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时间:2019-05-13 19: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第一篇: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色尔古的设计理念是:尊重悠久的藏族民居文化,对藏族民居文化进行保护和继承,对色尔古藏寨民居进行修复及复原,做到修复如旧的设计思想,不是简单纯粹的风貌改造设计,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当地原有藏寨的文化元素,使设计效果达到真正的色尔古民居原有的风貌,给游客一种回归原始的视觉冲击。色尔古藏寨作为黑水县旅游精品村的定位,要让色尔古藏寨发挥旅游经济的作用,那么必须让游客停下来,才能发展色尔古的旅游资源,才能真正为当地藏民谋取经济回报,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富民。那么设计必须坚持做到修复 如旧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色尔古藏寨寨内主要设计内容有:色尔古藏寨寨内锅庄广场的修复;白塔及白塔四周景观改造;寨内游线道路的铺装改造;寨内边坡、栏杆及部分绿化的修复;寨内民居外立面墙体、门窗样式复原;寨内灯光的改造等。

寨外设计内容有:入口大桥栏杆的改造;沿茂黑路两边街道的外立面的风貌修复及复原;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传统民居展示等。

第二篇:藏式建筑设计说明

藏式建筑简述

由于时间、地理等诸多因素,我公司不能派员亲临鄂尔多斯地区的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指导,故对藏式建筑做出必要的简单介绍,使建设单位施工队伍对工程的建筑设计的情况进行粗略的了解,以便顺利的完成该施工项目。

藏式建筑历史沿革

从当代考古科学成果提供的资料,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时期,昌都卡若遗址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丰富的建筑遗存,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半地穴平顶建筑。而阿里古格洞窟建筑,始建与什么事情迄今尚无定论,但大家一致认可的它是象雄文明的产物,那么至少在三四千年前。公元前一百年,吐番第一代国王聂尺赞布时期修建了西藏第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宫殿雍布拉康。但是对西藏阿里地区的洞窟建筑的研究无可非议地是藏族建筑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吐番第三代藏王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实行开放政策,公元七世纪以后,西藏建筑出现了一个大的繁荣发展阶段,其代表性作品有布达拉宫建筑的前身拉萨红山顶上的一千间宫殿建筑,这是西藏宫堡式建筑大力发展的产物。直到公元八世纪中期,也就是西藏历史上公认的佛教前弘期,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完全确立了它的地位,在建筑上,寺院建筑已经有了规模,有了规范,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于前寺庙建筑中大部分是神殿建筑,而没有气势宏伟的百柱诵经大堂和星罗棋布的僧宿,阿里托林;寺中的迦萨拉康寺庙,山南桑耶寺,拉萨大昭寺,是典型的前弘时期寺庙建筑。然而让人惊奇的是,上述三个寺庙建筑设计理念完全是明显的曼陀罗形制,公元九世纪中期,即西藏后弘期时建筑中体现得并没有这么充分。前宏期寺院规模很大的建筑大多严格按照曼陀罗形制建造。

后宏期早期建筑承袭了前宏期建筑特色,但从形制上出现了变象的曼陀罗,建筑风格追求宏大,密乘为主的宗教思想内容体现的更加充分。建筑规模仍与前宏期建筑相似。后宏期晚期,公元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寺院从早期朝拜神佛的宗教活动场所,开始转向学习佛经知识的学院式场所,从事终生学习佛法的僧侣云集寺院,寺院有了正规的建制,那就是措钦,扎仓,康村,米村的单位形成。寺庙建筑分集会大殿,佛堂,护法神殿,辩经场和僧居等多种类型。

桑耶寺和大昭寺建筑,其曼陀罗设计思想体现在外装饰上。而托林寺迦萨拉康的曼陀罗设计思想却体现在平面布局上,建立于公元十一世纪的萨迦寺,不仅有了神殿建筑,而且有了供奉灵塔的灵塔大堂。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大师创建了格鲁教派。他主张僧人学经必须显密二通,不可

偏颇一方,同时又给僧人提出了必须严格宗教戒律的要求。宗巴不仅有了实践自己主张的一整套理论著述,而且还创建了格鲁教派主寺甘丹求。格鲁教派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加上当时西藏建筑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寺院建筑无论从规模上、行制上、功能上、装饰上都走向完善,集庄严的神殿、高大的诵经大堂,小巧的僧舍、花木苍翠的露天辩经场、舒坦别致的**府为一体的寺院建筑群,在西藏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建筑作品把西藏建筑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而代表这一建筑水平最高成就的作品就是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完成于公元十七世纪的布达拉宫建筑。代表西藏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是寺庙建筑,这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寺庙建筑外,贵族府院式建筑,也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有了较快的发展。贵族的权威不能高于代表神权的僧侣高层集团,正式这种思想理念,决定了处在俗人世界中的贵族的办公、住宅建筑无论规模、层高、装饰都不能在寺庙建筑之上,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贵族建筑的发展。从装饰上贵府建筑楼顶装饰绝不允许出现类似金顶、宝幢、宝瓶类的装饰品,就连三楼墙面上深红色的“边玛”女儿墙,一般贵族不能享受,只有**家眷公馆建筑才能享有,首先贵族宅院式建筑是单家独院,它是由三层楼的主体建筑,二层楼的附属建筑,宽敞的大院这三件要素构成。大门前立一块高约50厘米的骑马垫脚石,在人们眼中成了贵族宅院建筑的特殊标志。

藏式建筑设计思想

藏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自始至终遵循了这样一条原则,那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其后佛教思想逐渐深入,影响了藏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在建筑设计思想中,出现了佛教宇宙观的须弥山中心说,以须弥山为宇宙中心,四周有四大洲,八小洲,及日月殿等。是曼陀罗宫殿设计思想在西藏建筑实践中的起点。这些高水准的建筑设计已在西藏佛教前宏期形成规模,并走向完美,藏传佛教中普遍盛行的“顶礼膜拜”和“朝圣转经”行为对寺院建筑设计提出了转经回廊的要求,于是寺院建筑中出现了“回”字型的封顶回廊,有人认为这是藏传佛教前宏期寺院建筑重要的建筑特色。建造于公元1310年的大昭寺金顶歇山构架,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原建筑设计思想。始建于公元八世纪的山南地区桑耶寺,其建筑设计思想受佛教影响,按照曼陀罗的形制建造。而主殿三层楼房的建筑样式分别采用藏式、印式、汉式三结合手段,难怪桑耶寺有“三样寺”之别名。

藏式建筑基本特色及结构特征 藏族建筑无论传统建筑或现代最基本的特点是与雪域高原雄壮、伟岸、美丽、神奇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表现出纯朴、自然、粗犷的美感,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

一、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藏式传统建筑使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雀替,用柱子支起雀替,连续使用几个柱、弓、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柱网式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收分墙体。墙体下宽、上窄,墙体收分角度一般在5度左右,建筑物中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B加厚墙体。藏式建筑墙体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保障建筑高度的安全,采用了加厚墙体的作法,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

C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端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坚固和稳当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砖式结构

公元七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从尼婆罗迎娶尺尊公主,从中原大唐迎娶文成公主。她们相继进藏带来许多工匠,引进很多新的技术,烧制砖瓦就是其中一项。文成公主时候的桑耶寺在修建过程中大量使用青砖,红砖和琉璃瓦,主殿飞檐和屋顶都用琉璃瓦制作。制作砖瓦的技术从吐蕃时期一直保持到现代,但由于烧制燃料的缺乏,这项技术未能大量推广。

(二)夯土建筑(本案设计或将用于建筑部份墙体)

阿里古格地区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夯土建成的,其主要原因除了当地缺乏石材外,当时石墙砌筑技术不那么发展也有关系。

(三)石墙建筑(本案设计或将用于建筑平台部份)

石墙建筑是西藏最主要的结构形式,西藏绝大部分地区石材资源充足,加上藏民族砌筑石头的技术很高明,因此,石头建筑遍布各个地方,成为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早期的石头建筑基本采用片石和砾石砌筑,石材比较缺乏的地方也有扁平卵石砌墙的房屋。公元十四世纪左右的石墙建筑,选用一些方块石砌筑。乃东王朝时候所修建的十三座宗山城堡都是类似建筑。

(四)木头建筑(本案设计将用于外廊柱子,及其他构筑物)

木头建筑主要在木材充足的林区出现,分为圆木或半圆木的井干式建筑和板式建筑两种。木头

建筑修建快,抗震性能好,可以搬迁;但防火性能差,防腐能力弱,这是致命的缺点。在传统藏式建筑中,梁柱雕刻,门窗的花纹都在木构件上做文章。另外藏式建筑的木构件在建筑维修中,任何一个构件都可以更换,这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现代结构中是不可能的,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寿命也不过一百多年,可是作为石木结构的藏式传统建筑可以保持上千年。

二、形式多样

从空间上划分,有依山建筑、平川建筑、峡谷建筑等;从结构形式上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建筑类型划分,有一层平房、多层楼房等;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从平面形式划分,有矩形、圆形和多边形等。从地区上划分,牧区有生土夯垒的平方;林区有圆木做墙,屋顶坡面的藏式房;农区有土木结构两层楼房带院子的独家户;城镇有石木结构的二、三层楼房,多户住一院的居民楼房。

窗是建筑立面的主要部分。窗的大小和窗在墙面的位置,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而定。居室的窗比较大,而且尽量朝南,附属用房的窗就比较小,而且窗的排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建筑立面上窗的大小和排列的高低所具有的。不规则性和随意性,突出表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

三、装饰华丽

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集宗教艺术、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综合体现。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运用了平衡、对比、对称、韵律、和谐和统一等构图规律和审美思想。比如:大昭寺中心大殿建筑屋内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柱子,柱头,托木,檐椽,门框,门楣等木构件上,人物以及几何图案,把整个殿堂变成木雕艺术世界。

四、色彩丰富

藏式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手法大胆细腻,构图以大色块为主,表现效果简洁明快。通常运用白、黄、红、黑四种单一颜色。《藏汉大词典》说:“佛所具备的二十五果法之一类;息业、增业、杯业、伏业和任运业。即五等业。”在藏式传统绘画中表现佛之五业的时候,白色象征息业,黄色象征增业,红色象征杯业,黑色象征伏业,而任运业没有具体象征色。

藏式建筑的外墙色彩,基本上分为白色和红色。其中白色用法较为普遍,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民居都广泛使用。而红色的用法则较为严格,主要用在寺庙的护法神殿,供奉灵塔的灵塔殿及个别重要殿堂的外墙面上。红,白二色与藏族几千年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红白色彩形成了这样的概念:“白”指的是“乳品”,藏语为“噶尔”;“红”指的是“肉类”,藏语称“玛尔”,在所有藏族牧区目前仍然是这种概念。在宗教供神仪式上,祭神用的食子,藏语称“朵玛”,也分“红”,“白”两种颜色。供奉其神则为“素供”,藏语称“噶尔曲”,即用“三白”(酪,乳,酥油)供之,其烧香称“素烟”,藏语里称为“噶尔桑”。西藏古代的本教,十分盛行杀生祭神,一次较大规模的祭神活动要杀上千只牲畜。藏式建筑涂红的做法是由古时杀生用热血泼“赞卡尔”的做法演变而来。在藏族的概念里,红总是和“赞”联系起来,莲花生把本教上的一些传统做法吸收到佛教密宗中,把古时候简易的山间“赞卡尔”,逐步发展为护法神殿。另有一种涂红的建筑是灵塔殿。无论面对谁,怀着一颗纯洁无暇的心来对待,比得好果。这就是哈达的用意。藏式传统建筑外墙粉刷白灰,其用意是否于此有关,还不能肯定,因为后藏萨迦地方的民居刷成花色的也有。藏式传统建筑每年藏历新年前夕,把房屋粉刷成白色,同时把旧的经幢、祥布换成新的,以崭新的面目过新年,这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习俗,藏族人认为这样才能福运升腾,晦气冲散。黄色认为是高贵、脱俗的象征。寺院、僧舍、**府、家庭佛堂等宗教场所的屋内装饰色彩主调为黄色,绝不会用其他颜色,而俗人家庭屋内装饰颜色也不会用黄色,因为黄色被认为是高贵的、脱俗的场合运用的色彩,俗人没有享用这种颜色的资格。有人研究吐番国王松赞干布标准的头饰布带是红色,象征权利的威严,而布达拉宫红宫意味着至高无上人物的尊严。

藏式建筑的种类分析

藏式建筑从功能上分析,可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城堡建筑,庄园建筑,民居建筑以及园林建筑等很多种类。

一、碉楼

碉楼建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建筑,在西藏境内可以看到一些残存的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的是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秀巴村的几座碉楼。我们把碉楼建筑列在古堡式建筑一节中,考虑到这两部建筑历史十分久远。它们是设计思想有共同之处,都是为了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犯,把建筑搞成全封闭式。

二、古堡式建筑

城堡建筑,一听就知道是防御性建筑。藏语叫“宗”,宗的含义是“堡”。城堡建筑一般都在山上修建,依山而建,增加了它的体量,也便于观察四周。为增加其稳定性和牢固性,墙基十分宽大,墙体逐渐收分,收分比例最大的可以达到墙体总高的百分之十左右。这种恰当的收分比例在人们视觉感观上也是比较舒服的。这种建筑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形式,其砌筑技术和装饰手法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下介绍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古堡式建筑:

1、雍布拉康:拉康――即古堡式建筑。雍布拉康建筑底部石砌工艺中可以看到早期雍布拉康原貌的痕迹,但是建筑楼层石砌已经有了晚期建筑的特征。从石块形状的规整,加缝片石的减少,都与底部石砌工艺有明显的差别。至于楼顶边玛墙、楼顶金顶、金属胜利宝幢、布质伞盖等装饰,很明显是后来修复中添加上去的,并不是早期建筑的内容。

2、宗府建筑:“宗”是藏语音,指的是旧西藏的县级行政机关办公地点。“宗”这个行政机关构成行于西藏历史上帕木竹巴王朝时期(公元1354年至公元1618年),后来延续下去,直至公元1959年消亡。宗府建筑既没有像寺庙建筑那样离开民居而独立存在,又没有融合于民居之中,而是从高度上与民居拉开距离,这样就具备了古堡式建筑的某些特征。宗府建筑虽然规模不小,但没有寺庙建筑那么辉煌、壮观、华丽,这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性质所决定的。

3、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建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座闻名遐迩的建筑,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完成于公元十七世纪,历史一千年。布达拉宫建筑高117年,东西长370米,南北长100余米,共计十三层,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宫殿式建筑。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部分:红宫为历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白宫则是**的宫殿、地方政府办事机构。布达拉宫是西藏后弘期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

a白宫:白宫共计七层,平面大致呈梯形,主要为**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二层内部几乎无柱,内砌有很多矩形的地垄墙,形成小巷,其平面形式可承受巨大的压力。四层根据三层墙体走向设柱,增大开间。第五层局部以薄墙分隔,内设有北立付室、堪布仓、主内库、立付局等。六层设有玉宫、雪嘎、经师住处、嘎厦,本息收发室等。

b红宫:红宫是在白宫建成后的第45个年头,即五世**圆寂后的第八年,开始建造五世**灵塔的同时兴建的。红宫共计四层,一层设有西有寂圆满大殿、世袭殿、地母堡、骄子库、灵塔殿等。二层设有西有寂圆满大殿、持明殿、世袭殿、灵塔殿、菩提道次殿、药师殿等。三层设有灵塔殿、法王洞、经书库、供养室、响铜殿、释迦能仁佛殿、时轮殿。布达拉宫完整的建筑应当理解为山上的宫殿和山下城墙的建筑群。

4、萨迦南寺:(藏传佛教后宏期晚期建筑)

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境内,萨迦寺建筑分南北两寺,位于萨迦冲曲河北岸山上的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八思巴统治全藏建立萨迦王朝时,扩建北寺,并于公元1268年南寺奠基。南寺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建筑集汉,藏建筑风格之精华,独具一格,整体布局结构相似于佛教密宗的‘坛城’(即曼陀罗)。直径最大的约1.5米,4柱各有其名:猛虎载,野牛载,忽必烈柱,墨血柱。

5、哲蚌寺:哲蚌寺主要建筑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颇章大殿三大建筑系列组成。措钦大殿,罗赛林,诵经大堂有102根柱子组成,有强巴佛堂,古玛扎仓,德洋扎仓(不断扩建的僧舍和厨房建筑),阿巴扎仓(是哲蚌寺密宗学院)颇章大殿(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四周高墙耸立,屋顶装饰豪华,是哲蚌寺最宝贵的建筑之一颇章主体建筑三层,这一地方政权被称为噶丹颇章政权,噶丹颇章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的中心)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强巴林寺,四大寺院始建于公元15世纪,在几百年间获得发展,属于格鲁派重要寺院。

三、宫殿建筑

在西藏传统藏式建筑中,宫殿建筑应当理解为王宫建筑,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性质决定,在讨论宫殿建筑的时候,眼光必然移向萨迦王朝时期的萨迦王宫,帕木竹巴王朝时期的帕竹王宫,噶丹颇章王朝时期历代**喇嘛冬宫,夏宫。萨迦王朝曾经一度统治西藏,统治西藏一百多年后,政权被帕木竹巴代替。萨迦王朝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帕木竹巴从十三世纪以后统治西藏近三百年,第五世**哪嘛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布达拉宫建筑是噶丹王朝政权的象征,这里不仅有从事宗教活动的佛殿,大堂。而且有行驶政权的首脑部门,更重要的是布达拉宫是**喇嘛冬天居住的地方,围绕**喇嘛的起居,宗教,政治活动布置的房间,成为西藏典型的宫殿建筑。在噶丹颇章王朝期间,就有了哲蚌寺宫殿建筑,布达拉宫宫殿建筑,历代**喇嘛夏宫罗布林卡宫殿建筑,扎什伦布寺历代**宫殿建筑,扎什伦布德庆颇章夏宫宫殿建筑等。冬宫一般都在高层,夏宫都在平地园林中,它们的特点是庄严,肃穆,宁静,简洁,不求华丽,宏大,威严。

四、寺庙建筑

寺庙建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藏传佛教前宏期寺院;一类是藏传佛教后宏期寺院。而前后时间以吐蕃最末国王朗达玛灭佛为界,也就是公元901年,其分界点为格鲁派的诞生之日。

1、集会大殿(我们主要展现后弘时期设计形式的建筑)

集会大殿是属于公共建筑,藏语叫“杜康”。“杜”是聚的意思“康”是房屋,就是“聚集的房屋”。是用来全寺僧人共同集会,诵经祈祷等集体活动的场所。如拉萨哲蚌寺措钦大殿有183根柱

子,可容纳一万多僧人,享有“东方第一大殿”之美称。

2、佛堂

佛堂是专门用来供奉佛像,佛经和佛塔的房屋,是整个寺庙最神圣的地方。有的寺庙有一座或几座佛殿,如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殿就是一个例子;也有同集会大殿连接起来的佛堂,如哲蚌寺强巴佛殿和色拉寺强巴佛殿等等。这些殿堂也叫“静堂”,藏语里叫“藏康”,“藏”是里面的意思,“藏康”就是“里屋”的意思,其功能都是一样的。

3、护法神殿

护法神殿是每座寺庙不可缺少的,但规模大小不一。如拉萨哲蚌寺山脚下的乃琼护法神殿,本身就是一座寺庙,人们也称为乃琼扎仓。但很多寺庙的护法神殿还是比较简单的,有的在集会大殿的某一个配殿里供奉护法神,这种神殿规模不大,但其意义应该是同样的。

4、辩经场

辩经场是一种园林式建筑,三大寺的辩经场就是这种类型,这是僧人们用来学习和辩论经文的场所。这里种植一些树木,夏天遮住太阳,冬天可以起阻挡风沙的作用。但是很多寺庙不一定设有专门的辩经场。我们建筑将辩经场设在神树下方,在僧侣辩经时,同时可可供游人观摩,成为一个游客观赏的内容。平时僧侣也可在辩经堂辩经。

5、僧居

僧居建筑就是僧尼们所居住的地方,除了寺庙里有特权的高僧们所居住的房屋比较宽敞外,普通僧居面积很小。如拉萨三寺的一般僧居每间只有四平方米左右,而且还要住师徒两人。

6、佛塔

藏传佛教前宏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寺庙建筑是阿里托林寺建筑和山南桑耶寺建筑,托林寺释迦拉康殿堂四周筑有八座塔,称之为内四塔,外四塔。这八座佛塔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而建立。在曼陀罗形制中肯定有其特殊意义。这种塔墙建筑在后宏期格鲁派寺庙建筑中很难见到。佛塔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塔座,塔因,塔果。这三部分的名称概念选用本,因,果这样思辩逻辑学上的概念,这不是巧合,而是刻意安排,表明佛塔作为佛意象征物的重要性和完整性。三大部分每个区域内的各个细部都有专用藏语名称,并有严格的尺寸规定。在绘制,塑造,砌筑佛塔作品时按照这一尺寸比例放大或缩小,但规定比例尺寸不得随意更改。

从一个信仰佛教的信徒来讲,他所供奉的对象应当具备三德,即佛身,佛言,佛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佛的身,语,意三德。而佛像,佛经,佛塔代表了佛的身,语,意,它们是佛陀三德的象征物。具备了佛的三德,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供奉崇拜对象,可见大到寺院,小到藏民家庭佛堂都要尽量让供奉对象完整无缺。佛像,佛经,佛塔等有关佛事作品的制作必须严格统一,工艺考究,切忌粗制滥造,不允许有任何所谓的创新。

江孜白居寺明珠万佛塔,是西藏佛塔建筑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据说西藏境内从规模上,可与江孜白居寺万佛塔相媲美的还有三座塔,那三座塔现今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建筑遗存。那三座塔分别是江崩木齐佛塔(据说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觉囊古崩齐木大佛塔,(据说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强巴林大佛塔(据说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境内)。

根据佛塔建筑造型原理,一个完整的佛塔作品由三大部分组成,对这三部分有统一的名称,即:塔座,塔因,塔果。这三部分的名称概念选用本,因,果这样思辩逻辑学上的概念,这不是巧合,而是刻意安排,表明佛塔作为佛意象征物的重要性和完整性。三大部分每个区域内的各个细部都有专用藏语名称,并有严格的尺寸规定。在绘制,塑造,砌筑佛塔作品时按照这一尺寸比例放大或缩小,但规定尺寸不得随意更改。

五、庄园建筑

庄园藏语叫“溪卡”,旧社会地方政府,各大寺庙,大**,世袭贵族都有自己的庄园,遍布全西藏。有势力的贵族家院,以庄园为基地,独霸一方,有的还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六、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民居因地区和气候等原因,有几种不同类型:藏北和阿里等牧业区长期以来一直在牛毛帐篷里过冬,一年四季都一样。阿里的古格和普兰等农业地区,民居大多采用窑洞和房屋相结合的方式。林芝和察隅,以及亚东森林地区的民居主要是屋顶做法不同,采用木板或石材盖起坡屋顶,因为林区降雨量很大,平屋顶是承受不了大量雨水冲击的。另外房屋墙体也有木头制成的井干式或木板钉成板墙式建筑,亚东和聂拉木夏尔巴村的木板房大多为两层楼,楼下关牲畜,上面住人,使用较为方便。昌都一带的民居,尽管房屋质量度不算好,但大部分修建成两层楼房。除少数石墙建筑外,大多是夯土墙的建筑。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藏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名副其实的提高,各地群众重建家园,建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民居建筑,从建筑材料,外观造型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墙体大多采用石头砌筑,木构件断面加大,柱距,梁距都有加宽,使房内活动范围增加。

七、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在西藏还不是很普遍,但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古时候西藏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到处生长着树木,藏民族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喜欢自然的风景。因此,不需要建造什么园林建筑。后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场,使很多地区的气候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种植树木,人为地制造树林。同时在树林中建造一些小巧别致的建筑,供使用者夏天休养度假,这就是西藏园林建筑的来源,藏语叫“林卡”,是园林的意思。

对藏式建筑的理解总结

藏传佛教认为未来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地位等同,未来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时代过去以后,出来拯救六界众生普渡苦海的救世主。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及日,月殿,五塔及金刚围墙。其建筑平面明显的“回”字形布置。

(一)以建筑艺术的形式体现佛教的宇宙观

(二)汉、印、藏式三种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建材的产生和应用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四)壁画中反映历史和民间习俗的内容比重较大,而且特色鲜明

(五)佛塔:外四塔,塔楼外又有四个塔,内四塔,

第三篇:设计方案说明

设计方案说明

一、环境设计方案的创意理念:

 以“师生、自然、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环境、景观雕塑与时代”为时钧园景观设计的创意源泉,它定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新区校园的文化景点;

 在景观设计的内容上的追求自然、现代与人文,通过当代植物造景来营造时钧园的景观氛围,既有时先生的铜像融于园中,又让时钧园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以达到校中有园,园中有校的景观效果。

 在时钧园的景观设计之中,景观设计师娴熟地运用了当代景观的设计要素及特殊技法,成功地将时钧园设计成非一般主轴线的、非过于肃穆的,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活跃的、按人流流线及景观要素,便于师生课余时进行交往的文化精品景点。

 应用了国外当代心理学中“格式塔理论”与“拓补原理”,以人为本,把师生在园中多重感受与校园中山水的气势的研究成果用于本专题设计之中。

 时钧园通过景观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园林设计师、造景设计师、心理学家、规划设计师及国家一级注册建设师等的团队合作,共同打造出一个典雅的、现代的、交往的、教育的、文化的、纪念的校园精品景点——时钧园。

二、时钧园外部空间的设计思想:

 空间设计师力求使时钧园外部空间与校园山水环境相柔化;把开敞的时钧园与道路、东部及北部起伏的山峦的半围合灰空间相融合。 富有步移景移多趣味空间及变化多端的交通流线;打破了传统的、强调非主轴线的设计方式,根据时钧西路这条校园主入口的主人流方向,在其时钧南路与时钧西路交汇处,选定为时钧园主入口为序曲→采用化工分子结构的六边形构图,并加以抽象提炼而成的平面形式→通过动态的思源泉造型,引发师生们想起了“饮水思源”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叠落式喷泉池景的引导区使我们联想起南京工业大学的主要创始人时钧院士的谆谆教导。→时钧桥:过渡空间→主要活动区,平1

面也采用化工分子结构的抽象六边形形式,时钧铜像,对中国古代吉祥图案进行抽象的动态行水“如行云流水”及四块绿色花坛、“教学讲坛”等→时钧园的跋:时钧亭、院士山、院士溪流等,院士题字石、弟子亭等形成了时钧园那颇具气势的自然背景山水与亭阁。

三、时钧园的环境设计构思

 造景设计师采用了依山就势的独特手笔——借景与对景,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时钧园景观空间,把自然叠水、起伏的山峦、树林草坡、亭台楼阁、凳山信步、林间鸟语的景观作为时钧园的背景,气势非凡。 园中有水,水中有园,动态、静态水景形成了既有师生参与,又富有观赏性的视觉功效——“看人与被人看”。

 丰富的步行景观:通过不强调主轴的、多层次、颇具变化的步行小道,各种硬质景观的有机搭配,可休憩小品的巧妙设置,达到步移景移的意境。

 在时钧园景观内容的设置上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多层次性与丰富表达性,使之在形体、尺度上更加符合师生们的视觉感受与心理体验。

 成功地改造了原有简陋、单调的、围合性差的街头小地,使时钧园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新校区中一流的师生活动的精品场地与文化景点,并使之由二个密不可分的大小室外精品空间。有机地构成,达到二者视觉比例的最佳性和景观的均好性,一改以前散、大、空、乱、单调的现状。

四、时钧园景观的表现

 以“山、水、石、林、铜像、大学校园”为表现的元素。

 功能及活动的丰富性:时钧园具有多种活动功能,变原有空旷有余的场地为历史、文化、教育、休憩、集体纪念、散步、交往等于一体。 在丰富的景观中,小品设计师专门围绕著名雕塑大师吴为山教授的精品雕塑——传神的“时钧先生走向讲坛”,既具有交往型、可坐性、休闲型与学习型,又具有时钧园室外空间组成之必要要素与可控制的、可行的经济性。

 景观设计的可坐性,又是它的一大特色,打破了传统手法中的单调的长串式,而采用与绿化、花坛、广场、园林相结合的条型光面的红色黄山石的坐椅与坐凳,尺度十分宜人,使主次园中可分别供80人与40人同时就座,增添了师生集体学习——纪念的又一大特色。

 园林设计师认为:立体植被应具有层次感与季节性。那些长绒草的草坪、彩色灌木的坡形花坛,顺着山势的弯曲小径都营造出一个符合园中行走师生的视觉、人行流线、山峦、风景、道路景观的绿色环境,时钧园与校园道路、人行道之间由草坪绿化的灰空间分隔开来,使其园中有绿化,绿化中有园就是对这个园之特色要求,与市民广场、传统中国园林、纪念广场等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1/3为耐荫开花灌木、1/3为常绿乔木,以营造出浓郁的和层次丰富的沿道景观。时钧园四周背景绿化为主要景观背景植物,如桃树、李树、雪松、冬青、槐树及常绿调叶、高大、成材性的树木为首选等植物,并塑造出不同的季节景观,使观景与观花植物分布于其间,并用水生植物来丰富水系景观,并象征着时钧先生的高尚品德。

 水景设计师认为,动态的、静态的与声、光、电上结合的水景是时钧园的精华所在之一。

 城市规划师认为,时钧园周边道路是根据校园规划及现状广的设计改造的,是一个校中之精品园,符合规划设计的五大要素:

1、用水景提升时钧园的设计品质和项目的文化价值,达到园中有水,水中有园;

2、规划与设计模式中传承了化工分子结构的科学特质,以有形(六边形)胜无形;

3、注重师生多种文化、教育、纪念等活动的参与性,适合多种人流不同规模的不同活动,考虑到机动性、预留性与发展性;

4、结合狭长用地的特点,化整为零,变不利为有利,讲求园的空间与平面之最佳比例,子母园合二为一的场地设计,增强了强调性、类似性、韵律感的划分及协调,采用了轴线的转化及旋转,使时钧园标志性与个性十足;

5、围合、半围合及灰空间的形成,使师生在其中有一种场所的归属感,以小见大的借景与对景的利用又是其主要设计手法之一。

五、时钧园主要设计师认为:

时钧园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设有地,南京工业大学若能采纳本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必将使时钧园的建设及发展拥有鹏程似锦的美好未来。

六、设计的象征性:

 从2005年11月初至今,设计师们在时钧园的创作期间,真可谓天天无眠,为时钧先生这个深受师生欢迎的著名学者、第一代院士、我国化工业泰斗、及南京工业大学鼻祖的曲折人生及诲人不倦的事业所感动,在此引用巴金先生的一句名言就再合适不过了:“我愿化作泥土,来温暖你们每一个脚印”。院士山上涓涓细水就象征着时钧先生一生的创新精神永不止尽,溪流旁一块块(20块)红色黄山石,刻着既是时钧先生的院士学生们之感言,又是时钧先生的院士学生们被时钧先生温暖——培养的、踏实创新做学问的一步步脚印。在园中铜像附近的那一块块红色黄山石做成的石椅,也仿佛每时每刻告诉我们时钧先生之辛苦勤劳,在教学、科研及做人等领域中的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时钧先生仿佛正在走向讲坛,走进师生们的生活之中。南京工业大学师生们可以每天选派各年级、各班级的学生代表到时钧园中开展各种学生会、团委的集体活动,集体宣誓、文化活动及集体学习等,时钧先生的爱也是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和永远不老的精神——“南工大之魂”。

 时钧园是一个校园文化之精品,以小胜大,以巧胜拙,也是中国院士旅游开展之中的一个重要景点。

 时钧园的设计风格别具一格,深受立体主义的影响,颇具时代感,讲求体与块的元素,挑战过时的传统手法。笔者相信其建成后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它也为校园师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个文化呼吸的新空间,对校园文化生活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 本设计讲求自然的精神,把石块、植物、水系等有机的柔化于一体,并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也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力求在反映出时钧先生精神永存的手法中予以探索与创新。在“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上都围绕着时钧先生所从事的化工事业,溪流与流水上都利用了循环水、保留已存的一棵参天与优质的桂花树等都是生态设计的特质。

第四篇: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

张掖市三馆设计方案

——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

图书馆作为广大群众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对保障和提高全民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图书馆馆舍是进行服务全民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以全新的观念与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将遵照“大气简约、定位准确、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设计原则和“实现馆舍设备现代化、馆藏特色化、服务多样化”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的效果上,尊重空间与环境的结合。在即定的空间中,以简洁干净的现代形式与表现方式,将特有的精神文明面貌物化于展示,使读者身心畅享于含而不露的静谧之美。

先进的阅览模式、引人入胜的图书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阅读环境设计都将成为本图书馆的亮点,一群群不分年龄、渴望求知、怀揣梦想的金张掖公民将在这里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图书馆被看作是文明与自然、文化与传承的共生,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空间设计,其设计主线如下: 一、一层中心大厅

占地近300平米的临时展厅位于一层中心大厅,共同融合成为图书馆主大厅,在展馆中央圈起一片开放的公共区域,各种精彩的图书展览将在这里上演。蜚声世界的著名图书和图书文化宣传将成为这座展馆的主角,我们将荣幸为图书馆量身定做了一套创造性的内部设计方案。

从空间上此厅是整个图书馆的共享大厅,开放式、多用途的功能,应充分表现地域文化气息的感觉,气氛干净舒适优雅。

推开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美丽历史画卷浮雕和书本雕塑形式展现的形象墙,整体配有保持连续的形式和配置的光线,营造出空间的深远感和厚重感,力求主题明确,主线清晰,很有震憾力!整个大厅空间文化气息顿时得以提升。

1,休闲区:温馨的色调与大厅融为一体,觉得尤为自由、轻松,营造出一个舒适的休闲开放空间。

2,图书检索区:从功能上说,不仅是书刊信息的检索终端,更主要的作用是人流组织与缓冲的主要场所,是图书馆管理核心,和读者的主要交流区。所以,设计上具有很强流动感的古代书籍形式“竹签”的造型加以表现,富有韵律的空间与时间延伸。

二、借阅室

图书馆以藏为主转变为以阅为主,从而导致了馆舍建筑设计,藏与阅结合为一体的空间布局方式。所谓开放即是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功能,也打破了读者与图书的传统分隔,实现人书直接见面,形成“藏”中有“阅”,“阅”在“藏”中的新格局,于是设计上合理利用空间,营造一个集学习、藏书、研究为一体的共用空间,体现出干净简约舒适的安静环境。

吊顶的造型上运用了比较现代的表现形式,采用了铝单板加银灰色铝条作以装饰。灯光是考虑到在自然光不足的条件下,灯管错综有序的排列形式,优美淡雅,静中有动,使读者阅读不易疲劳。

三、电子阅览室: 作为收集获取现代信息的主要场所,形式上有别于借阅室,柱子以抽象的叶子和书本的折叠造型修饰,简练的手法结合自然纯静的色调,营造令人心境沉静的素雅空间,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四、学术报告厅

作为会议、讲座、报告学术交流的空间,主席台是一个重点塑造的形象,造型现代、简约而颇有张力。吊顶和四周大量运用条形设计语言,整体美感统一,也能烘托出该厅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综合性展厅

体现文化的沉淀,对书画作品、新书等活动的展示,达到学习、鉴赏、商业的目的。利用大墙体设展柜,重点突出重要作品的保护,配置图片资料等独立成列。展厅较小,所以添加了可移动叠放的展板,增量的同时也丰富了展厅内容。整体感觉明亮干净,突出主题。

六、电梯间

作为特殊的公共空间,设计上还是重视延续现有的设计元素,吊顶层次感强,亮点是以书香的竹子图案的应用,很有特点。

七、儿童多功能活动室

为儿童营造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进入此空间恍惚间像走进了趣味盎然的乐园。考虑到柱子的棱角,容易撞伤小朋友,所以边角做了弧度处理,还有墙裙的软包,地面也是不用生硬的材质。活泼的色彩,不失创意的几何体相映成趣,共同实现了主题体验。

八、会议室

极具亲和力的木地板及暖色调的墙纸的运用,使整个空间氛围舒适温和,配以灯光的辅助,更为会议环境加入适然。

九、办公空间

简洁、明快、轻松、舒适的现代办公空间是本设计的特点,在这里找不到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痕迹,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十、职工活动室

为职工提供运动休闲、释放压力的环境,灰暗的红色调让人有种想动起来的冲动,吊顶采用铝条造型让空间呈现得更加动感和丰富。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隋朝就举办过举世触目的万国博览会,既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者,也是华夏文明的缔造者。张掖市图书馆不仅浓缩了“知识,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同时也是增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交流的平台和契机。

第五篇:社区设计方案说明文本

规划设计总说明

一.规划背景

1.区位

---------拟建社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2.用地条件

规划建设用地为0.211公顷,(合3.17亩),东西向约50米,南北向约42米,全部为新建用地,四周城市主干道及市政周边相邻关系简单,设施及管网已基本形成。交通、配套等优势明显,是建设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的理想场所。建设环境优越,具有美好的发展空间,处于城市部发展建设的热点区域,前景发展潜力巨大。3.发展机遇

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加之城--区的建设,更加速了周边发展的势头。为了能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服务,拟对本地块进行规划开发。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31)3.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5.建设用地现状图及规划控制红线图 6.项目外部设计条件及相关要求

7.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三.规划范围

-------拟建社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四.小区建设定位

本工程建设规划力求做到建设样板工程,营造时尚生活,塑造生态环境,培育人文氛围,实现创新节约。1.样板工程

以提高居民活动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园林空间,满足居民的活动、舒适、安全、耐久、经济的要求,并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民活动相结合。2.营造时尚

在规划布局空间结构上对外开放,营造居民活动氛围,引入高品质的生活概念,以规划布局带动居民的互相交流、休闲活动、空间互动,形成开放空间的交流,造就居民活动的自豪感、归属感。3.塑造环境

规划结合自然,遵循因地特性,塑造生态环境,规划将天然条件与绿化,水库,硬质景观等要素相结合,使居民活动与自然环境最大程度的接近相融,营造完整、自然、舒适、怡人的氛围,提高社区服务的环境,文化质量和精神品位。4.人文氛围

强化本工程规划的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使居民不同层次之间能越过社区空间相互交流、促进提高。在规划上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不同社会文化和背景的居民在此、共有与共生,营造不同区域的人文背景社区文化。

5.创新节约

规划在手段上力求简朴、直接,在功能与布局上为下一步建筑、配套设计提供可行控制,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和建设强度,达到既能创新营造高品质居民服务场所,又能节约、合理的利用建设资金。五.规划目标

满足发展对本社区居民活动场所的需求,满足对本社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思路和任务要求。

符合城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丰富和实现建筑与城市景观环境上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在功能、结构、布局上规划力求达到建设风貌特色化、活动环境园林化、建筑设施现代化、活动空间人文化、项目实施经济化、活动室建设可持续化。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确保规划的超前、经济、可操作、指导和控制后续建筑设计,配套设施和建设的顺利实施。六.规划原则

整体性与协调性:规划从居民活动角度全面考虑,在整体功能、交通、景观、面积等各方面进行协调,整体布局优先考虑,局部服从整体、方面服从全局是本设计的重要原则。

控制性与指导性:本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通对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实施的控制与指导,其控制性表现在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营造、设施配置、建筑定位、道路定位、场地竖向、管网综合、建筑形态等均为规划具体实施控制要求,指导后续设计和建设。

实用性与针对性:规划注重实用与针对地方特点、行业特点出发,从经济的角度规划综合楼的布局和组合,既要经济实用,又要美观大方,并要满足社区成员结构和活动习惯的需求,以致使规划目标能顺利实现。

七、日照、通风与间距退让

根据潞城市城区规划设计规定,建筑间距均应满足其南侧建筑物的日照时数要求,并应进行日照分析;间距符合规划规定及规范要求。建筑退让按规划条件书规定和要求。

八、规划布局

在规划设计构思上充分结合用地,合理设置出入口,建成后在建设用地中心线上设出入口,共享景观、绿化、停车等公建设施。本项目规划有1栋建筑,共有17个活动室,并设门厅以满足人流疏散。

居民活动区的优良生态环境对于陶冶居民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和场所。小区主要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突出“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使整体即统一又自由。在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环境在室内视线上的造景作用,及人们在室外活动中的感受。在强调在各个视线方向都能有良好景观视线时,也根据人们的活动习惯突出景观的不同层次,规划建筑后方规划设计了如公园般的景观中心,并结合其前方停车位,从而创造出多样的室外活动空间。

建筑内部的设计与外部是紧密相连的,从人本自然的角度出发,把居民活动场所从一个与自然隔绝的容器变成了人与自然永葆亲密的媒介,并且所有细部的设计都使人与建筑物的关系便利而又愉快。在设计中合理地加大了采光通风窗面,并细

致推敲每一个活动室与整个综合楼的关系,严格保证所有的活动室都具有优越的引进自然通风的条件,南北通畅的设计,流动空间的布局使得整个综合楼十分通透。以人为本,致力于组织通达的交通,确保中心活力。设置一个线型的交通线,将车流、人流从外部连接各个建筑。并通过绿荫、院落、广场等空间元素进行有机地渗透,达到适度联系,构成居民活动综合楼从外围到内核,有“闹”到“静”逐层过度的环境氛围,改变人行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情感交流空间,创造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九、规划结构

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充分考虑了建设用地的具体情况,为了能满足任务思路的要求和城区的规划管理规定、规范要求,将不同的景观和建筑院落有机相联相成整体布局。

空间结构上以主出入口与主轴线为主的核心布置形成与核心相通融合、穿透的庭院。规划力求避免由于建筑围合而带来的空间封闭感并达到绿化景观在不同空间的连续,将绿化渗透到建筑组群中,将建筑融于环境中。结构布局强调重视综合楼朝向的同时,以丰富活动室窗外景观效果,全部采用轴向带状绿化景观来进行空间组织。

十、道路规划

本社区拟建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位于位于潞城市地税局家属楼南侧;消防队西侧;周围道路完善,交通十分便利。

规划设主出入口一处,机动车与消防通道合并出入口,出入口的设置都能满足综合楼人员进出、消防通行,人流疏散、管线布置的要求。

根据本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构成和标准,充分安排设计停车场地。在停车位方面,设计上充分利用区内主路两侧、建筑退让红线和间距后的空间来利用植草砖铺地停放车辆,同时也减少了硬质地面增加了绿化,丰富了景观。

规划综合楼交通达到了人车分流、出入便利、衔接自然的交通组织,机动车形成环线交通,减少降低机动车穿越小区,以维持区内宁静与安全。

十一、绿化与景观

本规划方案在绿化与景观设计上本着简洁美观、共享资源、内容丰富、经济实用的原则,将绿化、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置建筑于优美环境中去,达到和谐统一。

依据规划用地特点和建筑规划布局,打破社区活动场所设计中设置分散绿化框架模式,将绿化尽量分散到综合楼后方,既连续又区别,达到绿化景观的好均性。规划力求创造一个活泼、生动、丰富的休闲生活氛围,让建筑环绿,实现生态化居民活动环境、让社区居民时刻都能享受到绿化景观,以视觉景观“绿轴”带到小区绿化,形成和谐的、不同风格的环境效果。

规划主要有:出入口标志性建筑和小品、出入口视觉绿化与小区绿化相融合延伸、中心景观雕塑、组团休闲绿地、休憩草坪、置绿野石径、特色亭阁、节点标志景观、绿带环绕等。

规划城市街景的考虑主要是从丰富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前后退让,色彩凸凹等方面的变化与基地绿化景观相互通,达到居民活动场所景观与城市景观空间相互引入、融合关联。

十二、节能设计

本工程建筑热工地区为寒冷地区(长治地区),冬季室外平均温度为-2.7℃,平均相对湿度为58%,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2.8℃。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建筑节能50%的标准进行设计。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外保温,外墙处保温施工应执行行业标注《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4级。本工程采用双玻塑钢窗。

十三、竖向规划

规划布局对充分利用地形和相邻城市主干道的有利因素,规划设置了相对于绝对坐标和高程的设计控制,方便了后续建筑、场地、管网的设计,有利于工程建设。场地竖向按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相邻场地间距,规划对本综合楼的相互建筑间距也进行了规划控制,满足通风、日照、消防、疏散等方面对规划的规范要求。地面标高控制在与相邻城市道路中心线30公分以内,按道路走向和建筑布局进行找坡。规划布局的建筑室内高差控制在0.45米的范围内,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和规划布局进行合理安排。

十四、配套设施

规划配套设施布置主要有供热设施、消防水池、给水设施、排水及化粪池、煤气调节控制、计算区、通讯、有线等若电设施、停车设施、环卫设施、休闲活动健身设施、出入口设施、环境设施等。

十五、管网综合规划充分考虑到本综合楼实施建设中的大量管线和设施,在道路和活动场所地下设施布局时进行合理安排,以满足给水、排水、供电、弱电、供热、安全等对道路与场地的要求,如在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周边等方面,规划时都留有相应的宽度、深度,达到规范的尺寸与间距的指标要求。

十六、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单体建筑和设施

在综合楼人防工程规划中,始终坚持平战结合的指导方针,与建筑物的静态交通设施等相结合规划,利用其构筑特点,既满足居民住户、办公的使用要求,又能满足人防工程对城市和社区建筑的要求,达到经济、节约的建设。

十九、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附表)

下载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藏式建筑设计方案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

    张掖市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背景 张掖市甘州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布局中重要组成板块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融合发展中,给地处河西......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学校概况)(优秀范文5篇)

    蓬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蓬安县桑梓小学校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一、学校概况 蓬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蓬安县桑梓小学校位于蓬安县城东新区(相如镇学府街),与蓬安县实验中学新校区、城......

    昆山怡景湾二期建筑设计方案说明(模版)

    昆山怡景湾二期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述:1、简况: 工程名称:中茵·柏庐休闲广场。 (二)设计构思: 工程性质:二层商业楼、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各一幢工程地点:昆山市柏庐路 建筑单......

    长庆桥设计方案说明

    长庆桥初中学生宿舍楼设计方案说明 一、建筑面积:3140m2 二、层高:一层3.6m(二~四)层3.3m 三、全楼内设: 1.学生宿舍102个102间(3.3米×6.3米) 2.男厕所4个4间,男盥洗间4个4间 3.女......

    展馆装修设计方案说明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 设计方案说明 设计单位: 遵义市绥阳县匠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展示空间的专业设计个案,在平面规划中自始至终遵循......

    ONLY展示设计方案说明

    ONLY展厅设计说明 方案概述 我们小组此次着眼于ONLY品牌的展厅设计。为了更好的突出ONLY服饰的展示,我们在了解ONLY的一些相关信息(PPT里已有简要介绍)之后,找出要表达的主题,进......

    室内设计方案说明格式及内容

    室内设计方案说明格式及内容 一、项目概况介绍(提出问题) 1、项目背景,例如设计对象(建筑物)的情况,业主的设计要求等。2、有关的依据(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和地方法规等......

    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规划设计方案 1、规划设计目标本小区占地面积95173㎡,项目规划建成本地段较大规模的居住小区,同时填补本地段所缺的大型超市、菜市场等配套公建商业用房,该地段樊华大桥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