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生源结构以城乡分:城市占23.3%,农村占76.7%,以地域分:本市辖各县(市、区)占95.2%,周边县(市、区)及陕、甘、蒙毗邻地区占4.8%。
4所职业院校共有教职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工勤人员43人,教师358人,其中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6人,本科以上学历342人,占全体专任教师 的95.5%。
2007年全市用于职业教育总投入1756.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83.2万元,学费收入241.8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
全市现有市级综合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3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院校自筹36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2、全市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3所,即青铜峡职教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石狮职业中学。3所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162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市、区),农村学生占80%以上;共有教师151人,其中兼职教师17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92.1%;2007年职业教育办学资金总投入1648.1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50.2万元,学费收入166.8万元,各县(市、区)尚未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财政拨款标准;现有实验实训基地2个,近五年内中央财政投入青铜峡职教中心实训基地160万元,投入盐池县职业中学实验实训楼400万元,青铜峡市和盐池县财政分别投入30万元和166万元。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与外省区及本区部分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整个职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也有本市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总体上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山区县(区)教育发展极为缓慢,表现在一是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教育资源配置过少,办学条件薄弱;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份额过低,在校学生普职比为5:1;三是农村职业教育及成人各类培训无法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本市职业学校招生难、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
因:一是人民群众和学生观念比较陈旧,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在就学的价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论学习,轻动手操作,都想当“白领”,不愿做“灰领”和“蓝领”。在升学选择上总是先选择普通高中,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职业学校;二是由于本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小,就业岗位相对过少,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由“出口难”反作用于“入口难”;三是本市的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差距,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政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作为不够,没有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政策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难点是投入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是成本最大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学校功能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空编75人,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制约无法补充,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学校也无能力自主聘用教师。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数量缺乏,档次较低,所有学校都没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设备充足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实训实习需求,严重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条件差,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采取灵活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校校联合效益不明显,“一年在农村学校,一年在城市学校,一年在企业实习”和“一年在学基础,一年在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两个“三段式”的培养机制及“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工厂操作”的学习循环方式没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宽,机制不完善。从学校角度看,乐于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业提供顶岗的岗位少,不能满足一批毕业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业的专业与学生实习专业不对口,一批学生要分散到几个企业顶岗,管理难度大,从学校方面考虑安全责任大;从企业角度看,顶岗实习毕竟是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特别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保护,要派出师傅指导、提供顶岗工资等,只有义务而没有收益,如果不是订单培养,为本企业增加技术工人,企业是不合算的,所以企业的积极
性不高。
三、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是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原校址布局零乱,容量有限,制约了学院的持续发展
。根据自治区2007年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决定将其迁建入教育园区,占地1000亩,概算投资4.7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5000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借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支持**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暨**市职教中心迁建工程,给予大额度的资金投入,将其建成教学、培训、住宿、文体活动、实习实训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塑造职业学校的新形象,发挥市级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其改变薄弱状况,达到规模适度,满足当地中等学历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个全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达到设施完善,设备一流、数量充足;同时在各县(市、区)建设一个中等规模、满足所设主要专业实习实训需求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职业
学校普遍存在缺教师、现有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师资配备,区、市人事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灵活的编制政策,给予职业学校招聘教师的自主权,要让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在人事部门的监督下,在编制总额范围内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引进人才。
2、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培养方式。在专业建设上即要依托当地主导产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也要设置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外向型、标准化专业,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全市范围内应统筹设置专业,避免重复设置,实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办学模式上,要积极探索与东部职业学校实行分段接续式合作办学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本地学生实现输出培养和就业;在培养方式上建议采取“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及学生充分认识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宣传好国家给予中职学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补助的政策及中职学生就业趋好的形势,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在就学选择上更加实际,逐步认同职业教育。
5、建议在国家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无论城市和农村学生实行全免费,学校的培养成本均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实行免费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系统,要出台更加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学生的流向和在校学生情况要加强监测,并按月上报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使用财政拨款情况的审计,保证财政核拨的教育经费有效用于教育教学。
第二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思考
摘要:做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面临着职业教育的新环境和新形势,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其发展的根本对策,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其经济地位将日益显现。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发展对策,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面对的现状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视普高,轻视职高的思想,即是进入了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无奈之举。人才价值观的错位,也使得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许多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上普高而不上职校,也反映出技能人才得不到应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回报,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干部是人才,工人只是普通劳动者。所以说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认识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这几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压力加重,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校规模的发展速度,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很多职业学校不仅教学设备奇缺,就连实训基地也大多名存实亡,经费投入不足必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所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职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职校最近几年盲目扩张,一哄而上热门专业,并且出现了“无所不办,无所不能办,无所不敢办”的局面,造成了对口专业教师奇缺,于是赶鸭子上架,东“聘”西“借”,由于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培训也有一定时间及过程,还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型教师流失,还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中还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使得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
民办职校的发展更是若不堪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他们常常受到了些“土政策”的歧视,民办职校往往连初中的校门都难得进,更不用说宣传招生了,发展了。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政策层面”逐渐好转。
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要把职业教育提高普遍教育、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国务院做出要把百亿资金投向职业教育的大手笔决定,而我国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也提出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种种信号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大有迎来职业教育“第二春天”之势。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实际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可见职业教育是科技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2、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将日趋凸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入世的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生化经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的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要有效的整合资源 治理无序竞争 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上夸大其词,利用中介、回扣等其它手段拉生源,有些私立学校甚至打出零学费的旗号,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正常招生秩序。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振兴,要发展,必须整合所有的职教资源,不分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无论是招生就业,还是升学,都要进行全部整合,组建职教集团,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分配等全方位进行资源整治,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提高综合实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办学模式要转变,并突出实用性。职教资源整合后,要对这一地区的所有职业学校实行统筹管理,对待民办职校也要一视同仁,并建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帮助职校改善办学设施,培训职校教师,减免职校贫困生的相关费用。职业教育学校要走校企联合的路子,推行企业订单,学校下单,政府买单的人才订单模式,增强学校的自身活力,职业教育还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不能惟考试论,而应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实用性,才能实现技能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顺畅流通。职业教育才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社会认知度。
严格务实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就业、升学提供良好的条件,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招生,培养全过程,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可试行“学分制”,为不同学习水平者、半工半读者、工学交替者分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只要实现了“管理有方、教学有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目标,就会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就会改变学校上门求生源到学生家长找关系、走后门上职业学校的局面。
4、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分担机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啬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硬件建设经费的逐年增长。积极有效的经费投入,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教师待遇的改善,有利于这支本来就不稳定的队伍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5、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实现一体化教学实践,尽快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方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包括班主任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有机衔接。
诚然,中等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扩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
最近一个时期,老科协教育委员会的几位同志,对我县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调查,现将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基本经验
在县辖区内,公办职业中专和民办职业学校加起来有10多家。公办职业中专有一所,即职业中专,是我县职业教育的主阵地。该校占地12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尚可,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实习实训条件薄弱,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搞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开设的专业有: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微机应用与维修、商贸、文秘、财经、综合高中等,在校学生740人。
“出口”畅,职教兴。生源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的升学状况、安臵就业质量,对招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出口”问题,成为县职业中专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出口”促“入口”,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金乡县职业中专坚持“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拓宽毕业生“出口”。2002年以来,通过对口高职考试,有624人升入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全国20多家知名企业成为县职业中专输送人才的基地。4年来,有1256名学生被安臵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大型企业。就业初期,月薪少则1000多元,多者2000----3000 1
元也不在少数,每年为我县赚取近2000万元的劳务收益。
但是目前,我县高中教育阶段职普比例仅为1:9,职业教育的规模太小。除县职业中专外,县区内还有10多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大都缺乏师资和实习实训设备,办学不规范,缺乏政府监管,培训质量无法保障。
二、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根据国家要求[济发(2006)19号文件精神]和社会需求,我们认为,我县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较大差距。
第一、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差距。一是整体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仅仅是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没有从全局的、战略的、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职业教育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仅仅把职业教育当作普通教育来办,没有把职业教育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机融合;抓基础教育、抓高考抓得多,抓职业教育抓得少。二是老百姓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才更光彩。到职业学校读书,尽管现在能够就业,但是充其量也是一个工人。我们接触过许多家长,他们都让小孩子上高中,考大学,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绩考不上大学,还是要硬赶鸭子上架。即便是在现在部分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势下,人们的观念仍没有转变。作为我县“农富县穷”的特殊情况,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不务实,这与苏南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职业中专,政府除了保障教师工资外,近几年几乎没有其它的资金投入。职业中专的教职工靠银行贷款和个人集资搞基础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欠账较多(640万元),无资金购买实习实训设备,难以紧跟市场调整专业设臵,眼看着前景广阔的热门专业不能开设,错失发展良机,整个办学状况仍在低水平上运行,难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吸引力较差,招生困难,和其他县市区相比,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第三、农业大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不快,企业不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不多,在本县难以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拉力。调查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也越发达,职业教育越发达,经济发展也更快。我们要主动改变这种局面,不要因为工业经济用工少,我们就对职业教育没有压力,不要因为群众在舆论上没有施加压力,我们就忽视职业教育。目前全县约有6余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县是劳动力资源大县,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开发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艰巨。如果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10年实现职普比例1:1,我们在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县的职业教育必须有大的发展。究竟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有以下思考: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日职业教育又被列入中南海议事日程,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应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臵,应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同等对待,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一定要转变,如果不转变这个观念,职业教育就不会发展起来,因为我县的职业教育还处在一个短腿的时期。要认真研究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角度,把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大力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要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社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将使更多的人掌握就业本领。就我县而言,每年近5000名学生参加高考,升本率不到30%,升大率不到50%,一半高中毕业生在无一技之长的情况下步入社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谈不上创业。近两年出现的高考生放弃读大学而去读职校、大学生“回炉”读职校、广东职校限招、苏南地区职普比6:
4、“长三角”“珠三角”年薪十几万难找高级技工、高级技工待遇高于博士生等等,这些现象值得思考,这些情况应该值得大力介绍宣传。
第三、要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没有资金保证,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因为和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成本更高。建设一个专业不仅要配备相关专业教师,还要配备实习场所和设备,在实习过程中还要耗费材料。考虑到我县财政状况,把大量资金投入职业教育暂时还比较困难,但刚刚出台的《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在财政投
入上,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并严格按规定使用,不得随意减免,……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和地方教育附加20%用于职业教育。”这些资金还是可以落实的。另外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来弥补资金缺口。如烟台出台政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更换的各类废旧汽车,全部捐赠给职业学校,那么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即可得到满足。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民间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职业教育,借鉴嘉祥县的经验,能否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成立金乡县职教中心,盘活资产,形成合力,做大做强金乡职业教育,这也符合市委[2006]19号文:高中进城,发展优质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县必须成立职业教育中心的要求。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发展劳务经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虽然近几年依靠大蒜产业和种植结构调整,富裕了农民,但经济增长点较少,加上我县工业不发达,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到城镇务工,劳务经济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职业教育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职责。按每年转移1万人计,每年可为我县增收1个亿,如果现有剩余劳动力转移50%,每年可增收3个亿。同时,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学习掌握了管理经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远的有重庆市合川县,劳务经济占GDP的40%,河南省肥东县,劳务经济占GDP的37.3%,近的有我市的泗水县,外出劳务人
员13万,汶上县9万,梁山县8.4万。梁山县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有3000人回乡创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调查,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不足1万人。为此应认真研究,建议:建立由教育局、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经常研究职业教育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和培训机构,保证培训质量,办出人民真正满意的职业教育。
第五、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培训,培养农村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只要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兵团南疆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兵团南疆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思考
新疆地域辽阔,或被资源(宜农土地、天然草场、矿产、石油、天然气等)丰富。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47个民族),加快新疆开发是民族团结、国防稳定的需要。新疆地缘区委独特,是我国边界线最长(5663公里),邻国最多(8个),沿边县市最多(33个)的省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进东部和国外的人才、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快速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工人和有知识的农民。
自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于1988年、1992年、1997年,先后三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新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援疆工作会议尤其是全国第二次援疆工作座谈会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深远,兵团南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
一、兵团南疆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兵团职业教育目前共有各类职业院校24所(不含本科院校所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1所,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等职业学校23所,天山北坡经济带14所,南疆经济带4所,边境经济带5所;中职、高职在校生总数48383人,高职在校生9867人,中职在校生38516人。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属于公办性质,民办性质的只有两所。办学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全部在天山北坡经济带。
南疆4所职业院校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部分学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学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制约,所开专业较少,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开设专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专业,办学基础和师资条件较弱。
以三师职校为例:三师职校于2005年11月经兵团编委批准成立,2006年开始招生办学,2008年进入校园。学校占地面积10.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训厂房),总投入7532万元,各专业实训设备1390万元。2009年经第三师党委批准,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兵团第三师分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兵团第三师分校、第三师教育培训中心四校合一,实行合署办学模式。2010年成立图木舒克大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现已形成职校、电大、农广校、培训中心、驾校五校合署的职业教育综合体。学校现有师生3331人(教师54人,学生3277人,其中职校1362人,函授学员1915人),培训中心年培训能力3000人次左右。几年来,累计中短期培训2万余人次,为社会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1624人,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自给有余、补贴家用‛的人才培养思路。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并举,中、短期结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多元办学格局。学校在发展中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师市‚三化‛建设和职工多元增收办学,重点加强服务师市、团场特色优势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技术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明确了工作机制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团场企业参与;明确了办学模式是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需求,开门融合办学。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兵团南疆各师市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国民教育的主流,但在中国,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产生了疑问,就其原因,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客观现实因素;既有工作上的疏忽,又有体制上的弊端。
1、受‚大气候‛的影响,人们认识上存在偏颇
中专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代曾经是许多初中学生的首选学校,既可学到专业生产技能,又可被国家包分配获得就业保障。但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重文凭之风‛在社会上的兴起,受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现行用人制度和考试制度的负面影响,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普通教育眼光看待职业教育,致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补充,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后进生、落榜生教育,也有的认为职业学校条件不好,文化知识学得少,跳不出‚农门‛,争不上‚铁饭碗‛等等。就南疆地区来说,近几年来,我们对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认识不足,没有将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经费投入、资源配臵、办学条件等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政策得不到落实。
2、学员锐减及生源基础较差 职业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气候‛,但在边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们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思想,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导致了职校的生源萎缩。现实社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热衷于普通高中,寄希望于大学好找工作;另一部分学生热衷于打工,只顾眼前利益。就读职业学校成了多数学生及家长的无奈选择,只有分数极低、连升普通高中都无望的学生才会考虑就读,职校成了家长为了不至于自己子女无书可读的‚托管所‛。甚至有的学生把职校看成是‚婚姻介绍所‛,来学校主要是玩。这些后进生有的不仅文化知识基础差,而且思想品德也差。生源质量下降,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低。
3、兵团南疆职校目前的‚软硬件‛建设滞后
兵团南疆职业学校普遍建设发展缓慢,如三师职业技术学校自2005年批准成立以来,至现今仍未完成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南疆地处偏远,人才引进难,尤其是南疆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匮乏,部门学校基本为零,另外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所占比例较大,民族孩子通用语言水平较低,双师+双语的复合型教师更为缺乏;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源的变化,学校的专业在不断调整,导致学校专业结构及专业课程体系极不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尚处于初阶阶段,欠特色或主打专业;南疆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较多,少数民族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大多数民族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而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生均培养经费又较低,导致许多孩子无法上学或中途辍学。
4、社会上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
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法》规范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两项重要制度。然而,一方面,一些部门、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按《职业教育法》规定,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另一方面,在需要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中,由于执法不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2002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占75%左右,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占12.7%。兵团南疆地区这一比例更低。可见,一些企业和单位用人用工只注重人力,不注重职业技能,一些用人单位在继续聘用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不但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激励机制,而且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生源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南疆地区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招人员工后不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员工待遇低下,劳动力流动性较大。
三、兵团南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职业教育实质就是‚就业教育‛,应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训练其职业能力为主要职责。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普及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着中、初级实用型人才的双重任务。学校必须自始至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才能突显职教的办学特点,也才能注入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1、着力抓好‚硬件‛,增强办学的信心
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一定的‚硬件‛作为办学载体,办好职中只能是纸上谈兵,尽快把教学、住宿、实习实训、体育活动等基础设施修建好,并根据市场对职业培养需求,添臵和完善教学设施。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学校应注重实验实习场地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实验实习场地的管理,发挥应有设施的示范、育人、服务功能。只有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并让看得见的办学条件取信家长和吸引更多的求学者慕名而来。试想,倘若职中连最基本的办学设施都跟不上,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中央要求的‚职教与普教的在校生基本达到一比一‛的办学规模呢?
2、走联合办学之路,确保学生就业有门路 在国外,职业教育被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一切按产业的要求去运作,学校就如同是加工厂,学生是生产原料,毕业生是产品,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如果学校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高质量的毕业生,毕业生就没有出路,从而也就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学校就很难生存发展。我们也应树立这种产业思想,有整体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不能只把它当作一种公益事业,完全依赖上级安排。介于兵团南疆地区的地理、经济发展的限制,加上职校目前办学条件和技能师资空白,短期内无法满足办学的需要,现在要生存的唯一出路是合作办学、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今年屯南职教集团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不仅体现在校内资源的优化配臵,还体现在校校资源乃至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和共享上。我们有生源,但在没有设备、没有师资、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们至多只能上一点基础文化课,而公共文化课一般也只上一年。因此,我们的学生还必须送到办学条件比较好的有关学校去进一步就读,才能学到一定的技能,也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而外面许多学校拥有一应俱全的先进教学设备,就是缺少生源,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合作空间。当然,联合办学我们也必须有详细的实施计划,送去的学生我们也要有专职人员去管理。
同时,‚工学结合、自给有余、补贴家用‛的办学模式也兵团南疆民族地区不可缺少的办学之路,实行工学结合不仅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解决兵团南疆民族地区职教经费不足问题,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
3、搞好专业设臵与课程设臵,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职校要发展,要形成品牌,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是办学成功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共识。而改革不是想当然,必须按需办学,按产业的要求办学,不能离开就业搞职改。要建立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坚持产教结合。专业设臵也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能力和社会需求,因时因需而异。有些专业教材不宜统编,应体现企业性,教材应突出实用部分,压缩理论部分。
在课程模式上,要把握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通用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意。技术技能教育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体现,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需要坚持不懈加强的内容。对于定向性不强的,就要加强文化基础教学,通用语言教学,打好比较厚实的文化基础和比较宽泛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周济部长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在现阶段,兵团南疆中等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规划建设中,应处理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之间的关系,认真考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选好突破破口,确定好教育结构和方向。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办学质量
俗言,‚名师出高徒‛,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素质高低和敬业程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因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和调控者,其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以自己好的素质和人格影响受教育者,教师职业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职业教育‚技能性、实践性‛等特殊性又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有的双重素质: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而兵团南疆中职院校目前缺乏‚双师型‛的师资,现有的教师都是从普通中学转改过来的,受普通基础教育的影响,都缺乏职教经验,只强于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指导和操作能力没有。这样,学校只好把普教的鞋子穿在职教的脚上,老师勉强执教使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践技能不强,升学无门,就业困难,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使得学校越办越无法办下去。200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等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文化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到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在无力聘请技师的情况下,我们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可以派老师做外教的助手,一边协助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一边借机动手学习,提高自己,回来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5、切实抓好‚软件‛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内部制度必须齐全,我们工作才能‚有法可依‛;管理一定严谨,我们做事才能有序不乱。激励、管理、监督三大机制运行良好,学校工作才能正常运转。还要进一步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课堂和日常管理之中,推行‚诚信做人、勤奋敬业、务实创新、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人欢迎,学校才有好的声誉,也才有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个性发展的功能,是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一种结合形式,也是促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职业教育在兵团南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与其他教育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创新的空间也更大。包括办学思想和观念、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都要不断改革与创新。我们相信,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关注下,通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兵团南疆职业教育一定会度过难关,茁壮发展。
第五篇: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并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市场;技能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目前就业压力、以教育扶贫、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有重大作用。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二,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我国是典型的先进工业部门与落后的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劳动需求具有无限倾向。无限劳动力供给是由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卒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引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结果。同时,人口过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机构改革,也是形成无限劳动供给的原
因。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长期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苛刻的外部环境。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庭往往把读书当作子女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并不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就业的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这种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从投资和收益的角度来分析,个人教育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费用,二是学生效弃的收入。教育费用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府拨出的经费,二是个人负担的学费。学生估价自己受教育后的收益分为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和个人未来较大的职业机动性以及个人未来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实际上就是学生花费了较大成本,难以获得较大收益的原因。
2.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教育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教育资源不足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在1997年按年龄段(该年龄段一般来说学生已经高中毕业)小学毕业生占28.6%,初中毕业生占51.5%,即80.1%的人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职业培训就进入了就业岗位。在我国这种重学历教育轻
技能教育的教育结构环境下,一旦整个教育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教育结构应是在普九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职业教育应侧重技能教育,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从社会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培养人才应注重大部分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仅把有限资金完全用来为培养高级学术人才作准备。
3.近年来,在中等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下,盲目放开管理,无限制补充低水准生源,导致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无效教育,队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结构应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相适应,并不是高水平人才资源越多越好。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效量要适应的是三、四年后的市场需求。而很少有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预测。更为严重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使得各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交叉重复,招生恶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各校一窝蜂地开办经济类课程、计算机专业等热门学
科,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就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因难制约了学生素质,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其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二、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给自己正确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社会需要组织教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1.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基地。从经济角度看,失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从社会角度看,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把制约经济发展的失业人员转变为新型的人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从创造就业岗位入手,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培养失业者技能入手,实行“开放式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劳动技能不适应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所产生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我们应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失
业救济与转业、转岗结合起来,失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否则不能给予失业救济与补贴。
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农村大市场。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把几亿农民培养成懂技术、懂经济的现代化农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市场。农村教育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农民上农业学校不举行入学考试,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在市场规律指导下,以培养实际农用技术为主。农业实用技术教育有很大的外在效应。因此,政府应把农科类职业学校当作公益事业来办。
2.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要以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轨制,把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其中以企业的操作技术为主。学生在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操作技能,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以学生身份学习技术理论,一般学生每周四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培养,一天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学徒期间企业发给部分工资。德国经验对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应把社会引进课堂。香港职业教育一大特色是请知名的商界人士参与策划及组织教学工作,课程的设置总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科专业的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操作技巧,使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学生一毕业就是熟练的技工或技术员。香港的人才培训突破了普通教育模式,不图形式,不囿“文凭”“学历”,从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培训实效,真正做到学用一致。大陆中等职业教育应学习香港经验,把社会引进课堂,和市场全面接轨。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根据国外经验,我国应制定法规对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一律实行强制性2—3年职业培训,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一律不得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延续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缓解目前十分严重的就业问题。
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应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学校要在详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数量、质量和时间。实行职业学校办学准入制度,从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师资条件、市场行情等确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一律实行关、停、并、转。
3.地方政府应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具有很强的外在性,完全把教育推向市场,市场就不能对教育起很好的配置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兼有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双重性,学生为获得个人收益应交纳一定学费,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收益受益者,也应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因此,职业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应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