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消除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障碍,使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比过去更加宽松,民营经济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一、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民营企业发展快速
截至2011年底,全省实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2.27万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其中私营企业26.67万户,注册资本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6%、23.08%;个体工商户75.6万户、注册资本322.22亿元,分别增长16.21%、16.65%。2010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新登记私营企业55047户、注册资本总额2328.69亿元,分别增长38.98%、99.16%;个体工商户189717户、注册资本97.40亿元,分别增长8.54%、24.88%。
2、民营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1年全省新增注册商标4.3万件、驰名商标51件、著名商标426件。现有注册商标20.5万件,居全国第五位;驰名商标158件,居全国第五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756件,居全国第三位;地理标志商标74件,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地理标志驰名商标12件,居全国第一位。
3、民营企业成为闽台合作的主体
2011年6月29日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由功能性向制度性合作。有助于建立双向化、形态多元化、产业链合作化的新模式。为闽台区域经济整合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福建企业加快入台投资步伐。民营新大陆集团成为第一家入台投资的大陆企业,民营财茂集团成为投资台湾最大有企业。2010年全省共有18家企业向商务部申请赴台投资(已获商务部核准12家),协定投资金额1.746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9515万美元。
4、民营企业对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私营企业缴纳营业税359728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95045万元,比增分别为35.57%、45.61%,个体工商户缴纳营业税146437万元,同比增长21%。民营企业缴纳税收收入占同期税收收入60%以上。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在增加地方税收方面的地位和贡献。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经济社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民营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640亿元,占全省GDP的66.5%;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8.1%;民营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6%;民营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60%以上。“对福建来说,民营经济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闽商已成为福建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福建省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1、人才匮乏和工人短缺并存
福建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端人才出
于现实的考虑不太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高端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留不住,尤其是掌握节能环保知识、理念和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瓶颈。而普通工人对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也造成全省各地民营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在服装鞋帽、纺织针织、电子装配、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现象更为普遍,有些企业甚至只能根据现有工人的数量决定开工的时间和接受订单的数量。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福建民营企业在以前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所依靠的并不是技术优势,而是成本和价格优势,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科技投入少,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更新换代速度偏慢,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没有研发机构,创新体制不完善,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围绕现有主业,寻求新发展、新突破点上缺乏长远规划;在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时,民营企业家存在认识不足、长远谋划能力不强等弱点。
3、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始终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政府对产业投资和经济过热的控制,二是金融机构的对民营企业贷款存有疑虑,三是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四是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造成民营经济寻保难。
4、服务环境有待改善。
(1)政府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服务措施实用性、针对性不强。(2)政府角色没有真正转变,服务意识较差,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罚代管。(3)行政执法素质低、执法混乱,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或压制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性。(4)行政审批名目过多,手续过繁,效率过低,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
5、政策环境不够宽松。
(1)政策的公平性问题。“重外商、轻内商”,“重国企、轻民企”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2)政策的配套问题。这几年,国家出台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很多,但没有几个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办法,使好的政策处于无法操作的尴尬境地。(3)政策的落实问题。由于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观念转变不够,或者出于地方、部门利益保护等原因,政策出台后落实不到位。(4)过时政策的清理问题。新的政策出台后,过时政策不清理就会出现新旧政策相互“打架”,执行政策部门无所适从,最终影响新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福建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是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持。福建全面贯彻国务院先后出台的两个“36条”,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去年,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29条意见、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10条政策、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两个6条办法和扶持小微企业的12条措施。今年春节期间,省政府还专门研究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7条意见,着力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融资、用地、用工、用电、营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是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福建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公务人员切实摒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让人民群众和企业家发出源自内心的笑。
(三)是培育良好的产业环境。福建正全力以赴抓龙头、铸链条,培育十大新增长区域,加快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筑大基地、塑造大品牌,加快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配套支撑。
(四)是创造良好的生活依托。福建将努力搞好城乡建设,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员工公寓,着力在社保、就医、就学等方面为企业员工提供服务,营造能留住人的环境。
四、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未来展望
福建省长苏树林表示:““福建的各级党委政府将永远做闽商的后盾,我们要全力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打造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的生态特区,把民营经济的品牌擦得更亮。希望大家更多地把家乡纳入事业拓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利用福建的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新一轮创业。”
资料来源:福建国税之窗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工商联
中华工商时报
第二篇: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安徽省临近浙江江苏等民营经济先进省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民营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已达17.4万户,注册个体工商户114.25万户。2008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95.8亿元,占全省GDP的56.3%。同时,民营经济已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税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约3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期中70%以上岗位由民营经济提供。
二、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经验
1.解放思想,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
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开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新局面。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省的关键来抓,在放手发展中实现提高,在促进提高中加快发展。以鼓励创业为突破口,放宽创业领域,完善创业机制,营造民间创业与外来投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以促进提高为着力点,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组织制度现代化、生产布局集群化,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状况、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公共服务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2.放宽政策,全方位鼓励创业
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按照凡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原则,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承诺的开放进程,制定民间投资指导目录,加快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领域。重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拓宽快速创业通道。清理并减少前置审批项目。
全方位鼓励创业。加大动员和鼓励的力度,调动新的创业资源,启动新的创业高潮。
鼓励外来投资创业。在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内,对外来投资者来皖创办民营企业,由各市、县按照“突出发展重点,加大鼓励力度,优先促进引进,兼顾内外公平”的原则,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
鼓励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创业。
鼓励离岗创业,鼓励下岗创业。
3.、强化引导和扶持,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促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民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抓好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
4.贯彻公平竞争原则,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依法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安徽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开发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促进高素质人才进入民营企业,改进对民营企业的土地供应。改善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推进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强化公务员为纳税人服务的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三、安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准入方面的所有制歧视仍在继续。近几年,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安徽省制定了若干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经营领域,但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及现有政策的可操作性影响,目前民营经济在许多领域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包括水、电、气及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行业,金融保险、教育卫生等新型服务业和汽车等大型制造业。特别是有些已经对外资开放或即将开放的领域,仍对民营企业进入重重设卡,严重影响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积极性。
二是发展资金短缺,民营企业融资难度任然很大。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普遍难题,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方式落后。近年来,安徽省民营企业虽然在体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看,仍然存在明显的弱点。除由国有中小企业转制而来的之外,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制,仍实行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就是目前全省4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中,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不到0.5%,85%在百万元以下,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能力非常有限。
四是政策落实的力度尚需加强。1998年、2000年,安徽省先后两次召开了全省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有的地区和部门贯彻落实不力,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如,有关政策规定凡安置城镇下岗职工60%以上的私营企业可以免征3年的所得税,但有关部门却照样征税;少数部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一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还比较严重。
五是创业范围不浓,投资意愿不强。从社会层面看,受传统思想禁锢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崇尚竞争、鼓励创业、追求创业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小富即安,缺乏再创造与拼搏进取精神。
六是民营企业人才匮乏,中介服务体系之后。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严重不足。目前,我省各地针对民营企业的中介服务方面还
存在很多为题。在人才信息、财务服务、资产评估、技术交易、企业诊断、管理咨询、业务培训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第三篇:关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2004年以来,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口号的提出和政策的落实,福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福建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其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总体不大、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环境,消除障碍,提高素质,加速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 福建 民营企业民营经济 发展.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毫无疑问,建设海西我们必须发挥民营企业这个主力军的作用。但综观全国,我们不难发现,福建的民营企业虽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长三角的江浙沪、珠三角广州深圳相比,我省的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远远落后,甚至不如近几年迎头赶来的山东。因此,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作用,就有必要进一步认识福建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扬长避短,全面发挥民营企业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加快福建经济的发展,为2010年福建的GDP突破10000亿的“十一五”目标多作贡献。
2.福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的民营企业在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沿海多,内地少,而且在沿海地带分布也不均匀,大都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三地市。而在漳州和莆田分布就相对少了很多。虽然在以上三地市,民营产业的集群效应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宏观上讲是制约福建民营经济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我省民营企业集群的未来发展1。
2.1 集群内低水平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是集群企业的低进入壁垒。民营企业群的产品档次一般不高,技术含量较低,因此,企业进入障碍低,过多的竞争对手挤在狭小的市场空间,竞争问题严重。第二、大部分民营企业群属于单一部类产品生产群,产品同质性较高。第三、部分业主经营行为短期化,竞争手段低劣。民营企业通常采取的手段是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降低品质等低劣的竞争手段。
2.2 集群内同行业产业结构重复建设现象多,企业间严重缺乏合作。同行业企业由于在一定的空间内共享着电力,人力资源,信贷等资源和在市场份额上的争夺以及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必然导致企业之间的合作低度化。进几年泉州地区,特别是晋江市制鞋企业和石狮市纺织服装企业出现民工慌及产能的相对过剩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上因素一种体现。
2.3 产业链不完善,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大多数产业集群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不多,产品市场销售分散。交通相对于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省份发展滞后,产成品运输成本高。同时,原辅材料供应链也比较缺乏,许多材料都要从广东、浙江等地购买,产业间密切度低,影响了规模经济的发展,更是缺乏风险抵抗能力2。
2.4 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这个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关卡,在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泉州,厦门和福州,其集群效应比较明显。但受限于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这些地区在近几年也开始出现企业外逃的现象,特别是在泉州地区。而在2007年3月份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福建代表练知轩等向大会提出建议:扩大福州台商投资区现有范围,将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大到琅岐岛。而同在闽南的漳州,其民营经济就不那么充分了,倒是与台湾对接的现代农业搞得不错。而在龙岩,三明,宁德,南平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如何加强政府的引导,进一步规划产业的合作分工是政府必须马上面对的难题。
2.5 城市规模狭小,市场受限。在福建只有一个福州城市人口的超过100万,其他的城市人口规模都不足百万。福州的人口在几十年前就超过百万了,而到今天它的人口也不过150-160万。不足以对其它周边城市如宁德,南平等产生辐射作用。而严重的是它的城市规模限制了所在地的市场规模。纵观其他省会城市如沈阳,成都、郑州等地,庞大的城市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很大消费市场。其本身可以为当地的企业提供一个广大的空间。再看看近几年在构建的大泉州湾城市群,泉州人口有700多万,但市区常住人口只有70万,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的人口更是分散。这样的城市效应难以支撑一个发达的民营企业群的发展。
2.6 税收机制不合理,民营企业纳税负担过重。民营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受到了不平等待遇。政府对国有企业亏损实行补贴,对外商投资企业各种减免税优惠措施,而民营企业则不能享受。结果外商实行税率为15%左右,而民营企业则达到33%,两者相差悬殊,使得民营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此外,有些地方税标准比邻省要高。如玩具业,由于福建省玩具主产区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税收成本要比广东澄海高得多,产品在价格竞争上缺乏优势,致使客源转移较为严重3。
2.7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企业交易成本较高。服务业最重要的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但福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福建发展缓慢,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38%,与发达国家70%的比重相距甚远。而与第三产业发展较充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福建民营企业的交易成本也是没有优势的。
2.8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借贷困难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了能正常开工生产,许多民营企业只好从民间高息融资。民间融资现已是福建民营企业获得生产资金一个重要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对民间资本活跃的福建、浙江、河北、山西、江西、河南六个省市进行的调查,2004年福建省民间融资额为450亿元,仅次于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其中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比例高达98.3%,居各被调查省市之首。
2.9 人才流失、招工难对民企影响大。福建民企做强做大,最需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目前许多中、高级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更愿意去上海、深圳等地发展,而对福建的福州、泉州、莆田发展兴趣不大。据莆田市民营企业反映,引进同样的一个人才,在广州只要花费5万元,在莆田却要花15万元。目前,福建人才外流严重,引进不足,形不成合理的人才储备梯次,中高级技术、生产管理、营销企划人员尤其稀缺。与此同时,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福建企业由局部出现“招工难”演变为普遍性的“民工荒”现象,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3.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注重县域产业链的培育。在目前全省已逐步形成了的以晋江鞋业,南安水暖、石狮休闲服装、莆田仿古家具、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泉港石化、长乐纺织、福清电子、青口汽车制造、福安电机等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形成。在这点上我省的各级政府已经在招商引资中着力做了规划和调整,但培育这样的产业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督。
3.2围绕产业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著名教授余世维在给江苏移动做咨询的时候说,21世纪谁控制了物流谁就控制了市场4。开放性产业群要求强大物流业的支撑。要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以交通枢纽、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载体为平台,形成市场—第三方物流—生产企业—用户的供应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物流,形成物流的企业平台。加快建设港口和改造公路、铁路、机场等货运枢纽,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地物流枢纽城市和专业
物流中心。借助这几年国家财政对海峡西岸交通网络建设的大里支持,向山区、内地延伸辐射,以适应即时、快捷、优质、多样化运输的需要,形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及大型商贸集团。结合物流产业基地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构建不同层次、互为补充、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6。
3.3尽快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瓶颈”问题。这主要是转变地方政府的服务观念,树立起大企业,小政府的大局。这就要政府带头促进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建立,为中小企业设立名符其实的信贷部门。同时吸收民间的闲散资金来更好的为企业的再生产服务。根据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对我省民间资本的调查显示,我省的晋江市有超过1000亿的民间资本。促进民间资本的有序流通,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扶持是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小企业的福音。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小企业企业投资的资金渠道,在重点项目上投入一定的资金,以调动和引导社会创业投资者的积极性。鼓励中小企业向国有企业投资参股和控股,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抵押融资等。此外,还要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和中外合资等形式,增强中小企业的自有资本,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7。
3.4建立透明的税收机制,完善政府服务。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税收处境是最为尴尬的:交得最多,但是得到的却是最少(特别是信贷这一块)。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常常会因为缺乏创新能力而衰落下去。因此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增强集群内部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一要通过对集群内较大型企业的扶持,增强其研发能力使其成为拉动集群发展的增长点。二要从不同渠道积极引入外部技术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三要加快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进程,严格执法程序,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网,提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5关于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问题。在现在的中国,如果说你找不到人才,那证明你的人才战略有问题。自从1997年高校扩招以来,国家每年都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缺人才,大体上是因为留不住人才。本人以为,福建的民营企业要解决人才问题,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吸纳人才。首先将企业的“选贤纳士”的对象面向大中专院校。大中专院校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而且当前国内正处于大中专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可提供就业岗位这样一个巨大的劳动力买方市场。其次,向企业下岗职工敞开大门。国企改革使得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职工下岗待业,他们无疑是一些中小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再次,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条件,为降低人才利用的成本,还可以临时聘用人才。比如通过私人关系,按法定程序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顾问等人才8。二要留住人才。经营者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善于与人才沟通,了解人才,让人才有一种“同志感”,而非单纯的上下级的管理与被管理。要用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及价值体系的总和,一直为大企业、名企业所津津乐道,事实上企业文化的打造也同样适用于中小企业。还有一个就是创造团队协作精神。中国自古就注重“人和”的效用。中小企业人员少,沟通容易,就更应创造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形成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使人才对企业有种归属感,这样的企业魅力是无形的,但绝对是强有力的。
3.6企业信息化问题。在我省的中小企业中,信息化程度偏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的企业认为,信息化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风险也高。因此企业界有人总结了这样的一句话:不上信息化,等死;上了信息化骤死。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显然,这种状况对中小企业是极为不利的。信息化的优点在于,首先,它降低了营业成本。其次,信息交流的效率提高。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 快速了解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页迅速把自己的企业产品信息推广出去。再次,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使企 业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事实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并不高,完全在中小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能否信息化往往取决于经营者的意识,只有经营者真正的认识到信息化能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属中小企业才能进行信息化或加快信息化的进度。值得提醒的是,中小企业在进行软件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程序,否则信息化的优点将难 以发挥到极至9。
3.7关于政策问题。福建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在人才政策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牵线搭桥。出台新规大力引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具体规定有:工资待遇自行协商确定,可实行年薪制或以专利、发明等要素参与分配或技术转让;鼓励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闽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及专业技术人才年项奖励基金;引进到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两院院士可享受副升级领导干部的医疗保健待遇;引进华侨、华裔专家和港澳台专家,参照引进高层次留学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办理;经认定为华侨华人身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视同归侨享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所赋予的权利和待遇等10。在税收政策上更应该逐步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加大扶持力度。可以仿效去年温州出台的《温州市培育企业上市和扶持上市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对企业在税收,融资和项目审批上进行扶持。逐步缩小福建中小企业在政策、资金、税收、技术创新上与外资、国企的差距。而振幅这些方面的作为可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3.8 关于异地投资和境外投资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福建民营企业有效转移产业优势的重要选择。当前,福建省许多民营企业在以贸易为先导的基础上,将销售网络终端直接延伸到海外。截至2005年,福建省有236家民营企业在香港等地设立境外贸易网点,占项目总数的54.5%。福建财贸集团、宝瑞服饰公司、泉州七匹狼、彬伊奴公司等先后在海外推广品牌专卖店,在带动省内产品出口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在境外从事生产加工带动省内原材料和设备出口的境外加工贸易已成为福建企业海外投资办厂的主流方式11。另外一个比较乐观的前景是在东南亚许多国家或者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政府提供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及税收支持。除了这一政策优势之外,福建省财政厅、外经贸厅联合颁布的支持闽企“走出去”的四大财政政策还包括:对年带动出口100 万美元以上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境外资源开发企业,每个项目由财政补贴10 万元,用于开拓市场前期费用补贴;对福建省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取得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或外汇贷款的,予以全额贴息;对境外设贸易网点场地租赁费、设立企业费、工作人员交通费等给予补贴12。企业在当地的用人成本也比福建的地区的用人成本少。通过“走出去”,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起全球化新视野和跨国经营新思维,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也为培育福建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3.9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如同企业的品牌一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的各个群体打交道,做为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可是个很好的榜样。远的不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假如我们的企业能捐出一部分的利润来做慈善事业,用这笔钱可以为企业赢得很好的社会声誉,这相当于在为企业做一个很好的广告。而在税收这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实惠。这相当于企业本来要用利润及税收的形式缴纳给国家的钱,现在捐给了社会,塑造自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并且企业有权利指定自己所捐金额的80%的资金去向。这无形当中又可以润滑与当地政府的社会关系,比如说当政府采购时可能就会优先考虑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一个响应和谐社会号召的运作应该是企业值得参考和模仿的。.结语
虽然省内的民营企业在结构,规模上比不上同在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在资金,信贷上遇到许多的问题,但近几年来省内在民营企业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泉州特色产业集群,厦门做为福建的窗口,漳州承接台湾的农业产业化转移,厦门做为福建的窗口,做为闽南金三角的门面,其外贸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福州机电产品,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三明的钢铁重工业、煤炭工业,龙岩的铁路枢纽地位等等。可以说福建已经初步规划好了产业结构,这一点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此时的长三角16个城市正在重新规划它们的混乱的产业布局,可以说福建取得了后发优势。随着“十一五”规划的不断完善,我们将继续关注福建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关注福建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探讨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上有益的企业改革发展之路,为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1] 姜志诚,胡大立,郭智玲.我国民营企业集群的特征问题及对策[[J].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06.10
[2] 龙冬艳.提升产业集群水平,促进福建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2006年第7期(下).[3] 方向明.福建非公经济发展存在四大问题[J].作者单位:福建省企业调查队专项处.[4] 余世维.成功经理人讲座---余世维江苏移动讲座(视频).[5] 余世维.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视频)
[6] 李碧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福建为例[J].2006.03
[7] 张国云.中小企业,痛苦并快乐着[J].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8][9] 李洪洋.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2004.20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10] 新华社.福建制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J].2000.06.09
[11]陈奇.福建民营企业“走出去”及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5期
[12]巫望群.闽企“走出去”,往哪儿走?怎么走?[J]海峡财经导报/2005 年/12 月/1 日/第004 版
Concerning the problem and the counterplan
research of provinc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in FuJ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Library Scienc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History
122522003024Ye YuMinTutor:Zhang Yunjin
【Abstract】Since 2004, along with construction the economic area slogan of the straits west coast put forwar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FuJian quick, the economic growth which becomes having vitality most orders it.Run by private capital inFuJian is economic to develop although obtained huge result, it is in fast-ly the development also exist everyplace area development the unbalance, business enterprise scale don’t greatly is total, margin difficulty etc.many problems, need further liberationthought, rob to grasp opportunity, excellent turn environment, remove obstacle, raise character, acceleratethe development step of run by private capital economy.【Keywords】FuJian
Private enterpris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第四篇: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式下,民营经济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自身客观原因而导致的缺憾和不足。
(一)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风险和难度增加,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些竞争强敌面前,则显得无所适从。
(二)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近些年来,世界能源供求矛盾更加激烈,资源需求日趋紧张,直接波及和影响到国内市场。同时,随着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资源和能源消费强度不断加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许多能源和资源还要依赖外部购进,但供应的数量和价格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生态环境制约加大,资源短缺、环境压力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是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
(三)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待遇有差距。尽管在政策规定上明确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在同等条件下,国有企业在经济政策待遇上明显占有优势,在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的行业,民营投资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较为便利,而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从银行借贷资金困难重重,同时只有少数发展规模宏大的企业能够达到金融证券融资的条件,而绝大多数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
(五)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努力发展,民营企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曲折道路,谨小慎微的思想导致产生了稳妥发展的思路,因而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满”现象比较普遍。
(六)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亟待加强。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发展起家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企业组织,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制度约束,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其次,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模糊。再次,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同时,民营企业落后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观念也是拒绝聚集人才的一个原因。据调查了解,民营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严重短缺,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建设、电信建设、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三、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
域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
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
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品批发零售、现代物流领域。
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
八、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
九、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
十一、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排的政府性资金,要明确规则、统一标准,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各类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十二、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统计工作,准确反映民间投资的进展和分布情况。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减少盲目投资。
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
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切实加强监管。
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