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研活动
主题: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新课标一再倡导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但现实中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的效果总是不理想,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方法。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更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就确立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
策划:
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9月15日我们教研组在确立好主题后,进行对活动过程的策划:
1、观察搜集法: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就平日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索时出现的问题先进行细心的观察、搜集。
2、查阅学习法:针对自身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课堂观摩法:教师们同听一节课,针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行专项研究。何阳阳老师结合本次活动主题,执教一节课。舒银瑞老师、陈红燕老师负责记录好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的时间。熊晓燕老师、张艳艳老师负责记录教师的引导及对学生的关注。赵婷玉老师负责记录好学生自主探索时出现的问题。杨晓平老师、葛雨老师负责学生在自主探索时好的方法和有效的环节。熊奇老师负责抓住学生的生成拍照。其余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详细记录。
4、时间安排:9月29日上午集体教研
地点:学校阅览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教研流程:听课→评课→交流→互动→内化→反思
状态:
1、老师通过平日观察、搜集对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出现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
2、教师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集对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有了具体的了解。
3、教师们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明确了自己的分工及具体操作的方法。
4、教师们明确教研的主题,各负其责,为教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引领:
本次活动我们依据“效率课堂”的评价标准,在王育群校长的正确引领下,对关注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方法及是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关注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利用怎样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行了专题教研。教研中王育群校长和教务陈主任积极的参入,时时的为我们讲解、传授解决问题的策略,引领我们在课堂中发现好的做法,查找课堂中的不足,真正的让老师们从理论到实践,有了一个更高的提升。调控:
结合“效率课堂”的评价标准,针对这次教研活动,对这次活动的安排进行了以下调控:
1、8:20开始集体听课《万以内数加法的验算》,时间40分钟。
2、听完后我们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课,先由何阳阳老师围绕教研的主题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大约5分钟。
3、教师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相互交流,互动评课,找出课堂中学生、教师体现自主探究好的做法和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解决的方法,大约需35分钟。教师在评课时就验算的书写格式,有的教师认为应先示范重点强调,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过细,浪费了时间。在此环节我注重了适当的调控,引导教师们要围绕教研的主题进行探讨,偏离了主题及时的进行调控。
4、根据教师平日的观察,联系教学实践,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发现、具体操作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让每个教师畅谈自己的观点,大约40分钟。此环节是教师们互动交融的过程,在交流中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探索验算的方法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探索,教师不需引导,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而有的教师认为不引导,学生容易走弯路,浪费时间较长。当教师们出现了异议和争论时,我结合教学实践,先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让其它老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最后我及时做好记录和调控,保证教研顺利有序的进行。
5、最后教师通过本次活动,围绕活动的主题及教学实践谈出自己的收获、反思,大约20分钟。在此环节中教研组长注意及时发现本次活动的典型教师,随时进行经验交流。本次活动由何阳阳老师和陈红燕老师对这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反思交流。
交融
交融,是本次教研的关键环节,各位老师能针对活动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探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教研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首先,“以课”为例针对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进行剖析。
潘老师认为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前复习,为学生有效进行自主探索做好了铺垫,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加法验算方法的探索,如果没有课前的复习做铺垫,学生在探索时就会毫无目的,就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就会让学生走许多的弯路。但通过老师的课前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索时就会利用触类旁通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掌握了探索的方法,也让学生品尝了自主探究中自己的收获。熊老师认为本节课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对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样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也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张老师认为本节课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在交流展示方法时,教师有时没有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而老师自己直接讲解,其实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又一次让学生回顾了探索的过程,也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
其次,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发表自己的观点:
葛老师认为:课堂中合理适当的铺垫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基础。郑老师认为:设问质疑,有利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苏老师认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要面向全体,学困生该如何进行?等等 通过本次教研,就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进行了归纳总结:
1、认真钻研教材,利用合理的铺垫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用学生的眼光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归纳。
4、课堂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
5、鼓励质疑问难,拓展探究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
6、探索时注重全体参入,教师做到及时调控、点拨。
7、教师的评价注意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8、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转化
通过本次活动各位老师进行了反思、内化。教研中我及时的抓住典型,让何阳阳老师通过执教、评课互动,再次畅谈自己的收获,让陈红燕老师通过参加本次活
动关注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深化、交流。教师们再次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了最终教研的目的。
反思
(一):
《万以内数加法的验算》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南沙新徽学校何阳阳
今年我第一次任教数学,对我来说一切都十分陌生。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机会。
下面就我在《万以内数加减法
(一)——加法验算》一课教学中谈一点体会及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呢?
一、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营造和谐、融洽的数学氛围。这首先必须来自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多用激励的语言。在展示新课内容时,老师说“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相信你一定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说得真好”等等。宽松的学习情境,必将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尝试。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只能洗耳恭听;如果教师在课堂总是把标准答案讲得一清二楚,学生就没有思维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亦步亦趋,那么,也就无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尝试,在主动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
在新授内容开始前我首先进行了复习,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算式再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300+500=800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700-100=600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咱们就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
这些练习为学生的新知学习做好了有效的铺垫,并用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去。
三、教给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知。
常言道,“受人一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教学的着眼点不应局限于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把握探索的方向,理解思路,在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中体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学生合作交流。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经验不足,自主探索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谆谆善诱,不断引导,帮助、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不怕失败,勇于探索,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协作,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探索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下面请你用竖式来计算一下(生竖式计算,找一生到黑板做)
他算的对不对啊?老师有些怀疑,蜂王也派出一组蜜蜂进行检查,(出示图)这下可把小蜜蜂们给难住了,到底该怎样检查呢?你们想不想帮帮小蜜蜂们啊?(生:想)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怎样检查加法的竖式做得对不对呢?谁起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检查的呢?哦,318+573=891,你是怎样想的?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大家想一想,如果得出的结果不是891,说明什么呢?谁还有别的方法?891-318=573,得出573说明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时,分层提出要求,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能够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实践证明,相互之间的启发,同伴之间的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发,自主探索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教师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学会观察、推理、归纳,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反思
(二):
教研后反思
南沙新徽陈红燕
有幸听了何阳阳老师的数学课,感觉这节课是实实在在的课,教师的个人素质很高,语言丰富,;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知识,学生兴趣盎然。
我本人感触最深的几点是: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本节课语言优美,挖掘教材深刻,并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次资源引入所学知识。整节课既有学生的合作探索,又有教师的引导点拨,课堂练习设计巧妙,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获取了知识。
二、教学过程精致
本课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堂课教学严谨,思路清楚。教学有密度,包容量大,达到了师生共同参入之目的。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第二篇:有效教研活动总结
有效教研活动总结
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大多只是讲讲计划,说说安排;念念文章,发发感想;谈及教学,一般会说说教学设计,或者是对课堂教学的评议,建设性的东西显得少了。教研活动停留在浅层次,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有效教研的目标我以为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要帮助教师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教师的思想理念更新了,教学教育行为改进完善了,才会更大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从现实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自我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中,不少老师依然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忽视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教学方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二是教学进入“高原”状态。以政治学科为例,一些老师习惯于采取同样的方式,不管是道德内容还是法律知识,不管是心理健康还是国情教育,几乎都是案例加结论的方式,缺少必要的逻辑,缺少深入探讨。三是懒于反思,只求平稳。一堂课的教学在不同的班级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授课之后,极少反思,更不要说改进了。公开课可以精心设计,但平常课就少了钻研的劲头。
发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应该是有效教研要做的工作。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
一是创设教研氛围,拓展专业途径。
专业引领可以邀请专业研究人员讲座。专业人员接触的范围广,因此就站得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要远远的高于基层单位的人员,邀请他们作指导,容易提升教师的思维高度。比如在民族团结课程的教学中,大家普遍感觉教学资源不足,后来我们邀请新疆教育学院的范新兰老师来讲学,老师们受益匪浅。除了专家,市县或者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能手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教材研究透彻,教学经验丰富,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指导或者讲座的方式引导教师;另外,一些教师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他们外出学习后,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给出一些参观学校建设性的做法。当然,学校也可以开设名师讲堂,由各学科教师轮流开讲,对于专业的促进大有裨益。我校在教研组实施各教师轮流主持的方法,效果不错。
二是创新教研形式,探索课堂模式。
教研活动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通过课堂来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教研要立足于教学探讨。
探讨的形式比较多,从课前讲,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所有科任老师同时备一节课,共同确定重难点,思考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采取单元个人备课形式,在教研时,先让某老师把自己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效果?”说出来,然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教材的准备。
从授课上来说,我们提倡教师的创新。所有的模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从教师整体发展来说,教研活动中我们采取两种形式,效果比较好。一是案例评析式活动,教研组每个老师每学期轮流上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根据听课过程中感觉教师哪一个教学环节或是片段处理的好,把它拿出来与教师们一起分析研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二是同课异构活动。每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教学。对于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的形式往往不同,教研组教师共同发现个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这种方式利于教师看到授课上面的差距,积极上进。
三是倡导教师反思,开展自我学习。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育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学,走“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路子。关于反思,我们提倡教师反思课堂的亮点,反思学生的表现,反思失败的地方。并不定期在教研组内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对于带有突出性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开展必要的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鼓励教师开展自我学习。教师的知识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教研活动的成长性就比较充分。我们学校主要通过交流读书感受、主持专题教研活动来进行,教师的成长相对较好。
总之,有效教研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要落到实处,真正促使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第三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对口帮扶曹古小学”讲座)
冕宁县城厢小学 袁江远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机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校本教研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教研组活动。教研活动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教研组活动开展与否和开展效果如何,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学校教研组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呢?下面,我想就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和我担任教研组长以来摸索到的一些实践经验与各位老师做个分享,如有讲得不妥之处,下来以范主任讲的为准。学校教研组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呢?我认为:
一、领导重视,加强教研组的思想和制度建设。
俗话说“制度是工作成效的有力保障”,学校领导要为教研组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这一点,我们学校就做得很好,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学校教科室有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每学期有切实可行的教科室工作计划,这为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每学期开学第一天,要进行全校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有专家的讲座,有本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交流,有网络、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等的培训,每学期还有校级示范课、研讨课。教研检查落到实处,每次教研活动,教科室都要走到每个教研组检查活动的开展,有时甚至坐下来听、参加研讨,这就迫使教研组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不再是“聊天会”、“批改作业会”,每个教师都认真参与,认真写好笔记(因为我们学校要求每个老师每期要写5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所以,完善教研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研组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可以使那些“不愿研”、“不会研”的教师最大限度地投入进来。
二、有效教研活动的内容哪里来?
我认为,有效教研活动的内容应当来自日常教学,并从理论层面上指导日常教学,揭示教学规律,使教学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也使老师们明确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比如:案例式教研,就是对在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剖析,形成共识;诊断式教研,就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教研,如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学生作业乱写乱画、试卷分析、出题方向、作业布置等问题;公开课、研讨课的听课、评课、议课式教研;经验借鉴式教研,就是从教学杂志、公开课及公开课录像、网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分享活动式教研,即培训回来的老师讲所学内容、心得体会进行汇报交流,真正做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
三、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教研活动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为指导,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新课标的实质,坚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多活动,压缩教师的讲解,教师少讲、精讲、讲到关键处,讲到学生的困惑点,凡是和学生发展相违背的都是错误的。要认识到教学的误区,如过度开发课程资源、滥用多媒体、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放任学生等。教研活动要给广大一线教师正确的导向,才能使广大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有效的。
1、抓住一个“学”字。以“学”为本,保证活动中理论学习的时间非常必要。我们学校就是每周二早上8:30——9:30为语文教研活动时间,周三8:30——9:30为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因为现在新课程的理念很多都是老师们不够熟悉的,要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必须对这些基本理念烂熟于心。但理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在上期开展的理论学习就是针对一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写字。围绕这个主题,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理论学习时注意搜集这方面别人的成功实践经验,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自己先学习,勾画出重点,带到教研活动上来与老师们分享,同时要求每位老师参加教研活动时不准批改作业和做其他事,专心听,做好笔记。因为每个人都要做一次主讲,尊重别人,也就等于尊重自己。每学期开学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组长就要确定教研主题,然后把任务分下去,让每个老师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带来交流的理论经验性文章才具有指导下和实效性。教研主题怎么确定呢?一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三要注重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2、突出一个“研”字。这是继理论学习后的研讨活动,实践要跟进,否则理论学习无价值。在运用别人的实践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后要进行反思,可以开展课例分析。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在上期围绕汉语拼音教学就开展了这样一次课例分析。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声母bdpq学生最难掌握,在运用时难区分。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专题研讨,我将自己在上一届一年级和本届一年级都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与老师们分享:我教孩子们伸出左手握拳,大拇指向上夸夸自己,左拇指向上bbb,再伸出右手握拳、大拇指向上夸夸别人,右拇指向上ddd,两手一对b和d。学生兴趣盎然,边比边读。这时再让学生左手向下翻,左拇指向下ppp,右手向下翻,右拇指向下qqq,两手一对p和q。我发现,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了,听写时在比手势,拼读音节时也在比手势。老师们听后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在研讨中,我们发现一年级孩子好奇,利用肢体语言和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学拼音要容易得多。于是我们你一言我一语,便找到了编儿 2 歌、组词、找朋友、画一画、猜一猜、唱儿歌等学习汉语拼音的好办法。这些案例分析就是对理论学习的延伸。这样,在教研活动时,老师们也不再是“沉默寡言”“无话可说”,而是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对的策略拿出来供大家讨论,既丰富了教研活动,又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同时提高教师的研讨能力。如果教研组长再做个有心人,将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就成了课题研究。我们正在做的州级小课题《民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3、体现一个“导”字。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必定是参差不齐的,组长的职责就是要发挥先进教师的作用,以帮助那些教学中遇到困难的老师尽快提高。教研组每期可以开展研讨课,组织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评课评亮点、评不足之处,开展“同课异构”,开展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对青年教师进行磨课,从而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样式。上公开课最容易磨练教师。因为旁观者清,所以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不说是精心准备,至少比平时上课是多看了几遍教材和参考书,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数。多上几堂、多看几堂、多评几堂,久而久之,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必定有提高。另外,还可以研讨教学质量分析:针对半期考试进行研讨、总结反思,以改进后半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期末总结分析题型,研讨出题方向,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像这样,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来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一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做好一个“结”字。每学期、每学年的教研活动千万不能草草收尾,一定要非常重视把平时研讨的资料收集整理起来,对老师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整理,以便下一学年拟写活动计划。
总之,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也是对教研组织者的考验和锻炼。我想只要我们能做到:导向准确,精心策划;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注重效果,抓好落实;发挥主动,促进发展就一定可以有效开展。最后,我想说:让我们一起加油!让创意在工作中放飞,让教研活动展现风采!谢谢大家!
2015年4月15日
第四篇: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工作,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工作。在新课改理念全面深入的今天,我校借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劲东风,以课改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弘扬和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校如何开展教研工作。
一、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广。因此,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刻不容缓!也只有理论水平确实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认识才跟的上去。
1、充分运用有效时间,多读一本书。
校长经常提醒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认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教好,并且校长以身作则。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课题研究是新课改培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研工作中,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主题。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了教研的重要性,为了让教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建立多媒体教室,给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杂志、书报,这样,使我们的教研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
二、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师资培训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关系到新课改实施的成败。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师资培训模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进修,调研活动,让教师接触较为先进的叫学理念,鼓励教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我们还经常性的收集一些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录像,组织教师定期观看。这样,既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又有优质课的课例来学习、参照,教师们学有方向,教有榜样,教学热情被调动了起来,也愿意在教学中去摸索,提高自己。许多教师深有感触,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主动把新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积累的一系列教学经验相结合,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三、教研工作重形式,更重实效。
农村小学不同于城镇小学。我校没有音体美微专职教师,教师的课时量大,每位教师除了担任语文、数、英语、科学之外都兼职其他的科目。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师们除了上课还是上课,而不上课的时间,又必须批改作业,备课。想要开展教研活动,必须抽取课间或课余时间,困难确实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尝试以下的几种几种教研形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每两周举行一次学科教师调研:每周一第一节课为数学教师教研时间,每周二上午第一节课为语文老师集体教研时间,由于英语课时比较较少,两位老师在利用批阅作业的时候随时进行,大家就最近两周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集体讨论解决。
二、每周一次的年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同年级教师教研,特别是六年级,利用课间时间,三位任课教师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让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
三、在组织老师学习理论的同时,大量的实践课成了老师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我校每学期初进行教研三课活动。要求开课的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准时到位,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在评课这一环节,也真抓落实。首先,请开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然后,听课教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让听课教师和开课教师互动,使大家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反思,写出书面报告,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完善自己。
听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听课、评课更能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评课能力,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四、注重各学科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各组员的协作意识。
为改变过去习惯于单兵作战的状况,让合作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习惯,让教师的个人智慧与集体共享,让教师的个人智慧产生碰撞,激发更大的智慧。
五、运用知识网络,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学校教研工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进一步加大网络教研力度,让信息时代的便捷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我校的教研氛围浓厚了,老师们尝到了教研的甜头,教学积极性和教研热情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无形中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六年级各学科的成绩及格率提高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五篇: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李巧珍
做为校本教研的参与者,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和策略,以提高校本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目标的针对性、管理的主动性,对象的层次性,效果的实用性。
一、充分认识校本教研意义与作用
1、在于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建立沟通桥梁。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实践的水平。
2、在于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在于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二、明确校本教研的有效点在哪?
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如果不重视学习理论,不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集中力量合作攻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层次重复研究”、“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后果。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你要明确校本
教研的有效点在哪?否则校本教研活动可能会形式化、达不到预期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有效点在哪?
1、要重内容。有的研究形式很新,但研究问题陈旧,缺少新颖性和针对性(“鸡肋工程”)研究什么问题比怎样研究更重要。
2、要重质量。不要对教师提出“每周几个一”的要求,追求数量,项目太多,教师忙于应付,研究也就缺少深度。
3、要重行动。不要太看重教师的论文、案例、活动记录、学习体会等文本材料,更多的应该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要重效果。在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时,要重视实践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从学校、学科、教师三个层面上挖掘典型经验。不要做表面文章,提这个方式、那个模式。我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学是一门不很成熟的学科,教育科学还是准科学,目前的教学研究似乎还处在医学研究的“土郎中时代”。
三、思考校本教研的深化点在哪?
1.有行动跟进的教学反思。过去学校教科研工作往往从一个理念出发,通过研究和实验,试图构建新的理论和新的模式。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的素材是为证明理论和模式的正确性服务的。现在的深化点应该从“验证性”探索到强调“自我经验”的主动反思、积极生成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转变为更多地提倡基于教师、基于教学的“人文范式”。----着重解决如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问题,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
2.有深度研讨的同事交流。近期强调教育研究多元化,理论界重新发现教育研究中的“田野研究”和“现场研究”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搞研究,认识教育现象,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要从教育研究的“宏大叙述”转向到注重教育研究的“日常叙事”。----着重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群体素养的问题,如教学沙龙、集体备课、教学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