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地位源远流长
五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民族精神的意义(作用)是什么?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然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有生命力的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六参与政治生活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C执法必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D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为什么宪法是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宪法的地位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公民应怎样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①保守国家秘密;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③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④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这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体现。七关注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是: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怎样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集体经济的作用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八投身文明建设①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②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③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④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总之,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措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和科学①因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地位)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实现。③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进行长期艰苦奋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第二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非选择题: 11、2010年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我国福建籍渔船“闽晋渔5179号”渔船发生碰撞。随后,日方巡逻船对中方渔船实施拦截。8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了渔船船长詹其雄,直到9月25日凌晨4时,被日方非法抓扣17天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才回国。面对日本的霸道行为,我国政府保持了最大克制,进行了合法的,有理有节的反制,既回击了日本,又不让局势失控,维护了地区和平。面对日本非法扣押,所谓的非法审判,詹其雄坚持原则,始终坚持钓鱼岛是我们的领土,不向日方妥协,表现出很强的主权观念和民族精神。在9.18当天,我国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人也纷纷自发到日本使领馆示威,抗议日本企图侵占我钓鱼岛的行为。民间保钓协会甚至准备登岛宣示主权。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呢?
1题:⑴ ①、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基本内容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②、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分﹚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面对日本的非法的、无理的的行为,国民纷纷自发到日本使领馆示威,抗议日本企图侵占我钓鱼岛的行为,体现了空前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1分﹚
③、团结统一是我国民族精神基本内容。﹙1分﹚日本撞我渔船,抓我渔民,不仅我国政府反映强烈,而且激起我国民众和海外华人的集体愤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的整体意识即团结统一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1分﹚
④、爱好和平是民族精神的又一基本内容﹙1分﹚,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面对日本的霸道行为,我国政府保持了最大克制,进行了合法的,有理有节的反制,既回击了日本,又不让局势失控,维护了地区和平,这也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1分﹚
⑤、勤劳勇敢,其基本内涵包括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1分﹚材料中詹其雄面对日本非法扣押,所谓的非法审判,他始终坚持原则,坚持钓鱼岛是我们的领土,不向日方妥协,这就体现了他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1分﹚﹙注意本题答案不同于选择题9,两者对应的材料有区别﹚
12.材料一:中国廉政网载文指出,我们必须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以有效地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
材料二: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1)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了什么道理?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为什么必须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
2.(1)①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了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我们只有在不断丰富和发 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糟粕思想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侵袭。(3分)(2)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③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因此,中华民族精神必然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6分)
13、材料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承担起国家民族的命运,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鼓舞了中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情,成就了炎黄子孙顶天立地的方刚血性。
材料二: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社会里,我们当然要有自我保护的智慧,但我们也绝对不能丢掉血性。丧失血性的民族是可怕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刚强正直”的血性,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勇者不惧”的心理基础。然后是一种行为,一种敢作敢当,敢怒敢言,坚守维护公平,正义、良善、秩序的行动,是当我们面对不平与邪恶时刹孔夫子间勇敢的拍案而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道理?
(2)根据(1)的结论,谈谈你对“丧失血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认识。
13、参考答案(1)材料一说明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4: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14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15.材料一: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广州海心沙广场举行。开幕式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全方位立体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无论是水、船、帆、木棉花等具体的物象,还是歌、乐、舞等艺术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岭南文化的元素,体现着岭南文化“开放进取、兼容并收”的精神内涵。太极、汉字、巨龙等展现了最富民族色彩的乐章。开幕式的文化定位是“立足中华文化、融合亚洲文化、彰显岭南文化”。材料二:亚运志愿者是亚运会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十万“绿羊羊”志愿者投身于亚运安保,城市清洁,交通维护等活动中,以他们的微笑和努力,让城市变得更加文明,将文明传遍世界。
(1)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亚运会开幕式的设计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
15(1)①立足中华文化,用太极、巨龙等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3分)②彰显岭南文化特色,凸显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3分)③开放进取、兼收并蓄,融合亚洲文化,体现充分的包容性;(3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奋斗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为此,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
简要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其依据。16①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文化传统。②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依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依据:文化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三个方面即可,12分)
二、选择题:
1.2011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于2011年11月6日在韶关举行,根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10.2元。“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①发挥岭南文化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②发挥旅游业在广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③发展旅游文化,确保广东经济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
④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广东大众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我国,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6月12日正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文化遗产()①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他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①具有继承性
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世界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6.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药方和精选药材等前提下,吸取了西药的一些特点,采取先进工艺,制造成中成药:有瓶装汤药,有冲剂,有药丸等。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C.西药优越于中药 D.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 7.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2011年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很容易受外界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落后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精神萎靡、消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9.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10.《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三篇: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活动课(范文)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活动主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目标:了解和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明确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及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
四、活动主体:初三年级全体同学
五、活动背景: 在当代,由于传统价值取向弱化、社会舆论失范、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失当等原因,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象比较普遍存在。采取家庭社会参与、强化学校主导、引导学生自律的全方位教育,应是有益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六、方法支持:
1.组建维护传统文化志愿者队伍
2.继承学习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3.向全体同学发出学习宣传的倡议
4.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5.通过报刊、杂志及网站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七、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
(二)组建“维护传统文化志愿者队伍”,推荐评选活动队负责成员。
(三)、宣誓:
领誓人:班长
(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四)、划分活动小组:
A组:宣传传统文化的常识
组长:课代表
成员:15名学生
B组:筹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组长:学习委员
成员: 15名学生
C组、组建传统文化校园小卫士队伍
组长:团支部书记
成员:15名学生
注:集体活动由队长总负责。
(五)发出倡议
倡议书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深入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则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和义务。中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但是,曾几何时,长期以来为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而自豪和骄傲的中国人,开始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热衷于西方的节日。传统节日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了解节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将其传承下来。因此,让我们郑重向全体同学们发起倡议:
1、从自身做起,通过图书、网络、长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2、多与同学们交流,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及各地庆祝节日的方式。在交流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同学们可以积极参加或组织关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让我们在校园中形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这样既能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传统文化。
4、从各种活动中体会其中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发表到人人或微博上,和别人分享。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每个节日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庆祝,纪念我们先辈,纪念祖国的繁荣,纪念祖国悠久的文化!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全体同学
2012年7月
(六)引导学生“畅谈中华文化”、“品味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的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七)、利用网络让学生认识:成语典故《苏武牧羊》,引出“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八)活动小结,交流活动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七、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我搜集身边文化资源,用好课本资源,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导,创设情景,适时设疑,激励竞赛,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在语言的表达上还需进一步提高,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放眼世界文明的发展,再回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雨
历程,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发展,往往与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在改革开放,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并存、碰撞的今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而重视弘扬传统者少。如何保持自我,更好地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激发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基本素养的培育是民族精神孕育的基石。因此,继承和弘扬民族的精神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塑造成富有民族精神又能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信息时代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文化校园的建设搭建了校园网络平台,同时使网络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具。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这一互动平台进行文化宣传。开展这一活动,增强了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整合资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政治组
马艳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访问法、探究法、讲授法、实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关于我们的中华文化,有这个一个材料:
辜鸿铭是现代中国的怪才,他生在南洋,婚在东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 他精通英、法、德、希腊等九种语言,十分了解西方文化.当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他用英文骂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用德文嘲笑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在美国报纸上说美国人没什么文化,只有爱伦坡的一首诗,但他特别称道自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要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就必须和其它的文化对比来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五千年前,在古代和中华文化一样辉煌的还有哪些文化?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教师:加上中国。就是我们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哪些辉煌的文化呢。有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学生自做的ppt)
教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三位同学。这么辉煌的文化现在还在吗? 学生:
教师: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攻灭,文化消失;古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面目全非。那我们的中国文化呢?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PPT)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教师: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教师: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给世界介绍“和”。我们想表达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概括:
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2、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悠久历史的?
生可能答:看书(看什么书?历史书,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看无字天书吗?有文字的;老师教的;看电视获得,历史剧根据什么来拍摄的?历史资料;大量的学术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引导到汉字和史书典籍
教师: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见证之一:汉字(板书)
教师:大家来猜猜看。(多媒体展示:“龙”字)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但是,教师:汉字对于文化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综合探究:余光中关于汉字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的观点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教师: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生:《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师:猜猜看 教师:史书多不多?(多!)不胜枚举。
还有《二十四史》,像《史记》,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跨越了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教师:可见,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教师:我们为什么能编撰这么多的史书?
生: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请给出你的理由。访问学生(略)。
教师:视频(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我们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的《永乐大典》问世以后,正本去向不明;美国的博物馆收藏着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乾隆皇帝和11位妃子肖像》;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教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略
教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此的灿烂辉煌,为什么近代遭遇了这样的命运? 探究: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教师:我们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近代文化逐渐衰微,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100多年,那么在今天,在当代我们中华文化在繁华与衰弱的起伏之间又将何去何从呢?
教师: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喜的: 剪纸艺术
中国功夫和中华美食已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国学受重视 忧虑:
外来文化的撞击主要是身边感受到强健的欧美风、韩日风。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
韩国文化:韩剧如《可爱的四兄弟》。
美国文化:好来坞大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传统节日的淡漠:
传统文化的丢失:汉语在国内流失,人们以说洋话为荣,有人甚至用英语胎教,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
教师:展示胡主席剪纸《回娘家》为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展而作。中国剪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胡主席百忙中作这么一幅作品,让我们感到欣慰,感觉到了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教师: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略)教师总结:(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师:基辛格三次参观兵马俑后说:“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光辉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我相信中华文明的千古圣火,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将用我们情感、智慧中特有的创造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板书
中国古代的辉煌历程
汉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见证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史书典籍
第五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一、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课时:1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史书典籍。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情感主线】: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能力目标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及教材大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去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做出 正确的判断、形成应有的情感。
2、合作探究式教学:依托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朝着学生自己答疑的方向努力。
3、小组讨论教学: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百度视频】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宣传片
http://video.yayun2010.sina.com.cn/v/b/68844022-1119396181.html 提出设问: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艺术节上将展示所有参加艺术节的兄弟省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并且借助艺术节的举办,我国的文化建设将再上新台阶。艺术节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不禁也要思考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堂展示】
【百度图片】四组文明发祥地
http://www.xiexiebang.com 【探究问题】汉字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汉字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并引出第二个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之一汉字 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义: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学生活动】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你能一口气说出多少本史书名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重对平时所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各科之间的知识联系。
【探究问题】从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我们能发现我国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进一步突出重点。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百度网页】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 http://www.xiexiebang.com
【问题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学生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论证。
【学生展示】:通过百度搜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奥运会、世博会、嫦娥二号、“神七”飞天、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感悟升华】:让同学们感悟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坚信中华民族不但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却应对乏力。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求索,理想总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给合,从而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华文化也从衰微走向重振。
【你说我说】:根据上述材料就“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谈谈感想,说说你能为中华文化的辉煌做些什么?分组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进一步突破难点。
小结板书: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入手,导入新课。这种方式新颖、生动而形象,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激发了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设计了相应的探究题目。学生发言积极,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观点,这些让老师有些汗颜,自叹不如,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