业率要比官方公布的68%低不少。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届和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共有710万人。今年650万-700万的2010应届毕业生,加上2009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比农民工还要差,高校在扩招,这是一个事实,大学生在不断地增加,总而言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
二. 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自身应如何做
其实不管哪一年的就业形势都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你要知道现在的问题的找工作不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才难!
我假期在一家塑料加工厂打工,这是我自己找的工厂,那里环境吵杂,机器的吵杂声不绝,整个厂房里弥漫着刺鼻的塑料味。而我的工作极其简单,就是包装薄膜,然而工作时间极长,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中午只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及吃饭。经过这次打工我发现其实工作并不是不好找,只是好坏,而且找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更难。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算名牌学校的毕业生也很难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何况那些广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呢。
所以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应该首先把自己的位置摆放正确,自己只是刚踏入社会的新人,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在为人处世上要谦虚,要对自己应聘单位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你所竞争的岗位和你的专业是否联系紧密,如果联系不紧密你就必须查找资料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因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找一份让自己满意,又让用人单位花力气培养的工作已经基本不太符合现在的现实了。所以大学生应该先选择就业,就算自己找到的工作不能满足自己,但在工作岗位上学到的东西是学习时学不到的,就业后再择业将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让自己在社会的火炉中锻炼,这样经过锻炼后才能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才。
然而毕业大学生要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就业不如创业有前途 就业是收入稳定 但是没什么大的光景 想有大改变的 还是需要来创业。主创业,给自己当老板对应届大学生来说也可以另辟一片天地。现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在更新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
业。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税、所得税。”所以说自主创业也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
三. 高校为毕业生提供了哪帮助?
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 国家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哪些政策?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如此同时,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武汉市人事局在武汉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和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武汉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同时,国家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以不实之词、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学生的招聘会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招聘会质量。毕业生们呼唤针对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方便。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常设市场,深受毕业生的欢迎,一批暂未就业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结论:
通过这次实践,我学会了在利用网络来收集资料,明白了当今就业的严重形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深刻的体会的找一份好工作的不容易。懂得了今后要好好把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感谢校领导及辅导员的敦敦教诲,给予我们这次做社会实践调查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写,难免有不足之处。
第二篇: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力量之源,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怎样找工作”的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一项严峻的国情。
关键词:关注的焦点切身利益严峻的国情如何
就业现状
2010年6月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热门职业 职场遇冷》,以下是节目实录: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结束,就在数百万考生憧憬着大学生活的时候,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命运同样值得关注。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20万,创下历史新高。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一项严峻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两次重大变革,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模式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几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了适龄青年的升学压力,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化,因此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社会上的竞争也随之加大;加之大学的花费数额巨大,那能够毕业后立即就业也成为了他们和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这句话已不是今天才有的。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于是,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而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实现由国家统包统分到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时近几年高校教育大发展以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高校毕业生为30万;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88万人,截止2004年9月1日,全国、普通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大73%,比2003年同期增加3个儿百分点,但仍还有48万毕业生未找到工作。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338万人,创历史高峰,就业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教育部从有关省市和高校初步了解到的毕业生需求情况看,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从地区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不足20%;从学历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
另外,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对于以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可以借鉴的,使他们去寻找更多形式的就业途径。同时,也可以用这些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式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
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①考取公务员。近年来,各大高校扩大生源,增加招生力度。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工作压力,就业难度骤增。公务员考试,作为除考研外的另一大学毕业生的热门去向,也随之成为人们所日益关注的话题。② 校园招聘会,大型企业会来学校开招聘宣讲会。
③ 校园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公告。
④ 网上专业的招聘网站。
⑤ 熟人介绍。
⑥ 学校推荐。
⑦ 志愿者。国家正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
结论: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
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致谢:感谢为此提供帮助的老师及同学。
参考文献:
1、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李新生;;构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体系[J];湖湘论坛;2006年
02期
3、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高教;2007
年01期
第三篇:赴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1
赴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
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0级电气信息类专业
姓名:余文成学号:1005076018
【摘要】当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问,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旦大学生毕业后长期无法就业,或就业率过低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面临的形式以及就业前景进行探索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路径
【正文】
1当前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式
毕业生供需矛盾极其突出。从2001年至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30万,是扩招前的6倍
2009年6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截至5月底,2009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而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630万。
从以上数据来看,近年来,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每年增量多、压力大,使得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预计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增长,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2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吸纳毕业生能力减弱。
(2)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
(3)世界经济不太景气,使得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各大国际企业采取收缩战略,大幅裁员。
(4)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过去的低工资高就业的形式已不适合市场经济。
3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刚性增长。多年来,各地的不少高校都实行扩招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将给他们未来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
(2)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
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
(3)人才类型短缺。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单位所欢迎的一种社会人才,占到社会总需求的一半多,这是市场上真正短缺的人才;其次为创新型;再而分别为技术型、应用型、智能型等。提高技能是一方面,加强人才素养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我县,现如今各单位都在招不同才能的人才,他们所要求的是要全面型、综合型的人才
4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1)考取公务员。近年来,各大高校扩大生源,增加招生力度。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工作压力,就业难度骤增。公务员考试,作为除考研外的另一大学毕业生的热门去向,也随之成为人们所日益关注的话题。公务员考试时间、公务员考试大纲,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等考试资料一度成为各大高校毕业生所乐道的话题。
(2)人才中介机构。随着人才市场的形成,人才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也是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该途径需要缴纳一定中介费,但不用自己跑,比较省心、可靠,但一定要注意就业安全问题,严防受骗。可主要考虑就业指导中心推荐的有关中介机构。
(3)媒体。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受到了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
(4)通过社会实践或就业实习基地就业。社会实践是同学们自我开发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取得就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同学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做一个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
(5)由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派一万名志愿者到西部服务。每年全国各院校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与西部计划,积极报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6)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与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
(7)通过社会关系就业。许多单位往往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招聘员工,因为熟人推荐的人比较可靠。所以提醒你就业时千万不要忘记老师、父母、亲戚、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如果能得到直接推荐,那再好不过。此方式是最传统的就业途径,但却是最可靠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
(8)人才中介机构。随着人才市场的形成,人才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也是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
(9)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同学们毕业后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或自己所学知识、个人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以合股、参股、自营的形式开办公司。
(10)境外就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 WTO,部分毕业生到国外继续读书“深造”,另外有不少毕业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到境外的企业去工作
(11)继续深造。如专科毕业后升至本科院校进行深造或本科生考研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历层次,也缓解了就业矛盾。
(12)灵活就业。如家教、中介服务、设计员、自由撰稿人、自由作家或从事股票、期货、证券买卖经纪人等,但一般需要相关资证。
【结论】根据本次的调查显示,虽然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还很艰巨,但是,其就业途径还很宽广,就业机会多。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致谢】本次调查能圆满完成,离不开中国大学生资源网站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忠心的感谢你们。
第四篇:赴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1
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典型调查的社
会实践报告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姓名:李月婷 学号:1204011022
【摘要】如今,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其毕业后的就业出现了许多问题,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一旦大学生毕业后长期无法就业,或就业率过低将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就业前景进行探索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路径
【正文】
1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吸纳毕业生能力减弱。
(2)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
(3)世界经济不太景气,使得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各大国际企业采取收缩战略,大幅裁员。
(4)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过去的低工资高就业的形式已不适合市场经济。
(6)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
(5)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从底层做起,对薪酬期望过高。
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
(1)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容易导致心理挫伤和应激行为。
(2)冲击公众的教育投资心理和消费心理。
(3)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
3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多年来,各地的不少高校都实行扩招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将给他们未来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
(2)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
位的就业。
(3)人才类型短缺。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单位所欢迎的一种社会人才,占到社会总需求的一半多,这是市场上真正短缺的人才;其次为创新型;再而分别为技术型、应用型、智能型等。提高技能是一方面,加强人才素养也是重要的一环。,现如今各单位都在招不同才能的人才,他们所要求的是要全面型、综合型的人才
4毕业生的就业路径
(1)考取公务员。近年来,各大高校扩大生源,增加招生力度。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工作压力,就业难度骤增。公务员考试,作为除考研外的另一大学毕业生的热门去向,也随之成为人们所日益关注的话题。公务员考试时间、公务员考试大纲,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等考试资料一度成为各大高校毕业生所乐道的话题。
(2)人才中介机构。随着人才市场的形成,人才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也是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该途径需要缴纳一定中介费,但不用自己跑,比较省心、可靠,但一定要注意就业安全问题,严防受骗。可主要考虑就业指导中心推荐的有关中介机构。
(3)通过社会实践或就业实习基地就业。社会实践是同学们自我开发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取得就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同学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做一个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
(4)由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派一万名志愿者到西部服务。每年全国各院校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与西部计划,积极报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不仅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也可以体现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5)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与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
(6)通过社会关系就业。许多单位往往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招聘员工,因为熟人推荐的人比较可靠。所以提醒你就业时千万不要忘记老师、父母、亲戚、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如果能得到直接推荐,那再好不过。此方式是最传统的就业途径,但却是最可靠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
(7)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同学们毕业后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或自己所学知识、个人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以合股、参股、自营的形式开办公司。
(8)境外就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 WTO,部分毕业生到国外
继续读书“深造”,另外有不少毕业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到境外的企业去工作
(9)继续深造。如专科毕业后升至本科院校进行深造或本科生考研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历层次,也缓解了就业矛盾。
【结论】根据本次的调查可以看出,虽然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很艰巨,但是,其就业路径还很宽广,就业机会多。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放低自己的薪酬门槛,从底层做起,不要高抬自己,这只会为自己就业提升难度。
【致谢】本次调查能圆满完成,离不开中国教育网、人民网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忠心的感谢你们。
第五篇: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尊敬的党组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压力随之骤增。有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近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大约有XX万农民工失去了原来的工作,这两股就业人员叠加,使我国今年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当前,破解就业难题,第一位的还是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我们就会在原地打转转。同时,我们还要多管齐下,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来破解就业难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种结构性困难,许多服务业、制造业岗位需要大量人手,而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准确认识和定位,就业预期比较高,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是黄金一代、象牙塔尖,该做“白领”,对普通就业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想一岗定终身。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面前,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除了需要国家、社会为其创造就业平台外,也需要高校毕业生自己转变择业理念,调整好就业心态。今后灵活就业、阶段性就业、双向选择就业,将是一种常态。高校毕业生必须放正心态,放低姿态,先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员,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做社会成员、再做社会精英。
促进就业不仅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一份责任。这份社会责任既表现为一定的法律义务,如公平地给予劳动者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保证劳动者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权利、为劳动者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等,也表现为一定的道德义务,如不轻易裁减雇员等。在最近有关企业“最佳雇主”的品牌评估中,除了传统指标,如企业规模、品牌号召力等,“社会责任感”已成了评价雇主形象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才会得到社会、员工的理解、认可和尊重。
经济危机之际,也是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之时。危难时刻,企业在承担促进就业责任面前,不是退避三舍,而是迎难而上,就会为企业的形象多添一层光辉,为企业的发展多积累一份无形资产。这样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更可以为企业创造超越商业利益的价值。就业问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保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就业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立即采取了多项就业扶持政策,多管齐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去年12月国务院对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引导就业,服务就业,促进就业。
无论是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还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但这些措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需要各级政府持久地、细致地耕耘。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