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

时间:2019-05-13 02:1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

第一篇: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

摘要: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方法论影响和指导下,以五千年华夏文化为深厚底蕴,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发展的,以整体辨证观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历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病人的经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几千年来在保障我国老百姓健康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中医;护理;中医学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护理是在人类祖先自我防护本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护理实践与人类社会发展紧紧相连,医护同源。作为中华瑰宝的中医学,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己融进了大量的护理实践经验。中医护理理论、方法和技能都融汇于中医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医疗之中。

由于时代、社会、人民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医、药、护不分的状态。自古以来,中医治病都是集医、药、护为一身,医者同时也是护理者。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对危重病人均亲自作特殊的、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护理,同时也把护理工作嘱咐给病人或家属,并以此作为施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可见,护理的职责一般由医者、医者的助手及患者的家属所分担,呈现出医中有护、医护合一的特征。所以,在我国传统医药学中一直都包含有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名医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都十分注重护理,《内经》、《伤寒论》、《千金方》等古典医籍均有关于护理方面的论述。虽然历史上没有形成中医护理专门学科,但是,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方法、经验和理论,大量散载于浩瀚的历代中医文献之中。

早在古时,人们就认为治疗疾病应“将息得当”或“将息得宜”,“将息”即是护理。中医学认为“凡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是调理、侍疾的过程。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到《本草纲目》向来重视“七分养”。“护理”一词在古籍中尚未发现,但诸如将护、调理、调养、调慎、侍疾、扶持等具有护理含义的词汇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之中。《周礼》是一部较系统记载西周到战国时期官制、职掌和施政要领典章制度的文献,当时己有医政组织的设立,医学分科、医疗考核制度,病案的建立等。《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医师(卫生行政官员)之下设有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负责看护病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中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

《伤寒杂病论》在形成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治开创了先河。如所载服桂枝汤后应“嚷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还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认为“凡服汤发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出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且在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方面主张服桂枝汤后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为服药护理以及药后的观察提供了依据。

唐朝孙思邀发明了“葱管导尿术”,这成为中医护理技术渐臻成熟的标志,比法国人1860年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有专门一节“将护”,陈实功《外科正宗》有“调理须知”一节,清代袁昌龄《养生三要》有“病家须知”等。这些论述都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传统特色。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中医护理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是多层面、多结构的概念组合,它包含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护理技能三个层面。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临床基础,以正邪论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临床认识,以辨证施治为临床护理的核心。中医护理方法是运用辨证施护理论指导临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资料,判断疾病证候属性,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中医护理技能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安全、有效、民间流传广泛的操作技术,主要有针灸、推拿、刮疹、拔罐、熏洗、药浴、热熨、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发展历史和学术渊源,学术特色相似,传统中医医疗存在医护不分的现象,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之间的研究内容相互重叠,学科分工非常模糊,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很难明确区分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各自的学术分工与特色。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可以从理论基础上把握好两者的区分。中医护理学既与中医学属于同一理论体系,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中医学偏重于疾病的治疗,而中医护理学虽然在疾病本身的护理上与中医学理论基础相同,但中医护理学在与疾病相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等知识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综合起来,相互交融与创新,上升为独特的护理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将中医护理学的两大特色、七个护理原则与六个特色护理方法与中医学理论做以比较。可以发现:整体观念与中医学一致,辨证施治其实就是中医学辨证施治理论方法。中医护理学七个护理原则,其实即中医学的七个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护反护”、“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与中医学一致,只不过将“治”改成“护”而已。中医护理学的六个特色护理方法,病情观察属中医诊断学内容,生活起居护理、预防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均属于传统中医养生康复的特色疗法,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刺法、灸法、中药用药护理技术、推拿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蜡疗法及气功法等几方面。除少部分现代护理技术如中药离子导入术、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水针疗法外,大部分均是传统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疗法。故可以这样说,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在理论体系上几乎完全一致。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中医护理学既古老又年轻。古老,是因为自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年轻,是因为中医护理知识蕴藏于历代中医典籍之中,经现代的不断整理研究才逐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历史、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成一支专门的护理队伍,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医不重视护理工作,更不能说中医护理缺乏独立的具体内容。虽然古代未能形更不能说中医护历代中医都十分重视护理在中医医疗工作中的作用,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置疑。

(一)护医一体化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中医学的发展休戚相关。古代中医同时兼有医生与护理的双重身份,治疗方法与护理技术方法,同时由医生来完成。在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中更能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中医医学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共同成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治疗方法与护理技术已很难截然分开,如敷药法、熏洗法、刮瘤、冷热敷、坐浴、针刺、艾灸法等都属于将治疗技术应用于中医护理的操作技术。这些治疗方法或技术是来源于医疗,还是出自于护理己无从考证。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与中医护理的技术操作,使得中医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

(二)护医并重

古代中医没有专职的护理人员,但中医护理的方法,经验和理论却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完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适当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护理的疏忽能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对疾病的同时治疗与护理,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从治疗之日起,护理人员都参与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对资料进行分析,制定治疗与护理方案以及方案实施的过程,说明医疗与护理同等重要都不可或缺。

(三)护乃医之延伸

中医护理在中医医事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中医护理是中医医疗的延伸,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健康的人提高健康水平。中医临床治疗能治愈、控制或缓解病情;中医养生能强身、防病益寿,但两者都离不开中医护理工作。只有以护理工作为依托,采取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才能确保医疗效果的维持,防止疾病复发以及益寿延年。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对养生防病和医疗实践经验的荟萃和总结,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中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很具特色的传统学科教育。它几乎与中医学同步肇始,经历了悠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医护并行,医生是集看病、抓药、煎汤、护理于一身的,后来,才由弟子和家属代劳,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也都蕴藏在中医学理论当中,因此,作为中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教育,是以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为依托,以中医学整体观理论为指导,以辨证施治为中心,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

由于古代中医护理处于零散、经验式的状态,没有形成专门学科,因此古代的中医护理教育没有明确的教育模式,更没有专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培养过程,相关内容都融入到了中医教育里。关于中医护理的教育行为、培养要求、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内容散在于浩瀚的中医文献之中

第二篇:中医护理学基础范文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一、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衔接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课程,本科阶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学中首先立足吃透教材,将教材的内容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然后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重点讲解一般护理、辨证施护。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1)问题教学法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精讲难点,解析疑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引出新的知识。在教学中,由教师精心设计或筛选病例,并对病例进行设问(针对病例提出若干个问题),围绕病例和设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渐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如饮食护理的教学,教师先从病例导入,围绕病例和设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包括相关网站、杂志、书籍、报纸等),评估患者,制作PPT、教案,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带着PPT发言,讨论,由于导入病例及设置问题,使学生如同面对患者,评估患者病因、病机,确定护理诊断,辨证施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方案,使学生们由只听、只看,变成为问题去寻、去学、去钻,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夯实了基础。

(2)讨论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强化学生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授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在讨论中开阔了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

(3)案例教学法

根据讲授内容,在教学中,由教师精心设计病例,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一般护理、危重证的辨证施护、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章节,教师均引人病例教学法,营造临床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4)角色扮演

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护士,设计好脚本,模拟医院场景,重点训练学生评估患者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如在病情观察中,让一个学生扮演患者,模拟疾病的表现,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运用望、闻、问、切评估患者。

(5)学生小讲课

让学生参与授课,在学生授课前,任课教师需与学生多次沟通,就上课内容、授课技巧、幻灯制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保证授课效果。学生通过备课、授课提高了对课程的理解、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等。此种方式与问题教学法紧密结合。

(6)双语教学法

课程组正在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在危重症的辨证施护中拿出两个学时进行摸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护理的日益国际化。

2、实训教学

利用实训中心,在中医护理实训室进行中医护理技能训练,结合具体病案,锻炼学生中医护理技能应用的能力,如感冒患者的刮痧法、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拔罐法、痛经患者的灸法、失眠患者的耳针法、哮证患者的穴位敷贴法等。严格按照实训设计进行环境准备、用物准备,参照流程图进行指导。选派讲师以上职称的实训指导老师作为主带教,助教协助主带教老师完成带教工作。带教前主讲老师组织集体备课。课堂上教师认真示教,学生互相操作,练后老师抽查,巩固所学操作技能。学生在学完相应的护理课程后,可以进入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固定时间派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实训教学建立了多维评价方式,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可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抽评,课程结束后综合考评。这样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提高护理技能,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中医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

3、见习教学

在医院选择典型病例,带学生到临床,接触真实患者,运用整体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框架,从采集病史、护理体检等方面进行护理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评价,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理论与实际,课堂与临床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更增加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手段

1、中医护理学基础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课程组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全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与适量板书结合,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接受,也解决了难以在黑板上表达清楚的一些问题,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显著。

2、直观教具教学。购置和研制了教学设备,如模拟人、舌苔图谱、脉象仪等。通过舌苔图谱、脉象仪反复练习学生病情观察能力。实训中心已全部运用现代针灸人模型、护理人模型、录像、VCD、挂图、幻灯片(教师自制)等电化教学,操作示范运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护理模型设备以及教师自制的多种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3、信息课堂

(1)网络课程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通中医护理学基础网络课程,将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等内容呈现于网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和学生宿舍中的计算机终端,延伸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通网络答疑系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建立教学互动机制。

(2)文献资料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把最新进展作为补充内容,还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扩大信息量,拓展科研思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摘 要:采取优化教材内容、健全考评体系等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护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随着医学 中医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必修课之一。而现行教材存在的进展,目前临床医、护的职责有了明显变化,临床护理岗位需 2 方面问题:一方面,大部分教材只是《中医学概述》的缩本,与要护士特别是中医护士能根据医嘱进行有特色的中医护理。为 护理工作岗位对接的中医护理特色知识和技能少,不适合临床此,笔者所在课题组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 护理应用;另一方面,有些教材缺乏最基本的中医护理基础理业教育方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中职生特点,在对临床 论、中医护理评估等基础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性较弱,护理特别是中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研 与现代护理理念不吻合。我们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究的基础上,以提高护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优化教材内 不断修订和充实教材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容、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考评体系等方面尝试进行中医护理学 教材研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编写了适应中职护教学改革,现介绍如下。理改革需要的教材—— — 《中医护理学》。该教材由周口卫校穆广1 优化教材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梅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十二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 2010 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就业为导向《中医护理学》(ZJB10065 教学模式的研究”)该教材力求达到“优化教材的结构整体性,增强 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教材的专业针对性,体现教材的教学实用性”之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教材共分 10 章,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 角色扮演法就是提供给学生某种情境,要求一些学生担任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原则、中医一般护 各个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并注意与培训目标有关的理、心理护理、中医用药及护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常 行为3。如在综合能力运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见病证护理及实践操作等。自选案例,编写脚本,准备道具,分配角色(医生、护士、患者及(1 优化整合教材内容,该教材有以下特色和创新:)具有针)准备完毕后,其家属等,按自行设计的情境为标准化病人进行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该教材遵循卫生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 个性化护理评估和中医护理操作表演。角色扮演充分调动了护生认知规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从 生积极性,使其将中医护理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提高分析和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的有机 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提升团队协作能结合,整合教材内容,调整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适当削减偏 力,还可培养沟通技巧。另外,移情” “ 的运用能使护生体会患者重、偏难、抽象晦涩的中医理论内容,增加如饮食护理、药物护 感受,从而关爱患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理及常用中医实用技术的操作等有中医护理特色的中医护理 3 健全考评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内容。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实际需要,体现教材的教学实用性和 正确的考试观念、合理的考试制度及科学的考试和测评方专业针对性。)(2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中医护理的理论特 法将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培养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4。传统考点、技术优势和养生保健。将中医养生保健理念融于各类疾病 试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考试主要以笔试)(选择题 成绩评定,这的调摄中;重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丰富、实用的实践教 种单一的考核方法,不能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实验学,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带着问题学习,着力培养其操作 考试主要以实验报告为评分标准,但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不(3 编写体例上注重与现代护理模式和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仅体现不出护生的实际水平,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临床护理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通过“病例导 为此,笔者进行了考试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对学生学习入”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 “、、“ 等形式对课程内容 效果测评坚持“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原则,以护士执做必要补充与扩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满足学生“按需学 业资格考试为依据,注重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 ;习” 以大量图表等直观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提示重 理论与实践考核、综合能力运用相结合。即理论考核占 40,其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中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回答问题、作业、占 课堂纪律)15,期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末考试占 25,试题以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为主,既考查护生对2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考查其灵活运用情况;实践考核占 只有不断更新、补充、优化和整合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护生 40,其中平时表现(出勤、技能操作态度、爱护实验设备、团队的创新意识,我们针对当 促使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此,协作能力、占 实验报告书写)17,技能考试成绩占 20,对在前中职护生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样 操作中有创新意识)(有特色 的护生可适当加分,但不超过总分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教学法、PBL 角色扮演法等,以 的 3;综合能力运用(角色表演 占 20,)主要考查护生的自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定有代 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后的考核虽有一定难度,但避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剖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 免了传统考试形式的单一性,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拓展了学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 生能力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讲述常见病证护理 1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时,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临床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该案 程,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方针,从临床例中患者患了什么病?属于哪种证型?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让 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出发,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创新中医护理学学生通过案例产生疑问,通过教师引导进而积极思考、主动提 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增强学生学习兴问、分析讨论,置身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从而调动学习积极 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性,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为护生自身发展提供一定的 参考文献:时间和空间。2005)30 1冯立明.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3 : PBL 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指在临床前期课,32.程或临床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 2钱万荣.浅谈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5 2007,)7475.(15 :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2。如讲述中医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中 3曾丽芳.角色扮演在沟通技巧教学中的实施J.九江医学,16 2001,医用药及护理时打破章节界限,将需要讨论的中医护理程序让)2122.(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签选择讨论题目,由组长带领小组讨论、4王丽.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汇报总结,其它小组可质疑,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参 29)57.2011,(7 : 蒉与,最后总结点评。这样既有利于护生打开心智、思学结合,也有利于师生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了-92-

第四篇: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精)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本科生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的方法,探讨开展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双语教学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高素质的师资、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英语水平等对开展双语教学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中医学;对外中医;双语教学

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文中简称“对外中医”是以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型中医学高级人才为目的,而高层次人才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读、说、听、写,为今后的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对外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做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是每位教师和学生应该努力和探索的问题。我校自2001年首次招收对外中医专业学生以来,陆续在部分基础及专业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成果。本文针对2005级对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我校双语教学情况与学生需求,为即将开展的药理学双语教学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于2008年秋季开学初对即将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的2005级对外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有关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

2.1 学生的英语水平调查结果显示,44.3%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28.6%的学生通过六级,四级以上通过率累计72.9%。

2.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态度22.9%的学生对双语教学非常感兴趣,48.6%的学生感觉一般,20%的学生不感兴趣,7.1%的学生不能接受双语教学。51.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15.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28.6%的学生认为西医课程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4.3%的学生认为中医课程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2.3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 5.7%的学生对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质量基本满意,64.3%的学生不满意,22.9%的学生表示难以评价。对于已开设的双语教学的收获:14.3%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22.9%认为提高了外语水平,10%认为掌握了前沿学科知识,11.4%认为开阔了国际视野,38.6%认为没有收获。71.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28.6%的学生认为不会。

2.4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通过以往对双语课程的学习,65.7%的学生认为我校双语教学课程应该保证质量,稳步增加7.1%的学生认为要大力开展,27.2%的学生认为要严格控制规模。学生对双语教学形式等需求见表1。表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 讨论

双语教学,即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其他语言为授课语言的教学方式,如汉语和英语。现在双语教学已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改革措施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09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则再次重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即“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2]。然而,如何正确运用双语教学,对高等教育是一项新的教改课题,各类学校各不同学科采用的双语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5级对外中医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四、六级通过率累计72.9%,之前已在部分专业课程接受过双语教学,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中药学等。有51.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22.9%的学生对双语教学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有64.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只有5.7%的学生基本满意,另有22.9%的学生表示难以评价。对于已开设的双语教学的收获:14.3%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22.9%认为提高了外语水平,10%认为掌握了前沿学科知识,11.4%认为开阔了

国际视野,而38.6%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可见学生对双语教学整体满意度较低。

第五篇:中医护理学基础问答题

二、名词解释

1、异病同护 :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样的证候。而不同疾病只要出现证候相同,便可选用同一护理措施。称为异病同护。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把胡思乱想的杂念改变为静思专想,从而进入无思无想。

3、厥证 :是由于气机突然逆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而引起,临床上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和暑厥之分。

4、色彩康复法 以五色配五脏情志的理论为指导,利用自然界有关颜色,让病人用眼观望,从而产生影响,以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

5、包煎 :绒毛类、粉末类药物(旋覆花、车前子、青黛、滑石等)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混浊,对消化道、咽喉产生不良刺激,应先用纱布包好,再加入同煎。

6、寒因寒用

:只用寒性药物及寒凉法治疗和护理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7、意守

:就是把意念、思维、想法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

8、热熨法 :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在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湿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问答题

1、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

表现: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

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令病人平卧,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如已发生晕厥,可用指甲掐或针刺人中、素髎、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一般即可苏醒,若症状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或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对饥饿、出大汗后、疲劳病人应先进食、饮水、休息后再针刺。同时对这些病人采取卧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在针刺和留针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头晕心慌时应停止操作或起针,让病人卧床休息以预防晕针。

2、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⑴拔罐前应先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合作。⑵根据所拔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体位应舒适并能持久。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时盖好衣被。⑶拔罐时要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凡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不适宜拔罐。皮肤有水肿,溃疡,肿瘤,大血管处,孕妇腰腹部及乳头部不宜拔罐。⑷拔罐时应根据所拔部位的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并应注意罐口是否平滑,无裂纹。⑸用火罐或水罐时应注意避免烧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后皮肤起泡时,小的水泡可敷以消毒纱布保护,防止擦破感染。水泡大时应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吸出,再用消毒纱布外敷预防感染。⑹高热抽搐的病人不宜应用拔火罐法。

3、叙述滞针原因、护理及预防。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使针不易拔出。

(2)行针时捻转提插幅度太大或向一个方向捻针,使肌肉纤维组织缠绕针身而滞针。(3)留针时间太长也会滞针。护理:(1)解除紧张情绪,嘱咐病人放松肌肉、按摩穴位四周,放松痉挛的肌肉。

(2)叩弹针柄,将针退出。

(3)在滞针穴位附近再刺一针,以解除痉挛,将针起出。因肌肉纤维缠绕针身之滞针,可轻轻将针向反方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再出针。

预防(1)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应先做好解释,解除思想顾虑。

(2)操作方法要正确,防止针身缠绕肌肉纤维而滞针。

4、叙述灸法的注意事项。

(1)施灸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施灸的壮数,应先灸少而后灸多。

先灸艾炷小者,后灸艾炷大者。

灸法的补泻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艾灸的补泻,即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2)施灸的禁忌: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禁灸。

颜面部、五官、大血管等处,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宜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5、叙述针刺的注意事项。

答:

1、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体弱者不宜用强刺激。孕妇尽量不采用针刺法。

2、针刺时应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立即盖好衣被,以防感冒。

3、针刺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一个穴位使用一个针,防止交叉感染。

4、针刺时应避开皮肤瘢痕部位,皮肤有感染、溃疡、肿瘤或有自发出血倾向者都不宜针刺。

5、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全身状态有无不良反应。

6、叙述汗法的概念与护理措施。

概念: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泻腠理等作用,通过人体的微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措施:

1、服药后卧床盖被并进热饮,以助药力,要因季节、年龄、体质等区别对待,常以遍身微汗为宜。一般情况下,汗出热退即停药。若经上述处理仍无汗出,纵然体温不退,切不可冷敷与给冷饮,以致热邪不能外达而闭门留邪。可按医嘱再服发汗解表药一剂,再服热饮。但应防止汗出过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大汗不止,易致伤阴亡阳,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采取措施。

2、大汗不止时,暂时不要掀被更衣,注意避风寒,可用干毛巾铺垫于胸前背后,待汗出停止后再更衣换被,注意室内温度宜偏高,防止复发。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生冷食物。

4、服用解表发汗药时,应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的西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等,以防汗出过多而伤阴。

7、叙述刮痧法的注意事项。

1、体位要舒适,坚持时间长,并注意预防感冒。

2、俯伏坐位及坐位:多用于头部、颈部、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外侧部。仰靠坐位:胸、腹、下肢内侧、前侧部。

3、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及刮拭结果:出现痧痕,皮下微红色或紫红色充血瘀点。本次刮痧与前次刮痧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准,3-5次一个疗程。

4、刮后饮一杯温开水,休息15-20分钟。

5、如在刮痧的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刮痧,平卧或头低脚高位,给一杯糖水,重刮百会、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用棱角轻刮人中。

6、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饮食上禁食生冷。

7、病情重、病灶深、体质好或疼痛性疾病,选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病情轻、病灶浅、体质差、的病人宜选用补法;冬季或天气寒冷时刮痧时间宜稍长;夏季或天热时刮痧时间宜稍短。

8、叙述吐法的概念和护理。

概念: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措施:①药物采取二次分服,服第一次已吐者,需与医生联系,决定是否继续服第二次。②服药后仍不吐者,可用压舌板,手指刺激咽喉部,助其呕吐。③呕吐不止者,根据催吐药的种类可分别用下列方法处理:服巴豆吐泻不止者,用冷粥解之,服藜芦呕吐者,用葱白汤解之,误服其它有毒物质呕吐不止者,用甘草,贯众,绿豆汤解之。④严重呕吐者,应观察病人脉象,血压,神志,呕吐物的量,性质等,并做记录。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输液以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⑤此类药对幼儿,年老体弱,心脏病,高血压,孕妇均慎用或忌用。⑥呕吐后暂不进食或给清淡素食,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9、叙述针刺时造成弯针的原因、护理及预防措施。

原因 1 留针过程中病人移动体位或意外碰撞、压迫而引起。

2操作者进针时用力过猛过快或选穴不准确,针下碰到坚硬组织。3滞针处理不当造成弯针。

护理 1出现弯针后,不要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2注意弯曲的方向,并顺着期方向将针退出。

3将病人移动的体位恢复原位,然后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切忌用力捻转或抽拔,以免断针。

预防针刺前,1选择舒适的体位,留针期间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2术者手法要熟练,指力邀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3针刺部位和针柄避免外物碰压。

10、叙述中医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

原则: 总原则是调理阴阳平衡,尽量促进形神功能活动规复正常。(1)养生护理原则(2)综合护理原则(3)整体护理原则

(4)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的原则。

下载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分析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关系及其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护理学讲解重点

    中医护理学讲解重点 1.中医学发展简史:四大经典的成书年代、作者及历史意义。 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4.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

    2013“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活动总结

    “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活动总结 为全面继承传统医药精华,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理论素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巷道卫生院......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合集)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

    《中医护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模拟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景岳全书D.外台秘要 2.紫暗舌常见主病下列哪项最不恰当? A.阴虚证B.气虚证C......

    中医护理学试题大全【附答案】

    第一章yin阳五行精气学说1. 区别事物yin阳属性的“征兆”是A日与月B天与地C水与火D升与降E左与右答案:C2.不宜区分其yin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A脏与腑B气与血C上与下D左与右E标......

    中医护理学基础复习总结

    《中医护理学基础》(3629)学习参考资料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张仲景。 2、最早记载伤口冲洗和消毒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 名词解释 1. 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 “逆治逆护法”。 2. 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教案)样板 临床医学院临床教研室新课内容:《中医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学时:2学时 90分钟 教学目的: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概念;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