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争取资金效果好 发展民政有保障
争取资金效果好 改善民生有保障
—峰峰矿区民政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年初,区民政局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促进矿区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把向上争取资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加快我区的建设发展,采取扎实措施加以推进,积极争取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止目前,仅第一季度就争取到各项民政资金7358.9万元,与2013年全年争取的1.13亿元相比,实现了时间未过半,任务超多半。其中,仅城市低保金就达6421万元。此次争取到的资金,区民政局将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全部用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等方面,从而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全力推进全区各项民政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争取资金效果好,改善民主有保障”,区民政局高效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不仅体现了上级对我区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更体现了民政局上下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与决心。此项工作的有力开展,切实保障了全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爱民、为民、惠民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实实在在为全区人民造福。
第二篇:创卫工作措施硬、效果好、有特色
创卫工作措施硬 效果好 有特色
晋城市城区环卫局按照区委书记焦光善提出的“五句话、两个表态”和区长张玉宏提出的 “四个破除、六个到位”讲话精神,结合省爱卫办创卫专家反馈的意见,在巩固已有创卫成果的基础上,重效果,讲特色,攻难点、抠细节、出新招,力争实现环卫各项指标夺满分、不丢分、多增分。
一、攻难点
他们瞄准战线长、解决难的重要问题,集中力量,逐个突破,确保“小难题小解决,大难题大解决,大小难题逐一解决”。
1、攻克“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等保障,工作一度进展缓慢。他们抽调局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想尽各种办法,借用各种渠道,发动各方力量,全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2、攻克“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技改难”。为尽快改变粪便处理工艺落后、不符合创卫硬件要求的状况,他们调集全局的精兵强将,组成技改小组,反复研究,反复请示,反复论证,迅速编制了可研和环评报告,并及时交相关部门审批。由于项目涉及市土地、规划、环保、城建等多家单位,为加快进度,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天天找、经常跑,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使问题逐步落实。
3、攻克“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难”。城乡结合部是城市的“门面”,但也是最容易忽略、最容易反弹、最难保洁的区域。为此,他们在抓好内围环境卫生的基础上,狠抓城乡结合部、服务单位等的外围卫生,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强化治理,清扫人员超时间服务(日均作业17小时以上)、强体力付出、超负荷作业,全面延伸,无缝保洁,彻底清扫盲区地段,城乡结合部卫生达到创卫标准。
4、攻克“环卫作业网络全面覆盖难”。尽管目前环卫已经覆盖了市区绝大部分地方,但城边个别路段尚未及时移交给他们,为使这些路段全部达到创卫标准,他们在尚未核定经费、财力人力设备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主动延伸作业范围,义务承担起了这些路段的清扫任务,为迎接验收争取主动。
二、抠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他们细化工作内容,仔细落实相关的指标,按照要求逐项兑现。
1、在清扫保洁上抠细节。清扫队伍无缝作业,主动上门服务,沿街商店有了垃圾及时收走。利用“人机结合加路面冲洗,优势互补”的办法,既解决了部分空挡,也有效提高了机扫率和清扫保洁率。清扫公司之间不分区域,发现一处无条件清理一处。保洁作业从马路和人行道延伸到绿化带,及时清除视线内的垃圾杂物。
2、在垃圾清运上抠细节。清运公司对辖区垃圾中转站(点)进行粉刷、清洗,油漆垃圾箱,并对中转站内所有电器设施进行检修,严格控制“四害”密度,确保站内地面和垃圾池的清洁,确保清运率达到100%。
3、在公厕管理上抠细节。加大公厕管理力度,公厕超时间、高标准开放,确保保洁率100%、设施完好率98%以上。
在对公厕进行修缮粉刷的同时,完善了无障碍设施,确保了烘干机、洗手池、导向牌、标志牌、宣传牌等设备完好使用;为营造文明如厕环境,在“窗口公厕”专门摆放了花木,晚上遇到停电点燃蜡烛,让市民安全如厕。
4、在质量监理上抠细节。加大督查监理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坚持“只认尺子不认人,一把尺子量全区”,将监理覆盖到空档死角部位,当日监理,当日汇总,当日解决,并在太行日报公布作业监理情况,每月向社会公示作业公司排榜名次,重要的事情,采取“特情专报”的办法报送政府,有效地促进了环卫方面问题的解决。
三、出新招
他们用新理念、新办法、新思维攻克创卫中的各项问题,全面实现创卫的要求。
1、在宣传创卫方式上出新招。开展“舆论扶持环卫”文化工程,发动机关科室和各公司的“笔杆子”,通过报纸、网站等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卫、推动创卫。利用部分公厕人流量大的特点,录制了《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倡议书》、《文明晋城人“十不”守则》等磁带、光盘进行持续播放。所有果皮箱、三轮平车、公司办公场所、流动保洁车等张贴、悬挂创卫宣传标语近千幅,监理车辆播放创卫宣传磁带及环卫有关规定,制作宣传资料,定点和流动发放,达到边宣传、边监理、边引导、边纠正的效果。
2、在扩大服务内涵上出新招。主动延长部分路段的公厕开放时间,大部分超过16小时,有的则全天候开放,并在公厕管理间专门配置晋城地图,为游客义务提供咨询。清运公司全部延长作业时间,大力推行桶装式上门收集垃圾的办法,对重点地段巡回清运,力争垃圾不上街、不落地、不围城。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每天喷洒“除四害”消杀药剂,确保设施正常使用。
3、在实施监督考核上出新招。实行经理责任追究制,哪里出问题就追究哪里,谁的责任区作业不到位就处罚谁,对造成不良后果和不良影响的科室、公司及个人全局通报批评,并按考核办法进行重罚。截止6月份,共出动督查监督5000余人次,督查卫生死角380余处,扣罚作业公司2.3万余元。
4、在推进环卫工作上出新招。创卫一线人员出现短缺情况时,他们采取“一线人员不足党员补、中层补、班子补”的措施,全力服务和保障一线。同时,为尽快提高环卫发展水平,他们从山西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聘请了10名大学生,给环卫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为创卫增加了骨干力量。
第三篇:县发展和改革局积极做好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积极做好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工作 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县发改局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增强项目争取意识。在争取项目资金工作中,把“马上办、盯住干、干到位”作为总体要求,把能否争取到项目资金当作干部队伍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的综合体现,切实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争取项目资金的意识,从而使全局上下出现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抓项目”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产业政策研究。根据上级部门的投资方向,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国家和省市的扶持政策,想方设法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各种优惠政策的笼子,有目标、有计划地谋划和编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三、做好项目包装储备。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舍得投入,突出抓早、抓准、抓实、抓紧、抓细,保证在上级部门项目通知下达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申报项目所需全部要件及时报送。二是做好项目的包装。在编制项目时,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寻找国家产业导向与我县项目的最佳结合点,邀请管理单位专人指导项目申报工作。三是抓好项目储备。在项目储备上,根据国家、省市的投资方向,对全县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归类排队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适合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建立了项目储备库,并随时进行更新和补充。
四、注重项目攻关技巧。一是做到了腿勤、脑勤、嘴勤。二是做到以情争资金跑项目。利用工作关系,与省、市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沟通渠道和长期联系机制,及时与上级沟通、衔接,将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及时传达给上级部门,实事求是地讲明困难、提出设想、赢得理解、争得支持。积极邀请上级领导和部门到项目现场调研考察,讲情况、看
第四篇:有了好风气 发展更顺气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开展德孝文化活动促风气改善
有了好风气 发展更顺气
记者 刘亮明 周亚军
2013-05-20 06:02:00
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20日 11 版)
“这几年咱盐湖区变化大,还不是因为干部们实心为群众办事,大伙心里服气,叫干啥就呼呼跟着干。”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东阜社区70岁的张文艺老人的话朴素而深刻。
2010年以来,盐湖区委、区政府探索创新,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开展了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的德孝文化活动,通过“德孝大讲堂”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宣讲学习《论语》、《道德经》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让德孝文化“进千家万户门,入干部群众心”,提升了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准,促进了社会和谐。
盐湖区委书记王志峰说,德孝文化浸润了干部群众的心灵,以党风政风带民风持续改善,凝心聚力促转型跨越发展。
弘扬为政之德,培育行政清风
“为政之德在于为民。这既是德孝文化的精华,也是我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总要求。”盐湖区党政部门以“清正廉洁让父母家人放心、建功立业让父母家人自豪”为主题,实施“德孝提升工程”,开展“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争创德政单位,提高全区行政水平和效率。
“在盐湖区行政部门办事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服务主动热情,处处为咱着想。”一见面,天龙建材厂董事长屈广吉就大发感慨:他去区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打听怎么办手续的事,一进门工作人员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告诉他办手续的程序和需要准备的资料,随后局里同志还主动上门,帮企业解决难题。
黄河建材公司董事长郭仲义则有另一番感受:他在外省有好几个厂子,但盐湖区让他感觉不一样。在别的地方,企业办点事得到处说好话。在这儿,企业工作有不规范的地方,行政执法人员总是耐心帮着找原因改正,当自己的事办。
“局里过去吃拿卡要的事也常有,很让人头疼。”区环保局长邵盼道坦率地说,开展德孝文化进机关近3年,加上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局里风气转变很大,为企业服务的责任心强了,凡涉及环保的事都跟踪服务到底。
强化为民宗旨,形成务实新风
“观景树变摇钱树,全靠主任的好技术。”说起村主任雷茂端,三路里镇沟东村民无不满怀感激。槐米是珍贵的中药材,但产量很低。三路里镇沟东村主任雷茂端把自己多年培育出的8个优良品种奉献给当地农民,实现了槐树当年栽植,当年两季结米。目前,沟东村已有1000多亩开始结米,单项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
记者见到雷茂端时,他正在旱原上指导村民种植槐树,向围着他的乡亲讲解科学种植、剪枝、嫁接槐树的技术。面对大家的夸赞,老雷说:“德孝文化活动对咱教育很大,咱大小也算党的基层干部,古人都能亲民为民,咱更应实实在在给乡亲们多办好事。”
雷茂端是盐湖区各级干部求真务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盐湖区结合德孝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了“党政干部包村增收扶贫助弱”、“区四套班子包联项目”、“党员干部包村住户”等活动。乡乡都有主打产业,村村都有致富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转型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去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9661元和6381元,较上年增长13.4%和13.5%。
“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的是干部。”金井乡党委书记杨宝屯感慨:群众看着干部作风转变了,扑开身子为百姓办实事、谋利益,群众自然一呼百应,各项事业发展就快了。
崇尚感恩孝道,营造和谐民风
盐湖区陶村镇张良村以前打架斗殴、滋事生非的多,曾被讥为“张良不良”。开展德孝文化活动两年多来,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和睦相处,违法乱纪的事几乎绝迹,又被誉为“德孝张良”。
陶村镇党委书记陈拥军讲了两件让他深受触动的事:去年夏天,张良村举办演出,村委会摆放了3000个小板凳。起初大家担心这些小板凳被“顺手牵羊”,结果一个没少。在一次感恩母亲主题活动上,近200个家庭的老母亲身旁都守着儿子、儿媳、女儿或孙子,有的为母亲洗脚、有的为母亲梳头、有的为母亲捶背。在场的母亲们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人连父母的恩都不报了,他还能善待谁呢?他还肯多做有利于社会的好事?”在三路里镇“德孝大讲堂”上,“孝顺媳妇”雷巧娟面对父老乡亲诉说着肺腑之言。雷巧娟坚持照料因脑溢血卧床不起的婆婆,梳头、洗衣、按摩,终于使婆婆能拄着双拐活动。
银湖制药厂工会副主席吕庭杰则有另一番感受:过去职工不负责任、懒散的多。经过德孝大讲堂的教育后,爱岗敬业的多了,跳槽的少了。药品的一次性合格率大幅提升,仅此每年可为企业减少损失数百万元。
3年来,盐湖区委始终把德孝文化活动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并制定了“十大、百佳孝顺媳妇”“十大、百佳道德楷模”和“幸福村庄、和谐社区”评选奖励办法。两年来,已有千余名道德模范受到表彰奖励,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第五篇:云南马龙发展菌类产业助农增收效果好
云南马龙发展菌类产业助农增收效果好
发布日期:2010-08-27
神农网(农产品致富案例频道)讯近年来,马龙县的菌类产业本着突出特色,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小康步伐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引导动员适宜区群众发展菌类产业,不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帮企业、建基地、抓培训、促营销、搞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县菌类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的推动了全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县继烤烟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
全县菌类产业围绕“以发展草生菌为主体,木生菌为辅,野生菌为特色,加大珍稀菌培植力度,先做大量再引进深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菌类收入达445元。至今年8月,共完成种植人工食用菌木生菌780万袋,完成计划的88%;种植草生菌129000㎡,完成计划的80%;鲜菇产量5530吨,完成计划的79%;实现产值5025万元,完成计划的90%,野生菌产量1620吨,完成计划的81%,产值32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7%。(通讯员 何树才)
来源:神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