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母亲》学案(含答案)
《我的母亲》学案(答案)
班级:姓名:
【课前预习】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抄在P21页课本上)
眼翳 yì责罚 zé气量质问广漠 mò管束 shù宽恕.....shù
文绉绉 zhōu绰号 chuò嬉戏 xī庶祖母shù吹笙 shēng摹画 mó......
抽屉 tì舔去tiǎn侮辱 wǔ佃户 diàn面红耳热....
2.从备选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
(1):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广大空旷。
(3):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热的样子。
(4):容忍谦让的限度。
(5):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
【备选词语】
面红耳热轻薄文绉绉气量广漠
3.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段落。
描写母亲的段落是第5至第12段。
(2)除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母亲对“我”的(3)按下列提示,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回忆作者的童年,为写母亲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5至第 12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部分:(第13至第13段)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
【课堂在线】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内容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况、及失去两次机会。
2.“我”是什么样的性格?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
3.“我”失去了和
4.小结:“我”的童年生活过得
5.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是为了。
二.学习第二部分
6.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这句话是: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7.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
(1)对“我”的管教
①催“我”早上学;②犯事、说错话受责罚;(性格:严厉)③为“我”舔病眼(性格:慈爱)
(2)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
①对付大哥的债主;(性格:善良、宽容、仁慈)
②忍气化解两嫂子的矛盾;(性格:忍让、温和)
(3)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①质问五叔(性格:正直刚气)
8.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
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这两者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
9.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1)就母亲的为人而言,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对我们今天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仍有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下来。对文中的母亲在家庭中忍辱负重,对待大哥、大嫂、二嫂过于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我们应予以同情与理解,体会母亲当后
母的难处。
(2)就教子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与她身兼父职
有关,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对
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三.学习第三部分
10.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
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四.全文小结
11.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感激、爱戴、及怀念的思想感情。
12.品味语言,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
以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
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不能不”表 ;“一点儿”是作者的之词。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如果”表示,说明了作者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
谦虚、不自夸的品格。
【课外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野蛮责罚管束绰号..
气量宽恕抽屉嬉戏.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厌恶(wù)管束(sù)广漠(mò)质问(zhì)....
B.责罚(zé)眼翳(yì)调度(tiáo)轻薄(bó)....
C.庶祖母(zhé)嬉戏(xī)抽屉(tì)野蛮(mán)....
D.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牢骚(sāo)宽恕(shù)....
3.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面红耳热带人接物当面质问认错陪罪
大失身份目光严历仁慈温和体谅宽怒
(1)带改待;(2)陪改赔;
(3)历改厉;(4)怒改恕;
4、选词填空
(1)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慈祥仁慈仁义)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约束管理管束)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请找央)
(4)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责罚责备责骂)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D】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我,然后行罚,或,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惩罚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行罚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二.文段阅读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
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
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
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
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2)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
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
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
气叫别人听的。
(3)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
「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
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甚么微菌,后来足
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
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7、选文中,能体现母亲“严师”的事情有哪些?体现母亲是”慈母“的事情有哪些?
(1)“严师”:①做错了事严加教育,并实行惩罚措施;②训导“我”要向父亲学习;
③说了轻薄的话被重罚;④催“我”早上学
(2)“慈母”:用舌头为“我” 舔病眼
8、文段中“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严厉、慈爱
9、第(2)段“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用原
文回答)
答: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10、第(3)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结尾这句话和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答: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11、第(3)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能否颠倒顺序,换为“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
师”?
答: 不能,“严师”与上文中的训导、行罚相呼应;“慈母”与“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相
呼应。
12、第(2)段“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和“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
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这两句是否矛盾?它们分别揭示了母亲
什么特点?
答: 不矛盾,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打我,是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体现母亲对“我”的尊重;她罚跪、拧肉,目的是对“我”有所惩戒,叫“我”有所反省,体现母亲对
“我”严格要求。两者都是为了使“我”更好地成才。
13、选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敬爱与感激
第二篇:我的母亲学案(含答案)
《我的母亲》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一、自学预习1.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文绉绉()
绰()号庶()祖母吹笙()
摹()画眼翳()舔()去侮()辱
(2)学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文绉绉: 做好做歹: 下流: 2.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3.背景链接
胡适父亲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官职。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铁花作填房,当时胡铁花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胡铁花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铁花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铁花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二、阅读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在作者眼中,自己的母亲除了是自己的慈母,同时还是自己的、。
(二)文本探究
1.作者通过记叙哪些事表现“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
2、作者除了写母亲和“我”之间的事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请概括一下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些事?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极注意分寸,而这正是受了他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5.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6、课文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的母亲》学案【答案】
一、1.(1)zhōu
chuò
shù
shēng
mó
yì
tiǎn
wǔ(2)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二、(一)
1、第一部分:(1-4)追念自己童年往事 第二部分:(5-12)记叙母亲
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2、恩师、严父
(二)1、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1)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2、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表现母亲的“刚气”。
教育有“言教”和“身教”两种,母亲是我的恩师,其言教主要体现在她对我的训导上,其身教则体现在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对“我”的影响,所以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是母亲对“我”的“身教”
3、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4、(1)“不能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一点儿”限制准确。(2)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3)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5、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6、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之情。A.情况一:母亲是如何对待大哥这个败家子的?
【明确】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总结】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情况二: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明确】
a.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b.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事事:说明在每一件事上,母亲都很留心、很容忍,没有例外。格外:程度副词,表示这种容忍已经超出了一般程度。
总是:说明母亲在对待我和大哥的女儿时,待遇上从来是一视同仁,而发生争执后,永远更加偏袒她。
c.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d.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从不、不:说明母亲非常大度,即使嫂子让她受了气,她也不会怪任何人。只:副词,表示限制,说明母亲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唯一做的就是容忍。【总结】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情况三:面对五叔的侮辱,母亲是怎么做的?
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补充:母亲之所以非常生气,是因为对于一名年轻的寡妇,在当时来说捍卫名节是很有必要。)
这些文字都说明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态度认真严肃,绝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名节。【总结】表现了母亲的“刚气”,说明母亲的性格中有“柔中带刚”的一面。(“刚气”,刚强的脾气,这里就是指不愿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第三篇:《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主备人:潘春峰 审核人:韩桂荣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文本导学】
一、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胡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910年留学 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 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 刊。1932年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
胡适一生共获得博士学位36个,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 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解题
关于“母亲”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然而天不假年,胡适的父亲50出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在23岁守寡,46岁逝世。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 1
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胡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一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八十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了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三、基础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宽恕()广漠()佃户()眼翳()质问()侮辱()气量()管束()文绉绉()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至少各三个)
【文本研读】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具体写了母亲哪些事情,并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第5至12段,思考这些事件反映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品质。
3.阅读文章的第8至12段,思考: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自己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二、再读文本,探究感悟
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文段加以品味,(注意细节)并与同学交流。
三、三读文本,联系自身,体会母爱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 “老僧不见不闻 ”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的这种宽容、体谅的处事态度就是来自母亲的影响。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在他们幼年曾深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你在哪些方面深受母亲影响?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母亲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若不是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读了本文,你觉得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老舍曾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你怎样理解。
3.文中有哪些作者的肺腑之言让你感动?摘入下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课后作业】
胡适有一首诗: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深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烟消云散/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寻她一声:“好呀!来了!”
拿起你的笔写一下你与母亲那些难忘的事吧。
要求:1 写在阅读笔记本。2 题目自拟。感情真挚。3 字数:500字。
第四篇: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间:序号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学习过程】
【课前延伸】
1.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字词注音和解释
糜()嬉()绰()廿()佃()户 文绉绉(): 轻薄:
仁慈:质问: 管束:宽恕:3.了解作者其人及背景资料。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他一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
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
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联合国文教组织曾聘其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课内探究】
一.初读(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再读(自由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概括至具体)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三.精读(合作探究)
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课后提升】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第五篇:《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能够抓住关键段、句、词体会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
3、品味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学习重点】
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重点)【学习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难点)【知识联接】
1、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2、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探究合作交流 【预习案】
1、熟读课文。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眼yì()广mò()宽yù()xī()戏péi()罪羞kuì()抽tì()chóu()备mó()画宽shù()绰()号佃()户侮()辱文绉绉()
3、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文绉绉:野蛮: 面红而热:管束:
4、标明段落序号,理清文章的结构。
【探究案】
1.请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的不同称呼,为什么同一母亲会有这样不同的称呼?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达标案】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母亲的爱值得我们一生珍藏,母亲的恩情我们一生也报答不完。今天,让们选择自己的方式,为母亲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提示:可以背诵歌颂母亲的诗词,可以为母亲唱首歌,可以说一说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记忆,也可以编写一条短信送给母亲,总之,可以用各种形式将美好的祝福送给母亲,只要感情真挚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