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1》。

第一篇: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1

养 蜂 业 与 农 业 关 系

院系班级学号姓名

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要:蜜蜂是一种从野生状态经人类驯养后而成为家养的有益昆虫,人类饲养蜜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养蜂业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从早春3月下旬到9月下旬都有植物相继开花,吐粉泌蜜,花期衔接紧密,为养蜂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养蜂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同时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它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养蜂业;农作物;授粉;国民经济

养蜂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于为农业生产作贡献,这是养蜂业自身价值决定的。它立足生态、服务“三农”、造福人类,在关键环节开辟了“空中农业”,将农业生态要素有机连接,成为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仅靠饲养蜜蜂为植物传授花粉,就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发挥养蜂业的这些特殊作用为农业生产服务,应是国家发展养蜂业的主要目的。

一 发展养蜂的重要性

1.1 养蜂是农村的重要副业

养蜂业是一项不占耕地、不产生污染的家庭养殖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是一项很适于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养殖业。

饲养蜜蜂,其产生的最大效益,是为农作物授粉,使农作物提高产量。很多发达国家,把蜜蜂授粉,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之一,很重视对其研究和应用推广。在美国,在现饲养的400多万群蜜蜂中,每年有超过100万群被农场主租用去为上百种农作物授粉。美国每年蜜蜂直接生产的蜂产品价值约1.4亿美元,而利用蜜蜂去为农作物授粉,使农作物增产的价值达190亿美元,是蜂产品价值的130多倍。

1.2养蜂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据悉,2008年我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超过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据专家估算,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了500亿元。2010年全国蜂产品人均消费量仅0.4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我国养蜂业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基础。首先是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依照2000年-2010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7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5公斤,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其次是蜜蜂授粉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美国240万群蜂,用于授粉的超过200万群,蜂农的主要收入来自出租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蜂产品只是蜜蜂授粉的副产品;但在我国,蜂农的收入主要来自蜂产品,2010年全国有偿授粉的蜂群比例不到蜂群总数的5%,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第三是蜜源植物的承载量也完全能满足我国养蜂业发展的需要。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的统计,2010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1.2亿群蜜蜂,即使按照实际利用率1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1.2 蜂产品与人类的关系

远古时期,人们对蜂产品已有了粗浅的认识,东周时期,人们开始用蜂螫治病,在《黄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了蜂螫疗法和蜂蜜应用于食品的事例,用蜂蜜孝敬老人和长者,被称为皇家、贵族的珍品。《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用蜂蜜作蜡烛的工艺,描述蜂蜜具有除百病和百药之功效。汉代已将蜂蜡用于蜡染,蜡染纺织品成为历代皇宫的贡品。蜜蜂是人类健康之友,蜂产品是人类天然营养保健佳品恩格斯把蜜蜂称为:“能用器官工具生产的动物”。蜂蜜、蜂花粉、蜂胶等是蜜蜂从自然界中采集回原材料,经过加工酿造而成;蜂王浆、蜂蜡、蜂毒等是蜜蜂体内特殊腺体分泌出来的产品;蜂王幼虫、雄蜂幼虫、蜂尸等是蜜蜂胚胎或躯体演变而成的天然产品。中医学有“蜜蜂全身皆宝”之称

蜂蜜是蜜蜂采集鲜花分泌的花蜜,经过蜜蜂反复酿造转化而成的食物。蜂蜜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蜂蜜中含有5种;含有生物活性很强的蔗糖转化酶、淀粉酸等,正是这些酸,才使蜂蜜具有其他糖类食品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含有20多种维生素和许多微量元素,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所列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蜂蜜中大都含有,如乙酰胆碱和仰菌素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和消炎抑菌的作用。

蜂王浆是幼龄工蜂头部的舌腺和上鄂腺共同分动的混合物,是乳白色或浅黄色,有酸湿、辛辣味,微甜并是有特殊香气的浆状食物。蜂王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当高,其中2/3为白蛋白,1/3为珠蛋白,其含量与人体血清中的白蛋白、珠蛋白的比例相同;含有20多中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蜂王浆中都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B族维生素最多。蜂王浆中的维生素不仅种类比牛奶多,主要品种和含量高出牛奶数10倍;富含具有较强杀菌、抑菌作用,较好食疗、医疗效果、较强抗肿瘤功能的10-羟基-△2-癸烯酸(又称王浆酸);还含有大量可加速细胞更新,延缓衰老的核酸,可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各种酶类,以及含有微量可调节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防止代谢产物的堆积,防止胶原、弹力纤维老化、硬化,激活和抑制肌体,引起某种器官生理变化的激素,对辅助治疗风湿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性机能失调等具有重要作用。蜂王浆还含有可以降低血糖的类胰岛素等。因此,蜂王浆被誉为“生命长春的源泉。”

蜂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现已从蜂胶中分离出的有20余种;萜烯类;芬香酸、菌族酸;醌类、酯类、醛类、酚类、醚类等化合物;有机酸类;氨基酸;酶类;多糖;维生素类;矿物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份,赋予了蜂胶广泛而神奇的独特作用,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微循环的保护神”和“天然免疫增强剂”、“完美的天然广谱抗生长药”。在我国卫生部出版的权威药典《中华本草》中,列举蜂胶具有八大功效:

1、抗病原微生物:抗病原生物就是人们所说的“杀菌、消炎、抗病毒”。蜂胶在这方面有着极强制作用,被喻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天然抗生物持”。用蜂胶与四环素的对比实验证明:蜂胶比常规的消炎药杀菌的效果要强得多;并且对细菌、真菌、病毒同时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弥补了抗生素之短,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的特点更使其成为完善的抗生素。

2、镇静、麻醉及其它神经系统作用:蜂胶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它的止痛效果是普鲁卡因的四倍;另外对神经有委好的调节和修复作用。

3、促进组织修复:蜂胶对受损组织的愈合力极强,能促进新生组织的迅速生长。

4、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蜂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含量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5、保肝作用:蜂胶可以降低丙谷转氨酸,解肝毒、保护肝细胞,因此对各类型肝炎都有极好的帮助作用。

6、抗肿瘤作用:蜂胶对肿瘤能起到良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7、其他作用(消除自由基,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现今有80多种重症疾病都与自由基有关,蜂胶是一种很强的自由基清除剂,是许多重症患者的首选氧化剂。另外蜂胶具有的20大类,300多种有效成分可以加速细胞更新速度,使内分泌保持平衡和正常,从而杜绝多种综合性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8、无毒副作用:

蜂胶量咱纯天然的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具备了长期服用的条件

二 蜜蜂与农业的关系

2.1蜜蜂是最理想的植物类授粉昆虫

2.11蜜蜂授粉成本低

蔬菜制种和温室栽培黄瓜、西葫芦、西红柿、果树,以前都采用人工授粉的办法来提高坐果率、结籽数,从而提高产量,但是近年来由于劳动工资的提高,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制种,人工授粉费用很大。例如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繁种,因花小花粉量少,授粉难度大,费工费时,660 m2的制种地,3 d 授粉1次,每次30个工,授粉 8次,每个工以20元计,共需人工授粉人工费4800元。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授粉的不均匀,授粉时间难以准确掌握,造成结荚少,每荚籽数少,产量低。近年来,蜜蜂授粉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制种成本,而且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据测算,用 1 群蜜蜂给制种作物授粉可相当于2000个劳动力的人工授粉。

2.12大面积使用农药导致授粉昆虫减少

高浓度、大剂量地使用杀虫剂,对控制害虫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造成了自然界有益昆虫的大量死亡,致使授粉昆虫数量急剧减少,农作物授粉不足而减产。因此,虫媒作物对人为引入授粉昆虫授粉的依赖性更大。目前,除了植保界积极研究生防技术,研制新型的高效低毒农药,以保护昆虫生态平衡外,同时还必须通过发展蜜蜂来弥补授粉昆虫的不足。

2.2国外蜜蜂授粉情况

德国全国仅果树1项,每年就投入30万群蜜蜂授粉。

法国在1970年大约就有20万群蜜蜂给农作物授粉,主要应用在果树和油莱上,发展很快,每群蜜蜂的租金为30法郎,蜜蜂授粉使农业增产的总价值为500万法郎。

意大利果农租蜜蜂为果树授粉很普遍。果园农场租用蜜蜂授粉,每箱蜜蜂1个花期获得2500~3000里拉报酬。

保加利亚从1966年起,国家对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不收运输费,积极鼓励养蜂者为果树、向日葵、苜蓿等作物授粉。有的部门还与养蜂者签订合同,每年定期去该地放蜂授粉。1970年国家规定,蜜蜂为果园授粉,每群可得5~10列瓦报酬,转运费用支出全部由果园承担。

日本在1955年颁布的《日本振兴养蜂法》就明确提出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收入。1984年,全国出租用于草莓授粉的蜜蜂就有74300群,用于温室甜瓜授粉的有17200群,为果树授粉的有20700群,为其它温室外作物授粉的有2360 群。目前,日本出租用于授粉的蜂群有10万余群,几乎占总蜂群数的一半。用于出租的蜂群都

是带有产卵王的分蜂群,群势约4~6框,每箱蜂租赁费用约为1.1~1.5万日元,租用时间大约为3个月,在租用期间,养蜂者负责经常管理蜂群。

2.3国内蜜蜂授粉情况

我国较早开展蜜蜂授粉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科院养蜂所与果树所在旅大市用蜜蜂为果树授粉,浙江农大陈盛禄等人研究用蜜蜂为棉花授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开创了新中国建立后的蜜蜂授粉新局面。1990年,中国养蜂学会正式接受蜜蜂授粉的研究论文,并有一篇论文获中国养蜂学会优秀论文。1991年11月,中国养蜂学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的理事会议上通过并成立了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同时召开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增产措施,相继在山东、河北、山西、福建等省市的草莓和果树授粉上推广应用。许多果农愿为养蜂者承担运费,有的还支付每群50-80元的授粉报酬,并保证在花期不打农药,保证蜂群的安全。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下,授粉昆虫——熊蜂的饲养及应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获得饲养成功的基础上,探讨出一系列实用的熊蜂授粉技术,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熊蜂授粉公司,实现熊蜂授粉专业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目前,我国自己培养的熊蜂已逐渐取代进口熊蜂为棚室作物授粉。

2.4蜜蜂授粉增产效果显著

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现已成为农作物增产的一项有力措施,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许多先进的国家中,蜜蜂授粉已发展成为一项产业。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绝非偶然。

福建农学院(1957)利用蜜蜂对胜利油菜授粉的试验结果显示,隔离虫媒区的种子产量和出油率,分别只有套笼放蜂区的30.65%和86.94%。试验还表明,组织蜜蜂授粉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当代种子的产量及出油率,而且对后代生活力也有良好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1960)利用蜜蜂为油菜授粉的研究显示,蜜蜂授粉区比无蜂授粉区菜子增产37.4%,有效果荚多28.5%,千粒重增长4.4%,出油率提高10%。

参考文献:

[1] 方文富,侯光珊,李传东,彭文君;FWF型电动蜂王浆分离机的研制[J];蜜蜂杂志;1996年12期

[2] 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

[2010]5 号:1-8

[3] 苏松坤,陈盛禄;蜂胶生产技术[J];蜜蜂杂志;2001年04期

第二篇: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农业的本质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传统农业是利用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将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型农业,是实现农业战略性调整之一。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创立微生物产业化利用的工业型农业。这类新型农业是在洁净工厂车间内进行生产,人们都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操作劳动,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与以水土为主的绿色植物生产——“绿色农业和海洋的水生农业——“蓝色农业”,合称为“三色农业”。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1.1 营养结构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它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转移储存到生态系统中,为人类和动物提供植物性食品和营养及能量;动物是消费者,以生产者的产品为最初食物来源,通过自身转化,生产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产品如肉、蛋、奶等;微生物是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储存的能量,通过它的分解释放到环境中,使有限的元素可持续的利用,伺时通过它的活动和繁殖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变为可利用的产品。这三大功能类群通过食物营养关系组成的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开发微生物新型农业,将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被动、隐性作用主动化和显性化,提高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所以营养结构原理是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1.2 增加食物链原理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传递,每个营养级只能利用前营养级所持有能量的10%转化其有效能量,此即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即每经过1个营养级能量减少90%,大部分能量和物质以排泄物的形式浪费掉,这是十分不经济的转化,所以每一营养级的排泄物必须经过多次循环利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产品约80%是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初级产品,大部分是第2、第3级生产者的资源,通过增加食物链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使每个食物链环节上生产产品,提高整个系统人类可直接利用产品的产出,提高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效率。如利用秸秆等废料 → 生产食用菌 → 菌糠作饲料 → 喂畜 → 畜粪进入沼气池 → 沼气渣养蚯蚓 → 喂鸡 → 鸡粪养鱼 → 塘泥肥田。这个食物链循环中生物能量总利用率达9O%,氮素总利用率可达90%以上,增加食物链中间环节延长食物链的大回路反馈循环可大大提高能量转化和物质利用效率。

1.3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自身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特性。生态位理论在物种间的竞争和进化,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界的生态位有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新型微生物农业利用这一原理可充分利用农业微生物的潜在生态位,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物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潜在生物资源。如应用微生物技术培养某些优势菌株等,将品质低劣且适口性差的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饲料;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可改善植物营养,刺激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招气发酵就是利用沼气细菌把有机废弃物中的作为能源的碳、氢和作物营养元素的N、P、K等分离开,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提高能量和物质的利用效率。

1.4 熵定律 熵定律表明“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熵总是由小变大,系统的状态永远是从高级有序趋向低级无序,最后使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这时熵最大,且无序低级。熵是衡量事物内部混乱程度的标志,而负熵是事物内部有秩序、有序度的表征量。为了获得秩序,建立更加有序的、更加高级的低熵态势,需要引进负熵,减少熵增。农业系统中,增加层次、调整结构、废物多次循环利用可以降熵。如以食用菌、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就是很好的典范。因此微生物新型农业将最大限度地从外界引人负熵、减少熵增,保持系统有序结构,利于农业持续发展。微生物在新型农业中的应用

2.1 微生物饲料 微生物饲料主要有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发酵糖化饲料及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等。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蛋白含量高,利用有机废物来生产蛋白饲料。由我国于1984年3月20日发现的可利用薯类薯渣等粗淀粉的混生配伍菌株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简称4320菌体蛋白饲料,我国又相继选育出在柠檬渣、甜菜渣、豆渣、酒糟和玉米渣等工业废渣上生长良好的混生配伍菌株,用来生产4320系列菌体蛋白饲料。发酵饲料是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把秸秆类粗饲料加工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饲料。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也属微生物饲料类,主要有酶制剂、真菌添加剂、维生素类、抗生素类、氨基酸类、活微生物等。通过生物发酵工程制取的微生物及代谢物、转化物作伺料,正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2.2 微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的作用,改善作物养分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生长物质、调控生长、增强抗逆性,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肥料的主要种类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解钾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生长调节剂、菌根制剂、抗生菌肥料及促进植物生长的根细菌类制剂。根瘤菌肥料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多的微生物肥料,国内微生物肥料生产厂有一半左右生产或生产过含根瘤菌的微生物肥料;解磷微生物可把有机磷或不溶态无机磷转化为可溶态无机磷,供植物利用;解钾硅酸盐细菌经发酵制成菌剂,在缺钾土壤上施用对各种作物表现出很好的增产效果。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减少化肥用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2.3 微生物农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且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虫害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微生物农药主要开发有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及利用微生物代谢分泌的有效活性物质制成的农用抗生素杀虫、杀菌剂。微生物杀虫剂中细菌类杀虫剂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推广应用面积最大,而且杀虫效果非常理想,此外,还有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等。微生物杀菌剂,如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开发的增产菌系列产品;南京农业大学分离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株,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防病治病效果,研制开发成功菜丰灵系列产品。目前,开发应用面积较大的农用抗生素杀虫剂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和美国共同研制开发的;抗生素杀菌剂井冈霉素是由上海农药所在江西省井冈地区发现的1株链霉菌开发成功的,它已成为我国农用抗生素产品的当家品种;农抗120是由中国农科院开发成功的抗生素杀菌剂。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重要意义,并把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食物的安全生产作为我国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环境保护和动植物安全生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4 微生物食物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食用菌王国”,在我国微生物食品中食用菌是分布最广泛、食用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食用菌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蛋白质资源,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人体必需的十几种氨基酸,并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种抗生素等物质,被人们誉为“健康食品”,是人类的“第三类食品”。食用菌的栽培利用了农林及轻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生产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菌糠可作为优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及其利用率比原料中高出许多。通过食用菌栽培,实现变废为宝。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早已遍及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培养基资源丰富,香菇、平菇、木耳等的生产早已形成规模。

2.5 微生物能源 沼气是由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而产生,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它是复杂有机物经多种微

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将作为燃料的碳、氢和作为植物营养元素的N、P、K等分离开,使它们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提高了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机残体及废弃物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后果。以沼气为纽带可促进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有多重循环利用。如我国北方开发的“四位一体”高效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即太阳能温室 → 沼气池 → 猪圈 → 厕所和南方的“猪圈 → 沼气池 → 果园”模式,可使一切有机残体和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发展之路。

2.6 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大规模、集约化畜牧场的出现,大量的畜禽粪、尿和污水导致环境污染,国外曾有“畜产公害”之称。目前,我国的“畜产公害”十分严重。对畜禽粪尿污染的治理方法很多,如沼气发酵,还有快速烘干等,还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废弃物的分解,将自然界的生物循环引导到更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方向。近年来各国微生物专家研制出一批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和治理污水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如用于养猪业的环境清洁剂——木糠床微生态菌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广泛应用。微生物新型农业的发展前景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用生物工程解决农业出路,这一科学论断,与当前国内外科技界的论点一致。本世纪生物科技革命的主战场在大农业。开展新农业科技革命,应以生物工程为中心,改革传统农业,创建新型农业。微生物新型农业的开发是生物工程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体现。发展微生物新型农业,由植物、动物资源为主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和微生物发酵转化业的“三维结构”的新农业,这是一个产业结构健全、资源节约型农业;此外,白色农业是节土、节水型农业,能缓解传统农业“与人争地”、“与人争水”日益尖锐的矛盾。一座占地不多,年产10万 t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能相当于11.9988×10 4 hm 2 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是19.998×10 6 hm 2 原饲养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质。发展白色农业,可实现“人畜分粮”的目标,能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问题,白色农业的微生物饲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我国现有秸秆6亿多t,若其中2亿t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转化为饲料,则可得到800亿kg饲料粮,约为目前我国年用饲料粮的1/2,真正实现“人畜分粮”。通过引进新物种,开发挖掘潜在生态位,增加多功能循环链,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力。微生物肥料、食用菌和沼气菌的引人,填补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潜在生态位;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的应用,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动植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食用菌及沼气菌的引入食物链后具有多种功能,如可实现食品、饲料、燃料和肥料的协调生产和利用,大大提高了有机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微生物生态环保护剂可清除空气中韵有毒气体、水和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质,是世界上正在发展的一项环保新产业。新型微生物农业的崛起,标志着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它符合生态大农业的发展要求,必将使我区的农业发展走上一条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篇:养蜂与农业的关系

养蜂与农业的关系

摘 要近年来,蜂蜜以其美味、高营养、易吸收等特点,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对老人、儿童、产妇及病后体弱者特别适宜,同时,随着国家对蜂业的支持,中国养蜂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养蜂的重要性、蜜蜂与农业的关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养蜂与农业的关系,并对今后养蜂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农业,养蜂业,蜂蜜,经济,蜜蜂,授粉

一、发展养蜂业的重要性

1.养蜂是农村的重要副业养蜂作为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不占农田、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农村副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实施,养蜂业在脱贫致富、安置农村富余劳力、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在西部养蜂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大力普及推广养蜂科学技术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要当地有蜜粉源植物,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就可以饲养。养一群蜂可盈利100~300元,年纯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因而养蜂生产不仅成为发达地区农村,而且西北部地区和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养蜂业已成为了农村名副其实的重要副业。

2.养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目前,随着世人对蜂产品的青睐日益增加,需求随之增多。各国顺应时代潮流,将蜂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蜂蜜成为了各国的创汇产品,特别是我国,蜂蜜不仅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更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据海关统计,每年有年产量一半左右的蜂蜜出口到国外。2004年我国出口蜂蜜8.64万吨,其出口量在统计的155类植物和动物产品中排44位,在动物和水产中排在第l0位。出口价值为99.04百万美元,在全部统计产品排在第26位,在动物和水产中排在第六位,仅次于猪肉、鸡肉、可食用内脏、全脂鲜奶(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的奶)和牛肉(包括牛和水牛)。

正是由于养蜂业的发展,才使得世界各国国蜂产品的质量、种类、数量得到极大提高,随之带来的收入成为国际经济领域内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蜂产品与人类的关系

蜂蜜是一种保健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新鲜成熟的蜂蜜含有70%以上的转化糖(葡萄糖和果糖),少量的蔗糖(5%以下),酶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抗菌素类的物质。

1、蜂蜜含有70%以上的转化糖,能够被人体肠壁细胞直接吸收利用,没有必要经人体消化,这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病后恢复者来说尤为重要;经常服用蜂蜜,能帮助消化。

2、蜂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和一些丰富的常量、微量元素。蜂蜜又不含脂肪,这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来说,是最佳的天然食品。

3、蜂蜜富含钙和磷,对于儿童骨质的形成和老年人缺钙症是最佳的补品。蜂蜜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相当于牛奶的15倍;VB含量与鸡蛋相等,相当于葡萄糖、苹果的16倍。服用蜂蜜能够迅速恢复疲劳,增强耐力,延迟衰老,延年益寿。[美食中国]

4、蜂蜜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有益身心的钾,起镇静作用的镁,强筋健骨的钙,增补血液的铁、铜,健脑的磷和有益身体的各种维生素。

5、蜂蜜具有强烈的杀菌抗菌功效。经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起到口腔杀菌消毒的作用。将蜂蜜当做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蜂蜜还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能有效洁净受细菌感染的伤口,防止伤口化脓;也能治疗皮肤溃烂,只需在伤口表面涂抹蜂蜜,加以包扎便行。蜂蜜对火伤、灼伤的功效也很好,在受伤後马上涂上蜂蜜敷治,蜂蜜能吸收伤口的水分,防止水肿,混入少许面粉涂抹,更可防留疤痕。

由此可见,蜂产品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它能够促使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以及健康的身体投入到每日的学习工作中去,提高效率。

综上三方面所述,不难看出发展养蜂业对于一国来说十分重要,故而应尽所能来不断扩展养蜂业的发展,并从中受益。

二、蜜蜂与农业的关系

1.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

世界上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有l/3以上属虫媒植物,需要进行授粉才能繁殖和发展。由于蜜蜂分布广泛,自赤道扩展至极圈,遍及全世界的每一个农业区,故其决定了蜜蜂授粉范围的广阔性。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需要昆虫授粉,才能正常结果。蜜蜂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专门适应采集花粉的生理构造。在众多的昆虫中,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一只蜜蜂每次采集可“拜访”几朵到几十朵花,每天可进行几次到几十次采集活动,其授粉能力是相当巨大的。此外,蜜蜂在采集过程中,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造成异花授粉,使后代产生杂交优势,提高了果实和种子的品质(如果实个大,种子饱满,畸型减少,提高果实和种子的蛋白质、糖分和脂肪的含量等)。蜜蜂还具有采集专

一、贮存饲料、可转地饲养和可进行采集训练等特点,因此,蜜蜂具有带翅膀“媒人”的美称。是当之无愧的植物“红娘”。

2.国内外蜜蜂的授粉概况

养蜂业是我国传统养蜂业,我国养蜂历史悠久,已有几千年。养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持生态多样性、发展山区经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1)国外蜜蜂授粉概况

蜜蜂授粉的作用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较为重视、应用较多,并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美国为例,它对蜜蜂授粉最为重视,应用得最好。近十几年来蜜蜂授粉工作得到迅速的发展,已形成了专业化和产业化,养蜂者已将授粉收入列为养蜂的一项经济来源。美国现有400多万群蜜蜂,农场和果园每年约租用100万群,为100多种农作物授粉,每箱蜜蜂的租金约为20~35美元。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几十万群蜜蜂中有一半以上被庄

园主租去为作物授粉,授粉蜂群的租金收入约有2500多万美元,占养蜂总收入4200多万美元的60%。美国每年利用蜜蜂授粉使农作物增产的价值将近200亿美元。

为了保护养蜂业,充分发挥蜜蜂授粉的增产作用,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法律就规定因施用化学农药造成蜜蜂中毒死亡的,施药者每群蜂要赔偿20美元。

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中心1994年决定,在国家5个重点研究室中的2个实验室专门研究蜜蜂授粉与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解决温室作物授粉、野生授粉蜂种的人工饲养和周年繁殖技术以及授粉蜂种的运输技术等问题。

其余国家也都积极地研究蜜蜂授粉技术极其运用政府的保护政策来体现他们对蜜蜂授粉的重视。

2)国内利用蜜蜂授粉概况

我国较早开展蜜蜂授粉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1995年,我国蜜蜂授粉研究工作达到高潮,在甘肃敦煌召开了以“蜜蜂授粉促农”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交流论文中,授粉论文占一半还多,使我国蜜蜂授粉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增产措施,相继在山东、河北、山西、福建等省市的草莓和果树授粉上推广应用。许多果农愿为养蜂者承担运费,有的还支付每群50-80元的授粉报酬,并保证在花期不打农药,保证蜂群的安全。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下,授粉昆虫——熊蜂的饲养及应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获得饲养成功的基础上,探讨出一系列实用的熊蜂授粉技术,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熊蜂授粉公司,实现熊蜂授粉专业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目前,我国自己培养的熊蜂已逐渐取代进口熊蜂为棚室作物授粉。

我国约有700余万群蜜蜂,用于授粉的蜂群尚不足百分之一。影响授粉的主要原因:一是对蜜蜂授粉的增产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还不了解授粉增产的作用;二是养蜂人和农民的配合上不协调。这将是下一步扩大蜜蜂授粉效益需研究的重点。

经过我国蜜蜂授粉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已将蜜蜂授粉应用到棉花、蔬菜生产、制种、油料作物和果树生产上,同时还针对某种植物研究了专用蜂箱,随着各项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蜜蜂授粉这一农业增产措施,势必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蜜蜂授粉的增值效益

蜜蜂授粉,相比起人工授粉1个工1天70~80元要省得多,蜜蜂授粉率能达到100%,利用蜜蜂为果树和作物授粉,不仅减轻了人工授粉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花朵坐果率高、产量高、品质好。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价值,要比蜜蜂产品本身的价值高得多。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文献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证明,通过蜜蜂授粉,可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通过蜜蜂授粉可使荔枝增产313%~ 417%。温室桃增产41.5%一64.6%,西瓜授粉增产29.3%~32.8%等等。另外,经蜜蜂授粉可以提高牧草及种子蛋白质含量,提高作物种子发芽率;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授粉会提高或改变粮食作物内含物如淀粉、糖类、蛋白质等的含量,增加油料作物的含油量,改善瓜果类作物果型的大小、匀称性及提高其内容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黄瓜畸形率下降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蜜蜂授粉可以改善果实和种子品质、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因而成为世界各地农业增产的有力措施。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由于蜜蜂授粉而增加的产值是养蜂业自身产值的143倍,每年有20亿美元的农作物收入来自蜜蜂授粉。并且其增产的价值高于

蜜蜂产品的总产值140倍,在该国享有“农业之翼”的美誉。据我国农业部估计,蜜蜂为油菜、棉花、向日葵、油茶等仅4种作物授粉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养蜂直接收入的6~7倍。正是由于蜜蜂授粉的技术能为一国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增值效益,所以我国也应当把它作为当今科研的当务之急,充分发挥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总结

养蜂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于为农业生产作贡献,这是养蜂业自身价值决定的。它立足生态、服务“三农”、造福人类,在关键环节开辟了“空中农业”,将农业生态要素有机连接,成为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仅靠饲养蜜蜂为植物传授花粉,就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养蜂业。

第四篇: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

关键词:养蜂业;现状;问题;发展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它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行业。但现状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些蜂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养蜂对农作物增产应有的功效远未发挥,与世界养蜂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就养蜂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我国养蜂业的现状

(一)众多困难阻碍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1、近年来,假冒伪劣蜂产品对优质蜂产品的冲击很大。蜂蜜市场假劣泛滥,养蜂人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

2、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3、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4、蜂产品的价格太低,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本来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蜂产品,却大量涌入国内市场,造成外需小,内需压力过大,所以价格偏低。由于蜂产品的价格问题,蜂农为了降低成本不生产成熟封盖蜜,蜂产品质量降低。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5、养蜂机具落后徘徊不前。我国养蜂机具虽说有些小的改进,但基本还是上个世纪的那一套,制约了养蜂业的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6、科技新设备推广难。近年来很多热心养蜂科技人士积极投入到科学养蜂的新设备的研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广却不尽人意。如浙江三庸蜂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针对蜂王浆生产需要,经过多年努力,研制的“蜂王浆机械化生产成套设备”,该设备比原工艺提高工效50多倍,不但免除了养蜂人移虫、取虫之累,解决了隔口、挖浆之苦,且价格仅数千元。很多养蜂人试用后都说好,但在实际推广中却很少有人愿意使用。

二、我国养蜂业的发展

(一)提高国民对养蜂业的认识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极少数人知道养蜂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授粉。发达国家把蜜蜂授粉放在第一位,获取蜂产品放在第二位,因此他们把养蜂业视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都分,冠以养蜂业为“农业之翼”的美誉。比如在美国,租用蜜蜂授粉已成为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需手段,现己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正是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差别,造成我国养蜂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提高人们对养蜂主要目的认识水平。

(二).实行适度的养蜂规模化生产

发达国家专业养蜂的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饲养量大、人均产值高。集规模化和机械化为一体,以机械化推动规模化养蜂发展,以规模化带动机械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养蜂的模式。而在我国,往往是专以饲养蜜蜂为目的皆被称为养蜂专业户,饲养蜂群数量一般为几十群,少数上百群以上。按现代经济学观点,只有适度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出最好的经济效益。显然实行适度养蜂规模化生产,是增强我国蜂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有效措施。

(三)大力开发国内潜力巨大的蜂产品市场

目前养蜂生产在国内,而蜂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国外。由生产至流通,流通至消费,再由消费来促进生产的经济规律可知,中国养蜂生产发展肯定会受到国外消费水平控制,一旦蜂产品出口受阻,中国养蜂生产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多次蜂产品出口不畅,造成中国养蜂生产停滞或下降的事实,已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条经济规律在中国养蜂业中应用的正确性。由此可见,要促进养蜂生产,就必须开拓蜂产品国内消费市场。要打开国内巨大的潜在蜂产品消费市场,有二点工作必须做:一要加强蜂产品科普知识宣传,慢慢转变国内许多小城镇和农村消费者把蜂产品作药品和补品的观念;二要狠抓蜂产品质量,让假蜂产品不能立足市场。作为主管蜂业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政策和标准时,应多站在消费者角度,不要因生产厂家压力,降低蜂产品质量指标要求,从而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均蜂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千克,届时蜂产品生产量至少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参考文献

[1]田学军.论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J].养蜂科技,2002,(03)

[2]曾志将.对中国养蜂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养蜂科技,2006,(01)[3]王莉,于世宁.为何如今饲养蜜蜂越来越难.[J].蜜蜂杂志,2011,(02)[4]农昕.我国养蜂业发展潜力巨大.[J].致富天地,2011,(02)

[5]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蜂业,2010,(05)

第五篇: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沁水养蜂业

一、产业名称:蜜蜂养殖业

二、产业县域发展现状

沁水县是山西省养蜂第一大县,2013年蜂群存栏33252箱,蜂蜜产量1330吨,蜂业总产值1662万元(蜂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2%),养蜂数量、蜂产品产量、蜂业总产值多年来一直稳居全省首位。

三、产业历史文化及产业地域优势

养蜂业是沁水县最具特色的传统养殖业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沁水就成为山西养蜂名县,山西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养蜂科技人员,曾长期驻扎沁水开展养蜂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给沁水培养了一大批农民养蜂技术能手,为沁水成为全省养蜂第一大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沁水蜂蜜以其优良的品质被外贸部门确定为优质免检出口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沁水养蜂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巩固提高和稳步增长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养蜂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产水平和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蜂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1.养蜂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我国养蜂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较快,处于快速上升阶段,1988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780万群。之后进入了10多年的调整巩固期,2000年全国蜂群数量下降到680万群。近年来,我国养蜂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09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40万吨,蜂王浆和蜂花粉产量均超过4000吨,蜂胶350多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

2.标准化饲养和区域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地不断创新蜜蜂饲养方式,更新养蜂机具,加快生产科技推广,加强疫病防控,养蜂业标准化规模饲养发展很快。全国蜂群平均单产由1999年的31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48千克。浙江、四川、湖北等传统养蜂大省的饲养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浙江省养蜂业产值在全省畜牧业中居第三位。黑龙江、吉林等新兴养蜂基地迅速崛起,蜂群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3.蜂产品加工能力和出口数量大幅提升。近十几年来,我国蜂产品加工逐渐摆脱传统的作坊生产模式,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蜂蜜、蜂王浆等传统产品加工稳步发展,蜂花粉、蜂胶等新产品不断推出,蜂产品花色品种和数量日益丰富。全国涌现出一批出口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9年,我国出口蜂产品金额超过10亿元,比1999年增长80.3%。

4.养蜂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作物增产作用进一步增强。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约300元计算,每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目前蜜蜂授粉业发展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北京、浙江的设施农业授粉,内蒙古的向日葵授粉,广东、福建的荔枝、龙眼授粉等已初具规模。通过蜜蜂授粉,使油菜、棉花、油葵、草莓、苹果、白莲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显著改善。据测算,全国每年通过授粉使农作物增产产值达500亿元。在养蜂业的发展进程中,各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国内蜂产品市场开拓,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以蜂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重点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以产业化发展为突破,重点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养殖加工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存在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养蜂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标准化规模生产程度低。我国养蜂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蜂场规模小,蜜蜂良种化程度不高,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等疫病还比较突出,蜂群健康状况、蜜蜂育种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性授粉蜂群数量较少,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目前,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流蜜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由于蜂农不了解农药使用情况,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较大损失。三是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蜂药使用不规范,蜂产品质量和检测检验标准还不完善,市场监管较为薄弱;加工企业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个别企业还存在追求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四是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部分地方养蜂管理机构逐渐弱化,养蜂行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产销衔接等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此外,养蜂条件艰苦、设施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蜂业,养蜂人员老龄化现象凸显。

(三)养蜂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应当看到,我国养蜂业从业人员众多,蜜源植物丰富,蜜蜂授粉和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巨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市场消费方面。2009年我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为0.3千克,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均蜂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很大。按照2000年至2009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千克,届时按照全国人口14亿计算,则需要50万吨蜂产品,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近年来,我国蜂产品出口数量增长缓慢,但贸易额增加较快,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随着国内需求不断增长,蜂产品生产增加部分主要销往国内市场。

2.蜜源植物承载量方面。目前,我国饲养的蜜蜂70%为西蜂,30%为中蜂。平原地区(农区)以饲养西蜂为主,山区(林区)则以饲养中蜂为主。到2015年,按照每群蜂生产50千克优质蜂蜜计算,生产50万吨蜂蜜需要饲养1000万群左右的蜜蜂。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统计,2008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5000万群蜜蜂,即使实际利用率按照3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3.蜜蜂授粉方面。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蜜蜂授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今后将蜜蜂授粉作为商品化、专业化的产业,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扶持,着力改善养蜂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蜂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增效,努力实现养蜂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发展养蜂生产和促进农业增产、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强化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功能。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对行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健全相关法规与标准,营造养蜂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质量至上,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严格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督管理,落实各环节的质量负责制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发展目标

——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国养蜂数量达到1000万群,其中西蜂650万群,中蜂350万群。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增加产量,力争蜂蜜产量达到50万吨。

——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到2015年,年饲养100群蜜蜂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5%提高到50%,养蜂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蜜蜂规范饲养标准得到广泛推行,危害蜂群健康的蜂螨、孢子虫病、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爬蜂综合征等得到有效控制。

——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得到普及,形成一批专业化的授粉蜂场,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

——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国家级和部分省级蜜蜂资源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得到建设完善;种蜂场供种能力显著提高,全国优质种蜂年供应能力由目前的2万只增加到4万只。

——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到2015年,规模养蜂场(户)基本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兽(蜂)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蜂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基本建立,蜂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更趋完善,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到2015年,60%以上的蜂农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蜂农与企业的蜂产品产销衔接更加紧密;行业组织在技术培训、产销衔接、信息发布、维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发展重点

——推进标准化饲养。加大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蜜蜂饲养标准和规范,推动机械化饲养,建立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提高饲养效益,解决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推行蜜蜂强群饲养技术,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有效降低传染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大力推广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示范,鼓励和发展专业化授粉蜂场,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逐步提高授粉收入占养蜂总收入的比例,促进蜜蜂授粉业的产业化发展。

——扶持养蜂业产业化组织化发展。发展以蜂农为基础、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蜂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鼓励蜂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蜂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扶持养蜂合作社、蜂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维护蜂农利益、产销衔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按照《畜牧法》和《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对蜜蜂资源场、保护区、基因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对重点蜜蜂种质资源保护予以支持,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加强种蜂场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

——完善质量标准、检测、评价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修订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加强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完善蜂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推广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发展区域布局

基于养蜂生产发展实际、蜂产品加工水平、蜜源植物利用现状等,将全国养蜂业发展布局划分为华北、东北内蒙、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区域,确定各区域的主攻方向和2015年的发展目标。

(一)华北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5省(市),蜜蜂饲养技术水平较高,2009年蜂群数量为70多万群,年生产蜂蜜2.4万吨。蜜源植物主要有荆条、洋槐、枣树等,是我国优质蜂蜜的重要产区。该区域蜂产品消费市场大,加工能力强,拥有多家大型蜂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国家级蜂业科研机构、蜂产品检测机构和蜜蜂育种、保种中心。山西省是我国蜂药研发和生产的主要基地。

主攻方向:以发展西蜂标准化规模饲养,建立和完善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为主,兼顾华北中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设优质洋槐蜜、枣花蜜和荆条蜜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高效无残留的蜂药研发和生产。加大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选育和推广优质蜂种。加强对蜜蜂饲养技术、蜂产品检测技术和蜂产品质量可追溯技术的研究推广。

发展目标:稳定蜂群数量,提高蜂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养蜂程度显著提高。建立一批优质洋槐蜜生产基地,建立一批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示范基地。蜂药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检测机构对蜂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东北内蒙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4省(区),2009年蜂群数量达到83万群,年生产蜂蜜3.3万吨。蜜源植物主要有椴树、刺槐、胡枝子、向日葵、荞麦、牧草等,到本区域转地放蜂的数量较大,是我国优质椴树蜜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区内有国家级蜜蜂遗传资源基因库一个、东北黑蜂国家级保护区一个、国家级蜜蜂保种场两个,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地。

主攻方向:保护椴树等蜜源植物,加大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继续发挥种质优势,保护和利用黑蜂资源。加强长白山中蜂保护区、种蜂扩繁场、种蜂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设。以饲养西蜂为主,加强优良蜂种的繁育和推广,实现蜜蜂饲养良种化。加大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

发展目标:在黑龙江、吉林建立椴树蜜生产基地,在辽宁建立荆条、洋槐蜜生产基地。蜂群数量以每年5%增长,至2015年达到110万群,蜂蜜产量达到5万吨。东北黑蜂等地方蜜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向日葵等农作物蜜蜂授粉技术得到普及,设施农业生产基本采用蜜蜂授粉。

(三)华东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6省(市),主要以饲养西蜂为主,向外转地放蜂数量较大,2009年蜂群数量为190万群,蜂蜜产量13万吨,蜂王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是我国蜂王浆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区内蜜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蜜源有油菜、紫云英、荔枝、龙眼、柑橘等。本区域是我国蜜蜂饲养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科研和加工力量雄厚,是我国竹木、塑料蜂具主要生产基地,蜂产品生产种类齐全。该区域种植的蜜源面积(油菜、紫云英等)随农业种植方式的改变而萎缩,但山区蜜源资源利用还不充分。

主攻方向:加强对本地中蜂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皖赣山区、大别山区中蜂资源保护区。浙江加强优质王浆蜂种的选育。安徽、福建、江西三省的山区,以定地为主,小转地为辅发展中蜂的饲养,生产特色蜂蜜。加强蜂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加大优质蜂具生产,加快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疫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力度。加大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蜂农风险救助机制建立,保护蜂农的合法权益。

发展目标:稳定现有西蜂数量,增加中蜂的饲养量,蜜源植物得到充分利用,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大优质蜂具生产基地建设。中蜂囊状幼虫病、爬蜂综合征等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一批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蜜蜂授粉技术示范基地。

(四)中南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省。2009年蜂群总数为190多万群,蜂蜜产量13.5万吨。区内蜜源植物丰富,河南、湖北、湖南主要有油菜、枣树、刺槐、柑橘、紫云英等;广东、广西、海南以荔枝、龙眼、山乌桕、八叶五加为主。本区域拥有年加工出口蜂蜜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是我国蜂蜜的重要加工和出口基地,蜂产品消费能力较强。

主攻方向:广东、广西和海南以发展中蜂为主;湖南、河南、湖北以发展西蜂为主。建立优质油菜蜜生产基地和山桂花蜜生产基地,加强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支持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对蜂农的技术培训,促进养蜂户向标准化规模饲养发展。加大对蜜源植物资源和中蜂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建立中蜂保种场和保护区。发展特色蜂蜜生产,提高蜂产品质量。开展果树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控研究。

发展目标:稳定蜂群数量,提高蜂产品质量,建立一批特色蜂产品生产基地和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主产省建成一批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区内油菜、荔枝、龙眼等农作物蜜蜂授粉率达到60%以上。建立神农架国家级中蜂自然保护区。中蜂囊状幼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五)西南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5省(区、市),2009年蜜蜂饲养量为230多万群,蜂蜜产量6.5万吨。这一区域除西藏之外,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和,蜜源植物和蜜蜂品种资源丰富,四季蜜源不断,发展中蜂、西蜂饲养都有一定的优势和条件,是我国主要的蜜蜂繁育基地和蜂蜜生产基地之一。

主攻方向:中蜂与西蜂发展并举,坝区和丘陵区以发展西蜂为主,重点推广蜜蜂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技术,建立和完善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山区和深山区以发展中蜂饲养为主,利用山区蜜源优势,大力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着力提高蜂群单产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加大西藏地区蜜蜂饲养技术推广力度,扩大饲养规模,增加蜂产品产量。利用蜜源优势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蜂产品。加强对本地中蜂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控研究。

发展目标:到2015年,蜜蜂饲养量达到300万群(其中中蜂150万群),年生产蜂蜜8万吨。建立完善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中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蜜蜂养殖效益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的蜜蜂越冬春繁基地、养蜂生产基地、特色蜂蜜生产基地、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

(六)西北地区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省(区),2009年饲养蜜蜂50万群,生产蜂蜜1.4万吨。本区域夏秋蜜源植物种植面积大,特色蜜源植物与草地植物等蜜源资源丰富。本区域蜜源植物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蜂群单产水平低。青海、甘肃是夏秋季转地放蜂比较集中的区域,青海生产的蜂王浆品质优良。

主攻方向:新疆保护和发展黑蜂,加快推进规模饲养,产品以生产优质特色蜜为主。青海建设优质蜂王浆、蜂花粉生产基地。陕西、甘肃、宁夏在发展西蜂饲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山区发展中蜂,建立中蜂资源保护区,扩大饲养规模,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提高养蜂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加大中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在扶持本地养蜂发展的同时,积极做好对外来转地蜂群的接待和安置工作。

发展目标:到2015年,蜂群饲养量达到80万群,年生产蜂蜜2.5万吨。养蜂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大幅提高,转地放蜂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建成我国优质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生产基地和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农作物蜜蜂授粉技术得到逐步推广。

五、重点项目

(一)蜂产品基地建设

——蜂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重点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培育一批标准化蜂蜜生产示范基地和蜂王浆生产示范基地。

——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全国发展一批示范蜂农合作社和养蜂协会,联合分散养殖户形成大规模养蜂团体,使其在维护蜂农利益、协商蜂产品收购价格、为蜂农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科技推广和蜂农技术培训。鼓励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科研单位加大养蜂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重点加强对生产基地、蜂农合作社、大型养蜂场生产人员的培训。加强蜂农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山区、贫困地区、老少边远地区的养蜂知识普及。五年内,全国培训蜂农10万人次以上。

——扶持养蜂生产。结合养蜂业发展的实际,探索对蜂农、蜂业合作社的蜜蜂饲养以及养蜂机具购置等给予补贴。

(二)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体系建设——建设蜜蜂授粉示范基地。重点依托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在全国建立一批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探索政府蜜蜂授粉补贴政策,加快普及绿色植保技术,加强宣传与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带动蜜蜂授粉产业的发展。

——建立蜜蜂授粉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建立蜜蜂授粉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支持有关单位开展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机理及技术的研究推广。

(三)蜜蜂资源保护与种蜂良种繁育——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建设中蜂等资源场15个,保护区8个,完善“国家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完善资源基因库2个,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蜜蜂新品种培育。建设蜜蜂育种中心,培育5个蜜蜂新品种(系)。

——蜜蜂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在养蜂大省和种源基础较好的省份改扩建种蜂场10个。

——种蜂质量监测。新建蜜蜂种质鉴定中心,建设蜜蜂良种数据库,收集、分析、发布全国优良蜂种信息。

(四)蜂病防控

——蜂药研制。研制推广一批高效无残留的杀螨、抗菌蜂药。

——加强疫病防控。研究推广蜂病防控技术和实验室及现场快速诊断技术,提高蜜蜂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强化蜂场日常卫生防疫管理和蜂群保健,加强蜂螨、白垩病、蜜蜂孢子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等危害严重的疫病的防控。

——加强蜂药使用管理。加强蜂药等投入品使用指导与管理,规范使用时期和剂量,严格执行休药期。

(五)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建设,将各地蜂产品质量检测功能纳入各地综合质检体系,完善质量检测体系运行机制,提高检测能力。鼓励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加强蜂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

——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开展蜂产品真实性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蜂蜜类别区分技术研究、污染物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风险评估。加大蜂产品质量检测投入,加强蜂药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实施例行检测、应急检测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研究适合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实施危机预警报告制度。

——完善蜂产品标准体系。及时修订完善蜜蜂饲养、蜂病防治、蜂产品生产、蜂产品检测、授粉利用等标准,建立健全蜂业标准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养蜂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

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蜂药生产、销售、使用等管理,建立和健全规模蜂场备案与养殖档案制度,规范蜜蜂检疫行为。探索建立养蜂主产区成熟蜜生产补贴和政策性保险政策,提高养殖积极性,降低养殖风险。推动出台蜜源植物保护利用政策,探索有偿授粉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中支持蜜源植物种植。

(二)保护蜂农合法权益。

逐步推行蜂产品优质优价,完善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转地放蜂集中地区,配合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治安、收费、蜂产品销售、蜜蜂农药中毒、人蜂安全等问题,保护蜂农的人身权益和经济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在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流蜜期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喷洒对蜜蜂低毒的农药。加快推行农药喷洒事先告知制度,探索建立种植农户和蜂农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积极支持建立养蜂业风险救助金制度,不断增强蜂农抵御风险灾害能力。

(三)加快科技研发与应用步伐。

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养蜂和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加大对新型养蜂机具、新蜂药、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的支持,加强养蜂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和科研院校的联结,切实搞好蜂农科技培训,通过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培训蜂农,提高养蜂管理技术水平。

(四)积极开拓蜂产品消费市场。

普及蜂产品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消费咨询,对违规企业及时曝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适应市场需求,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积极培育蜂产品知名品牌,利用已有优势巩固和扩大蜂产品出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五)强化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

加强行业监管,充实养蜂管理人员队伍,养蜂重点区域主管部门要安排专职蜂业管理人员,其他地区要有兼管人员,及时处理养蜂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要根据本地市场和资源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加强养蜂生产的信息平台建设,密切关注养蜂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推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七、环境影响评价

养蜂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维持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对生态环境没有不利的影响。

(一)养蜂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目标一致。

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只利用农田的边缘地带、林下、道路两旁等闲散区域摆放蜂箱,开展养蜂生产。蜜蜂消耗的能量和物质主要来自生态系统内可再生的植物花蜜和花粉,蜜蜂在采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为植物传授花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规划》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的发挥养蜂业的生态环境作用,《规划》充分考虑了蜜源植物承载能力,根据不同区域蜜源植物物种类型和数量,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确定适当的增长速度,强化饲养技术培训,规范蜂药的使用管理,兼顾了养蜂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三)养蜂业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蜜蜂在采集花蜜花粉的过程中,具有采集专一性,蜂群在特定时段内只偏向于采集同种花的花蜜花粉,提高特定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成活率和繁殖率,维护物种多样性。

下载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蜂业与农业的关系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规划

    广西亚索蜂业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三农在线网作者:不详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

    河南省养蜂业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河南省养蜂业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河南蜂业概况一、悠久的蜜蜂文化中华蜜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我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发现。贾湖遗址是距今9000年前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在这里发......

    小论教育与农业的关系[精选合集]

    教育也要精耕细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的耕耘,于晨起,于夜归。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这是教师的耕耘。农人一辈子守着自己的......

    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暂行办法

    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养蜂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农业弱势产业。为了探索保护蜂农利益的风险保障机制,增强其抵御的自然灾害和事故和风险能力......

    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养蜂业的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蜂业也在不断地壮大。针对我国养蜂业现状,就如何实现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做出了一定地思考关键词:养蜂业;现状;发展我国......

    低碳农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农业工业化过程伴随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过程,目前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已经占到约17%,化肥使用已经出现过量,农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存在着滥用。这不仅影响到......

    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摘要】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农业行业分类及供应链关系5篇

    1.1. 行业分类一般农业行业分为大农业与小农业之分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属于三大产业之的第一产业小农业为种植业。本文所述之农业即为大农业具体分类借鉴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