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19-05-13 01:4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篇: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在介绍“新三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三中心”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01-04

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人才消费市场是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采用“新三中心”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策略,对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 “新三中心”思想的概述

在教学过程要素中,教师、学生、课程是三个基本的要素,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以赫尔巴特的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理论为依据,主张在教学中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组织形式,要求树立教师的权威作用。这种理论是以教师、系统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为中心来看教学活动,即“老三中心”。“新三中心”是相对于“老三中心”而言的,它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三中心”是以“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状态;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利用各种手段来学习,教师讲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应加强其他途径的学习,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教是手段不是目的,两者不可倒置,学生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是更强调学习的目的而不是学习的形式,重视效果,根据目的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根据效果进行评估,建立目的、行动与效果之间的反馈关系,不是老师教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新三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了外适性质量观和个适性质量观。“新三中心”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而不是根据老师讲课的需要来安排课程和组织教学。

二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质疑

1.传统“老三中心”教学模式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个性

“老三中心”是指以教师、教材知识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体现的是内适性质量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老三中心”越来越暴露出其落后、不适应社会的一面,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反馈等。在“老三中心”指导下的教学容易脱离生活,脱离实践,脱离学生的具体实际。“老三中心”强调系统知识的摄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对于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传递教学内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遵循“老三中心”教学,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教学不能符合和满足作为消费者的学生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要求,那么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可能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形成教育的无效供给现象。

2.高校不是培养应试者,而是培养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工作者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就业和人生发展做准备的,从未有社会企业招聘单位人员或研究生院招生老师说,要在大学毕业生中找那种很会做笔记的,以及做题尤其是选择题做得很棒的人才。还有,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长期学习,帮助学生发展那种长久有用的、可转换的实用的学习。关于学习的定义,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但有一个定义一直值得我们参考,这个定义是:“学习是一种能力,能重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已停用的信息,能运用有关信息在与原来学习这些信息不同的环境中解决问题。”根据此定义,在后续的课程中或在未来的生活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回想起这些学过的信息。只有当学生可以把知识技能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情景中,并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理解时,才算实现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刚学完的东西马上就能考试,与学过很久之后还会用是两码事。“测试短期记忆的考试行为贻害无穷,因为他给学生一种假象,以为自己很有能力。”当今中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量聘请外校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大部分教师都会在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勾画重点,以确保及格率。少数学霸也并非是真的学习能力强或学得好,也只是努力和短时记忆力强罢了。高校教学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

3.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知识量,在任何合理的时间安排内教授完都是不可能的,教师每周教授一门课及学生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根据研究性图书馆协会估计,1999年在世界范围内大约出版了600000本新书,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学生用来学习的时间数百年来并未有所增加。教师们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自己辛苦学来的知识和技巧全部教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这样解释道:知道的意义已经从能够记住和重复信息转化为能够发现并运用它,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开发脑力,培养学习技能,以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思考。

三 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策略

“新三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在我国不少高校进行改革尝试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未走出传统教学“以教主导”的固有模式,只有找准问题,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认识探索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设计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安排的,因此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而且左右着教学活动的进程。

第一,教学目标制定除考虑学科要求外,还应考虑学习者本身和社会生活。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提出,教学目标有三个来源,即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校专家建议。学科专家建议的教育教学目标太专门化和专业化,不够实用和具体。对学习者本身进行研究,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生现有水平对新的学习任务的适切程度,研究学生的情况有助于确立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并能为教学确立一个适当的起点,这也是高质量教学的逻辑起点。研究校外当代生活,是由应用型本科教育和现代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现代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导致的知识激增和更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如果学校仍然固守自身的疆域,把教育目标局限于学科本身已经远远不够。教育目标反映校外当代生活可以为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教学目标是多元的,还应注重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学生和父母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生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这仅仅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教学的目标实际上更多的是知识的改变,这是应试教育的目标。而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应该还停留在认知的水平,学生学习除了掌握知识外,还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新思想观念、形成积极的态度,最终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情感。我们不可能在校期间教会学生一生所需的知识,学生也不可能掌握以后一生工作所需的安身立命的知识。如果学生在一门课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增加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并会泛化到其他学科,就能取得学习的成功。

第三,教学目标应与社会现实需要相联系,教学生学会迁移。课程教学目标最终应该是学习迁移,即把一个情景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中的能力。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学校情景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社会现实中,教师“为迁移而教”;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知识从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在现实情景中运用,即“为迁移而学”。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于教师来说,在授课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这就是教学内容设计要做的。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教学内容分析和选择。教学内容分析是为了明确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效度最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知识,使教材中表面上看似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点,确定课程重点难点,了解学生会在哪个地方存在疑点,根据培养的技能点、兴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再精选出课堂的训练点。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拓展;力求做到立足教材内容,超越教材文本。遵从适度原则,着眼于学生接受把握内容度量。考虑“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的距离,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度量,坚持适度适量原则,包括广度、难度和深度。依据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特点,布局教学程序。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抓住重点难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打破程序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力。

第二,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激发学生以前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中层潜意识。首先,教师提供先前的知识经验,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内容的起点受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再次,让学生参与选择并采用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自我决定感。

第三,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知识上的素养,甚至有的学生希望老师每节课都能带来惊喜,每节课都能有新的收获。试想,如果一门课程内容既不丰富也无趣味性,学生是不可能对它产生学习情感,更不可能通过这一门课的学习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态度行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和兴趣的内驱力,而这两种内驱力能够维持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保证其科学性,教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内容既要丰富有趣,同时也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媒体的总和。如果把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看作是“医生弄清病理,诊断病情”,那么教学策略的设计则是“针对病情开处方”,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采用以下的几种策略:

第一,教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高校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更多的生活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学会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是因为他们少有锻炼机会,无法获得高效自主学习所需的技能,而带领和指导学生去锻炼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技能是我们老师的本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我们必须给学生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如找出并评估有用信息的来源、在有用的信息源中辨别出重要的信息、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信息、撰写报告和小论文、记住并运用知识、运用问题解决体系等。询问任何一位雇主或招聘人员,他们最看重大学毕业生拥有哪些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高居榜首。要问大学教师,课程表中哪些课程会有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他们会说每门课都有,可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并不确定学生可以在哪里学到这些重要技能。要想学生成为高效率的自主学习者,我们必须教会他们自己如何独自解决问题。

第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从未想过让写作和阅读水平不合格的学生毕业,但却允许那些在课堂上很少或从不发言的学生顺利毕业。而事实上,说的技能是学生生活和事业成功所需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很难想象哪个职业不需要沟通交流,沟通能力是每个职员成功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与他人共同讨论,一起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一起参加课程项目总能收获诸多好处。与人合作学习要想获得良好效果,需要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说,而大部分学生恰巧欠缺这一技能。事实上,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等诸多技能中,说用到的最少。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这些技能可能会令学生感到不自在或者不是他们最喜欢的做法。但绝大部分职场人士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比花在读和写上的时间要多得多。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安排一些让学生与他人沟通并进行有效合作的学习。最常见的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就是课堂讨论,它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可大组可小组的互动。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情愿参与课堂讨论。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促进学生参与:(1)提供给学生发言的机会;(2)让学生看到讨论的价值;(3)让学生看清讨论和学习之间的联系;(4)在为课堂讨论制定规则上给学生发言权;(5)让学生从容地在课堂上发言;(6)确保学生有所准备;(7)给学生时间来思考他们发言的内容;(8)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环境是一个安全的、可以包容各种观点和意见的地方;(9)对课堂讨论制定一个公平有效的评分标准,给课堂讨论评分。教师不要完全掌握课堂的控制权,而是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

第三,突破教学范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我们把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说教式的,把所知道的知识教给学生,不要求或鼓励学生为完成他们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提出问题,称为工匠型;另一类是采用启发式的,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在顺利完成布置的任务之前必须提出问题,称为艺术型。前者优秀的教师可以称为能工巧匠,后者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则可称为艺术家。实际上,教育是科学,科学在于求真,同时教育也是艺术,艺术在于创新,我认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艺术家。

高校教师应该突破教学的范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1)案例教学法;(2)仿真与模拟训练法;(3)角色扮演与戏剧法;(4)实地考察法;(5)辩论法。除此之外,还可借鉴国外本科教学的一些方法:(1)问题式学习;(2)项目式学习;(3)小组式学习;(4)探究式学习;(5)研究式学习;(6)服务式学习;(7)混合式学习;(8)移动式学习;(9)工作式学习。

4.教学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有研究表明,学习环境的支持性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第一,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人际和谐的学习环境。传统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从有知识的人那里传递给学生,持这种观点的人倾向于使用“实证―科学”的研究取向,以知识为中心,采用还原和简化的方法来设计教学。新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是学生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比教更重要,这种学习者中心环境包含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等。我们在环境设计、创设情景时,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需求为依据,并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风格等,由于学生各种各样的差异,包括经济条件、学习基础、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学生只有在充满安全感、信任、支持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友好的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尽量记住学生的名字,甚至是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方法是在第一次上课时介绍自己,同时也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并将个人信息写在小卡片上,甚至包括希望老师怎么称呼他们等。(2)提供非正式交流的机会。教师提前10分钟到教室或下课后在教室逗留片刻,利用这样的机会学生可能会告诉你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可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做更深入的讨论,达到交流的目的。(3)公布办公时间和电话。虽然真正来找老师和打电话的学生极少,但这样学生会相信教师愿意为他们答疑或与他们一起讨论。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心,都会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有人说,一百年前的医生来到现在的医院,他可能基本上不会看病,但如果是一百年前的老师来到现在的教室,似乎拿起粉笔依然可以讲课,这个说法不够客观,但基本符合现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够充分的,很多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或者多媒体电脑加投影。在这样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教案、教材、粉笔、黑板这样的教学形式,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工具、技术手段和信息手段。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基于移动、物联、泛在、无缝接入等技术,提供随时、随地、按需获取的学习机会;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能力、风格、偏好、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记录学习过程,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数字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等。从数字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到智慧学习,学习环境呈现出全面感知、无缝连接、个性化服务、智能分析、自然交互等特点,教学方式也在变革,包括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问题学习、项目教学、个人兴趣拓展、网众互动生成性学习等。高校教师应突破教室、课堂的束缚,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注重实践教学或者创设模拟情景。前面提到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迁移,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中。而在影响迁移的因素中,初始学习的情景对其影响较大,人们可能在一种情景中学习,但却很难迁移到其他情景。学习和情景怎样密切相连取决于知识是如何获得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科目在单一而非复合情景中传授时,情景间的迁移就很困难。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家庭、社会和工作场所等日常情景。既然任务间的迁移有赖于迁移和学习经验之间的相似性,那么促进从学校向其他场景迁移的重要策略,要么就是在现实情景中教学,要么就模拟现实情景。

5.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系统理论的反馈方法、调控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它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着优化作用。对于教学评价,可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第一,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方式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评价功能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不仅具有甄别、鉴定功能,同时也具有诊断、调控、激励、发展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一种结果评价,评定等级的时候学生已经没有时间改变自己的行为了。实际上,教学评价更应该实现反馈和发展功能,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机会改进思维和理解的质量,通过反馈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促进他们的学习。(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不光只是老师决定,还应该包括学生甚至其他教学管理者,如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认知方面,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评价;在情感方面,强调学习情感、态度、兴趣等的评价;在价值观方面,强调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及意识,学会价值判断和选择。(4)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提倡采用灵活且有意义的评价方法,如访谈、问卷、核查表、表现性评价、答辩、各种小创作等。

第二,改进考试方法和学业成绩评定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共同关注的,而对成绩如何得来,目前的考试方法及内容、成绩评定是否合理提出质疑的人却不多。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我们的考试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成绩评定对高校而言,分数高并不等于教育质量高,实际上学生学到知识比成绩更重要。高校教师如果在评定最后成绩时考虑学生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得的相对进步或完成可额外加分的任务情况,那么就能让学生明白,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努力,而不是考试中的表现。学校通常都用学习成绩来区分好生和差生,但实际上成绩只能证明学生智力方面的差别,即学习的一般能力。而很多事例证明,在做某些工作时,成绩优秀者倒不如一般者,现在用人单位除关注毕业生的一般能力,更关注其特殊能力。就智力而言,根据现在新的研究成果,(1)智力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智力不光是与生物学相关的纯智力,而且也是与文化背景相关的文化智力;(3)智力不光在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质上也存在差异,即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学校里不存在绝对的“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可育之才。试想,如果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知识和观念,那还有谁不能成功呢?只是成功的领域和方式不同罢了。我们对学生评价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应该全面地来看。

第三,树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关于教学评价的质量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内适性质量观,是指把一种教育为后续另一种教育所做的准备程度作为评价这种教育质量好坏标准的质量观。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内适性质量观。(2)外适性质量观,就是把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程度作为评价这种教育质量好坏标准的质量观。(3)个适性质量观,就是把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自我实现的程度作为评价这种教育质量好坏标准的质量观。个适性质量观是一种人文质量观,它试图改变以往工具理性的倾向,高扬人的价值,尊重人,关注人,关注人的命运,以人为本位。在“知识、社会、人”这三者中,是“以知识为本位”,满足学科自身的需求,还是“以社会为本位”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是“以学生为本位”,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但缺乏“以社会为本位”和“以学生为本位”的观念。实际上,高校的目的不同于中学,不是升学,而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总之,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应该学习领会并践行“新三中心”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上看,不仅考虑学科特点,还应包括学生发展和社会要求,目标应该是多元的,教学生学会适应、学会迁移;从教学内容上看,内容应该有所选择,补充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新内容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从教学策略上看,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和能力、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突破教育范式,采用多种方法;从教学环境上看,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际和谐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创设模拟情境;从教学评价上看,多元化目标决定了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学校教师不应只用成绩来区分好生和差生,评价应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学生实际,改革考试和成绩评定方法,树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观。

参考文献

[1] 〔美〕泰利?道尔.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周建新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何仁生编著.教学系统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3]许明.当代国外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美〕PJ?开普希、托德?威特克尔.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赵娜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5]裴娣娜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评价策略[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6]吴良勇.基于“新三中心”理论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2(24)

[7]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5)

〔责任编辑:庞远燕〕

第二篇: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一般分为技术应用型、知识应用型、创新应用型三种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四大特点: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备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系统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三是要有全面的能力素质,不仅要具备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四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要具备组织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谋划决策能力、分工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特别强调具备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制图、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新模式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内涵,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老师在新模式教学下应该对传统模式进行哪些改进、自我学习提高的方向在哪里?学生如何变得真正自觉、主动的学习?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本身对所讲课程不熟悉,或者理解不透彻时,加之老师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挥,使很多课堂变得十分沉闷,学生当然的不会产生任何兴趣。如果老师水平较高,对课程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把握,能够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仅仅是为了学业成绩,更是为了知识,为了学到真正的本领,因此会格外用心。老师对课程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够把枯燥的理论风趣化,把深奥的东西通俗化,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真正的东西。老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像一个牧童,而学生就像一群小羊,老师把他们带到一个丰美的田地面前,小羊们都在争先恐后的怀着极大的热情寻觅合适的稻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能达到一个“以其智慧,使人昭昭”的教学境界。因为这个情况下,学生可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激情的感染下,在智力的挑战中,迸发出火花,使一些道理在相互的交流中昭然若揭,实现教学相长。首先,教师应在知识储备数量和质量上、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学质量上、管理学生水平上来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以实现“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工作状态,那我们更应该找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加强师资建设必不可少。要实现教师高度负责、全身心投入以及对课程严格要求的工作状态,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一是要树立现代的思想观念,具备开拓创新、民主平等、竞争择优、分工协作等现代思想观点;二是要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而且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要有效的智能系统。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传播者,而且要成为科学知识的创造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既要注重“开智”,又注重“育人”,既要强调传授知识,又强调发展个性。

第二坚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的工作、强烈的事业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按时下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新解,视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工作是本分,老师既要谨记“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的传统行规,更不要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时代和历史重托。

我们不是科研型院校,不能够定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次我们不是职业教育院校,也不能够定位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外一方面,教育作为传播间接经验的媒介,相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是说我们能够教授给学生的是成熟稳定、被验证为正确的知识和技艺,当然,进行超前性科研研发的教育领域除外。这就要求我们的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宽口径和后续潜力的人才。综上所述,同时依据我们已有的教育力量和资源,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延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区别与理论培养模式,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其蕴含的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臵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

第二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一般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郑红梅

电气工程系 2015.1.8

第三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摘 要: 文章明确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现阶段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面临教师年轻化的问题上提出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措施,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保证了教学质量,解决了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文章阐述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成长建设及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等方面的内容,为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操作指导。

关键词: 专业课程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这个词早先是企业管理的词汇,后来应用到教学中。教学团队一般定义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工作为主线,重点放在专业、课程、教学基地等建设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哉菇萄Ыㄉ韬涂蒲а芯康慕淌θ禾濉!?

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人们评价教学团队通常与取得的成绩相挂钩,现实中,团队目标和成员目标有时不一定是同质的目标,终究要依靠团队成员实现。统一和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就成为专业教学团队控制的重点。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应重视对团队中每个个体的充分尊重,使团队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能力,在一个教学团队中,以团队配合的方式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专业教学团队目标定位不应只考虑到专业培养目标,还应有课程目标、学院的培养目标等。目标的定位应与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

概括为三个主要任务:

1.提高教学改革的动力及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方案的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程或教学改革方向)等进行完善。

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教师团队队伍锻炼和培养,特别是责任心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与才华的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合作。

3.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团队开发课程,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全面性,课程监控及质量有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学、做、研”的思想,发挥不同教师的教学特长,参与教学过程的不同领域方面。

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访谈次数共5次,问卷调查填写共29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91份。其中,男教工105人,占36.08%;女教工186人,占63.92%,女教工所占比重较大。

1.年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1。其中31岁―40岁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比达到48.45%。

表1 年龄分布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31岁―4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到48.45%,30岁以下的占到了32.65%,在岗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

2.工作年限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2。各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表2 工作年限统计表

从年轻教师的工作年限上看,工作6年―10年及10年以上的教师占到了47.77%,年轻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认同学院文化,能够长期在教学岗位上辛勤付出的。

3.最高学历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3。可见,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所占比例并不是最高的。

表3 最高学历统计表

4.岗位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表见表4。本次调查普通教师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干事,再次是专业负责人和干部,调查人员比例相对合理。

表4 岗位情况统计表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层次,硕士学历的教师考核合格可以教授本科生,从事多年教学的本科学历教师教授专科学历的学生。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数相差不多。

5.我院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统计表见表4。

表5 我院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统计表

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调查结果上看,教师在师生配比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学术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依托学院大的福利待遇及其机制,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者的团队建设在社会知识高密集、短实效的要求下面临一些严峻问题。

(1)教师结构年轻化导致教师职称、质量参差不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性别比例及数量、质量等方面都不尽合理,特别缺乏高职称、高技能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教师团队绩效评价不科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应不断完善,增强操作性,提高区分度,不要过于简单和笼统,如教师的绩效考核,仅单纯分为三个等级,且教师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较低。

(3)教学团队活动组织不力,每门课程都是教师在单打独斗,身兼数职,除了教学工作以外的工作事情繁杂,无暇顾及教学团队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存在,在其他地方民办高校及三本本科院校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网络科技时代,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现在教师岗位“单打独斗”的教学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由“一对多”改为“多对多”。

三、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成长建设

1.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生活状态。

从现有调查上看,工作时间、陪孩子、做家务这三项工作时间占到了较高的比例,学习与阅读时间少于这三项活动时间,要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时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师人员数量不足,教师担任了很多教辅工作,担任班主任及教学管理工作,平时的教学档案建设等和教学本身无关的工作,要减少教师的不必要时间,让教师调整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教师有时间可以调整学术研究时间,可以研究课程内容。

2.基于课程质量提高的教学团队建?O。

(1)学术研讨与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培养教师团队的学术研讨意识,教师团队的学术研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构架相对完善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繁,总结规律,将知识的脉络及系统梳理给学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化,多位教师联合治学,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实施。

(2)课程团队教学任务分工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的教学方式较多,设置项目任务课程的任务分工,课程分为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保证教学环节的质量,教学团队成员都能对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有所了解,在团队研讨过程中教师可以集体讨论学生作品,给予学生较全面的指导,每个项目反映学生的立体知识结构,每位教师给予不同的视角或知识内容,不见得每位老师的建议对其都发挥触动作用,但有一位老师的建议与学生的想法有共鸣,对于学生打开思维或者提高课业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像“木桶理论”,每位学生都有参差不齐的木板,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从多维度的不同知识内容将学生木板达到一样的高度。

(3)课程项目汇报教学团队全员参与

每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项目任务数量一到两个,学生最终要拿出经过多次修改的案例,案例的可行性与实施性由课程教学团队研讨统一教学主旨。

3.以课程输出为契机建制课程团队建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积极鼓励教学课程团队的课程输出,课程输出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对外培训及委托培养。以课程输出为要求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研讨中分析比较了传统教学方法知识内容,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建设是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基础部与项目实践部。基础部是金字塔的低端,基础应用打牢固,项目实践应用才能得心应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之间形成网状的构架,基础部(基础应用课程)与项目实践部(项目应用综合能力培养),基?A部主要课题组成员是项目实践部的成员,这样一可以解决人员不足的矛盾,二可以保证课程知识内容的网状架构。

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

良好的专业课程团队要协调好资金、制度、考评的内部运行管理策略,良好的组织运作能够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学习型课程教学团队的外部构建、院系管理、考评制度等都是重要因素,尤其重要的是专业课程团队带头人的团结协作意识及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

1.建立学习型课程教学团队。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同样赋予学生天职的教师岗位更应该不断学习,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采用交流学习、自我学习、学术讲座等形式激发教师的学习能动性,提供场地、资金,购买书籍和提供学习进修机会。从引进、培养、稳定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学院精力要集中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降低教师流失率,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2.院系分离,独立创收。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创收围绕课程展开,通过课程输出创收,通过项目方案创收等形式,创收的收入归课程教学团队支配,减少学院的集中管理,齐齐哈尔学院提倡“多收多得”的奖励机制,创收多,学院配给的经费会相对较多。真正将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各系、各专业教学团队上,使一级教学管理部门真正拥有管理、约束和发展实权,调动团队的活动力,提高整体学校的办学活力。

3.专业课程团队学科带头人的领导力及其执行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教师结构相对年轻化,但要由具有协调能力、团队精神、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而不能只看职称和年龄,课程团队年轻化有很多优势,例如工作效率、工作热情、工作心态上的积极优势,年轻教师教学改革适应性强,改革落实力度较大。专业课程团队学科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在人员选择培养方面要多面考核。

4.转变考评对象。

教师岗位考评制度是个人申报材料、单位认同的过程,团队建设的考评往往被忽视,阻碍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制定灵活的考评办法,下放考评权利到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学生课堂绩效与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绩效相挂钩。突出考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团队成员的学术论文发表及教育科研的申报都要围绕专业课程建设内容展开。只有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都建立在团体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的课程输出团队。

制度的内涵建设是建立在团队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制度不是强加的压力,而是考核的边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抓大放小,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同样要搞活课程建设,重点抓课程建设,教师的在岗职务作品就是课程,学校教学的核心单元也是课程,过硬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好的制度和体制都有漏洞,只有调动参与者的能动性才能很好地落实和完成任务、制度。良好的、灵活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学术研究与科研研究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翟春光.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E教学团队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2]于丽英.基于团队效能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3]吴朋,秦家慧.教师合作视域下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J].高教探索,2014(6).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备案课题。

课题编号:GJD1214082。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16Q243。

第四篇: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站推荐)

ISSN 1009-8976 CN 22-1322/C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卷第2期J.Chang chun Inst.T ech.(So c.Sci.Edi.,2005,V ol.6,N o.224/26 65-66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范曙光

(长春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长春130021 摘 要: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

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目标,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 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0502-006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院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工程类院校育人质量最主要的方面。近年来许多工程类院校在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30%以上,各院校

基本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各专业骨干课均开设2—3个专项实验。在实验室建设中既强调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各院校在理论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并加大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授课时数,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并制作典型案例,逐步加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的投入等。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近年来,各工程院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表

收稿日期:2004-08-20 研究课题:长春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 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2(37] 作者简介:范曙光(1964,11-,男(回,成都,教授 主要研究企业投资理论及教学。

现为:从实践教学目标看,还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应用

能力、创新精神的目标,各院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偏高,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能力需求;从实践教学内容看,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各院校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式,设计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看,各院校普遍引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模式,重案例轻实践,美国哈佛大学案例均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生产实践,针对性强、层次高,而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案例绝大

多数是借鉴国外的案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是一种固定化模式,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从实践教学条件看,各院校实验室功能单一,缺少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中心;从产学研基地建设看,各院校产学研基地普遍立足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结合本科建立的偏少。此外,各院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目标不够明确,考核措施不够规范,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力度。另外,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联系与结合还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

为了能够探索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2002年6月经长春工程学院高教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承担了《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研究工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贯彻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的原则,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应用型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本课题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全面素质观,新的培养目标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教育观以及教与学统一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因此,树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育人观和质量观,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育人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加以重视,二者相辅相成。

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具有验证、综合、探索和创新四大功能。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关系、与实践方法的关系,与产学研的关系,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

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课程实验与设计,并单独设课与考核,结合实践教学方法、现代管理商务中心功能的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课题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采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结构分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实践、主干课程实验设计、工商管理实训、实习四大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同时辅以必要的指导;工商管理实训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或典型案例,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校内仿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并以校内仿真实习为主,通过能力测试达到实习的目的与要求;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大练兵,因此选题至关重要,选题要密切与产学研基地相联系,既要考虑题目的新颖性和综合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和有效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选择既能用到已学过的知识,又有创新点可供学生去探索。通过上述改革,能够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提高效益。

四、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根据改革目标及项目的进程,我们先后修订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大纲,制定了实践能力测试标准。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有特色的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建设了现代管理商务中心,实验设计与典型案例的选取、编写都围绕现代管理商务中心来进行,在一个平台上完成主干课程实验设计、工商管理实训、仿真实习与设计,达到现代

管理商务中心通用、综合、开放、高效的建设目标,为新课程体系的全面落实提供硬件和环境保障,提高现代管理商务中心的投资效益。通过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双重实习模式。按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建立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由浅入深得到系统的培养与训练,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题改革在于把实践教学从依附于理论教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改变过去的实践教学体系,朝着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实施多方位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并能运用学到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项改革成果比较显著、效益明显,不仅节约实习设计经费,也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29.[2] 李生校.探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J].中国大 学教学,2003,(11:31.[3] 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 2003,(16:27.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system reform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 A N Shu-g uang(D ep t.of Business A dminis tr ation,Changchu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is study is to ana ly ze pr actice and teaching status quo,as w ell a s pr oblem in ex istence,t o elucida te the necessity of pr actical t eaching sy st em r efor m of business administ rat ion.Objective o f practica l t eaching r efor m fo r applied under g raduate cour se o f business administ ration is br oug ht fo rw ar d,a nd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under g raduate course o f business administr atio n is desig ned in this study.Key words:applied under gr aduate co ur se;practice of teaching;innov ation 66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2

第五篇: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吕小莲等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过程相互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较好的实践能力。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滁州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可以对“一体化”教学实施中课程优化设置、“一体化”教材编制、考核方案制订、实践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高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引言

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应用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迫切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因而过多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教授,忽视了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也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对于技术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来说,这种矛盾越发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与高速发展,数控制造技术日渐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力量,制造业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数控专业是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向现代化机械加工行业设立的一个实践性及技术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传统教学中,由于较多的原因,该专业在具体课程开设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对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本文以我校开设的数控专业为例,对该专业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控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形式,将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等集中于一体,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与实践性。[1] [2] [3] [4]其实质即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又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实践中学理论,应用中学技术,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培养。其特点是:1.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互融合。通过教学场地、内容的相互融合,以项目为依托,将传统理论教学中的课堂搬到实训场地,结合产品的实际生产学习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知识重复等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2.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段相互独立,进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局面。根据课程特点及内容的实际需要,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结合相应的实践操作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空间上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不仅在降低了课程学习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对国内高校现有数控专业教学模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5] [6] [7] [8],我校结合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需要,对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一体化”教学观念的设定与实施

我国传统教学观念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常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节,理论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核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实践教学则以实训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的现场操作及观摩实习为主,集中在如何对设备进行操作与使用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在场地、时间上的相互统一与协调,进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上的相互脱节,使专业知识学习在内容与形式上重复、孤立。此外,理论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及多媒体教学,导致学习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困难,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所学知识应用性较弱,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均不理想。例如,《数控编程》中在讲授数控车床对刀方法时,学生对涉及的坐标系、坐标原点、对刀过程等知识就很难理解和接受,在该部分内容学习中如果能结合相关仿真软件及学校现有机床设备,进行仿真操作演示、示范讲解及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及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运用。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时应着重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内容、时间及地点上的相互结合,对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应由浅入深,理、实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间相辅相成的作用,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须根据专业的要求开设课程,并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协调的原则合理设定课程的先后顺序、安排课程讲授的内容,并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调整,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过程及条件组织课程。针对“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根据专业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及调整,对专业应开设的全部课程、设置的课程顺序及课时组织专家及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制定课程设置方案。2.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再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而是以社会的实际需要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3.根据专业特点,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为依托,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生产实践中,避免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重复,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4.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课程内容,可采用课外时间通过学生自主地参加课外活动或相关专业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完成。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图书馆提供的专业书籍和学校建立的专业课程网络资源来完成相应的工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实践动手能力。

(三)“一体化”教材的编制

传统教材一般过分强调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与实际生产的结合,且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一本教材有时用了十几年也不换,这些均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及发展特色,以服务社会为主线,突出专业特色。可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对本专业现有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并根据自身的办学需要及专业建设特点自编校本教材,将课程加以整合,课程内容可通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首先,要整合教材,应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需要、专业特点来补充教学内容,将专业领域内先进的知识及时引入到课程中来,将课程内容中与实践关联不大,且基本过时的内容删掉,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其次,要制定“一体化”课堂教学计划,编写讲义、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通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更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与“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用具,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案的制订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技能的培养不是用单一的评价指标能够评定的。因此,考核时既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兼顾其实践操作能力及水平,以此作为制定教学考核标准的依据。建议教学考核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设定考核标准,合理划分考试结果所占比例,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例如,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用课程考试方式,考试分值以满分100分计算,合理划分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此外,注重实践评价,除了对实习实训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还要创设条件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的评价。学校可开展一定专业内容的知识、操作技能竞赛,增强学习竞争气氛,也可将其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

(五)“一体化”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教学效果及质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在学校大力支持下,通过政府贷款及学校投入,我院先后购置了教学、实训所需的较为完善的实习实训设备,先后建立了数控模拟编程实验室,CAD / CAM实验室,可控编程实验室及工程实训中心等,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参考同类院校实训中心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地方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校在工程实训中心建设中既突出了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条件。中心分为两个厂房,划分了传统加工设备实训区、数控加工实训区及先进加工设备实训区,包括传统加工设备(车、铣、刨、磨、钻等),常用操作系统的数控车、铣加工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加工设备等。此外,由于滁州市为国内较大的家用电器及其模具加工生产基地,设备的购置也重点突出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现有设备、课程实施进度安排及人员状况等,编制每班实训基数及合理安排实训时间、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

(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培养出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建设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我校专门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对专业教师进行培养:1.制订教师培训进修计划。根据院部师资队伍情况及发展,确定教师进修方向及名额,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在政策上给予倾斜。2.建立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针对大多数教师一直都在学校,实践经验较为匮乏的情况,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脱产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及经验,以使其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3.校内培训。安排教师在假期进行培训实习或参观学习。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学校牵头,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企业建设,将教学中的一些成果带到企业中,并从企业中发现新的研究项目,相互学习,在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邀请数控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三、结束语

我校数控专业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课程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招生人数增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如何合理使用现有设备,制定更【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加实用规范的实习分配方案及制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教材的开发水平还需提高,使其更加突出专业特点,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学习中学生喜欢实践操作,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易造成专业基础知识相对缺乏的现象,需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崔玉成,付红杰.谈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01-102.[2] 丁家献,李健龙.浅析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J].广西轻工业,2011(5):170-171.[3] 董炳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施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45-146.[4] 邓媛媛,聂志萍,肖晓兰.数控技术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45-47.[5] 彭智娟,殷永贵.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岱宗学刊,2010(4):96-97.[6] 金清肃,李文忠,等.应用型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32-134.[7] 张桂春,梁文波.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0(23):295.[8] 李传军.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3):67-68.【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下载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新三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设计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新常态”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新常态”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这一重要任务主要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承担,然而......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当今全球艾滋病患者已达4000多万,而据最新统计,我国艾滋病患者也已达到了70万,正处于艾滋病的暴发期。因此,让人们了解艾滋病......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作者: 李娟 (高中生物云南保山生物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4251 发表日期: 2009-07-28 23:20:16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

    教学设计理念(精选合集)

    教学设计理念: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 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应该是课程,而学生则是课程的用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质量严重落后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