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条件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第一,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经过交换,企业生产商品的局部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作为分配标准的“劳”还不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而是通过商品交换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即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量,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量。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都是采取价值形式,按劳分配也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劳动者提供劳动,起先获得的是价值形态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正是由于按劳分配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因而价格的变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第四,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对劳动者进行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正因为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所以,也就无法做到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分配。每个企业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实现劳动者提供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剥削
33年前,一位老人站在高山之巅,挥手洒下了令中国强大的种子,今日早已遍地开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就已经在各个领域独树一帜,并且变得越发坚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无数国人尝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甜头,但在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的时候,却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78年,中国内部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人们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当然,这场**自然开始向经济上扩展,并且演变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大对决。
世界强国,社会主义阵营的龙头老大前苏联,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逐渐僵化。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全面接手政治经济之后,他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将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和“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哪种体制,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就可以施行)”两种理论。在老人睿智的思维和幽默的话语的带领下,中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这个大方向的带领下,中国经济天天向好,蒸蒸日上。与此同时,便无可避免的留下了一些隐患,发展到现在,贫富差距过大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归根结底两个字:剥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的。简单来说,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中国发展的大方向,是令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余下的人富起来。所以中央开放了沿海经济发展带,并明确指出:“中央没有钱,所以要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面对惨淡的事实,一些人自然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俨然创造了一个可以被称作阶级的“资产阶级”,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存在了一些“剥削”,可是无法否认的是这些人所起的模范作用:带动经济发展,并帮助其他人富起来。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剥削”和“贫富差距”的产生,这些都是我们要行走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生产力还未达到能够进入共产主义的水平,所以理所应当的要经历这一环节,但是也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应使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但事实证明,中国现状确实出现了“富的更富,贫的更贫”的现象,而且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迅速攀升至2004年的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0的警戒线,前景实在令人堪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应该认清,中国现状不是要去消灭什么剥削,而是允许一些剥削,利用他们大力发展生产力,缩短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也并非能在短时间实现。现在世界上除了经济特别发达和经济特别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较小,其他地区都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所以中国在走一条别人都在走的老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
但是根据各国国情,每个国家又都很不一样,所以中国的发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先富到共富,这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还尚待后人努力。
第三篇: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框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并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调控的经济形式。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兼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就是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比一般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也更自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市场主体活动的空间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因而包含着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是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协调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第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个人、企业、政府共同分担风险,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四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沟油”、“三鹿毒奶粉”、“毒胶囊”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如何遏止和治理当前道德中一些扭曲现象,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肥沃的土壤上营建新道德模式和道德观念,如何构建社会主义道德新体系,法制建设能否代替道德建设,道德规范的建设能否起到道德人格建设的作用等。不仅关系到道德文明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
从中国建国到现在,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经济萧条、工业不发达、建设滞后到现在的经济繁荣、工厂遍地、各方面建设实施健全。现在的中国不仅能生产大量的工业产品,无论是高端科技还是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大量的产品还远销美国、非洲等国外、海外地区。中国的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成长”,建成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国际知名大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的经济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特区应运而生,为中国的经济加油打力。但是在享受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也悄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爆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假鸡蛋、三聚氰胺牛奶、皮革奶、注水肉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不仅在食品安全方面,在工业和建筑方面也爆发了大量道德败坏的问题:松花江受污染、湘江遭遇镉污染、水体污染之广东北江险象环生、金矿选矿污染、铅污染、汶川灾区重建房豆腐渣工程等,这些问题都造成了生态环境和一些人生活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和牲畜的死亡,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工业建筑问题会在这几年频繁发生呢?其实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道德规范跟不上有关。市场经济下,一些人,一些商家及一些政府官员为一己私利,不顾大众安危,扰乱和协助参与扰乱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建设安全等方面。
如何有效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这一问题成为理论界、经济实业界以及党政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该有强有力的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经济手段,有一套系统科学的、保证公平竞争的政策、法律、法规。然而这些还不够,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伦理道德在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单凭政策、法律手段还不能从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上为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提供坚强的保证,对于社会腐败现象来说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法律、法规对市场竞争者来说仅仅是外在的约束力,对于没有自觉性和责任心的竞争者来说,只要能躲过法律制裁或钻到法律的空子,他能不惜一切,哪怕用生命作赌注去赚不义之钱,象走私、非法倒卖、制造和销售伪劣商品,并严重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现象,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并非没有明令禁止,可这些不法行为依然屡见不鲜,这并非他们不懂法或不知法,而是因为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了做人的良心,丧失了应有的起码社会职业道德。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有效地处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需要全社会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而仅有法律、法规这种戒律,外在地强制性地将人们的行为纳人到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秩序中
去是不够的。还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宣传和教育,逐步使人们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责任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取得目标和手段上的共识,在真正实现内心自觉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高效的局面。在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上,我国对前者的注重程度相对较高且步伐也较快,特别是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了好多法律法规,法制宣传工作也较为扎实普遍,这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但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缺一不可,是不可偏废的两项基本工程,其中道德建设是一项“软件”工程、基础工程,在这过渡时期,我们仍必须把道德建设的工作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决不能用法制建设来代替道德建设,也不能因道德建设而放松法制建设。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使其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及运动的内在规津性,特别是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作到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破除陈旧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从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步。
第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沦导向,即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引导人们辩证的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正负影响,分辨出哪此是反映市场经济本质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哪些是错误、畸形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道德进步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克服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又危害市场经济发展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观念,使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爬坡”,而不是“滑坡”。
第三、建立起真正有法制化、公平的竞争机制。无约束的竞争是导致种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源;平等的竞争机制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客观环境,也是遏制种种不良现象产生的重要条件。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要求,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为道德建设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法制荃础和法律保障。
总之,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法治的健全以及国人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将使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第五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食品安全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食品安全
摘要: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这个经济、科技、文化高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人们更加从细节方面注重养生,食品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人的道德方面,都尚未成熟,食品安全问题便日益突显出来。本文将从臭名昭著的“地沟油”案例讲起,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不同层面,具体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起因、性质、危害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自身不成熟的经验,为此类现象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早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一、我国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典型代表——“地沟油”事件
(一)“地沟油”简介
1由来
狭义的“地沟油”,是指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2危害
“地沟油”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强烈腹痛等症状,长期食用可引发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3影响范围
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1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二)我国对“地沟油”的防治方法
针对“地沟油”问题,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紧急通知》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切实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请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三)其他食品安全案例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 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
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存在即合理。劣质、有毒有害食品能够在消费市场大行其道,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抵抗来自资本主义制度的不良风气的侵袭,另一方面还要慢慢消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找到这些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以下我会从三个角度来分别论述这个问题。
(一)政府角度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律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仍然严重滞后,就实施过程而言,执行难、效率低的情况依然存在,监督和惩治力度有待加强。个别地方政府出于对保护地方利益和一己私利的考虑,对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1政府监管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监督覆盖面狭窄。
2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目标上的差异,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执法不严,特别是民事赔偿制度有欠缺。
3一些政府寄希望于企业的自觉,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强有力的惩戒措施。
4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政府检测水平有限,而食品制假贩假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造成监管者的无可奈何。
5政府诸多相关负责部门,如工商、供销、卫生等,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企业角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大部分企业的自觉自律明显得到加强。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力不从心”,这无疑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1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找法律的盲点漏洞,大打擦边球。
2部分企业道德素质低下,缺乏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
3一些小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尽清楚,生产条件简陋,甚至违规操作。
(三)消费者角度
当今世界,造成食品不安全的风险源不断增加,人们对不安全食品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防范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让人们忧心忡忡,面对日益丰富的食谱,不知该“如何下口”。
1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
2部分消费者食品安全观念薄弱,“吃什么”“是否安全”未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3一些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即使发现或食用了不健康食品,也未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4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不客观的舆论宣传,加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形象,并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更是成千上万。
四、应对措施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有可能有效妥善地解决眼下的问题。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分别论述这个问题。
(一)政府角度
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是政府最重要的民生工作之一,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食品安全的关系,是相关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2尽快建立和完善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3建立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督管理体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企业。5科学是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政府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程度。
6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鼓励举报制假售假的行为。
(二)企业角度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企业应恪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获取公众的好感,得到社会的尊敬。
1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在,把生产安全食品作为企业的核心利益之一。
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出发,把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经营中,对质量、对消费者、对企业价值链上的每一个分子,都要负责任。
2加大科技投入和相关人才的培养,清楚掌握食品生产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严格遵守生产程序。
3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诚信经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利竞争者。
(三)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人。然而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廉价、特价、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为问题食品打开了销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1加强自身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积极关注各种新闻报道,提高警觉但不过分担忧。2拒绝购买有安全问题的食品,一旦发现,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四)其他
1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增加违规生产企业的曝光率,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透明化;同时也要引导消费,保护和宣传那些守法经营、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
2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行为自律。
各种民间组织或行业协会在不同的领域或出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施展着积极的作用,及时正确传递有关食物安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在内部实行行业规范,能够有效约束企业的行为。
3尽早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安全的生产和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