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自主学习
1、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3)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4)汉字是中华文化文明的重要标志。
2、我国史书典籍存在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第一,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第二,在夏朝就有了史官,以后历朝都设置史官。第三,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
(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
3、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教材66页第一段)
4、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
①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合作探究一(文明长河共追索)
1、说说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历程?
殷周(发源)——春秋战国(雏形)——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
2、中华文化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不同流派学术思想相互辩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艺成就。
3、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历程具有什么特点? 中华文明从古到今,一直没有被历史湮灭。
合作探究二(源远流长——在哪里,触摸你?)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时代的来临,有人认为,现代人用电脑打字,会不会书写汉字已经不重要了。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知识拓展
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悄的出现在生活中,并被年轻人所热情演绎着。诸如“886”“3166”“7456”“菜鸟”“粉丝”“凉粉”“玉米”“美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嘣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
首先,汉字最大的优点是它能适应它所代表的汉语的语言特点,并且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充分发改进自己,使得它能够满足社会要求。这同时也是汉字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其次,汉字关系到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我们不但不能废弃汉字,相反应该加大对汉字的研究力度,使其优点及潜在的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试一试
自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汉语被确定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的国际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汉语已成为世界性的强势语言。如果让你以“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写一篇论文,你的基本论点有哪些? 温馨提示
1、汉子是中华文化文明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的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合作探究三(风雨之后,期待辉煌)
1、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2、“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基本途径)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小小辩论赛
正方:中华文化在腾飞 反方:中华文化在衰落
【板书设计】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 ②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二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远地多于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展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
2.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
(2)教学方式的选择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
○布置学生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原因、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本节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展示内容与展示过程中。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每个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汉字源流》(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思考汉字的和发展、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或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当古埃及的文明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当古印度的史迹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依然屹立于古老东方,在瑰丽的世界文化宝藏中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包容。悠悠文明古国,沉淀的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亿万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斩不断的传统脉络,犹如山中林木,生长不息,悠悠大河,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犹如一位长寿的智者,沉稳包容,集聚精髓。中国人泡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深、四泡清冽、五泡幽淡,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茶真正属于底蕴深厚的东方。中国结的历史经历了几百年,织法变更了几百种。中国结永远是中国结,变的只是编织的方法,无法褪去的是中国人的情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
糅合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这就是中华文化。万世沧桑,潮起潮落。它依旧吐露着醉人的芬芳。因为——
越是民族的,是世界的!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活动一:展示文明------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学生活动:学生分四个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获取文字、图片、录像及多媒体资料。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堂上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和古印度曾经辉煌的文化成就。展示的时间为3分钟(用多媒体)。根据各组展示的效果,学生互评。
学生思考:(多媒体显示)结合展示的内容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
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资源的收集活动,学习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追溯、比较这些曾经跟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了解她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活动目的: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并升华为意念——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活动二:知识抢答——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每小组前准备道反映中华文化辉煌发展历程的知识问答题,在堂上用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抢答。总题量是20道选择题,答对分,答错扣2分,不可补答。对每小组学生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之间可进行互评。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收集材料、提炼观点,并根据学生设置题目的质量及回答的效果评出优秀小组及优秀学生,对其作精神上鼓励。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证明,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第64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活动三:收集资料——感悟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活动:第一、二小组同学前搜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或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材料,整理后通过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
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XX年中国申办奥运的成功,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世界:中国需要奥运,奥运也离不开中国,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越来越富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携手,共同谱写现代奥运发展的新篇章。学生思考:你能从中华文化包容性这个角度对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结合做一个说明吗?
教师活动:教师对包容性作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活动目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难点,除了学生收集资料外,教师还要进一步解释与阐明,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活动四:回顾历史——认识文化衰微与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第三、四小组同学结合教材第6页框内内容搜集资料,整理后在堂师生互动活动中展示。
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让学生懂得在探究中学习,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及时评价。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回顾,让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文化衰微的沉痛历史,懂得国家衰落与文化衰微的关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活动五:畅所欲言——新时期中华文化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言。科代表或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学生在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或参与小组讨论发言的次数和效果,并进行总结统计,据此评定本环节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活动: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给学生提供文字及图片资源。
展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开放交流盛况空前,但文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也日显突出。
一项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XX年,俄罗斯有28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近10倍。近年,国外团体来华访问演出项目来一个火一个,而我国表演艺术种类在英美艺术市场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的,却只有杂技、武术等少数几个。
学生思考:
1、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曾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却在全球文化贸易中步履艰难?
2、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华文化怎样才能再续新的辉煌呢?我们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
活动目的:本框的落脚点在“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通过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承担历史使命,再续中华的新篇章。
四、知识拓展(可介绍《中国文化掠影》一书)
(多媒体显示)
《中国文化掠影》对中国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介绍。它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时间的跨度是从远古直到鸦片战争。阅读此书,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五千年,尤其是后三千年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第三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政治组
马艳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访问法、探究法、讲授法、实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关于我们的中华文化,有这个一个材料:
辜鸿铭是现代中国的怪才,他生在南洋,婚在东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 他精通英、法、德、希腊等九种语言,十分了解西方文化.当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他用英文骂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用德文嘲笑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在美国报纸上说美国人没什么文化,只有爱伦坡的一首诗,但他特别称道自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要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就必须和其它的文化对比来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五千年前,在古代和中华文化一样辉煌的还有哪些文化?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教师:加上中国。就是我们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哪些辉煌的文化呢。有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学生自做的ppt)
教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三位同学。这么辉煌的文化现在还在吗? 学生:
教师: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攻灭,文化消失;古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面目全非。那我们的中国文化呢?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PPT)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教师: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教师: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给世界介绍“和”。我们想表达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概括:
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2、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悠久历史的?
生可能答:看书(看什么书?历史书,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看无字天书吗?有文字的;老师教的;看电视获得,历史剧根据什么来拍摄的?历史资料;大量的学术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引导到汉字和史书典籍
教师: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见证之一:汉字(板书)
教师:大家来猜猜看。(多媒体展示:“龙”字)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但是,教师:汉字对于文化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综合探究:余光中关于汉字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的观点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教师: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生:《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师:猜猜看 教师:史书多不多?(多!)不胜枚举。
还有《二十四史》,像《史记》,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跨越了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教师:可见,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教师:我们为什么能编撰这么多的史书?
生: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请给出你的理由。访问学生(略)。
教师:视频(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我们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的《永乐大典》问世以后,正本去向不明;美国的博物馆收藏着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乾隆皇帝和11位妃子肖像》;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教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略
教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此的灿烂辉煌,为什么近代遭遇了这样的命运? 探究: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教师:我们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近代文化逐渐衰微,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100多年,那么在今天,在当代我们中华文化在繁华与衰弱的起伏之间又将何去何从呢?
教师: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喜的: 剪纸艺术
中国功夫和中华美食已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国学受重视 忧虑:
外来文化的撞击主要是身边感受到强健的欧美风、韩日风。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
韩国文化:韩剧如《可爱的四兄弟》。
美国文化:好来坞大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传统节日的淡漠:
传统文化的丢失:汉语在国内流失,人们以说洋话为荣,有人甚至用英语胎教,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
教师:展示胡主席剪纸《回娘家》为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展而作。中国剪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胡主席百忙中作这么一幅作品,让我们感到欣慰,感觉到了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教师: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略)教师总结:(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师:基辛格三次参观兵马俑后说:“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光辉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我相信中华文明的千古圣火,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将用我们情感、智慧中特有的创造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板书
中国古代的辉煌历程
汉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见证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史书典籍
第四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一、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课时:1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史书典籍。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情感主线】: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能力目标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及教材大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去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做出 正确的判断、形成应有的情感。
2、合作探究式教学:依托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朝着学生自己答疑的方向努力。
3、小组讨论教学: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百度视频】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宣传片
http://video.yayun2010.sina.com.cn/v/b/68844022-1119396181.html 提出设问: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艺术节上将展示所有参加艺术节的兄弟省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并且借助艺术节的举办,我国的文化建设将再上新台阶。艺术节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不禁也要思考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堂展示】
【百度图片】四组文明发祥地
http://www.xiexiebang.com 【探究问题】汉字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汉字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并引出第二个教学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之一汉字 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义: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学生活动】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你能一口气说出多少本史书名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重对平时所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各科之间的知识联系。
【探究问题】从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我们能发现我国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感悟、思考中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进一步突出重点。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百度网页】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 http://www.xiexiebang.com
【问题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学生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论证。
【学生展示】:通过百度搜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奥运会、世博会、嫦娥二号、“神七”飞天、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感悟升华】:让同学们感悟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坚信中华民族不但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却应对乏力。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求索,理想总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给合,从而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华文化也从衰微走向重振。
【你说我说】:根据上述材料就“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谈谈感想,说说你能为中华文化的辉煌做些什么?分组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进一步突破难点。
小结板书: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入手,导入新课。这种方式新颖、生动而形象,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激发了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好地完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课设计了相应的探究题目。学生发言积极,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观点,这些让老师有些汗颜,自叹不如,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第五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实录与反思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关于我们的中华文化,有这个一个材料:
辜鸿铭是现代中国的怪才,他生在南洋,婚在东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 他精通英、法、德、希腊等九种语言,十分了解西方文化.当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他用英文骂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用德文嘲笑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在美国报纸上说美国人没什么文化,只有爱伦坡的一首诗,但他特别称道自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要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就必须和其它的文化对比来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五千年前,在古代和中华文化一样辉煌的还有哪些文化?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教师:加上中国。就是我们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哪些辉煌的文化呢。有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学生自做的ppt)
教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三位同学。这么辉煌的文化现在还在吗? 学生:
教师: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攻灭,文化消失;古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面目全非。那我们的中国文化呢?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PPT)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教师: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教师: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给世界介绍“和”。我们想表达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概括:
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2、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悠久历史的? 生可能答:看书(看什么书?历史书,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看无字天书吗?有文字的;老师教的;看电视获得,历史剧根据什么来拍摄的?历史资料;大量的学术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引导到汉字和史书典籍
教师: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见证之一:汉字(板书)
教师:大家来猜猜看。(多媒体展示:“龙”字)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但是,教师:汉字对于文化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综合探究:余光中关于汉字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的观点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教师: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 生:《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师:猜猜看
教师:史书多不多?(多!)不胜枚举。
还有《二十四史》,像《史记》,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跨越了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教师:可见,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教师:我们为什么能编撰这么多的史书?
生: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请给出你的理由。
访问学生(略)。教师:视频(火烧圆明园)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我们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的《永乐大典》问世以后,正本去向不明;美国的博物馆收藏着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乾隆皇帝和11位妃子肖像》;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教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略
教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此的灿烂辉煌,为什么近代遭遇了这样的命运?
探究: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教师:我们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近代文化逐渐衰微,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100多年,那么在今天,在当代我们中华文化在繁华与衰弱的起伏之间又将何去何从呢?
教师: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喜的: 剪纸艺术
中国功夫和中华美食已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国学受重视 忧虑:
外来文化的撞击主要是身边感受到强健的欧美风、韩日风。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
韩国文化:韩剧如《可爱的四兄弟》。
美国文化:好来坞大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传统节日的淡漠:
传统文化的丢失:汉语在国内流失,人们以说洋话为荣,有人甚至用英语胎教,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
教师:展示胡主席剪纸《回娘家》为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展而作。中国剪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胡主席百忙中作这么一幅作品,让我们感到欣慰,感觉到了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教师: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略)教师总结:(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教师:基辛格三次参观兵马俑后说:“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光辉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我相信中华文明的千古圣火,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将用我们情感、智慧中特有的创造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上的想法:
1、吃透教材: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必须要把教材,教学用书,课程标准吃透。
2、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化这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去展示。而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成果,更多的知识是通过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来掌握的。这种学习方式所掌握的知识远远地多于课本。
课后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丧失对政治课学习兴趣,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调查整合的材料展示给同学,其中很多材料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不足之处:
1.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处理的不太成熟,有些生硬,不够自然。2.对教材的整合能力还是有些欠缺。
3.备学生不够细致,所以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推进感觉还是有些拖沓,一直不能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