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产品与税收内在联系的分析

时间:2019-05-13 19:2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公共产品与税收内在联系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公共产品与税收内在联系的分析》。

第一篇:对公共产品与税收内在联系的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公共产品与税收的内在联系,突出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的公共事务并不等于公共产品。并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公共产品因人们在具体受益上的不同,可划分为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和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消费税和所得税正是对应于这两种不同公共产品的“受益税”。又以此为依据,指出理想的税制应是以所得税为主,私人产品消费税为辅,财产税、资源税、污染税等为补充的税收体系。

税收依据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理论界倍受争议的一个课题,任何一种观点都无法令人信服地说明政府为什么征税,以什么征税的问题。目前较多的学者从市场失效的角度出发,认为税收是政府为生产公共产品而征收的费用。但是现实的征税并不是完全按受益原则设计的,部分财政支出的受益对象也仅是社会中的一小部分成员,这种现实与理论的不对称现象,大大降低了现代财政学的科学性。所以,对税收依据理论作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对公共产品的再认识,公共事务≠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PublicGoods)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的产品和服务。其基本特征是消费时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非对抗性(Non-rivalness)。非排他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纯私人产品的所有权使产品的所有者能唯一地拥有对它的享用权;而对纯公共产品而言,排他性就不存在了。非对抗性是指一个产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但是,仅这样理解公共产品还是不够的。

1.公共事务虽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但不是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事务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发挥职能所做的一切事务。它往往是企业和个人所不愿干、不能干、干不了,但整个社会又必不可少的那些事。一般地理解上,由于它们同时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特征,而被有些人笼统地都视为公共产品,但事实上,这是不准确的。作为与私人产品相对而提出的公共产品,虽完全有别于私人产品,但仍具有某些商品特征,典型表现为政府以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而向受益者收取“税收价格”,在公共产品与纳税之间仍有一种模糊的交换关系。也基于此,有人提出税收的特征应是整体有偿性。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平社会分配、稳定经济、干预自然笼断等这些公共事务,消费者在消费时有共同消费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由全社会受益的,但是它们完全不具备商品特征,并没有体现类似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市场规则。

2.以政府职能表现出来的公共事务并不全是由财政支出来实现的 一般认为公共产品应由财政支出来提供,虽然大多数的公共事务(也既公共产品)的成本要依靠财政支出,但仍有一部分公共事务的提供不是或不完全是依靠财政支出的。如为维持经济稳定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对自然垄断的干预等,甚至财政政策本身也不是单纯的财政支出行为。

3.对国内外一些经济学观点的考察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是把公共产品视为外部经济效应的极端例子,并没有把提供公共产品与其他解决市场失效的政府事务混为一谈,而且,他在提出税收除了强制征收以保证政府支出外,还具有再分配性质。另两位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夫妇在其《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在提到公共产品时是与财政的公平职能和稳定职能并列的,并没有把后二者统称为公共产品,而且也强调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在于,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时是不愿主动付款的,因而要求政府强制征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培勇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着眼于社会公共需要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财政职能有:1.提供公共产品;2.调节收入分配;3.促进经济增长。[!--empirenews.page--]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所有事务都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必须带有某些商品特征。公共产品是由财政支出提供的,其消费者必须向国家缴纳“税收价格”,我们暂且称其为“受益税”。

现代税收主要是“受益税”,但也并不能排斥其它税收的存在。

从实质上看,税收主要是社会用于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费用。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会产生“免费搭车”(Freerider)和“囚犯困境”(Prisone‘sdllemma)问题,这便是市场失效的基本表现之一。因此,提供公共产品和征收“税收价格”就成为政府的两个基本职能。按照市场法则,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按照自己所享受公共产品利益的大小向政府支付税款。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表现为双重身份,即同时作为公共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其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带来了利益,相应地也要求人们纳税,受益大者多纳税,受益小者少纳税,这便是作为国家税收主体的“受益税”。

但是,国家的职能并不仅限于此,市场失效也远没有解决,市场失效还表现为外溢性、自然垄断、风险与不确定性、社会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等,而税收多少会对这些失效的解决产生作用,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税收,如:“公平税”、“污染税”、“调节税”等。“公平税”通过对富人的多征税来削减贫富差距:“污染税”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而使其外溢的成本内在化:“调节税”通过对某些产品、行业甚至对行为的区别征税达到调节目的,显然这些税的形式和本质都不同于“受益税”。但由于这些市场失效的范围较小或税收在这方面作用的有限性,使该类税收在整体税收中所占的比重是较小的。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而公共产品的提供必须以税收收入为基础,所以在税收体系中的“受益税”是占绝对重要地位的。

综上所述,“公共产品不是税收存在与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公共产品是政府征税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而与公共产品对应的只是“受益税”,现代各国的税收体制基本上是“受益税”的理论依据和国家相关政策主张的结合体,除了个别代替收费的税收之外,其他税收负担的分配都明显带有国家各种政策的影响,单纯强调受益原则下的“受益税”是与现行税制不相称的。

对公共产品的进一步划分: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和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

从征税的角度分析,由人们享受公共产品的具体需要不同,我们可以试将公共产品区分为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和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是指作为人们基本生活外部条件的公共产品,而后者是指作为人们工作和生产经营外部条件的公共产品。显然作这样的区分并不意味着现实中的公共产品真的有这样严格的区别,而事实是所有的公共产品是混合的为人们提供生活的外部条件和经济的外部条件。但我们作这样的划分自有其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划分明确了人们在这两类需要方面的不同的受益性,从而也为国家收取“税收价格”提供了依据。为了生活的需要,人们从生到死,每天的衣、食、住、行,无一例外地要享受公共产品;为了工作或生产经营,人们也在享受公共产品,甚至乞丐,我们也不得不说其在行乞时,也在享用公共产品。但是具体分析,我们会发现人们在生活活动和经济活动中需要的公共产品是有区别的。为了生活,人们需要安全的国防、稳定的治安、良好的环境等;而为了工作和生产经营,人们更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健全的经济秩序等(当然,也需要国防、治安等为前提)。更主要的区别在于:1.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需求是较低级的,而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是较高级的。因此,政府在提供时,时间上有先后之别,成本上是有大小之分的。2[!--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人们在这二者之间的受益状况是有差别的。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的受益是较为平均的或者说差别不会太大,它仅是保证人一生生活所需的外部条件;而在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上人们的受益差距是很大的。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人,政府提供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秩序是有用的,而对不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它则可能是无用的;对于一个高级技术人才来说,健全发达的市场效用要大于普通劳动工人。基于以上的差别,按受益原则的要求征税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区别在这两类公共产品受益上的“税收价格”的不同。

两类不同的“受益税”——私人产品消费税和所得税

按税收依据理论当中受益原则,人们由于受益就必须向国家纳税。根据前面对公共产品受益情况的分析,由于人们在从事生活活动和经济活动时受益不同,人们对这两方面的纳税也应不同。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人们在这两类公共产品上的受益标准。从严格意义上说,受益的衡量指标是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主观效用评价。但由于人们的偏好不同,无法找到一个通用的公式来表示人们对公共产品的效用。英国哲学家雷布斯认为:受益是一种享受,它寓于消费之中,应当把消费作为受益的衡量指标。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为能给人们带来享受的消费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消费对象都是货物,应当把货物作为受益的衡量指标。国内有的学者也认为: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派生物品,通过计量私人产品,可以间接地计量公共产品。笔者认为,生活条件性的公共产品,其基本功能是作为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外部条件,而衣、食、住、行的消费对象就是私人产品。这些私人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都离不开公共产品的外部条件,没有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甚至私人产品都有可能无法生产出来。因此,通过对私人产品的计量,可以间接地反映对公共产品的消费状况。经济条件性的公共产品,其基本功能是作为提供人们工作和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人们使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取得收入或所得。因此人们对其受益效用的评价,就可以由他们取得的收入或所得直接反映出来。至此,“受益税”就可分为两类。

1.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的“受益税”——私人产品消费税

严格地说,消费的计量应分为两步:一是计量消费者所消费的私人产品,二是计量私人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但从目前经济学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无法解决计量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问题。因此,消费的计量,只能以消费的私人产品为标准。

从受益原则的角度出发,对私人产品征收的消费税,应当具有如下特征:(1)全面性。所有私人产品(包括劳务)都以公共产品为外部条件,不论其流通途径如何,只要最后进入消费领域,都应征收消费税。(2)同一性。在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上的受益差别,主要由人们消费的产品数量来决定,而每一个私人产品在享受公共产品上的利益是均等的。所以,对纳入征税范围的所有私人产品,不管什么种类,都应实行同一税率,不管经过多少流通环节,其最终税负都应相同。[!--empirenews.page--] 2.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的“受益税”——所得税

同样,对经济性公共产品受益的计量也不应只是收入或所得,而应该考虑到人们对其的效用评价。但由于在经济学中一般假设收入或所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所以在实践上也只简单处理,征收所得税。

从受益原则出发,所得税应有这样的特征:(1)比例税率。人们享受经济条件性的公共产品的差别在于收入和所得的大小,而每一元钱享用公共产品的利益是均等的。所以,从受益原则考虑税率应是比例的。(2)一切工作和经营所得都应纳税,包括货币收入、未经交易获得的收入和资产的增值等,而非工作和经营所得要给予免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要求所得必须合法,对非法所得不征税是不符合受益原则的,因为非法所得也在享用公共产品,国内的一些研究也表明“纳税=合法”的命题是不成立的。同样,对奖励、偶然所得应是免税的,因为它们没有享用公共产品,所以,现行税制对偶然所得的征税显然是出于其他方面考虑的。

对现行税制的评价及发展设想

现行的各国税制大都是一个以“受益税”为主,包括了政府当局各种政策偏好的综合体。税收负担分配实际上是以受益原则为基础,加之以社会公平、解决外部性、经济调节等因素在内的复杂过程。不论是商品与劳务税,还是所得税,都有在“受益税”的基础上受到了其他政府政策的“污染”。

现行各国增值税基本符合私人产品消费税的特征,但里面也大量体现出政府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的意图。而所得税更是一个“受益税”与“公平税”的综合体,在比例税率基础上设计成为累进税率。还存在为解决机会公平而设立的财产税,和为解决外部性而设置的污染税、资源税等。税收收入还经常受到宏观财政政策的影响,不时地要增税和减税。

从政府为解决市场失效的“天职”出发来考虑这一问题,税收的职能已不限于收入方面,公平社会分配和调节经济也已成为税收不可逃避的责任,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必须也只有税收才能完成。但问题就是,政府给予税收这方面的担子太重了,从而严重扭曲了作为为社会提供生活和生产经营外部条件的税收形象。

综合考虑税收的职能,理想的税制应是以“受益税”为主,辅之以“公平税”、“调节税”、“污染税”等相关税种。税收负担的分配,首先应以对公共产品的受益为依据,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分配;然后考虑政府解决市场失效要求,面向部分社会成员进行。以受益原则确定社会的宏观税收负担,而以具体因素确定每个社会成员的微观税收负担。具体内容应注意以下:

1.税制设计应以所得税为主,私人产品消费税为辅,财产税、资源税和污染税等为补充的税制体系。之所以以所得税为主而非私人产品消费税,是因为(1)随一国经济的发展,福利的增加,人们对两类公共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必然大于生活条件性的公共产品。生活条件性公共产品增加,是为了人们生活福利提高的需要;生产性公共产品的增加,是为了经济的发展乃至以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相应地所得税要比消费税提供更多的收入。(2)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也使所得税的收入增加。(3)所得税不但是对经济条件性公共产品的收益“价格”,而且还要发挥公平社会分配的功能。(4)这也符合当今世界税制发展趋势的规律: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是以所得税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主体税种是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而且大多数税收学者也都认为随一国经济的发展,主体税种由商品和劳务税向所得税转移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empirenews.page--] 2.所得税的设计应该:(1)采用综合所得税。对不同性质所得分别征税是不符合受益原则的,因为所有的所得(奖励所得等例外)都在均等地从公共产品受益。(2)税率累进程度不宜过高。因为公平的实现,所得税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还有赖于财产税,转移支付等。美国经济学家奥克纳(Okner,1975,P.65)在一项研究中,曾做过这样具体的结论:“„„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较之税收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大的多。对家庭来说,在减少不平等方面,转移支付要占3/4,而税收只占整个变化的1/4.”(3)不同类型的所得最终税负应一致。由于受益的均等性,个人股息所得与其他所得一样,最终税负应该相同,所以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经济性的双重征税是必要的。

3.对私人产品消费征税的较好形式应为增值税,还要辅之以对劳务的征税,且要考虑劳务与产品的税负平衡。就我国目前而言,(1)应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化,税率应合并为一档。(上一页[1][2][3]下一页 2)应改革现行的农牧业税,使之分离为商品与劳务税和所得税两类。对商品与劳务税不能合并到增值税中的,应单独征收农牧业产品税,且要注意平衡税负和增值税的衔接问题。(3)对自产自用产品应予征税。

4.财产税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公平的需要。仅以所得税来解决公平是不够的,它不利于解决人们在先天条件上的不公平,所以对动态征收的遗产和赠予税很重要,但对财产占有的征税——静态财产税在公平方面的作用是较小的,它更接近受益原则,即是对占有财产享用公共产品的课税。

5.为解决负外部性,通过设置资源税、污染税等,把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6.体现在税制中的过多的调节手段应当取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在尽量提供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一切的投资和经营抉择应完全由私人来完成,避免政府过多的干预。但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一般来说是符合受益原则的,它可以视为是纳税人在“购买”公共产品上的一种预付款和赊购行为。因此,税收的调节作用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是宏观总量上和经济结构上的调节,而在微观上、具体事情上的调节,就应交给市场去完成,使经济在市场机制下去自由发展。

第二篇: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而,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和调控的一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和谐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谐的坚实保证,和谐的民族关系必然带来和谐的民族社会。和谐民族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也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又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仍面临着不少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得力措施,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加速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都的根源都源自民族矛盾。而缓解民族矛盾有利于创建和平发展环境,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由于经济发展了,各民族富裕了矛盾就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第三篇:大连银行对公业务产品介绍

大连银行对公业务产品介绍

大连银行前身大连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年3月28日,2007年2月17日更名为大连银行。2007年7月19日,大连银行在天津设立了第一家异地分行,迈出了从地方银行向全国性银行转型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先后设立了北京分行、沈阳分行、成都分行、营口分行、上海分行、丹东分行和重庆分行,异地分行已达8家,成为唯一在全部四个直辖市均设有分行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架构初具雏形。

大连银行秉承“稳健经营、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为手段,以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先后为大连市基础设施改造、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揽子金融支持,并实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站式服务。

全行现有员工近4000人。总行下设22个管理部门,大连地区四家中心支行,异地8家分行,118个营业网点。

近年来,大连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各项经营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2010年7月出版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一千家大银行排名中,大连银行位列第549位,在中国内地的银行中排名第36位。在中国《银行家》杂志银行竞争力排名中,大连银行名列全国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第8位。

作为一家志存高远的银行,未来的大连银行将实施积极稳妥的异地分支机构发展战略,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在沿海发达省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内陆省份中心城市分支机构布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大连银行业务产品介绍

大连银行对公业务产品涵盖存款、贷款、结算、票据、保函、信用卡、国际业务等各业务方面。存款方面,为企业提供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协定存款等业务;结算方面,为客户提供支票。汇票、汇兑、托收等业务产品;国际业务方面,可以为客户办理进口开证、进口代收、出口托收、出口信用证通知、出口信用证审单等国际结算业务,同时为客户提供开证、押汇、海外代付等贸易融资业务;对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大连银行为客户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业务。同时,大连银行借助信用卡业务,专为小企业业主、个体经营业主及企业股东等经营者量身定做了融易通卡和面向精英人士开发了具有较高信用额度的白金信用卡,形成了丰富的大连银行对公产品体系。

为贯彻大连银行“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经营宗旨,大连银行根据本地区行业及企业特点,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本次推介会重点介绍近期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一批金融产品。

二、新产品推介

1、政金通 产品介绍:

政金通(政府招标采购贷款)是对持有政府招标采购订单的企业发放的用于履行政府采购合同的贷款。

产品特点:

——无需抵押担保,凭政府采购中标证明文件即可申请贷款。——资金使用灵活,借款人可根据中标合同约定进度,随时提取借款。

适用范围:

政金通(政府招标采购贷款)重点对持有政府招标采购订单、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申请条件:

(1)、持有政府招标采购订单。

(2)、有能力按照政府采购订单组织所需采购商品,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无不良信用记录。

(3)、银行信用等级评定B级以上。(4)、能够提供银行所需的其它资料。办理流程:

(1)、提交政府招标采购中标通知书,并提交企业基本资料。(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2、再押贷: 产品介绍:

再押贷(抵押资产再贷款)是指对已在大连银行取得抵押授信的客户,根据已抵押资产的评估价值和已办理抵押贷款的差额部分,追加流动资金贷款。

产品特点:

——追加授信额度灵活,可根据客户抵押物的溢值部分追加贷款。——贷款手续简便,借款人申请追加额度,无需重新提供申请资料。

适用对象:

再押贷(抵押资产再贷款),适合在我行已经办理抵押贷款,且抵押物在后续评估中较以往有增值的客户。

申请条件:

(1)、在我行已经办理抵押贷款,抵押物评估价值超过贷款申请时的评估值。

(2)、客户在我行已经办理的贷款运行情况良好。(3)、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业务材料。办理流程:

(1)、客户提交增加授信申请及相关资料。

(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3、物流通 产品介绍:

物流通(物资流通企业贷款)是为原材料供应以及大型超市、连锁店供货的企业发放的商业经营性贷款。

产品特点:

——担保方式简便,客户以现有库存、应收账款质押即可。——资金使用灵活,客户可以根据实际交易、季节性采购等情况随时提取借款,授信期内,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

适用对象:

物流通(物资流通企业贷款)使用大中型企业原料供应商,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供货商等有融资寻求的客户。

申请条件:

(1)、能够提供大中型企业供应原料的合同(订单),或提供大型商场(超市)供货的协议等文件。

(2)、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无不良信用记录。(3)、银行信用等级评定B级以上。(4)、能够提供银行所需的其它资料。办理流程:(1)、提交借款申请、长期供货合同(订单)及企业基本资料。(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4、订单易 产品介绍:

订单易(订单融资贷款)是针对卖方支付原材料采购款、组织生产、货物袁术等资金需求不足,根据买卖双方签订的货物采购订单,而向卖方发放的贷款。

产品特点;

——个性化融资方案,能够根据客户订单随时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

——融资比例高,最高融资额度可以达到订单金额的70%。适用对象:

订单易(订单融资贷款),适合为完成大型企业供应约定的商品或服务,并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

申请条件:

(1)、签订的供货合同应约定结算银行和结算帐号为大连银行各分支行。

(2)、技术能力和相关资质经过需方认可,并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3)、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无不良信用记录,信贷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

(4)、银行信用等级评定B级以上。(5)、能够提供银行所需的其它资料。办理流程:(1)、提交借款申请、订货合同(订单)及企业基本资料。(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5、外协贷 产品介绍:

外协贷(装备产业拍套贷款),是指为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外协配套加工等项目的中小企业发放的生产经营性贷款。

产品特点:

——服务对象广泛,适合大多数配套性生产企业。

——担保方式多样,既能以确权资产抵押或担保公司担保,也能以上下游大中型企业保证或应收账款质押等作为担保。

——资金使用灵活,借款人可以根据订单情况随时提取借款,授信期内,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

适用对象:

外协贷(装备产业拍套贷款),适合专为大中型企业配套加工、协作配套的企业。

申请条件:

(1)、能够提供与大中型企业长期合作的合同、订单、资格认证等文件。

(2)、其合作的大中型企业不涉及我行禁止贷款行业和“二高一剩”行业。

(3)、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无不良信用记录。(4)、银行信用等级评定B级以上。(5)、能够提供银行所需的其它资料。办理流程:(1)、借款企业提交借款申请、协作协议及企业基本资料。(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6、银群贷 产品介绍:

银群贷(小企业产业集群贷款)是对主导产业聚集地区的小企业,通过上下游大企业的担保或产业链中多户联系密切的小企业联保互保,发放的生产经营性的流动资金贷款。

产品特点:

——融资门槛低,适合大多数主导产业聚集地区的小企业。——有助于建立企业间密切的协作关系,在企业间联保互保,或向下游企业担保上的同时,增强了企业间的密切联系。

适用对象:

银群贷(小企业产业集群贷款),主要适合为大型生产型企业配套加工生产服务的小企业。

申请条件:

(1)、能够提供与大型生性企业合作的相关文件。

(2)、若干小企业自愿组成授信组,或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3)、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无不良信用记录,信贷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

(4)、银行信用等级评定B级以上。(5)、能够提供银行所需的其它资料。办理流程;(1)、借款企业提交借款申请、联保互保协议及企业基本资料。(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7、园企通 产品介绍:

园企通(工业园区企业配套贷款)是对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的工业园区内,对已经完成投资建厂的企业发放的配套流动资金贷款。

产品特点:

——针对性强,为工业园区企业顺利投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满足企业成立初期的融资需求。

——融资方式简便,只要完成投资建厂即可满足授信的基本条件。适用对象:

园企通(工业园区企业配套贷款),主要适合在工业园区内新投资建厂并有流动资金融资需求的企业。

申请条件:

(1)、新投资建厂的相关文件及批复合法有效。

(2)、新投资建厂的项目主要投资基本完成可以投产,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低碳环保,可持续运行。

(3)、获得园区管理部门推荐。(4)、能够提供银行所需的其它资料。办理流程:

(1)、借款企业提交借款申请、项目有关资料及企业基本资料。(2)、银行受理后对企业开展贷前调查,并在7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3)、银行审批通过的项目,签订相关合同,履行相关手续,发放贷款。

8、融易通 产品介绍:专为小企业主、个体经营业主及企业股东等经营者量身定做的信用卡产品,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功能,让持卡者充分享受“一卡在手、现金在握”所带了的资金融通的便利服务。

产品特点;——周转灵活随用随贷,最高50万元信用额度,100%透支取现。——申办简易,无抵押物担保,凭借信用,无需抵押担保,免去评估审核,手续简便,快捷到帐。

——特色分期灵活周转,多种账单分期方式,灵活调动资金。——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支持24小时透支消费或取现,按期还款,信用额度循环使用。

适用对象:

个体工商户经营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实体的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或主要个人股东。

申请条件:

(1)、个体工商户或企业负责人。(2)、经营期间二年以上。

(3)、大连银行经营所在地有固定房产。(4)、家庭净资产总和50万元以上。(5)、个人及企业信用良好。

(6)、配偶或直系亲属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办理流程:

(1)、提供个人、家庭及企业的相关材料。

(2)、大连银行受理并对家庭资产进行核实,出具客户调查表。(3)、材料齐备,一周内完成审批,递送信用卡。

三、即将推出的业务产品 联保贷 产品介绍: 联保贷是指符合我行规定的无关联的三户以上小企业自愿组成联保体,并为联保体中每一位成员在本行办理的借款、票据、保函、贸易融资等授信业务提供共同连带责任保证的小企业业务产品。联保体的成员可以是授信客户,也可以是非授信客户(即连带保证人0.产品特点:

——保证方式采用联保体成员间相互保证的形式。

——授信额度分为联保体总额度即单户额度,其中,联保体总额度不超过上联保体净资产和所有股东净资产总和的50%,单户授信额度不超过该户上年净资产和股东资产总和的100%。

适用对象:

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等企业聚集区中符合我行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拥有真是贸易背景的小企业联保体。根据联保体组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推荐的联保体和自愿组合的联保体二类。

申请条件:

(1)、合法经营,用工制度、环保要求符合国家规定,无社会不良声誉。

(2)、无未结清不良信用记录,并具有代偿债务的能力。(3)、连续经营三年以上,近二年经营状况平稳或呈上升趋势。(4)、近期无重大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资金已经落实。

(5)、成员自愿组成联保体,所有股东即股东的财产共有人对联保体签订《无限连带保证责任书》。

第四篇:税收分析

浅谈税收分析

张世昱 40902035

摘 要: 税收分析是我国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国当前的税收分析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

关键字:税收分析 重要性 存在问题

随着税收工作整体进入税源管理时代,开展税收分析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然,税收分析在税收征管和服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利用税收分析这个方法,从中发现税收经济和税收管理规律,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好地为税收管理和决策服务,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税收分析的内涵

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 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税收分析强调以丰富的税收资料为基础, 通过数据的挖掘与整理, 对税收工作和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对税收经济关系予以解释,对未来发展形势进行预测与推断, 为领导决策提供决策支持。二.税收分析的重要性

(一)税收分析对正确进行税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决策正确与否, 决定于能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进行, 而要保证决策符合客观规律, 除了要实观决策民主化和决策者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作出决断, 运用严格而又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决策之外, 最根本的是把握客观实际情况和税收运动的客观规律, 而税收分析则是正确把握客观实际情况, 认识税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

(二)税收分析是实行税收活动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首先税收分析是提供编制税收计划依据的手段。计划不能凭空制订, 只能是基于历史资料和实际情况来制订。这就要对前期税收活动实际情况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总结经验, 把握税收发展变化趋势, 取得各项必要的数据, 才能对未来计划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变化趋势, 作出正确判断, 以编制出科学的税收计划。

其次, 税收分析是保证税收计划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通过税收分析, 可以正确评价税收计划完成的情况, 为总结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缺点, 评价各个税务部门及税务人员的努力程度, 表扬先进, 鞭策落后, 发现问题与差距,为进一步改进征收工作提供依据。

(三)税收分析是培养税源、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工具。经济决定财政, 税收只有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国民收入日益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源远流长, 具有可靠的基础。离开生产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 税源就会干枯。要培养税源, 就要掌握经济发展的情况, 找出促进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税收分析则是提供这方面信息的重要工具。

(四)税收分析是堵塞偷税漏税, 提高依法纳税自觉性的有力手段。

通过税收分析, 可以把握纳税人在缴纳税款过程中偷漏税款的具体情况, 了解偷漏程度, 也可看出偷税漏税各种手法所占的比重, 掌握哪些税种偷漏税款最为严重和偷漏原因等等情况, 从而发现税制和征收办法上的漏洞, 为研究改进征收管理办法, 健全税制, 堵塞漏洞, 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提供途径。

三、税收分析的存在问题

近年,各地税务机关加大了税收信息化建设力度,然而在思想意识、岗责机制、分析预测方法及分析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深入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准确预测税收形势等方面投入不够,制约了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思想意识问题

有的地方存在开展税收分析工作的意识不强,没有树立数字化的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对分析目的、成果价值及专业分析认识不足。税收分析就是简单地对增减因素和税收进度进行分析,将税收分析界定为税务部门内部日常或案头的分析工作,与经济关联度不强,对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作用力较为单薄。税收分析预测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存在着重完成上级任务,轻视分析预测成果的现象,不少优秀分析预测成果未能上升为管理决策,不能真正做到分析问题、预测形势、科学决策、解决矛盾。

(二)岗责机制问题

部分税务部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税收分析管理制度和专门的分析预测机构。科研、计统、税政和征管查等部门都有分析预测的职责,但都不是专门的分析预测机构,大多没有设置税收分析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分析预测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连续性。

(三)信息采集问题

当前,由于税务部门未与财政、工商和统计等部门实现横向联网,相互间未建立起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对有关经济指标、纳税人经营与资金活动等信息不能及时完整地采集,可用信息资源有限,经济数据质量不高。同时,征管系统虽存储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源,但真正对其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的很少,数据严重闲置,数据运用率较低。

(四)分析方法问题

目前,税务机关分析方法粗略简单,手段相对落后。一方面,税收分析预测的方法很多,如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等。但在实际应用时往往过于简单,只就收入进度、增减情况、表面因素等粗略地分析,缺乏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不够具体和深入,加上受基础数据等因素的影响,分析预测差异率偏高。另一方面,税收征、管、查都已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但分析预测手段却依然以半人工、半自动化为主,尚未建立起信息化支撑下的分析预测模型、智能化图表及专业分析软件,手段和效率尚处于较低水平。

四、税收分析的建议

(一)提高对税收分析工作的认识

我们当下的税收管理,其实正面临着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围绕着任务的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向围绕税源的比较精细的管理转变;从简单的就税收论税收的收入进度和增减因素分析到更加注重较深层次的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的转变。

(二)建立完善的岗责机制

要重点建立起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把关制度。基层征收单位要设立数据审核岗,管理员要认真负责,把住数据信息“入口关”;基层单位领导要逐户复核录入的数据信息,实行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所长签字确认制,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全面。要在计统、税政、征管和税源管理等各级业务部门设置税收分析岗,明确具体职责和人员,保证事有其岗、岗有其人、人有其责。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各税种、行业和企业的税源、税负、税收情况进行连续分析预测,对税收现状与趋势做出完整、准确的判断。

(三)扩大信息数据采集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横向、纵向联网体系,实现各级、各部门和各行业涉税信息的广泛共享,构建统一的数据仓库。加强与社会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以分析预测指标、图表、流程和方法等为业务需求,开发适应分税种、分行业为主的分析预测应用软件,对数据自动抽取、整理、加工,形成一个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核心的现代税收分析体系,实现工作过程的人机结合,提高分析预测的效率。

(四)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

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数理模型分析法三种方法组成的税收分析体系。即通过各项税收指标之间或者税收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对比,运用因果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科学的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统计分析工具,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税收分析预测模型,对税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要把分析的着力点放在把握影响各税种的因素及其程度上,先分税种分析、后汇集总量、再根据有关情况进行修正。

(五)建立税收分析考核制度

各级地税机关都要建立税收分析考核制度,将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准确率、税收分析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纳税评估与稽查选案效果等列入考核内容,严格奖惩;定期开展税收分析工作检查,奖优罚劣;定期开展优秀分析成果评比,对反映问题深入、指导实践效果突出的成果,予以通报表彰。

第五篇:税收分析

**地税2010年第三季度税收分析

今年第三季度,**地税分局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大局,全力以赴抓好财产税收入工作,加强税源税种管理,加大征管稽查力度,堵漏清收,坚持一手抓税收保健,一手抓税收征管,确保财产税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一、第三季度“六税”收入入库情况

全市财产“六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房产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印花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5%;土地增值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车船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城建税入库****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

二、上半年财产税工作回顾

(一)加大力度,巩固管理基础,确保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例”全面执行到位。

1、精心筹划,周密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83号)和《**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做好土地使用税新税额标准执行和征管工作。一是通过“广泛宣传、摸清税源、确定标准、部门联动”四措施,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质量效率。二是查找政策落实和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影响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的变化因素,找准切入点,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增添举措,做到了“三不让”,即是不让问题遗留,不让问题影响征管,不让问题减少收入。三是规范征管,建安房地产业申报营业税和所得税时同步征收土地使用税,促进均衡入库。四是加强土地税源信息比对及征缴欠税工作,对纳税人去年应补征的土地使用税税款进行补征入库,提高了入库率。五是加大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占用地的土地使用税征管,清收和监控同步实施,实现应收尽收。

2、加强车船税征管,“五抓”实现实现税款征收率100%,不超双限。“五抓”:一抓政策宣传。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宣传资料、宣传栏和提醒牌等形式,加大车船税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了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和依法纳税的意识。二抓检查分析。为规范代收代缴征管秩序,在9月中旬对陈村机动车辆检测站进行票证检查以及工作指导,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与陈村镇机动车辆检测站负责人和以及征收员进行约谈,总结经验,深入分析和指出存在的问题。三抓规范程序。规范代征单位车船税操作程序和办法,对税源范围和管理、税款划解、资料的传递审核、减免税程序、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规范,并对代征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四抓协作配合。创建了地税机关与代征单位的车船税工作协调联系机制和共享信息平台,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解决,抓好征管资料收集、归类、整理、规范。五抓责任追究。对征管人员不作为造成后果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加强印花税征管。

(二)加强单项税种征管,突出重点,狠抓税种税源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优化举措,提升质量水平,壮大收入规模。

1、夯实税源基础。一是加强财产税重点税种、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税源监管,分析、规范、考核,强化源泉控管。二是落实建安房地产业********。三是巡查巡管,细查新增税源,找到了新的税收增长点。四是加强对现有税源的监控,将税源管理与税种管理有效结合,提高了管理工作整体质效。

2、与房管、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配合,采集房地产立项、开发、预(销)售等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征管信息等进行比对,跟踪监控,查漏补缺,完善土地增值税征管档案,严密掌控土地增值税重点税源,严格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核定征收管理,加强土地增值税、建安营业税等税种清算和欠税征收工作。

3、克服人手紧,工作量大,以及同时准备社保上线,前台征收一窗式服务等困难,集思广益,千方百计,做好了2010年第三季度*****工作,通过分类分项疏理比对,逐户逐一核查,动态多面分析,查找指标异常原因,找出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管户,形成了比对后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可靠的数据,信息比对成功率达到了100%,查出漏征漏管户7户,查补税款2.5万元,对漏征、少缴户采取措施,重点跟踪,限期清缴入库,增加了城建税、“两项”教育附加入库量。

(三)加强调研分析,做好财产税收入预测和考核。

1、第三季度,我们对财产税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多维分析,科学判断税收增减因素,找出工作成绩和经验,发现了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征管建议,每季收入分析报告及时向分局领导报送。

2、加强征管责任考核,找出各地财产税征管中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对全镇财产税收入质量、总量、均衡入库的考核,促进了收入进度目标的实现和均衡入库。

3、结合税收保健计划,深入企业调查了解税源情况,帮助纳税人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财产税政策,维护纳税人的正当合法权益。

(四)精心运作,加强领导,强化财产税管理和服务。

1、认真贯彻落实好财产税政策,做好政策指导、监督、执行、规范工作,因地制宜,不断探索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财产税征管方式办法,增强了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各地财产税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准确解释回复纳税人及本部门的政策咨询,提高了政策的执行力和准确度,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落实到位。

2、加强财产税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参加省局地税网络学院举办的培训班所获得的财产税业务培训资料,利用内部网络和各种税政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加强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3、优质按时向分局领导以及区局报送各类报表、分析、总结。

三、存在问题

1、征收管理征管不到位, 财产税税源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如税源不清、信息不全。

2、各地财产税收入入库不均衡,收入同期相比变化较大,反映在地区之间收入入库差距,收入与税源不对应。

3、税种分类管理不精细,不规范,管理办法措施需进一步加以细化完善,征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第四季度财产税工作思路和重点

思路: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坚持经济税收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强基础、重基层、抓规范、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树立四个理念:“创新征管”理念、树立“科技征管”理念、树立“精细征管”理念、树立“和谐征管”理念,深化落实“三项改革”,强化财产税基础建设管理,严格执行财产税政策,加强调研分析,改进优化征管手段,促进2010年我局财产税收入总量和增幅提高。

重点:

1、按照****城镇土地使用税清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部门配合,深入开展土地使用税税源清查工作,加强征管,严格按照新税额标准和征税范围执行,堵漏清收,严管细征,力争全市土地使用税实现快速高幅增长。

2、加强财产税税源管理,结合税源清查、税源登记、税源比对等工作,建立健全财产“六税”税源数据库。加强与国土、公安、房管、保险、国税等部门的联系,信息共享,全方位、多渠道采集税源信息,数据分析,归纳梳理。抓好纳税人户籍管理,提高财产税税源监管刚性,力争将税源及时转化为收入。

3、强化财产税收入分析,提高收入预测水平,及时发现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征管的措施、办法。

4、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税制宜,认真进行总结,创新征管方式、方法和手段,进一步规范土地增值税预征,深入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扫除清算工作盲点;认真落实机车船税代收代缴的各项规定,及时研究解决代收代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车船税应收尽收。规范印花税核定征收,抓好第三季度收入进度较慢一些税种的管理,如房产税、印花税等。

5、继续按照信息比对协调配合的思路加强城建税管理,接收*****下传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信息,做好城建税、“两项”教育附加的比对分析工作。

6、加大对建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管理力度,通过从房地产交易环节取得、占有税源信息,开展信息比对和纳税评估,加强房地产开发和保有两个环节各税种的管理。

下载对公共产品与税收内在联系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公共产品与税收内在联系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分析

    一、一季度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情况2011年1-3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3438.85亿元,同比增长32.4%,增收5736.30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一季度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特点......

    税收分析

    关于对税收分析工作相关问题的认识税收分析是我们基层分局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最贴近基层实际、最受领导重视的一种文体,因此,写税收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产品与渠道案例分析

    第十章 [案例1] 产品策略差异与企业兴衰 A电话设备厂(以下简称A厂)地处上海,于1958年建厂,是国家定点制造电话交换机的骨干企业。A厂自1960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纵横制自动电话......

    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 (一)产品特征分析: 1特征: 功能: 主要特性是天然芳香,止痒。其次是柔顺,光泽,补水,保湿,滋润。 质量: 质量有保证,保护发质,值得消费者信赖。 价格:和同类产品比较价格偏低 工艺:......

    产品分析

    关于对飘柔洗发水公司(宝洁)的认识与规划 1、对该产品和对产品公司的认识 1989年10月,作为宝洁旗下的品牌,飘柔进入中国。十六年来,飘柔一直是中国洗发水市场的领导品牌,成为中国......

    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陈欧体”的走红契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

    综合法与分析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合法与分析法之间的内在联系276600 山东莒南三中 刘凤淑 丁士彦[丁士彦简介]生于1967年5月,92年曲阜师大毕业,现任中学高级数学教师,十多篇论文或课件曾在省、国级教学杂......

    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2013-11-17 10:2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