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2: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

第一篇: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

一、器材选用

摄影器材的选择,不求专业,但求画面清晰、色彩纯正,能满足日常宣传需求即可。公司日常收集到的新闻图片,共有三种来源:

单反相机:单反相机因其画质精细、视差小、层次感强、感光度高、像素高、快门易控制而优越于普通相机,但其体积大、多笨重,而且价格较高,不宜作为日常施工图片的跟踪拍摄工具,只适于作为拍摄专题图片或保留珍贵资料用。有条件的单位建议购臵一台。

普通数码相机(卡片机):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成为新闻图片的主要来源,一般1500-2500元左右的普通数码相机即能满足日常宣传需要,公司网站的绝大多数图片为卡片机拍摄。如果能注意拍摄中的角度、采光、构图,也能拍出效果很好的图片。

手机:作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通讯工具,大多数手机兼具了照相功能,但手机图片往往分辨率低、清晰度不高、色彩失真,不能用于公司网站宣传,除非用于紧急事件的拍摄。

二、新闻重点

1、有关领导的新闻点。作为企业的内部新闻宣传重点,领导的拍摄重点较多,如领导参加开工典礼(奠基仪式)、参加挂牌仪式、到分公司视察工作、与各单位班子成员谈心、到施工一线视察工作、慰问一线职工与一线职工座谈(握手、座谈会)、视察项目职工食堂

宿舍、慰问困难职工群众、离退休干部等。领导参加各种会议时的发言与讲话,还有主席台所有领导的全景、签订责任书、颁奖等等场景。

2、输变电板块的新闻重点。开工典礼时,现场的全景(远景、中景、近景)、主席台全貌、各单位领导表态发言、奠基时(或启动仪式)领导的动作神态等;项目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过程、开挖完成的基坑、漂亮的钢筋捆扎效果、基础浇筑现场、浇筑完成的首基基础、铁塔组立过程、放线过程、高空中安装绝缘子等部件、单个铁塔的照片、各节点转序验收、技术创新、完全具备通电条件的线路全景、领导视察、各类应急演习、文明施工等场景。

3、土建板块的新闻重点。开工典礼时,现场的全景(远景、中景、近景)、主席台全貌、各单位领导表态发言、奠基时(或启动仪式)领导的动作神态等;项目开工前,项目所在地的全景、阶段性的现场全景、现场开挖、钢筋捆扎、立模、混凝土浇筑、安装、各节点转序验收、技术创新、竣工后多角度的全景照片、领导视察、各类应急演习、文明施工等。对于变电站、换流站、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光伏电站等项目,主控楼等土建项目也要从始至终,分节点留下图片资料。

4、施工供电板块的新闻重点。不同角度的主控室全景(含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及变电站全景、各类设备检修、各类设备试验、输电线路巡查、查抄数据、消防检查、安全检查、技术创新、领导视察、各类演习、文明施工等场景。

5、新能源板块的新闻重点。开工典礼时,现场的全景(远景、中景、近景)、主席台全貌、各单位领导表态发言、奠基时(或启动仪式)领导的动作神态等;基础开挖、捆扎钢筋、浇筑(前期、中期、后期)、基础环安装、塔材吊运、塔材安装、风叶安装、单个风机图片、集电线路架设、风场全景、技术创新、各类检查等;对于光伏项目,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远景、近景及能体现阵型、场面各个角度的照片。

6、机电安装板块的新闻重点。施工过程中各节点的照片,以及各类变压器、开关柜、LED照明的安装、变压器的调试、最终照明效果图、前后对比图、各类检查等。

7、丰碑文化建设的新闻重点。一是文体类,包括自己组织或者参与的各类大型演出、比赛,也包括分公司(项目部)组织的小型文体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比赛以及游艺会、小晚会等活动;二是生活类,包括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工地婚礼、在工地为职工过生日、在工地过传统佳节以及相对应的包饺子、挂灯笼等传统习俗、以及参加的当地民俗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新闻;三是纪实类,以纪实的方式,围绕“劳模的一天”、“某某的一天”等主题拍摄照片,用以反映公司劳模、文明职工等模范个人及普通职工的工作生活状态,这类图片直观、冲击力强,通常能以小见大,反映整个职工队伍的素质和精神风貌,使职工群众受到教育,再配上适当的文字说明,往往能受到职工群众乃至上级宣传主管部门的青睐;四是事迹类,典型事迹材料的配图,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如能很好地配合事迹材料反映当事人的精神面貌,拍摄难度一般比较大,尤其是工作照,要

以工地为背景,有特写、有表情最好。

三、新闻图片摄影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基本要求

1、主题突出。拍摄时,目的性要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拍摄照片,要一目了然;拍摄主体要突出,画面中无其他“抢风头”的人和物。切莫“随意”拍,没有目的的拍摄是难出好作品的。

2、色彩纯正。色彩正常,无失真现象。

3、画面清晰。对焦准确,除特写外,多用小光圈或用ATUO模式,保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确保发生的事件有清晰的背景支持。

4、镜头平稳。注意要把相机端平,可参照镜头中、显示屏中竖直或者水平的参照物判断镜头是否水平。虽然倾斜的照片可以进行后期处理,但画面清晰度会有所降低。

5、及时真实。图片新闻同样需要注意时效性和真实性,切莫把老图片当新图片。报来的图片上最好不要有拍摄时间。

(二)特别要求

1、拍摄领导。一要注意角度,拍摄领导时应尽量采取平视,尽量少采用俯视,但在拍摄“口”型会场时,为了拍摄全景,可采用俯拍,但俯视角度要适中。拍摄传统课堂式的会场时,最多采用的是在领导正对面进行拍摄。为了更好的体现与会领导的神态和举止,可采取侧面拍摄或正前方小角度拍摄。二要注重细节,拍摄照片后要立即

观看,仔细看有无影响整体效果的不和谐因素,如会议桌上杂乱、手中有烟、打呵欠等影响企业形象的情况,如果有,要重新拍摄。如确实无法避免,应当用软件(photoshop或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进行美化处理。三要掌握时机,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讲话习惯,要掌握好领导讲话时的最佳拍摄时机,将最好的画面留住。

2、拍摄会议。会议的最佳拍摄时间为会议刚开始半个小时。拍摄会议时要多角度拍摄,分别从会议室的四个角度、主席台正对面,进行会场的全景、近景拍摄。此外,与会领导、发言者、部分参会者都要有记录。拍摄参会者时,要找形象最好、气质最佳的人进行拍摄。开会时,与会领导或前倾或后仰等坐姿不一致的情况,也应尽量避免,必要时可做适当的提醒。

3、拍摄接待。接待时,需要拍摄的照片有:客人单照、主宾握手、主宾交流、主宾会谈、客人翻阅公司画册、参观荣誉室、听取公司介绍时的表情、合影留念等。

4、拍摄项目。一要注意文明施工,现场要干净整洁,标识要统一规范,无违反操作规程及安全质量环保标准的情况。现场人员安全帽要佩戴齐全(最好为有CGGC标识的安全帽),有全景、有人物特写,多拍摄单人全神贯注的画面和体现团结协作的画面。

注:以上内容,是依据日常收集的新闻图片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日常宣传中积累的经验,供各位同事分享。

第二篇:新闻写作及拍摄注意事项

一、写作注意事项

1.文章开头忌写“为了响应xx文件号召”或“应xx要求”等句子。

2.文章内容忌流水账似的记录。

3.文章角度应客观,语言简洁明了,句式平稳,忌用过多形容词,忌词藻华丽,修辞手法过多。

4.文章中忌用带有过多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尤其不能出现省

略号,给读者留太多遐想空间。

5.文章中忌突出个人(人物类除外),一般的新闻当以事件本身为主,以报道事件深化内涵。

6.文章中切忌出现太多的套话和口号。

二、拍摄注意事项

1.拍摄会议照片,拍摄过程中要注意抓镜头和等镜头,注意在画面

中的所有人物的表情、动作自然,杜绝拍摄照片中有闭眼,打哈欠等不雅动作出现,画面中严禁出现鲜花、烟灰缸、抽纸等不应出现的物品和交头接耳、接打电话、抽烟、睡觉等行为。

2.画面主体周围环境不宜过于杂乱。

3.拍摄人物时注意角度,镜头中的拍摄主体要尽量保持正面面对镜

头,杜绝背影,逆光等现象发生。

4.拍摄时同一瞬间尽量多拍几张,选择最好的保留,表现主题的大

景,表现局部的中景和表现细节的特写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篇:新闻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

新闻图片的要求及拍摄技巧

1、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用新鲜、真实、生动、感人的图像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其主要特征是借助视觉图像及时生动地报道新闻。

2、新闻图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闻中图片必须是这一事件中真实的照片,不可以将其他图片用于这个新闻上,除非特别需要!

②求新,图片包含的景象必须新鲜,色彩鲜明,清晰!

③求活,图片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表现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够抓住图片主体的表情特征,借以抒发主体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新闻图片必须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

⑥文字说明要规范,描述画面的事实,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精确严谨,然后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新闻图片的摄影技巧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图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达这则新闻的主题,交代新闻的背景及时间等。例如一场信鸽比赛中,将集鸽现场鸽友忙碌的场景和比赛横幅集于一张照片上,这就既交代了这场比赛的名称,也可以将现场的热闹尽收眼中。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新闻图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镜头,既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例如在比赛时,将一些鸽友欢笑、谈论的表情摄入镜头,可以表现出鸽友对比赛胜利的坚定信心。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在不同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5)仔细观察人物动作,对于人物动作的拍摄,能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等,在集鸽现场拍摄工作人员认真地给赛鸽盖章、贴密码条等动作,可以使这个协会或公棚给鸽友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说,上述一组基本定义具有最广泛的概括性,能够正确地定位新闻的外延与内涵。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定义通俗点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老师讲完了,大家就在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现在想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咬狗”式的新闻也很多。比如说,现在众多的媒体炒作、明星包装等等,你骂我,我骂你,似乎很热闹,但从实质意义上理解,与前面所说的“人咬狗是新闻”的调侃也差不了太多。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则就有可能出政治问题了。但是,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创新特征”上下功夫。你想报道的事件它必须得有点新意,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说,我们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搞了一个性科学教育基地,这对于性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具有很强创新特征的工作。围绕这样的一个选题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闻事件能够满足读者好奇的特征。

在北京的各家媒体中,社会新闻这一块,这样的稿件是占了绝对多数的。但是,在我们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过程中,这样的稿件却是相对较少的。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典型报道对于非专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我们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掌握的。因此,对新闻的典型性特征,我就稍详细点讲。

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新闻稿件是北京日报、京郊日报、中国人口报等我们所要面对主要媒体的重要刊载内容。这类稿件大约占上述报纸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前段时间我和我们刘凤婷处长给咱们石景山区写的“让爱与阳光同在”一稿,就属于典型报道。2006年,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关爱流动女孩行动,咱们石景山区和全市、全国的其它地方比,比他们搞得好,咱们就是典型,写咱们怎么开展关爱流动女孩行动的稿件,就属典型报道。因此,对典型报道可以简单作这样的理解:即典型报道就是百里挑一树典型。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如刚才我们说的关爱流动女孩行动,我们做的工作是全国都在做的,但我们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有特色,做得有成效,因此,我们石景山就是这方面工作的典型。

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把工作当事业干,做出一番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工作业绩来,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想要做到的,但是真正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就是典型。

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比如,当前全国人口计生系统都在学习中央的新“决定”,哪个单位哪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有创新,有成效,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一较短时间内的典型。

把上述的一些典型的工作或事迹报道出去,就是通常意义上所称的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的一个容易产生的错误理解,就是把一般的好人好事或者履行应尽的职责或任务当做新闻事件来报道。

比如某某某帮某老人解决了一个什么困难之类的。这种事迹是否是新闻,必须要看是否具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此类事件是否与当前的宣传主题有较强的关联;二是当事人做这件事是不是轻易就可以实现的。比如,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播出了多位普通百姓学雷锋做好事的新闻,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与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有着密切联系。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

具有这一特征的稿件是党报党刊用稿率最多的,大约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中国人口报的头版、二版,更是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在北青、北晚、法晚等以发行量为办报目标的报纸,这类稿件就只占不到百分之二十,而且这部分稿件还都是政府指令性稿件,不登不行。如果让报纸自行选择,他们可能一篇都不登。他们的选择只能是围绕事件的新闻性与焦点性来做。因此,下面我们就接着说一说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

比如说,两会中的《物权法》通过审议,很多报刊都用了专版、专刊来报道,就是因为它是大众眼里的焦点事件。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常精典的事件,充分说明了新闻事件焦点性特征的重要性,那就是在中央颁布新决定后,各级人口计生组织都利用当地新闻媒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闻宣传工作,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应邀来采访的记者对新决定的主要内容并不关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育指标有没有放宽,富人超生有什么特殊处罚措施,等等。这种看似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却是新闻的焦点性特征的强烈表现。因此,如果我们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能够敏锐地抓住新闻事件的焦点性特征,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件及时地报道出来,就一定能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三)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1、消息

2、通讯

3、评论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2.消息的写作要点

第一,内容要新鲜。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3.常见消息类型实例分析(1)简明新闻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也叫简讯、短讯或快讯。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内容,篇幅很小。

(2)动态消息

所谓动态消息,就是指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的简短的新闻报道。这种动态新闻比较单一,只反映一个动态。其特点是文字简短,内容广阔,新鲜活泼。

(3)综合消息

所谓综合消息,它既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报道,而是由许多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很强的指导性。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较大范围,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它既有面的情况概括,又有典型材料作说明,做到点面结合,反映全局。这种形式适于宣传各条战线的形势,某项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群众运动的声势、规模、特点、趋向。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印象。

(4)经验消息

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

〈实例〉: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和谐——姜圩路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维权平台 第二,通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包括故事、特写、工作综述、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等。

(一)通讯的主要特点

1、现实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

2、形象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二)通讯的分类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的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面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记写事件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的特点是以记事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写工作通讯要有针对性,抓住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经验要科学、有理论根据。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也叫风貌通讯、上题通讯、综合通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现实中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这类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三)通讯的写作要点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典型是通讯的筋骨,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典型呢?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

2、写好细节。写好细节是通汛写作的重要任务。要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活动来表现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内心活动;写事要具体形象,有原委,有情节。

3、安排好结构。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成为行文的线索。在采用这种结构时,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横式结构,是指用?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的。这种结构概括面广,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变换,恰当地安排通讯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采用空间变换的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纵横结合式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通讯的结构形态较多,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一些有既成的模式。但是有通讯结构中三个要件却是值得重视的:标题、开头、结尾。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通讯的故事性与细节性特点鲜明,因此,什么样的事件或人物适合选择通讯这一体裁来表现,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看:一是人物或事件能否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二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能够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三是人物或事件的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是否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四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点:

1.针对性。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便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作为评述对象的社会评论,针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往往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或某种思想倾向,有的放矢的发议论、谈看法。

2.时效性。社会评论是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思想动态的分析解剖,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因此,及时地发现有代表性的社会动向和思想苗头,抓住时机,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在考试时,考生只需根据所给材料找到材料所隐含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解剖,给出正确是非判断,就可以了。

3.单一性。单一性的特点是由针对性与时效性所决定的,即在评述社会现象时,目标比较单纯,重点尤为突出。社会评论通常是“一事一议”、“一理一评”,针对一件事、一种情况或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

4.大众性。社会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在论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要求社会评论一方面要使思想内容与读者接近,评论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写作形式上要尽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做到为大众所喜爱。

(二)新闻评论写作要求:

一是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这就要求对论据的要求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评论文章的观点是起统帅作用的,由论点统帅论据,而论据材料又是立论的依据的基础,是支撑论点的,论点靠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得以成立。

二是要使论据和论点达到和谐统一。论据必须做到:第一,真实;第二,准确;第三,充分;第四,典型。

三是由事入理,理从事出,事理相融。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

四是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三、基层干部如何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一)基层干部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前面我们曾分析过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具有的两个优势,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对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主要原因是练得少。

二是选择最佳报道切入点不够准确。平凡事件中见不平凡。

三是投稿经验不足。报刊媒体栏目设置以及编辑的个人择稿偏好对用稿率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兴趣坚持不能持久。初学新闻写作的,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投稿刊用率都不可能太高,这样对部分抱有较高期望值的人打击较重,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几种捷径

① 模仿着写。所在大家、名人必经的一条路。② 虚心请教。不要怕给别人添麻烦。③ 多与上级机关沟通。④ 关注报纸专版、专栏的变化。新专栏的开辟,通常还没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稿件采用率高,对于有一定新闻稿件写作能力的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⑤争取到上级机关短期帮助工作的机会。⑥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

(三)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中国文学的长篇巨作是从元曲开始的,以前唐诗宋词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学作品,都篇幅相对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小说的涌现,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就是“虎头、猪肚、豹尾”理论的出现。所谓的“虎头、猪肚、豹尾”理论,就是指创作者通常在开篇与结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开篇吸引眼球,结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间部分则写得比较随意,不仅不是很讲究字词的斟琢,而且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比较散漫。这样安排,主要是与长篇曲牌及小说的篇幅过长的原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几乎是耗尽一生精力写一篇小说,但也还有“猪肚”出现,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就新闻的导语写作,即“虎头”部分向大家汇报几种常用的写作技巧。

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6.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8.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9.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0.欲擒故纵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欲擒故纵”。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11.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12.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新闻写作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

(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写出这篇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第四篇: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 未来事实。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2新闻事实是客观发生的事实而非记者策划的事实。3新闻事实是总体与局部都真实的事实。4新闻事实是本质真实的事实。

策划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策划的区别:

1从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和职责来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其首要职责。

2从两者的运行轨迹来看,新闻策划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策划或导演新闻却是建立在唯心论的基础上。

3从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来看,新闻策划是利用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策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报道效果,而策划或导演新闻,则是为达到某种新闻效果而人为的策划一起可供媒体报道的事件。

4从两者的运行结果来看,新闻策划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而策划或导演新闻虽然在竞争一开始吸引了部分受众,但从长远利益来看,由于它不合理的配置新闻资源,使之背离了新闻价值规律,将无助于提升甚至有损于新闻媒体品格,有损于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的度:是事物保持某种特定质的量的界限。如何把握新闻采访的度:

1客观准确的反映事物的内在价值。2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即报道的火候。3保持新闻信息的平衡。

信息不平衡的表现主要有:

1报道事实时突出一点无视其总体背景,造成所报道之事实与其所处的总体背景不对称。

2对一个单位或地区的报道充分和集中,对其他单位或地区的同类信息基本不涉及造成同类信息的地区或单位间的极度不平衡。

3对有争议的事实或现象有明显的报道倾向,只报道记者欣赏赞同的事实,不报道记者反感或反对的事实,造成信息不对称不平衡甚至不真实。

改变信息不平衡的报道方式和方法:

1“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是一种正确掌握新闻调控,运用新闻规律的新闻传播艺术。”

2还必须注意报道的常态避免跟风炒作。

如何理解新闻采访的时间:

1实际上主要涉及如何认识新闻采访的时效性的问题。2并不是只有第一时间发出的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

如何理解新闻采访的空间:主要是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即记者采访的位置问题。新闻报道的角度要求:1报道角度的“新”与“准”2新闻角度的“小”与“巧” 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叙述者阐释者也是意见信息的表达者。采访对象的特点:1繁杂性。2代表性。3能动性。如何选择采访对象:

1要选择最接近新闻事实的人。

2要选择与事件相关的、具有公信力的机构或者专家作为采访对象。3从不同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丰富新闻报道内容。4要选择愿意说,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类型:1积极配合型。2对抗阻挠型。3态度冷漠型。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取与舍”的矛盾,“深与浅”的矛盾,以及“真与假”的矛盾。

协调深浅矛盾的关键:在于在交谈中获得愉悦,加快有浅入深的进程。1要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寻找相似点拉进心理距离。

采访对象提供虚假信息的原因:1记者的交往圈及其特点:1的中介。3基层是原态的富矿区。

采访对象因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说谎。2因不希望卷入麻烦而不惜牺牲事实真相。3被人收买利用或者受到威胁等。

上层是个强大的信息场。2中层是各方信息汇聚和传播如何深入基层:1用脚深入基层。2用心深入实际。3建立采访基地。

新闻发现:既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以及找到事实中值得传播的要素。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敏锐的识别事实中所含新闻的意识和能力。公众兴趣的构成要素:新鲜,重大,接近,显著,冲突,趣味,人情味 新闻事实的宣传价值要素: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适宜性。新闻发现的本质:1是记者对社会的认知。2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新闻发现的两重境界:显性新闻和隐性新闻

如何培养训练新闻发现能力:1新鲜感与探究欲。2观察意识与观察力。3广博的知识和新闻灵感。4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发现新闻的途径:

1深入实际信息观察—从生活中寻找新闻。2捕捉会议中的公众兴趣点—从会议中寻找新闻。3转准政策热点、工作重点和难点—从工作中找新闻。4在生利用新闻资源—从已发信息中想寻找新闻。5重视读者来信,来电和来访 —从读者送来的信息中找新闻。

采访准备在采访中的作用:1明确报道思想,找准采访突破口。2了解采访对象,缩短双方距离。3熟悉采访领域,减少盲目和失误。4找准问题要害,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5制定采访方案,增强采访的计划性。6节省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

采访准备的内容:1认识新闻事实的时空价值。2熟悉要采访的领域。3研究采访对象的档案。4查找背景资料。5拟定采访方案提纲。6采访事物准备。

访问的价值:过程是获得新闻材料的过程、是认识深化的过程、是验证材料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原则:1问题要具体。2问题要特别。3问题要有新意。4问到关键点。问的有策略。

提问的方式:1正问法。2反问法。3侧问法。

采访时倾听的方法:1听出有新闻价值的材料。2听出个性语言和弦外之音。3听出不经意中流露出重要信息。4倾听时思考和互动进行。

新闻发布会的提问技巧:问题要集中。2善于“考问”3多准备几个问题

开座谈会采访的好处:1节省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2互相启发,开启采访对象的思路。3互相争论,有助于记者辩证地认识事实。4当面验证,提高材料的真实性。

开座谈会的弊病:1互相推诿。2一边倒现象。3难以深入。

开座谈会的适用空间:1熟悉情况,寻找线索。2广泛搜集具体真实材料。3搜集各方面反应(行为反应、观点反应)

主持座谈会的技能:1事先通知对方座谈的内容。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的人员。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4善于引导,不轻易下结论。5善于在座谈会上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现场观察的作用:

1观察能看清事实的真实面貌,提高新闻的可信度。2观察能获得亲身感受,增强新闻主题的变现力。3观察能搜集新素材,获得新发现。4观察能获得丰富的过程,细节信息,增强新闻的主动性。

现场观察的目标:1观察变化:新闻是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变动、变化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2观察特点:主要是指观察人或物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表现。3观察小插曲:是指哪些在整个场景中不占主要地位、看起来微不足道、很细小的部分。4观察现象背后:记者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观察,宗人要细心地观察每一个细节,但看到的依然是事实的表象、外在的东西。

现场观察的方法:1全景式观察:观察目标对象首先要从总体上去把握,进行全景式观察,获得总体印象。2特写式观察:能使记者对报道对象观察得更清楚、更具体。3多感官配合观察:要求记者观察时要调动眼睛、鼻子、耳朵和手脚等多种器官,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状态。

体验式采访分类:1显性的体验式采访:(1)是新闻记者长期坚持的一项传统。(2)是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3)能提供真实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体验式采访的方法:1选好体验对象。2细致观察3全身心投入与参与。4与体验对象交流。体验时不能忘了记者的角色。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公开身份、不暴露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也有人称之为暗访。类型:侦查性。体验性。验证型。

积极作用:1排除干扰,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2感知深切,增强新闻的说服力。3培养记者扎实的采访作风。

隐性采访要注意的问题:1选好隐性采访的题材。2选好隐性采访的方式。3暗访须与明察结合。4隐性采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5隐性采访应接受道德的制约。6隐性采访必须学会保护记者自身的策略。

电话采访的适用空间:1远距离事实的采访。2对已报道事实的跟踪采访。3对热点话题的小范围调查。4对具体问题的个别访谈。

电话采访的方法:1提前预约采访。2设计拟提出的问题。3用语言创造交流的氛围。4切实做好电话采访的核实工作。5要学会利用电话簿。

网络采访的特点和优势:1采访手段更方便更快捷。2采访范围更广泛。3采访内容更丰富更全面。4采访成本更低廉。

网络采访的方式:1通过电子邮件采访。2用即时通信工具采访。3网上调查。4网上搜找新闻线索。5报道资料查询。

网上采访的合理利用:1对网上信息要作进一步采访。2网上采访要辅以其他采访手段。

采访方法:1上下结合(1)自下而上的 下上结合通常被用为1对来自基层的事实进行验证。2对事实合理性进行评价。3评价事实的显著性价值。(2)自上而下的上下结合,通常被用为1验证信息的真伪。2位综合信息寻找具体的注脚和解读。3位政策信息寻找反馈信息。

2点面结合:(1)由点而面的店面结合(2)由面而点的店面结合 3交叉采访 4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主要目的着眼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

抽样调查中问卷如何设计:既要反映调查的目标,又要便于调查者回答。1问题不宜太多2问题简单明了3问题要客观不要使用带倾向性或诱导式的问题答案应该选择客观性的4也可以设计少量的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的问题,以开阔调查者的思路和视野。新闻失实的表现:1完全失实。这种时事新闻表现为新闻的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它既可能表现为“无中生有”,对完全没有的是随意编造。

2部分失实。表现为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但也存在一部分不真实。有以下几种表现:1事实发生的事件随意改动。2事实发生的地点随意挪动。3事实相关的任务随意变换。4是似是而非地编造具体事实。

新闻失实的原因:1新闻来源有误。只要指为记者提供线索或素材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提供了虚假信息。(1)出于私人目的,故意隐瞒事实而提供假信息。(2)信息提供者知识一个中转站,把道听途说当做亲身经历。(3)信息提供者并非故意造假,因认识能力有限,提供了假信息。(4)信息提供者是刊登离奇新闻的国外媒体。2记者采访不到位。许多新闻的失实还在于记者采访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采访。(1)记者采访不到现场。(2)按计划写新闻而不是根据事实写新闻。(3)记者采访路线有误。(4)记者认识水平有限导致判断失误。(5)记者有意改变事实。

核实方法:1检验消息来源。2到新闻现场去。3问的详细些。4改进认识方法,提高认识水平。

事件新闻:事件新闻所报道的对象是一个个完整的事件,有明确的起止事件,有具体事实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这种事实主要为现时发生的事件。其中有突发性事件新闻和预发性事件新闻。

非事件性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没有明确的起止事件,没有具体事实的方式、发展和结束的过程。(1)非事件新闻常常表现为一类现象、一种综合事实或做法。

第五篇:图片新闻

信息学院“服务走进社区、重现雷锋精神”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 作者:信息分院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 2012-06-23

今天把横幅拉到了小区的另一侧,希望能够起到

更好的宣传作用。让人头疼的各种广告牌在队员们的手里将会变得

焕然一新。队员们的一整天劳动结果

下载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图片的拍摄重点及注意事项(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拍摄新闻心得体会

    拍摄新闻心得体会 20093201) (李维佳 20093201)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新闻拍摄有了新的认识,要弄一个好新闻,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新闻拍摄有了新的认识,要弄一个好新闻,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拍摄新闻心得体会

    拍摄新闻心得体会 (李维佳 20093201)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新闻拍摄有了新的认识,要弄一个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只有用敏锐的双眼用心观察世界,留心生活,才能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

    运动会拍摄注意事项(范文大全)

    运动会拍摄注意事项拍摄从一开始都是先踩场,哪能拍全景,哪能拍到好的中景,哪能拍到好的特写做到心里有数,省得转换场地的时候再找,耽误时间。首先是先找高点,再对应自己现有的镜头......

    晚会拍摄注意事项

    晚会拍摄注意事项 前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舞台布光是否均匀,舞台灯光的色温是多少,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你的摄像机比较专业,建议色温滤色片设置为3200K(一般为第一档),让灯光师将......

    婚礼拍摄注意事项

    婚礼拍摄注意事项 婚礼拍摄56个细节不能漏 一生一次的婚礼,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留住。让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要逃离镜头所触及的范围,这既是摄影师和摄像师的工作,对新郎新娘以及家属......

    本科拍摄注意事项

    各位童鞋: 大家好! 根据今天的拍摄情况,特此发布: 拍摄注意事项: 1、拍摄一些镜头后,如果回看,要注意: 首先,多拍摄一些镜头后再回看;回看至最后一个镜头停止,再继续拍摄后面的镜头,否则......

    会议拍摄注意事项

    会议拍摄注意事项 1. 拍摄人物特写(领导和听众)。 比如领导讲话、会议上有特点听众代表的代表。拍摄这种照片比较好办,就是用闪光灯。如果是近距离拍摄,闪光灯不要直接对着人物,......

    新闻拍摄写作培训

    电视新闻写作、策划及获奖新闻赏析 杨广龙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 所谓电视新闻,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