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中区报销材料
市中区住院报销材料
1.参合证复印件
2.身份证复印件
3.病历首页
4.出院记录
5.清单
6.发票原件
7.生育的另加准生证、出生医学证
明、村委会提供的常驻居民证明,意外伤另加村委会提供的意外伤 原因的证明。
住院报销比例:起付线—400元 剔除不报销费用 剩余的报销65%
第二篇:2010市中区防汛自查报告
市中区防汛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省防指有关防汛工作指示精神,市中区及时向各学校进行了工作布暑,组织市中区包括中小学的72所学校对防汛工作准备情况进行自查。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现将我区防汛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如下:
一、菏泽市水利基本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南北最长距离157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0公里。辖八县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设158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824.84万人,总面积12239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9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27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5元。
菏泽境内(除黄河外)防洪除涝工程主要有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太行堤河和黄河故道五个水系,设计除涝流量1811立方米/秒,防洪流量4077立方米/秒。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道共有199条,300平方公里以上的18条,长949公里;市直接管理的主要有洙赵新河、东鱼河、郓巨河、鄄郓河、洙水河、万福河、东鱼河北支。
黄河流经我市东明、牡丹、鄄城、郓城四县区,16个乡镇,境内全长185公里,高村以上长66公里,属宽、浅、散、乱的游荡性河道,主流摆动频繁、河势变化幅度大,是黄河典型的豆腐腰河段,为我市乃至山东黄河防守的重点。现有黄河大堤155.9公里,坝岸357道,控导工程17处,引黄涵闸9座,滚河防护工程2处,隔堤1道,黄河滩区13处,面积78.18万亩,居住人口16.45万人。
菏泽城区是全省重点设防城市之一,建成区面积48.7平方公里,人口约43万人。老城区的地势低洼,且内低外高,呈盘状地形,堤内14.5平方公里的雨污水无法自流排出,需经坑塘、河道、管道拦蓄后,由排水
点控制闸全部配备了备用发电机组和手动开启器械,对防汛道路、供电和水文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正常运行。督促在建工程进度,力争在汛前完成;对确实不能完成的在建项目,根据工程实际组织制定了度汛方案、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和险情应急抢险措施,并按照管理权限进行了审批和备案。全市共清查出险工险段、路桥口等工程隐患823处,已落实措施 813处,目前有在建工程16处,已落实措施16处。
(三)狠抓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我市连续两年开展了夏、冬防汛除涝工程会战,并将这一做法形成体制,每年进行会战。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利用“三夏”生产后、主汛期前二十多天的难得时机,继续组织开展夏季防汛除涝工程建设大会战,计划完成投资8840.3万元,动土方2101.2万元,治理中小河道28条、205.16公里,疏浚打通田间沟渠1210条、2227.4公里,埋设各类管道管28.2千米,积极构建沟沟相通、沟河相连、成网连片、相互贯通的农田排灌体系。27日上午,在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我们同时召开了会战动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部部署。城市防汛方面,从去年开始实施了赵王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拓挖、驳岸景观、桥梁建设等主要内容,由市水利局和建设局分别承担,目前河道拓挖基本完成,已完成土方610万方,大大提高了城区排涝能力。今年我们开工建设的城区防汛工程有青年湖东坑治理,人民路西侧下水道改造等道路下水道治理,洙水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对提排泵站进行了全面检修,这些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城市防汛能力。各县区开始对城区内的所有排水河道、沟渠、下水道、坑塘等进行全面的清淤清障和疏通,确保汛期安全运行。
(四)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洪预案。在认真总结往年防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对黄河,东鱼河、洙赵新河及其支流和菏泽城区防洪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调整了防指成员单位及职能,新增了节制闸联合调度和
人,抢险队46028人,预备队27.26万人,河务部门还成立了4支市属黄河专业抢险队。为提高其实战能力,5月27日,我市在鄄城县召开了全市防汛抢险演习,开展了防汛会商、电力抢护、管涌抢护、滑坡抢护、子堤抢筑、城区道路积水抢排等6个科目的演习,并且各县区也将相继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抢险演习。
(七)认真做好通讯、水文测报设施的维护。高度重视防汛信息化网络的维护管理,4月初至5月中旬初,各有关部门对通讯设施、水文测报、雨情测报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检修,对各类通信机房、通信电源、黄河用450兆通信设备等进行检修维护,对800兆黄河通手机完好情况进行了统计,保持了通讯、水文测报系统的正常运行。
(八)认真开展了防汛检查督导活动。市防了抽调20个部门组成了5个防汛检查督导组,每组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带队,对各县区、各单位防汛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抽查督导,努力推动各项防汛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洪工程存在薄弱环节。黄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防汛工程也中常洪水也可能出现高水位、大漫滩,甚至横河、斜河、顺堤行洪;防洪工程存在薄弱环节,堤防工程土质较差,险工、控导工程新修坝岸多,基础差,有两处易滚河堤段没有经过大水考验。乡村排水沟渠配套不完善,存有阻水竹节沟,局部内涝仍有可能发生。城市防汛设施建设还存在提排能力不足、外围河水项托等问题。
(二)非工程措施不够完善。黄河方面国家常备防汛物资不足;内河市县级防汛物资难以按照测算定额足额储备,群众备料存放分散,调运难度大。
(三)滩区群众安全撤离难度大。我市黄河滩区面积大、人口多,
第三篇:济南市市中区2012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15日在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王勤光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市中区发展史上不同寻常、至关重要的四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商务市中、洁净宜居市中、文明和谐市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省会中心区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始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大力实施服务经济强区战略,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健康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5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538.3亿元,年均增长12.7%。地域税收达到126.6亿元,年均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01亿元,年均增长19.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0208元和11582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87%和88.8%,实现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0.7︰21.3︰78调整为0.7︰17.1︰82.2;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6.9%。金融、通讯等高端业态快速发展,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列入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我区被授予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新建大型商业商务设施41个、200万平方米,凯悦、乐购、华润万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相继入驻,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心区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974个,实际到位资金557亿元,汇丰银行济南分行等50余家金融机构相继开业,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等116个总部项目先后落户。累计利用外资4.68亿美元,年均增长35.2%;出口创汇35.5亿美元,年均增长33.4%,我区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总投资1700亿元、建筑面积2500万平方米的44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5亿元,年均增长22.2%,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全区市级以上技术(工程)中心达到26家,自主创新产品35项,创新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88.3%提高到93%。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9.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了8.2%和16.9%。
(二)始终坚持抓城改拓空间,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城市改造建设与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区品质、促进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城市功能形象显著提升。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先后拆迁改造魏家庄、馆驿街等8个棚户区,花山峪、分水岭等7个城中村,完成拆迁5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1.2万户、114万平方米,受益群众4.2万人。一批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万达广场建成投入使用,绿地普利中心完成工程总量的30%,中海国际社区开工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大观园东、西客站市中片区大庙屯项目即将启动征收拆迁,中光明街、兴隆片区一期工程、西河片区基本达到出让条件,全区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框架已经形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
体制更加顺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128项减少到63项。区街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街道办事处发展区域经济、搞好城市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5个街道办事处的8个社区开展了社区管理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新机制。依法行政扎实开展。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区政府办公室工作规范》,建立完善了《区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人事和编制管理,促进了政府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四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7件、政协提案252件,面复率和满意率有了新的提高。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塑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励精图治加快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四年,是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四年,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成就鼓舞人心,业绩来之不易,变化令人振奋。四年来的重大成就,饱含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和方向引领,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谋划,凝聚了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积极参与市中建设的驻区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队和社会各界,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为市中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的拼搏奋斗,使我们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一些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经验: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拉高标杆、提升目标,不断强化省会中心区标准意识,努力在创先争优中实现进位赶超;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策划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以明确的功能定位打造产业高地、增创发展优势;三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城市建设支撑发展,拓展空间、完善功能,以大拆迁促进大建设、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全面增强区域发展的承载力和竞争力;四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队伍建设保障发展,勇于担责、敢于攻坚,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能力;五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群众标准衡量发展,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真正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结合部发展很不充分,实现区域统筹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品质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促进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近年来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发展之基更加坚实,发展之路更加广阔;随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作为省会中心城区,我们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前景更加美好。同时也必须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一城三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保持稳定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
地为起步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以岳而片区为载体的总部基地,以郑庄产业园为平台的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南部农村山区构建“一河多园”。深入挖掘南部山区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存,加快实施以生态恢复、景观打造为重点的玉符河综合整治,努力形成涵盖生态修复、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景观长廊;抓好集种植体验、绿色生产等于一体的10大都市农业园区[5]建设,大力发展富有特色、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休闲旅游项目,实现产业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重大进展。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着力推动结构优化、总量跃升。以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不断提升经济能级,加快建设机构汇聚、体系健全、交易发达、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进一步提升传统服务业规模档次,积极打造一批体量大、档次高、吸引力强的商业综合体,努力形成泉城商业新地标;加快打造英雄山、大观园等特色商业街区,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以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加快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总部型、研发型企业向园区集聚。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管理,努力在打造生态文明城区上取得重大进展。围绕营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增强功能、提升品质、改善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大力构建部门联合、分级负责、监督到位、执行有力的高效城管体系,着力打造洁净靓丽、畅通有序、绿色生态城区。加强水源、山林、农田和矿产等各类资源的保护,大力实施造林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抓好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倡导环保清洁、绿色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环保为民,深入开展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互促共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繁荣,努力在提升城区软实力上取得重大进展。牢牢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突出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诚信,净化社会环境,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努力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扩展和延伸文化服务。深入挖掘百年老商埠等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古城风貌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彰显城市魅力、独具市中特色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驻区文化单位众多的优势,大力培育出版发行、文化演艺等产业,加快山东书城、兴隆主题公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坚持以大统筹的理念谋划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共进。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着力打造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社区、新村庄。加大惠农支农力度,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同步推动城乡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均衡发展,让农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村居班子建设,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村民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改善,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开展“民生普惠、满意万家”行动[6]。坚持城乡一体、机会均等、水平适度的原则,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更加幸福。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治理结构,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社会管理网络。始终把保护人民
务楼宇,升级改造一批老旧写字楼,大力引进一批资源占用少、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总部型企业,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楼”和“亿元楼”。
(二)以项目建设为带动,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攻坚年”活动,举全区之力推动各类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一是高起点推进中心城区建设。重点抓好总投资129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060万平方米的10大城市综合体[7]建设。迅速启动大观园东片区的征收拆迁工作,确保早拆迁早开工;强化跟踪服务、全程保障,加快绿地普利中心、鲁能领秀城、中海九曲和文庄片区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建成早见效;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动老商埠、兴隆项目用地尽快进入市场。全力做好中光明街、润华地块等24个单体项目的规划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二是高标准实施城中村改造。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期实施、综合配套的要求,制定完善全区村庄改造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规范改造程序,优化推进时序,确保城中村改造符合公共利益、群众愿望和城市发展需要。坚持试点先行,在完善规划方案、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合作开发企业,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项目,积累经验,探索路子,逐步推广。加强对回迁安置房、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的监督,确保优先开工、按时竣工、顺利回迁。三是大力度破解项目制约瓶颈。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牵头、分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有效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集中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拆迁遗留和手续完善等难题。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区医院新院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项目顺利推进、按期完成。
(三)以“大城管”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的理念,整合、聚合全区力量,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努力使城乡环境更具品位、更加宜居。一是健全城管体系,塑造城管品牌。探索建立集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养护、城管执法、数字化监督等于一体的“大城管”体系,完善运行流程和监管模式,着力打造高效城管;坚持精心策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智能化,努力打造精致城管;坚持堵疏结合、便民利民,把城市管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人性化,全力打造和谐城管。二是实施“三项工程”,完善综合配套。深入开展路网优化工程,投资3亿元,拓宽改造刘长山路西延长线等市政道路6条,整修维护20条;投资540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新世界商城等3处公共立体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2700个。继续推进居民小区整治工程,以外立面出新、便民设施建设和街景打造为重点,高标准改造提升信义庄等8个老旧居民小区,完成15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投资2亿元,综合治理十六里河西河等4条河道,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景观带。三是开展“三化行动”,打造靓丽城区。积极推进城乡绿化行动,投资7000万元,加快打造全市主城区最大的区级公园——郎茂山公园,启动中山公园扩建项目,新建、改造社区公园和休闲广场6处,新增、提升城区绿地3.5万平方米,完成荒山、水系绿化8000亩。大力开展净化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加快投资2500万元的大型垃圾转运站建设,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促进城区保洁精细化、城郊保洁规范化、乡村保洁制度化。继续实施亮化行动,新增亮化楼体25栋,同步推进亮化工作向商业街区、重要节点延伸,努力让城市更靓、更美。
(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顺应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将新增财力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一是就业直通车工程。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组织各类就业培训3000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发放各类补贴980万元。二是阳光救助工程。全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
(二)坚持勤政为民,进一步增强政府亲和力。坚持把群众的呼声、意愿和诉求作为施政理政的“定盘星”,决策依民而定,执行因民而为,绩效为民而求。加强开放式决策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社情民意调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的作用,不断拓宽群众诉求和参与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强化“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功能,加快建设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公共资金管理于一体的电子监察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坚持真抓实干,进一步增强政府执行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倡导短、实、新的文风会风,加快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调研调度,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健全主体清晰、职责明确、监督有效的工作推进体系,完善部署、检查、落实、反馈等工作流程,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形成工作有抓手、绩效有评估、过失有追究的运行体系。坚决贯彻执行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全面提升政府抓落实、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廉洁奉公,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大力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做到办事讲程序、工作讲规则、决策讲民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高度警惕“四大危险”,勇于接受“四大考验”,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树立政府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成绩显著;未来五年,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崭新征程全面开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为建设繁荣、魅力、和谐的现代化新市中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市中区今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市中区今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市教科研中心的具体指导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市教科研中心工作计划精神,积极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深入推进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高效课堂构建为着力点,在课堂建设、科研效益、学校特色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全面建设“自能高效课堂”,筑牢素质教育主阵地
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全区统一了思想认识,决心借鉴改革经验,创建一种模式,搭建一个平台,促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开展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动力,以自主为外显特征,学生学习明显带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积极实施“五动策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1.实施“课题启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打造教育强区,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增强教研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真实施“科研课题引领——学校自主实践——区域整体推进”行动策略和“课题引领、学科主导、学校主体、区域推动”的研究策略,启动了“自能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成立了“自能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组,聘请省市部分专家学者构建了专家指导组,为课题研究提供学术咨询和理论指导。在华盛教育中心召开了“市中区重大教育教学问题启动会议”,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业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以及部分骨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省教科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如才,临沂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红婷,临沂市教科研中心葛主任、宋主任、丁科长、密科长等领导、专家莅临会议指导。这次会议的召开,掀起了全区构建高效课堂的高潮。
我们目前着力开展的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采取了“重大问题行动研究”策略,按照“课题引领,分步实施,区域推动”的工作思路,按照“问题征集——问题认定——分析论证——课题招标——具体实验——过程监控——现场结题——成果推介”八步骤科研法,全区针对教学实际共征集问题314条,通过教研员确认有价值问题115条,然后举行重大科研课题认领招标活动,召开了“市中区重大教育教学问题启动会议”。区教育局“自能高效课堂”重大攻关课题研究,对我区高效课堂建设的推动成效显著。
2.实施“专业推动”,奠基课堂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建设研究首先要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主要因素之一,而且是建构“高效课堂”重要的“动力源泉”,因为它会不断提高教师建构高效课堂的能力,不断激励着广大教师建构高效课堂能力的“增值”。
我们积极建构区域性教研文化,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我们出台了《市中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在全区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各学校走出去,请进来,采取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同伴交流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举办不同层次的理论讲座、课改论坛、学术沙龙,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教干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启动了全区教育干部远程网络研修活动;指导各学校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建议》等材料。在我区学习教学改革的新理论、新思路蔚成风气,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广大教干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化,出现了一批有思想的名校长、名教师。我们还在全区内建立了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专业发展档案,明确了今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及实施策略,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广大一线教师的“基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更强调教师的实践性能力,课堂是形成和检验教师专业化成果的最佳舞台。教师只有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教育智慧。各学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各学校通过组内配对,同级交流,领导包帮后进教师,实行了“捆绑式”评价考核,积极开展“适应性” 和“发展性”教研活动,组织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优质课研讨,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各学校在区教育局授予的四个“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纷纷成立了校级名师团队(小学段在全区成立了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带动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开展了面向骨干教师的“主题性”科研活动,通过重大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做深层次的科研探索,不断探索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规律。
3.实施“典型带动”,推介课改典型 依托“名师工作室”打造教师专业成长新平台是教育局为发挥知名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速培养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促进全区优秀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和人才梯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确立“领头雁”,我区成立了4个“名师工作室”,这是培养骨干教师的一种新模式、新平台,主要由指导教师和骨干研修成员组成。“名师工作室”已经汇聚了23名市中区中小学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着力实施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程指导,同时对研修成员进行管理、检查与考核等。研修活动主要分为“理论学习研修”与“实践提升研修”两大板块,两个板块可以交叉进行。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四个名师工作室按照《市中区“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要求,不断开展研修活动,取得了明显收效。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对于缩小校际间教师水平差距,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我区的专家型教师群体,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各学校层层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学校教干带头达标,任课教师学科达标、课型达标,领导带头深入课堂,组成骨干教师团队积极打磨自能高效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随着“自能高效课堂”建构活动的开展,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式也正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学年来,有27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奖,33人次举行省市级公开课、示范课。在今年省市的名师名校长评选中,我区推荐的8名同志全部入围,有2名教师被评为齐鲁名师,1名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
4.实施“策略联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推动教科研工作中通过举行系列活动,深化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名师讲课团”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举行公开课等活动,让每位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和知识传授方法;开展“同题异构课”活动,同一教学内容,多人执教展示,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实行“立标达标”活动,积极培育课改典型,并通过研讨会、推介会推广先进的课改成果。12月份开展了“自能高效课堂展示月”活动,分为学校展示、学科展示、全区展示,进一步推动全区中小学“自能高效课堂”实验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总结前期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发现典型学校、发现典型个人,展示课堂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水平。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引领学校和教师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反思,科学确定发展“生长点”,在上水平、提档次、出成果上做足文章,培育出一批知名学校、特色学校、优质学校,从而推动了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5.实施“反思助动”,固化课改智慧
反思共享既是对个人反思的深化,又是同伴互助的起点,而且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的互助,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践价值。这一环节,一般采用教师先说出问题出现的原因的方式,比如,是课前静态预设不周的问题,还是课上动态生成的问题?是教学手段的问题,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局部问题,还是整体问题?是这个年级第一次出现,还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就出现过的问题?等等。然后把个人对此问题的认识说给大家,把自己当时处置问题的实况“转播”给大家,把学生的反应提供给大家,以便同组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时候,在一位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在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今天出现的问题,可能在过去已经出现过,可能有些教师已经有了处置问题的丰富经验。通过反思共享,探寻解决办法,会为有关教师提高处置一般问题的能力提供迅捷的通道。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撰文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得失。今年暑期全区骨干读书会上,我们将全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汇编成《课堂改革的智慧》一书,供全区广大教师学习交流。
全区上下聚焦课堂,各学校组成骨干教师团队积极研究自能高效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临沂22中、20中、册山中学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成果丰富,出现了领军人物。我们重点对临沂22中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临沂20中的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23中的幸福课堂、册山中学数学科教学改革等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帮助他们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论证,科学确定学校发展“生长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并加强了过程指导、宣传提升,促其上水平、上档次、出成果,引领并推动了全区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深化课程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加强了课程建设与开发的研究。
1.搞好课程实施规划,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课程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了切实加强对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制订了《市中区课程实施三年规划》,成立了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加强了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切实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课程,目前全区初中已初步建构起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2.彰显特色,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建构了以“文学阅读、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书法、制作、国学、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凸显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目前,各学校都开设了《齐鲁历史名人》《职业生涯探索》《沂蒙地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等地方课程。各学校还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和当地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形成了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临沂第七实验小学以“走进传统文化,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系列校本教材七大类20余门;另外华盛实验学校的《国学》,临沂20中的古诗文诵读、艺术教育等都开展的有声有色。5月19闩在华盛实验学校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本课程研讨会,11月19日又在临沂第七实验小学隆重召开了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现场会,这些活动促进了校际沟通交流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均衡发展,必将有力推动全区的校本课程建设。
一年来,在市教科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临沂20中学被评为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我区被评为全省创新教育实验先进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存有诸多不足,例如:个别学校对教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还认识不到位,学校办学特色还不够突出,全区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不能很好地指导全区教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理论学习不够到位,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等等,急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我们在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诸方面所取得的点滴经验和体会,虽然是我区教科研工作的冰山一角,但它必将为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为实现市中区、乃至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这一中心工作,按照“教研科研一齐抓,科研教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和“教研主攻课堂,科研主攻课题”的工作要求,依托省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以建设特色学校和培养名师为目标,以提高广大教干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构建教育科研协作体,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评估为保障,努
在市教科所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教科室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规范教育科研行为,提高教科研水平与档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教育科研工作。
一、认真落实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干教师的科研自觉性
今年4月13日,市教育局召开了临沂市第四届教育科研工作表彰会,会议表彰了2002-2004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科研型骨干教师、科研型骨干校长、优秀课题实验教师)和先进集体(教科研工作先进县区、教科研工作市范学校、优秀教科室),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建都作了题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促进全市教育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会上,孙文彬副局长代表市中教育局作了题为《实施三大策略 加强教育科研 实现全区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典型经验介绍,市中初中校长姜怀顺代表学校作了《以教科研为载体 走特色办学之路》的经验介绍。会后,我们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教科室主任会,传达了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刘建都同志的讲话内容,分析了全区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下一步教科研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二、以市教科研工作检查评估为契机,促进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为迎接市教科所3月下旬对县区教科研工作的检查评估和市级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区教科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把检查的目的、检查的程序、检查的内容等向局办公会进行了书面汇报;二是按照《市教育科研工作评估细则》进行了自查,并撰写了《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汇报提纲》,系统总结了两年来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召开了有市级立项课题的学校教科室主任会,对迎检工作进行了布置和要求,并先期进行了预查;四是对区教科室的档案重新进行了整理。由于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市教科所检查组3月22日对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以科研协作体为平台,培养和锻炼科研型骨干教师,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教育科研协作体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将各基层学校申报承担的省市区级重点课题,分类捆绑组建成协作研究体,定期进行研讨与交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体攻关。实践证明,教育科研协作体对于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培养和锻炼科研型骨干教师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为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月3日召开了全区“自主、尝试、探究”协作体会议。这次会议分中学和小学两个会场,100多中小学业务校长、教科室主任以及相关课题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6节研讨课,并按照“亮点+问题+改进”的思路进行了开放式的评课。部分相关课题主持人进行了经验交流,区实验中学刘建宇老师作了题为《搭建学生爱学、会学的平台》的专题报告。刘老师先后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以及如何评价课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停滞不前、为什么我们的好方法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方法、教师为什么越教越累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高瞻远瞩,给人启发,令人深思。
四、深入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观察和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日趋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总结全区教学反思的经验,推动教学反思活动的深入,区教科室编辑了《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专辑,为学校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3月25日,区教科室在高都一中召开了全区教学反思经验交流会。会议听取了高都一中王慧老师、王瑞红老师、张学艳老师执教的三节公开课,并由这三位老师现场进行了课后反思。高都一中王殿臣校长、市中中小的姜良巨老师、实验中学的颜丙香老师作了典型发言。这些发言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介绍和分析了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和学校教育教育质量提高方面的作用。教学反思经 验交流会的召开为学校进行教学反思提供行动引导。12月份区教科室进行了全区教学反思与我的教育故事评选活动。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区教科室共收到252件作品,并按照有关规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很多作品文笔流畅,结构严谨,行文既有对教学事件或教育事件、生活事件的反思,也有对从教经历的回顾,反思着眼于寻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习惯化的工作方式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之间的差距,探求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潜能,体现了广大教干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五、实施“教学问题课题化”策略,促进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功能和价值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应用研究为主,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效益性和灵活性。为了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区教科室于3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征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的通知,向全区中小学教师征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把这些问题集中进行梳理,筛选出有价值的55个问题结集成《市中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滚动立项选题指南》,供教师进行区级课题立项时参考。
六、积极做好课题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学习培训、教科研工作评估和《教科研通讯》的编辑等常规工作
1.今年顺利完成了8期《教科研通讯》的编辑工作。其中的三期专辑《做一名有反思力的教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全面介绍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重点问题,对于学校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搞好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为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区教科室对申报特色学校的立项课题进行了评审,批准了37项特色学校立项申请,下发了《关于公布市中区创建特色学校立项课题的通知》。为促进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实施“问题课题化”策略,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市中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滚动立项选题指南》,10月份对申请区级立项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批准立项156项,下发了《市中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第三批立项课题目录》。
3.今年区级课题鉴定结题120项,市级课题鉴定结题14项,省级子课题结题6项,国家级子课题结题1项(市中一中李洪哲)。今年有44项课题被批准为市级立项课题。
4.较好地完成了今年《沂蒙教育》“县区之窗”的组稿工作。(《沂蒙教育》今年第1-2期)。
5.积极组织和动员教干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一年来,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创新教育经验交流会(5月),市差异教育专家报告会(9月),市中华教育精典专家报告会(10月),省中小学养成教育现场会(4月青岛),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11月,聊城),省创新教育观摩会(11月,济南)。
6.12月对全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专项评估检查,检查成绩作为评选学校先进教科室的依据,同时纳入年终综合督导评估之中。
七、教科研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
在6月2日召开的市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表彰会上,我区有5位教师被评为优秀课题实验教师,刘建宇、李秀伟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5月26日省创新教育工作会上,孙文彬副局长作了《从观念提升到内涵发展》的经验介绍。《当代教育科学》今年第16期的封二,对市中区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宣传和介绍。在11月省创新教育优质课评选中高都中小的徐青执教的《长城》获二等奖,在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市中四小的尤梅执教一节公开课。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5篇。在今年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全区有47位教师获一等奖。李秀伟主编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品德与生活)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市中二中的徐一波和华盛初中的刘顺梅参与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当然,我区教育科研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一是校际之间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课题的数量与质量、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参与人员的自身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二是重立项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三是教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科研理论支撑,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力不从心。四是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对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研究方案的制定不规范,研究过程不严谨,随意性大。五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题研究还太少,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向比较分散,不能围绕学校的主课题进行集体攻关。我们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现场指导和督促,市中区的教育科研工作会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