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建议
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建议
一、理由
在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双引擎”,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个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将是2015年全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政策指向,也是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创客的公开信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
创新精神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政府施政,群众创业,乃至学校教育的研究方向。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何让目前的应试教育变成以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基础的未来学习模式? 这在目前的中国教育系统所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学校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不足,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传统教育乃至家长的压力等原因。导致创新培训流于口号和表面文章。往往只是通过采购一些相应硬件,请业余团队讲一两次课程。或者组织一下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些所谓创新的作品。而这种一次性,快餐式的培训、活动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学生,家长又回归到传统教育的基础知识学习中。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现有教育培训时间和资源严重不足
1、时间不足。目前学校安排给学生创新,创客教育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两次基础培训。算上创客节等活动及展示的的时间仍然只局限于表面文章。学生并未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在完成繁重的传统教育课程内容后投入到创新培养中去。
2、资源不足。现有的学校并未有配备足够用于创新课程的教室或相应的教学教具。即便个别学校在实验室中配置的少数的3D打印机等设备但未能作为日常教具让学生经常使用。太少的配置导致相应设备作为矜贵的摆设尘封在角落,仅在少数时间打开一两次作为演示。
3、教案资源不足。相应的创新课程并非只是一两次的基础培训就能够完成,而是一整套的教学方案,需由相应经验的团队组织编写,并作为日常课程安排在正式教学教案中。这在源头对于教程编写者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教育体系不兼容
1、考试制度未能将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传统教育的应试制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后集中考试测试学习成果。而对于创新,创造力由于过于抽象,现有制度无法兼容这种主观性的成绩,这将导致所涉及的课程无法被学生重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的欲望。即使开设课程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家长对于创造力的了解不足,由于无法数字化衡量,会导致家长不会对学生要求学习相应的内容,而积极驱使学生学习传统教育课程的内容。最终导致即使部分学生有兴趣学习而迫于家长压力无法专心完成创客教育的课程要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
1、由于“万众创新”的政策方向仅在本届政府报告中开始提出,教师未能实现思维转化,现有师范课程也未对教师如何开展创客教育进行培训。教师更加无法将创新的理念灌输给学生。
2、相应教程教案不足。对于创新的培养,美国也只是近几年开始提出,并还在摸索阶段。在没有成熟经验参考的情况下对教程教案的编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按传统教育思路编写,必将走回传统应试教育的老路。无法实现质的改变。
二、期望
首先申明是“创新”教育?我认为这是一种回归人类最最原始的边玩边学的学习体验。融合了: 学习动机,学习情景,知识点,团队协作,制作制作原型,及时反馈,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教学原理于一体的学习形式。学生在一个指定的情景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完成自我学习知识点,团队讨论实现计划,分工合作制作原型,实验反馈结果,重新制作原型直至完成的一个整体过程。最终目标为解决情景中设置的问题。而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知识点,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其余所有过程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只有在这样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人类本能的创造力才能够充分发挥。这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被动接受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相对长而稳定的时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才能实现。
三、建议
(一)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客培训事业
1、在政府市政报告中,建议将创新教育,创客培训作为教学重点项目提出,将实现创客培训作为学校的考核指标之一,让学校自上而下推动创新学习的氛围,并保证相应资源能够确保教师学生能够专心致力于创新教育的目标中。
2、要求学校每周必须安排足够时间进行创新教育,并确保学生能够在此时间中不受干扰的完成创新学习所需要所有条件。
3、建议每所学校集体采购足够分配给每班的教具如3D打印机,电子制作工具,电脑等,由学校集中采购并分配至每班,让学生随时都能使用这些工具完成学习。
4、向有相应经验的创客团队提出编写创客培训的教学教案要求。让创客的经验可以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创新团队的身上直接吸收他们的想法和经验。
(二)将创新教育,创客培训纳入教育系统
1、制定出一套能够兼容现有教育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这将让创新能力变成和数理化,语文,英语同等重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及家长认真对待并努力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同时能让有此潜能的学生可以浮出水面。
(三)培养相应师资力量
1、吸收国内外现有的成功经验,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吸收转化成自主的教育方法对现有老师进行创新教育。
2、将以上的经验应用的师范学校中。使即将成为老师的学生可以将创新变成他们的DNA并在未来传授给他们的学生。
第二篇:1关于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
共青团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员会
关于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热情”
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通知
各学校团委、少先队组织: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祭扫日,结合中共承德市委宣传部、中共承德市委教育工委、共青团承德市委《关于组织开展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学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把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融入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共产党成长的艰辛历程,了解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拼搏精神和革命斗志,为建设围场、发展家乡贡献青春力量,团县委决定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热情”主题教育,现将有关事宜通知:
一、活动时间
2012年4月2日--4月6日
二、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热情
三、主要内容
1、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利用我县烈士纪念陵园(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战斗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师生为革命先烈扫墓、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团(队)誓词,引导青少年发扬先烈精神,珍惜幸福生活,树立崇高理想。
2、开展“弘扬西柏坡精神”,主题团(队)日、主题班会、集中升国旗仪式、红色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集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要大力宣传社会发展进步、爱国爱党爱家、尊祖重情、尽孝尽责的感怀理念,追思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赴汤蹈火的历代先人,追思为祖国繁荣发展上下求索的共产党人,追思为家乡的繁荣发展无私奉献生命的革命先烈;学习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
3、广泛倡导开展生态文明的祭祀活动,积极开展鲜花祭祀、网上祭祖、植树祭祀、家庭祭祀等祭祖仪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把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用更加环保、科学的方式加以继承,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校要把开展好这次主题活动作为培树爱国情感、教育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的大好时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围场周刊、网络、校园广播等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保证质量,推出精品。各级团队组织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妥善安排活动时间,努力做到让青少年学生全员参与,不走形式,不走过场,确保活动质量。各学校于4月8日前
将活动开展情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报送团县委。
邮箱:wcxueshaobu2008@163.com
联系电话:7512089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中小学生创新教育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专题节目观后感
家长点评:“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与素质培养”确实是中小学生“学习考试好帮手”的一堂精彩讲座。是他们总结出的精华。包含六个方面:
1、考试心情(考前、考中、考后);
2、怎样记忆文理科知识;
3、怎样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4、怎样巧解应用题;
5、怎样学好英语;
6、怎样灵活运用写作业的速算法。
第四篇: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定稿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内容摘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关键词:阅读教学 实施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面对现在的形势和要求,作为担负着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我们如何在现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就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创造发明”;二是“发展性的创造,即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所创新意”的创新,即对已知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探索的问题有新的进展,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称为创新。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的得到。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是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传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战场,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从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竭力去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以下便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创新教育目标。
观念是人们的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教育观念,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看法。创新教育目标指教学目标中含有创新的要求。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阅读课堂教学都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中几乎把学生当成教师的陪衬,整节课都是教师“唱独角戏”、“搞满堂灌”。偶尔也出现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师问生答的形式,只是教会了学生学懂,并没有让学生会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定性的“对了”、“错了”。这种长期的、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与束缚,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素质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更是无法培养。
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首先从观念上明确“教”与“学”服务的目标,实现“三大”转变,首先是教学观的转变,应该把重心转向学习,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主体自身探究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以地球为中心转移到以太阳为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第二是学生观的转变,教师努力实现角色转变,由“居高临下”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沉闷的课堂变成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敢于大胆的质疑,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好奇,让他们能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第三是评价观与全面育人观的转变。由重知识向重能力、重发展、重创新转变,向全面性、差异性转变。只有学生和教师观念的更新,才能保证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观念转变了,目标明确了,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才能自觉地努力去实施创新教育。
二、抓质疑点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质疑点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往往是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和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见解,在他们中间提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赤壁之战》教学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几个学生站了起来,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强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时:铁索连船有利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起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一些问号、一些空白、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张开翅膀自由飞翔了。课堂有了生命和活力,学生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造能力才会得以展现和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索力
创新是从疑问开始的。李政道博士说: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上要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并尊重和保护这种权利。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提问,而且要善于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善于为学生阅读课文创设一个问题的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各自的智慧去探求知识,解决疑难。
有一次,我执教新课《五彩池》。一个学生突然发问:“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问在我意料之中,因为生活中,池塘不就是游泳的地方吗?于是我借题发挥,展开学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指导了读书方法。我说:“池里能不能游泳,我想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池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水质的好坏,四是池底有无障碍物。好,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议课文。有的说:“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五彩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许多五彩池不能游,大的勉强可以,但也不会很舒服。”有的说:“课文中告诉我们五彩池深的水深不到三米,浅的用手指就能碰到它的底,说明多数的池不能游,水深的还可以。”有的说:“课文中告诉我们五彩池互相连接,水也来自同一溪流,说明水是活水,溪水是很干净的,一般可以游泳。”有的说:“课文第三节中有这样一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想游泳是很危险的。”在学生欣喜地发现认真读书可以自己解决疑难时,我乘机小结:“读书能提出疑问很重要,有了疑问就应该想办法自己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来求得解决,这才叫会读书。”于此可见,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解疑,这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引导得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异探索精神将得到积极发挥。
四、设计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语文特有的变式训练,训练变换语序,灵活表达语言的能力,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如教学《捞铁牛》,初读时,可先让学生找出题眼“捞”,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围绕“捞”字,你觉得课文会告诉我们哪些问题。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引导归纳为:①谁捞?②什么时候捞?③在哪里捞?④为什么捞?⑤怎样捞?⑥捞的结果怎样?然后,让大家初读课文,再用几句话把这6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落实了初知课文大意的要求后,再让大家变换语序,问:“还可以有哪几种说法?”(如先说“为什么捞”,或先说“在什么时候捞”等等)。
五、利用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空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的处理方式。作者留下空白,目的是为了启迪心智、引发思考,所谓言尽意不尽,回味而无穷。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的空白应十分敏感,并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达到既训练语言,又激发学生想像的目的。
如教学《看月食》一文。课文最后说:“不是天狗吃了月亮,而是地球挡住了月亮。”教师可让学生设想妹妹是怎么把这一自然现象告诉奶奶的,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文中的奶奶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要学生准备准备,然后让学生做妹妹,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这样的方式因为学生有充分的心灵自由,所以兴趣倍增,跃跃欲试,都争着一展才华的机会。
再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教学中,当邱少云的“棉衣已经烧着,一团烈火把他整个人包围住时”,教师可设计“此时此地,邱少云想„„”这一题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创新补白。
不容乐观的是,现在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问的问题很小、很死、很僵,把什么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正确确,把空白都填满了,填死了。这样做学生哪里还有机会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呢?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了。
六、开放主题之争,尊重学生的独创力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我们真要“好中求优”时,也决不能由教师单方仲裁,而应当像魏书生那样,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
如教学《跳水》一课。我在总结课文时,让大家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个人感受,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我觉得风平浪静也不是什么好事,越是顺顺当当的时候人就越是大意,越是大意,就越容易发生意外。”有的说:“我觉得这孩子太任性了,说不定是个独生子女小太阳,他如果能考虑到环境的危险,就不会为赌气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横木上去。”有的说:“我觉得那些水手也太会开玩笑,怎么能这样去唆使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差一点丢了孩子一条命。”还有的说:“我很佩服那位船长,他遇事不慌,镇定才使他能够急中生智,想出了救孩子的好方法,而且成功了!”„„面对这么多说法,我惊喜地说:“大家真会想,而且想得都有道理。对同一篇课文,我们有不同的想法,这很好。那么比较起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主要是指责水手,还是批评孩子,还是赞扬船长呢?”于是,大家在议论之后,认为主要还是赞扬船长。
《将相和》一文中,我抓住以下三题,让学生争议:
1.“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向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为什么?
2.“渑池之会”这一回合,秦赵两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为什么?
3.廉颇“负荆请罪”,他真的有罪吗?为什么?
让学生激烈争议,说出理由,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巧设问题,挑起矛盾,为学生创设争议的机会,所以,在争议中,学生有了思维的碰撞,创新的火花也在争议中生发了。
七、借助教材张力,鼓励学生的拓展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凭借,但又决不是唯一的凭借,如果把教材当作圣经,师生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则很容易陷入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教材读活,充分发挥教材的张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读书。
如教学《曹冲称象》,在总结课文时问学生: “你们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学生通过一番思考,有的说:“我认为应该把石头称好了再放到船里,这样就可以早一点知道大象的重量,所以我觉得曹冲的办法也不是最好。”有的说:“石头靠人抬上抬下,多累啊,我觉得可以叫曹操的兵士一个个走下船去,等水到了那个刻度,看看有多少个兵士,称一称他们的体重就知道了。”还有的说:“可以做几个一样大小的大水桶,然后把水一桶一桶地倒入船中,再算一算一共倒了几桶,这也能知道大象的重量?”
“对呀,这就叫就地取材。曹冲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我看咱们同学比曹冲更聪明。”老师十分欣喜说。
创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课堂创新理当成为我们教师的世纪追求。愿改革的春风吹绿教育的活水,愿创造的甘露滋润教育的大地,愿创新的阳光照亮教育的天空,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创新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充满希望,我们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
2、学科《课程标准》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1日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2004年2月,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5、《云南教育》2008年7月 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出版
6、《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51、52期 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出版
第五篇: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过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等多种现象。有的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的高中生存在交往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互联网是诱导部分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带有刺激性的网站,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急速剧增。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缺乏精神寄托等心理问题。
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加速,带来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的心理半成熟问题。
4、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建议:
一、要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挫折教育”、“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相关讲座,注重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要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动手实践的大舞台,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活休闲指导,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增强自信,形成独立、主动、果敢、坚毅、乐观、豁达、富于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