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一般分为技术应用型、知识应用型、创新应用型三种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备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系统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三是要有全面的能力素质,不仅要具备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四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要具备组织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谋划决策能力、分工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特别强调具备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制图、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新模式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内涵,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老师在新模式教学下应该对传统模式进行哪些改进、自我学习提高的方向在哪里?学生如何变得真正自觉、主动的学习?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本身对所讲课程不熟悉,或者理解不透彻时,加之老师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挥,使很多课堂变得十分沉闷,学生当然的不会产生任何兴趣。如果老师水平较高,对课程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把握,能够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仅仅是为了学业成绩,更是为了知识,为了学到真正的本领,因此会格外用心。老师对课程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够把枯燥的理论风趣化,把深奥的东西通俗化,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真正的东西。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像一个牧童,而学生就像一群小羊,老师把他们带到一个丰美的田地面前,小羊们都在争先恐后的怀着极大的热情寻觅合适的稻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能达到一个“以其智慧,使人昭昭”的教学境界。因为这个情况下,学生可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激情的感染下,在智力的挑战中,迸发出火花,使一些道理在相互的交流中昭然若揭,实现教学相长。首先,教师应在知识储备数量和质量上、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学质量上、管理学生水平上来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以实现“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工作状态,那我们更应该找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加强师资建设必不可少。要实现教师高度负责、全身心投入以及对课程严格要求的工作状态,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一是要树立现代的思想观念,具备开拓创新、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分工协作等现代思想观点;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要有效的智能系统。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传播者,而且要成为科学知识的创造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既要注重“开智”,又注重“育人”,既要强调传授知识,又强调发展个性。
第二坚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强烈的事业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按时下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新解,视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工作是本分,老师既要谨记“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的传统行规,更不要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时代和历史重托。
我们不是科研型院校,不能够定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次我们不是职业教育院校,也不能够定位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外一方面,教育作为传播间接经验的媒介,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是说我们能够教授给学生的是成熟稳定、被验证为正确的知识和技艺,当然,进行超前性科研研发的教育领域除外。这就要求我们的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宽口径和后续潜力的人才。综上所述,同时依据我们已有的教育力量和资源,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延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区别与理论培养模式,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其蕴含的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臵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第二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郑红梅
电气工程系 2015.1.8
第二篇: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潘懋元
本来我想谈的问题是 “应用型本科的建设”,也就是如何通过应用型本科教育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后来观看了白云学院的文艺演出,我觉得白云学院已经用它的艺术语言解答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只准备简单的回应一下吴启迪副部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在论坛开幕式上所提的 “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我们现在正承担一个国家的重点课题,就是关于应用型本科怎么办。根据我们初步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有这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为主 ”不是所有学科专业都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的高校可以培养非应用型人才,但是主要的、大量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大家已经论证的很多了。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研究生,许多院校已经有研究生了,但当前不应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第三,应用型本科应该以教学为主。我所指的以教学为主也不等于不能开展科学研究。应用型的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同时也要开展研究,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这是我们去年到北京联合大学学习得到的结论。他们的科学研究开展得很好,但他们是应用型的大学。第四,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某些专业也可面向地区,甚至面向全国,但它主要是面向地方,为地方服务。
这种应用型高等学校在四年前大家基本上是不提的。四年前,所有的高等学校,甚至高职院校,都是要追求成为综合性、学术性、研究型的大学。这几年来,有一个很可喜的变化。大家查一查网络,各校的自我介绍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高等学校在自我介绍中已经悄悄地把 “要成为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 ”改变为 “多科性、应用型的大学”。这说明许多实事求是的办学者已经认识到一味追高是脱离实际的。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数量很多,学生数 10年增长了 6倍,高等学校不可能都去走传统精英大学之路,应该贴近社会实际。但是,这个变化仅仅是写在书面上的,还不能说已经成为社会人士和师生的共同认识。这与传统的思想影响有关。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英国相似,都是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职业。英国屡次提出要办适应于地方需要的高校,但第一次新大学运动、第二次新大学运动,以至于 20世纪 60年代的多科性技术学院,都已经和正在变成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大学。这些都表明英国传统思想势力相当强。在中国,应用型的高等学校的建设虽然被提出来,但是要成为社会以及全校师生的共识,还相当的难,还需要做相当多的说服工作。我们可以在研讨会上做理论上的说服,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证上来说服。实证上怎么说服呢?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很好的说服大家要走应用型大学之路。举个例子。今年 9月公布的 2009年大学生就业初步统计:本科生包括传统精英教育的本科生的就业率比去年降低了六个百分点,而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去年持平。这说明,在金融危机情况下,人才市场所需的实践性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率更高。当然,到明年 3月份,麦可思的统计出来以后,我们才能真正明确情况究竟如何,但是现在已经看出这个迹象了。2008年,根据麦可思的调查,全国自主创业的学生占全部毕业生的 1.2%,其中,高职生占 1.8%,一般本科生占 0.8%,而最低的是 “211”工程学校毕业生,只占 0.6%。也就是说,应用型大学在创业上,体现了它自身的优势。
温家宝总理最近讲了两个 “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家都走精英教育的道路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二个不适应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现在需要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就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认为,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是转变我们写在纸上的观念,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转变师生尤其是办学者、主管部门的观念。那么转变观念之后就行了吗?还不行,许多具体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不能落实。
第一,课程建设。现在我们的课程主要还是按照学科理论来设置的。这是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的道路。现在全国有三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它们对待理论的态度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学科理论要求应该是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因为他将来要从事研究工作。高职院校对于理论的要求是 “够用”,以理论 “够用 ”作为标准。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 “够用 ”就可以,应该要求什么呢?应该要求理论 “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具体来说,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构成学派等等,就适可而止。应该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教材建设。现在有许多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办院校,也都明确他们不能够再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而要走应用型的道路,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最近我们一行人去的皖西学院,它的数学学科水平在当地相当不错,它联合了 13所新办院校共同来编数学教材。他们曾经很苦恼,想要搞应用型教学,但是找不到教材,尤其是找不到数学教材。他们后来找了同济大学的数学教材,因为同济大学的重点学科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应用性
比较强,但是要把这种数学教材应用到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工科、财经专业还是不行,因此他们自发地组织编写应用型教材。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应用型教材,让教师自己来编写是相当困难的。据说,安徽省教育厅准备组织一些应用型地方大学共同来编写各种教材。数学教材是最难编成应用型教材的,因为数学是系统性、逻辑性最强的学科,怎么应用呢?我觉得编写的一个原则是体现 “理论坚实”,但是重要的是如何让数学教材应用到工科、财经等方面。我们知道,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精品教材,当时都是找名牌大学的教授来编写的。他们编的水平很高,但是不一定适合应用型高等学校。因此,我提倡应用型高等学校包括许多新办院校、地方院校尽可能地自编或者合作编写应用型的精品教材,使得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所依据。
第三,要落实到教学工作,也就是要在产学研这方面大力落实。开始我还以为,产学研只是在我们中国大陆被积极提倡,最近我了解到台湾对产学研的提倡比我们更积极,落实得也比我们好。现在台湾许多高校,已经把原来的那套管理制度打破,设置了研究规划处,专门与企业
合作,搞实训,使教学更好的贴近实际。但在大陆,有的高职升本以后,我们去参观时,他们洋洋得意地对我们说:“我们把实训基地取消了,现在改为实验室了。”我说:“你们升本后,当然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但把实训丢掉了,恐怕不行,还应该重视实训。”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改变只以学历高低、学位高低来作为评聘教师的要求。既要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也要有 “双师型”、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进入应用型大学来。正如德国的这类教师必须是在实际部门干过多少年以后才能被聘任的。因此,高职的某些要求譬如 “双师型”、重视实训、建立实训基地等许多经验,我觉得即使专升本之后还不能丢掉,还是可以借鉴的。
我很高兴地知道,有些学校说,虽然我们升本了,但是我们还要像台湾那样把学校办成技职本科学院。台湾不仅有技职本科学院,还有技职研究生。职业技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发展,许多生产、管理、服务部门,两年、三年的专科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需要本科教育的发展。所以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试验搞职业本科。当前中国的学制,提到本科就必然要变成普通高等教育,而不是高职教育。因此我更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改革或出台有关应用型本科的政策、条例。比如教师的评聘条例,在评、聘教师时,不再只看学术论文、高学历、高职称,因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属于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们希望评估制度不再用一个评估标准从北大、清华评到新建本科院校,同时招生制度也应该取消按照分数划线,我们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能录取二本、三本,甚至民办院校只能录取三本以下,这种人为的划分
大可不必。当然,这些都是提出来给大家参考的,不见得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工科大学物理改革的基本方向,肯定扎实学生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目前,基础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出现两个重点方向:一方面要以现代化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要以计算机物理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介绍物理基础、推导必要的物理公式时,板书教学法优点明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在开展和组织具体教学时,应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考虑到工科物理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仅靠补充近、现代物理知识,去处陈旧知识、压缩繁冗内容来解决。应该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精练和提升,使之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其一入大学就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作业、实验及同别人讨论,发现问题,寻求新知识以至形成自己比较系统的认识,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有的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1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使之成为各门学科有效渗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1.1教学内容改革
作为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而且和实验、数学、哲学、化学等学科有紧密地联系。首先,要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各门课程的联系,使其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学会在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物理运动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最后把物理语言上升到哲学的语言来阐述。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规律。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假说,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此理论基础上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波。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大学物理自身理论性较强,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致使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经常感到枯燥无味,提升不了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甚至出现大学物理“无用论”。另外,由于物理教学学时有限,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不能强调它的基础性,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要改变教学中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因此,可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精练和提升,强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生高中学过的传统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指出大学物理学习时注意的问题:如强调矢量、变量、微积分等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对每一章、每一篇学习内容做必要小结。通过总结,学生不仅可对每一章或每一篇知识点做必要复习,也可对知识做整体和逻辑性的认识,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没学好或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重新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总结发生在课外,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因此不会占用太多的授课时间。在保证“必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压缩与专业相关度小的章节的学时,适当增加与专业衔接紧密章节的学时。在平时教学中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来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物理的动力和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及时地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同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步和相关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近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同时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以讲概念、讲原理、讲思想、讲方法为主,理清物理学整体知识脉络和当今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1.2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研究式的学习训练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将现代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的提出,趣味应用、实际生活和专业工程问题引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可采用德国教育专家胡格(Hug)教授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方法来实现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如有趣的关键字卡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等教学方法,实现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的、负责人的、有效的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特别是对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学、光学)进行精练与提升,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使大学生一入大学就应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完善的精密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想模型法、理想试验法、科学假设法、类比推理法、分析综合法、演绎归纳法、半定量法等。而研究物理量的基本方法有:寻找对称性、不变量和守恒量是全局或整体的研究方法;对于连续可微的物理量,求极限、求导,研究极值点、稳定点、拐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方法、思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方法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以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思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思想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思想方法的教学达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才能了解这些思想或方法在物理学创新中的作用,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通过物理学改革使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能,还能使其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还应重视实践性。另外,理论要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而在这方面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的差距。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WalterLewin教授的电磁学,大概有1/3的时间是在做有趣而有启发性的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工程应用,与生活应用的联系。注重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反映工程技术和社会对物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学生初步树立工程意识,逐步学会探索将物理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程技术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创新,即推陈出新,破旧立新,有推有出,有破有立。创新并不神秘。把知识向前推进一步,向更广、更深、更精、更神的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创新的一步。因此创新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要在继承中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起主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俊,等.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6.[2]张萍.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04.[3]应用型大学本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教育,2006,05.[4]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0,04.作者:郭向阳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数理部
第四篇: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打造本科教学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以审核评估为抓手,推动全面内涵建设
1、切实做好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明年,学校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审核评估的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状况进行评价,它重点关注“四个度”,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虽然评的是本科教学,但看的是全校整体工作。审核评估既是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人才培养等整体状况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检验,也是对学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整体发展的一次全面考察。因此,审核评估对于我校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深入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必须以这次审核评估为契机,严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不仅要在“评”字上多努力,更要在“建”、“改”、“管”字上见成效。要着力在打基础上下功夫,与常规性工作有机结合,把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要着力在打造特色上下功夫,注重挖掘教学亮点,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打造本科教学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着力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找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加以整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四个度”。
第五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摘 要: 文章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现阶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面临教师年轻化的问题上提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措施,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保证了教学质量,解决了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文章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成长建设及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等方面的内容,为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操作指导。
关键词: 专业课程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这个词早先是企业管理的词汇,后来应用到教学中。教学团队一般定义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工作为主线,重点放在专业、课程、教学基地等建设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哉菇萄Ыㄉ韬涂蒲а芯康慕淌θ禾濉!?
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人们评价教学团队通常与取得的成绩相挂钩,现实中,团队目标和成员目标有时不一定是同质的目标,终究要依靠团队成员实现。统一和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就成为专业教学团队控制的重点。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应重视对团队中每个个体的充分尊重,使团队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能力,在一个教学团队中,以团队配合的方式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专业教学团队目标定位不应只考虑到专业培养目标,还应有课程目标、学院的培养目标等。目标的定位应与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
概括为三个主要任务:
1.提高教学改革的动力及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方案的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程或教学改革方向)等进行完善。
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教师团队队伍锻炼和培养,特别是责任心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与才华的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合作。
3.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团队开发课程,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全面性,课程监控及质量有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学、做、研”的思想,发挥不同教师的教学特长,参与教学过程的不同领域方面。
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访谈次数共5次,问卷调查填写共29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91份。其中,男教工105人,占36.08%;女教工186人,占63.92%,女教工所占比重较大。
1.年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1。其中31岁―40岁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比达到48.45%。
表1 年龄分布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31岁―4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到48.45%,30岁以下的占到了32.65%,在岗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
2.工作年限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2。各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表2 工作年限统计表
从年轻教师的工作年限上看,工作6年―10年及10年以上的教师占到了47.77%,年轻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认同学院文化,能够长期在教学岗位上辛勤付出的。
3.最高学历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3。可见,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所占比例并不是最高的。
表3 最高学历统计表
4.岗位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表见表4。本次调查普通教师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干事,再次是专业负责人和干部,调查人员比例相对合理。
表4 岗位情况统计表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层次,硕士学历的教师考核合格可以教授本科生,从事多年教学的本科学历教师教授专科学历的学生。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数相差不多。
5.我院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统计表见表4。
表5 我院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统计表
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调查结果上看,教师在师生配比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学术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依托学院大的福利待遇及其机制,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者的团队建设在社会知识高密集、短实效的要求下面临一些严峻问题。
(1)教师结构年轻化导致教师职称、质量参差不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性别比例及数量、质量等方面都不尽合理,特别缺乏高职称、高技能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教师团队绩效评价不科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应不断完善,增强操作性,提高区分度,不要过于简单和笼统,如教师的绩效考核,仅单纯分为三个等级,且教师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较低。
(3)教学团队活动组织不力,每门课程都是教师在单打独斗,身兼数职,除了教学工作以外的工作事情繁杂,无暇顾及教学团队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存在,在其他地方民办高校及三本本科院校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网络科技时代,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现在教师岗位“单打独斗”的教学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由“一对多”改为“多对多”。
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成长建设
1.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生活状态。
从现有调查上看,工作时间、陪孩子、做家务这三项工作时间占到了较高的比例,学习与阅读时间少于这三项活动时间,要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时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师人员数量不足,教师担任了很多教辅工作,担任班主任及教学管理工作,平时的教学档案建设等和教学本身无关的工作,要减少教师的不必要时间,让教师调整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教师有时间可以调整学术研究时间,可以研究课程内容。
2.基于课程质量提高的教学团队建?O。
(1)学术研讨与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培养教师团队的学术研讨意识,教师团队的学术研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构架相对完善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繁,总结规律,将知识的脉络及系统梳理给学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化,多位教师联合治学,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实施。
(2)课程团队教学任务分工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的教学方式较多,设置项目任务课程的任务分工,课程分为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保证教学环节的质量,教学团队成员都能对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有所了解,在团队研讨过程中教师可以集体讨论学生作品,给予学生较全面的指导,每个项目反映学生的立体知识结构,每位教师给予不同的视角或知识内容,不见得每位老师的建议对其都发挥触动作用,但有一位老师的建议与学生的想法有共鸣,对于学生打开思维或者提高课业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像“木桶理论”,每位学生都有参差不齐的木板,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从多维度的不同知识内容将学生木板达到一样的高度。
(3)课程项目汇报教学团队全员参与
每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项目任务数量一到两个,学生最终要拿出经过多次修改的案例,案例的可行性与实施性由课程教学团队研讨统一教学主旨。
3.以课程输出为契机建制课程团队建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积极鼓励教学课程团队的课程输出,课程输出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对外培训及委托培养。以课程输出为要求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研讨中分析比较了传统教学方法知识内容,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建设是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基础部与项目实践部。基础部是金字塔的低端,基础应用打牢固,项目实践应用才能得心应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之间形成网状的构架,基础部(基础应用课程)与项目实践部(项目应用综合能力培养),基?A部主要课题组成员是项目实践部的成员,这样一可以解决人员不足的矛盾,二可以保证课程知识内容的网状架构。
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
良好的专业课程团队要协调好资金、制度、考评的内部运行管理策略,良好的组织运作能够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学习型课程教学团队的外部构建、院系管理、考评制度等都是重要因素,尤其重要的是专业课程团队带头人的团结协作意识及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
1.建立学习型课程教学团队。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同样赋予学生天职的教师岗位更应该不断学习,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采用交流学习、自我学习、学术讲座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学习能动性,提供场地、资金,购买书籍和提供学习进修机会。从引进、培养、稳定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学院精力要集中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降低教师流失率,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2.院系分离,独立创收。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创收围绕课程展开,通过课程输出创收,通过项目方案创收等形式,创收的收入归课程教学团队支配,减少学院的集中管理,齐齐哈尔学院提倡“多收多得”的奖励机制,创收多,学院配给的经费会相对较多。真正将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各系、各专业教学团队上,使一级教学管理部门真正拥有管理、约束和发展实权,调动团队的活动力,提高整体学校的办学活力。
3.专业课程团队学科带头人的领导力及其执行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师结构相对年轻化,但要由具有协调能力、团队精神、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而不能只看职称和年龄,课程团队年轻化有很多优势,例如工作效率、工作热情、工作心态上的积极优势,年轻教师教学改革适应性强,改革落实力度较大。专业课程团队学科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在人员选择培养方面要多面考核。
4.转变考评对象。
教师岗位考评制度是个人申报材料、单位认同的过程,团队建设的考评往往被忽视,阻碍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制定灵活的考评办法,下放考评权利到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学生课堂绩效与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绩效相挂钩。突出考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团队成员的学术论文发表及教育科研的申报都要围绕专业课程建设内容展开。只有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都建立在团体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的课程输出团队。
制度的内涵建设是建立在团队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制度不是强加的压力,而是考核的边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抓大放小,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同样要搞活课程建设,重点抓课程建设,教师的在岗职务作品就是课程,学校教学的核心单元也是课程,过硬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好的制度和体制都有漏洞,只有调动参与者的能动性才能很好地落实和完成任务、制度。良好的、灵活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学术研究与科研研究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翟春光.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E教学团队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2]于丽英.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3]吴朋,秦家慧.教师合作视域下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J].高教探索,2014(6).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备案课题。
课题编号:GJD1214082。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16Q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