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把手亲临一线做群众思想工作
一把手亲临一线做群众思想工作
为全面掌握共青大道2号线征地拆迁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解决好工作存在的问题,推进工作顺利开展,5月15日,遵义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昌林、遵义县政府副县长杨劲松、遵义县政协副主席、龙坑镇党委书记陈刚一行到龙坑共青社区开展共青大道2号线拆迁调研工作,并召集涉及到的拆迁户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陈书记认真听取了拆迁户代表的意见,并就拆迁户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讨论。陈刚强调:社区干部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依法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同时希望群众要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上下一条心,形成合力,为我镇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市项目部成员、镇武装部长邓荣伟同志全程陪同。(唐恩态)
第二篇:农村党员群众思想工作心得
文章标题:农村党员群众思想工作心得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而当前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随之带来人们思想领域的一些矛盾和困惑。**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要保证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解决思想
矛盾、扫除思想障碍是关键。我们要抓住矛盾的本质根源,把握其现实特征,深入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
从总体上看,**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鼓舞下,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举办以“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形势报告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等各类学习培训会,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树立起了宗旨观念、市场观念、勤政观念、位次观念和创新观念,推进了思路创新和制度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呈现出一定生机和活力,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但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压力,加之在改革开放中已形成的一些问题的干扰,产生了一些思想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旧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怕担风险,遇难而退等旧思想、旧观念和畏难情绪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产生矛盾和冲突。二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引发的思想矛盾。在改革开放中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与人们对利益分配问题的认识存在错位现象,从而引发一些疑虑和“受挫”失衡心理。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认同受到某些冲击。
造成上述思想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思想路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有些干部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没有真正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思想脱离实际,甩不掉原有的思维定势的羁绊,在新形势面前产生疑虑、畏难、消极情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不相适应,由此引发了思想矛盾和分歧,成为加快发展一大障碍。二是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善未健全,导致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引发的思想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仍然存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对人民群众的情绪往往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的分配杠杆的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的差距。人们仍然对哪部分人应该先富有很多不同看法,特别是工人、农民对自己能否尽快加入先富起来的行列持怀疑态度。目前,社会分配差距大和分配过程中的不公现象,造成了一部分人对现行分配政策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与上述客观问题相对应,人们在对利益分配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种分配观的交织。一种是过去的忽视劳动效率与效益的差别,只讲分配结果的均等;另一种是现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当前,前一种观念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还没有彻底消失,后一种观念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之人们对“按劳分配”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一些人会在复杂的利益分配中,采取“对自己有利的就赞成,对自己不利的就反对”的态度,由此造成不同人群各诉其“苦”的现象。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不够,导致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认同受到某些冲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催生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值观念。但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加之封建残余、小生产势力的惯性、西方意识形态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渗透,很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生和蔓延。而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物质利益的多样化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这些多元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必然同时存在。
广大干部群众的这些思想矛盾产生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不奇怪,也不可怕,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马克思说过,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处理和解决好这些突出的思想矛盾。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扫除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
从全县发展的大局深刻认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真正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全国翻两番,**怎么办”这个主题,扎实解放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精神状态问题。引导全县各级干部迅速摆脱陈旧观念、传统习惯的束缚,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坚
第三篇:群众路线教育一把手表态材料
岚皋县支行张文同志表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大家自我批评、相互批评确实是动了真格,深刻犀利,可以说,这次活动确实做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辣味十足,但也收获良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对班子个人的成长也起到了的提醒和警示。我们要按照中央、上级行的要求为动力,将这次活动的思想精髓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勇气,以更高的标准、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这里,我代表岚皋农行党委作以下表态发言:
一是亲自安排部署,组织学习到位,不当大支客,不用摇控器,不做木偶人。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方向。二是亲自听取意见,问题查摆到位。做到请上来提,走下去听,自己问题查深查透,体现“严”,别人问题叫准叫响,体现“实”。三是亲自修定规则,整改落实到位。已有明确规定,带头严格执行,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规定,完善修定。对没有规定、实际工作又需要,制定并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审核出台具体意见。四是亲自公开承诺,监督反馈到位。按上级行分期推进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将支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和领导班子情况公开,接受员工和上级行监督。五是亲自负责一线,问责管理到位。班子成员带头完成各项经营任务,利用各种手段加强行内风纪管理,随时抽查,每月通报,对不负责、不尽责的要先问责,后追责,确保队伍管理上不缺位、不空位。
群雁高飞首雁领,羊群走路靠头羊。总之,作为支行一把手,我责任担在肩,行动走在前,样子树在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第四篇: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基层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袁燕群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骨干,是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干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解决自身认识问题,更要解决群众思想问题。根据多年来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体会,我认为,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与群众加强心灵沟通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基层干部要广泛深入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心灵沟通。
(一)真心贴近群众
如今有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年的鱼水关系,而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群众不与干部来往,干部不知群众实情,基层干部成了瞎子和聋子。要改变这种状况,基层干部必须掏出真心,贴近群众。
1、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这里所说的“真情”,主要是指有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同志感情和朋友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基层干部如果没有热爱群众的真挚感情,群众就不会与你接近,你也无法接近群众。要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一定要建立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关怀体贴群众,尊重信任群众,热情帮助群众,真诚爱戴群众,以真情去创造一种与群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推倒与群众之间的心理围墙。基层干部要明白,群众与干部之间虽然有职务高低的差别,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有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因此决不能在群众面前摆出一副“官员”的架子。在实际生活中,群众最不欢迎那些“官职不大,架子不小”的干部,他们对那些喜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强迫命令的基层干部,要么敬而远之,要么恨而避之。基层干部只有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把自己与群众摆在同等地位,建立以心对心、以情通情的心理平台,消除群众的心理障碍,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
2、以坦诚架设心灵桥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坦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基层干部要以坦率的态度和诚挚的言行去与群众打交道,敞开心扉,实话实说,光明磊落,实事实做。基层干部只有与群众坦诚相见,说真心话,做真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基层干部如果打官腔,讲空话、套话和假话,群众就会对你退避三舍;如果做虚功,办假事,矫揉造作,群众就会对你嗤之以鼻。因为坦诚最有亲和力,最能拨动群众的心弦,也最能赢得群众的认同,所以基层干部只有坦诚说话、坦诚做事,才能架起通向群众心灵的桥梁,实现心心相连。
3、以热心缩短心理距离。群众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总是渴望得到干部的关怀,并把这种关怀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支持和安慰。如果群众得到了干部的关怀,就很容易对干部产生深厚的感情。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广交朋友,真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缩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当群众在节假日加班时,基层干部应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当群众完成一件工作时,基层干部可以对他们笑一笑,或说声“好”;当群众生病时,基层干部不要忘了去看望一下,安尉几句;当群众来到身边时,基层干部不妨把自己的位置往群众挪一挪,尽量缩短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这些
热心的表达,往往会无声胜有声,盖过千言万语,起到特殊的肯定、赞扬、鼓舞、激励作用,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为基层干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谈心亲近群众
谈心是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方法。基层干部要勤于和善于应用谈心之法,直面群众,促膝交谈,做群众的知心人。
一要主动服务。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作为基层干部,要真正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内心世界,就必须主动深入群众,同群众开展谈心活动。当前,有些基层干部觉得时代变了,群众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意识强了,大家相互联系的渠道也多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上随时交流,再面对面谈心没有必要了。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再先进的通信手段,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特别是说话的表情、会心的眼神,在通信工具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再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无法直接反映群众的真实想法和复杂心境;再频繁的日常见面,也代替不了思想深处的敞开交流,所以不能用现代通信“新手段”取代面对面谈心的“老传统”。基层干部只有积极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活动,才能从群众的姿态、语言、表情中准确捕捉到他们的心理信息,从而作出应有的反应,以语言、行动、表情等不同方式点化、感染、启发、打动群众,达到心灵共鸣的效果。
二要虚心倾听。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摸到群众心思的脉搏。基层干部在与群众谈心时,一定要虚心倾听群众说话,给群众以表达思想、亮出心底的机会,使之产生释放感、轻松感和惬意感,增强配合和参与谈心的积极性。要特别注意虚心倾听群众的不同意见,在群众谈不同看法时不厌烦、不打岔,让其把话说完。基层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说话,群众才会舒心乐意和你谈话,否则就会谈不来、说不拢。
三要换位思考。开展谈心活动,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极为重要。基层干部只有站在群众的位置和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才能够准确地理解群众的想法和心理状态,真正找到亲近群众的结合点。如果只强调自己的看法而不体谅群众的想法,就很难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也就很难被群众接纳。基层干部要善于发现自己与群众的共同点,以这些共同点作为谈心的切入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强化,形成共识,使群众产生亲近感,增强信任心。
(三)用心走进群众
处处用心皆学问。基层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处用心。
首先要实事求是,切忌虚假浮躁。为人做事,贵在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丁就丁,卯就卯。基层干部做工作要考虑实情,讲求实际,注重实效;处理问题要出以公心,求之公道,坚持原则;对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能办到的定办速办,取信于民,不能办的讲清原因,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切忌图虚名、巧伪装、说假话、做假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假记录、假总结、假材料来对付上级检查和群众监督。对是非黑白,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无菱无角,搞中庸之道。对群众的事情,不能哼哼哈哈,敷衍了事;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当面答应,过后无影,失信于民。
其次要注重细节,切忌善小不为。干群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在干部与群众的日常接触中形成的,是在干部对待群众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形成的,是在干部指导群众生产、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群众往
往会非常在意一些小事情,常常会从一些细节和小事上来评价、分析干部,确定自己的看法,所以基层干部在与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务必注重细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基层干部如果能够在细小的事情上与群众通融,在细节问题上赢得群众好评,经常用“毛毛细雨”去滋润群众的心田,最终必然会受到群众的爱戴。
再次,要鱼儿入水,切忌蜻蜓点水。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应该像鱼儿入水一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劳动,一块说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能把自己当成群众一分子的基层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效果就明显不同。因此,基层干部不能“围着楼房转,隔着玻璃看”,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群众。第四,要踏实办事,切忌官场作秀。人民群众愿否与一个干部打交道,主要不是看其说的怎样,而是看其做的怎样,看其能否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正如老百姓经常讲的:“说到不如做到,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成实事一件”。基层干部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从群众最紧要的事情着手,从解决群众必需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就业问题、行路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当然,踏实办事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基层干部一方面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解决几个主要问题,让群众感受到真心诚意;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长远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着力解决好那些疑难问题。群众看不惯拿腔拿调的,看不惯搞花架子的,因此基层干部切忌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形象工程、泡沫经济之类的官场作秀。
二、向群众讲好科学道理
做群众思想工作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讲好道理,以理服人。凡事都有个道理,向群众讲好道理,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把道理讲细。一般情况下,普通群众觉得大道理总是抽象一些,深奥一些;小道理总是形象一些,浅显一些。群众思想朴实,乐于从浅显的小道理中去感知和认识大道理。因此,基层干部在讲道理时要善于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干小道理,一点一点进行讲解,以便群众一点一点领会接受,好像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一块块小西瓜,以便一口一口地吃那样。例如,有一次,我在向职工群众讲怎样做好本职工作的问题时,反复讲到了“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个大道理,但职工群众听了很久还搞不清楚什么叫人生观,对树立正确人生观更是一头雾水,因此遭到质疑。后来我把人生观分解成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在社会中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几个比较细小、简单的基本问题,化整为零,逐个讲解,结果职工群众透过一个个小道理,见到了正确人生观的全貌,懂得了怎样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个大道理。实践证明,道理分得越细,离实际问题越近,越易深入浅出,让人融会贯通,从而充分发挥科学道理的启迪作用,切实增强所讲道理的说服力。
二要把道理讲透。由于不同群众的文化素养、社会经历和觉悟程度不同,认识、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也有差别,基层干部在向群众讲道理时,必须注意所
讲道理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完整性,不断章取义,不掩头盖脸,把相关道理的含义讲准确,实质讲清楚,条理讲清晰,内容讲透彻。例如,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保持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实行统筹兼顾、最终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五个层面,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讲全面、讲完整、讲透彻。只有分清层次、循序渐进,将道理讲深讲透,才能便于群众领会理解和消化吸收,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
三要把道理讲实。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最能打动人的是实话。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把“远”道理讲近,把“虚”道理讲实,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反对讲空道理。要把宣传科学理论同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变化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回答现实生活最直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讲道理具体化、现实化,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引导力。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解答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威力,真正打动群众。例如,三九企业集团的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但有段时期员工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低于深圳一般企业,一些员工产生了不愿在三九工作的念头,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三九企业集团领导将人生价值观理论与企业发展实情相结合,教育员工虽然在三九不能拿高收入,但三九有一个好的机制,给每个有事业心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创造了干事业的机会,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想干事业的人就应该在三九安心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实情实话教育的结果是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当前,客观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阐明,基层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需要用理论和事实予以澄清。尤其是对群众普遍关注而又容易引发思想矛盾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让科学道理放射出春风化雨的导向魅力和渗透威力。只有把道理讲真讲实,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使群众感到平实可信,牢靠可依,从而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四要把道理讲活。运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来讲道理,最容易把道理讲好,也最具示范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当代英雄模范人物是讲解道理的最佳事例,如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王顺友等时代先锋,他们产生并生活于现实之中,他们的言行体现着时代精神,体现着科学道理,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广泛,用来讲解道理、教育群众,最容易使群众产生共鸣。例如,赣州市邮政局在开展“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活动中,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王顺友和身边的全国模范投递员伍攀明等先进典型,对照先进看亮点、找差距、订措施、追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邮政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市邮政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要注意收集、总结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经常用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教育群众,尤其要善于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本单位的事教育本单位的人,让群众通过现实生动的事例来领会道理。五要把道理讲白。群众不喜欢听“官话”和“书面语言”,基层干部只有把从书本上学来的道理和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理,转换成“白话”——口头语言和百姓语言,并融合到群众喜闻乐讲的生动语言之中,形象逼真地去比喻和描述,群众才能听得懂,听得顺,才会乐意听。例如,一位体委干部在向体育运动员讲述团结协作的道理时说:在足球赛场上11名队员,一个个都是一条龙,但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就会变成一条虫,要知道,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一个团队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力量。运动员们听了这样通俗直白的讲解,有谁不
会轻松自然地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呢?
六要把道理讲新。讲传统道理不能几十年一贯制,陈词旧调无改进。如果把传统道理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脱离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脱离人民群众随时随地的生活实践,传统道理就会僵化枯萎,从而丧失说服力和战斗力。例如,“人生应该多奉献”是一个老道理。过去只把奉献说成是一种无私无畏付出牺牲的崇高情操,似乎只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正义捐躯殉职才是奉献,后来虽然把为新中国建设劳筋伤骨、为老百姓解忧废寝忘食的精神列入奉献范围,但人们还是觉得奉献高不可攀,可敬不可行。在当今社会,如果不将奉献的含义扩展到既是崇高情操,也是平凡精神的范畴,群众就很难在奉献上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在倡导奉献精神时,应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给奉献增添新的内容,把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在社会生活中向失学儿童给予帮助、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乃至为孕妇和老人主动让座位、为保护环境义务清垃圾,等等,都列入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加以宣传。只有这样,奉献理论才能发扬光大,奉献精神才能深入人心。要及时总结并应用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念和获得的新认识,赋予传统道理新的时代内容,把过去尚未完善的补充完善,把过去讲片面了的讲全面,把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及时填充进去,增加新的内涵,使传统道理具备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把老道理讲出了新内容、新水平,群众就会觉得更真实、更新鲜、更生动,就会更愿听、更想听、更爱听。
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创造一些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务实有效的说理方法,使模糊的道理清晰起来,抽象的道理生动起来,务虚的道理现实起来。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各种道理讲得入耳、入脑、入心、入情、入魂,增强科学道理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效地起到说服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
三、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的思想问题多数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等实际问题时产生的。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道理固然要讲清讲透,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第一,要反映群众实情。基层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察实情。要“下高楼、出深院”,到生产一线去,到僻街小巷去,特别是到艰苦的地方和困难的家庭去,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体验群众的辛劳和困苦,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要多到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问题最多、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听群众肺腑之言,观群众身边之实,察群众心头之忧。不能走近不走远,身入心不入,看富不看贫,听夸不听“骂”,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如实向上反映,不能报喜不报忧,讲好不讲差。
第二、要重视群众意愿。要坚持民主法治原则,推进决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决策举措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群众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使各种决策更符合民情,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合理,更有利群众。重视群众意愿,不仅要注意听会上的群众意见,也要留心听会下的群众意见;不仅要收集普遍的意见,也要收集个别的意见;不仅要了解正面的意见,也要了解反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
么、干什么,才能发现群众的实际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第三、要排解群众忧患。基层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思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做到群众有忧我不安,群众有难我上前,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处处帮助群众解难,主动积极地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对群众渴望解决的大事、难事,要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努力办好;对群众反映的油盐柴米之类的具体事情,也要认真办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长期处于困难境况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要建立基层干部联系点,主动服务群众,对他们的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等给予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帮助解决,勤手快脚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盼望、最紧要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改革、发展、和谐大局的各种现实问题。
第四,谋求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首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干部的目标管理工作中去,坚持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基层干部的一切管理工作,在总体上把握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推进发展、保持和谐的各项决策举措,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统筹兼顾并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其次,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干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经济文化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下岗职工、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帮助解决,切实把党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求利益,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好,通过为群众谋利益来体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基层干部就能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起到赢民心、凝民智、聚民力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五篇: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群众始终是党的执政基础、力量之源。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事关“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事关社会安定和谐。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都对群众工作有许多精辟论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些论述和要求是党在各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针。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要用党的群众工作思想武装头脑,把党的群众工作思想不折不扣的落实在行动上。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要抓好党的群众思想工作的落实。我中共玉龙县委群众工作局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要求全局上下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我们党来自于群众、产生于群众,一切服务于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决定了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有了群众观点,才会有群众感情,才会尊重群众、重视群众、关心群众。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我们理应更加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公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真正做到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树立群众观念就是要把对组织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如果把对群众负责和对组织负责两者统一起来,工作作风就会不一样,干劲就会不一样,工作的踏实程度就不一样,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也就不一样。
二、要求在工作中站稳群众立场
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站稳群众立
场,就是在谋发展、做决策时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总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与实际情况经常保持着统一、保持着一致,使决策既不落后于形势,又能够符合实际。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途径和目的。站稳群众立场,还要抓好经济发展,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让更多的群众富裕起来,夯实办好民生实事的经济基础。
三、要求在方法上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工作方法问题既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有了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才会有好的工作方法。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做到了蹲得下来、坐得下去,联系得了群众,驻村走户了解群众。树立起来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进百姓门”、“讲百姓话”、“办百姓事”、“暖百姓心”,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注重工作方法,对合理的、能够解决的诉求要尽早尽快办理;对不合理的、不能解决的诉求要做好解释说明,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在落实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落实好群众思想工作,是处理好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立足点。群众观点的核心是牢固树立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键在于处处为人民着想,把群众的事当成我们自己的事,把人民的难处想象成我们自己的难处,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用群众的眼光评价检验工作得失。在处理信访工作的过程中将心比心,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取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真拥诚护。在处理干群矛盾时,常怀宽广、包容的胸怀和气度,群众暂时不了解、不理解的,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直至取得支持。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有效化解矛盾中取得主动。
五、以体制机制保障党的群众思想工作的落实
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难点在落实。要求我们信访工作人员要善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更新理念,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党的群众工作思想落到实处。
建立了机关干部联村入户制度。群众工作不能是一阵风,好的做法就要形成制度,这样才便于长期坚持。实施联村入户制度,一个机关联系一个村,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入户,局机关经常深入到白华居委会,了解基层,了解情况,增加干部认识基层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群众的感情。切切实实的贯彻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最终体现在了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实施结对子的交流方式。领导干部到基层,不但“身”入群众,更重要是的是“心”入群众。要真“心”入群众,就要有好的载体、好的方式,结对子就是领导干部与群众交流的最好方式。只有与群众结成对子,才能做得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这样干部说出来的话群众才愿意听,才听得进、听得懂,群众也才愿意和干部掏心窝、说实话。因此,干部和群众结对子也要形成制度。在联系村,职工要与贫困户结对子,把单位的力量与职工的力量结合起来解决贫困户的问题。在处理贫困户问题上做到具体实在,其目的是要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同时,为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还在玉龙县16个乡镇1个办事处建立了17个群众工作站在102个村、居委会设立群众工作室。各乡镇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紧紧围绕“一个服务,三个促进”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发现苗头和隐患,不断加大调解力度,做好思想整治工作,努力化解矛盾,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信访接待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及处突维稳制度,不断提高我群众工作局的群众工作管理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