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9: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制定,并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出决议的《xx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与构建“海西”九大支撑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宏伟目标如何实现?今年民盟省委会联合省中华职教社立项,并征得省教育厅同意支持,对《xx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专题开展调研。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民主党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xx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xx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xx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短短近几年,xx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xx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 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仅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xx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xx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xx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xx年以前,xx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xx居领先地位,选为xx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xx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xx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国家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xx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去年省教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xx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xx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xx)。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xx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省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xx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xx“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xx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xx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xx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xx的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xx实际,尽快把xx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xx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十七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 “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xx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六)建议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以及中华职教社,高、中等职教研究会和院校职教研究所中专家、学者的优势,关注民生与就业,关注“海西职教事业”,开展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活动。加强政协对职业教育的民主监督,共同推动xx职教事业健康发展,为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

最近一个时期,老科协教育委员会的几位同志,对我县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调查,现将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基本经验

在县辖区内,公办职业中专和民办职业学校加起来有10多家。公办职业中专有一所,即职业中专,是我县职业教育的主阵地。该校占地12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尚可,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实习实训条件薄弱,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搞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开设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微机应用与维修、商贸、文秘、财经、综合高中等,在校学生740人。

“出口”畅,职教兴。生源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的升学状况、安臵就业质量,对招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出口”问题,成为县职业中专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出口”促“入口”,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金乡县职业中专坚持“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拓宽毕业生“出口”。2002年以来,通过对口高职考试,有624人升入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全国20多家知名企业成为县职业中专输送人才的基地。4年来,有1256名学生被安臵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大型企业。就业初期,月薪少则1000多元,多者2000----3000 1

元也不在少数,每年为我县赚取近2000万元的劳务收益。

但是目前,我县高中教育阶段职普比例仅为1:9,职业教育的规模太小。除县职业中专外,县区内还有10多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大都缺乏师资和实习实训设备,办学不规范,缺乏政府监管,培训质量无法保障。

二、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根据国家要求[济发(2006)19号文件精神]和社会需求,我们认为,我县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较大差距。

第一、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差距。一是整体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仅仅是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没有从全局的、战略的、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职业教育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仅仅把职业教育当作普通教育来办,没有把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机融合;抓基础教育、抓高考抓得多,抓职业教育抓得少。二是老百姓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才更光彩。到职业学校读书,尽管现在能够就业,但是充其量也是一个工人。我们接触过许多家长,他们都让小孩子上高中,考大学,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绩考不上大学,还是要硬赶鸭子上架。即便是在现在部分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势下,人们的观念仍没有转变。作为我县“农富县穷”的特殊情况,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不务实,这与苏南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职业中专,政府除了保障教师工资外,近几年几乎没有其它的资金投入。职业中专的教职工靠银行贷款和个人集资搞基础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欠账较多(640万元),无资金购买实习实训设备,难以紧跟市场调整专业设臵,眼看着前景广阔的热门专业不能开设,错失发展良机,整个办学状况仍在低水平上运行,难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吸引力较差,招生困难,和其他县市区相比,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第三、农业大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不快,企业不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不多,在本县难以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拉力。调查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也越发达,职业教育越发达,经济发展也更快。我们要主动改变这种局面,不要因为工业经济用工少,我们就对职业教育没有压力,不要因为群众在舆论上没有施加压力,我们就忽视职业教育。目前全县约有6余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县是劳动力资源大县,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开发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艰巨。如果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10年实现职普比例1:1,我们在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县的职业教育必须有大的发展。究竟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有以下思考: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日职业教育又被列入中南海议事日程,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应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臵,应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同等对待,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一定要转变,如果不转变这个观念,职业教育就不会发展起来,因为我县的职业教育还处在一个短腿的时期。要认真研究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角度,把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大力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要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社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将使更多的人掌握就业本领。就我县而言,每年近5000名学生参加高考,升本率不到30%,升大率不到50%,一半高中毕业生在无一技之长的情况下步入社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谈不上创业。近两年出现的高考生放弃读大学而去读职校、大学生“回炉”读职校、广东职校限招、苏南地区职普比6:

4、“长三角”“珠三角”年薪十几万难找高级技工、高级技工待遇高于博士生等等,这些现象值得思考,这些情况应该值得大力介绍宣传。

第三、要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没有资金保证,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因为和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成本更高。建设一个专业不仅要配备相关专业教师,还要配备实习场所和设备,在实习过程中还要耗费材料。考虑到我县财政状况,把大量资金投入职业教育暂时还比较困难,但刚刚出台的《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在财政投

入上,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严格按规定使用,不得随意减免,……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和地方教育附加20%用于职业教育。”这些资金还是可以落实的。另外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来弥补资金缺口。如烟台出台政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更换的各类废旧汽车,全部捐赠给职业学校,那么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即可得到满足。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民间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职业教育,借鉴嘉祥县的经验,能否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成立金乡县职教中心,盘活资产,形成合力,做大做强金乡职业教育,这也符合市委[2006]19号文:高中进城,发展优质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县必须成立职业教育中心的要求。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发展劳务经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虽然近几年依靠大蒜产业和种植结构调整,富裕了农民,但经济增长点较少,加上我县工业不发达,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到城镇务工,劳务经济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职业教育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职责。按每年转移1万人计,每年可为我县增收1个亿,如果现有剩余劳动力转移50%,每年可增收3个亿。同时,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学习掌握了管理经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远的有重庆市合川县,劳务经济占GDP的40%,河南省肥东县,劳务经济占GDP的37.3%,近的有我市的泗水县,外出劳务人

员13万,汶上县9万,梁山县8.4万。梁山县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有3000人回乡创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调查,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不足1万人。为此应认真研究,建议:建立由教育局、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经常研究职业教育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和培训机构,保证培训质量,办出人民真正满意的职业教育。

第五、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培训,培养农村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只要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我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以及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等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the occupati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of local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is training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high skill talent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have irreplaceable role.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talk about individual view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办学体制的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3、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等,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

4、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1)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

2)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

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3、创新观念,超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难的抉择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 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 1 ∶ 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观念上有以下创新:)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将看似矛盾、两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

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尊重学科性,但并不恪守学科性。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在这种体系下,分成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或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到每学期都开设公共课、专业课和技术实习课。使知识连贯,循序渐进。首先应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公共文化课,不同的专业公共文化课也各有侧重,做到既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又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未来的生活、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围绕专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交际实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说话艺术等,既与课程专业相联系,又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弱化专业基础课,将专业基础课的重点部分综合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这不仅仅表现为增加专业课时,而且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专业课组合更加优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包括旅游经济、会计学、财务学等,可将三者合并,取消其中重复的内容,总称旅游经济学。分一、二、三部分并分散到第二、三、四学期,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将实习课分散,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最后一学期“放羊”式的实习和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以学科性为设置原则设置的,教材几十年未做大的改动,学科分支较细,课程时有交叉,教材偏难、偏深、偏细,难于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适于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并不多见,这在客观上给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这也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本专业教材的艰巨任务。

高职教材应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对内在联系较紧密,知识点交叉较多的课程可以适当综合成一门课程。例如,我院建工系建筑工程专业将同属于力学范畴,课程知识点交叉较多的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综合成一门建筑力学;将内在联系紧密的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概预算原理合并成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面广的建筑工程预算原理和电算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

比,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增强了,更加适合高职专业特色,值得推广。)开设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择业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性选修,拓展性选修和发展性选修三类。专业性选修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内容的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即选择与本专业无关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发展性选修课程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的课程。对选修课程的考核实行学分制,学生除完成必修课程任务外,还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才能毕业

4、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三、关于土建类高等职业的教育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土建类相关专业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土建类专业再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以后的此类专业中要尤其重视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分类、课程模式等;同时,也要在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维护。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浅谈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报

(3)《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4)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材料出处: 2010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材料(2009年中国职业教育报告(初稿)节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编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对职教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已经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年鉴》,截止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17.2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主要成绩

1.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

1994—2001年,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基本稳定在6万人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1万人,2002年达到15.6万人,2008年增加至37.7万人,约为2001年的7倍还多。保证了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高职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08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

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立起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甚至轮岗的培养培训制度。

4.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得到认可,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基于实践,高职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的面向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提升至在兼顾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这一理念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在这一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改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6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就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l一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37.7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比1994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其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8.4%提高到29.9%,上升了1.4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聘教师数量达到11.4万人,是2001年的72倍多,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达到30.2%。外聘教师和有一定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显示了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5.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

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直是提升高职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职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普遍加强了针对提升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内容改革与探索。自2004年以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框架内,以“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载体,建立了《高职师资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陆续依托全国6个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47个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高教学会培训中心等渠道面向全国高职师资开展培训。随着广大高职院校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计划》培训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计划》内150个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员3600人次;2008年15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8000人次;2009年224个培训项目培训学员1.1万人次。2009年7月,在以上培训单位基础上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梳理全国高职教师培训力量,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预计2010年高职教师培训规模将超过1.5万人次。

二、主要问题

1.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虽然近年来高职教师总规模增长很快,但相对于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职教师数量仍显不足。2009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38.2%,如果考虑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学、指导教师的更高要求,高职目前的专任教师数量仍很紧张。也正因如此,高职院校教师的计划内教学时数大多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水平。

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相去甚远。而且,由于判定标准上的差异,其中真正能够符合双师能力要求的比例恐怕更低。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30.2%的比例也还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的要求。

2.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背离

目前,除少数地方外,我国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大多与普通高校一起,遵循同样的职称系列,参照同样的评审标准,不加以区别。现行高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职业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3.体制限制,“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我国高职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广泛,主要有普通师范、普通高校、工矿企业技术人员、高职学校留校生、兼职教师等等。实践表明,多渠道的师资来源丰富了高职师资队伍,增强了活力。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成为高职战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很多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使得已经引进的人才不安心,继续引进人才困难。此外,对于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学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具真正吸引力。

4.制度真空,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与普通教育的教师要求应该有所区别。目前,我们只对普通教育的教师初步建立起了教师资格的制度和要求,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在教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把关,导致事业越发展“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越沉重,总体上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基本上还只是在部分学校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在面上形成制度。

5.缺少有特色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教师业务水平的保持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相应领域的科研水平。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当前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很大程度上还仅限于为行业企业输送人才,协助或前头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基于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科研水平还比较低,高等学校作为人才高地的优势不明显,社会服务能力有限。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的在编科研机构人员1646人,校办企业职工7174人,分别是本科院校的1/19和1/5。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现有如下建议:

1.按照学校规模重新核定专任教师编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了其中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成倍增长,已经达到校均5100人。目前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17.27,低于本科院校17.21的水平,更远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各地给高职院校所核定的教师编制数,有些已是经年不变,存在大量编外教师的现象。为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职事业的稳定发展,有必要重新核定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教师编制。

2.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由于传统文化观念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职教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不如普通教育教师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荣,这严重地影响了职教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有严格而独特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与考核管理制度,有专职的从业人员。强调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强调了其职业的高技术含量,不是任何人都能担当的,不是任何具备了某学历的人就可从事的。职教教师有其特殊的训练与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维护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赢得社会的尊重。因此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才能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

3.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职称评审不应是限制、考核,而应是鼓励、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给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这是对高职教师能力要求一种有效的引导。目前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中沿用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不仅束缚而且误导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快出台高等职院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其中要把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指标。

4.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

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虽是一条解决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好路子,但在实践中不少高职院校都遇到了一师难求的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1)企业职称高、技能强的专业人才本来就不多;(2)企业担心人才流失,担心影响生产和企业的利益;(3)做教师是一门学问,懂技术,有生产技能不一定就能胜任教师,做得好教学工作;(4)学校、企业的人事制度约束、制约人才流动;(5)学校的条件有时满足不了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的要求等等。因此,除一些较大的城市或地区,与学校所开专业对口的企业较多、技能型专业人才较为丰富的情况之外,大多数院校仅靠外聘解决兼职教师是有一定困难的。实践中,一些院校探索了一套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的做法,并逐步形成制度。同时采取配套措施,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生产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一做法,在进一步总结的基础上,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5.健全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建立兼职专业教师的兼薪制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大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技术和经验是大部分校内专任教师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国发[1986]108号)也要求“高等职业学校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调查发现,各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都远低于这一比例,这就大大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利于学校引进兼职教师的机制,便于高职院校广开渠道,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另一方面,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对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吸引力,还应建立相应的兼职兼薪制度。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课时/工时补偿措施,保障兼职教师的合理劳动报酬,又不伤害企业的积极性,理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6.引导、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积极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与技术攻关

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职教师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技术攻关,并将其作为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程度。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

作为快速发展壮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刚刚开始,改善结构、加强实践、提升质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院的办学实际和学院立足发展需求出发,审时度势,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后,做出以下几点关于高职教育的总结: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特性,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精神文明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树立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从业观念。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又培育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和过硬的技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二、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达的源泉,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成才与成功的保障,更是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灵魂。为此,要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体现学科专业建设与现代职业岗位群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原则,实习产、学一体化,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精心打造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如办学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学科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职人才。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事业开创能力,运用已掌握的职业技能投身经济建设的大潮,甚至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技能、独立的见解在某一技术和管理领域一显身手,为经济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始终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途径,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职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职学生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实际应用”的链式培养模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成长,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人才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必由之路。

五、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我院近十年来,经过风风雨雨,在省市各类竞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更新,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还存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学校要严格管理制度,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把优秀教师和教学资源向教学倾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注重实际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通过培训,教师初步学会并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能停留在这里,重要的是用,不用,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从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一方面,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听课检查和考核激励等多种手段,去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要措施到位,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七、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国家教委曾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2、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3、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只重视职业技术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轻视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八、着眼社会发展实际,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1、要更新教育观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教育观念沿袭已久,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摒弃那些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着眼,从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科技创新的要求出发,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2、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学制。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

3、是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4、是要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应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5、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此外,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

作为高职教育前线的一员,人人都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更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和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七日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中高等职业教育部分在国家层面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重庆市永川区职业教育中心调研报告2010年6月8日,应职业技术教育学老师教学安排,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来到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进行专业调研。主要从该校的专业设臵、师资队伍、教学......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肇州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肇州县教育局 2012年4月22日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对我县职......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2010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

    浙江省丽水市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丽水市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班级学号09313242专业历史学姓名吴威)一、丽水市职业教育行业的基本情况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化程......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

    第四篇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第四篇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第二届中国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4日 10 版) 时 间: 2013年7月上旬 地 点: 陕西省咸阳市 嘉 宾: 董 刚 天津职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