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而,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和调控的一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和谐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谐的坚实保证,和谐的民族关系必然带来和谐的民族社会。和谐民族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也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又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仍面临着不少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得力措施,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加速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都的根源都源自民族矛盾。而缓解民族矛盾有利于创建和平发展环境,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由于经济发展了,各民族富裕了矛盾就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第二篇: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匈奴与秦汉的和战》导读?-
? 匈奴族的形成及其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 战国末年,一个古老而强悍的游牧民族在大漠南北崛起了,它就是匈奴。尧舜时它称做荤鬻(Xūnyù),自称是黄帝的后代。夏朝时与夏族为邻,居内蒙古河套大青山一带,双方交往密切。商朝时称鬼方,西周 时称猃狁(Xiǎnyǔn),常侵扰北方,掠财害民。春秋战国之际史称西戎和北狄,与华夏各族时战时和。战国后期称为匈奴。是由许多部落和氏族聚集、结合而形成的民族。??? 匈奴族诞生的民族“摇篮”是内蒙古五原郡gè@①阳县西北的“头曼城”(今包头市东),这是匈奴第 一个单于头曼的驻牧及统治中心。
??? 公元前3世纪,匈奴人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产品有了剩余,集体化游牧转变为个体化,公有 制转变为私有制。随着私有财产和奴隶制的出现,以及在频繁的掠夺战争中,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积累了大量 财富和奴隶,加强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成为氏族部落中的统治者。公元前3世纪左右,匈奴的头曼单于便在 此基础上建立起东邻东胡、西连月氏、南接秦朝,以漠北为中心,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 前209年头曼长子冒顿(Mòdú)杀父自立为单于。冒顿时期(前209年-前174年),首先加 强和完善组织机构,增设等级森严的各级官职,把匈奴分为左右中三大部,中央设单于庭,统领全国军政,左 贤王庭在东部、右贤王庭在西部,分管各自的军政事务。为了维护匈奴奴隶主的统治秩序,冒顿建立了一套从 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组织,又发展了一支拥有三十余万铁骑的军队。
??? 冒顿先后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平定楼兰、乌孙;南灭楼烦王,占白羊河南王之地;北服浑瘐、丁令、屈 射、鬲昆、薪犁等各族,把我国北方大漠南北东西统一起来。它的领土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秦长城,成为西汉时期北方塞外草原上的强敌。在亚洲大陆东部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两个社会性质不 同的政权并列对峙的格局,两大政权开始了长时间的对抗与交往。??? 匈奴的强盛及其对秦汉的威胁 ??? 早在战国时期,“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匈奴驱驰于楼烦之下”,不断南下侵扰燕赵秦北方 边境,给三国以很大的威胁,迫使燕赵秦三国修筑长城以御之。前325-前299年赵武灵王北破楼烦、林 胡,筑外长城,与匈奴隔长城相望。前265年赵孝成王派李牧守代、雁门郡,以资防备,结果大破匈奴十余 万骑,给匈奴以很大打击,迫使匈奴十数年不敢侵扰赵国的边城。秦统一六国后,前215年以头曼为首的匈 奴主开始向外扩张,把矛头指向秦朝的河套一带,被蒙恬率32万大军打得大败,夺回“河南地”,迫使匈奴 向北退却700余里,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秦始皇“筑塞于河上”(在河套一带筑障塞)又移内地 3万家至河北(今乌加河北)、榆中(今河套东北岸)以实边防。前214年又把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新修缮,并向东西扩展,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郡的万里长城,派蒙恬拥兵坐镇上郡守卫。其后,匈奴奴 隶主利用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中原内乱,北方空虚的时机,南越长城,侵扰燕、代一带,把蒙恬收复的 河南地四十四郡又全部夺了回去,对刚建立的西汉王朝构成极大的威胁。
??? 西汉初期,中原几经战乱,社会经济残破,劳力不足,物资匮乏,国力极度空虚,社会秩序极不稳定。刚 建立的汉王朝面临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秩序的巨大任务,加上地方“异姓诸王”的存在,中央集权尚未确立,无力抗拒匈奴的不断侵扰,只能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前201年秋,冒顿单于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韩 王信叛降,引冒顿南下攻晋阳(今太原)。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前往抵御,由于轻兵冒进被匈奴4 0万骑兵包围在平城白登山,七天未能解围。刘邦采用了陈平“奇计”,贿赂冒顿的阏氏(Yānzhī,即 王后)网开一面逃了出来,双方暂收兵。前199年,匈奴冒顿单于数度侵扰汉边境,刘邦采纳了建信侯刘敬 的“和亲”政策,想把女儿长城公主嫁给冒顿,利用姻亲关系和赠送礼物阻止匈奴南侵。由于吕后日夜泣曰: “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致使这次和亲没有实现。
??? 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 刘邦死后,子刘盈(惠帝)即位。前192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阏氏,另送千金财物,结 和亲之约。其后每年奉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米、食物等,实践了“和亲”政策。从惠帝起经吕后、文帝、景帝六七十年间,“和亲”政策成为西汉初期对待匈奴的一种屈辱政策。对此汉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高 帝九年始,下至武帝元光二年才告终止。冒顿对此并不满足,公然致书吕后,以极其侮谩的言词提出“愿游中 国,娶吕后为妻”,想到中原来当皇帝。汉文帝初年继续与匈奴“和亲”。文景帝先后在前174年、前15 6年和前152年将公主嫁给单于稽粥为阏氏。年年奉送财物,不断增加金帛、丝絮数量,卑辞厚礼。
??? 西汉在“和亲”的同时也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交易。“和亲”与赠礼品得益的是匈奴首领单于和 奴隶主贵族。而中下层匈奴人生产上和生活中急需汉朝的铁铜器、丝絮、金帛等物品,只有通过关市才能得到 解决。汉人也从匈奴人手中换回所需的马匹牛羊等牲畜以及大量皮毛、毡球等物品。通过开放“关市”两族人 民互相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两族人民的生活。前162年,汉帝致书与匈奴单于相约,以长城作 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活动的分界线,汉匈兄弟相处决不负约。然而,嫁公主、赠财物和开放“关市 ”、以长城为界,并不能满足匈奴奴隶主的贪欲,尽管西汉王朝委曲求全,也未能乞求到和平、安宁,从前2 00年至前133年的67年间,匈奴骑兵西起陇西、东至辽东仍经常南下,攻城着邑,掳掠如故。甚至匈奴 骑兵深入到长安城北。晁错说:匈奴军队“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他们每年掳掠所得,大大超过和亲的 礼品。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先进文化、拥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众多的人口,成为生活在漠北高原、生存物质条 件差的匈奴民族梦寐以求的。“好战的游牧民族”,善射猎,在军事上占有优势。漫长的汉匈边界,给予匈奴 骑兵进行大规模的攻掠以有利的条件。???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 ??? 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西汉王朝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富裕,国力充实,步骑 军力大大增强,中央集权制得到加强和巩固。汉武帝一改消极的和亲政策,采纳了主战派大臣的意见,对匈奴 实施反击。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欲东西夹击匈奴。前133年冬十月,武帝采纳王恢提出的 “伏兵马邑袭击单于”的计划,以30万精兵埋伏在马邑山中,使聂壹佯为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企图一举歼 灭。六月,单于信以为真,率10万骑入塞,见一路上疑象纷呈,单于捕得汉朝尉史,便引兵撤退,设伏失败。从此,汉匈关系恶化,匈奴大肆进攻北方边塞,汉匈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战争。汉武帝为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 侵扰,先后部署几次关键性战役: ??? 一是河南之战,也叫漠南之战(收复河套以南)。前127年正月,武帝派卫青、李息率大军从陕北榆x ī@②旧塞(今榆林东北)经云中向西北河套进攻,沿外长城向南折回,再沿黄河、傍贺兰山返抵陇西,画一 马蹄型弧线将匈奴右贤王属部楼烦王、白羊王部击败,俘杀甚多,在此设朔方郡,移民十万戍守边境。
??? 二是河西之战。前121年春三月,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从陇西出发奔河西走廊,西过焉支山千 余里,杀折兰王,较卢侯王,俘浑邪王及其部众万余人,大胜。夏季,霍去病又率数万骑从北地出发,西经祁 连山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里,俘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3000、杀敌3万余,使浑邪王和休屠王率4万余众降 汉。因此,汉朝打通了河西走廊,为进军西域建立了前哨基地。
??? 三是漠北之战。前119年武帝为扑捉匈奴单于消灭其王庭及左贤王势力,派卫青、霍去病各率十几万大 军从定襄和代郡出发,北渡大沙漠,深入漠北腹地。卫青率先锋5000骑,结兵车为营,与单于万骑遭遇于 沙漠。时值夕阳西下,狂风席卷,飞沙扑面,天黑时两军混战一团。汉军两翼包围,单于见来势凶猛,于黄昏 前遁。汉军俘斩1.9万余人,汉军追至@③颜山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南)毁其城大胜而归。
??? 霍去病率军北上2000余里,在狼居胥山大败左贤王,俘杀7万余人。东线汉军也大胜,切断了匈奴“ 左臂”。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公主嫁给乌孙王,折散了匈奴在西方的同盟,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在河西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一面隔绝了匈奴与羌的交通,一面在河西 及河套一带实行屯田,又把边防设备烽燧、亭障从酒泉伸展到玉门,又从敦煌伸展到盐泽(今罗布泊),经过 这一系列的军事、政治、边防和经济上的措施,匈奴在北方的威胁才基本解除。
??? 前87年汉武帝死,汉朝暂时停止反击。汉匈经过40余年战争,双方在兵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损耗巨 大,尤其匈奴损失更惨重,上下疲备以极,人民痛苦不堪,各阶层都想暂时停战讲和。
??? 汉昭帝时,匈奴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实现和亲,把扣留在匈奴19年的汉使苏武放回。但匈奴骑兵仍 不断在汉北方边境出现,由于汉朝防守严密,匈奴骑兵无隙可乘。前73年匈奴转攻西域的乌孙,向其索要乌 孙公主(即汉朝嫁给乌孙王的解忧公主),乌孙王向汉朝求救。汉宣帝组织五路大军与乌孙联合出兵组织出击 匈奴,大获全胜。这是汉匈战争以来的最后一次大战,匈奴惨败。从此北方边塞愈加平静了。
??? 从前133年至71年的汉匈60年占争,匈奴虽被打败,汉朝也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沉重 代价。这几十年的反击战,保卫了汉朝北方和边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保证了西汉的稳定统治;有效地开发边 疆地区,使边境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和发展;打通了古丝绸之路,加强了古代中西方的交通和 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 西汉后期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 匈奴战败后,游牧区域大大缩小,生产日趋萎缩,加上各属部的反叛,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和内讧,庞 大的匈奴奴隶主政权陷于四分五袭的状态。??? 前60年的虚闾权渠单于死。因即位问题,到前57年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呼揭单 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屠耆单于和呼韩邪单于),最后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按世袭制与习惯继位。他回到单 于庭,眼见经此战乱,人口减损,处境危艰,恰此时,其兄左贤王呼屠吾斯又自立为郅(zhī至)支单于,准备打败呼韩邪,占据单于庭。呼韩邪看到北有郅支,南有汉朝,东西属部早已叛乱瓦解,如不归附汉朝,将 受两面夹击的危险,若归汉还可借助汉朝力量与郅支抗衡,徐图恢复。于是,他采纳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议,于 前53年派儿子右贤王、弟弟左贤王归附汉朝。他见汉朝厚待子与弟,便于前51年正月亲自入汉觐见汉宣帝,表示归附中央,尊崇汉天子。宣帝派专使韩昌去五原郡迎接,沿途七郡派军民夹道欢迎。来到长安待以最高 礼节,位在诸侯王之上。同时颁发黄金质的“匈奴单于玺”,承认他是匈奴最高首领,确定匈奴政权隶属于汉 中央的藩属地位。此外又赐予大量的珍贵礼物,并先后调拨谷米,救济匈奴民众。
??? 前33年(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呼韩邪入汉朝见天子,表示愿与汉结亲。元帝遂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嫁给他为妻。他高兴极了,号昭君为“宁胡阏氏”,愿为汉守卫北方边疆。呼韩邪附汉是汉匈两族 历史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呼韩邪审时度势,顺应历史的潮流,通过他个人的政治远见、才能和毅力实现汉匈 两族间的民族融合;结束了汉匈150年来的战争状态,使之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终于完成了汉匈两族团结 合作的事业;开了北方政权接受中原中央政权领导之先河,密切了塞北和中原的政治关系,促成了塞北与中原 的统一;加强了汉匈两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匈奴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促使匈奴向封建制转 化;结束了匈奴二十余年来的分裂,统一匈奴,为匈奴安定政治、发展生产、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同时,汉 王朝“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北方人民获得达60余年的休养生息;也 使汉王朝的声威在西域大震,各地尽尊汉。
??? 新朝及东汉初期与匈奴的关系
??? 呼韩邪死后,其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朝中央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30多年。直到公元1年(汉平帝 元始元年)被王莽破坏。
??? 王莽新朝违反了宣、元帝时汉与匈奴的三项约定,把宣帝颁给呼韩邪单于的金质“匈奴单于玺”索回,另 发乌珠留“新匈奴单于章”,蓄意压低单于的政治地位;将“匈奴单于”之号改为“降奴服于”;王莽企图用 武力树立威信,分匈奴居地为15个部分,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削弱匈奴的势力。这样就激起了 匈奴的不满,连年侵扰北方边塞,汉匈两族几十年的和睦共处局面被王莽的错误政策所破坏。
??? 东汉初期汉匈关系仍没有改善。一方面,匈奴附汉以来内部安定,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到公元前后,力量已很强盛,奴隶主贵族中的侵扰势力重新抬头,控制了西域各族,勾结并支持中原割据势力,参与中原 的分裂活动。另一方面,王莽的错误政策和汉末农民大起义,以及中原割据势力的嚣张,东汉初军事政治力量 比较薄弱。这种形势使东汉政府对匈奴的侵扰无法在战略上采取积极反攻的行动,只能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和 策略。政治上,光武帝刘秀遣使匈奴赠送金币以通旧好,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军事上,调兵边塞以守为主,很 少出击。匈奴针对东汉这种局面,仍继续不断南侵,间或有使节往来,但这种接触,无法从根本改善双方关系。自西汉以来,汉匈关系由和亲到战争,从敌对到友好,以及由破裂再为侵扰,这种曲折、迂回反复演变的过 程,是汉匈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等因素起重要作用。??? 匈奴分裂及南匈奴附汉与北匈奴西迁
???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请求内附,“原永为藩蔽,捍御北虏”。东汉政府让其迁居云中 郡,并按西汉时对待呼韩邪附汉时之旧例,以诸侯王的礼仪颁给金玺,另赐财物、谷米、牛羊3万余头接济。南匈奴政权在东汉支持下稳定下来,汉匈关系十分友好,东汉政府用于南匈奴的费用,每年达1.9亿之巨。
??? 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 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一怕东汉北伐;二想挑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之关系;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 望。四想通过和亲与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两族人民互市。北匈奴从公元65 年至72年不断入侵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随着东汉王朝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在南匈奴 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反击战。??? 公元73年二月汉明帝(永平十六年)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哈密)。同年,派班超 通西域南路善鄯国,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公元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 73批南下附汉,加之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公元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优留单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兄弟争位,内部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严重,北匈奴社会危机暴 露出来。东汉乘机大举征伐北匈奴的统一战争于89年(和帝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 奴军会师涿邪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1.3万余人,北匈奴先后归附81部20余万人。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90年再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 军,北单于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开始了西迁的历程。匈奴自头曼单于建立政权至此整整在大漠南北活动了 300年,对两汉北方的威胁至此解除。
??? 汉军击败北匈奴后,西域50余“国”重又归汉,汉又复设置西域都护,保护丝绸之路及维系西域各族的 友好关系。
第三篇:7.1民族关系
高一政治学案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主备人:张桂莲审核:冯霞时间: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学习目标】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3、如何巩固和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与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2)新型的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国国体是形成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
①含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的区别,绝无___________之分。
判断:
1、民族平等意味着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没有差别
2、民族团结原则
①含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②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是国家实现_____________和中华民族实现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4、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团结的______________。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________________。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______________.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2、国家:
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应该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③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④实现各民族同步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失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定 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D各民族已实现了共同繁荣
4、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411 名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主集中5、2011年2月21日利比亚发生**。发生**的根源之一在于卡扎菲执政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经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这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警示是
①应消除民族差别和民族矛盾②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作为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④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6、假如有人片面强调民族差别,甚至制造民族纠纷时,你该做出的正确选择是 ①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站在自己的民族一方,歧视其他民族③尊重不同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④勇于同民族矛盾制造者作斗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第四篇:民族关系21
美阳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
序号:21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课时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导学案
设计人:穆波娟审核人:宋建忠2012.5.4
班级: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能力目标:合作探究、归纳习题,学会运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培养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组成的。我国除汉族外,有个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铲除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
①含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依法平等地履行。
②原因:
A、我国宪法规定。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与发展程度之别,绝无;
C、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
(2)民族。
①含义:在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的保证,是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原因:这是由决定的,是国家实现和中华民族实现的必然要求。
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的。
(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当前应当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我国已经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的责任付诸行动。
【预习测验】:
1.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因为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阶级根源()
B、我国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平等,消灭了民族差别
C、我国各民族紧密团结,已融为一体
D、我国各民族之间已消除了矛盾
2.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3.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
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4.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内蒙古全区出版各类蒙古文图书近千种约200万册,蒙古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格萨尔王史诗”、“藏医药”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工作的文化成就表明我国坚持了民族:()
①平等原则②友好原则
③互助原则④共同繁荣原则
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200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回顾50年的历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东部地区的帮助支持下,宁夏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说明()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根本前提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合作探究
1、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11名,占代表总数的l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几十年来,各省市区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持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材料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其中固定资产一半以上是中央投资。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2)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哪些内容?
2、【经典中国•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民族区域自治巡礼:
材料一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财政投入到金融支持,从生态建设到资源开发补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推上了不断提速的快车道。
材料二“所有问题都应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一旦离开民族融合、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前提,所有的民族幸福、民族尊严、民族骄傲都将无从谈起。永远不能忘记,我们56个民族组成的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云南民族学专家木桢说。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走上快车道的原因。
三、拓展训练
课内练习
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兑弟姐妹是一家。”这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失
B.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
D.各民族已实现了共同繁荣
2.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基本民族政策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一只橹中止了和另一只橹的协作,这只船便只能在湖中绕圈子,而不能直达彼岸。”这句谚语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必须()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C.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D.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信教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4.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因为()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民族平等和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C.我国各少数民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5.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之所以强调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
④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政治、经济、教育各项事业大发展。崛起了伊利、蒙牛等一大批著名企业,建立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农牧民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提高,真正成为草原的主人。内蒙古自治区取得的成就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各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
B.只有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才能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C.我国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
7.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②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③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的前提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课后作业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各原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反思小结
1.我的问题2.我的收获
序号21:
A A C D A
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材料二说明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互助关系;材料三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并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扶持和优惠政策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等。
l.B A项表述错误。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阶级根源虽已消失,但社会根源并未消失,仍然存在。C项不是原因,属因果倒置。D项错误,各民族还没有实现共同繁荣。
2.A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B项错误。国家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项错误。
3.C A、D项不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地方不享有高度自治权,B项错误。
4.D A、B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5.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说法错误。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③说法错误,故选C。
6.D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A项观点不准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享有高度自治权,B项错。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各民族还存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C项错。
7.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只能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能消除民族差别,②错。
8.B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只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手段之一,不是主要手段,②错。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④错。
第五篇: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陈欧体”的走红契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段由聚美优品CEO陈欧主演的广告中采用“你有XX,我有XX。你可以XX,但我会XX……但那又怎样,哪怕XX,也要XX。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的叙述方式,在播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蹿红网络,网友竞相模仿造句,“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这句“陈欧体”成了接龙的热门话题,各种版本的“陈欧体”遍地开花。其中江苏大学大二学生所创的江大版的“陈欧体”更是受到了网友热捧——“你只看到我不在省会,却没看到我以省命名。你有你的985,我有我的百年归属。你否定我的学校,我掌握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们宿舍落后,食堂坑爹,我可怜你不经历坎坷,受不得挫折。你可以轻视我们低调的学校,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大学注定是孤独的旅行,总免不了解释„我在镇江‟的无奈,但那又怎样?哪怕住在山沟沟的化学园区里,我也可以活得很漂亮。我在江苏大学,我为自己代言!”。这则大学生自制的江大版“陈欧体”在两天内转发量就超过了万条,并于2013年2月19日登上了《扬子晚报》。
这段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能成为蛇年第一个网络流行文体绝非偶然,广告中陈欧的独白,配以考试录取、工作受挫、恋爱告白等镜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质疑声中坚守理想,不断奋斗,最终获得回报的故事。整部广告中虽没有一句产品宣传语,但却鲜明地凸显了其所要广告的主体,并用重复、强调、对比的手法加深了广告受众对广告事物的印象,赋予了广告事物鲜活的形象与相应的内涵延展。
当然,“陈欧体”走红,不光是因为广告词朗朗上口,简单易懂,其蕴含在文字中的坚定、自信和斗志契合了当前年轻人内心对自由个性以及梦想的追求,才是激起无数平民子弟共鸣的中心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内核精髓的体现,展现出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品格。在“陈欧体”的倡导下,无数网民开始撰写属于自己的“陈欧体”。在一定意义上,“陈欧体”为那些被人轻视而不自卑,被人嘲笑而不自弃的年轻人找到了表达途径,让他们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代言”。在一定程度上,“陈欧体”也是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适应在现行的信息膨胀爆炸环境下对自身固有的表达形式突破性的尝试,就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来看其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陈欧体”迅速消散源于传统文化的糟粕病诟
以“陈欧体”为代表的网络文体虽然红极一时,但也不免和曾经盛行一时的“凡客体”一样,来去匆匆。尽管“陈欧体”极受网民拥护,网民自发建立了贴吧、微博,一时间出现了无数“陈欧体”,如甄■版:“你只看到本宫的寿康宫,却没看到本宫的凌云峰,你有你的气度,本宫有本宫的本事。你可以轻视本宫的存在,本宫会让你见识糙米薏仁汤的口感。回宫注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路上少不了三姑六婆但那又怎样,即使是滑胎,也要滑得漂亮。本宫是甄■,本宫为自己代言。”;历史学人版:“你只看到我身无半亩,却没看到我心忧天下;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挚爱;你嘲笑我物质一无所有,我可怜你灵魂注定低矮;你可以轻视我的朝经暮史,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学术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青灯黄卷,也要义无反顾!我是历史学人,我为自己代言!”等等。但是,由于传播的过于分散,大范围传播转发,信息泛滥和重复造成审美疲劳。在传播过程中也没有意见领袖的出现,对于信息的筛选“过滤”标准也并未建立,网友间的大量模仿、互相复制粘贴,直接加速了“陈欧体”的降温。和很多网络语言一样,“陈欧体”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当网友们看惯了各种版本的“陈欧体”的重复,当新的网络词汇又一次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陈欧体”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广大网友所遗忘的命运,消散在新一波的网络流行语大潮中。
“陈欧体”的迅速消散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糟粕病诟。中华民族近五千年以农耕为主要社会生活资料来源的农业社会形态也决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由农耕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固土”化演变出文化层面除了“自强”、“争鸣”等优秀内核外,也形成了自傲、保守、盲目、只追求实用忽视创新等不良文化意识。这些负面文化精神在我国文化巨匠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形象”与“阿Q精神”中就有过传神的描述,它们对新兴的网络语言也有着至深的影响,比如,网络词汇中火星文的创造中所展现出的网众们对自我个性展现的病态追求与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对“回”字的四种写法洋洋自得病态精神状态本出一辙;网络文体中的“装13体”与“埋汰体”同样也是阿Q精神胜利法在网络的再生。
三、如何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语言不仅有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也有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要想促成网络语言有序健康的发展,保障我国传统文化长久不衰,就必须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1.坚持传统文化的独立性,树立主体意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累,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几千年始终保持延续发展,维系着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它的文化主体性失落了,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都丧失了。因此,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要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只有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才能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1]。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兼容并包”特性使得其自身就是检验优化一种新兴文化、新兴语言的“过滤沉淀器”。要使得网络语言得以健康的发展,就应将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同时,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独立性,树立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梳理检验网络语言的生成原因,挖掘网络语言生成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包含的文化原理。如此才能保障我国传统文化长久不衰,并使得网络语言逐渐形成应有的文化系统,促成网络语言有序健康的发展。
2.运用网络语言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网络语言其实只是一种工具。工具的特性就好比一把刀一样,用其搏杀豺狼,就是对人有利;用其作乱杀人,就是对人有害。刀对人有害的时候,是人们将其用错了方向,而不是刀制造出来就是为了对人有害的,我们不会因刀对人有害的特性而停止生产刀,而是应限制那些用刀做坏事的人。网络语言也是如此,要想令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造成积极的影响,应致力于对于产生恶性网络用语的研究,从而减少社会问题的出现。
网络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中所投射出来的追求平等、富于创新、尊重个性的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扬光大。简洁经济、方便快捷、形象直观、幽默诙谐、富于生机活力的语言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语言的发展[2]。继承传统,超越传统,使得网络语言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再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四、结语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网络语言的诞生与传播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借鉴与改进传统文化中语言的生成规律,借助传统文化所提供的文化共识而进行传播。与此同时,在网络语言的发展中,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糟粕都对其发展的方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要使得网络语言健康地成长,以便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就应深入了解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正确看待两者的内在联系,以传统文化的精髓指导网络语言的发展,运用网络语言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