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时间:2019-05-12 22:5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第一篇: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在德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专有名词,根据德国学校教育体制和继续教育体制的结构,以及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由两类学校所构成,即技术(职业)学院和专科高等学校。

一、技术(职业)学院的培养模式

技术(职业)学院是政府与企业合作举办的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高等教育学校。技术(职业)学院与通常所说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是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而技术(职业)学院是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为企业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及中高级管理人员。

技术(职业)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是为适应当时企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技术(职业)学院是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原则,采取“双元制”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由经济界参加决定教育过程,并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地点实施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因此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的建立对全联邦德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16个联邦州中已有11个州建立了类似的教育机构。这些技术(职业)学院既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公立技术(职业)学院由州政府负责,其经费得到了国家的支持,私立的技术(职业)学院多数是由企业行会或协会负责,由于它是以培养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为目的,因 此经费得到了经济界的支持。这里我们以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为例对技术(职业)学院的教育特点与培养模式加以介绍。

1.技术(职业)学院的入学条件与培养目标

进入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即文理高中毕业生或通过培训达到同等学历者;二是与某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生只有与企业主签订培训合同才能在技术(职业)学院获得求学的位置。学生的身份为具有培训关系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徒一样,在培训期间也从企业领取薪水。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学生每个月从西门子公司获得1500马克的薪水。

技术(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双元制”教育模式在第三级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职业教育,成为比技术工人更高一层次的实用人才。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培养的是工程师的助手(相当于我国的专科教育层次),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之间起桥梁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使学生获得广泛的专业知识、跨专业的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和面向国际的职业资格,成为高级实用性人才。

2.技术(职业)学院培养模式的特点

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把西门子企业的管理理念——以顾客为核心应用于教育过程之中。其特点表现为:

(1)倡导整体性教育

通过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中他们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授课的方式,采取跨职能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微型控制器项目,使学生获得跨专业的基础知识;通过灵活的生产项目练习,如生产、装配和维修,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通过处理实际中的用户订单,如为西门子公司内部以及外来用户设计互联网网页,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每个项目除了包含相应的专业知识外,都含有商业、项目和过程管理以及讲解技巧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整体性项目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与工程学士相通的培训模式

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学制是两年,相当于我国的专科层次。在两年的培训过程中,前3个学期主要在学院里通过授课和跨职能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第4学期主要在西门子企业内各部门进行实训。学业期满,学生获得工业技术员资格,大多数毕业生将在西门子企业就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工业技术员(毕业成绩好于2.0)可以通过“双元制”(指柏林西门子公司与柏林专科高等学校合作,学制两年)补充学业,获得国际公认的“工程学士”学位。在这两年的教育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内接受培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柏林专科高等学校学习,其中第四学期以在企业内为主做毕业论文,学业期满,学生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看,无论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的培养过程,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学院与企业之间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的协调,使学生能够为就业做好 充分的准备。技术学院并不仅仅培养学生在学完学业后具有解决某一专业任务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技术学院在教学上特别强调:宽而深的理论基础;技术上和方法上的经验;整体的思考结构以及小组中的行为方式。

在企业的实训中,为了拓宽和加深专业知识,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认识,需要介绍企业领域的广泛联系和交往的经验。

在企业的实训中,工作技术与方法的培训也是特别重要的。作为工程师的助手应该熟练地使用各种辅助工具,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掌握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做出判断。为了增强适应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企业的组织方面和经营方面的能力。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能够从“他的”企业中了解到重要的经营过程、决策过程的经验。

二、专科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两大部分所构成。一是综合大学、技术大学和特殊科类大学,属学术性大学。通常设置的专业广泛,以培养各类学术性人才为目标,标准学制为5年(但并不要求学生5年必须完成学业),学生毕业授予硕士学位。高教体系中的另一大类是专科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一些工程技术和企业经济等类别的专业领域,以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制4年,并要求学生4年必须完成学业,学生毕业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专科高等学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是德国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 人才,这对于侧重培养学术性人才的传统大学来说,明显不适应。在这种背景下,专科高等学校应运而生。

1.专科高等学校的入学资格

德国的专科高等学校的入学资格主要有学历和实践经历两方面的要求。

学历要求。各州对于进入专科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求必须文理高中或高级专业学校毕业。此外,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毕业生,通过补习文理高中课程,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也可以申请进专科高等学校。

实践经历要求。为了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德国的专科高等学校与传统的综合大学不同,对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文理高中的毕业生,要求必须有一定的、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实践经历,一般要求3个月。申请入学者要自己寻找企业实习,并且要有带班师傅的鉴定。

2.专科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德国专科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要为导向的,提出“专科高等学校希望将自己的毕业生培养成更加接近顾客”。按照接近顾客的原则,专科高等学校要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培养人才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综合大学相比,专科高等学校培养的是专业性强,侧重实际应用的高级技艺型人才。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小企业的管理者及技术骨干。3.专科高等学校培养模式的特点

(1)针对经济界的需求设置专业

德国专科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特别强调要适应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其专业设置不象综合大学那样广泛,而主要集中在工程类、管理类和社会类。

20世纪70年代初,对专科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宽窄并存的原则。后来,在发展中,窄专业被不断地并入到宽专业中,形成了学生较宽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适应性。这样,形成了专业设置上的特点:宽口径专业,同时下设许多专业方向,使适应性与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

(2)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德国专科高等学校教学的实践性是由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德国专科高等学校之所以产生,及其现在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就在于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深受广大企业界的欢迎。因此,他们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训比例,加强实验设备条件建设,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入学前的提前实习。没有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文理高中毕业生,在入专科高等学校之前应到与所选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主要熟悉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增加对工作环境的认识(如果入学前未能完成实习,有的学校规定可在入学后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但最晚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二是设置实习学期。德国专科高等学校一般都规定半年以上的实习,大多在第五或第七学期安排一个学期的实习。学生要根据所学课程要求,自己联系实习企业,要在毕业后所从事的类似岗位上实习。学生在企 业的实习主要由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指导和管理。实习结束由指导师傅写出实习鉴定,也作为毕业考试的必备的条件。三是在企业完成硕士论文。一般第八学期是学生专门做毕业论文的学期,不安排上课。学生要选择题目,到相应的企业去,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和探索,完成硕士论文。这是一种特殊的实训,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实习。

专科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反映了德国教育发展的某些趋势。德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专科高等学校是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吸收某些职业教育的优势而新建立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专科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的某些特点,反映了德国教育改革的某些趋势,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例如,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的入学资格;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选择企业实用的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实训与实习教学等。这些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第二篇: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启示

关于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启示

一、目前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四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以德国为主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双元制”培养模式。

这类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德国、奥地利及德语圈国家,其主要特征为:一是职业教育模式呈现明显的“双元”特点,所谓“双元”主要是指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理论教育。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由政府按照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确定。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具有两个身份(学徒与学生);两个学习场地(企业与学校);两个教育培训模式(企业与学校),四是培训者有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具有明显的双元特征,企业参与培训并起决定性作用。五是职业教育费用分为两类,企业培训由企业出资,职业学校经费由财政提供。

第二阵营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这类职业教育模式主要特征为:一是几乎没有正规学历的职业学校体系,没有系统化的职业学校教育模式;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培训主要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者短期培训职业学校承担。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市场决定,由企业决定。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主要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确定,具有显著的“订单导向”特征。四是培训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与个人承担,高中后职业教育的部分经费由财政承担。一般来说,这类模式注重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如美国有许多职业的培训内容都是通过普通学校(综合高中)的课程来完成的。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注重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作用。第三阵营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国家主管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在职业教育上叫CBET模式,澳大利亚的教育是总结了德国的“双元制”和美加CBE模式,创新了CBET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整合在一个系统下,将职业资格证书与文凭(全日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学历教育相呼应。二是供需关系主要由政府会同行业共同依据市场需求确定。三是培训机构主要是国家为企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官方公共服务机构-TAFE系统,也称TAFE学院。四是培训内容主要是政府按照经济界与企业的要求,制定国家资格框架、认证框架和培训包。五是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负担,目前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

第四阵营是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主的以职业学校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征:一是具有完善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二是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教育行政机构来平衡;三是培训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毕业具有学历与就业双重资格;四是培训者以职业学校为主,具有较多的学院教育色彩,企业也参与培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五是职业教育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逐步呈现多元筹资特色。该模式也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澳大利亚的教育现状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1、完善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有八百多万平方公里,接近于中国国土面积,人口只有两千万是我国的1/70,安徽省的1/3,地广人稀,人均收入较高,教育事业发达。澳大利亚公民16岁以前如果不接受教育,其父母要受到严厉的罚款。除上私立学校以外,教育全部公费。私立学校都是名校,其学费也可向国家申请贷款。澳大利亚国家规定,毕业后贷款人的年收入超过35000澳元需还贷,低于35000澳元无需还贷,还贷期限是30年,贷款人还贷压力不大,这样澳大利亚人学习气氛很浓。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从中学开始,澳大利亚没有职业高中和中专,那么职业高中和中专的职能都融会贯通在中学教育里面,澳大利亚跟我们一样有中学十二个年级,学生在中学课程里面要接受职业教育,在中学期间学生必须学会电焊、刨工等生活基本技能。中学毕业后,可以发给学生一级初级工,二级初级工的证书,使其能从事刨工、电焊工等职业。我们的中学很大程度上是高考应试教育,澳大利亚没有高考,中学生毕 业时每门功课都在70分以上的50%可以上大学,学习成绩低于70分的上TAFE学院,接受职业教育,所以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很发达。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发达还体现在“学分银行”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分互认,所以高职毕业以后,还可以上本科,本科毕业以后,回过头来到TAFE学院还可以学习他的职业教育,技能合格以后,然后去工作。

2、先进的办学理念。

澳大利亚的办学理念从总体上和我们有些相似,但是在有些提法上比我们更具体,我把它总结了这么几句话,它在办学上总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教学为中心,以企业和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传授为要求,以先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为载体,以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为手段,注重教学策略开发,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形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应用化、教学测试实践化,证书就业一体,构建了普教、职教、成教、职教职后教育互为一体的终身教育体系”。

3、科学有序的办学模式。(1)、面向市场,灵活设置专业。

澳大利亚的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企业需要的专业,二是学生愿意学习的专业,三是学校对这个专业具备的基本条件,四是政府和行业对这个专业的宏观论证;在学院上面有一个行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有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业、行业、和社会专家组成。委员会审查专业申报的论证报告,从师资构成、设备赠添、办学经费等方面进行调查论证,论证如果可行,同意开办这个专业,论证报告所提出的要求,委员会基本满足,学校的硬件不够,政府可以给你投入,企业也可以给你投资,所以他们设置专业比我们容易。因为体制不一样,它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这个专业。(2)、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每个专业的大纲计划最终都是由课程形成的,这个专业要开多少门专业课,开多少门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的开设要有科学性,不必要的课不要开,需要的课必须开。所以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澳大利亚非常重视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建设。①独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办法。

澳大利亚是国家把教学大纲的主旨和教学思想,技能考核的等级标准全部定位好,学校按照规定的标准培养人才,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比较科学,是按照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制定的,这一条我们要学习,要努力按照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制定我们的大纲和教学计划。②“三结合”的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只有三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澳大利亚没有思想政治课、体育课和英语课;而这三类课程占我们国内教学计划的三分之一。澳大利亚是个英语的国家,外语是开选修课,在正规的教学计划里面没有英语这个课程,学生可以选中文、法语、德语、日语等选修课去学,不占教学计划的主要课时。所有的高校,没有运动场地,没有食堂,没有学生宿舍,这些全由社会承担,所以它无需开体育课,但是社区的运动设施非常丰富,各种场地都是免费的,学校就是集中精力办学。“三结合”的课程,淡化理论课和基础课,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质量很高,优势很明显。③专业设置、专业课开设规定严格。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开设,因为学生的技能知识主要是通过专业课来掌握的,开设哪些专业课程,课程的模块如何组合,均由国家和相关行业委员会或顾问咨询组织根据行业发展、企业市场的信息以及就业的需要来确定,非常严格。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是蓝本,把这个蓝本和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学得好、又愿意学,这是他的教学方式先进之处。大纲制定得再科学,计划制定得再严密,课程设置得再合理,但老师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还不是失败吗?澳大利亚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1)、采用分段式和模块式的教学方法。(2)、把知识变成问题,再把问题还原为知识的还原教学法。(3)、因材施教,强调个性的兴趣教学法。(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零距离”教学方法,又叫超市教学法。(5)、“用户选择”式的学习方式。

5、科学有效地考核方式与技能鉴定。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有统一的注册考核技能鉴定办法,所有的课程和技能都要经过国家技能鉴定和考核,学校设有每个子模块的考核办法。我们现在也是模块教学,每一个模块教学结束以后,必须进行实践考核,由学校发技能鉴定合格证。最后以小证换大证毕业。澳大利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比例是5:5,理论考试成绩占50%,技能考核50%;美国是3:

7、德国是4:6。澳大利亚是淡化理论考试,强化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只要求及格,技能考核必须合格。这种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比较先进。目前在技能考核上,如果国家没有配套标准的。我们可以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来制定标准,比如摄影摄像、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都可以设立岗位标准,可以发给相应证书。这样学生在技能方面才能真正过关。监测手段不科学,考核手段不科学,质量难以提高。

6、严格的“双师”标准与授课流程。(1)、严格的“双师”标准。

澳大利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他的“双师”标准,第一个叫院校标准,所有老师必须具备“五证”:学历证、教师任职资格证、专业职务证、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第二个叫行政标准,澳大利亚政府规定,高职学院的老师必须在企业工作三至五年,或者每年有一个月时间在企业见习。第三个标准是“学者”标准,就是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对于老师的要求,澳大利亚的“双师”要求比我们国家更明确,我们的“双师”没有讲“五证”标准、行政标准、学者标准。在澳大利亚一个高职学院的老师,三个方面达到标准要求,你就可以来校任教,三个方面不够,你就自己去锻炼,所以他们的“双师”标准和要求非常严格,也很明确。(2)、科学有序的授课流程。

对于教师授课,一是要求把知识变成问题,二是要求把课堂变成模拟公司和教学工场。课堂即模拟公司,学生即模拟职员,它用这种理念搞职业教育,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教学的流程是教师提出问题,教给任务,剖析问题,演示操作;教师再提出若干子问题,根据学生程度、问题难易度、因材施教。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做练习、去操作,然后等待着老师的检查。学生提问非常积极,有些问题老师当场回答,有些问题老师全部把它收集起来,第二堂课反馈给学生。澳大利亚教室有个黑板,上面有好多种颜色纸,每位授课老师有一种颜色,学生对老师有疑问,就把问题写在有颜色的纸上然后贴到磁板上,等待着老师把属于自己颜色的纸收回去,然后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当中师生互动的问答方式比较个性化,学生学得好。

7、注重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证书发放和学习成果展示。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证书的发放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他们告诉学生到学校读书最神圣的一刻是发毕业证书的时候。澳大利亚对毕业证书的发放非常重视,开隆重的大会,着正规的学士袍,逐个的念学生名单、逐个的发证,学生感到很神圣。我们现在发毕业证书,有的学生打个电话托人拿毕业证书,这很不严肃。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源头解决,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发毕业证书的时候,就是大学毕业了。我们要教育学生有大学意识。大学意识非常重要,学生自己有大学意识,他就成为大学人,他自己就会提高自己,他光讲自己大

一、大

二、大三了,如果没有这个大学意识是不行的。毕业 设计这个环节,我们现在做得比较简单,以后我们必须严格去做,他们是理综类的做毕业设计,文综类的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有严格的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有严格的毕业设计考核。做毕业设计也是让学生很自豪的事,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比听一堂课自豪多了,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意识,有一种自豪的感觉。澳大利亚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室走廊和教室墙壁上全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就是这个心理,你把他的作品挂在墙上,他才感觉自己有成功的意识,他就自豪,他就快乐。这次回来,影视艺术系和其他的系在搞学生作品展示,非常好。所有系都要重视起来,还要妥善保存学生的作品,这是我们的教学成果,要通过学生成果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我总结了几句话叫“强化以人为本,提升专业意识,强化专业技能,坚定专业态度,升华专业情感,培养成功意识”。

三、对我国的启示

1、要融入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要融合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当中的有用的部分,要用人家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更新我们的思想,来推动我们的工作,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首先是理念先行,以技能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能不能确立,零距离超市式教学法能不能接受,先进的考试办法能不能改进,先进的课程设置办法能不能引进,“双师”队伍的要求能不能做到,教学当中具体环节的有用部分能不能借鉴。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个模式,但能结合我们学院实际的,要做一点是一点,改一点是一点,不要一点都不做。首先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融入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来促进我们学院的教学改革;

2、从课程改革入手,深化“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改革。

再好的教学计划,再好的教学大纲,再好的教师,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落实在课程上,所以课程设置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必须从课程改革入手,深化我们“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一套以行业、企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方案。使每个模块的课程开得实用有效。

3、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偿试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推进教法改革。

澳大利亚的教法比较先进,也比较实用,我们要大胆去做,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推进学院的教法改革。我们现在教法比较老套陈旧,几十年不变,不少老师基本上是从概念开始,满堂灌。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开放式教学法,超市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仿真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把知识变为问题的还原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零距离教学法,以及其他先进的教法,推进教法改革;

4、改革考试办法,完善技能鉴定,推进以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测试为辅的考试改革。

我们现在的考试,基本上还是理论考试为主。技能考核起步较慢,力度较弱。职业教育应该加大技能考核,我们要转变理念、更新观念,研究我们的技能考核要占多大比例,我们的技能考核方案怎么制定,我们子模块的技能鉴定怎么去操作,我们的证书怎么发放。用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敲动考试这个杠杆,用考试办法的改革和考试杠杆的作用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5、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改进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方式。

我们要研究“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办法,内部的队伍建设,要靠政策来引导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要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培养名讲师、名教授,要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鼓励教师多出教学成果。外部引进要靠优惠政策,筑巢引凤、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真正建设一支数量够用、质量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调研提纲

一、调研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目标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主要举措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在《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目标,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适应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确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案,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

二、调研目的

1、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职业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质量评价;

2、探讨如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3、研究如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形成行业企业、社会认同的高技能人才认证机制,构建广东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

4、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准确定位,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调研内容

1、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解问题 ①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概念本身的理解 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来源有哪些?

③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要素。

2、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基础能力如何? ①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有哪些?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方面如何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②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

③学生毕业时获得高级工的数量和比例。

④学生毕业后三年内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例。

⑤高职院校有无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能力?高职院校有无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3、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①政策方面的问题; ②设施设备方面的问题; 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 ④校企合作方面的问题; ⑤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⑥其他问题

4、如何打造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外部环境 ①财政投入; ②政策保障; ③舆论宣传; ④校企合作。⑤其他。

5、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建立

①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如何建立。包括培养过程如何规范、培养标准如何建立、评价标准如何确定等。

③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实现形式和途径有哪些?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④广东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如何建立?应包含哪些关键内容。

⑤如何结合广东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⑥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的作用,由行业企业制定区域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推进高技能人才认证制度。

第四篇: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王建初 刘铭东

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的基本情况是:综合大学与工业大学85所,教育学院7所,艺术学院与音乐学院57所,神学院33所,高等专科学校213所,职业学院23所。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

一、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一)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二战前就存在的工程学校,是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在某些地方称为工程师学校。1964年,为了规范当时各州工程师学校或工程学校,联邦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协调、统一工程师教育的规定》。这个规定推动了工程师学校的发展,使联邦德国的工程师学校达到100多所。1968年,联邦德国各州签订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各州在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其他从事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设计和农业等高等职业学校,建立高等专科学校。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等文凭与大学文凭具有同等效力。但从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两者是有差别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理论上要低于大学毕业生。高等专科学校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学校居多数。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很强专业性、侧重实际应用的高级技艺型人才,即大中型企业的高层或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

课程设置以应用为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入学必须具备12-13年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或文理学校毕业),并具有一定的与申请专业相一致的实践能力(鉴定意见)。学习分成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第一阶段结束经考试合格,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德国大学学制是4年,而学习年限实际上是6-7年。高等专科学校学制一般为4年(在假期学生也要参加实习),目前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相当于我国的硕士)文凭。从学习年限上看,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科学制,在质量和水平上,我国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与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近年来,德国有许多高等专科学校在名字叫法上有了新的变化,如:有的学校把高等专科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或大学,还有学校把名称改为应用科技大学,这些变化也反映了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水平上和人才培养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二)职业学院

德国最早的两所职业学院是于1974年10月在巴登-符腾堡州成立的曼海姆职业学院和斯图加特职业学院。职业学院是德国当时有别于高等教育其他类型的新型办学形式。目前,职业学院在德国也称合作教育大学。

职业学院从一开始就把“双元制”模式引入办学之中,向文理高中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培养社会、企业或技术领域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事实上它是“双元制”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延伸。其毕业生一直颇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从成立至今,斯图加特职业学院办学模式非常成功,在巴登-符腾堡州乃至全德影响都很大。巴登-符腾堡州现有8所职业学院,学生数超过15000人,有合作企业4000多家。

职业学院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职业学院由州政府负责,私立职业学院由企业行会负责。国家承担学院用于企业的费用,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学院由董事会决策。

职业学院的入学资格是:具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文凭(即文理高中毕业);与某企业签订了培训合同;无须实践经历。学制为3年,3年后必须经过考试。考试有平时考和国家考两种,平时考由教师确定(学校或企业),国家考由州政府确定。毕业有期限,毕业论文强调实践与应用。学生毕业可取得学士学位或Diplom(相当于国内的硕士)文凭。

职业学院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前4个学期)和提高阶段(后两个学期)。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教学以面向企业、面向实践为主,无固定教材,理论基础宽而深,但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界、企业界参与决定培训方案。

二、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综合大学的师资

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统一称为教授,而教授又分为3级,即C2、C3、C4这三个等级,不但表示工资的差别,而且还代表学术上的差异。一般来说,C2、C3级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要窄一些,C4级教授才有资格担任大学的主持教授。除了教授之外,综合大学还有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

1、教授的职责、资格与招聘

德国大学实行教授讲座制,在大学里,一个学科和专业由一位教授负责,称为主持教授。他的职责包括: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决定科研方向并筹措科研经费;指导博士生和大学毕业生(相当于国内的硕士水平)的科学论文;聘用各种教学和科研人员等。主持教授实际上是一个独立学科或专业的负责人,不但有学术科研任务,还有教学工作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教授的数量与大学独立学科或专业的数量有关。教授编制由州政府确定,教授的编制数不能突破。近年来,教授编制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担任教授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大学任教资格是指:从取得博士学位者中选拔最优秀者任助教;任助教期间,从事研究工作,并用几年时间写出教授论文;通过教授论文的答辩,经过严格考核,并在几次报告时都取得良好效果即可获得教授备选资格。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学采取公开招聘方法录用大学教授。一般由有关学科或专业人员组成招聘委员会,应聘者必须到学校进行实际讲学,然后委员会从中遴选出3名候选人,并确定候选人的录用建议次序,报学校校长,再由学校呈报大学所在州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一般来说,州政府按所报候选人次序任命第一候选人为教授。在任命之前,往往有一年时间的试用期(称为教授代理位置)。

2、其他教师

除了教授外,大学还有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均采用合同制的形式。这些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他们主要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大学讲师和高级助理,这类人员必须具有大学任教资格,大学讲师一般任期为6年,高级助理任期一般为4年。第二类是学术助理,他们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任期最多不能超过6年。第三类是学术雇员,他们是教学专业人员的主体。这类人员必须拥有大学Diplom(相当于国内的硕士学位)文凭或硕士学位,但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每周教学工作量是16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一般工作期限为5年。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学人员是德国大学教学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有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教授,有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之分。名誉教授为学校义务授课,而客座教授可获取一定报酬。第二类是教学人员,他们应聘到学校担任一定教学任务,一般每周1 -2个学时,学校按课时付给报酬。第三类是助教,他们承担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

(二)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的构成

与综合大学一样,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主要由教授、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组成。

教授――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般均为C2、C3级,只有极少数教授为C4级。例如,1991年,高等专科学校中总共只有15位C4级教授。高等专科学校C3级教授占这类学校教授总数的一半。为了区别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大学教授的称呼在教授前冠以“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仅称“教授”。

教学专业人员――除教授之外,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还包括其他教学专业人员,教授与教学专业人员一般为9:1。但实际上教授与教学人员的比例各学校间不尽相同,有的差异很大。比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有教授56名,而其他专职教学人员有15名。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

兼职教师――学校依靠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中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他们还可以在企业学校间进行联系,协助解决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兼职教师往往要多于专职教师,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通常只占40%,兼职教师占到60%。兼职教师中,教授所占比例相当少,而教学人员占主要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助教,承担教学或科研的辅助工作。兼职教师至少要拥有大学文凭。

2、师资资格与招聘

高等专科学校的专职教师任职资格是:拥有大学学历;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有博士学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应聘终身教授岗位者年龄一般不能超过50周岁。在Wolfenbuettel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察应聘者与企业界的联系能力。实际上,这个能力已成为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招聘教授的标准之一。

高等专科学校一般是在全国性的报纸上或互联网上刊登广告来发布师资招聘信息。因各个学校招聘程序大体上相似,所以下面以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终身教授为例加以说明。在招聘正式开始之前,负责遴选工作的专业委员会成立招聘委员会,招聘委员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聘的正式标准。合适的应聘者要接受面试并要参加两次专业内容的试讲,以便对应聘者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品方面进行评判。学生也参加听课并给出评价。经考察后,招聘委员会列出最优秀的三名候选人并给以排序,经专业委员会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可,由校长呈报给州文化部长来确定最终的入选者,通常选定的是排序名单中的第一位。

教师的整个招聘过程一般需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招聘不成功,通常学校要重新招聘。根据有关法律,州文化部长可以在8个月内对所要招聘的教授人选做出批准决定,所以,整个招聘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3、教师的工作量

大学教授每周的授课时数一般为8学时,而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每周授课时数一般为18学时左右。各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工作量不完全一样。目前,有的学校如Wolfenbuettel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是18学时(每学期为18周左右),如果有特殊的研究任务,可以减免教学工作量。在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8学时,每年计36周,其中每学期有1周为考试时间;如果教授还从事特定的工作,如专业的负责人、专业顾问或者是考试委员会主席,每周可以减免一定的教学工作;除了教学任务外,教授还承担应用研究和开发任务。Ambergweiden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教学工作量是每周19学时(每学期为19周);此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并要从校外争取资助。巴伐利亚州的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每周工作19学时,另外还要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像学术委员会、专业咨询、考试委员会以及学校领导人员的选举等方面)。

其他专职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地就少一些。例如: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是每周授课18学时,而其他教学人员如科研助教每周授课时间只有4学时(授课内容是:练习、实验等),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授做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做自己的博士论文。

各兼职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一般也不多,如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最高不超过8学时,但同时还要求全校总的教学工作量由兼职教师来承担的比例须达到25%,并且这些兼职教师须是来自于社会或企业界,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学校与企业或社会联系。

4、师资的进修与专业发展

根据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须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培训。各学校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进修活动及形式多种多样。许多学校设有专门供自己学校教师提高的培训和进修机构。Amberg-weiden高等专科学校规定,教授要定期在校外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活动,而且学校本身也设立了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以向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课程。

巴伐利亚州设有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心,主要为巴伐利亚州范围内的教师提供教学进修培训。为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勃兰登堡高等专科学校还让教授每隔4年享有一个学期的学术假,以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柏林技术与经济高等专科学校通常会向教师提供教学法、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进修或培训课程,从今年起,还开始向教师开展英语培训。

(三)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与大学3高等专科学校一样,职业学院的教师也是由教授、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及兼职教师所构成,教授是职业学院教师的主要力量。在职业学院专职教师当中,教授所占比例较高。如在Hameln 市的Weserberglnd职业学院,教授在专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达到60%。如巴登-符腾堡州的Denheim职业学院有41位教授。但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没有科研工作要求。

1、教授的任职资格与工作量

任职资格――职业学院的教授任职资格与高等专科学校相比基本上是一致的。担当教授的资格条件主要有: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原则上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少要有5年的实践工作经历,并且至少要有3年以上时间在企业界或社会中担当过领导工作,还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有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或培训经历。

每位申请教授职位者要接受面试,并进行两次试讲:一次由招聘委员会指定题目,另一次由应聘者自己选择题目,试讲内容应在所要应聘的专业领域之内。

工作量――职业学院教授有两类,第一类教授是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管理工作,涉及专业建设及发展等内容。此外,一般每年还要承担30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如在Eisenach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要管理实习工厂工作,另外还要承担30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包括讲课、指导论文。第二类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年的工作量一般是600学时左右。

在斯图加特职业学院,专职教授年工作量是576学时,若全年为32学期周,每周工作量是18学时,工作量随着学期周数的延长而缩短,如果全年工作时间是46周,每周的工作量是12-13学时,如果全年工作时间为41周,每周工作量则是14学时。职业学院教授除了指导学生论文之外,一般没有科研要求。有的学院教学工作量更高,如Horb职业学院的教授每周是32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若把讲课、练习和实验及准备工作计算在内的话,其工作时间每周要达到60学时。

2、其他教师与兼职教师

其他教学人员还包括少量的实验管理人员、讲师等。他们来自于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及企业界。讲师资格原则上与教授是一样的,要拥有大学学历,取得博士学位,有5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其中至少要有一半以上时间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教学经历。

除了专职教师之外,还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是职业学院的一大特点。兼职教师占到60%。他们主要来自于企业界(管理或技术人员)或其他高校(高等专科学校或大学教师),有的职业学院,如Hameln 市的Weserberglnd职业学院,兼职教师比例达到80%。

3、师资进修培训与专业发展

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授一样,根据法律规定,职业学院的教授须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接受培训、学术进修或职业实践等。有的职业学院,如斯图加特职业学院还专门设立自己的教师进修机构,向校内教师提供进修课程。如果要参加实践导向的进修,教授可以在公司工作1个学期,以了解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但这种在企业进行的进修需要4年时间才有1次机会。

其他教学人员的进修主要是参加专业会议、发表论文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确定学习方式和内容。

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是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它们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德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其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德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对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从注重规模型转向注重质量型战略调整过程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五篇:浅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模式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学术教学”、演绎理论、课程体系、应试教学等,已无法适应现实的要求。文章提出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构建原则和面向对象的新思路,提出了一个“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以岗位模块为体系,以岗为本,以职为据的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略之一,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所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起点,以职业教育为手段,以使学生能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要求,以使学生充分就业为目的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会计教育是以培养“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要求人才”为目标的会计教育,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要求是探讨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

会计职业是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为实现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岗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 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下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国培训模式教学法

    德国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国大学截然不同。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在德国没有中国大学严格的班级和年级之分。不存在中国大学的届和级的说法。完成学业的时间每人都不一样,学校也没......

    试述汽车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试述汽车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1引言对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中国实现技术密集转型和汽车升级的必然路径,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一些专业负荷以及创新的技能型......

    德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模式浅析

    德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模式浅析 责任编辑:孟蕾︱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9-4-21德国不仅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而且也是一个农业强国。德国农村地区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9%,农业......

    德国邮政物流发展模式

    德国邮政物流发展模式 一、从德国邮政到德国邮政世界网 德国邮政(DP:DEUTCHE POST)原为德国国家邮政局,主要经营信函与包裹业务。由于生产效率低,服务质量差,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15-05-22 德国养老模式探究

    德国养老模式探究 2015-05-05 木子 田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UyNDUwNQ==&mid=208794083&idx=1&sn=793eb63fd5a8564ecece1ef56429fcc9&scene=5#rd 提要:德......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适应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代拟稿)尊敬的袁贵仁部长、鲁昕副部长,各位来宾,同志们:首先,我代表上......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管 理 方 略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葛伟 [文章摘要] 本文对国外典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分别对CBE、双元制模式、CBET模式、MES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设计创新性教学模式论文摘要: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需要和创新的潜能,所不同的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