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我县和谐民族文化之我见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长河中,世居在xx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开垦了气势磅礴的19万亩哈尼梯田,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哈尼梯田文化,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诚实守信、热情善良的淳朴民风。这既是构建和谐xx所需要的人文因素,也是建设小康xx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有助于缩短各民族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学会用宽容的态度看待问题,以包容的心态处理问题,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增进民族团结,形成构建和谐xx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建设和谐民族文化,既是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继承和发展xx民族文化的现实需要。
针对xx少数民族多、人口素质低、经济欠发达等客观实际,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切实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俗话说“饥寒起盗心”。当一个人穷到连肚子都难以吃饱、衣服难以穿暖的时候,就会想到去偷别人的东西,就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不和谐。我国历史上多少次农民起义、社会**、朝代更替,无不是因为统治者不注重民生,人民生活难以为继引发的。因此,只有在人民生活富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背景下,才能形成人心思进、人心思稳的社会和谐理念。目前,我国从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但是,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xx县,2006年的人均gdp仅为2800多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564元,全县还有许多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首要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全县的困难人群,摸清形成困难的原因,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入手,重点搞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通电和电网改造、村级卫生室建设、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等工程。要按照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三改(改厕、改灶、改厩)、三建(建一个活动场所、建一个卫生厕所、建一个图书阅览室)、一规范(规范农民卫生习惯)、五整治(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住所零乱)的要求,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为依托,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强县”战略举措,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大乡村文化站(室)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等制度。
总之,要通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电用、有路走,读得起书、看得起病、听得上广播、看得上电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要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县人民的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xx由于地缘偏僻,交通、通讯落后,历史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直过区”,基本上是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还很多。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已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两基”目标。但是,在狠抓“普六”、“普九”的同时,幼儿教育、高中教育的“两头”矛盾日益上凸现。据统计,xx目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5年,全县仅有幼儿园3所(私立1所),2006-2007学年招收幼儿人数仅为2124人(含乡镇小学的学前班),仅占适龄幼儿24119人的11.36%;每年有8000多名初中毕业生,但只有xx一中高中部、xx职业中学和xx县育才中学(民办)开办高中教学,每年能够有机会升入高中读书的学生仅1000多人,升学率仅为23.86%,还有5、6千初中毕业生没有升学读书的机会。教育事业的滞后,制约了xx人口素质的提高。
讲和谐,首先要讲文明,要懂得怎么文明,要看得懂书。如果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要建设文明xx,群众连宣传标语都看不懂,怎么文明?没有文明,又何来和谐呢?所以,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就必须大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要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努力加大教
育投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1650”工程,加快xx高级中学建设速度,缓解高中教育瓶颈,让更多的xx子弟有机会走进高中课堂。扩大xx一中建设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小学设施,排除中小学危房。大力实施“1150”工程,全面推进幼儿普及教育,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国家
发展边疆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贫困学生资助经费,减免贫困学生的书费和学费。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缓解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减轻政府办教育的压力。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全县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要保护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哈尼梯田文化,是xx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哈尼梯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关系到xx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因此,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措施,切实做好哈尼梯田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文化资源普查,对梯田稻作文化、哈尼贝玛文化、哈尼传统染织文化、哈尼民间口述文学、哈尼传统民居蘑菇房、民间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建设“哈尼梯田文化展览馆”,修复猛弄司署、纳更司署等一批历史文物建筑,申报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乡,并认真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区、乡的保护工作,着力把xx县申报命名为“哈尼梯田文化之乡”。
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突出“四个特色”,抓好梯田文化资源的开发:一要突出梯田农耕文化特色,抓自然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独具xx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二要突出哈尼文化特色,抓食品、服饰、小手工艺品等系列民族文化旅游小商品开发,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旅游小商品加工业;三要突出七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征,抓文艺演出业的发展,各个民族均培育一支文艺演出骨干队伍,拥有一批代表节目,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文艺演出产业;四要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抓城市建设和小集镇的发展,在城镇建设中,充分融入哈尼梯田文化内涵,突现城市的文化特点和魅力,张扬哈尼梯田文化,拓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促进xx经济的发展,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推动xx和谐民族文化建设。
四要做好民族工作,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有利于推进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发展,对于建设稳固和谐边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首先要构建xx和谐民族关系,为各族人民创造公平发展的条件。要针对xx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基础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发展困难的实际,在政策上倾斜、在项目上照顾、在资金上扶持、在干部选拔和人才培养上开“小灶”。要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资金,加快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民族与民族、城填与乡村的差距,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要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对xx人口较少,干部成长缓慢的苗族、瑶族、壮族等,在培养、选拔上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分配上,要给予少数民族适当的照顾,使各民族都具有参政议政、代表本民族讲话的机会。要针对xx条件艰苦,干部福利待遇较差,外地干部和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实际,加大对本地干部、本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在招考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等干部时,要在户口上对外地考生给予一定的限制,适当放宽少数民族的招收条件,定向招收部分少数民族。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在招收录用、提拔使用上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解决入口难的问题。要以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业务能力为重点,搞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妥善处理涉及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各种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处理,坚决打击别有用心、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行为。要依法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的各种破坏、分裂、渗透活动。继续抓好民族团结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营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强思想教育,搞好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xx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这对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还很薄弱,民族势力、宗教势力、家族势力比较突出,邻里之间、家族之间、村寨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在这些地区,解决矛盾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和粗野,往往因为很小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就会引发惨案、血案,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为什么好多人到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后,会感到人家的文明程度比我们高呢?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比我们好。因此,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必须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进而提高全县的文明程度。要以提高全县公民道德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日”,“道德新风与你同行”,“三讲一树”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意识,逐步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激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热情为目的,广泛开展“热爱家乡,歌唱xx”、“歌唱美好生活,共树文明新风”等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歌唱家乡的情感。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为构建和谐xx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提高广大农村文明程度为基础,实施“群星文明工程”,积极开展“文明村”、“五好家庭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总之,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要以提高全县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为基础,以搞好各民族团结为前提,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文学艺术等各种载体,坚持不懈地在全县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引导人们追求身心和谐、社会和睦,形成互尊互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之中,真正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力量。
第二篇:建设我县和谐民族文化之我见
建设我县和谐民族文化之我见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长河中,世居在XX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开垦了气势磅礴的19万亩哈尼梯田,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哈尼梯田文化,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诚实守信、热情善良的淳朴民风。这既是构建和谐XX所需要的人文因素,也是建设小康XX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有助于缩短各民族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学会用宽容的态度看待问题,以包容的心态处理问题,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增进民族团结,形成构建和谐XX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建设和谐民族文化,既是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继承和发展XX民族文化的现实需要。
针对XX少数民族多、人口素质低、经济欠发达等客观实际,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切实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俗话说“饥寒起盗心”。当一个人穷到连肚子都难以吃饱、衣服难以穿暖的时候,就会想到去偷别人的东西,就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不和谐。我国历史上多少次农民起义、社会**、朝代更替,无不是因为统治者不注重民生,人民生活难以为继引发的。因此,只有在人民生活富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背景下,才能形成人心思进、人心思稳的社会和谐理 念。目前,我国从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但是,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XX县,XX年的人均GDP仅为2800多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564元,全县还有许多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首要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全县的困难人群,摸清形成困难的原因,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民生问题入手,重点搞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通电和电网改造、村级卫生室建设、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等工程。要按照五通、三改、三建、一规范、五整治的要求,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为依托,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强县”战略举措,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大乡村文化站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等制度。
总之,要通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电用、有路走,读得起书、看得起病、听得上广播、看得上电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要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县人民的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XX由于地缘偏僻,交通、通讯落后,历史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直过区”,基本上是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还很多。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XX已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两基”目标。但是,在狠抓“普六”、“普九”的同时,幼儿教育、高中教育的“两头”矛盾日益上凸现。据统计,XX目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5年,全县仅有幼儿园3所,XX-XX学年招收幼儿人数仅为2124人,仅占适龄幼儿24119人的11.36%;每年有8000多名初中毕业生,但只有XX一中高中部、XX职业中学和XX县育才中学开办高中教学,每年能够有机会升入高中读书的学生仅1000多人,升学率仅为23.86%,还有5、6千初中毕业生没有升学读书 的机会。教育事业的滞后,制约了XX人口素质的提高。
讲和谐,首先要讲文明,要懂得怎么文明,要看得懂书。如果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要建设文明XX,群众连宣传标语都看不懂,怎么文明?没有文明,又何来和谐呢?所以,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就必须大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要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1650”工程,加快XX高级中学建设速度,缓解高中教育瓶颈,让更多的XX子弟有机会走进高中课堂。扩大XX一中建设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小学设施,排除中小学危房。大力实施“1150”工程,全面推进幼儿普及教育,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国家发展边疆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贫困学生资助经费,减免贫困学生的书费和学费。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缓解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减轻政府办教育的压力。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全县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要保护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哈尼梯田文化,是XX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哈尼梯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关 系到XX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因此,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措施,切实做好哈尼梯田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文化资源普查,对梯田稻作文化、哈尼贝玛文化、哈尼传统染织文化、哈尼民间口述文学、哈尼传统民居蘑菇房、民间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建设“哈尼梯田文化展览馆”,修复猛弄司署、纳更司署等一批历史文物建筑,申报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乡,并认真做好传统文化保护区、乡的保护工作,着力把XX县申报命名为“哈尼梯田文化之乡”。
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突出“四个特色”,抓好梯田文化资源的开发:一要突出梯田农耕文化特色,抓自然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独具XX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二要突出哈尼文化特色,抓食品、服饰、小手工艺品等系列民族文化旅游小商品开发,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旅游小商品加工业;三要突出七个民族的不同文化特征,抓文艺演出业的发展,各个民族均培育一支文艺演出骨干队伍,拥有一批代表节目,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的文艺演出产业;四要突出地域民族特色,抓城市建设和小集镇的发展,在城镇建设中,充分融入哈尼梯田文化内涵,突现城市的文化特点和魅力,张扬哈尼梯田文化,拓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民族文化资源的开 发,促进XX经济的发展,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推动XX和谐民族文化建设。
四要做好民族工作,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有利于推进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发展,对于建设稳固和谐边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首先要构建XX和谐民族关系,为各族人民创造公平发展的条件。要针对XX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基础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发展困难的实际,在政策上倾斜、在项目上照顾、在资金上扶持、在干部选拔和人才培养上开“小灶”。要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资金,加快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民族与民族、城填与乡村的差距,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要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对XX人口较少,干部成长缓慢的苗族、瑶族、壮族等,在培养、选拔上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分配上,要给予少数民族适当的照顾,使各民族都具有参政议政、代表本民族讲话的机会。要针对XX条件艰苦,干部福利待遇较差,外地干部和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实际,加大对本地干部、本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在招考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等干部时,要在户口上对外地考生给予一定的限制,适当放宽少数民族的招收条件,定向招收部分少数民族。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在招收录用、提拔使用上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解决入口难的问题。要以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业务能力为重点,搞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妥善处理涉及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各种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处理,坚决打击别有用心、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行为。要依法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的各种破坏、分裂、渗透活动。继续抓好民族团结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集中宣传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营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强思想教育,搞好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XX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这对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还很薄弱,民族势力、宗教势力、家族势力比 较突出,邻里之间、家族之间、村寨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在这些地区,解决矛盾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和粗野,往往因为很小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就会引发惨案、血案,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为什么好多人到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后,会感到人家的文明程度比我们高呢?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比我们好。因此,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必须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进而提高全县的文明程度。要以提高全县公民道德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日”,“道德新风与你同行”,“三讲一树”等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意识,逐步提高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激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热情为目的,广泛开展“热爱家乡,歌唱XX”、“歌唱美好生活,共树文明新风”等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歌唱家乡的情感。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为构建和谐XX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提高广大农村文明程度为基础,实施“群星文明工程”,积极开展“文明村”、“五好家庭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总之,建设XX和谐民族文化,要以提高全县人口素质 和文明程度为基础,以搞好各民族团结为前提,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文学艺术等各种载体,坚持不懈地在全县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引导人们追求身心和谐、社会和睦,形成互尊互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之中,真正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力量。
第三篇:建设和谐校园之我见
建设和谐校园之我见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的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师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条条醒目的标语、一句句激人上进的名言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华,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也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教师只有真诚的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瞻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的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到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第四篇:和谐班组建设之我见
和谐班组建设之我见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和管理单位,企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从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组做起。而班组长是班组的带头人,和谐班组的建设自然也离不开班组长的带头作用。结合我们司机班的特点,班组长在建设和谐班组上该怎样做呢?
首先,和谐班组建设必须以安全原则为基础。司机班的工作性质就是每天承载着分公司的各个工作班组在外面跑,交通安全不但是每一位驾驶员重中之重的大事,甚至还影响到分公司的安全生产。因此,班组长必须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念好“安全经”,始终如一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每天在出车前召开班前会,根据当天天气情况,提醒班员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部分路段道路通行情况。会后和司机一起,检查车辆的安全装臵,特别是刹车、灯光、制动、转向、雨刷器等装臵,帮助班组成员严把自检关,掌握车辆的完好状况,确保车辆不带病出车。这就需要班组长利用休息时间熟悉道路及交通状况,分析天气状况,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掌握各类车辆的性能,为安全行车打下基础。
在每周的安全日活动中,班组长还要组织认真消化有关安全规定和上级文件精神,以及安全简报、事故快报、报刊上的事故分析、网上的安全文件精神,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安全学习,并对一些不安全事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根据自己多
年的行车经验,按道路、季节、车况、任务等情况,对危险点进行预控分析,提出安全建议,编制成安全注意事项,使大家在行车中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以春、秋季的安全大检查为契机,认真组织安排活动时间、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自查,落实整改,使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其次,和谐班组建设必须遵循和谐原则。和谐是把“杂多导致统一”、“不协调导致协调”。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睦共处,团结协作,这是人际的和谐。在我们司机班这个集体中,班组成员的思想、文化、性别、性格、年龄等都存在差异,班组长与班组成员之间,班员与班员之间,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某些不谐之音。因此班组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从班组成员的不同特点中找出共同点,找出和谐点,即求同存异,团结协力做好工作,同时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这就是班组建设中的和谐原则。那班组长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遵循和谐原则呢?
第一、班组长要多听、多看、多想,加强与班员的谈心交流,成为沟通分公司与司机之间的渠道,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使班组的气氛轻松和谐。
第二、班组长要以身作则,工作甘为人先。“正人先正己”。班组长在日常的工作生产活动中,自己首先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学习钻研业务;带头提高安全意识;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搞好团结。
第三、班组长要协调好班组内人际关系。班员间有矛盾,班
组长就要主动去做工作;谁有困难需要帮助,班组长就要想办法设法去解决。这样,班组成员对班组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大家自然也就会自觉地关心班组事务,有效地调动班组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班组成员营造和谐的“大家”氛围。
第四、班组长要学会虚心。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作为一个班组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各有所长,作为班组长,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力戒浮躁之气和疲塌之气,俯下身子,踏实干事,扎扎实实地推动班组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和谐班组和学习型班组的建设。
第五篇:建设和谐校园之我见
建设和谐校园之我见
在中国思想史上,从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反映了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如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会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要求,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校园环境。
我们校区位于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气息浓厚的黄埔古村,我们学校在传承文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具备的人文优势,理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我们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来,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目标,把我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规范有序、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校园,建设成为师生员工安居乐业、文明健康、成功成才、兴业创业 的家园。
我认为“和谐校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具体表现为能不断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办事公平、高效,讲团结,讲协作,讲原则,讲大局,是安定团结、公平正义的学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是民主法制的学校;以诚待人,增强同 志间、师生间的友情、亲情,是充满团结的学校;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学校。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要构建和谐校园建设,高校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党政协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灵魂,党政和谐关系着学校的前途、命运和发展;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关爱职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纽带;老师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石;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和谐校园的灵魂。
不难看到,学校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首先做到各方面关系的和谐,而我认为主要的着力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教育学生,热情关心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知识,教做人,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同时,老师要善于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 地相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坚强
意志和健康人格。同样,学生也要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关爱,互相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宽以待人中,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取另一颗真诚的心,不断拓展同学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相互交流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构建良好的教风、学风
要不断启迪和引导全校教职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工作。争做品德高尚,行为高雅,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勤于耕耘,勇攀高峰,爱岗敬业,追求一流的教学水平,追求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学生的楷模。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凝聚历史、凝聚师生、凝聚学校、凝聚社会的法宝。这样的校园文化应该为师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党、爱校。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讲诚信、讲文明的作风。这样的校园文化更应该 树立师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校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建立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和谐统一的管理制度
没有科学的管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难以开展;当然,不恰当地强调制度的严格,也容易造成人的创造欲望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 面。因此,学校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管是为了不管”,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老师主动发展,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出台制订各岗位职责、教职工考勤考评、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制度时,应充分发 扬民主,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讨论修改,重要的规章制度还要通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有的规章制度也必须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得到学校全体成员的支持,大家执行起来也才心情舒畅,营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和谐发 展。
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没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学校的教学活动将难以正常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要以稳定为前提,不断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加强学校的保安保卫工作,完善安 全管理规定,制订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对学生,开设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总之,发展是高等院校的主题,“和谐”是高等院校的主旋律,在“和谐”的氛围中,老师、学生都要有一种竞争意识,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和谐”。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全体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广大师生员工从我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全员动员,全体参与,人人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班级:工程监理101姓名:李彦求
学号:2008501110
时间:201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