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总结(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20: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学总结》。

第一篇:民族学总结

一、什么是“民族学”?

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

二。民族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与范围

1.对象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个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或田野调查工作方法,以及利用包括文字史料在内的各种资料来研究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民族共同体。

3.范围

对各民族的基本知识、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同种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具有特色的新中华民族学

特色:

——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民族学,同时研究、批评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学。

——为革命实践服务,为各民族发展和群众利益服务。

突出的研究成果:

1.为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贡献力量

2.大力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3.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性质

四,种族的分类

 1684年,法国内科医生伯尔尼埃:

——欧洲人、远东人、黑人和拉普人。

 1758年,林奈,根据肤色和地理分布不同划分为:

——亚洲的黄色人种、欧洲的白色人种、非洲的黑色人种、美洲的红色人种。

1781年,德国解剖学家鲁门巴赫根据颅骨测量标准:

——高加索人种(Caucasian);白种、蒙古人种(Mongolian);黄种、马来亚人种(Malayian);棕种、埃塞俄红种(Enthiopian);黑种和阿美利加人种(American)等5大人种。

我们认为世界人种大致分为三大类:

1.蒙古人种(Mongoloid race)2.赤道人种(Equatorial race)3.欧罗巴人种(Europeoid race)

五、民族的定义

1929年,斯大林《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

“的共同心理素质”。

六,民族学的学术传统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1.民族学学科地位模糊 2.学科设置较为薄弱 3.学科知识普及程度欠缺 4.交流仍需加强

七,民族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法)的特点

(1)(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社会性和多元性文化性和生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 实践性和探索性 艰苦性和变化性

(2)田野工作的类型

自观和他观 宏观和微观 社区和个案 定性和定量 专题和综合(3)实地调查前的准备

课题选择文献准备物质准备调查提纲

(4)田野工作的具体方法: 观察与参与观察个别访问调查会谱系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定点跟踪法文物文献搜集

(5)调查记录方式

影视记录录音记录文字记录

八.近期中华民族学的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2、进一步深入开展国内各民族的研究

3、加强世界民族的研究

4、继续开展国内外民族学理论的研究

5、继续开展影视民族学(影视人类学)的研究

6、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

7、开展民族文物研究和建立民族学博物馆

8、开展民族统计学的研究

九.什么是民族识别?

1、结合我国实际,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著名理论。(工作科学依据和主要理论依据)

2、从民族集团现状出发,分析研究历史。

3、尊重本民族集团中大多数人的意愿

十.民族识别的成就与意义

——大致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召开。

2、1954年到1964年的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3、第三阶段:1964年起,经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现在 十一。民族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社会形态学说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

十二。凉山彝族奴隶制

特点:1.闭塞的自然经济和落后的生产力

2.奴隶制的阶级关系通过特有的森严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

3.特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以黑彝父系为纽带的家支制度

4.发展过程始终贯穿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

十三文化

1,文化的三元结构(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

2.文化的特征: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的后得性、文化的适应性、文化的分化与整合、文化的变异与涵化

十四,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1.认识民族的内涵,以便对民族的异同做出更合理、更准确的区分。

2.透过文化,更为准确地结实负载它的那个民族社会。

3.有利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增进理解、信任与合作,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篇:民族学论文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2009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6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要加强民族团结,要做到一下几点,一是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对发现问题、群众要求和意见及时研究处理,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定期不定期检查民族团结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妥善处理好各类问题,特别是民族宗教问题,坚决避免将各类问题扩大化。四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组织,发挥其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积极作用。五是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伤害族感情和对宗教的感情。六是重视日常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使各族人民学法知法守法。七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点”创建活动,营造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如何处理好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1)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要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认真研究和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把握这类问题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强的特点,把问题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对待和处理;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这类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实事求是,分清类别,避免把所有发生在不同民族成员、群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都归结为民族团结问题。2)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现阶段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但也有的属于对抗性矛盾。因此,要注意严格区分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不法分子。3)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不管是哪个民族,都要依法处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教育各族群众警惕极个别不法分子的造谣、煽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声援、不串联,不影响和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坚决反对和制止采取非法手段对待和处理民族团结问题的行为。4)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调查研究,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做好处臵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对于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果断决策,周密部署,稳妥处理。能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错了的要立即纠正,并对有关责任人及有关单位及时予以处理。需要时间调查清楚才能作出处理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事发当地。5)要坚持教育疏导。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坚持说服教育,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决避免因工作简单化而激化矛盾。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有关负责同志要亲临现场,面对面做工作。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秩序时,要严格依法办事,注意方式方法,尽量避免与群众发生冲突。如果发生聚众械斗、冲击党政要害部门、打砸抢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情况,公安、司法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臵。(6)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各民族广大干部群众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力量。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着眼于多做人民群众的工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中的作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为我国五大关系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民族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云南省大理州白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概况

——下关金星村经济的发展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 课 教 师 羊文娟 09091104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 哈正利

完成日期2010年 11 月28日

民族人才是民族地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高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三支队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以推动民族地区社

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摘要:金星村是白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白族人口1088户,汉族人口10户。该村是一个城中村,村民户口现全已转为城市户口,该村凭借其土地每年取得较高的房租收入,且多年来该村致力于经济发展,在家具、租赁、企业等方面有快速的发展,经济总水平不断上升,是一个典型的城中小康之村。

关键词:下关金星村,企业,土地,小康村

一、大理金星村白族干部队伍建设

1.大理白族自治州干部队伍建设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自治州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配备各级领导干部、录用工作人员时,应当合理确定少数民族的名额和比例,并适当放宽任职和录用的条件。

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世居各少数民族中,至少有1名干部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自治州和上级国家机关的企事业单位招收、聘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聘用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自主确定和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自主补充编制内的缺额。

2.金星村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选拔各类优秀人才,优先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贯彻了大理州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

二.金星村区位地理概况

1.金星行政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下关市洱海之南,建国以来因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需要,金星村大片田地划出,让与各种企事业单位及城市扩大的基本建设使用。全村三平公里的土地上,高楼林立,市容整洁,绿树成荫,全村成为没有田地的城市农民。

2.该村是白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白族人口1088户,汉族人口10户。

三.金星村经济发展概况

1.农林

⑴农业生产:本村耕地面积1360亩,外有荒地60亩,后来,土地被征用,耕地全部征完,仅余荒地60亩。

⑵水利:1957年冬至1958年在今金沙江森林工业管理局帮助下修建了一座水库,1958年4月,又在村西部修抽水站一座。

⑶林业:金星村又山地,因被征用较多绿化亦被减免。1984年,村民在山场所余地建设了一块茶园,面积3亩,一块果园,面积83亩。

⑷养殖业:金星村位于洱海南面,全村有捕捞船40余艘,捕捞人员60余人,每年捕捞的水产品除大部分用于出售外留下的小部分进行人工养殖。此外,金星村还饲养马匹,在古代还有很多的马帮队伍,从事运输。

2.经济

⑴历史经济状况:历史上就土地关系而言,存在着地主与佃农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建国后,实行“土地改革”,各佃农摆脱了地主、富农的剥削,此后,便走向集体化的大农业道路。

金星村,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了工商业的经营者,为下关市场投入了奠基实力。⑵集体企业:

建国后,全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了土地改革以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金星行政村计有重要企业7个:

① 金星汽车修配厂:1992年5月开设,分为大车修配和小车修配两个部分,各

自独立核算。承接大小汽车零件的修理搭配和维修,有职工500多人。

② 金星木制品加工厂:为联合体企业,以改制木筒为主要任务,有职工600多

人。

③ 珠海经营公司:经营项目有钢材、水泥、装潢器材、装饰品之外,兼有农副

食、副食品、粮店。

④ 建筑队:有职工600人,属大理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称第三建筑大队。⑤ 珠海乐园:占地144亩,为云南省首家村办乐园,颇得好评。

3.私营个体经济

在巩固、发展集体实力的基础上,依托金星村的区位优势,通过旧村改造,青光山建设为广大个体、私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九五期间个体和私营企业在现有138户的基础上发展到300户,产值12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村集体企业达9个,个体私营企业900多家,总产值3亿元以上。

⑷其他服务业

① 风物、风情:金星村本主庙、华氏宗祠、珠海乐园、大井、大青树、小树林、《送瘟疫》诗碑、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年节、婚嫁、丧葬、生子、建房、寿庆、陈设。

② 餐饮、住宿:金星村餐饮种类繁多,满足游客口味爱好,特别不同的是少数

民族风味。金星村接待饭店融合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三方一照壁”的特点,内部装饰仿古建筑庭院,让游客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典雅之中。

四.社会发展状况

1.现状

⑴科技:多为征地前的农业改革。

⑵教育:建国后,兴建多所中小学,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育设施,促进金星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⑶文化:金星村不仅有多所学校,还有较多的文化设施:

① 大理州图书馆

② 大理州博物馆

③ 大理州文管所

④ 下关镇文化站

⑷文化活动:龙灯队,花灯队,老年迪斯科舞。

⑸体育活动:农村组织体育比赛活动。

⑹卫生:①卫生防疫 ②公共卫生 ③幼儿保健 ④妇女保健

⑺创建“小康村”:为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全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实现州、市政府提出创建小康村的奋斗目标,金星村于1996年9月份对全村创建小康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进行上报申请。2000年1月大理市人民政府下文批准金星村为小康村。

2.发展规划

⑴引市入村,推村进城。

⑵开发青光山。

⑶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

金星村“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战略:

城市不断地向金星村的四周延伸,高楼包围着金星村这片苍老的农舍,没有土地可种的村民向何处去,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进程几届领导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和论证,选准了一条适合金星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即“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战略:

引市入村,推村进城,加快康乐小区建设步伐,依托区位优势,以发展旅游服务,商业贸易为龙头,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不论是金星村康乐小区建设、开发青光山兴建“金星山庄”,还是鼓励、支持、帮助个体、私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其目的都是:让金星村人民有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有一条就业的好路子、有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对社会的繁荣稳定有一定的贡献、让百姓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金星村“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战略”是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跨世纪工程,必须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建设方针。在目前和今后较长的这段时间里,就是要全村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根据选准的路子实施规划及方案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3.两保护,两开发

金星村村委会在“两保护,两开发”工作中,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抓实城中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办一件,办好一件,办实一件。而要抓实和办好各项工作,首先要充分提高村“两委”会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发动,让大家认识“两保护,两开发”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思想上拥护,行动上参与,资金上支持的良好局面。

4.财务双代管

根据市、镇“财务双代管”工作要求,从2008年起金星村财务账目由全镇代管。此项工作是实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健全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财务公开,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促进集体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清政廉政的重大工作。

五.参考文献

《金星村发展历程》

六.总结

通过金星村的实践调查,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金星村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从农村人口转变为无田城市人口,而且每年收入可观,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中之村,小康之村。

致谢

第四篇:民族学研究

谨慎看待后现代主义思潮 民族学研究应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思潮之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获得长足发展,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西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学者不加批判地移用、仿效西方民族学理论,特别是将上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民族学等同于“国际化学术”并奉为圭臬。

后现代主义民族学产生于民族学者对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之间文化权力关系或文化政治问题的反思。这些学者对西方传统民族学研究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提出质疑,认为民族学者无法对异文化进行所谓客观的描述。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学者(尤其是在殖民时期)关于非西方文化的民族学研究和民族志描述进行重新评论和再次分析,获得对文化表述本质的深层认识。不可否认,这一学术思潮有积极的一面,即认识到西方传统民族学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其质疑一切、解构一切的特点,反映出西方民族学发展面临困境。

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看,后现代主义民族学虽然对西方传统民族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批评,但仍未走出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人为对立起来的困境。

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阶段看,后现代主义民族学产生时,西方社会大都走过了30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已经普遍实现现代化;到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似乎正在进入“后现代”社会。与之相比,我国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这一进程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推进。从理论发展看,后现代主义民族学的产生和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此前的理论和范式难以完整解释和说明社会现实。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理论自身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客观现实的改变,特别是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获得发展,使西方传统民族学理论大大落后于实践,因而后现代主义民族学应运而生。然而,后现代主义民族学质疑一切、解构一切的特点,使其难以得出确切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而且,后现代主义民族学的生长土壤即所谓“后现代”社会,迄今还只是一些模糊的影子,到底是否存在仍不清楚。基础不牢导致后现代主义民族学发展后继乏力。可见,后现代主义民族学只能解构,却不能建构。如果用这种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分析中国,结果只能是解构现代化、去现代化。在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如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推动民族大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等等,这些重大现实问题都迫切需要我国民族学作出回答。这也将给民族学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国民族学者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避免盲目追随所谓的国际学术潮流,而是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进而引领国际学术潮流。

第五篇: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民族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学: 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它包括很多二级学科:①民族学史;②民族问题理论;③文化人类学;④民俗学;⑤蒙古学;⑥藏学。

2.文化人类学:这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为人类学主要分支之一。1901年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以区别于研究人类体质的体质人类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讨和发现人类文化的一般和特殊规律。该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整体方法、参与观察、比较法等。文化人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和功能学派。

3.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是一门历史和理论的实验科学,统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

4.语言学: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和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学家在进行这种研究时当然也要联系社会、文化、民族等背景,但他们是从解释语言事实的角度出发的。

5.体质人类学:亦称为自然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形成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人类体质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6.“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志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省志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

7、种族:种族,又称人种,是现代人类这个统一物种即晚期智人当中的各个亚种。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他们经常地在内部进行婚配和繁育。这些特征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8、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宣扬人类的不同种族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优等”种族应统治和奴役“劣等”种族的政治主张。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其极端发展是种族灭绝。

9、种族灭绝:反动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借口种族、民族或宗教原因,整批地杀害某一集团的人。

10、种族的分类:胡顿1946年提出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

11、黄色人种:亦称蒙古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

12、白色人种:亦称欧罗巴人种,俗称白色人种。主要体质特征:肤色一般浅淡,部分呈褐色,毛发颜色不一,发型波状,次生体毛发达,泪阜(fu)外露,鼻高唇薄。

13、黑色人种:亦称赤道尼格罗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

14、劳动创造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包括了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论点:(1)语言的历史和意识的历史同样长久,或者说语言与思维互动。(2)分节语的出现是,人类童年的主要成就。(3)语言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直立行走和劳动。

15、劳动“推动力”说:劳动只是一种特殊的适应手段,适应方式。它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推动古猿的内部矛盾性发展与转化。

16、.突变选择说:学术界另有学者认为,人类起源的决定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简称突变选择说。

17、.腊玛古猿:腊玛是古代印度史诗中的英雄,该学名在1934年确定。刘易斯(G·E·Lewis)认为,其犬齿

3与其他齿平列,无缝隙,齿弓与人一样呈抛物线型,脑量300㎝,体重10-15公斤,可能是向人的方向发展的人科早期代表。

18、直立人:直立人分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以能人为代表的早期直立人,具有如下特征:⑴手足进一步分化,手已能制造工具,具有了人的性质。⑵脑部较发达,平均脑量637cm3,有的高达810cm3。⑶文化方面有砾石工具和粗制石斧,标志着真正的劳动的开端。晚期直立人只是同早期直立人相对而言,在距今150-20万年。

19、智人:智人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中、晚期,人类群体已从前氏族公社时期过渡到母系氏族的萌芽时期。智人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智人即过去所称古人和尼人;晚期智人——“智人的智人”即称新人。

20、语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套象征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21、民族:斯大林所讲民族所下的著名定义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质素曲稳定的共同体”。2005年,国务院对“民族”做出新解释:民族是在一定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2、语言谱系分类:把世界上被研究过的即做过历史比较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做出分类,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谱系分类。在这种谱系分类中,最高的谱系单位是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在来源上是相同的。语系之下的语言,根据关系的亲密程度而分成若干语族一个语族中的语言又可运用同样的原则分出若干语支;每个语支下可能有一种或几种语言。确定语系、语族、语支的标准,就是运用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而证明语言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语言谱系分类是民族关系的主要标志。语言谱系分类中的缺陷不是历史比较法本身的缺陷,而是由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对欧洲以外的许多语言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定点跟踪调查法:

23、系统分类法:美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胡顿1946年提出的系统分类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流行。他在充分考虑到大洋洲人种的地位之后,认为世界人类可以在第一个层次上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赤道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每个人人种下面包括几个分支,分支下面又包括几个地区性的人种类型。

24、音位记音法:这原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但因为民族学者的调查也要求首先记下语音材料,所以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的基础。准确地记录发音人的语音是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考据和论证的先决条件。当然,民族学并不一定要求调查者像语言学家那样全面地归纳和描写某种语言的整个音位系统,但它确实要求调查者对于所要论证的语言材料(特别是语词)做出准确的记录,而且这种记录必须用世界语言学界公认的国际音标进行。音位记音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一把打开民族语言资料宝库的钥匙,为民族学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开辟一个新天地。因此,我们要求民族学工作者下苦功夫熟练地掌握国际音标的整个系统。

25、词义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词义特点的分析来认识其中包含的民族和文化特点,这一方法的认识论基础在于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历史语言学的先驱格里姆曾讲过两段足以振聋发脯的名言:一是“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二是“关于各个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词义分析法的主要对象包括:第一,词的多重涵义;第二,复合词的构造反其涵义,第三,亲属称谓的外延;第四,借词;第五,词汇系统构造中的涵义。

26、同源词比较法:如果某个词在不同语言或方言里是同源的,那就说明讲这些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曾共同使用过该词。事实上,这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确定语言谱系的重要依据。

27、词源考证法:在民族学研究中,我们有时要对某一种话言现象的来源问题进行考证,以弥补其他方面材料的不足。掌握这种方法有时能对民族学工作者论证民族史上的一些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被民族学家考证的语言现象是地名和民族名称,其中地名尤为重要。

地名在词汇中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考证地名的来源能够帮助我们推测古代民族的分布、迁徙及历史上不同民族相互接触的情形。一个民族往往将自己的历史,将自己对于环境做出反应的种种经验即文化都凝聚积淀在自己的语言中。

28、.经济文化类型:是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29、游猎经济文化类型:以采集生活地理上的植物、猎捕动物的办法获取食物的生计行为、其生活地点常常游不定。是人类社会形成最早的经济文化类型。

30、游耕经济文化类型:俗称刀耕火种,是指在一片土地耕种一年或几年后便丢弃转移的农耕方式。

31、实地调查法: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32、马凌诺斯基革命:指的是对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的创新,即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民族学实地调查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奠定了现代民族学实地调查的基石。

33、家支制度:凉山彝族奴隶制度。家支,彝语称“楚西”或“楚加”,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家支有自己固定的地域范围。黑彝家支,起着奴隶主阶级专政工具的作用。黑彝家支间彼此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每个家支对它的成员都有很强的约束力。

34、基诺族的长老制:它是基诺族的一种政治制度,村社一般有两个长老,首席称卓巴,次为卓生,由特定的古老氏族的最年长者充任。他们是村社中受尊敬的领导人,其主要职责涉及村社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方面,在调 解纠纷、对外交往等方面起作重要作用。长老不脱离生产,没有薪俸报酬,具有公仆性质,但是在年节、婚丧平均分配食物时,可以多得到一部分。长老制体现出原始民主。

35、瑶老制:瑶老制是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职能,产生于原始农村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瑶老是村寨的首领,由民主选择举或自然形成,一般由经验丰富、办事公道路,在村民中享有威望的年长者担任。瑶老不脱离生产劳动,无特权。其主要职责是主持村寨生产活动,调解纠纷,掌管宗教祭祀等公共事务,组织村寨共同抵御外界侵扰等等。他们是社会的公仆,重大事务由全寨大会决定。

36、石牌制:是瑶族的一种具有原始民主残余性质的政治组织形式,具有政治制度的职能。这种组织是以一个或若干个村寨为单位,对于防盗贼、保护生产、婚姻聘礼、保护外来正当商人、处理纠纷等问题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这种规约称为“石牌律”,刻在石牌上。因此叫石牌制。

37、侗、苗、布依、水族的“款”:是湖南、贵州、广西一带侗、苗、布依、水族等村寨中具有农村公性质的社会组织。参加“款”的村寨,彼此之间有相互支援的义务和监督执行“款约”的权利。

38、合亩制:是海南岛1947年以前部分黎族地区特有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合亩”在黎语中意为“同祖人共耕主公田”,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小家庭组成。合亩制具有原始公社共同体的性质,土地方共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仍占据主要地位。合亩又具有政治的职能。每个合亩有一个亩头,一般由父系长辈担任。亩头主持合亩的生产和分配,处理合亩内外的一切公共事务。

39、景颇族山官制:“山官”系当地汉族称呼,景颇语叫做“贡萨统”,又称“杜”、“杜瓦”。山官是从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来的世袭贵族,分为大、中、小三类,有自己的辖区,在辖区内行使独立权力。山官辖区的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界限严格,互不通婚。山官必须由出生于官种血统,实行幼子继承的世袭制。山官是辖区最高的政治首领,是习惯法的体现者和执行者,战时则是军事领袖。山官享有各种特权。山官下有寨头,由山官委派。山官之间也没有直接统属关系。

40、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农奴制和新疆夏合勒克乡维吾尔族农奴制社会中,都存在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而西藏藏族政教合一制度最为典型。在西藏地方政权中,**喇叭是最高权力的化身,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集宗教、政治大权于一身。地方政府的官员分成僧官和俗官两个系统。俗官几乎全部出生于封建世俗贵族家庭,僧官绝大部分出生于贵族家庭。这种政教合一制度实质上封建贵族专制的政权组织。这一制度在1959年民主改革运动中被废除。

41、盟旗制度:盟旗制度是清朝政府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的封建统治制度,是根据满族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在蒙古族原有的社会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旗有总管旗、札萨克旗和喇嘛旗之分,以札萨克旗为最。旗为军事行政合一组织。旗为盟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盟长不能直接干预各旗事务。盟、旗之上有清政府驻防将军事、都统、总管、大臣的管辖。盟旗制度是清政府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直到1945年才彻底废除。

42、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对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允许保留原有的统治方式。明、清两朝土司分文职和武职两个系统,在土司中,规格最高,权力最大的是宣慰使司。少数土司制度残留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主改革时才被废除。

43、婚姻:婚姻通常被用作一种表示社会制度的术语,即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44、家庭:家庭是一种社会集团,有共同的住所、经济合作、以繁殖后代为特征。它包括了不同的性别成年人——其中至少有一对可以发生由社会承认的性关系及其由其生育或收继的儿女。

45、轮值家庭:

46、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也叫基础家庭或自然家庭。有婚姻关系、父母关系或养父母关系组成。是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包括正式收养的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为当代社会中主要的家庭形式。它是形成其它类型家庭的核心。

47、夏威夷式:这是人类社会最原始、最简单、使用称呼最少的称谓制。它以辈分和性别为称谓区分原则,如一个男子,己身对同辈同性人,包括同胞兄弟、堂兄弟和表兄弟都使用同一称呼,对同辈异性人包括同胞姐妹、堂姐妹和表姐妹使用另一种称呼,对己身长一辈子的所有男性使用一个称呼,对长一辈的所有女性使用另一种称呼。

48、爱斯基摩式:此式中的直系和旁系之间有明确界限,父亲有别于父之兄弟和母之兄弟,但父之兄弟与母之兄弟使用同一称呼;母亲有别于母之姐妹与父之姐妹,而母之姐妹与父之姐妹的称呼相同。或者说,姑舅兄弟姐妹与堂姨表兄弟姐妹同称,而与同胞兄弟姐妹异称。

49、易洛魁式:此类是父与父之兄弟同称,对母之兄弟使用别称,母与母之姐妹同称,对父之姐妹使用别称。这种直系、旁系混合的现象也反映在己身同辈的称谓里。50、奥马哈式:父之姐妹之女(姑表姐妹)及其女,与父之姐妹(姑)同称,其男性则与父之兄弟同称,而舅表兄弟姐妹和己之子女同称。

51、克罗式:母之兄弟之子(舅表兄弟)及其子,与母之兄弟(舅)同称,其女性则与母之姐妹同称,而姑表兄弟姐妹则与己之姐妹之子女同称。

52、苏丹式:此类对各种亲属关系的区分极为细致,如父母叔伯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堂姐妹父亲姐妹的女儿(姑表姐妹)、父亲姐妹的儿子(姑表兄弟)、母亲兄弟的儿子(舅表兄弟)、母亲兄弟的女儿(舅表姐妹)、母亲姐妹的儿子(姨表兄弟)、母亲姐妹的女儿(姨表姐妹)等,都有单独的称呼。

53、单系继嗣:指通过男方或女方单线来推算成员而建立继嗣群。单系继嗣有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两种。双系继嗣有两可继嗣和双边继嗣两种。

54、双系继嗣:双系继嗣可分为两可继嗣和双边继嗣。(1)两可继嗣:一指个人计算其世系或血缘既可以依据父系也可以依据母系。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选择他所愿意发生联系的继嗣群,在另一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从父系继嗣群转移到母系继嗣群,也可以从母系继嗣群转移到父系继嗣群,只要他在同一时期中只与一个继嗣群发生联系。在第三种情况下一个人在尽某种义务时可以依父系,而尽某种义务时则又依母系。(2)双边继嗣:即一个人同时从父母双方追溯其祖源,而不问其性别。双边继嗣的亲属一般没有明确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其原因是同一个人往往分属不同的继嗣分类,社会地位或财产的继承,责任和义务的承担往往可以因个人感情而定,而没有固定的继嗣规则。在平时的交往和合作中,排斥什么亲属,包含什么亲属,经常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过如果客观情况需要,双边继嗣的亲属也可以与单继嗣一样结合成稳定而有效的群体。

55、宗教:宗教属于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因此,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以虚幻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体系。

56、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个特定民族在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风尚和习俗。

二、简答题:

1.民族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哪些标志?

①纷纷建立了专门从事民族学研究的组织。如1839年法国的“巴黎民族学学会”,1842年美国的“美国民族学学会”,1843年英国的“民族学学会”,1869年德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原始社会协会”等 ②基本研究方法的产生。《人类学的记录与询问》,1874年,英国不列颠科学记录协会 ③理论学派的形成。古典进化论学派标志在理论上成熟 ④研究成果和队伍的呈现。

⑤在大学里面纷纷设民族学教授、讲师。2.简述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对象: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之,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祖国特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当然,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民族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不应限于国内,而应该扩展到国外,研究世界各民族。方法:主要是用田野调法。

3、简述中华民族学的特色和取得的主要成果。①人类学的西方话语支配性;②本土化情结;③历史的研究取向:a 中国史料世界最丰富 b 各民族历史悠久 c 研究人员的背景

主要成果:①为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贡献了力量;②大力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性质。

4、简述中华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华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学的中国启蒙、实践与学术转型。

1、人类学的中国启蒙: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末。

2、人类学的中国实践:20世纪30年代初一20世纪40年代末。

3、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转型:20世纪50年代。

(二)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知识的人类学的蛰伏和低度发展

(三)20世纪80年代初一21世纪初:作为学科的人类学的重建与兴盛。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述三大人种的定义(了解)

根据系统分类法,世界人种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类:

(1)蒙古人种,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2)赤道人种,亦称亚美人种或黄色人种。主要体质特征为:皮肤浅黄色,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鼻梁不高,唇厚适中身材自北向南呈现从中高到较矮和从粗壮到纤细的过度趋势,眼内角多有蒙古褶。(3)欧罗巴人种,亦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俗称白色人种。主要体质特征:肤色一般浅淡,部分呈褐色,毛发颜色不一,发型波状,次生体毛发达,泪阜(fu)外露,鼻高唇薄。

6、简述系统分类法。

美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胡顿1946年提出的系统分类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流行。他在充分考虑到大洋洲人种的地位之后,认为世界人类可以在第一个层次上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赤道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每个人人种下面包括几个分支,分支下面又包括几个地区性的人种类型。

7、简述种族的成因。

种族特征即人类差异,种族特征完全是进化机制作用的结果。人类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随着人类分布范围的扩大,这种差异自然会表现为种群间的差异

8、简述种族和民族的关系。

(1)种族与民族的区别:种族作为一种生命科学现象,完全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约结果,其个本来包含也不应包含任何社会化意义。

(2)首先,严格地认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在复杂的现实性界中,这两个概念的外廷还是有重合的时候,所以人们有时把种族和民族两个概念互换使用。其次,民族和种族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用语中都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含义,其中尤以民族为甚。

9、简述我国反对种族主义的行为。

我国作是一个政治统一和文化多元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基于相同的出发点,我们也坚决反对世界上存在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表现,支持一切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争取种族与民族平等的斗争。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先后正式做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和《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行公约》等条约的决定。

10、请谈对种族主义的认识。

我国作为一个政治统一和文化多元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和团结,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基于相同的出发点,我们也坚决反对世界上存在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表现,支持一切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争取种族与民族平等的斗争。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先后正式做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清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防止及惩治来绝种族罪行公约》等条约的决定。

11、为什么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同样存在着种族主义? 表现:种族偏见、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种族来绝。/ 始作俑者:戈比诺《试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

12、简述语言的定义及语言产生的条件。

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套象征符号系统。

语言的产生条件:语言的产生条件和前提是直立行走和劳动的论点。

13、请简述中国56个民族所属的五大语系。

⑴汉藏语系,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西南相中东南绝大部分地区,包括满、赫哲、鄂伦春、达斡尔 ⑵阿尔泰语系,分布在东北、西北两大地区

⑶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又称南岛语系),分布在台湾岛 ⑷印欧语系,分布在新疆西部边陲,包括俄罗斯、塔吉克 ⑸南亚语系,分布在云南边地,包括佤族、德昂、布朗 语系未定的有朝鲜语、京语和仡佬语

14、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语言和民族固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广义的文化这一宽阔的背景中,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①斯大林所讲民族所下的著名定义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 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质素曲稳定的共同体”。②语言之所以是民族的重要特征,还在于民族的其他特征,一般要通过语言才能得到体现。③在民族特征中,语言还是最稳定、变化最慢的一个。

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应该从两个角度去认识。第一,虽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这一语言并不一定为该民族所独有。第二,同一民族操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例子亦非罕见。如我国甘肃省的裕固族,总人口仅有1万余人,却分别使用三种语言,西部地区的人讲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部地区的人讲恩格尔语,属蒙古语族;还有千余人讲汉语。

15、简述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

我们要借助语言学知识来研究民族学,就必须解决好方法问题。有鉴于此,国内外学者早就开始注意总结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民族学的具体规律,注意在语言学和民族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方兴未艾的语言民族学。从学科分类上讲,语言民族学不同于民族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属于语言学范畴,语言民族学在出发点和归宿上都与民族语言学不同。语言民族学属于民族学范畴。值得指出的是,语言民族学和语言学都是交叉学科。二者在研究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像学科分野所规定的那样界限分明。

16、语言民族学在我国的主要方法

(1)音位记音法。这原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功,但因为民族学者的调查也要求首先记下语音材料,所以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的基础。准确地记录发音人的语音是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考据和论证的先决条件。当然,民族学并不一定要求调查者像语言学家那样全面地归纳和描写某种语言的整个音位系统,但它确实要求调查者对于所要论证的语言材料(特别是语词)做出准确的记录,而且这种记录必须用世界语言学界公认的国际音标进行。音位记音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且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一把打开民族语言资料宝库的钥匙,为民族学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开辟一个新天地。因此,我们要求民族学工作者下苦功夫熟练地掌握国际音标的整个系统。

(2)词义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词义特点的分析来认识其中包含的民族和文化特点,这一方法的认识论基础在于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历史语言学的先驱格里姆曾讲过两段足以振聋发聩的名言:一是“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二是“关于各个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词义分析法的主要对象包括:第一,词的多重涵义;第二,复合词的构造反其涵义,第三,亲属称谓的外延;第四,借词;第五,词汇系统构造中的涵义。(3)同源词比较法

如果某个词在不同语言或方言里是同源的,那就说明讲这些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曾共同使用过该词。事实上,这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确定语言谱系的重要依据。(4)词源考证法。

在民族学研究中,我们有时要对某一种语言现象的来源问题进行考证,以弥补其他方面材料的不足。掌握这种方法有时能对民族学工作者论证民族史上的一些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被民族学家考证的语言现象是地名和民族名称,其中地名尤为重要。

17、简述研究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意义

(1)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充分地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学对于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起源和持征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认识途径。(2)这一概念和理论为世界民族分类这一重大的民族学研究课题提供了一套新的选择方案。(3)经济文化类型的理论能够对考古学中的“文化”、“类型”等概念的形成和解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经济文化类型对于体质人类学材料和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解释也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5)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民族史志的撰写和讲授也能起到纲领性的作用。这一点对于中国的情况尤其切合。(6)经济、文化类型理论还能为民族学走向社会,积极参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开辟出新的途径。

18、简述中国化经济类型的定义。我国对于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为:经济文化类型是批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19、.简述我国划分的三大经济文化类型

根据上述的经济文化类型的理论和方法,我国民族学工作者以解放初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状况为基础而整理出的千国经济文化类型框架大致如下:(1)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组。这一类型组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地区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交汇处,其中包括了讲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诸语言的赫哲、鄂伦春及部分鄂温克族。(2)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组。这类型组分布在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到准噶尔盆地西缘,南到横断山脉中段的广大地区。属于这个类型组的有蒙古、哈萨克、裕固、塔吉克、藏和部分鄂温克和达斡尔族。(3)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这个类型组分布在从帕米尔高原东坡到台湾,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辽阔地域里。这一类型组中还划分出了六个经济文化类型,即山林刀耕火种型、山地耕牧型、山地耕猎型、丘陵稻作型、绿洲耕牧型、平原集约农耕型。

20、.简述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

21、西方民族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贡献、产生的时间、主要的主张、代表作

(一)进化论学派

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民族学流派。进化学派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的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代表作有《演进假说》、《进步之规律和原因》、《综合哲学》、《社会学原理》;泰勒,代表作有《人类早期史研究》、《原始文化》、《人类学》;摩尔根,代表作有《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

进化论学派推动了人类学的产生,缺陷有:(1)只考虑了文化的影响;

(2)大多数人把欧洲文化当作是高阶段;

(3)把人类社会的一致性归为心理一致性的原因,忽视了生态环境、经济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二)美国历史学派

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该派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张过早的作理论概括,特别注重田野调查。他们宣称人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重建人类发展的历史;

(2)决定历史现象的类型和它们的历程;(3)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

缺点:理论研究不够,深度不够。

该派又被称为批评学派、历史特殊论和文化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博厄斯。

博厄斯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曾经对爱斯基摩人、美国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等进行过长期和多次的实地调查。他坚决反对种族主义,主张民族平等。他在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等方面也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三)英国功能学派

英国功能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人类学学派。该派看重文化,对进化论学派、播化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持批评的态度。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人物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作的贡献,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凌诺斯基和拉得克利夫-布朗。(1)马凌诺斯基

马凌诺斯基曾到特洛布里恩德群岛作过整整两年的实际调查工作。他的文化功能观主要是说,文化实际上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文化是一种物体、态度和活动的体系;它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促使新的文化手段的出现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马凌诺斯基还创造了一套实地调查方法。(2)拉得克利夫-布朗

在方法论上,拉得克利夫-布朗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即实验推理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学。

(四)美国心理学派

美国心理学派,又称为“文化决定派”、“心理人类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与个人关系研究。他们认为,文化是抽象的东西,而个人才是真 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这个民族的个人开始。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迪纳、林顿、本尼迪克特、米德等。(1)卡迪纳与林顿

他们俩合作的主要著作是《社会心理学新领域》。在该书中,他们提出了“基本人格”的概念,基本人格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形式和命运。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每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影响以后的人格; ②一个人在四、五岁以后人格基本形成;

③下一代的心理与上一代的心理在同一种条件下形成; ④不同民族有不同教育儿童的方式;

⑤如果要改变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则要改变该民族的基本人格。(2)本尼迪克特 她是博厄斯的弟子,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和新几内亚、非洲等地的许多部落中进行实地调查。她的主要代表作有《文化模式》、《菊与剑》、《种族、科学和政治》。在《文化模式》一书中,她描述了三种文化模式,第一种是典型的日神型文化,即新墨西哥的普韦布洛人;第二种是酒神型文化,即美国西北海岸的夸库特尔人;第三种是妄想狂型文化。(3)米德

米德也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她以阿拉佩什人、蒙杜古马人、德昌布利人三个相距不远而男、女人格却有明显差异的部落为例,说明人类的天性是十分柔顺的,有较大的可塑性,可以精确的并有差别的应答周围多变的文化环境刺激,故而,人格的差异取决于社会条件。

(五)新进化论学派

新进化论学派是美国在20世纪40—50年代形成的民族学和人类学学派,他们提出了与19世纪进化论不同的学说,如文化学与能量进化、文化生态学与多线进化论等。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怀特和斯图尔德。(1)怀特

怀特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提出了文化学与能量进化的学说。在衡量文化进化的尺度上,他认为,技术与工艺的进步是文化进化的根本原因。(2)斯图尔德

斯图尔德也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他提出了文化生态学和多线进化论的主张。

22、苏联民族学派的主要特征(贡献)

与西方民族学比较,苏维埃学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西方民族学家不承认原始社会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称之为“史前史”。(2)对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从30年代起,它几乎成了苏联民族学的中心课题。(3)人类学与民族学相结合。

(4)重视对国外民族的研究。出现了一些著名学者和著作,如由奥尔德罗格和波切兴主编的《非洲民族志》,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美洲民族志》的主要执笔人克诺罗佐夫是最早破译玛雅文字的学者之一。(5)对西方民族学的批判,是一种政治的需要。(6)重视民族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7)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8)对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的研究。

23、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它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1)社会性和多元性。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它关注的不是民族的某一局部,而是整体,即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2)文化性和生活性。民族学研究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是文化,文化主要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而非主流文化则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性。(3)历史性和现实性。民族学的调查不仅有着深沉的历史性,同时还表现出敏锐的时代感,即现实性。(4)实践性和探索性。民族学的基本属性是实践,而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又是一个探索过程。(5)艰苦性和变化性。民族学实地调查对调查者来说是在陌生的、偏僻的、族际差异很大的地方进行,艰苦是不言自明的。民族学不是静态的学科,它在不断的变化。

24、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根据调查者的身份角度、视野的范围、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课题的内容以及组织的规模,民族学实地调查可1自观和他观 以粗略地划分出以上五种类型:○这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人类学领域中兴起的—种新的研究方法。

2宏观和微观 ○3社区和个案 ○4定性和定量 ○5专题和综合 ○

25、简述民族学有哪些实用的调查法(1)观察与参与观察 ;(2)个别访问 ;(3)调查会 ;(4)问卷法 ;

(5)谱系调查法民族学实地调查包含着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方法论;从狭义上讲,它是一种具体的方法。

(6)自传调查法;

(7)定点跟踪调查法 ;(8)文物文献搜集。

26、简述民族学调查者应培养哪些素质。(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2)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式,建立新思想。(3)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4)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

27、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前应作哪些准备。(1)课题选择:评选标准、举例说明。(2)文献准备。

(3)物质准备:地图、摄影设备、录音机、测量绘图工具、记录表格、证件、生少活用品、药品、礼品。(4)调查提纲:被调查者的生平,民族支系与种族成份,人口统计,群体关系,语言与文字。

28、简述盟旗制度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盟旗制度在当时的形式理,对蒙古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积极性表现在:第一,清政府鉴于明代蒙古各部封建领主之间长期战乱内讧的原因,消除了封建主们因争夺继承权和牧地而产生的混乱局面。第二,清政府以某些法律约束封建领主对牧民的经济剥削和人身侵犯,多少限制了封建领主瓷意妄为的程度。第三,清政府的盟旗制度大大削弱了封建领主的地位,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也更有利于蒙古社会的发展。消极性表现在;盟旗制度毕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一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蒙古农民的负担。

29、简述土司制度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积极性:土司制度开始实行时,适应了当地封建领主经济结构。

1它保护了原有的封闭与落后。2束缚了当地的土民和经济发展。3引起了各民族的矛盾,消极性:○○○使战争不断。

30、少数民族的二次革命即少数民族的发展必须注意哪些问题?(特色经济、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1、简述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

1各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复杂,表现出极不平衡性。○2(1)不平衡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3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某一个民族自身社会发展也极不平衡。○(2)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缩影。中国少数民族中的落后社会形态一直残留至20世纪50年代初。

(3)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多、长、大、边、穷。

32、简述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

(1)不平衡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2)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缩影。中国少数民族中的落后社会形态一直残留至20世纪50年代初。(3)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多、长、大、边、穷。

33、请简述婚姻家庭发展的几个阶段(1)群婚

人类实行群婚的历史时期是相当漫长的,这包括前氏族公社时期和母系氏族公社的前期和中期。

人类先是实行集团内群婚,然后才是集团外群婚。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血缘婚,与之相应的家庭形式叫做血缘家庭;后者通常称之为氏族外群婚,与之相应的家庭形式,因摩尔根采用了夏威夷土著的“普那路亚”这一名称,所以称为普那路亚家庭。(2)氏族外婚

前氏族公社向母系氏族公社的转变,意味着集团内群婚向集团外婚即氏族外群婚的转变。

①自然选择原则。所谓自然选择原则的积极作用,是指没有血亲关系的群体成员之间的联姻,创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更强健的人种。自然选择原则发生作用,实质上就是客克服近亲婚配的弊害。②普那路亚群婚。③级别婚。

④环形婚,与交换婚类似。(3)对偶婚

34、怎样理解婚姻家庭的性质? 婚姻家庭固有自然属性。婚姻与家庭是以两性关系的结合和血缘关系为其自然条件的。若无视这种自然条件就等同于否定婚姻家庭的客观存在。我们 在正视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的同时,还要记住婚姻家庭中存在着具有本质意义的社会属性,35、简述家庭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其特点。

学术界一般把家庭分为如下四种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多偶家庭或复婚家庭。

(一)核心家庭:

1、定义:核心家庭也叫基础家庭或自然家庭。有婚姻关系、父母关系或养父母关系组成。是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包括正式收养的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为当代社会中主要的家庭形式。一般又成为基础家庭夫妇家庭、婚姻家庭。核心家庭的概念是由默多克提出的。

2、核心家庭的特点:(1)、家庭人际关系简单,能以最大程度摆脱家庭中的束缚。减少与亲属间可有可无的联系摆脱大家庭中处处实事都按大小分配、偏私和顺应他人的情绪为中心的束缚和压抑。(2)、核心家庭中由于成员较少,维持夫妻感情的实践和空间相对较弱。(3)、青年男女在核心家庭中有择偶的自由,结婚年龄由自己决定,婚姻不再事以他人的意见和利益为中心。(4)、男女双方在政治经济上是平等的。感情融洽的程度全靠两个人来共同协调。(5)、核心家庭有很大的流动性、独立性和隐私性。

3、核心家庭的功能

按默多克的观点来说,核心家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集团不能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默多克把这些作用归纳为:1.性;2.生育;3.教育;4.生活。

(1)核心家庭满足性需要,减少导致家庭破裂的性竞争。(2)核心家庭保证妇女在其怀孕和哺乳期间受到保护。

(3)核心家庭是濡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起生活的成年的男子和女子才有足够的知识使男孩子和女孩子濡化。

(4)女子因其生育作用而具有某种行为特点,男女之间存在解剖学上的和生理上的差别,因此男女分工更有利于生活。

相对而言,核心家庭在异性性生活、生育、濡化和经济支持上起的有效作用超过其他任何制度。

(二)主干家庭:又叫直系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除了核心家庭的成员以外,还有其他人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伯伯叔叔、姑姑姨姨等。主干家庭指父母与一对一婚子女(或者在加上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家庭。它是核心家庭的扩大。直系家庭是指 父母和一对已婚的子女生活在一起组成的家庭,或者是鳏夫寡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三)联合家庭:

联合家庭又称扩大式家庭。指一个家庭中有三代或三代以上的人,父母与其子女中两对以上的夫妻甚至孙辈两对或两对以上组成的家庭。他们往往住在同一房舍中,作为联合家庭组成部分的那些核心家庭,一般是通过父母与子女的纽带联结在一起,也有由同代联系在一起的家庭组成,即由两个以上已婚兄弟、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组成。

在人类学者所研究的社会中,大部分社会的家庭生活是由比核心家庭或多偶家庭大的家族团体占主要位置。目前存在的大多数文化仍然是在某种扩大的家庭情况下进行其照例的家庭事务。

特点:(1)、联合家庭人口多的优势客观上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家中的人就可以从事不同地家务劳动。劳动力能够得到合理地利用。为家庭经济的发展奠定基本的物质基础。

(2)、可以防止土地和财产的分割。(3)、有利于大家庭的成员在经济、生活、生产上相互协作。(4)、有利于养老,老年人的权威受到家庭成员的尊敬,生活上得到后辈子女的赡养。(5)、夫妻间的感情受到压抑(6)、个人缺少隐私权(7)、容易造成家长独断专行的作风。

(四)多偶家庭或复婚家庭

指的是一个人有复数配偶者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婚的家庭。

多偶婚的一种形式称为一夫多妻,即一个丈夫同时娶几个妻子;另一种形式称为一妻多夫,即一个妻子同时有几个丈夫,这种形式不如前一种多见。

(五)缺陷家庭和直系家庭

缺陷家庭是指夫妻中缺一后,与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36、简述婚姻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其特点。

作为婚姻家庭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至少有4种标准:

1、根据发展阶段或历史演变来分类。可分为杂交婚(有争论)、群婚(群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人类实行集团内群婚,第二、集团外群婚。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血缘婚,又叫班辈婚,与之相应的家庭形式叫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与之相应的家庭形式叫做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姻(与之相应的家庭形式叫做对偶婚家庭。)、一夫一妻制婚姻(与之相应的家庭形式叫做一夫一妻制家庭。)。

2、根据民间实际存在的婚姻家庭为标准。

3、根据婚姻缔结的方式不同为标准。

4、按照结为夫妻关系的男女的数量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单偶婚和多偶婚,前者即为普遍的一夫一妻制,后者为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

37、请谈谈你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用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要,也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丰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民俗则是饮食文化和表现形式。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项民族的饮食习俗五花八门,各具特点。

38、请谈谈饮食的一般风俗习惯。

饮食风俗习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和特殊食俗几个方面。

39、请谈谈服饰的文化内涵。

(1)服饰反映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从业、生活方式。(2)服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一面镜子。(4)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5)服饰是原始崇拜的载体。(6)从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系。(7)服饰是不同民族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

(8)服饰是进行身份辨别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进行社会地位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40、请谈谈服饰的分类。

服饰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主要有:

(1)按性质可划分为三种为型:一是固定在人身上的;二是悬挂或穿戴在人身体上的;三是损毁人体的局部或使人致残作为装饰。

(2)按地区的不同进行划分,以气候为主的自然条件作为标准。(3)以民族成份来划分。(4)以年龄和性别来划分。(5)按服饰的制作材料来划分。(6)按不同历史时期来划分。(7)按不同的社会职业划分。(8)按不同礼仪场合来划分。(9)按身体不同部位着装来划分。(10)按季节划分。

41、请举例说明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西方看到白色会联想到“纯洁”。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崇尚的颜色是红色,它象征着吉祥、喜庆。与之相反,白色却是象征着悲恸、死亡,因此,白色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

在西方人的眼里,红色代表血,是暴力,象征危险。西方文化中的白色代表者是乳汁、百合花。它象征着纯净、圣洁。当中国人说生活兴旺“红红火火”时西方的意思意思是某人生命中的吉利日子。

对于颜色,除了受传统的象征意义所影响,很多时候还会是取决于个人偏爱。即使是在同一个地方,人们的审美态度也不尽相同。

42、请举例说明交通礼仪和标志。

43、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及其与阶级社会教育的区别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言传身教,一是按年龄大小进行教育。原始教育不同于阶级社会的教育:

第一,原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不具有阶级性。第二,原始教育还没有成为专门化部门。

第三,原始教育的形式是与原始公社制度相一致的。

44、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1)都是社会规范。

(2)有相同的本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它们共同的使命都是为了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们都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但是,它们又有重大的区别:

(1)法律和道德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2)道德规范调整关系的范围要比法律规范所要调整的范围广泛得多。

(3)法律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和人认可的,并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而道德则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然形成的习惯势力。

45、谈谈为什么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首先,具有可能性:

(1)宗教必须服从经济基础,依赖并适应于一定的社会制度(2)党和国家创造的社会政策(3)政治基础

(4)新中国实践证明 其次,具有必要性:

(1)社会主义国家、宗教会长期存在(2)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

(3)由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所决定(4)宗教具有多种功能

三、列举题

1、请列举中国56年民族所属的五大语系。

我国56个民族分属五大语系,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2、请列举民族研究中的4种语言学方法。

民族研究中的四种语言方法:音位记音法、词义分析法、同源词比较法、词源考证法。

3、列举婚姻的类型。(1)根据发展阶段(2)根据民间实际

(3)根据婚姻缔结方式:聘娶婚、交换婚、买卖婚、抢婚、私奔婚、收继婚、试验婚、服役婚。(4)根据结为夫妻的男女数量: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

4、请列举家庭的类型

通常存在的家庭结构类型,有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联合家庭、不完全家庭、单身家庭、轮值家庭、反哺家庭、联邦家庭。

5、请列举婚姻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功能:经济、生育、教育、性生活、抚养和赡养、娱乐 变迁(强化和弱化):

6、列举摩乐尔根对亲属制度的分类。

摩尔根的亲属制分为三类,即马来亚式、土兰尼亚式、雅利安式,而前面两种又叫类别式,后面一种叫说明式。

7、列举罗维的亲属分类制度。

四分法:行辈型、二分合并型、二分旁系型、直系型。

8、列默多克对亲属制的分类,并画图表示。

夏威夷式、爱斯基摩式、易洛魁式、克罗式、奥马哈式、苏丹式。

9、列举风俗习惯的特点

风俗习惯作为不同地区的民族心理素质和价值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内涵和外延的双重社会特征。关于内涵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几个方面。关于外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承继性和变异性两个方面。

10、风俗习惯的分类。

风俗习惯大体归纳为:物质文化生活习俗、社交习俗、家庭习俗、人生习俗和岁时节令习俗五个方面。

11、列举宗教的文化功能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精神方面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其中包括解释功能、艺术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教育功能和宗教习俗功能。

12、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民族性、群众性、国际性、长期性

下载民族学总结(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学总结(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学实践调查报告

    锁金山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张泽毅 摘要:锁金山村地处偏远山区,受环境条件因素限制,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为辅的经济形态。随着村经济的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也逐渐被......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

    《民族学通论》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收获很大,我知道了有关名族的一系列东西。这本书对我的启迪很大,书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畅游在书海里。下面我就谈谈读了它的......

    民族学考试资料

    民族学考试资料 腊玛古猿:最早的人科成员,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的。1932年在印巴交界的西瓦里克山其化石,大约生存在1400万年至800万年前。 南方古猿:约距今500万年至100万年......

    民族学考试题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 试题:单项10个(每题1分)多项5个(每题2分)判断10个(每题1分)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简答3个(每题10分)论述2个(每题10分)——100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据......

    民族学流派(大全五篇)

    一、进化论学派 产生时间: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 产生基础: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

    民族学田野调查复习

    田野调查复习民族中心主义:指人们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理解和判断其他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湖北武汉香缇美景社区 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调查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 课 教 师 完成日期 廖茜茜 0807107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

    民族学研究概论名词解释

    民族学研究概论名词解释 2003 种族主义:种族主义是策源于近代欧洲的一种敌视人类的思潮。这种思潮基于一种毫无科学根据的信念,即认为人们的体质特征同人们的个性、智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