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思想与智慧

时间:2019-05-13 19:5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点评:思想与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点评:思想与智慧》。

第一篇:点评:思想与智慧

点评:毛泽东思想与智慧

2014-7-171、结晶说是扯淡说,是集体智慧说的放大版。结晶说不能突出毛泽东思想想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观点方法和学说的体系。

2、宗教是人类社会和历史现象,不能说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没有智慧,宗教思想也是人类的一种智慧,人类先进智慧一结晶就把宗教智慧排挤没有了,这样理解也不正确。然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不包含任何宗教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毛泽东思想中包含对国内各种宗教工作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毛泽东思想是坚持无神论的,但是允许有神论的存在,允许各种宗教信仰的自由,使他们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毛主席讲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首先就包括破除对于各种唯心主义的迷信,也包括破除各种宗教思想的迷信,但是希望人民自己觉悟起来解放思想,而不是强迫人们放弃各种宗教信仰。信教自由,信科学也自由,教育人民学会辩证法,成为一个辩证法的国家,而不是建立一个塞满着各种宗教的国家。

3、毛泽东思想首先是革命的实践性。毛泽东思想离不开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还有阶级性,创造性。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所没有的。例如人民军队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军事方针等就是马克思主义书本里没有的东西。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组织原则和方法等,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群众监督等都是伟大创举。

4、毛主席说:“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他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做了巨大的研究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的理论来。他研究了自然,研究了历史,研究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这样,马克思就成了一个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最完全的知识分子,他和那些仅有书本知识的人有根本区别。”——《整顿党的作风》。这里面马克思是智慧的代表。而没有说马克思主义是智慧的结晶。强调地是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有书本知识的人很多,但是并没有产生马克思主义。同样地,有些清末翰林还有同时代的党内外的大知识分子们读的书也不必毛主席的少,像李达,马叙伦,朱学范,陈叔通,张澜,郭沫若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什么系统的革命理论学说来。

4、“马克思不但参加了革命的实际运动,而且进行了革命的理论创造。”——《整顿党的作风》

“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结论又拿到实际中去加以证明,这样的工作就叫做理论工作。”——《整顿党的作风》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整顿定的作风》

5、毛泽东读过很多书,是一般读书人或学者所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毛泽东思想不是从书本来到书本去的,而是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没有革命实践运动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一九三零年就写过《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六年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经过了十五年的革命战争就应该提出自己的军事路线。“过去的革命战争证明,我们不但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也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十五年的革命和战争,已经锻炼出来这样一条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主席的军事路线马克思主义的书本并没有的。同样地毛泽东思想也是在斗争和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从革命实践斗争中产生的,并且得到中国革命实践的反复证明的是科学真理。毛泽东思想是智慧结晶严重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秋收起义以后主张,上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没有的。

7、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在于革命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时代的工农业商业金融业国防科技等都是伟大创举,而不是什么思想结晶,结晶是描述物理变化的名词,是一种结构性变化,没有质变,就像升华一样,只是分子结构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因此用结晶和升华来说明毛

泽东思想是不科学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独立的创新的思想体系。毛主席读过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但是那里没有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毛主席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但是,那里没有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二为”和“双百”方针。

9、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在国际问题上坚持反帝反霸反殖民统治反修正主义,团结最广大的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孤立打击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11、毛泽东思想具有批判性和斗争性,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外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产生的。毛主席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批判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等,后来批判的教条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修正主义等等,没有批判和积极地思想斗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

11、毛主席的诗词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艺术升华。不是简单的实践记录和描述,是革命经验的艺术概括,毛主席诗词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思想,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思想的艺术升华。

13、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在国际问题上坚持反帝反霸反殖民统治反修正主义,团结最广大的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孤立打击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15、毛泽东思想不包括论《共产党人的修养》,毛泽东批判了修正主义。

17、毛主席读过《资本论》那里没有“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道路”没有“农业八字宪法”,“没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毛主席读过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那里没有《沁园春雪》没有《七律长征》

毛主席读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那里没有组织起来,没有党支部建在生产队上,没有队为基础三级所有。

毛主席读过《孙子兵法》和《战争论》那里没有《论持久战》,没有人民战争的思想。没有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也没有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毛主席读过《史记》那里没有“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那里没有“走资派还在走”。那里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毛主席读过论语那里没有“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那里也没有“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毛泽东思想不是智慧的仓库,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国防建设工农业等方面都有创新。资本论中没有提出过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商业金融财税的方针和政策,毛主席全面创新地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工农业并举的方针,确定了农轻重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就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可以这样认为吗?不能!

毛泽东思想是人类先进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放大版。

把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性和阶级性整哪里去了?毛泽东还读过《金刚经》能说毛泽东思想也包含佛教智慧吗?胡说八道!毛泽东思想不是智慧的仓库,毛泽东思想具有革命的创造性。

第二篇:王阳明的坎坷人生与思想智慧

王阳明的坎坷人生与思想智慧

演讲人:郭齐勇 演讲地点:中国科技大学 演讲时间:

2016年4月

郭齐勇:儒学专家,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珞珈杰出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

王阳明其人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在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当然就是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立志学为圣贤 阳明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王华举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也就是中了状元。阳明也就跟着父亲来到京师,从师问学。读书是学圣贤的前提。那时读书主要是读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与北宋以来理学家的著作。理学是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儒学形态,主要学者包括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等。尤其是二程和朱熹,是理学的大宗,他们的学问被称为程朱理学,是官方的正统学问,读书人必须修习。

青年时期的阳明,一方面认同程朱所提倡的人生境界和修养目标,另一方面对于程朱的修养功夫则无法契入。成圣成贤的为学目的和如何成圣成贤的功夫修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及其解决,开启了阳明后来的整个思想学术生涯。

希做圣贤而无望,阳明难免转向其他途径。按照同时代大儒湛若水《阳明先生墓志铭》所说,这一时期的阳明经历了“五溺”,即: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任侠之习,是指扶危济困,打抱不平,大约有点江湖习气。骑射之习,是指骑马射箭,排兵布阵。阳明最为佩服诸葛孔明与伏波将军马援,学前者活用兵法,学后者立志“马革裹尸还”。辞章之习,是写八股,应科举。神仙之习,是学习道教长生之学。佛氏之习,指阳明还曾爱好佛学,有不少诗词流露出他的这一向往。在正统儒家看来,这五种学问都不是关于身心性命的根本学问。但需要指出的是,从成贤无望后转向佛老可以看出,阳明对人生根本价值、如何安顿身心性命等重要问题的思考显然是积极而且迫切的。“五溺”阶段实际上酝酿着后来巨大的哲学突破。这一突破,就发生在贵州龙场。

贵州龙场悟道 正德元年(1506年),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的王阳明,上疏批评武宗堵塞言路,被捕入狱,随即被贬贵州龙场驿任驿丞。阳明的父亲也遭到了牵连,被迫辞去官职。

在流放途中,阳明曾被刘瑾派出的刺客追杀,家人也可能遭到未知的迫害,这些都不断刺激阳明去思考生死大问题。他不断地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即圣贤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艰难困苦,安顿自己的身心性命呢?他收摄精神,日夜作息,群居独处,都力求澄清杂念,不肯妄言妄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专一。这样的自我锻炼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他参透了“格物致知”之旨。阳明终于打通了长期横阻在为学目的和修养功夫之间的关隘,悟通了“物之理”与“人之心”之间的关系!这一悟,史称“龙场悟道”,又叫做“龙场顿悟”。阳明在龙场通过“澄默静一”的修习而超脱了生死之念,同时还悟出了“格物致知”之旨。次年,阳明又推进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说法。

阳明认为,圣贤经传当中有时偏重说知,有时侧重说行,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人来说的。在根本意义上,知行就是一回事。但是,程朱理学尤其是朱子之学,在修养功夫上是主张先致知、后涵养的,也就是主张知先行后的。阳明认为,程朱实际上将知和行割裂了开来,造成后来学者离行而求知,所得不是真知,所行不是真行。因此,4他的知行合一之说,也是针对程朱理学功夫论的偏失,以及明代士风堕落的现实情况而产生的。

在龙场期间,阳明建造了龙冈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聚徒讲学,培植后进,弦歌不辍。阳明在贵州不只是悟道、讲学,他与这里各民族、各阶层的人物相处,播撒中国文化的种子,以仁德感化四方。阳明认为,天下没有不被感化之人,应邀写了《象祠记》。他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其上层人士,又坚持原则。对待少数民族,《礼记·王制》说:“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儒家的这个主张很有道理。

龙场悟道在阳明学发展史上乃至整个儒学思想史上,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政德与事功 阳明肯定孔子的“为政以德”,他认为做事在得人,事业必靠有德之人去积极推行。他下力气在基层兴教化,美风俗。他批评当时的风俗,“争功利而薄忠信,贵进取而贱廉洁”,认为长此下去,必酿成祸患。

阳明坚持儒家的宽政主张,以佚道使民,强调官员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虽劳不怨。他勤政守职,视民如伤,治庐陵时,辟城中火巷,绝镇守横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整顿吏治,是他治理地方的措施之一。关于权力,他认为,权为天下利害所系,小人窃之以成其恶,君子用之以济其善。君子欲济天下之难,不能不操之以权,但君子用权,必由其道。那就是:以至诚之心立德,扶植爱护良善;昭示不可夺去的气节操守,引导下属走正路。慎重地对待权,用好权,在用人上,在心态上,“坦然为之,下以上之;退然为之,后以先之。是以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这里用老子“不争”的思想,调节心灵。足见惩治腐败,一靠制度,二靠良知,一内一外相互作用。

阳明是书生,但不是无用的书生,他有书生本色,同时又是马上之英雄,领兵打仗的统帅。他叱咤三军,是旷世罕见的大豪杰!真正的儒家都是内圣修己与外王事功两方面同时并重的。他一生的事功,被誉为“三百年事功第一”。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叫作“三征”,即征南赣、征宁王、征思田。终日劳累诱发了王阳明的肺病顽疾,遗言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心,就是良知。阳明终年57岁。

《传习录》其书

阳明一生著述丰富,他的作品有极高的造诣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最能代表阳明思想成就的作品,是《传习录》。“传习”二字见于《论语》首篇记载的曾子语“传不习乎?”《传习录》由阳明门人徐爱、陆澄、薛侃、钱德洪等根据平时记录辑成,分为正文三卷、附录一卷,被收入《王文成公全书》中。

作为阳明心学的最主要文献,《传习录》的影响非常大。从时间上来说,四百多年过去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都是常读常新;从空间范围上来讲,《传习录》传播到了日本、朝鲜、欧洲、北美。本书已经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儒学的一把钥匙,更成为反照我们内在心灵的一面镜子,帮无数的人挺立起人生价值与信念。所以清代大学者王士祯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绝顶。”这绝不是过誉之辞!

当然,阳明著作不止《传习录》一本,他的著作被编为《王文成公全书》,有三十八卷,《传习录》只占其中的三卷;现今吴光、董平等学者们编了《王阳明全集》,卷数就更多了,有五十四卷。

阳明著作最重要的还是《传习录》。钱穆先生在论及国民必读的国学书目时,开了七本书,它们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和《传习录》。前四本书大家都很熟悉;《六祖坛经》是中国化佛教也就是禅宗的主要经典,记载了六祖惠能的思想;《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一本书,是北宋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等四位理学家的语录汇编,是理学的经典;与《近思录》相应,《传习录》就是心学的经典。这七本书,大家应该找来认真地读一读。以下第三部分专讲《传习录》的思想内容。

王阳明思想要旨

阳明一生的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讲学和社会教化为中心而展开的。阳明讲学究竟讲些什么内容呢?

“心即理” 阳明心学的根本观点是“心即理”。《传习录》记载了阳明与弟子徐爱对“心即理”命题的探讨。意思是:父母身上并没有蕴藏着孝的道理,君王身上也没有蕴藏着忠的道理,同样,朋友、老百姓身上也没有蕴藏着信和仁的道理。一个人要讲究孝、忠、信、仁,总归不是向别人身上去求。那么这些道理都在哪里呢?阳明认为,就在你我和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的心本来就具有敬老孝亲、忠于职守、言而有信、仁民爱物等道理,才能事父母以孝,事朝廷以忠,交友以信,治民以仁。

这个心,就是天性,就是天理,就是天赋予人的善性。为了和一般意义上的心区别开来,我们称这个心为“本心”。既然心即是理,人可以在道德实践中将心之理赋予行为和事物,因此也就无需求理于外,到外在的事物上去求一个道理。阳明所说的“物”,是与心即理的“心”关联着的,“物之理”实际上也就是指“心之理”在物上的落实,也就是道德原理与道德法则,而不是指客观知识性的理。这些道德原理和法则,只能来自于继承了天性、蕴含了天理的本心,而不在物的自身。心之理落实到事物上而得其宜,也就是恰好、刚刚好,这种情形就叫作“义”。因此,求义或者求理,就只能在本心上求,而不能在外事外物上求。按照心外无物的说法,外界事物是否独立于吾心、还有没有客观实在性呢?一直以来我们由此而对阳明心学有一些误解。阳明的回答真的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山中的花,只有你来看时,此花才与你的心发生关联,心赋予了花以意义与价值。阳明在讲“心外无物”时,并不是针对外界事物是否独立于“吾心”而存在这类问题而发的,而是与他对“物”的特殊规定以及他的整个思想系统密切关联着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则由人来赋予。这才是阳明所讲的“心外无物”的根本意义,也是心学体系中心物之间的根本关系。

“知行合一” 我们要联系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

从《传习录》看,阳明在论及知行关系时,有一个反复申明的观点,叫做“知行本体,原来如此”。他本人有时候又将“知行本体”称为“知行之体”、“知行体段”。究竟什么是“知行本体”呢?这四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阳明所说:“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这里的“本体”,就是本来面貌的意思,“知行本体”也就是指知与行互相联系、互相包含、本来一体;知行分离,也就背离了知行的本来意义、违背了知行本体。第二层意思,阳明又说:“‘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这里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良知良能。二者相较,后一种“知行本体”的含义无疑更为根本。

阳明完全是从道德出发来讨论知行功夫的,故在他看来,知必须表现为行,能知必然能行。知与行相即不离,两者是同一功夫过程的不同方面。

一般来说,“明觉精察”是形容知的,“真切笃实”是形容行的,但阳明要求,人在知的过程中要抱有“真切笃实”的态度,在行的过程中要保持“明觉精察”,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且知且行,即知即行,这样的知才是真知,这样的行才是真行。这是知行合一的功夫论含义。我们今天讲的“知行合一”,已不是道德范畴、意义上的,而是社会实践意义上的,这是我们与王阳明的根本不同。

“致良知” 阳明在去世前曾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致良知”是阳明一生思想的总结。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一个贯通天人的概念。其次,阳明所讲的良知,又指“随时知是知非”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是一个贯通体用的概念。总之,阳明五十岁前后提倡的“致良知”之学,实际上是在早年“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也蕴含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主要理论内容。

正是在兼具“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阳明将良知视作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良知赋予了天地鬼神万物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价值意义的创造本源和主宰力量,具有绝对性和根源性。人因为有此良知,就可以和天地宇宙会通,可以充当宇宙天地之心,从而肩负起协理宇宙天地万物的责任。正因为良知如此重要,所以阳明断定:“‘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良知既是“性与天理”,又是道德认知与判断。因此所谓“致良知”,也就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不断地向至善的道德本体的复归,以达到极致;二是以道德认知和判断为依据,加以实行。一方面,良知本体的至善性、绝对性和普遍性为人们的道德践履和成圣成贤的追求提供了内在根据和根本保证。“人胸中各有个圣人”、“人人皆可成尧舜”的道德洞见,能有效促使道德主体挺立,激发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又要对良知本体在现实环境中作用流行的相对性、具体性以及致良知过程的无限性保持清醒认识,以防道德主体的自我膨胀、猖狂及虚无。

致良知的第二层基本意思是“依良知而行”。“致”字在这里相当于“行”字,致良知即“行良知”,即依良知而实行。阳明更为强调这一面,他说: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

良知是主宰,是准则。“致良知”说既简易直接又内涵丰富,将阳明的整体哲学思想完满地表述出来了,标志着阳明哲学建构的最终完成。

阳明学的影响与现代意义

阳明学的影响 阳明学产生以后,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门弟子分化成为浙中学派、江右学派、泰州学派等,遍布中国十几个省,尤其是在中下层民众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因为阳明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张,摆脱了长期的文字训练和经典阅读,是一种简单直截、当下即是的工夫,所以能够引发中下层老百姓的极大兴趣,直接推动了儒学平民化运动,构成了对官学也就是朱子学的冲击,实际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当然,王学在历史上也因此由极盛而衰落。由于后学中有些人流于狂禅,不务实事,无关修养。当然,这也可以说是王学体系中的内在矛盾使然。与古今中外一切思想体系一样,王学体系也有自身自我否定的因素。张祥浩先生认为,身处武宗朝政治黑暗年代的王阳明倡导致良知教,意在从士人内心唤起维护仁义道德的自觉性,因而屡屡强调良知即天理,即准则。这适应了特殊处境下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需要,但这也包含着一种危机,即只强调内心的道德自觉,忽视了纲常伦理的客观准绳与圣人言教的权威性。良知说有忽视客观规范、标准,漠视温凊定省诸礼法仪节的倾向,后来成为言行不检点的人掩饰自己丑行的口实。

另一方面,阳明学对后世影响之深,再没有其他学派可以与之比肩。明亡以后,清代阳明学受到打压,但被誉为“同治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一生都崇拜阳明、效法阳明。进入近现代,阳明学作为一种平民哲学,被当作反抗压迫、争取平等的思想武器,重新焕发出光彩。譬如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学说,就是由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发展而来。蒋中正也喜欢阳明学,到台湾后把台北市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

儒学的现当代发展也受惠于阳明心学。现代新儒家大师熊十力先生及其开创的新儒家学派就是例证。近年我们受郭沫若纪念馆委托,整理一批熊十力致郭沫若的信札。在1944年,熊、郭二位先生就围绕阳明展开了讨论。郭沫若继承了阳明学的实行观点,主张“事上磨练”;熊十力则说“事上磨练”固然不错,但必须加上“保任良知”四个字,叫作“保任良知,去向事上磨练”,方能无弊。今天看来,熊先生得到了阳明学的真髓。他自己也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仁、诚、本心、本体等范畴,就是阳明所讲的良知。他的学生、现代新儒家第二代的旗帜性人物牟宗三创立的“道德形上学”特别强调良知本体,直接继承了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阳明学不只是中国文化的无尽宝藏,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推进了他们的近代历史进程。阳明四十二岁时,曾在浙江与日本禅僧了庵桂悟会晤。中江藤树最先在日本传播阳明学。大盐平八郎则将张载太虚说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发展了阳明学,他本人甚至在阳明学鼓舞下,领导了大阪农民和都市贫民的起义,虽因失败而自杀,却发出了倒幕运动的信号。稍后的维新志士如梁川星岩、西乡隆盛、吉田松阴等,都是阳明学的信徒。他们以阳明学为团结下层武士、平民的纽带和行为动力,开展倒幕和维新运动。有学者认为,阳明心学影响了明治维新。冈田武彦先生甚至认为,中国阳明学在明亡以后,“遭到空前激烈的非难”;“然而在日本,阳明学则得到了彻底的发展”。

朝鲜半岛大约在阳明逝世前后就已经了解了阳明学说,有“朝鲜朱子”之誉的李退溪甚至撰写了一部《传习录论辩》,专门驳斥阳明学说。退溪的巨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朝鲜阳明学的发展。但他本人却有很明显的心学倾向,甚至提出了与阳明学颇为相通的“心即理”命题。17世纪,郑霞谷潜心研究阳明学,开创了江华学派,一直流传至今。同时,阳明学的实用因子也影响到作为朝鲜民族启蒙思想前兆的实学派学者。实学思潮的重要学者,如李瀷、朴齐家、丁若镛等,无不受阳明学之影响。朝鲜近代实学思潮代表学者朴殷植更是力图通过阳明学实现“儒教求新”的目的,将当时流行的社会进化论与阳明学结合起来,开展了名为“大同教”的宗教运动。所以钱明认为,“阳明学乃是朝鲜实学思潮产生的重要哲学基础”。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阳明学在东亚传播的情况,实际上也是为了说明,阳明学绝不仅仅属于中国,也绝不仅仅属于古代,恰恰相反,它作为东亚诸国共同的思想资源,在各国近代化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明学的现代意义 阳明学的现代意义,其实是由阳明学本身的特质决定的。

它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即道德自由。王阳明对自然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发挥孔子的“仁爱”与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值。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皆有内在价值,要求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

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把“真诚恻怛”的仁爱之心发挥、扩充、实现出来,去应对万物,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致良知”包含着从人性上反思自己,反思人的贪欲、占有欲及人对自然万物自身权利与价值的不尊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度取用与开发。

阳明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知行合一。“知”在这里指良知,阳明强调真知真行。阳明学告诉我们,要在日用伦常之间,在礼乐刑政之间,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发用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为政理事。做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体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这个道理。这一点,可以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

阳明的亲身经历也提醒我们,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阳明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特别强调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他首先是强调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导和实现政治的正义。官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人的良知在政府事业上的直接运用。为官不讲官德,就是违背良知。进一步说,亲民就是要以民为本,视百姓为骨肉亲人,尊重民心民意,体察民间疾苦。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治理了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阳明的为官之道,对于今天加强干部修养,化解社会矛盾,转变政府职能等,有借鉴意义。

第三篇:《中国古代思想智慧》观后感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观后感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讲授。这门课程现有12讲内容,分别是“《周易》经传的智慧”,“儒家德性的智慧”,“道家超越的智慧”,“墨家的思想”,“《孙子兵法》浅讲”,“法家与名家概述”,“《史记》浅讲”,“魏晋玄学之风”,“佛家解脱的智慧”,“宋明理学的境界”,“明清之际思潮”和“中国文化的精神特征”。尤以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先秦诸子——儒、道、墨、兵、法、名家的智慧与情采,依次评介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先秦子学、魏晋玄学、隋唐佛教、宋明理学、明末清初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该课程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对典型著作、流派与人物的进行了深度地评析,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与价值。

下面我将以“儒家德性的智慧”这讲内容为重点,谈谈我的所学和所想。

经过周公和孔子的改造,《诗》、《书》、《礼》、《易》、《乐》、《春秋》中由于《乐》经不传,《诗》、《书》、《礼》、《易》和《春秋》为中国传统的五经,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教育的本源。五经的精神偏重在人文的实务方面,同时也保留了古代相承的宗教信仰的最高一层,对于天道的敬畏,所以中华的人文精神是人和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相接相处的精神,她是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一种情怀或者一种文化理想。我想这与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和谐思想非常吻合: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

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谐社会的具体含义,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的内容是在吸取我国古代思想智慧的基础上整合中外思想的一种升华。

孔子教育我们,我们一定要懂得天赋与人的宝贵精神。他一方面敬畏天道,一方面又发掘了一种改造自然的人文精神。一方面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方面强调我们内在的一种精神——德,孔子把德转化为我们人的内在性的一种道德的自觉,他认为德是天赋予我们人的,是将人区别于禽兽,异于他物的一种内在的本性,这个本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仁德。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也是在强调德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本性。这使我联想到: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丢失了德性,更不用说内心的自觉性。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挥霍的贪官们,他们在违背法律的同时,更是丢失了人本应有的德性,丢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孔子讲礼、讲义、讲规矩、讲周礼,他的最大的贡献,是把仁爱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系统奠定了下来。而当今社会上,不法商家完全丢失了“信”这个做生意最本质的东西,一个“三聚氰胺”事件使曾经家喻户晓的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轰然倒下,几十年来树立的优秀品牌资源瞬间土崩瓦解,双汇

集团收购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此事件不仅让“双汇”的品牌蒙尘,更给集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正是缺乏诚信的后果。

孔子讲“庶,富,教”。这是说人多了之后,要让他们富起来,富了之后要教育他们,使人民有教养。以人文为本位,以人文为中心,孔子重视爱民,爱人的思想,这与我们现在国家的政策极其相符,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心系教育。

郭老师讲到,仁爱的思想,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忠,就是忠心耿耿,一个是恕,就是宽恕。“忠”与“恕”接近于“仁”。自己要立,自己要达,也要想到让别人立,让别人达。尽己之心,叫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讲的恕的方面。推己之心,将心比心,得到富贵要有其正道。而如今的某些个人和商家,专走不法之道,做出大量损人利己的事情,这完全是与中国古代思想中所讲“得到富贵要有其正道”的思想相违背。这也说明,中国古代的优秀的思想与智慧对于当今的社会活动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该课程系统讲解了经子史部的主要经典《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孙子》、《史记》等的精华。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智慧有了更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大致领略了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其中的人生智慧、人文价值、管理方略、致思取向,至今还放射着光芒,也将永远为后人所流传。

第四篇:2018年智慧树数学思想与文化 答案

网络选修课程知到数学思想与文化智慧树答案单元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单选题】(5分)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数学也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的起点。答案:是

2【单选题】(5分)id:追逐雨落

数学和哲学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是研究事物的量及其关系的具体规律,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可以说哲学与数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答案:是

3【单选题】(5分)一位数学家不懂得哲学和辩证法,那么他在数学上也能取得巨大成就。答案:否

4【单选题】(5分)研究和比较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至今还没有任何高等数学的工具可以借助。答案:否

5【单选题】(5分)__________年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数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答案:2000 第二章 1【单选题】(5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是因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全面的定量化,定量化实际上就是数学化。人们把数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科学,称为数学科学。答案:是

2【单选题】(5分)古希腊数学以几何定理的演绎推理为特征,具有公理化的模式。答案:是

3【单选题】(5分)“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不必再猜了,因为你举不出一个反例来。答案:否

4【单选题】(5分)“一门科学,只有在其中成功地使用了数学,才算真正发展了。”这是________的名言。答案:马克思 5【单选题】(5分)初等数学时期的主要贡献不包括__________ 答案:沙皇俄国时期的数学 第三章

1【单选题】(5分)公理化方法最早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欧几里得总结了古代积累起来的几何学和逻辑学的丰富资料,以三段论法为逻辑依据,在历史上提出了第一个公理系统。答案:否 2【单选题】(5分)一个公理系统是否科学,它的基础在逻辑上是否完善、合理,要看它是否满足三条,这三条不包括以下哪条。答案:简洁性 3【单选题】(5分)辗转相除法基于如下原理: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和两数的差的最大公约数。答案:是

4【单选题】(5分)对数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他研究对数的理论至少20年,他将指数运算与真数运算的对应法则视为映射与反演的关系,利用对数,把乘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减法,乘方开方转化为乘法运算,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答案:纳皮尔 5【单选题】(5分)有“数学家之英雄”美誉的数学家是____________。答案:欧拉 第四章

1【单选题】(5分)代数学的英文为“algebra”,源自公元820年左右,阿拉伯天文学者花拉子米的伟大著作《还原与对消的科学》。答案:是

2【单选题】(5分)id:追逐雨落 几何学是对人类和大自然中万物万象共存的空间的“认识论”,是研究“形”的科学。几何学以视觉思维为主导,培养人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洞察力,理所当然成为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启蒙者和奠基者,因而被赞誉为第一科学。答案:是

3【单选题】(5分)求曲线的切线和求曲线所围面积这两个问题不具有互逆性,没有联系。答案:否

4【单选题】(5分)公理化定义可以直接确定事件A的概率,它还给出了概率所必须满足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建立严格的概率理论的坚实基础。答案:否

5【单选题】(5分)运筹学是近代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目的是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和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定量依据,以便科学决策。答案:是 第五章

1【单选题】(5分)悖论是一种认识上的矛盾,语义矛盾不属于悖论。答案:否

2【单选题】(5分)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任意两个量都是可公度的。这个观点是对的。答案:否 3【单选题】(5分)第二次数学危机与涉及无穷小量的贝克莱悖论有关。答案:是

4【单选题】(5分)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宣称“现在我们可以说,:完全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答案:是

5【单选题】(5分)逻辑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数理逻辑学家弗雷格和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答案:是 第六章

1【单选题】(5分)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与美学无缘。答案:否

2【单选题】(5分)数的十进制表示,所用基本符号10个,虽然系统复杂,但表示上简洁,方便人工运算;数的二进制表示,所用基本符号2个,表示上虽然麻烦,但系统简单,方便机器运算。答案:是

3【单选题】(5分)无限世界与有限世界一样,都具有整体大于部分的性质。答案:否

4【单选题】(5分)关于数学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答案:.数学美是虚无飘渺、不可捉摸的,没有确定的客观内容 5【单选题】(5分)到今天也只找到二十多个完美数。尽管目前完美数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用途,但是它的奇异特性吸引了许多人。答案:是 第七章

1【单选题】(5分)历史上的世界数学中心,基本上与世界上政治、经济繁荣的地域是相吻合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中心的迁移,世界数学中心也往往 会随之迁移。答案:是

2【单选题】(5分)1920年,第六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英等11个国家的代表发起成立了最早的国际数学联盟,这个联盟具备真正的国际性。答案:否

3【单选题】(5分)数学领域中有一个国际大奖,其所带来的荣誉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这就是菲尔兹奖。答案:是

4【单选题】(5分)至今还没有获得过菲尔兹奖的女性数学家。答案:否 5【单选题】(5分)1900年的第二届ICM(国际数学家大会),数学家_________做了著名的演讲《数学问题》,向国际数学界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成为世界数学史的重要里程碑,为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历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答案:希尔伯特 第八章

1【单选题】(5分)任何海岸线在某种意义下都是无限长的,答案源于海岸线形状的不规则及测量用尺的不同长度。答案:是

2【单选题】(5分)人类对混沌现象的研究仍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答案:否

3【单选题】(5分)分形与混沌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答案:否

4【单选题】(5分)关于混沌和分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答案:在线性系统中,小扰动也可以产生结果的大偏差;对混沌系统,则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5【单选题】(5分)关于柯克曲线,结论是:柯克曲线的______。答案:面积有限而周长无限 作者:追逐雨落

第五篇:《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中国文化与管理智慧论文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与管理智慧》期末作业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化工09-4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000000000成 绩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摘要:从管理学角度深入探究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分析阐述《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人才标准;对于丰富现代管理理论,管理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

关键词:管理;思想;方法

一、《孙子兵法》引申出的管理思想

首先,《孙子兵法》强调如何在竞争中制胜,这和现代企业的目标相吻合。其次,《孙子兵法》是一部完整的“战略著作”,有十分严谨的结构体系,它的每一部分都能恰如其分地“嫁接”到企业管理之中,从而产生具体的指导意义。第三,《孙子兵法》写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这和现在企业的总体生存环境大同小异。邱昭良认为,《孙子兵法》提出了“正兵御敌,奇兵制胜”的思想,指出领导者在保证不败的基础上,出奇制胜。如何在“正和”的基础上

1做到“奇胜”,这一点对当今的企业管理者尤为重要。

《孙子兵法》还提出了管理六大原则:

1、优化原则。赢得胜利,获得成功是管理的目的。以最小的代价达到目标,称之为“优化原则”。

2、激励原则。影响影响的决定因素是人,人的积极性,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书中多处述了鼓舞士气及瓦解敌方士气的有效方法。

3、时效原则。时间、速度在战争中至关重要。孙子主张“速胜”,并重视速度与效果的统一。

4、随机原则。战争条件千变万化,用兵方法变化无穷,这就是管理中的权变理论。

5、信息原则。孙子高度重视信息化战略、强调先知,十分重视“用间”,即信息。

6、组织原则。孙子的“治众如治寡”的思想,主张组织简化,并十分强调组织的凝聚力,以期达到“上下同欲”,这是组织学家所追求的目标。

此外,还有均衡的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互动因子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系统的成功。《孙》认为,一场战争的胜败取决“五事”:“道、天、地、将、法”。引伸到企业管理中,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共同的远景、卓越的领导人与一大批“领军人物”,适意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信息系统支持以及天时、地利等因素。

二、《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概述

一、“分数”系统管理思想

孙武指出:“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孙武认为,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军队的组织编制方面的问题。以

“分数”加强管理,就是依靠各级组织、编制机构发挥作用。在军队有班、排、连、营、团(旅)、师、军等组织编制。这样一级管理一级,一级抓一级,能使管理有序,忙而不乱,有利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关于“分数”的涵义,众多名家都给予了注译。东汉曹操说:“部曲为分,什伍为数。”“部曲”和“什伍”都是古代军队编制序列中的基层单位。唐朝杜牧则解释说:“分者、分别也,数者,人数也”。综合曹杜的说法,“分数”就是把军队按一定人数组合起来,编成大、小不同的战斗单位。用现代语言讲就是落实编制体制,便于管理。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解释是:“分,是卒、伍之分;数,是十百千万之数,是各有统制”。李贽的解释,是把“分”作为各个部分,“数”作为整体来看的。于是,“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就揭示了管理上的局部和整体上的辩证关系。这是对《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的深入认识。

军事管理学的核心,是把千军万马、人数众多的军队组织起来.从基层编制单位的各个部分抓起,层层节制,按级负责,统一指挥,使其发挥整体上的威力。这是《孙子》“分数”系统管理思想上的应用。《孙子》“分数”系统管理思想的目标是统帅“三军之众”,其管理的组织性和严密性应像“常山之蛇”那样,身体各部位都能相互照应,达到“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九地篇》。至此,《孙子兵法》中“分数”系统管理思想,阐述得已经十分透彻了。

孙武两千多年前的“分数”系统管理思想,至今仍可以为其它各行业所借鉴。除军队管理之外,其他行业的管理也应按系统、分层次、有条理、井然有序、形成合力。

二、“文武”相济的管理方法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管理方法,是孙武在《行军篇》中提出来的。“令之以文”,所谓“文”,是“仁”也。用于管理,就是坚持不懈地对被管理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讲道理,明情理的“软”管理。“齐之以武”,所谓“武”,是指“法”也。用于管理,就是辅之以法纪来统一行动。是讲

法度,申纪律的“硬”管理。简言之,文,就是思想教育;武,就是纪律约束。《孙子兵法》中“文武”相济管理方法的独到之处具体体现在:

一是把感情注入管理之中。孙子的感情注入,是把管理建立在上下级相互爱戴、信赖的基础上,建立在关系融洽的基础上。一方面,孙子强调“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地形篇》。就是说,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把士兵和部属当“婴儿”、“爱子”看待,上下一致,安危与共,同生死共患难。这种仁爱士卒的情感投入是古今中外治军的一条成功经验。在今天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爱护部属和职工主要表现在关心职工疾苦,注重他们的物质生活,重视职工的文化生活,关心职工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这样才能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拴在一起,从而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指出爱不要溺爱,骄纵部属,放纵管教,这样会丧失战斗力。这是在管理中所注入的真正的爱的情感。为此孙子在《行军篇》中讲“卒未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胜”。大意是说:在没有取得部属拥戴的情况下管理和惩罚,他们会心中不服,心中不服就很难去作战,在取得部属拥戴的情况下,如不管理和实施必要的惩罚,也不能去作战。因此,既要体贴部属,使其心悦诚服,又要严格法规,才能步调一致,战之能胜。由此可见,《孙子》的管理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即先从建立感情入手,在取得部属的充分信任后,再施加管理甚至刑罚的必要手段,达到“是谓必胜”的目标。

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孙子》的“文武”相济的管理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深刻的政治涵义。在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前,从将帅到士兵,随时都可能在生与死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到了生死关头,单靠纪律、法规的约束,重奖严惩等都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就要靠“赖于治军之道”《九地篇》。孙子在《计篇》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大意就是使民众的意愿与

国君的意愿相一致。在民众和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心甘情愿地去为之奋斗和牺牲。这时应是“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作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愿是否相一致,因为只有相一致,才能有效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令民与上同意”的基础是上下同利欲。《谋政篇》中说:“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说,上下有共同的欲望就能胜利,而做到上下同欲的关键在于知道“人之所欲”。美国资产阶级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罗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生理的需要,即需要生存,解决饥饿问题;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即安全感、防备生理损伤等;第三层是社会的需要,即人为爱戴,希望给予他人和从他人那儿得到友谊,要求自己有所归属等;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心,受别人尊敬等;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自我成就等。这一理论,值得管理者借鉴。因此,《孙子》在2500年前就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说是孙子“文武”相济管理方法的独到之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将孰有能”的管理人才标准

为将的能力,是军队高层次管理人才素质上的要求。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乃国家安危所系其选,必慎动求全;其任,必郑重其事,事事不可草率从事。孙子在《计篇》中,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时,把“将孰有能”列到比较敌对双方七个取胜重要条件的第二位,可见孙子对军队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视。那么孙子的良将标准是什么呢?孙子对将领的要求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王晰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解释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测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上述五个方面,通称为“五德”。俱备五德者为良将,这是古今军事家们的共识。按现代语言讲,良将是军队高层次管理人才,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有韬略,善应变,判断合理,决策果断,是智;做到赏罚有信,以诚待人,说话算数,言必信,行必果,是信;关心爱护部属,能与其同甘共苦,是仁的表现;有魄力,有胆量,“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地形篇》,身先士卒,敢于负责,是勇的形象;军纪严明,章法威严,赏功罚过,不徇私情,是严的标志。把这五个方面联在一起,是有智谋、有信义、有爱心、有魄力、有威严。这样的将才是“有能”之将,才是能带兵,会管理的有用之才。孙子智、信、仁、勇、严五项军事管理人才标准,讲的虽是为将之道,但其哲理性的内容则远远超出将才素质要求本身。例如,管理学解释说: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领导,试想不管哪行哪业的领导者,缺谋乏智是不称职的;管理是组织、指挥和决策,试想这样一个复杂过程,不善断、应变、讲信义、有爱心、有魄力、有威严,也是实现不了目标的。无论军事、政治、商战或是战事,名将的本质,都是人才之争,即就提高竞争力而言,人才和技术的确是比资源、资金更为重要的因素,须知,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技人才,是推出新战略、孕育名产品,夺取更大市场份额的摇篮。《孙子》“将孰有能”的管理人才标准,不可能包罗现代管理人才的全部内容。但孙子“五德”将才标准给后人的启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下载点评:思想与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点评:思想与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与传承

    智慧与传承 小时候的我对什么都容易产生好奇,但一切都只是好奇而已,根本不会像爷爷那样专注地做一件事。每当提到爷爷我都会想起爷爷用玻璃做佛龛的情形。 我曾经听说过爷爷少......

    苦难与智慧

    一颗天然的钻石,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光华四射、璀璨耀眼;一粒细沙埋没在蚌母之腹,忍受短暂的黑暗之后,才能养成明月般的珍珠,光洁圆润、灿烂夺目。钻石最美的光泽是从一个个伤口上......

    智慧与情商

    《智慧与情商》视频观后感 11月22日,我们在就业指导课上观看了曾国平老师做的关于情商的讲座视频。智商是我们的智力因素,是分析问题,判断事物的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培......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 ——与陈大伟、黄爱华老师对话 胡爱民四月十一至十三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受黄爱华老师之邀,来到深圳市福田区,给全区中小学各个学科组长进行......

    经典智慧与领导艺术

    经典智慧与领导艺术 顾泠沅说“教育如大河,经典文化是教育的源头和活水”。经典文化是人类优秀经典中蕴含的文化,孔子思想中“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君子以文会......

    宽容与智慧

    宽容与智慧 12月9日国旗下讲话 传说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过一座独木桥,迎面给一位绅士式的人物挡住,两个人一时都过不去。这个绅士趾高气扬地说:“我从来不给无赖让道!......

    哲学与智慧

    静的哲学·静的智慧 姓名:陈衍春学号:09120224 院系: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 摘要:“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深得内涵,在《庄子》、《道德经中》《文心雕龙》中都有很高深的哲......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全文)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