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时间:2019-05-15 05: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第二届中国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摘要

《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4日 10 版)

时 间: 2013年7月上旬 地 点: 陕西省咸阳市 嘉 宾: 董 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王振洪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崔 岩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主持人: 刘 伟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编者按

这次会议最初是要做“创办高职教育的品牌,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内容,后来想想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每位校长自第一届“微论坛”之后的一年中最关心的是什么?目前面临的最新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是什么?每人的思路是什么?会上对于高职教育现状,大家畅所欲言,因为这次是微论坛,时间比较充裕,大家没有什么约束,这是一次平等的对话。

刘伟——

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跟国情有关,跟中国特色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到了今天,更加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这么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的创新能力、制造能力这方面,说极端的缺乏也不为过。虽然我们的仿造能力、模仿能力高,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高,制造能力也有差距。

我记得在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描述中最后一句是“用得上”,其实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要“用得上”。我去过“一汽”采访,据一位负责人说企业采用德国的技术,我们现在的吸收消化能力可以,也可以做出产品来。但是他说大量的工艺和技术问题却没有解决,我们自主创新的问题没有解决。他说我们不缺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但是最缺的是高级技工,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就是职业教育技能方面的要求。我觉得开这样的会议太重要了,这种会议的结果是实实在在,光明日报有义务,为大家做这样的服务。

我也发现,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一方面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浪费。这个问题德国有,美国也有,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依靠退休教师协会、退休工 程师协会,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限。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种带有公益性的组织实在太少。如果像这种退休工程师协会、退休教师协会在中国多一些的话,他可以为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提供非常大的师资储备,院校人才选择余地就非常大了,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选择一些需要的人才,可以解决师资缺乏问题。有一些很有作为的教师和工程师,到年龄退休了挺可惜的。

这次论坛,我想听一听高等职业院校诸位校长的想法并提出问题,通过光明日报把我们的呼声和想法传递出去。毛主席早就说过:“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但是现实是“学”和“用”两张皮。所以我觉得可以提一些尖锐一点的问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看到相关材料里面写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里面的半壁江山。我们姑且不以规模大小来论,只是希望高等职业教育实实在在产生的社会效益,能真正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现在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能少走一些弯路,不再因盲目追求规模的急剧扩张而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这就是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对“人”的教育,对人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工程技术教育问题,我觉得这是职业教育最急需的。

我参观过德国的工厂,他们精密的仪器和机械的制造业给了我震撼,在美国参观了医疗器械企业,我们看后也很震惊。

我觉得高等职业教育太重要了!

董刚——

高职人才培养“人本论”

任何一个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清晰了以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将围绕这个来进行。高职院校确实这些年人才培养目标变化很多,从高等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定位来回变化,使得许多院校无所适从。结果造成职业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没有办出来一个应有的特色。

最近的一段时间,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有关人的发展、人文素质的问题都很缺失。在滨海新区,我校请了一百多个企业来进行“高校一日游”,我跟他们讲学校的办学思路,讲我们怎么课改,之后,我们罗列出人才培养的15种能力,其中包括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团队精神、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请他们排个序。统计出来了,工作态度排在第一,技能排在第六,英语排在第四,计算机排第五,可以看出技能并不是排在第一的。一汽丰田的老总,说的话更让我很沮丧,他说,你就把你的学生分成文科、理科就行了。他说不管谁来,新入职的硕士生本科生,必须接受丰田的3个月的培训,由于完全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整个的生产分工非常细。天津的企业呈现这种特点,程序非常规范化,但是每个 2 企业的工作态度,包括与人沟通能力,排在非常前面,原来我个人认为技能是第一位。

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到底是“人本论”,还是“工具论”?值得深思。

另外,还要关注教师问题,尤其要强调“双师型”“双师素质”,光是个“双师”不行,还要技术服务能力。

科学研究讲究“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更多的是知识创新,像985、211院校都是承担国家的重大责任,解决技术创新的问题。我们高职类院校不过是“立地”,需要服务面向更多的是小微企业,然后把技术服务的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对这些项目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搞。

我举个例子,现在人们都在喊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个大概念,它有许多个层次,高职院校可以从中找一些空间,比如我们学校,大家都知道一些大城市,你在马路边等公共汽车,等得心急火燎,半天车都没有来,不知道是继续等还是打出租车?打出租车贵啊,继续等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许你刚打车走,车就来了,也许再等半天车还没来。这就是高职可有作为的空间。再比如一家企业的焊条全国卖得非常好,我们去参观他们的整个流水线,转下来以后,都得带着口罩,因为灰尘很大,称重打箱,还有辐射。之后,我们学校的老师搞出一项发明,焊条再出来以后可以自动地称重、传感检测,很受企业欢迎。所以说科研这个“立地”,高职院校有自己的空间。

这就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第三功能——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

教师应该增强双师型能力。在教学方面,我认为应该加厚技术基础课程的专业,注意基础课程体系。我曾经讲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出去了不能只穿上工作服,那我们办的就不是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不能脱下工作服,办的就不是好的职业教育。“穿上工作服”,大家都能理解,出去专业能对口。“脱下工作服”应该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除了工作八个小时以外还得享受生活,所以说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曾写过几点建议,也接受到了比较高层次的指导,我这里面提到了几个问题,比如教育部一直在提,“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我一直这么看的,中高职衔接绝不是升学教育,过分地强调中高职的衔接,并办成升学教育,我们的高职教育就完了。这就是急功近利,是短视思维和行为。

其次,我以为,现在各地试点的应用科技大学首先确立标准才重要,而不是谁来实施。应用科技大学到底是什么标准,应用人才培养完全是由627所本科院校来进行,肯定不行。

后示范的看法。其实我一直不同意“后示范”的提法。示范校是一个阶段,真正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没有完成,3 高职的长期发展实际上靠学生的口口相传,学生的口碑对学校发展是最重要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演讲中说得很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所以学校长远的发展是靠你的学生,对示范校的建设也好,学校必须得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再是我们过去传统的认知。

我们总在说,社会对职业教育承认度不高,社会看不起我们,其实我有的时候自己也在反思。

前几年毕业典礼一开完了,有个学生最后一门课还没有及格,毕业证拿不到。孩子妈妈进来了,扑通给我跪下了,“我们孩子做空乘就差这个毕业证,毕业证拿不到就废了”。我想说,学生只要想学习想做事,我可以给你架梯子,但是这个梯子必须你自己爬,你自己爬不过去,那也没办法!这样的方法我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觉得不能违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

崔岩—— 基本功要做足

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是肯定的,而且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工薪阶层和农村,大多数是贫寒子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职业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扶贫工程、和谐工程。我现在主要谈自己对目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识:

第一,国家高职发展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几年我开始觉得,高职在中职和本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我个人认为,“中职的昨天就是我们高职的明天”,所以这个应该引起重视,中高衔接体系建立应该是对接的,但是从长远看简单的中高职对接行不通,因为靠高职带动中职的招生还是有问题的。

第二,高职的师资问题。我们一直在学习德国的经验,要求进入学校教师队伍的企业干部必须在企业工作5年才具备聘用资格,要求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学位必须是硕士以上。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硕士博士都是学科型人才,到职业院校来再需到企业锻炼,实际等于补课。现在的博士硕士,大都是按学科教育,但是真正按照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而且偏向于操作能力还是有欠缺的。

第三,校企合作的制度问题,我们陕西省出台了《校企合作条例》,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首先税务局不同意为参与企业减税。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需要人才,而且是用得上的人才,这是校企合作的前提。让学生大规模去企业实习,肯定影响企业生产,所以一般企业不愿意分担,所以如果真要推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条例》不改又不行。

第四,就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包括本科和高职,我们自己感到,教育部现在提出来把应用型本科院校来替代应用型大学,实际上对咱们国家来讲,影响太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完全抛开高职不可行,没有职业院校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不完美的。

第五,是招生制度改革问题。我一直感觉高职处在招生的下游,这个可能会带来许多问题。去年我看了一份统计数据,全国有1200多所高职,其中725所高职学院在陕西招生,只有25%的学校完成了,其他都没有完成。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第一批28所后示范高职院校研讨会,大家在琢磨高职今后如何办?2010年示范验收完了以后,我们有一个感受,就是示范建设实际上是作为一个项目做成的,这个项目只要把任务书完成就行了,但是学校的建设是长远的,基础性的,我们感到示范建设精神应该发扬,成果应该巩固。我们因此提出“如何巩固和扩大示范建设成果”,感到有这么几个方面:

高职学院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学院能不能发展的实质性的问题。品牌要继续塑造,你示范搞完了,有许多改革需要继续推进。讲一个现象,老师的现代化教学PPT,我们这几年感到这里边也有问题,像现在年轻教师,看到别人好的教学PPT就拷下来,啥都有了,自己不消化。所以,我们这几年作出硬性规定,确保教学质量。我在德国听了一次课程我感受很深,实际上人家那个PPT都有,讲课的时候还是在黑板上写,只是图形展示的时候他才很直观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虽然现在把教室安装了相关设备,老师也配备笔记本,但一直强调教师要用心好好讲课。

实际上后示范建设的问题还是教学基本功。这是个短板,我们现在就是要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如果把这个做扎实,下面再落实到课改上,我们示范建设才有意义。

在高职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任何人想上大学就来了。但是如果你想把这个人培养出来,用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行了。

王振洪——

有力、有魂、有采、有型、有范

2008年到学校以后,特别是2010年初的示范校验收,这确确实实给我自己一个洗脑的过程,那段时间确实是非常得辛苦,收获也非常大,高职教育还是很有做头,很有空间的。我觉得经过示范校的洗礼,在办学的理念、办学的路径、办学的方法上,都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就是缺少一种大的环境,这种环境是有针对性的、有效性的一种环境。

教育品牌不同于企业产品的品牌,高职教育的品牌是自身内涵质量提升和社会认同程度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由专业品牌、师资品牌、学生品牌、管理品牌、文化品牌等等来组成或者呈现。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应立足于以下“五个有”。一是对接有力。高职品牌的基础,就是要构建起一个与产业对接有力的、高效的、有竞争力的专业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对接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专业链、专业群,建构与产业良性互动的专业链、专业群,办学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形成社会效益和有影响力的品牌。二是具备动态适应的能力,5 在专业与产业的互动中,产业发展的需要始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动态适应产业需求,体现的是高职办学的一种社会应对力。专业链和专业群的架构,使得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的调整具备快速反应和快速适应的基础。

二是专业有魂。高职专业的魂,应该是“精”“气”“神”。“精”,就是要通过专业的错位发展、差异发展、优势发展,在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精神,培育形成职业导向鲜明、具有专业个性乃至唯一性的培养特色,这也是我们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要坚持的价值追求;“气”,就是要具备高职的气质,高职专业需要更多地接地气,产业要素、企业要素、实践要素、时代要素需要及时、准确地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要在开放的办学环境中理顺这种融入的通道;“神”,高职专业要有活跃、健康的形象,比如良好的师生专业行为、具有特质的校友形象、良好的服务形象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营造和凝练,但目前往往还缺乏这种意识。专业有魂,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专业的文化。优秀的专业文化是专业品牌的标志。

三是教学有采。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对学校品牌的理解往往会聚焦在课堂上,课堂的吸引力、教师的风范等等,所以,立足“教学有采”,就是要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作为学校品牌的生命线。围绕课堂教学,要有一个双向思维。一方面,所有内涵建设的成果都最终聚焦在课堂,要通过方法创新形成彰显职业教育内涵的课堂生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课堂也是发现问题、触发改革的重要源头,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思考专业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高职教育才会更具动力、活力和生命力。

四是合作有型。主要谈高职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高职品牌的形成一定是伴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发展。校企合作做到“有型”,就是要建立区域性、有层次的平台。一方面,通过稳定的校企合作,带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品牌。另一方面,从松散走向紧密,从借力走向合力,从趋同走向协同,校企之间建立起品牌的关系。譬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积极探索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理论体系、平台架构和实践模式都逐步走向成熟。校企利益共同体这一契合区域经济特征的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办学品牌。

五是服务有范。意指树立高职社会服务的良好风范,要强化两个着力点:一是强化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尤其要把开展职后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向社会开放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打造培训品牌,努力为以劳动者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继续教育提供服务。在未来生源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无疑有助于高职院校拓展办学空间,达到办学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强化科研服务,无论是在产业界还是在教育界,科研实力关乎学校地位,体现师资水平、服务能力。通过向企业提供 6 优质的科研服务不仅是彰显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更是铸造高职教育品牌的必然路径。(邓晖 整理)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我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以及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等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the occupati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of local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is training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high skill talent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have irreplaceable role.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talk about individual view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办学体制的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3、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等,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

4、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1)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

2)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

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3、创新观念,超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难的抉择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 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 1 ∶ 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观念上有以下创新:)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将看似矛盾、两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

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尊重学科性,但并不恪守学科性。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在这种体系下,分成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或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到每学期都开设公共课、专业课和技术实习课。使知识连贯,循序渐进。首先应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公共文化课,不同的专业公共文化课也各有侧重,做到既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又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未来的生活、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围绕专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交际实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说话艺术等,既与课程专业相联系,又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弱化专业基础课,将专业基础课的重点部分综合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这不仅仅表现为增加专业课时,而且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专业课组合更加优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包括旅游经济、会计学、财务学等,可将三者合并,取消其中重复的内容,总称旅游经济学。分一、二、三部分并分散到第二、三、四学期,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将实习课分散,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最后一学期“放羊”式的实习和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以学科性为设置原则设置的,教材几十年未做大的改动,学科分支较细,课程时有交叉,教材偏难、偏深、偏细,难于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适于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并不多见,这在客观上给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这也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本专业教材的艰巨任务。

高职教材应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对内在联系较紧密,知识点交叉较多的课程可以适当综合成一门课程。例如,我院建工系建筑工程专业将同属于力学范畴,课程知识点交叉较多的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综合成一门建筑力学;将内在联系紧密的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概预算原理合并成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面广的建筑工程预算原理和电算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

比,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增强了,更加适合高职专业特色,值得推广。)开设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择业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性选修,拓展性选修和发展性选修三类。专业性选修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内容的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即选择与本专业无关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发展性选修课程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的课程。对选修课程的考核实行学分制,学生除完成必修课程任务外,还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才能毕业

4、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三、关于土建类高等职业的教育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土建类相关专业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土建类专业再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以后的此类专业中要尤其重视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分类、课程模式等;同时,也要在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维护。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浅谈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报

(3)《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4)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财政金融系法律事务(3)班王志强

教学班主任:石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最具实践品格的教育元素,在现代教育中,它既是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黏合剂,又是和谐教育的润滑剂,要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元素,就要主动参与其他行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政治,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为其他领域的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并且也注重道德意识和行为理论,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并且也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我们带来的受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

人力走向文明社会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提升,同时也是技术发挥作用的一种过程,从古到今,技术人员是不可缺少的人才,正是因为有了技术人员,技术的发展力才越来越先进,重视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出国家栋梁,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为社会之所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才能。

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学会自我规划,人的一生就像一艘船任意在海上航行,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来自任何方向的风景都是逆风,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如果现代的大学生都能制定自己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实行,即使在未来道路上有点艰难,但只要有一点点小进步,也比站在原地要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合理的规划自己,努力完成指定的每一步目标。靠自己的努力,你一定会成功。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成长与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它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等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将工作中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为高等职业发展,培养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如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新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化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专院校中,每个学员都会制定一系列向教学倾斜的政策,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加大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为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设立了各类教学奖项和教学建设,每个学院的学费都会逐年增加,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了加强,学院领导以身作则,经常深入教学 一线听课,评课,引领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职工团结协作,在全院形成了保障,教学中心工作的良好氛围,学院部分领导还坚守课程,关心师生生活,学院大力改善民生工作和生活环境办好环境,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给广大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环境。

人的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地塑造自我的过程。让我学会从一点一滴中发现优点,塑造一个精彩的青春。因为最美好的事物注定是为成功的人准备的,而只有懂得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才配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的青春说断就断,说长就长,要看我们如何把握住青春,如何利用青春塑造自己。在大学中如何要把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在社会中用,还要调整心态,心态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心态能使我们伟大,也能使我们平庸。对待时上的种种诱惑,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不浮躁,不眼红,相信自己,脚踏实地,按着正确的目标坚持下去,终会有成功的一天。做什么是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也决定着我的成功与失败。在现在的大学中,我要拥有辉煌的人生,成为生命的强者。

要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理性的,文明的,民主的政治制度,即为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文明环境,也能规范高等职业教育行为,对不道德行为进行限制和打击,帮助高等职业教育健康运行。政治制度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体现教育民主和公平,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又是政治制度文明民主的理性体现,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体现。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而当你读书且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知道的还很少。我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学习的。说实话,有时看见书就有一种厌恶感。曾经我也想很多人说我讨厌看书、学习。而他们却对我说,不是你不喜欢看书、学习,而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对,只要你掌握了学习方法,你就会喜欢上的。当时我也思考过怎样才能让我喜欢上学习,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用。当我读了这本书,我有了新的看法,不是我不喜欢学习,而是我对所学的科目不感兴趣,只要喜欢上他,就会好。我要慢慢喜欢上我现在学的专业,我相信自己行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道路,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在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人一出生就要学习。常言道:人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变,二人也在变,知识也在变。走到哪里都会有新的知识,就要学懂他,不学习是对生命根本的自我否定和浪费。终生学习的理念决定了教育也应该是终生的。

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学生面临找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挑战与压力。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应该是礼仪、社交。在进入大学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仅在学校里要有很好的社交能力,还要在社会上有更好的社交能力。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利益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代表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标志,礼仪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成长。利益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和他人交往,第一眼给人留下的礼仪印象来自于你的外表整洁干净,言谈举止大方。礼仪也代表着一个人能否成功。如果你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不懂的社交、礼仪,你将去公司应聘时,是很难成功的。在现在社会中,饱读诗书是很难成功的,只有礼仪,社交才会伴随着你。所以在大学中不光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会社交、礼仪。“以仪修身,以礼待人”,这是我们大学身必须学的。

成长是一种疼痛的美丽,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许多,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苦、成功与失败 一直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在我的成长中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怎样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当我读了这一本书时,我懂得了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关心自己的学业,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离开自己的父母,学会独立,懂得独立,做到真正的独立,在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时,要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只要坚持的去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我要挑战自己的命运,不要被命运打败,给自己一份责任与梦想,但无论让你和时候,都要给自己一份自信,来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勇往直前。还要有理想,如果没有理想,做任何事都是盲目,理想会让你朝着目标不断地去努力,就像“流沙河”的诗“理想”一样。理想是石,抢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有是一中牺牲。这首诗写出了我们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的艰辛,在实现理想中 想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就必须的相信自己,记得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所以我们首先的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唤起一种新的行动,通过内心的信念来完善自己,上帝都是公平的他在每个人身上都赐与一种礼物,但这种礼物只有靠我们的勤奋,执著,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去挖掘,去解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台,不然,则会影响我们一生,不要总是抱怨自己不如别人,不要一味羡慕别人,其实我们自己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只不过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闪光点,同学们请放下自己手中繁琐的事情,认真的审视自己,你会发现自己也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才干,将你的闪光点发挥到最大,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办学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高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建设

1、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课程建设

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姜大源)

2、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原则。(注:职业资格标准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

4、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线人才”目标定位在前几年已经基本解决了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仍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培养模式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真正从传统学术教育的“压缩饼干”模式中走出来,必须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切实按照“一线人才”的要求,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必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则是三个关键环节。

4、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1、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2、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是: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3、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4、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1、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2、“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第一,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第二,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4、高职教师要努力提升“四大能力”,既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优化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的六个重点是: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一)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臵,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14.高等职业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15.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臵有什么要求?

专业设臵要有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要调查预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要求。

16.高等职业院校要如何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1)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臵专业;

(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臵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17.“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如何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1)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

(2)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3)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4)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

18.高等职业院校应如何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1)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9.“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如何加快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1)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20.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2)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3)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4)加大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2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将重点支持建设多少所示范性院校?

100所。

22.如何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1)要转变观念,做好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2)研究、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并按其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体系设计;

(3)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确定改革的主攻目标;(4)总结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向各专业辐射。

23.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产学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核心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式是产业界与教育界或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合作。

(1)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2)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3)要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24.“双师素质”、“双师型”、“双师结构”是什么含义? “双师素质”、“双师型”一般是就教师个体而言,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双师结构”指专业课教师中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某一门课程或实践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25.什么是课程体系?

一个专业所设臵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衔接上。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二)26.教师应如何做好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7.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28.高职教师应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同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臵,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

29.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院自主制订,既要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与学院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30.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标准,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标准的要求。

31.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其次,教师要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标准,组织编写或选用与教学标准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教学标准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案;第三,积极参加和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第四,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32.目前高职高专教育产学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行业和企业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院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院共同把握办学方向;

(2)可向学院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订教 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3)与学院共建实习基地,向学院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作学院的兼职教师,帮助学院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4)企业还可以委托学院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

33.什么是产学研结合? “产”指企业,“学”指高等院校,“研”指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该系统的核心部门,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成果、育人、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所以,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日益促进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化、国际化和高度专业化趋势,使企业从事科技开发活动需要与外界进行大量的技术、人才、信息、奖金和物质交换,与智力、知识、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符合社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

34.高职高专教育应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

高职高专教育推进产学结合应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与社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毕业生顶岗实习试点等,密切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二是要实施“双证书”教育。

三是要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既要重视以培养新生劳动力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学院教育,又要重视以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及提高为主要任务的培训在职教育,还要重视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再就业人员、企业转岗人员等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形成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培训三种职能的合理结构。

四是要通过产学结合开发行业、企业服务市场。通过为企业发展、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技术和劳动力支持,以及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定向培训服务,增强学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立高职教育在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35.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大力推进院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第二,要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 第三,要大力加强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四,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36.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7.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应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包括:(1)管理与发展能力;(2)工作中与人合作能力;(3)技术应用能力;(4)设计与创新能力;(5)数据应用能力;(6)应用能力;

(7)管理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8.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

新生入学报到率、学生职业证书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统称为高职人才培养水平“三率”。新生入学报到率反映了考生和考生家长或社会对学院的认可程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通过率则直接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接不接受学院的学生。毕业生就业率既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更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院的认可程度。“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多一个证书多一种技能,多一个证书多一份本领,多一个证书多一种竞争岗位能力。

39.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1)端正办学思想,使全院教职工都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观念。(2)在专业设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及特色方面要符合社会需求,使毕业生受到用户欢迎。

(3)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形成就业指导、服务网络。(4)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构建政策环境。40.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哪些特征?(1)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终身教育观念;

(4)适应社会和教育市场经济的需要;

(5)构建适应21世纪的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6)强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树立全程质量意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7)在对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评价中,接受社会的检验。41.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是什么?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4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4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44.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艺术审美等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5.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结构要素,即主体要素——校园师生,客体要素——校园的文化环境,行为要素——校园的文化活动,主导要素——校园精神。

46.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大学生应当具备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基本能力。

7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职业教育国内考察情况汇报

    高等专科学校考察报告 (教学、科研工作) 4月11-18日,我们参观学习了**中医药大学、**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收获颇大。现将教学、科研等......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范文大全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及人才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我国高......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朱景发 【摘要】教育作为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将高等职......

    高等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制定,并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作出决议的《xx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形成与构建......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15-201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4月15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印发《关于积......

    论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

    论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 郑州经济专修学院-李俊杰 摘要: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运用,是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先导和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