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精品

时间:2019-05-12 17:2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精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精品》。

第一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精品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中华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材分析:】

这节课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本课时共分三目:

第一目,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却以其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延续至今;

第二目,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三目,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并明确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难点:如何让中华文化继续“流长”下去,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激发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也需求越来越多。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之不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存在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华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识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 ②汉字的作用、意义 ③史学典籍作用、特点;

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我们的中华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我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体味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课前: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利用国庆假期,调查中华文化的现状,搜集中华文化继续衰微或走向振兴的具体实例。

课上:教学互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假期调查典例展示、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 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配一组图片(文物、古董)(板书标题)

【导语】一组从远古到近代文物古董组成的的精美画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大气磅礴的朗诵,和着说唱历史的放歌,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经沧桑的画面。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的中华文化呢?这就是我们第六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幻灯片展示课题】

一、源远流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让我们把时间的车轮拉回到远古时期,去从远古文字的变迁中透视远古文化的命运。首先我们进入本堂课的第一个活动环节:“远古寻访,探究文化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一段关于古老文字变迁的视频。

【视频展示】四种古老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的演变历程的视频。(板书:特征)

视频资料: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这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它所储存的能量、标志的成就,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今天,四大文明

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被深埋在了岁月的风尘中。但是那悲壮的泯灭、沉重的掩埋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问题:

1、视频中“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的”是哪三种古文字?它们所承载和记录的文化命运如何?(结合预习材料一)

2、三种文字及其所承载文明的命运映衬出中华文化什么样的特征? 和学生一起透过远古文字的变迁分析远古文明的命运

(1)、“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的”三种古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它们所承载的三种远古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都没有流传下来。

(2)、与汉字同时代出现的三种古文字的泯灭映照出的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展现了历经沧桑的中华文明,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的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而流长基本特征。(副板书: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人们常说“口说无凭”,我们说中华文化源远而流长,可是我们有什么证据来说明呢?

细心观察的同学可能会说,课前我们所展示的从石器时代一直到宋元明清的文物、字画是不是能说明这一点呢?还有的同学会说,刚才的视频里,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过的汉字也是很好的见证。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汉字。(副板书:汉字、史书)

(1)汉字

老师问同学们两个问题,第一,你认识字吗?第二,你会写字吗?有的同学可能很不高兴,“老师,你瞧不起人,我怎么着也是高中生啊!”那就请同学们看学案“汉字”部分,老师把汉字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 “车”字在各个阶段的写法呈现给大家,你认识车下面的那个字吗?你能尝试着完成这个字的演变历程吗?

找有书法功底的同学认,然后上来用毛笔续写后几个字,再请一位同学书法表演:“源远流长”。其他同学完成学案上的“汉字”部分

书法作品展示,同学判断字体,作者给出正确答案。

情感提升: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汉字以它特有的艺术和内涵告诉我们:我们是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必须写方方正正的汉字。

教师总结:汉字的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展示),过度:正如课前歌词中唱的,从炎黄开祖到秦统瓦欧、从浴血奋战到人民赢得自由,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记录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汉字的记载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多媒体展示】梁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为最发达。”那么你所知道的由汉字记载的历书有哪些?我国史书典籍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例:

(《二十四史》、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皆堪称世界之最的古代文化工程。《史记》《春秋》《国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师点评:从同学们的举例可以看出,中国的史书典籍浩如烟海。同学们可知道,光是《二十四史》中的《史记》,就有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可以想象,《二十四史》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所以,同学们说,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同学答: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我国的史书典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是它们见证和记载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同时,也是它们使得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总结以上分析,汉字和史书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的记载和史书典籍的传载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重要原因。(副板书:原因)

二、辉煌历程

独特而又一脉相承的方块字和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都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足迹,那么中华文化是怎样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的呢?我们进入今天第二个活动环节:“历史探幽,体味文化的力量”。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一段视频。

【视频展示】:中华文化从产生到谢幕的过程(板书:历程)

视频资料: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最后的王朝,中华文明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在东方大陆上,她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整个世界都赞叹不已的历史传奇。她是人类古老文明中,唯一延续到现在并且重新崛起的伟大文明。这是一部蕴含着东方智慧的创造性史诗,是一部由众多精英人物和他们的故事编织成的历史长卷。我们探索的目光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过明清两代工商业和世俗文化的繁荣,中华文明终于完成了她的谢幕礼。

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她独到的魅力,这一点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请同学们先把学案上的表格填一下。请看看大屏幕,我们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投影展示】

视频中对中华文化做了一些总体的评述,有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巨大的创造力”、“唯一延续到现在”、“创造性史诗”、“谢幕”。通过分析,让学生体验文化的力量)

三、历史沉浮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正如刚才视频中提到的,在历经明清两代后工商业和世俗文化的繁荣之后,中华文明完成了他的谢幕礼,走向了衰微。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活动环节:“以史为鉴,重塑文化辉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66页,结合学案,探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分析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2、结合国庆假期的社会调查,分析中华文化的现状?是继续衰微还是已经走向振兴?

3、对比衰微的原因,分析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下面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合作探究这三个问题。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同学讨论后填学案上的表格,推荐代表准备发言,第二组的同学结合国庆假期对中华文化现状具体事例的调查,继续深入讨论中华文化的现状,形成自己对文化现状的认识。给同学们两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后,要检查大家探究的成果。

合作探究:衰微(板书:衰微)

问题: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分析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代表发言(副板书:政治、经济、文化)

教师总结: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的衰落、国家的衰落必然导致文化的衰微;

中国近代的历史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而挨打使我们更加落后。惨痛告的教训诉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认真分析文化衰微的原因,才能重塑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合作探究:现状

国庆假期同学们通过网上查询、图书查阅、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和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华文化现状的具体事例,今天我们把这一调查引向深入,请同学们在了解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的现状的认识更加倾向于哪种状态:继续衰微还是已经复兴,你为什么这么认识?时间10分钟

【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现状调查:两个观点。

教师总结

1、关于活动:大家利用国庆假期在家中、图书馆、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这也拓宽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中去。今后,大家也要拿出今天这种研究精神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大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所希望的。

2、关于辩论:中华文化在近代饱经入侵、战乱和动荡的洗礼,从辉煌走向衰落,一些消极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同学们今天仍然能发现我们文化发展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就是大家说的依然衰微的表现;与此同时,无数近代的仁人志士也一直在为文化的振兴奔走号呼,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文化更是走上了复兴之路。请同学们欣赏国庆阅兵之繁荣篇: 【视频展示】国庆阅兵文化繁荣方队部分

从同学们的辩论中老师听出,不论持哪种观点的同学,都有一种强烈期盼和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早日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那么如何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呢? 合作探究三:复兴

提问:对比衰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板书:复兴)

代表上台边展示边解说自己组的探究成果:(副板书记录)【多媒体展示】:复兴的措施

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经济决定文化,所以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上: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总结提升】 60年,一甲子,中华文化复兴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毕竟是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庆六十周年庆典讲话时指出:“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真心期待并拭目以待。我们相信中华文明的千古圣火,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将用我们情感、智慧中特有的创造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知识小结】将板书设计并描绘成“文”“化”二字

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复兴中华文化应从身边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下面进入本堂课的第四个环节,文化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四、文化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复兴中华文化应从身边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我们的母校历城二中,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质量优秀,校园环境优美,是齐鲁名校,但是,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下,我校正在征集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方案,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对自己的校园也最熟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学校的某一地方,为二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合理的文化建设方案。设计原则:

1、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

2、在现有基础上的调整、增减、局部改造,使之协调、生动、充实;

3、深入发掘齐鲁文化特色,以形成历城二中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

请看我们校门口旁边空旷的小广场,老师在想,如果在这里设置一个历城二中精英人物长廊,把我校建校50年来教师和学生中精英代表的鲜活事迹与成绩呈现在这里,那么,它的存在,对外将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对内则是对师生的一种激励。

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熟悉的照片,是不是也感觉有些空旷,你能不能设计一下,让我们的学校文化丰富起来,为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下课】播放国庆新歌《走向复兴》

【情感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由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我国十三亿中国人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必将走向新的辉煌!

第二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教材分析】

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围绕着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地位和特点讲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讲述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及其作用。说明中华文化的作用。

【学情分析】中华文化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但是他们对此却很少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从深层次上讲,本课涉及区域文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所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性思考和辨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在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上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

一首意境优美的青花瓷,让我们再次欣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已经悠悠度过了5000多年的岁月,而在这五千多年中,我们的中华文化也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那么我们再从内容上看,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丰富多彩,绚烂多姿。所以,如果我们想再用另一个词概括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那就是——博大精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走进生活:

(教师讲述)首先让我们走进生活:给大家介绍一位外国朋友——汤姆,他是我的美国网友。我们俩经常在网上聊有关美国和中国的风土人情。过两天他将来到中国旅游。在来之前,想让我再次详细地给他介绍一下中国,并且为他的旅程提些建议。今天,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出谋划策,给汤姆提更多、更好的建议。让他的中国之行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下面,先让汤姆给大家做一段自我介绍:

幻灯片:Hello, I am Tom.I am from the USA.大家好,我是TOM.我来自美国.I like China very much, especially its culture.我非常喜欢中国,尤其喜欢中国文化.Several days later, I am going to China.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make this trip worthwhile and fruitful.几天后我要去中国,你能告诉我怎样使得这次旅行丰富多采吗? Before going there, I have learned that China has a very long and brilliant history.So from what aspects can I learn about China?去之前,我了解到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应该从哪几方面了解中国呢? 在汤姆的介绍里,大家看到,他对中国的什么非常感兴趣?——文化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1.汤姆的第一站将来到山东,你建议他去哪些地方旅游?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从地域上来说,我们山东属于什么文化?——齐鲁文化。我们山东的风景名胜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浓缩为三个简单的词,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我们齐鲁文化的特色。——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边说边展示图片)

从意境上说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厚重、大气、豪迈、热情、粗犷(幻灯片)

2.除了山东之外,汤姆还想去别的地方看看,你建议他去哪里?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地方。有人说道有苏州园林,那大家知道,从地域上来说,它属于什么文化吗?——吴越文化。

我刚好也制作了个有关吴越文化的短片,想传给汤姆看看,那么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视频播放短片)

吴越文化从已经上有带给我们另一种感受:温婉、清秀、恬静、阴柔、精细(幻灯片)从通过比较说明: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思考:

(1)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回答、总结: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2.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2)大家能说说我们不同区域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里可提示,如我们齐鲁文化中,有没有吴越文化的特色?)

3.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区域性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汤姆还想借这次旅行,学习一些中华文化,回去好向自己的朋友介绍和展示一下。

4.汤姆还想学习一些中华文化,你建议他学那些?为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大家刚才给汤姆提了很多建议,如学习书法、国画、京剧等等。那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艺术在国外有吗?——没有。这就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也就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大家刚才提到的书法、国画、京剧等都可以归为文学艺术这一类,而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第一个表现。分析、总结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地位。1.文学艺术

(1)特点:(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鲜明。教师:前不久,我们刚刚度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我想,大家在八月十五的晚上,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望望月亮吧?看着月亮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过与它有关的诗词歌赋?(出现图片)大家现场能说上几句吗?

展示诗词句(略)(可朗读其中几段)而我想起了这样一首诗:余光中——乡愁

我是从外地来济南工作的,从上大学开始,就没有在家过过中秋节,每当中秋团圆时,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诗,(富有深情地读诗),我想不光是我,当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读到这首诗时,可能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说明诗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其它的很多文学艺术也是如此,说明文学艺术——

(2)作用:反映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师:我们国家一直被称为文明古国,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文明古国?除了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之外,还有什么表现吗?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科学技术

教师:(1)大家能举例说明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回答略)

(2)如果没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我们还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古国?大家都不敢肯定,说明 2.科学技术

(1)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而科学技术是我们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第二个表现。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性呢?它独特在那里?下面就让我们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看看它体现了我们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 幻灯片展示,分析、总结:(2)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3)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教师:刚才大家在建议汤姆去旅游的地方时,有人建议他去云南、新疆。在这些地方的文化不仅有独特性和明显的区域性,还有一个特征,大家能说说是什么吗?这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第三个表现——民族性(同学们可以答上来)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新疆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维吾尔族。除此之外还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其他少数民族。

教师:那么你们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吗?我很乐意给大家介绍。

就以维吾尔族为例,这个民族已形成了上千年,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流传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古代维吾尔族史诗——《十二木卡姆》,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维尔吾族能歌善舞。明快活泼、深情优美,步伐轻快灵巧;饮食文化:抓饭、拌面、揪片子、大盘鸡、馕,巴达木、葡萄干、杏干、沙枣、甜瓜、哈密瓜、伽师瓜…..手工艺品:维吾尔小花帽、造型独特富伊斯兰风格的铜器、精美锋利的维吾尔小刀、珠光宝气的首饰、质优柔软的皮毛、上好的织锦地毯……

当然,我们的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优秀的文化。比如柯尔克孜族的唱片英雄史诗《玛纳斯》,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除了新疆的少数民族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也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幻灯片)

利用歌词分析民族性的表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体现地位)一想到花,大家能想到什么?美丽、绚烂、鲜艳。那用花来形容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说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也都像花一样美丽、我们的文化也都像花一样优秀!也就是说,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停顿一下,让学生说),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的——骄傲(停顿一下,让学生说),我们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失去了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都不会像今天这样等富多彩,异彩纷呈。

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关系)我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的特性,但是我么却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不断地交融、促进,发展文化,并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说明我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用我们第二单元将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来说就是)共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要解释)。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说明意义)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同时民族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华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解释)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过度:我们刚才说过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大家知道,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几个文明古国?——三个。他们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吗?对,他们的文化因为种种原因都消失了或者中断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有我们化文化能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我们刚才又看到了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幻灯片)我们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但同时却又能和谐相处,彼此交流、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么大家有没有又想过,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能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相互吸收,彼此促进,共同繁荣?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博大精深?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5:

你能给汤姆解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吗?(这也是汤姆曾经问过我的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幻灯片)1内涵:

(1)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2)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

(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2)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教师:正是这种包容性,使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正是这种包容性,使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像一条纽带一样,连起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就像前不久刚刚度过的中秋节,它不仅是我们大陆人民的节日,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节日,更是我们全球中华儿女的节日!民族节日使我们的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我相信,去年的汶川地震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段时间我也经上看电视,每看一次,我就震撼一次、感动一次,我被一种精神所感动着,震撼着。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个人都跟我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我们中华民族的无私、博爱、奉献的精神!而在去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又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友好、拼搏、顽强的精神!那么这些精神从那里来?就是从我们灿烂的文化中来,就是从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提炼、凝聚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幻灯片)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幻灯片)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知识梳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表现:区域性、独特性、民族性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

回归生活,判断运用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问题思考:

据材料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第三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自主学习

1、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3)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4)汉字是中华文化文明的重要标志。

2、我国史书典籍存在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第一,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第二,在夏朝就有了史官,以后历朝都设置史官。第三,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

(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

3、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教材66页第一段)

4、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

①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合作探究一(文明长河共追索)

1、说说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历程?

殷周(发源)——春秋战国(雏形)——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

2、中华文化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不同流派学术思想相互辩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艺成就。

3、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历程具有什么特点? 中华文明从古到今,一直没有被历史湮灭。

合作探究二(源远流长——在哪里,触摸你?)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时代的来临,有人认为,现代人用电脑打字,会不会书写汉字已经不重要了。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知识拓展

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悄的出现在生活中,并被年轻人所热情演绎着。诸如“886”“3166”“7456”“菜鸟”“粉丝”“凉粉”“玉米”“美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嘣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

首先,汉字最大的优点是它能适应它所代表的汉语的语言特点,并且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充分发改进自己,使得它能够满足社会要求。这同时也是汉字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其次,汉字关系到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我们不但不能废弃汉字,相反应该加大对汉字的研究力度,使其优点及潜在的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试一试

自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汉语被确定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的国际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汉语已成为世界性的强势语言。如果让你以“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写一篇论文,你的基本论点有哪些? 温馨提示

1、汉子是中华文化文明的重要标志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的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合作探究三(风雨之后,期待辉煌)

1、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2、“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基本途径)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小小辩论赛

正方:中华文化在腾飞 反方:中华文化在衰落

【板书设计】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 ②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四篇: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实录

必修3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实录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 章华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访问法、探究法、讲授法、实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让章老师带着你们走进探索与发现,把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一起走过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播放视频:中华文明五千年

第一目《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

教师:中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的群星闪耀百家争鸣共同完成中国思想的奠基礼,杰出人物有孔子、老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还有屈原、名医扁鹊,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永康人世代相传的永康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同学们说一说家乡文化。

学生介绍(略)

五金文化:金、银、铜、铁、锡,永康的五金文化源于黄帝铸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而在宋代后,更有许多永康铜匠、铁匠、锡匠走南闯北,为后人留下深厚的五金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永康区域特色经济。

名人文化:永康有位状元名陈亮,陈亮的一生,主要从事讲学,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胡公姓胡名则,北宋永康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清官,为官47年,历三朝,位权重,操行却始终如一,深得百姓爱戴。乡亲们感于其恩德,就在方岩山上立胡公祠、胡公殿纪念他,方岩风景区也因胡公而闻名遐迩。毛泽东称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岩庙会”(八月

十三、方岩庙会有着深厚的群众土壤,已成为荟萃永康民间表演艺术、交流民间武术、展示民间手工技艺为一体的民间传统庙会。庙会期间,方岩山上红烛普照,香烟缭绕,各路表演队伍各显神通,热闹非凡)、“十八蝴蝶”、“九狮图”。

教师: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家乡文化和这些朝代的悠久历史的?

生可能答:看书(看什么书?历史书,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看无字天书吗?有文字的;老师教的;看电视获得,历史剧根据什么来拍摄的?历史资料;大量的学术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引导到汉字和史书典籍

教师: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见证之一:汉字(板书)

教师:大家来猜猜看。(多媒体展示:“和”字)

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但是,(探究活动):有人认为:汉字书写复杂,主张“汉字拼音化”甚至有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道理。

生:(略)

汉字拼音化那将意味着中国文化的中断。秦文汉赋,唐诗宋词,一旦改成拼音文字,那还能读吗?再说,中国人的姓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立早章”和“弓长张”没有区别了。拼音文字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横排,汉字有横向的;也有竖向的;还有框形结构和屏障结构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一半表意,一半表音,中国历史悠久,古今语音变化很大,但是商周的古文我们现在仍能读懂,这不能不归功于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汉字内涵丰富,不仅表音,而且表形、表意。余光中是学英文的,但是一直认为中文是最美的,他说:英文或者西方语言主要是拼音,汉字象形的成分比较多,所以譬如你写个雨字,中间四点就好象有那个感觉,你看到笑字,好象有一个人的笑脸,哭好象有一个哭的脸。

教师:汉字内涵丰富,不仅表音,而且表形、表意。表形如“山”,表意如“和谐”、“存在”。

教师:在今天,我们了解世界需要掌握各国文字,但汉字才是我们的根。汉字以它特有的艺术告诉我们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师:教材P64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教师: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男女生PK)

生:《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师:多不多?(多!)不胜枚举。

还有《二十四史》,像《史记》,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跨越了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教师:可见,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

教师:我们为什么能编撰这么多的史书?

生: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教师:最正气的史官是谁?

生:司马迁。

教师:汉字和史书典籍什么关系?──造纸术和印刷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请给出你的理由。

访问学生(略)。教师:走过了古代的辉煌,历史的车轮驶入了让人伤心的近代。

第二目《走进近代,文化衰微》

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

教师:(动情讲解,配以忧伤的音乐)

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东流;我们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我们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的《永乐大典》问世以后,正本去向不明;美国的博物馆收藏着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乾隆皇帝和11位妃子肖像》;王园渌(敦煌国宝的发现者兼出卖者)为了那一点少得可怜的钱,把我们的国宝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的送到了国外;斯坦因(敦煌国宝的最大盗墓者)他们回到国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他们的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教师:看了以上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痛心、难过、悲愤

教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此的灿烂辉煌,为什么近代遭遇了这样的命运?

探究: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教师:我们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近代文化逐渐衰微,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100多年,那么在今天,在当代我们中华文化在繁华与衰弱的起伏之间又将何去何从呢?

第三目《反思今天 喜忧参半》

教师: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

请学生结合当地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所作的工作谈一谈(略)

文化现状资料储备。

喜的:

儒学的兴起:孔子二千五百五十六岁诞辰,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全球直播祭孔盛典,中国计划在全球创建一千所孔子学院。

春节的魅力:中国人过洋节,外国人也过春节,重家庭、重亲情,中西文化互相交流。

中国功夫和中华美食已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国外的汉语热:目前,全世界有3000多万外国人在学汉语,韩国有近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日本有200万人在学汉语,全俄有50多个汉语教学点。

中央电视台有专门的戏曲频道,弘扬传统文化。

中秋、清明、端午三个节日。

于丹、易中天非同一般的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深受欢迎,百家讲坛兴起国学热。

2008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一部文化大戏。

忧虑:

外来文化的撞击主要是身边感受到强健的欧美风、韩日风。

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

韩国文化:韩剧如《大长今》、CCTV—8黄金剧场。

美国文化:好来坞大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

传统节日的淡漠:

传统文化的丢失:汉语在国内流失,人们以说洋话为荣,有人甚至用英语胎教,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

教师:展示胡主席剪纸《回娘家》为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展而作。中国剪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胡主席百忙中作这么一幅作品,让我们感到欣慰,感觉到了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第四目《畅想未来,复兴文化》

教师: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课件展示)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略)

文化复兴资料储备。

十七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和别的国家互办文化年。

教师:基辛格三次参观兵马俑后说:“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光辉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我相信中华文明的千古圣火,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将用我们情感、智慧中特有的创造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板书

第五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即中华民族的三力。处理好这三部分内容及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好该框的关键。

我认为首先是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对博大精深的理解各不相同,有老师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体现博大,古代科技体现精深;有老师认为独特性体现精深,区域性和民族性体现博大,等等。我认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既体现了博大又体现了精深。对于博大可以从数量上或涉及的面上来理解,因此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在数量或涉及面上都是非常丰富广泛的。对于精深可以从质量上或深度上理解,难道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在质量和深度上不够吗?因此,我认为中华文化的这三个特征既体现了博大又体现了精深。这样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难度很大,因为中华文化的内容太丰富了,在有限的几十分钟内,关注了博大就容易忽视精深,我在处理该课时就出现了这一失误,致使整个课堂显得泛泛,浅、薄,没有深度,这样就需要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加强。

让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前提。在感悟文化过程中贯穿对

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提升,从而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力量做必要的铺垫,避免跨越性大,使课堂教学更顺畅,避免突兀。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课标要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我在讲课时就没有处理好这一内容,没有很好的突出体现这一重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原因,也是源远流长的原因,在处理上一定注意这一点。我在处理时虽然是从博大精深引出来的,但在讲述过程中不断强调是两者的共同原因。另外,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最后有一个疑问请教一下,课本上提出的三力,是中华文化的三力还是中华民族的三力?尤其看了郭淑杰老师的板书后更是疑惑,我记得她设计的板书:中间是中华文化,左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右边是三力。这样就意味着三力是中华文化的三力。而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华民族的三力。依据是,其一,课本第67页在讲科学技术时最后一句话,“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其二,第70页正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三,第70页最后一段第一句“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另外中华民族的三力可以在这三处加以挖掘深化。

我个人的观点,不成熟,恳请指正。

下载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精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精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