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送法护航选举

时间:2019-05-13 03: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民送法护航选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民送法护航选举》。

第一篇:为民送法护航选举

为民送法护航选举

作者:唐天国

时值村级“两委”换届之际,从本月1日起,资源县瓜里乡由党政办牵头,组织司法所、综治办、普法办、民政办联合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村两委换届法制宣传活动”。

活动中抽调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集镇、各村委所在地和居民聚集区,为选民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和法律法规小册子,热心解答他们的咨询。同时,活动还采出悬挂横幅、展出宣传展板、利用现有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法制宣传标语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活动气氛浓厚,受到了广大选民的热烈欢迎,为全乡村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选举 法试题

选举 法练习题

1、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D)

A、1/2至1倍B、1倍

C、2倍D、1/3至1倍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监狱服刑期间,有关其选举权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A、可以行使选举权

B、不能行使选举权

C、没有选举权

D、经监狱批准可以行使选举权

3、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如果选举进行前,选民名单出现纠纷,则此类案件由哪个法院审理?(B)

A、选民户籍所在地法院

B、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C、选区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D、选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

4、某选区选民为12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为1000人,甲候选人至少获多少票才能当选?(C)

A、600B、601

C、501D、500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的是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有的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下列选项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

(D)

A、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6、某省新源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市人大代表,该县人大代表350人,该次开会时有320人到会,张三作为该次选举的候选人,在对其投票时20人投弃权票,那么至少应当获得多少票同意方能当选?(B)

A、175B、176

C、161D、1507、某选区共有选民8679人,张先生是数位候选人之一。请问根据现行宪法和选举法律,在下列那些情况下,张先生可以当选(D)?

A、参加投票的人数为8681人,张先生获得选票4800张

B、参加投票的人数为4339人,张先生获得选票4000张

C、参加投票的人数为6801人,张先生获得选票3400张

D、参加投票的人数为6801人,张先生获得选票3411张

8、某县一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35301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17602人,该选区3位候选人赵某、钱某和孙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9250票、8500票和7600票。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谁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

A、赵某B、钱某

C、孙某D、3人均不得当选

9、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C)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A、十五日B、十日

C、二十日D、五日

10、直接选举时,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A)。

A、三人B、四人

C、五人D、二人

二、多选题

1、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候选人,可以由哪些方式提名推荐(BCD)?

A、选民5人以上联名推荐

B、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

C、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推荐

D、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推荐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有关我国选举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AB)

A、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B、如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C、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5至1/2

D、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3至1倍

3、我国选举法规定,对下列哪些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BCD)

A、代替他人填写选票的B、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票数或有其他违法行为的C、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D、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4、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下列组织机构中主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有哪些(ABC)?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C、苏州市人大常委会

D、昆山市(县级市)人大常委会

5、下列有关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BD)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要求我国公民只要年满18周岁,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要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都是相等的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表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并非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D、秘密投票原则要求如果选民是文盲就不能参加投票,因为其如果委托别人代写,就违背了秘密投票原则

6、下列选项中的中国公民,哪些属于不享有选举权的情况?(AC)

A、赵某,刚满15周岁B、钱某,被劳动教养

C、孙某,被剥夺政治权利D、李某,患精神病

7、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AC)领取选票。

A、身份证B、户口簿

C、选民证D、单位证明

8、直接选举应按选区进行选举。选区可以按(ABCD)划分。

A、居住状况B、生产单位

C、事业单位D、工作单位

三、判断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2、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名。(×)

3、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只限于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4、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5、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三分之二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6、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无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7、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

8、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0、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第三篇:送法进校园

送法进校园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5月28日,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领导为塔北小学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将法律大餐送进校园。

为让我校的学生们从小就具有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法院副庭长为同学们详细地讲解了什么是法,什么是犯罪。为同学们列举了近年来常见的青少年盗窃、抢劫、故意伤害三类犯罪。以典型案件和违法行为为教材,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从事发原因、造成的后果到应从中吸取的教训,给我校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副庭长凭借丰富详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语言、以案说法、以情感人,使学校师生对如何警惕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给各方面造成的危害,以及家长和学校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次送法进校园,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明白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大意义,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法官以案讲法,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带进校园,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犯罪行为,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危险。法院与学校将建立长期的“共建关系”,一起携手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法律普及、法制教育和青少年维权工作扩展到学校中去,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第四篇:送法下乡读后感

课程名称:法律社会学研究教师姓名:易益典

田野调查: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式

——读苏力《送法下乡》

班级:0902 学号:091030056 专业:宪法与行政法学 姓名:杨建锋

一、引言

苏力的这本《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以下简称《送法下乡》)是2000年10月份出版的,与其之前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在当时引起中国法学界的一股学术讨论潮。而那时,我还在读初中。对于法学界,对于苏力这样的人物当然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到了本科,我也还没自觉到会翻阅法律社会学方面的书籍来看。直到这学期学校为我们设置了法律社会学这门课,老师为我们推荐了《送法下乡》这本书后,我才有幸读到了这本十年前搅动中国法学界的著作。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经典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课堂或书本上讨论最多的无外乎正义、平等、司法独立、法律保留等问题。研究方法也只限于文本分析、法条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此外也注重一些实证研究的运用。但此种实证研究可能是由于学生身份的能力有限,只停留在一些资料、案例、新闻报道的引用和分析上。而阅读苏力先生的这本《送法下乡》却给了我这样的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在研究方法上的新鲜感。当然,苏力先生的文笔以及其知识的广博度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时常让我发出感叹,引人入胜的写作技巧也是焕然一新。在这我想谈的却是苏力先生写这本书时所用的一种最务实的研究方法,大多数人称之为:田野调查。

二、对“田野调查”法学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

何为“田野调查”?纵观这本书,我所理解的田野调查就是,作者试图走近他想要研究的对象,采用访谈、记录、观察、调查等形式,通过经验判断和归纳等方法得出研究结论。在第一章“为什么送法下乡?”中,作者介绍了下乡收贷案。由这个案件的分析,作者得出了:第一,今天的司法下乡是为了保证或促进国家权力,包括法律的力量,向农村有效渗透和控制。第二,传统的、强大的国家权力能够受到人文空间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与人们一般的想象不同。即权力关系是可能发生流变的。第三,下乡是国家权力试图在乡村中创造权威的战略性选择。虽然下乡本身可能损害司法权威。但是基于自身职权,下乡是必然的。此时需建立一种局部的、暂时的权力支配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调解便是它实施权力的有效工具。第四,司法在当代中国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它的功能不仅仅限于西方经典司法理论对司法的功能界定:纠纷解决和规则确定,而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作者自己在结语所说的那样,对于他的分析也让我有点儿吃惊。我以为传统法学的研究方法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由于作者的“田野调查”方法才使得对司法下乡的分析表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学术感受。在下乡收贷案中,作者并不是简单的对下乡的法官进行采访,或者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也没看相关的裁判文书。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执行案件,作者跟随着法官一起,参与了这个执行案子的全过程,对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关联性思考。比如其对陪同下乡的民警,同村的村干部,甚至包括从北京来的作者本人在这起案件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通过作者丰富的社会经验,从经验层面上对他们的作用进行了猜测也好,总结也好,总之作者的经验归纳让我们一下子就想通了是怎么一回事,引得了读者的共鸣。还比如其对权力流变的论述,也是从经验层面上进行的判断。这种判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这往往容易被法学家所忽略。对于作者的此种研究方法,更明显的表现在了第三章“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这个一般是研究宪法学、司法制度乃至法理学等公法学科都可以说上点事的题目。作者对法院审委会作用的研究方法,不仅包括对法院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进行解剖,对域外司法制度的考察,对司法独立传统理论的借鉴。更值得读者注意的是,作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大量运用了其对于基层法院法官的访谈作为研究出发点。并对于这种研究材料的可信度又专门地以“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进行了分析。如果说这样的一种进路体现了作者逻辑严密的话,那么,作者对自己运用经验主义方法研究问题的辩护可以用用心良苦来形容了。作者反对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些支持或强化自己已经有的经验、印象甚或是一个教条化的命题。在这里指的就是,法院审判委员会被一些学者理所当然的理解为违反司法独立精神,甚至宣传到一种处于教条化边缘的地步。作者试图通过对作为审委会成员的法官以及普通法官的一些论述中,结合中国现实社会和目前的制度安排,以一种“同情”的眼光来分析审判委员会的作用。这是之前研究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一些文章所忽略掉的一个群体,即当事人群体。作者对法官的论述以及对法官论述的怀疑都是通过一般大众都具有的一些经验常识来分析的。比如,法官们对院长在多大程度上能决定或影响审判委员会的决策的辩护,比如普通法官对于审判委员会能够用做抵制人情和保护自己的借口。这些结论都是文本分析和制度分析所得不出的结论。这些结论都是作者深入现实环境中挖掘出来,对研究审判委员会地

位和作用具有一种新的学术价值。我们法学家一直再说,应赋予被侵害者以抗辩的权力。然而,我们自己在研究当中,却常常将研究对象一帮子打死。苏力先生的这种田野式研究更像是代表了这些研究对象们进行了与传统观点的争辩。此种争辩却又不是无理的,保守的,而是贴近我们生活的,先验但却有着一定逻辑支撑的。

(一)“田野调查”所具有的学术意义

正如作者在导论“研究中国基层司法”的第四节“法律学术的意义”中所说的那样,当前中国的法学研究充斥着大而空的研究,从条文到条文的纯粹法条主义研究,好点的就是借鉴了域外的一些资料。研究者们普遍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研究结论上升到一种具有先验性的普遍真理,一旦这种法学理论与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不相符合时,他们往往用应然的论点代替实然的分析。面对极速转型的当代中国社会,这样的研究方法并没有给迅速发展的中国法制给予回应,法学研究处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最底层。“田野调查”方式通过走进研究对象,倾听研究对象的辩解,分析非正式制度对研究对象的制约和影响,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研究对象所处的法治建设的起点和环境,从而提供读者全面思考的素材。这种研究方式的价值就在于,深入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也必将是考虑到现实社会环境而作出的。我相信,真正有价值的法学研究应当是来源于实践的,这样才有可能指导现实的变革。我们都说,制度的重塑和整合是一个过程,有待于与之配套的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形成。我们又说,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脱离于实践,忽视了环境对正式制度以及正式制度中人的影响。虽然其中承载着人类对于理想法治社会所有美好事务的期望,承载着当代中国法学家对于域外法治发达国家先进法制的向往,但是脱离实际,也就是未能对症下药;急于求成,也就是未能注重法制发展的规律。所以才产生了苏力那时代乃至这个时代,中国法学界所疑惑的一个事实,即国外的先进法制及法治理念为何在中国屡屡遭受挫折甚至是排斥。病理就在于此。显然,“田野调查”式的法学研究方法注重实践,善于用经验进行判断,思考那些在人们看来“无须思考的应然”。

在我看来,“田野式”的法学研究方法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促使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理由在于,此种实证研究的方法并没有先期可供研究者翻阅参考的资料,也没有提供研究者何种研究框架。研究的素材来源于研究者的观察和思考,研究框架的建构来源于研究者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程度。此种在经验层面上的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就所有的现实环境进行考察,反对基于先验性的结论刻意寻找支撑其论点的论据。这就要求研究者善于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入。法学研究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不多的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不会发现问题。

无论是作者在分析为什么是基层司法,法官对于审委会的评价有多少可信,还是在阐述为什么当代中国基层法院注重纠纷解决,规则之治在这种环境下的地位以及现代化与规则的关系的理由中,他都不断的对自己前一部分的论述进行反思。一连串问题式的自问自答,都是基于前面实证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案件的细节,并用这些事例来印证其结论。

(二)“田野调查”的局限

苏力在运用“田野调查”实证研究方法上,招致了一些法学家的怀疑和批评。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学者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种实证研究方法的一些缺陷。通过实证的研究运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往往是一种综合命题,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知识,但同时也意味着是可证伪的。逻辑上看,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结论的确不像用演绎法推到出来的结论那样具有必然性。这个问题苏力自己在文中也有辩解。此外,由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容易被普遍接受,并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被认可。而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是对现实环境的研究,由于我国目前处在急剧变动的时期,一旦社会条件出现新的情况或法制有了新的发展,苏力先生的这些结论至少会部分不再那么符合现实。从这个角度看,“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时代局限性。

另外,基于这种方式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经验型成分太多,而具有理论性的分析欠缺,同时有可能偏离一些基本的法治原则。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并不仅仅是实践的理性,而应有着更高一层的追求。对于法学的研究应当体现的是对于最终追求的关怀。这种最终追求便是苏力先生所唾弃的大而空的诸如“正义”、“平等”,“人权”之类的词汇。纯粹的实证研究容易陷入保守主义的泥潭,变成制度受益者的唇舌。“田野调查”得出的经验判断和结论,至少需要辅之以一种理论上的分析。这样的论述,其逻辑才会显得严密,论述也不会缺乏普遍性。经验层面的判断理应上升到理论上的创新。同时,我们还应警惕的是,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恰恰偏离了法治的基本原则。西方国家的法治,按照苏力先生的“地方性知识”来看,可能不具备普遍性。但是这些世界各国人们通过艰辛卓越的实践得出的目前来说是治理人类社会最好的工具,必然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指导意义。“田野调查”重视实践,强调真理来自于实践。但却得不出能够指导实践更好发展的真理。如果一味简单的总结出实践中基层司法样态,但得出的结论却存在着反经典司法理论的嫌疑,其指导意义就会偏离法治原则。正如一位学者在评价《送法下乡》时说的,“倘若我们发现中国基层司法的主要运作逻辑既不是法治的逻辑,也不是礼治的逻辑,而是治理的逻辑;不是规则导向的,而是结果导向的,是实用主义甚至机会主义的,我们如何在这样的逻辑上提炼一套关于规则的理论——因为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本来就不是遵守规则,而是利用规则。如果这样的司法理论或者法学理论不是关于规则的,而是关于反规则或者潜规则的,那它还是司法理论或法学理论吗?”

最后,“田野调查”得出的结论可能过于武断。苏力先生这本书研究的是中国基层司法制度。但是其研究选取的地点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研究选取的事例也只是几个具体的事例,其访谈对象的范围也有着一定的范围。通过对这些农村地区、事例和人物访谈进行研究,最后试图将从这些研究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推而广之到整个中国,恐怕这个结论是武断的。比如第十章“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中,作者在论述“为什么目前基层法院的法官专业化程度不够”时,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并不是基层法院排斥法学院学生,更不是复转军人排挤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目前的根本问题似乎不在于法律院校的毕业生少了(当然可能还是少),进入不了县法院,而是即使进入了基层法院,这些法院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留住这些法律院系毕业生。这样一个结论在一个湖北省也未必具有普遍意义。1

三、最后的最后

苏力先生在下到田野,运用自己从田野调查出来的研究资料时,始终坚持着经验主义、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强调制度、法律的实际功能,反对形而上学的先验性,强调具有可观察的效果和可比较的效用,反对大而空的“大词”。“田野调查”的方法在技术上要求能通晓当地语言,注意参与性观察和思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给被调查者不利后果或者获利的预期。在价值上要求价值无涉,也就是苏力先生自己所说的“尽量采取一种‘冷静又热烈’的‘同情的理解(包括批判)’的态度,尽可能设身处地地考察我所研究的对象,包括对自我以及我所在职业的反思和批判,尽可能的公道。”虽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某些不能十全十美的局限。但苏力先生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时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和过程以及其思考方式或许更值得当代法学研究者关注和学习。赵晓力:《基层司法的反司法理论?——评苏力<送法下乡>》,载《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唐志容、苏治:《走进“田野”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读苏力<送法下乡>》,载《法治时代》2002年第10期。

第五篇:检察机关送法进校园

法在身边 我们同行

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市人民检察院送法进校园宣讲团。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跟同学们一同学习一下,来自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法律概念和常识。

在开始之前呢,我想先提一个问题: 大家会写“法”字吗?

同学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家一定在想,“太小看人了吧!这么简单的字,谁不会写啊?”

那么大家看一看大屏幕上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 这就是我们古代的“法”字。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古代的字,有象形的,会意的,对吗?往往一个字都是和它的意思密切相关的,那么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灋”字。这就是一个会意字。

代表什么呢?听我慢慢讲来!这个字的右边上半部分念“廌”(zhi),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头上长了一个大犄角,据说它能够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如果谁理亏,谁违反了制度,就会用它的犄角去顶谁。下半部分的“去”字,就是挑选出来,剔除出来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左边要用三点水呢?就是表示法律公平如水的特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如此一来,同学们是不是真正认识了我们早已会写的这个“法”字呢?

实质上,我们许多知识就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识别到学会思辨,从无意识地懂得知识与道理,到有意识地学习和敬畏,法律也是这样,千万别以为法律离你有多远。它就在你每一天的生活里。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在吃的方面,我们国家有《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在住的方面,我们有《城市房地产法》、无论买大东西,还是小东西,我们都有《合同法》,道路交通上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就连我们全日制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也是《国旗法》明文规定的。

现在上学是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长大后,你们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结了婚,按照《计划生育法》有了自己的孩子,法律仍然全方位保护我们的孩子。成家立业后你们别忘了,父母已经老了。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也是必须的,我国的《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都有相关的规定,如果你不履行这项义务,严重的就是犯罪!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之所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有法律在保护着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餐桌上有 “毒馒头”、“三聚氰胺三鹿奶粉”、“肯德基的速成鸡”,还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等;走在路上,大家都随意行走,横穿马路、翻越护栏;三五成群边走边聊天在马路上玩耍、嬉戏;汽车、自行车、行人相互抢道。

这样生活你要吗?

所以啊,我们需要法律,那么法律除了规则,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如果有人铤而走险,尝试法律的底线,法律又将如何保护我们呢?

同学们可能都知道:上海的染色馒头案件。三名被告人回收剩馒头,加上着色剂染色之后,再次销往超市。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这三名被告人被判处5年到9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20万到65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罚金。

你们看,法律就是这样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从而保护我们大家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作为我们检察机关,当然担负着打击犯罪的责任,但是同时我们打击那些伤害你们的人,就是为了能够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为你们提供我们所能提供的一切帮助。

对于伤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我们尤其重视,不仅对犯罪分子从重处理,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对受害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抚慰治疗,帮助其摆脱心理阴影,继续快乐的生活、学习。

同样,对于一时糊涂犯下错误的失足少年,我们也是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尽可能的挽救帮助。

之前办理的一个案件,就是这样。

一个16岁的高一少年,因为母亲患有癌症,家庭困难,在一次去银行取款时,发现一张别人遗落的银行卡,背后写有密码,其一时心血来潮,从中取出16000元交给母亲,要为母亲看病,在失主没有报案时,其母亲已主动归还,按照法律规定,该同学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这时我们检察机关该怎么办,是狠下心肠移送法院判刑,毁其前途,还是给这一个不懂法,但至孝的少年一个机会,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帮不帮?

好,说明你们的内心装满了真善美,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通过家访调查之后,对这个同学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抚慰,最终我们检察机关对其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给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这并不是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我们对这名少年作出相对不诉决定的1个月后,他在回老家的路上,拾到了4000余元人民币后,原地苦苦等待并最终归还失主。

这个事情让我触动很大,我们应该相信,人本善良,我们给别人一个爱,别人还给世界满满的全是爱。我们检察机关近年来通过对未成年的学生和非学生进行分类处理,帮助学生回归校园,非学生回归社会;给未成年人以关爱,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最终把爱洒向你们!所以说,今天以后,遇到困难,同学们在找警察叔叔的选择之外,你们还可以找我,我愿意成为你们的检察姐姐。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们说法律是不是和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认知,大家都有吧!所以啊,你们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特别是在不断完善法治社会的当下,愿你们深入学法、懂法、守法,进一步掌握好法律的力量,别忘了有那个古老的独角兽在守护着你们,有检察官姐姐在陪伴着你们!

最后,祝同学们天天快乐!谢谢!

下载为民送法护航选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民送法护航选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法下乡普法材料

    星火队送法下乡普法材料 一、 农村信访问题 1. 信访应该遵守怎样的秩序 《信访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

    送法进万家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官送法进万家”心得体会 今年4月以来,我区开展了“大学生村官送法进万家”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走村入社,将3月参加“大学生村官送法进万家”培训中所学得的......

    送法进校园心得

    听“法制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李缘郎五庄小学四年级 今天我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听了“法制教育”报告,我感受颇深。 法制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

    送法下乡讲话

    在“送法下乡”活动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们和师生们: 大家中午好!为进一步抓好“平安创建”工作,切实做好法律宣传,扎实推进平安商南和平安xxx建设,今天我们欢......

    送法下乡工作总结 文档

    送法下乡工作总结 开展“法律下乡”活动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了确保“法律下乡”......

    “政务公开,为民送暖”工作总结

    根据市局要求,我院对今年“政务公开,为民送暖”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自查总结工作,并对今年“政务公开,为民送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经验总结如下:一、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完善医院设......

    “政务公开,为民送暖”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X系统“政务公开,为民送暖”活动规范达标考评暂行办法》的决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我院工作的透明度。为此,结合我院实际,制定《XXX二○○二年“政务公......

    送法进企业演讲稿

    演讲稿一 培训内容: 合同法基本知识,签订、履行合同的实务操作和风险防范 今天借这个机会,准备和大家共同交流的话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合同法的基本知识,包括日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