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最终版)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更为重要,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抓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谈几点建议:
经调研,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民族团结教育缺乏辐射性。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目前对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仅在学校的环境中,而缺乏向学生家长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辐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没有再上升到更新的层次上,学生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的自觉意识还不够足,学生间的民族团结,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与完善自我、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机统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民族团结的融洽度不够。民汉合校以来,为使各民族师生能相濡以沫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学校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着突出问题,由于沟通不够,使民汉师生缺乏理解,搭建不起心灵相通的桥梁所致。民汉教师互动不够,不止是工作上交往不多,探讨不多,日常生活学习中也明显的缺乏交流,缺乏沟通,我行我素情况明显,貌合神离迹象明显,学生中类似情况也依然存在,从课余集体活动,平时学习中,民语学生嬉笑欢乐自成一体,汉语学生活动生活各自为阵,这种“神”散而“形”不散的现 1
象还比较严重。
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
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只有各民族大团结,才能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只有使各民族师生真正认识这个道理,才能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教育为核心,以 “三个离不开”教育为着力点,围绕“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这一主题,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红色歌曲歌咏活动演讲比赛、座谈会、图片展览、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板报比赛,尤其要利用升国旗仪式、晨读和大课间活动,在校园内唱响《国际歌》、《国歌》、《共青团团歌》、《少先队队歌》。让广大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大力营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向师生尤其使少数民族师生反复讲清7〃5事件的真相。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信谣,不传谣,让来自党和政府的声音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主导,构建起维护新疆稳定的强大的舆论环境。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月、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民族联谊学校,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手拉手”、“肩并肩”、“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沟通心灵、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小记者采访、青年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认真收集、整理、撰稿,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人士,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师生并要深入社区,帮助家长正确认识“7.5”事件的真相及其性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人人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有效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
使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辐射,通过学生把民族团结教育向家长渗透,学校鼓励支持家长积极向自己子女灌输民族团结思想,把优秀家长请到学校来,向全体师生做民族团结典型报告,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共同形成家校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必须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长远规划部署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各学校实际,把新疆历史、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反邪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研发,纳入课程中,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从基础抓起,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新疆实际。各门学科都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使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体现在育人全过程,切实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根本上打牢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玛纳斯县教育局
刘萍凤
二00九年十一月
第二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更为重要,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抓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谈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只有各民族大团结,才能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只有使各民族师生真正认识这个道理,才能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大力营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月、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民族联谊学校,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手拉手”、“肩并肩”、“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沟通心灵、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小记者采访、青年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认真收集、整理、撰稿,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人士,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有效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
使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辐射,通过学生把民族团结教育向家长渗透,学校鼓励支持家长积极向自己子女灌输民族团结思想,把优秀家长请到学校来,向全体师生做民族团结典型报告,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共同形成家校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必须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长远规划部署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各学校实际,把新疆历史、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反邪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研发,纳入课程中,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从 基础抓起,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新疆实际。各门学科都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使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体现在育人全过程,切实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根本上打牢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第三篇: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在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我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课堂教学: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主要渠道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障。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设置专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同时发挥各学科优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一)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统一编写,该课程在引导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应保证10~12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每学年应保证8~10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
为保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级教育部门还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内容中,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范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同时,中小学也要把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为优化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程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教学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法、演示法、放录像、讲故事、参观访问等)进行教学。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通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也能大大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1.语文学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表现民族大团结的课文。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以及各民族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如,《难忘的泼水节》、《菩萨兵》、《亲人》。一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关系。如,《草原》中的蒙古包、奶茶、手抓羊肉和举杯敬酒、套马、摔跤等表现了蒙古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中学语文课本,如《向沙漠进军》、《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等也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语文教师只要勇于探索,深挖教材,准确把握住语文知识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能使学生于“润物细无声”处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利用政治课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直接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政治课教师还可结合本校的创办历史,说明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去体会和认识。
3.历史学科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库,教材中随处可见关于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讲述各民族英雄人物对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人物的故事。例如,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此外,还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讲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这样既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4.通过地理学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透过地理教学可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拓宽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课中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资源分布、人文景观等,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5.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简单易学,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又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从每周3节体育课中拿出1节课专门开设民族体育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开展不同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实际创编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的民族健身操。还可创编将民族艺术与民族体育融为一体的民族舞。此外,还可根据各族学生实际,将武术、太极拳、摔跤、空竹、拔河、蹴球、跳竹竿、抛绣球、陀螺、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地区每学期还可举行全校性民族体育运动会。事实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充实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又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音乐课充分利用民族音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民族音乐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风格独特的民歌,还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宝藏。在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动听的民族歌曲、民族乐器,学习优美的民族舞蹈,能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从而达到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目的。
7.在美术、劳技学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美术、劳技课上可以开展与民俗关系密切的剪纸、泥塑、刺绣、雕刻、蜡染、编织、木偶、皮影、绘画等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制作活动,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创作作品并进行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学科教学是中小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能使学生受到全过程、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民族团结教育。
二、实践活动: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手段
民族团结教育要有效开展,既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指引作用,更要突出实践体验的育人作用,二者不可或缺。长期以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知识性灌输多,体验性活动少;临时性教育多,持续性教育少”的特点。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效果,除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外,还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一)利用主题班(队、团)会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主题教育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素养的有效形式。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开展相应的主题班(队、团)会,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每学期各班可召开“风俗情、团结风、民族魂”、“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各族同胞手拉手”等主题教育;学校还可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实践证明,主题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各民族学生创造了交流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领悟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1.营造浓郁民族文化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环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优美高尚的学校文化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能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因此,要想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中小学还需注意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资源的挖掘,想方设法创设富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立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做到时时、处处有渗透,教育渗透途径自然、合理、得体。这样,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民族风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1)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起到教育引导和熏陶作用。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展板、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园地、建筑物等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文化载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大力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小学可利用校报校刊宣传民族知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民族团结歌曲,利用校园电视台播放民族团结宣传片,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校园网介绍各民族的地域分布、风土人情、语言特点、文化艺术等知识。
(3)有条件的中小学可设置“民族陈列馆”(或陈列室),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国家的民族政策等内容。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小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把民族团结教育融于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1)中小学每周星期一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全体师生可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在每周升旗仪式时可举行“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
(2)各校结合每年“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广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汇演活动。通过民歌传唱、经典诵读、民乐合奏、中华武术、中华民乐、健美健身、双语才能展示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
(3)围绕“12个一”,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性地在学生中开展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画一幅民族特色的画,看一部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影片,制作一件有民族气息的工艺品,听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报告会,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或讨论会,写一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章,办一期民族团结教育板报,举办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比赛(如诗朗诵、手抄报、黑板报、演讲、歌咏、绘画、手工制作、征文比赛等)。
(4)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看《形势教育大课堂》、《共和国成长的故事》等专题系列片,并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5)有条件的中小学可在校园举办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书法、民族风俗等主题展览活动,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
少数民族中小学可结合各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和民间传统节日(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蒙古族那达慕节、傣族泼水节等)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
(6)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小学日常生活中。列宁曾经呼吁“铲除民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共同的学校里打成一片”。为了消除民族隔膜,促进民族团结,民汉学生混合的中小学可积极推进民汉学生合班、合住,并鼓励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过少数民族节日。汉族地区中小学师生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生可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也可举行民汉师生联欢、民汉学生互学语言等活动。通过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增进校际之间和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中小学还可以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当地民族博物馆邀请研究员为学生举办《民族历史》、《少数民族发展史》等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到中小学做形势报告,让青少年深刻了解国际社会中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实质和危害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或艺术活动,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三)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
除了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外,中小学还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城市中小学应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到偏远的乡村学校体验生活,或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失学儿童进行“献爱心”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可组织学生走出去调查采访,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等专题实践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可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队,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到社区、公园、少数民族企业、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向群众作宣传,让他们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知识和重要意义,共同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成就,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感受。组织师生开展与民族学校、民族学生互访、结对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的了解,强化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村里的那些事(小小说四题)什么是差距?亚楠的散文诗(九章)快乐原来是很简单的呼唤与守望(三题)红苕的情愫赶场路上的变迁又到顺河街(外一篇)距离我想对您表白(外一首)当代文学的后现代性温总理震区题照(组诗)《德拉库拉》在吸血鬼文学中的意义《莱吉亚》中叙事者的俄狄浦斯情结特殊年代的爱论《尘埃落定》的象征意蕴
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仅靠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
二、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地区民族分布的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紧紧围绕“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三个重要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全员参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三、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
一、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要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一)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在校园里制作一幅大地图,永久张贴在宣传橱窗内。图上标示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地形地貌、人口数量、气候情况、资源状况等。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于何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2.学校、班级都要设立固定的宣传栏,精心设计标语、图片等宣传内容。
3.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编成儿歌童谣,让学生广为传诵。
(二)认真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生动感人的讲述、联系实际的讨论、富有情趣的表演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还要精心整合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资源。
(三)宣讲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内容。可把从古到今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编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专题讲座、校会、班会、宣传栏等阵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应主要宣讲六方面的内容。
1.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故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唐朝“贞观之治”时各民族“和同为一家”;清朝金册册封西藏的**和**,“康乾盛世”中各民族的和睦团结;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同情和支持等。
2.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辉煌文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界领先的生产力水平、璀璨的文学艺术、高超的建筑技术、航海技术等,都凝聚着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今天,同样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3.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成了各民族共同的最响亮的名字。尽管各民族生活的区域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大家都承认一个共同的祖先,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和睦统一、繁荣富强。如:唐太宗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以方便和唐朝的联系。清乾隆年间,蒙古族的一支在流落俄国多年后,冲破重重阻挠,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4.几千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遭到外寇入侵时,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如:明末清初,高山族同胞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年间大败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反击战。甲午战争后,台湾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藏族同胞誓死不被英国殖民者奴役。抗日战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等
5.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加重视民族和睦团结。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中,有不少是各民族的精英。各级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国家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还对处于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实行帮困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当少数民族地区遭到灾害时,各族同胞纷纷解囊相助。目前,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谋发展,携手互助奔小康。
6.长期以来,各个民族由于语言文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在相互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和矛盾。这些误解和矛盾完全可以得到化解。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往往挑拨离间,蛊惑人心,扩大矛盾,引起冲突甚至仇杀。国际敌对势力也惟恐中国不乱。他们一方面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大肆攻击中国;一方面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小学生一定要相信国家主流媒体和老师的宣传教育,辨明黑白,分清是非。
(四)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收看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刘三姐》、《五朵金花》、《红河谷》、《马本斋》、《傲蕾•一兰》、《阿凡提》、“乡土”、“走遍中国”等影视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民族性格。观看这些影视片,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教育,而且能从中欣赏到独特的民族服装、人情风俗和自然环境。如美丽如画的桂林山水,奇特的大理三塔和蝴蝶泉,莽莽苍苍的东北林海和黑龙江一带的自然风光。更容易激起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正常开展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各种体验式实践活动。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动力在于儿童的活动、兴趣和需要。活动是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儿童只有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思想。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一定要将课堂教学和各种体验式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如;儿歌童谣、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都是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每学期精心组织一两次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参与面要广,气氛要活跃,赛后要奖励优胜者,并作为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往,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各种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和音像等资源。要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定期宣讲民族团结互助方面的内容。
二、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民族友好交往活动
(一)和本地不同民族的交往。
1.生活在多民族混居区域里的人们,彼此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在交往中不断增进了友谊 ,也难免发生一些矛盾。老师自己首先要当好民族友好交往的模范。更重要的是要精心指导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增进民族感情的“添加剂”,化解民族矛盾的“溶解剂”。
2.和外来民族人员的交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以汉族为主的东部地区城乡中,也经常看到经营新疆土特产的维吾尔族人和经营清真饭店的回族人。有的城市还兴办了民族学校。一些少数民族的教师也来到汉族地区任教。这就为当地的 汉族人民提供了极好的民族交往的机会。在和他们交往前,老师一定要反复告诫学生:和他们交往,就是和他们整个民族的交往;尊重他们,就是对他们整个民族的尊重。还要介绍有关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比如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头戴白帽,忌讳猪肉,在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犯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在交往中,态度要诚恳,举止要文明,语言要得体。如果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老师和学生,更要注意和他们搞好关系。可经常举行民族报告会、民族联欢会,热心帮他们排忧解难,借以不断融洽彼此之间的情感。有民族学校的地区,应经常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和外地不同民族的交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不少人家往往是举家出游。孩子们也得以大开眼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山清水秀,风景奇特,不少地方早已成为旅游热点。如桂林山水,西双版纳,新疆天池,青藏高原,海南三亚,长白山区,台湾阿里山等。借着旅游的机会,和当地的各民族人民交往,既观赏了风景,又增进了友谊,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还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在不同民族地区经商,打工,和当地的人民结下了友谊。孩子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当地的孩子相互交往。对于暂时没有机会外出的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不同民族的学生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友好交往。
三、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互助活动
经过充分的了解和友好的交往,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就为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互助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小学生而言,民族团结互助活动可从三方面进行。
(一)经济上的相互支援。我国的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还比较贫困,不少的孩子面临辍学。历史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发达地区人民的肩上,包括每个少先队员。教育行政部门可设立“教育扶贫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各界集资、师生捐资等方式筹措资金,专款专用。小学生可通过交往对象,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知道他们生活有了困难,就要及时把有关情况报告老师,由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开展献爱心活动,给他们寄钱寄物,帮助他们解救燃眉之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家庭富裕的孩子们每天只要节省五角钱,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交往对象收到的将不仅仅是钱和物,而是来自远方小朋友的一颗颗炽热的爱心。
(二)教学上的相互交流。学校可组织师生开展助教助学活动,和对方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老师、学生、少先队组织、班级之间结成“对子”,随时互通信息,掌握对方的教学情况。交往对象在教学上有了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
(三)精神上的相互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才,将来长大了报效祖国。无论是生活在经济落后的西部边疆地区,还是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都要时刻牢记“贫穷不失志,富贵须自警”。交往双方都要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小手拉小手,认定目标朝前走。”学习成才的道路曲折而坎坷。交往双方还要经常相互提醒,相互鼓励。要开展长期的学习竞赛。做到互帮互学,共同成才。
总而言之,在“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民族团结教育的“三部曲”中,“深入了解”是基础,“友好交往”是桥梁,“团结互助”是目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一定能世代相传,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过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等多种现象。有的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的高中生存在交往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互联网是诱导部分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带有刺激性的网站,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急速剧增。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缺乏精神寄托等心理问题。
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加速,带来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的心理半成熟问题。
4、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建议:
一、要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挫折教育”、“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相关讲座,注重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要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动手实践的大舞台,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活休闲指导,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增强自信,形成独立、主动、果敢、坚毅、乐观、豁达、富于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良好性格。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学工办:
为了推动我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1.“民族团结”校园宣传大使选拔招募工作。全校各学院各班级确定一位组织及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研究生每年级一名)作为本班级(本年级)的“民族团结”校园宣传大使,各学院还要确定一名主要学生干部作为本学院联络人,请将相关学生基本信息上报至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陶嘉老师处,上报信息格式见(附件1);学校将于9月底10月初对校园宣传大使进行专题培训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民族团结”校园宣传活动。学校将于近期在校园集中组织“民族团结”校园宣传活动:一是组织校园宣传大使前往每个学生寝室发放宣传资料;二是通过园区宣传栏、宿舍楼栋宣传栏、教学楼宣传栏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宣传活动;三是组织“民族团结”专家赴学院开展专题讲座;四是通过“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爱心无限”、“湖南大学民族一家亲”等微博以及部分辅导员博客开展宣传活动。请各学院各年级辅导员做好全体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全力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3.校园文化活动。各学院要组织本院各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喜迎十八大“我的家乡”图片展、民族手抄报、民族团结征文活动、各民族美食大餐等,注意留存好各项活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4.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各学院要把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以及党员发展工作同帮扶结对子工作结合起来,明确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列入本学院党员发展计划,并要强化入党后的教育和帮扶工作。请各学院将2011年下半年、2012上半年已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基本信息以及2012下半年、2013年全年计划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基本信息并填写表格(附件2)上报。
5.“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补充学习工作。上半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还有少数学院少数年级因为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等原因未组织集中学习,请相关学院组织补充学习,并将相关材料按班会通知(校学工发【2012】30号)要求上报。
6.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环节相关工作。针对2012级新生入校的情况,请各学院在入学教育环节组织新生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民族团结”的宣传和学习,并将活动照片以及相关总结材料以学院为单位上交,有“民族团结”讲座需求的学院请提前联系学工部。
7.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帮扶总结工作。08年以来,我校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别是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各学院还开展了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三帮一”帮扶结对子工作,请各学院总结今年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挖掘本学院帮扶结对子工作典型及具体成效,形成工作小结材料上报。
8.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上报工作。请各学院全面挖掘体现本学院各民族学生一家亲的典型事例以及学生本人、身边的故事,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9.2012级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信息上报工作。请各学院全面、细致统计2012级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信息并填写表格(附件3)上报。
10.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教师库建设工作。各学院要充分动员本院博导、教授、专业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加入到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教师库,全面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工作。请各学院将本院少数民族专业教师基本信息表(附件4)上报。
二、工作要求 1.学生工作系列同志要加强“民族团结”知识的学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扎实开展。
2.各学院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学院主管领导、全体辅导员以及党员、学生干部全面参与各项工作。
3.各学院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学生团体建设工作、典型培育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
4.请各学院于9月29日12:00前将相关上报材料通过办公自动化发至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陶嘉老师邮箱,文件名:**学院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材料。
***0625.rar
学生工作部
二○一二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