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第十二册六单元习作
语文S版第十二册六单元习作《感谢母校》
教学目标:以“难忘母校情为话题”通过具体事例或场景记载自己成长的足迹,抒发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使语言充满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孩子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实验中学生活几年了?六年来你们在这里结识了真心的伙伴,认识了可敬的老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来重温这六年来的美好时光吧。
2、播放视频
视频解说词: 多么熟悉的校园啊,整洁的教学楼,美丽的银杏树,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你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在这里增长知识
忘不了课堂上我们热烈讨论,求知若渴的神情
忘不了课堂上琅琅的书声,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这里收获友谊
忘不了,操场上,我们追逐嬉戏的模样
忘不了,困难时,那一双双热情的手
我们在这里磨练意志
忘不了,赛场上,你奋力拼搏的身影
忘不了,文艺表演时,你自信满满的笑容
忘不了为我们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忘不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忘不了这里的一切。
而如今我们却要离开„„
过渡语:一切的一切,都迈着轻盈的步子离去了,离去了„„期间,最值得你怀念的是什么呢?
二、习作思路,拓展
1.小组自由交流。
2.互相汇报提示。
三、范例引路,表达
(一)明结构
1.自主学习范文。
师:同学们用具体的事例展现了自己在母校这个可爱的摇篮里成长的足迹。怎样把这份深深感激和眷恋之情宣泄在笔端成为永恒的记忆呢?(板题)请同学们自学语文书本上的《理想的风筝》、《校园交响诗》,同步习作164页《感谢您,我的母校》,176页《难忘的小学生活》,178页《再见了,母校》等文章,每一组同学选择一篇文章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2.相互交流收获.(预设:在内容上,都有具体的一件事情或者是具体的某一两个场景.在表达方式上,或用总分总的形式;或者先概括,再具体说明一件事情,最后又概括;或者是首尾相互照应抒发情感,中间列举典型事例和一般事例„„)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推荐优秀谋篇。
开头:
我好想好想回到从前,我好想好想停留时间,我好想好想留住快乐,我好想好想找回童年——题记
中间部分:
1.忘不了第一次登上领奖台。
2.忘不了艺体节趣味接力赛之袋鼠跳。(重点段落)。
3.忘不了那次考试失败后的奋起直追。
4.忘不了„„
结尾: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有两条小河,一条叫‘忘’川,一条叫‘记’川,喝一口忘川的水便会忘记一切,喝一口记川的水又记起一切,喝一口忘川的水再喝一口记川的水,忘记了一切又记起了一切。”但是,校园里的回忆却令我们永远无法忘 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母校永远在我心间——后记。
(二)学抒情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抒情的句子。
师:抒发情感的方式一种 通过具体的事例,一种是采用排比、比喻的手法来表现。请大家读读刚才文中抒情句子,读出其间的情感。
2.补充有关抒情的句段。
出示:母校,是您给了我游戏的天堂;母校,是您给了我知识的海洋;母校,是您给了我自由翱翔的晴空!母校,您是我成长的摇篮,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也永远把您铭记在心上。
“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母校!”我在心里默默地呼喊。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常牵挂您。让我摘取一朵白云,载着我每天的祝福寄给您;让我捉住一缕清风,捧进您敞开的胸怀,送您一丝凉爽的慰藉;让我结出丰硕的果实,送您最大最甜的一颗。
(三)赏重点
师:我们以前的习作特别注意 把一件事情写细致,写具体,而今天的习作更注重用充满情感的语句来写某一件事情,某一个场景。请欣赏一个片段(同步习作179页):
李老师,您还记得吗?有一次,在评选“三好生”时,我落选了。放学的路上,我撅起小嘴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您见了,拉着我的手把我叫回办公室,风趣地对我说:“怎么了,俊彬?看,嘴巴上都能挂小油瓶了!”我还在赌气不理你。可您并不生气,反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是不是没选上„三好生‟而生气呀?”我没有说话,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落。您掏出雪白的手帕,为我擦去腮边的泪水,和蔼地说:“俊彬,你仔细想一想,我们来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仅仅为了当上‘三好生’呀?你这次落选,说明你有不足之处。只要努力,‘三好生’的称号还是会落到你头上的,不要灰心丧气,机会还是有的。”
在您的亲切教导下,我的心胸开阔了,并且暗下决心,改正缺点,努力向身边的人学习。终于在第二学期,捧回了金灿灿的三好生奖状。
当我灰心丧气时,是您给了我不断向前冲的勇气;当我妒忌别人时,是您告诉我说只有在自己不断努力下美梦才会成真;当我一个人孤独、寂寞时,是您给了我母亲般的温暖。您说,我能忘记您对我的谆谆教诲吗?
师:读这个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这个重点段落不同于一般的写事的作文,虽然也写了一件事情,字里行间更多的是用情体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循循善诱的亲切语言,慈爱和善的动作,都让作者铭记在心。)
四、总结收获,习作
依依惜别情,殷殷报答情。我们用自己的笔记录成长的足迹,抒发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学生进行习作构思,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语文S版第十二册六单元习作
《感谢母校》教案
学校:简阳市实验中学
姓名:谢仁智
2013年4月
第二篇: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备课(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2)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推出“啊,我们爱你,中国”这一主旋律。
第二段(2—6):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7):总结全文。
5、朗读全文,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天工巧夺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暖流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激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过渡:江主席在南开大学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巧妙方法。
3、指导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什么问的,王辉是如何答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2)分小组朗读、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五、作业
1、背诵《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任务的一个特点。海伦·凯勒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中国的张海迪大姐姐、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1)查读字音(2)读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分段朗读,要求读通顺
四、作业
1、指导写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海伦的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隔绝
倾诉
体会句子: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啊!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两句话看出什么?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过渡:海伦又是如何做的的呢?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默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有关海伦是怎么做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么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这个单词。”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句子,体会老师对海伦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理解:“她心中„„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什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
理解句子:“学会了„„学会了„„” “她不分昼夜„„书写单词和句子。”
从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海伦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她顽强的毅力。)(4)“知识是打开„„勇气和信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出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似渴”各说一句话
2、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呢?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么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练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朗读。
4、海伦这样练习,结果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6—7两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四、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五、作业
1、讨论课后练习4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著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习作1 漫话寒假生活
教学要求
1、阅读例文,弄清例文写的是什么,写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
2、借鉴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寒假生活。
3、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
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再读例文,归纳板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学生畅所欲言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指导
八、指名读习作,评改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化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联系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明确。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的变化(2)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2)拓展练习
加上合适的叹词
放学回家,我推开门一看,_____,怎么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______,早晨的校园太美了!______,我不小心把墨水洒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想三改四查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2)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说说这组成语的特点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
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二、教学第七题
第三篇:第十二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习惯(12)》教学目标:
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长江之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
(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
(1)“涤”就是洗。()
(2)乳“的部首是“”()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 āi”()
(4)“哺”的声母是“L”()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
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板书:
1、长江之歌、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无穷的的源泉、母亲的情怀(赞美、依恋)
《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
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自渎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浯: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浯: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5、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有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渎。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海鸥,飞到三亚每一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到浓浓的热带风情。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亚的落日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2、过渡:落日的景象真有这么美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把描写落日的内容找出来。
二、品读感悟三、四自然段:
(一)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请观看课文精美的插图,耳朵倾听老师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享受、去感悟,然后思考:夕阳滑落的景象是由哪几幅画面组成的?作者将不同阶段的落日分别比做了什么?
2、生听师朗读三、四自然段。思考。
3、同座交流。
4、全班交流:
①第一幅画面:太阳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比做“快乐的孩童”。
②第二幅画面:太阳挨近海面时,比做“大红灯笼”。
③第三幅画面:太阳投入海面时,比做“跳水员”。
5、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整体把握日落全过程。
(二)通过讨论喜欢的语句深入感悟:
1、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再读一读描写那个画面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出来。
2、交流自学感受,教师相机提炼:
①A提问:你为什么喜欢快乐孩童似的太阳?(抓住“歪着”“红扑扑”“毫无倦态”“潇潇洒洒”等词语感
悟太阳的孩童形象。)
B 指导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C质疑:“太阳的笑颜”指什么?(结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壮观场面。)
D学生齐读,要读出热烈的气氛。
②A你为什么喜欢大灯笼似的太阳?(引导学生抓住“红灯笼“这一形象的说法,体会太阳发生的变化。
借助课件,体会阳光映照在海面上的动人景象。)
B出示:兴许是悬(浮)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得下沉(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
停住了。
轻声读这一句,比较原文用词和括号里的词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
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
C针对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收敛”“硕大无朋”的意思。
D指导朗读,喜欢这一小节的可一起读。
(指出要放慢语速,把太阳的变化读出来。)
③A你为什么喜欢跳水员似的太阳?
B为什么把太阳比作跳水员?(引导学生想象跳水员敏捷的动作,体会太阳入水既快又轻的特点。)
C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原文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拟
人化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指导朗读,要读出一种平静的美。
3、小结:这三幅优美的画面构成了落日的全过程,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它吗?(鼓励学生畅所
欲言,表达自己对落日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这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让人赞不绝口,心中的千万感慨化为一句话就是——(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有时间的话,把自己喜爱的句子背出来,让落日美景永驻心间。
板书设计:
像快乐的孩童
2、三亚落日
像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像轻快、敏捷的跳水运动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前赴后继、锲不舍、呢喃细语”等词语的意思。烟台的海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大海边看过那波澜壮阔的大海吗?(看过的可以说一说,在哪儿看过,你看到的海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看来没有看过大海的同学还真多,下面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领略一下大海的无穷魅力吧。(视频播放)(读:透过云的缝隙遥望大海,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仿佛海与天融为一体了。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
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一层卷着一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赶集似的,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兴致勃勃的游客,来到海滩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脱云冬装的渔民,驾船即将远航,他们云大海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春的播种,终于迎来了秋的收获,渔船为秋天的大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夕阳西下,随着夕阳光茫的渐渐收敛,海面也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它是想睡觉了吧。)
3、大海美吗?大海的景色壮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文章。(一起读《烟台的海》。)
4、(出示地图)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烟台的具体位置吗?烟台地理位置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烟台北面临海)同学们看看地图,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临近海岸的城市,也特别多,你知道有哪些城市?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烟台的海来写呢?请你们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的首尾两节,然后用“烟台的海”这一句式来回答。(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舞台”)板书:独特(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在作者眼中,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烟台的海独特在什么地方呢?(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一般写四季景物的文章都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而烟台的海描写的顺序是?(冬)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烟台冬天海的独特
好,今天我们这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烟台冬天海上的景观。听课文录音,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很想放声朗读,你们想读吗?如果读一遍不过瘾,还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尽兴为止。
这一小节描写烟台冬天的海特有的景观是哪几句?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烟台海的哪些特点?
你是从什么哪句话感受到的?(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因什么而壮观)(分别感受到浪大、持续不断、声音大、力量大)读,并试背。
是呀,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如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出示“小山似的涌浪。。马路中央。”
作者用传神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冬天烟台海的壮美,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要记住它。(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背得真好,想亲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吗?(播放录象)
7、亲眼欣赏了烟台冬天海上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后,你们能把冬天海上独特的景象更好地用朗读声来表达吗?(再次齐读)
8、总结,烟台冬天的海真是波涛汹涌,除此以外,它海面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看图片)因此看起来很深沉,显得很凝重。(板书:凝重波涛汹涌)
9、烟台的海冬天真是气势磅礴,这一壮观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么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游人。大家请看(出示句子: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读读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严寒、勇敢。)
10、海上波涛汹涌,游人不畏寒冷,在海边欣赏,人景交融,使得冬天烟台的海更加独特,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板书: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五、口语交际:
1、过渡:冬天的海是最具特色,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巴比兔旅游公司看到了这次商机,从中可以赚取利润,可是唯一差的就是导游员,现在要从我们同学当中选中最优秀的导游员,去参加这一次烟台之旅。不过在准备之前,你们先来看一位同学写得关于桂林山水的导游词,先在下面读一下,看看导游词的格式。
同桌练习
2、全班交流(2-3名学生)各位游客,小导游还让你满意吗?
六: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欣赏冬天烟台的海的?
出示:
1、找一找写景的句子
2、说一说景的特点
3、读一读表达感受
4、演一演介绍给别人
2、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了烟台冬天的海,其他几个季节的海也是各有特点,我们下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大家按照这些学法自己先去学习。
板书设计:
烟台的海
独特
海
人
冬 凝重 波浪汹涌
喜爱大海
(浪大、持续不断、声音大、力量大)
(不畏严寒不怕风浪)
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字词。(4分)
shū jíkǒngbùxīng wàngmóguǐ
()()()()
二、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3分)
优待(dàidāi)剥削(xiāoxuē)夹(jiājiá)衣
转(zhuǎnzhuàn)椅被铺(bǔpǔ)散(sǎnsàn)布
三、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拘留匪徒憧憬B、焦急审阅陈设
C、思索幻稚剧烈D、残暴苦刑隔壁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
轻于()毛精兵()政不()不忙一()而入
重于()山死()其所千()一发满脸()肉
五、选词填空。(4分)
剧烈激烈猛烈强烈
(1)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的()阻击,再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2)()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3)我的心()地跳动起来。
(4)汽车()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
六、在下面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2、()发奋学习,()一定有进步。
3、()困难有多大,我们()能战胜它。
4、多读科普读物()能扩大知识面,()能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李宁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改病句)
2、运动员冲向终点。(改为比喻句)
3、难道书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改为陈述句)
八、填空。(2分)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会议上的演讲。
九、我们学过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你从中知道李大钊
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那年春天,父亲每晚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爹为什么要烧掉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籍”字是()结构,部首是(),音节是()
共()笔。(2分)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2分)
3、“那年春天”是指()的春天。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4分)
4、“含糊”的意思是;文中指
。(2分)
5、文中的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二、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18分)
雪中送炭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我怎么说,警卫员()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的()选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拼音,并打上“√”(2分)
3、“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2分)
4、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2分)
5、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中的“雪”在文中指
“炭”指(4分)
6、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2分)
7、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请简单写出来。(2分)
8、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说一说。
(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一)小练笔: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都是靠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
血换来的,你想对我们的革命先烈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请你用80--
--100字写出自己的感想。(5分)
(二)大作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35分)题目:给我带来了快乐
提示: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呢?是家庭、学校?是同学、老师?还是某一动物、植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用词恰当。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班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3分)
Yōu yǎzhēng zhēng rì shàngbï bïxián qì
()()生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间画横线。
鼻涕(dì tì)汝(nǜrǔ)辈养尊处(chǔchù)优
屏(píngbǐng)住呼吸空(kōngkîng)地汲(jíxī)水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3分)
专心()无()无故再接()
惊心()莫名()()图治
四、认一认,连一连。(5分)
哲哗英和惊庸座无处优 幅受慌弱艰皇意想间
喧理附俊冒险惊心不到 消义机敏堂羡养尊虚席 名度薄乱附难刹那动魄
五、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
1、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六、词句积累。
1、补充名句再写一句类似的名句(3分)
悠悠天宇旷,独在异乡为异客,一而鼓,万事成蹉跎。
孔夫子搬家——
2、仿写句子。(2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过去的日子如,3、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你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2分)
4、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1分)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2、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1、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2、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2、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七、情境反应。(3分)
妇女节这天,我会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我的老师(或妈妈),并对她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偶然)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原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á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划掉文中不当的字或拼音。(2分)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分)
近义词:语重心长()依赖()
反义词:从从容容()勃勃生机()
3、作者觉得种树人很奇怪,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用横线在文段中划出来。(2分)
4、用文段中的词语或语句作答:(2分)
种树人“不按规律”办事使种出的桃花心木长势很好,因为他要给树木创造一个“不确定的”的环境,不定时定量地浇水只是
让树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学会独立自主。如果种树人每天定时定量地浇水,树木就。
5、作者由树联想到人,这是一种借()喻()的写法。那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3分)
6、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棵将要枯死的树苗,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你会怎样想的?又会怎样做的?请发挥想象,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而射之。
虽与之(),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5分)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弈:惟:弗:为:
3、本文选自,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4分)
(三)课内阅读(6分)
A、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B、“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上面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不确定”,两个“不确定”意思是不一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2分)
(2)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给我们考验?(2分)
C、“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为什么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2分)第三部分:习作(35分)
一、小练笔(5分)
假如班主任到你家家访,你将怎样接待,请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来字数在80-100字左右。
二、下面有两道习作题,请任选一题,根据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3分)
题目:今天没有家庭作业
要求:语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祝贺你,终于考好了,细心地检查一下吧。希望聪明的你过后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