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稿——在跋涉中寻找青春张晕
在跋涉中寻找青春
---记资环学院军训之拉练篇2011年9月21 日,2011级资环学院新生在为期21天的军训中又一次迎来了全新的部队生活体验--拉练。此次拉练活动共计7000人参加,其中资环学院有250多名新生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早上八点,全校2011级新生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足球场集合完毕,等待首长的口号,途径梅园、松园、重大西门、虎溪花园、然后绕行学校周边的马路从南门到图书馆又回到了足球场。
17度的的天气,对于九月份的火炉重庆显得有点“不自然”,但在这不自然的天气中,照样充满了新生们的好奇和热情,2个小时不休息不间断的快跑,是对新生身体体质和心理承载能力的又一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在快跑途中,同学们要穿越“浓烟烈雾”区,要躲避教官的“枪淋弹雨”,还要时刻警惕天上“敌机轰炸”,最重要的是在快跑的过程中,要保持队形。上午11点,拉练完毕,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官对此次拉练活动取得的短期效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虽然这仅仅只是一种体验,但这种体验会在同学们将来的岁月里留下不悔的青春回忆。
张晕资环学院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第二篇:在岁月跋涉中
淡然生活,追寻光明
1在岁月跋涉中,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有自己的故事;在人生历程里,会审视自己,悲欢、苦乐不去倾诉。岁月的印痕本是浮沉坎坷,所走过的路是幸运还是跌撞,是对还是错,谁也无法看透。珍惜现在,走过了就不要后悔;
2彷徨时,面带笑容轻轻一笑,什么话都不说,安慰自己,发生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多想一想,给自己一丝坦然,从容对待,明天的阳光一定会灿烂;快乐时,多笑一笑,给生命一份感激,真实、真诚,带着美丽的心情享受生活 迷惘时,不要刻意去回避;清醒时,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欢乐是人生的驿站。不苛求做完美的自己,无论好与坏,不管喜欢不喜欢,欢笑着接纳,付出真诚与倾心,温暖自己温暖别人,就是美的。透过灿烂的晨曦,稳健地迈出生活的每一步,未来的日子温暖无比,也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热爱。
所有事,苦也好,甜也好,看淡了苦,欣然接受每一次失落与馈赠,生活就会美好;所有梦,空也好,得也好,知道了空,相信自己,坦然面对,揣着梦想,人生就有希望;所有路,弯也好,平也好,都必须去走,守一份宁静安然,继续而行,前面就平坦。每天给自己的一个好心情,天空会更晴朗。
当你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时,抬起头来闭上眼睛想想,其实我们已经有过无数次的失望,再多一次又何妨?生活,想象很完美,现实很无奈,许多时候,生活并不由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世上有一些东西,也是我们支配不了的。静能安心,怒则生火,喜能化忧,淡则释焦,一切得意和处变都自在心中,别太累自己就好。
让阳光悄然地抚慰、温暖自己,一如既往地行进在路上,一如从前地穿越岁月时光。感谢生活的磨砺,它已给予我们许多许多,多了些理性,多了些理解,多了些淡然和坦然。懂得,简单的生命,才能享受到生命原本的静美与色彩!就这样走着走着,会在凄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未来的每一天一定是美好的!
7人生之路,有崎岖有平坦,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有甘甜,总有许多咸涩需要品尝。走过岁月,有阴霾有温暖,暗的亮的都是歌;走过自己,有迷茫有收获,不后悔不得意。一路走过来都是人生经历,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使自己更加淡定、从容。做好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让心空一片光明。
人生是一次穿行,走过来,注定要错过很多人,错失很多事,不管如何,仍要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与努力.我们虽改变不许多事,但可以拥有一颗宁淡、恬怡的心态,凡事顺其自然,看开些,看淡些,失意时淡然,得意时坦然,一切就会简单得多。登过山,才知道有高有矮;做过事,才知道有繁有简;趟过河,才知道有深有浅。生命如流,有小溪的舒逸,也有大河的激越;淡看人生,如在天空飘浮着有彩云,也有乌云,变化多姿,所以才会有五彩缤纷。多一份淡然,不要背负太多不必要的包袱,简单生活,以良好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平平淡淡才是真。10 我们心情,有欢喜,还有忧郁;人生之路,有甜美,也有汗水;生活给予你的,有精彩,更多是平淡。人无完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生活无常,无须抱怨心中的苦痛。不要因为晚上没有月光,而白天就不会来;不要因为自己伤心、失落,就认为是天意弄人。学会安慰自己,生活就是磨练,风雨后还会看到彩虹的。
11每一天,哪怕再迷茫,也要让自己微笑,凡事看淡些,珍惜自己,不沉沦,生活还要继续。旅途在前进时候总有拐弯的地方,面对痛苦,无需躲避;不避生活百态,坦然面对。做一枝倾情绽放的花朵,盛开时无须肆意遮掩,凋零时坦然面对凄凉,用简单快乐之心,笑迎人生。
累时,歇一歇,安慰自己,穿过黑暗,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顺时,乐一乐,品尝喜悦,感谢生活的赐予,让阳光洒满心田。生活,潮起潮落,不要每次跌倒一次就消极一次,逆境时,释然,往好处想,徘徊、低迷,会在光阴里,悄然走散。把自己做好,总有沮丧时候,别怕,醒了就重头再来,笑着,等春暖花开!
第三篇: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比赛新闻稿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春风和煦四月暖,为了继续学习发扬雷锋精神,院学生会特此举办了主题为“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的演讲比赛,决赛于4月9日在学院1206教室举行,来自各系部团总支老师担任了此次比赛的评委
比赛中,选手紧扣主题,真切表达了同学们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的信念和决心,风趣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崇高的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选手们自信、儒雅、落落大方,尽显了我院学子的风采和实力。用激昂的文字,饱满的热情飞扬的神采向我们诠释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现场掌声此起彼伏。赛后,汽车工程系团总支洪涛老师对比赛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分别指出了选手们比赛中的优点与不足,并结合自身实际,阐述了对于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看法,使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数控工程系周珊珊同学以慷慨激昂的语言,真诚深刻的思想博得评委老师的青睐,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基础教学部赵应龙同学和电气系沈星同学获得第二名,人文管理系王银凤,汽车系汤阳洋、刁博文,电气系赵劲同学获得第三名。
通过演讲比赛这种活动形式,在同学们心中引发对雷锋精神的思考,传递正能量,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不朽的雷锋精神永驻心间,代代相传,使弘扬雷锋精神活动常态化。
第四篇:回忆,在已逝的青春中寻找年轻
回忆,在已逝的青春中寻找年轻
回忆过去是在证明我们已渐渐“老去”,这个年纪很纠结,既要成家还要立业,似乎都承载了太多太多,转眼,我们大学毕业已四年,在那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如果不是一首歌、一阕词将我拉回到自己已逝的青春中,我想那种久违的感觉至今都未曾找寻到,还记得我们借着体育系的麻将,拿着美术系的画板,坐在音乐系的宿舍里玩血战到底,感觉特好,好多面孔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姓名,但那种为了共同的爱好拼坐在一起没日没夜是多么的“幸福”,很怀念,但也有过发自心底的抽搐,为了小小的感情世界,我们晕头转向,为了所谓的爱情我们可以为某男子哭泣而成个泪人,为了友情我们也可以为某女子拼酒而醉的一塌糊涂,这才是真的自我,正直青春的我们无论做事、做人都是那么的干脆,我是那么的喜欢干脆的自己,即使是错了都错的那么漂亮,我想说,姐曾经也年轻过。
王菲在她的《致青春》写到,“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疯了、累了、痛了人间喜剧,笑了、叫了、走了青春离奇„”写的非常好,似乎写到了年轻的我们,就像歌词写的一样,如果再让我们重逢的话,好多感情都不及当年,也许在特定的时间里遇到了特定的你即使没有结局也是完美的,因为有过才有回忆,因为回忆才懂得我也曾经年轻过。
如今,我快要奔三了,对于年老的人来说我们似乎还很年轻,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已经老了,偶尔的熬夜竟让我好久才能缓过神来,偶尔的一场酒竟让我呕吐好几天,真的不及当年,两天一夜不睡居然还能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不得不承认我确实“老了”,每天忙碌的工作只为求得生活上的安逸,这虽不是我的本意,但我无能去挽回,岁月已经不再让我年轻,而生活更是让我憔悴,慢慢的、慢慢的我不在喜欢白天,不再喜欢有乌云的白天、不再喜欢忙碌的白天、不再喜欢人多的白天,我喜欢夜晚,喜欢有星星的夜晚、喜欢下雨的夜晚、喜欢一个人的夜晚,静静的、静静的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泄着所有不是,这个世界很现实,上帝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唯有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上帝的眷顾,我不能肯定我有多努力,但我确实付出很多,对于目前我很知足,一路走来,我用年轻铺垫着我的足迹,回头望去,那些年的人、那些年的事一一浮现,那就是年轻。
未来,未来是个未知数,我不知道以后的我们会怎样,好的、坏的、痛苦着、快乐着?尽管有很多种可能,但我会认真而又平凡的走完我的一生,也许等到我正真老的时候才发现现在的我还依然年轻,即使我曾今说我现在老过。我不能向伟人一样谱写我的光辉人生,但我会用自己的文字记载我的一路走过,等到我真正老的时候,我可以回忆我的年轻,一首歌、一杯茶、一本书„,我在已逝的青春中寻找着自己的年轻!
第五篇:晕轮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晕轮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月晕效应”等,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桑戴克(Edward L.Thorndike)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就好比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晕轮效应影响着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一般地,人们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实际上,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它在教育过程中也十分常见。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将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他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但学生们对此并不知情。结果,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就能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教师,他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师生关系。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当学生在见到一个教师之前就听说了这个教师很严厉,或者见到教师的第一面时他/她表情十分严肃,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很快认定这是一个不好相处、要求苛刻的教师。进而觉得这门课也会上得很不自在。反之,如果曾听说关于该教师的积极正面的评价或者看到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温柔,学生会十分愿意亲近这个教师从而喜欢该门课程。
同样的,教师在判断一个学生的时候也常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以成绩取人”。尤其在中小学里,比如一个学生成绩很好,那么教师会对其青睐有加,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具有勤奋刻苦,一丝不苟,认真踏实等品质优点,进而认为他道德优良,能力也强,而对于在这些学生身上看到的一些缺点就常常弱化了甚至姑息了;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也的一面,多表现出自己的优秀面和闪光点。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促进教育的成功。
常言说:“知人为聪,知己为明”。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都要小心晕轮效应的陷阱。光环是美丽的,但光环之下的真相很可能让人无法看清。在共同学习和交往中,师生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走出光环笼罩的误区,冷静客观地不断进行完善,携手共创桃李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