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9:4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

第一篇: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

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003.7.9~2007.10.15)

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Ⅱ

第一部分 主要教研课题

第二部分 主要教研文章

第三部分 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建设成果

第四部分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第五部分 教学成果获奖

第六部分 人才培养质量

第七部分 中国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常州工学院考试培训

分中心

附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表(部分)

目录

第一部分 主要教研课题

1.教育部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实践”„„„„„„„1

2.江苏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 „„„„„„„„„„„„„„„„„„„„„„„„„„„„„6

3.常州工学院立项课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的改革研究” „„„„„„„„„„„„„„„„„„„„„10

4.常州工学院立项课题“机械设计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12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鉴定书„„„„„15

6.常州工学院立项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19

7.常州工学院立项重点课题“机械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和研究” „„„„„„„„„„„„„„„„„„„„„„„„„„„„„„„19

8.常州工学院立项课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一体化研究” „„„„„„„„„„„„„„„„„„„„„„„„„„„19

9.常州工学院立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23

10.依托地方协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23 10.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基于JDZ06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平台研究和开发” „„„„„„„„„„„„„„„26 第二部分 主要教研文章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特色教学的研究„„„„„„„„„27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32

3.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制与保障机制的研究 „„„„„37

4.“实施“零距离”教学营造机电专业特色„„„„„„„„„„„„44

5.电解加工与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48

6.产品样本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51

7.本科机械类毕业设计指导的探索与实践„„„„„„„„„„„„„54

8. CAD/CAM原理与应用一体化教学研究„„„„„„„„„„„„58

9.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环节研究„„61 第三部分 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建设成果

1.常州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细则„„„„„„„„„„„65

2.机电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外聘兼职教师管理规定„„„„„„„„„„117

3.机电工程学院暑假生产实习指导书„„„„„„„„„„„„„„120

4.机电传动综合实习指导书„„„„„„„„„„„„„„„„„„„127

5.关于同意参与常州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函„„„„„„„„„„„„„„„„„„„„„138

6.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提交规范 „„„„„„„„„„„„„„„139 第四部分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1.常州工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文件„„„„„„„„„„„„„141

2.常州工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协议书„„„„„„„„„„„„„„„„143

3.学生暑期自主生产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及单位回执(1分)„„144

4.校内外实习基地图片(部分)„„„„„„„„„„„„„„„„196 第五部分 教学成果获奖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常州工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201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2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205

5.“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特色教学研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7

6.“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制与保障机制的研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8

7.江苏省工科院校数控实习教学比赛二等奖„„„„„„„„„„„209

8.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二等奖优秀教师指导奖„„„210

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特色教学的研究”获常州工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211

10.“产学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2006年度常州工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12

1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特色教学的研究”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13

12.“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制与保障机制的研究”获常州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征文一等奖„„„„„„„„„„„„„„„„„„„„214

1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特色教学的研究” 获常州工学院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215 第六部分 人才培养质量

1.丁自成、高进祥获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16

2.王孝光获“电解擦削的阴极设计及工艺试验”省级毕业设计二等奖„217

3.丁自成等获“首届江苏省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二等奖”„„„„220

4.苏伟等获“首届江苏省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三等奖” „„„„„220

5.徐凯峰“镗孔液压站CAD技术的研究” 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 223

6.王飞鹏“XLQ100减振器试制开发与工艺编制” 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23

7.马思言“液压数字仿真模块开发” 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23

8.赵澄华“异型管液压成形机的总体设计”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25

9.陶春晓“基于UG的机床主轴箱参数化CAD系统的设计” 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225

10.刘鑫“基于UG的齿轮变速箱轴系标准件参数化零件库的设计”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225

11.沈大伟“仪表盘自动压力胶合机的设计”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25

12.潘红珍获“VW011-03外球笼保持架制造工艺设计”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 „„„„„„„„„„„„„„„„„„„„„„„„„„„„228

13.朱葳“VW011-01外球笼外壳内球面精磨专机主传动系统、进给系统及夹具设计” 获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228

14.赵峰“GK150全场地车车架建模及其振动性能分析” 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228

15.高开琴“面向拆卸的减速箱结构设计” 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28(常州工学院关于公布2007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第七部分 中国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常州工学院考试培训分中心

1.机械设计工程师(含见习)资格认证考试实施细则(暂行)„231

2.关于成立江苏省“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的通知239

3.中国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常州工学院考试培训分中心证书„240

4.中国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常州工学院考试培训分中心铜牌„„„241

5.关于组织“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报名与考前辅导的通知„242

6.中国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大纲„„„„243

第二篇: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校内外实习基地实施情况总结

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校内外实习基地实施情况总结

一、构建具有零距离特征的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校外实习基地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机械工程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机电工程学院一直重视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暑期实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学院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常州及其周边地区已建立了数十个与专业相关的具有行业代表型企业作为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联系点。学生在实习基地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开拓视野、了解社会,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人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提前介入产学结合学生入学时就聘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给学生作入学(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专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第二、三个暑假期间要求学生以个人身份自主进入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自主生产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企业,了解工程背景和相关产品的生产方式,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本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实践知识,了解技术人员的职责及工作程序,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提高资料搜集能力、技术总结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为后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生产实习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暑期自主生产实习作为毕业条件的任选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每周一个学分。

2、学生培养过程中产学研有机结合主线不间断

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产学结合这条主线,为此我们在相关企业内聘请企业一线专家与校内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任务是参与人才规格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

产学结合这条主线也贯穿于培养计划内的各课程之间,体现层层推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条主线是入学(专业)教育→学生自主实习→金工实习→学生自主实习→生产实习→数控编程与加工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3、毕业设计面向实际,注重应用性、工程性和实际性

我们在毕业设计指导书和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毕业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保证其先进性和创新性,还要有一定的广度,保证足够的任务量,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联系生产实际,有工程应用的背景和工程实际的内容,保证其实用性;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应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沿,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第一线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二是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据企业实际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4、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校企双赢

企业具有真实的工程背景和氛围,企业具有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企业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条件,企业也具有一批能进行这些能力培养指导的科技人员,这些条件正好都是学

校所不具备的。我们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调查,大批的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包括民营个私企业(有些民营个私企业的规模已相当大,年产值几亿元的企业为数不少),非常愿意进行产学合作的教育,企业认为,首先这种产学合作教学培养的学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而且同时在一定程度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对企业有利益。其次,产学合作教学的过程也是企业物色、挑选技术人才的过程,企业通过这一过程考察学习,发现满意合适的学生就可以在学生毕业后留下来。几年的实践证明,企业非常欢迎这种形式的合作教学,有些企业甚至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经济补贴,而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学非常乐意接受,学生认为:这种产学合作教学使学生得到了非常有用而在校内无法得到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更广泛更全面了解企业提供条件,为他们提供了在企业中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在就业中能找到满意和合适的岗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我们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都满意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学生暑期自主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机电工程学院在积极进行多途径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尝试的基础之上,探索了学生暑期自主实习模式。暑期自主生产实习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利用大学期间的第二、第三个暑期中各三周共六周的时间,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个人身份自主与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联系,进入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参观、技术调研、劳动、实训等实习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补充环节,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尽早接触和了解企业,了解工程背景和相关产品的生产方式,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本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实践知识,了解技术人员的职责及工作程序,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提高资料搜集能力、技术总结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经过考核,学生完成了自主实习规定的各项要求,给予一定的学分,实践证明,暑期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专业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认识,巩固专业思想的有效手段,可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2005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将学生暑期自主生产实习纳入培养计划中的专业拓展类任选课程,作为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任选课学分。

2004-2006年我院共有30个班的学生以各专业方向的生产实习指导书中实习内容为指导进行了暑期生产实习,对实习过程中的典型产品设计、典型产品生产或加工工艺流程、实习企业典型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并反馈《实习企业实习反馈意见》。从暑假自主生产实习的执行情况发现,学生都能够积极、认真按照《暑假自主生产实习指导书》深入企业参与实习,实习日记认真,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自主实习收获很大,通过实习增强了工程意识、开阔了专业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知识,学校开展暑假自主实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实习增强了工程意识、开阔了专业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知识。教师也反映通过暑期自主生产实习的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接受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创造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的科研基地-机电工程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校内实习基地主要由机电工程中心(包括西门子数控培训中心)和金工实习基地构成。工程中心(机电研究所)为独立核算的产学研实体,工作人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固定的科研生产队伍、第二部分为教师和实验人员组成的教师科研队伍(学院特别要求每个新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必须在工程中心工作二年)。第三部分为进入工程中心训练的学生。三部分人员共同承担工程中心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设备维护、日常管理等工作。

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工作,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验等教学条件。例如在数控实习中,把工厂实际产品作为学生实习的加工零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加工程序及加工工艺编制、设备操作、产品检测等实际生产全过程,近四

年来,共有10多种企业的产品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制造完成,部分学生由于在实习时积累了该产品的加工经验,受到企业的特别欢迎。同时工程中心为教师提供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每个教师都可以把研究课题带入中心,利用中心的设备进行研究。工程中心的科研任务主要以教师为主的科研团队完成。工程中心为企业开发的MK系列高精度内球面磨床、K7136四轴联动数控铣床、ZK7550三轴联动数控钻铣床、CK6140A数控车床等高精度数字化装备,满足了企业生产设备的特殊需求。工程中心与企业合作项目电子套结机采用了智能型人机对话操作,全数字交流伺服等技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汽车万向节柔性加工设备专用砂轮磨损补偿软件,为国内首创;高速、高精度、无间隙进给系统、自动夹具等获得了4项专利。蓄电池极板极耳加工工艺与装备的开发,使得电池合格率由75%提高到99%,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几年来,基地承担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65个,其中863项目2个,省级项目17个,市级项目7个,横向项目39项,通过鉴定和获得专利科研成果10项,科研经费共计1388多万元。发表科技论文256篇,被SCI或EI收录或检索10篇。

第三篇: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潘懋元

本来我想谈的问题是 “应用型本科的建设”,也就是如何通过应用型本科教育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后来观看了白云学院的文艺演出,我觉得白云学院已经用它的艺术语言解答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只准备简单的回应一下吴启迪副部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在论坛开幕式上所提的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我们现在正承担一个国家的重点课题,就是关于应用型本科怎么办。根据我们初步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有这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为主 ”不是所有学科专业都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的高校可以培养非应用型人才,但是主要的、大量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大家已经论证的很多了。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研究生,许多院校已经有研究生了,但当前不应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第三,应用型本科应该以教学为主。我所指的以教学为主也不等于不能开展科学研究。应用型的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同时也要开展研究,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这是我们去年到北京联合大学学习得到的结论。他们的科学研究开展得很好,但他们是应用型的大学。第四,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某些专业也可面向地区,甚至面向全国,但它主要是面向地方,为地方服务。

这种应用型高等学校在四年前大家基本上是不提的。四年前,所有的高等学校,甚至高职院校,都是要追求成为综合性、学术性、研究型的大学。这几年来,有一个很可喜的变化。大家查一查网络,各校的自我介绍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高等学校在自我介绍中已经悄悄地把 “要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 ”改变为 “多科性、应用型的大学”。这说明许多实事求是的办学者已经认识到一味追高是脱离实际的。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数量很多,学生数 10年增长了 6倍,高等学校不可能都去走传统精英大学之路,应该贴近社会实际。但是,这个变化仅仅是写在书面上的,还不能说已经成为社会人士和师生的共同认识。这与传统的思想影响有关。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英国相似,都是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职业。英国屡次提出要办适应于地方需要的高校,但第一次新大学运动、第二次新大学运动,以至于 20世纪 60年代的多科性技术学院,都已经和正在变成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大学。这些都表明英国传统思想势力相当强。在中国,应用型的高等学校的建设虽然被提出来,但是要成为社会以及全校师生的共识,还相当的难,还需要做相当多的说服工作。我们可以在研讨会上做理论上的说服,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证上来说服。实证上怎么说服呢?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很好的说服大家要走应用型大学之路。举个例子。今年 9月公布的 2009年大学生就业初步统计:本科生包括传统精英教育的本科生的就业率比去年降低了六个百分点,而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去年持平。这说明,在金融危机情况下,人才市场所需的实践性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率更高。当然,到明年 3月份,麦可思的统计出来以后,我们才能真正明确情况究竟如何,但是现在已经看出这个迹象了。2008年,根据麦可思的调查,全国自主创业的学生占全部毕业生的 1.2%,其中,高职生占 1.8%,一般本科生占 0.8%,而最低的是 “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只占 0.6%。也就是说,应用型大学在创业上,体现了它自身的优势。

温家宝总理最近讲了两个 “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家都走精英教育的道路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二个不适应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现在需要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就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是转变我们写在纸上的观念,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转变师生尤其是办学者、主管部门的观念。那么转变观念之后就行了吗?还不行,许多具体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不能落实。

第一,课程建设。现在我们的课程主要还是按照学科理论来设置的。这是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的道路。现在全国有三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它们对待理论的态度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学科理论要求应该是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将来要从事研究工作。高职院校对于理论的要求是 “够用”,以理论 “够用 ”作为标准。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 “够用 ”就可以,应该要求什么呢?应该要求理论 “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具体来说,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构成学派等等,就适可而止。应该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教材建设。现在有许多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办院校,也都明确他们不能够再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而要走应用型的道路,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最近我们一行人去的皖西学院,它的数学学科水平在当地相当不错,它联合了 13所新办院校共同来编数学教材。他们曾经很苦恼,想要搞应用型教学,但是找不到教材,尤其是找不到数学教材。他们后来找了同济大学的数学教材,因为同济大学的重点学科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应用性

比较强,但是要把这种数学教材应用到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工科、财经专业还是不行,因此他们自发地组织编写应用型教材。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让教师自己来编写是相当困难的。据说,安徽省教育厅准备组织一些应用型地方大学共同来编写各种教材。数学教材是最难编成应用型教材的,因为数学是系统性、逻辑性最强的学科,怎么应用呢?我觉得编写的一个原则是体现 “理论坚实”,但是重要的是如何让数学教材应用到工科、财经等方面。我们知道,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精品教材,当时都是找名牌大学的教授来编写的。他们编的水平很高,但是不一定适合应用型高等学校。因此,我提倡应用型高等学校包括许多新办院校、地方院校尽可能地自编或者合作编写应用型的精品教材,使得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所依据。

第三,要落实到教学工作,也就是要在产学研这方面大力落实。开始我还以为,产学研只是在我们中国大陆被积极提倡,最近我了解到台湾对产学研的提倡比我们更积极,落实得也比我们好。现在台湾许多高校,已经把原来的那套管理制度打破,设置了研究规划处,专门与企业

合作,搞实训,使教学更好的贴近实际。但在大陆,有的高职升本以后,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洋洋得意地对我们说:“我们把实训基地取消了,现在改为实验室了。”我说:“你们升本后,当然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但把实训丢掉了,恐怕不行,还应该重视实训。”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改变只以学历高低、学位高低来作为评聘教师的要求。既要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也要有 “双师型”、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进入应用型大学来。正如德国的这类教师必须是在实际部门干过多少年以后才能被聘任的。因此,高职的某些要求譬如 “双师型”、重视实训、建立实训基地等许多经验,我觉得即使专升本之后还不能丢掉,还是可以借鉴的。

我很高兴地知道,有些学校说,虽然我们升本了,但是我们还要像台湾那样把学校办成技职本科学院。台湾不仅有技职本科学院,还有技职研究生。职业技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发展,许多生产、管理、服务部门,两年、三年的专科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需要本科教育的发展。所以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试验搞职业本科。当前中国的学制,提到本科就必然要变成普通高等教育,而不是高职教育。因此我更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改革或出台有关应用型本科的政策、条例。比如教师的评聘条例,在评、聘教师时,不再只看学术论文、高学历、高职称,因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属于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们希望评估制度不再用一个评估标准从北大、清华评到新建本科院校,同时招生制度也应该取消按照分数划线,我们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能录取二本、三本,甚至民办院校只能录取三本以下,这种人为的划分

大可不必。当然,这些都是提出来给大家参考的,不见得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智能制造是多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结合体。本文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对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研究了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应用型人才的新实施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已提升为国家主攻战略方向,伴随着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应加大智能制造需要的智力投入和人才培养[1]。而培养大量适应智能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应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本文系统分析了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和素质要求,研究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满足智能制造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实施思路。

1、智能制造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分为五大领域,即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工业网络、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管理,是集成了制造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是数字化制造、精益生产、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多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结合体[1];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将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一个“智慧工厂”[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现代传感技术、装备制造技术、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虚拟现实与拟人化智能技术等。是装备制造技术与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因此,智能制造对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提出了如下新技术技能要求[3]:

(1)具有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知识技能如CAD、CAM、CAE等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2)需要掌握更多的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

(3)需要更多地关注工艺布局、工艺实施、工艺优化,掌握CAPP、PDM、加工过程动态仿真这些新技能。(4)需要具备智能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如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工具的运用。

2、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无法适应智能制造业的人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首先,危机意识不足,推进力度参差不齐,各校普遍认为智能制造还远未开始。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工业2.0水平,部分接近或达到工业3.0水平,因此,我国制造业普及工业2.0的路还没有完成、补齐工业3.0的基础还没有夯实,在如此低水平的基础上推行工业4.0,瞻前顾后并止步不前。因此,对接智能制造、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其次,一些新设立的地方本科院校不愿放下身段,无视其应用型、地方型、技术技能型的特色定位,将学科体系片面倾向于学术型和研究性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不够。由于双师型师资缺乏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操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另一些学校虽然开办了针对智能制造的专业方向,或在专业选修课上增加了若干智能制造的相关课程,但由于目标岗位能力需求不明确,无法充分对接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最后,智能制造涉及机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和系统管理等新知识与新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广、跨度大,而各校工科各专业普遍以教学学院为单位分设,尽管一些学校建立了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大平台,但教学学院的传统建制造成了师资、技术和资源的割裂,不利于复合型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教师参与地方企业的科研活动少,实践经验不足,对地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缺少了解,造成很多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3、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建议

3.1 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年的办学过程中,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的定位逐渐清晰,但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的有效措施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应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建立能力导向的教学目标、开设应用导向的课程[1]、注重实践的教学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其次,地方本科院校应调整与转变校企合作思路,打破校企合作壁垒,拓展多边协作,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高校的课程、实训以及师资中,从机制、理念、课程体系、培养路径、质量评价标准、企业参与程度等多方面,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创新升级和深度变革。同时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科研成果以及双创成果带给产业,满足其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

3.2 统筹通与专的关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夯实机械类学科的专业基础,拓展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知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要围绕应用型人才成长必备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机械设计理论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构建适合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机械类专业学科、专业大平台。其次,以智能制造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为导向,细分专业方向。智能制造涉及的技术面广、跨度大,面面俱到、全面学习与掌握智能制造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应着力于面向区域和地方智能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抓住核心技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正确处理好“通与专”教学内容,既要保证所有学生对智能制造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又要细分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岗位群,针对关键技术应用开设不同专业方向。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探索PBL、项目教学法等。让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向“知识引领者、技能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转变,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4];其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网络在线课程和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教学方式,为专业基础课程和面向智能制造的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搭建平台,如MOOC、SPOC、微格教学等;最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通过辅导、引导最后考核,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4围绕关键技术,构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应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的育人模式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的培养过程,强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应用,重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持续全部培养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5]。通过产教融合计划,与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如SIEMENS、ABB、GE和FANUC等建设并利用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展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逻辑控制系统(PLC)、离散控制系统(DC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等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实训[6],实现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的技术的融合应用和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开发编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提升[7]。

4、结语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机械专业教育应准确把握应用型、地方型、技术技能型的特色定位,主动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的新变化、满足智能制造人才知识能力的新需求。为此,本文针对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统筹通与专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产教融合,构建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等改革思路,以培养出满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篇:见习期工作总结(机械工程类)

时光飞逝,眨眼间我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近一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收获良多,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校中学习的知识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拓了视野,长了见识。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的进步

作为一团员,无论身置何处,要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探索与追求,努力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对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提高

我在校期间学习的是机械方面的专业,于现在从事的工作有一点点不同,却也处处相通。正因为此,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这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也不失为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理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还原到生活中,一年多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过程式的转变。在工作中首先我认识到我要学习很多东西,通过各种渠道,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老员工的引导,我不断吸收到新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参与一些工程实践,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勤学好问,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事无巨细,必尽全力”,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因为每完成一件工作,我就收获一些知识,“积小流而成河”,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我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这也使我感到高兴的地方。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未参加工作之前,或多或少的会听见人们在谈论“工作了真累啊,压力好大,生活不自由……”,自己真正投入到工作生活之后,细细体味,觉得工作是丰富多彩的。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决定一切。我认为,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能吃苦、能干活、能奉献、能忍耐,这样才能有收获、有提高。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好工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参与了大小不同的工程后,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对每一步工作都要稳抓稳打,对工艺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求要高,对规范更要耳熟于心,除此

之外,仍然需要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联系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时刻保持上进心。

在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同事们的热情请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适应并喜欢上这份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我深知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仍需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认识到现今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迅猛,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我更应该加速学习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成长锻炼,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公司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下载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持续、健......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工科大学物理改革的基本方向,肯定扎实学生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社会需求......

    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潘懋元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整理摘录如下主要要点: 应用型本科有这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 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为主” 不是所有学科专业都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的高校......

    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优化的课程体系和......

    地质学(本科类)

    地质学(本科类) 专业方向一:找矿地质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矿产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基本......

    机械工程专业类学生实习总结

    机械工程专业类学生实习实训总结 生产实训是我们机械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

    应用型本科的大学生阅读偏好调查

    应用型本科的大学生阅读偏好调查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大学生;阅读偏好 摘要:处于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图书馆为了进一步优化藏书结构、规范图书管理、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