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时间:2019-05-13 03:0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一篇: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招标投标的法定时间难以保证。由于对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法定时间意识淡薄,或者为了限制投标人参与、规避监督,个别招标项目公告时间不够,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招标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的招标时间难以保证。比如:某旗县电业局兴建电力调度中心大楼,在国家采购与招标网上只公告了3天,报名时间不足5天,使得一些潜在投标人没有机会参与,报名只有3家企业,后来经监察部门予以纠正,报名企业达到10多家,从而保证了有效竞争。

(二)围标、串标或招标单位内定中标人现象普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监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投标企业相互串通,对潜在投标人进行排挤,使得个别招标工程仅仅有三家单位投标;招标人收受投标人的好处,内定中标单位,一些建设项目上级暗中指定施工单位,由下级运作招标投标程序,还有开发商自己开发,自行施工的工程找人陪标等现象。

(三)专家库人才缺乏,评标专家素质急需提高。目前存在的专家库人才匮乏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投标工作,特别是县(市)级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少(每个行业只有1至2名),外聘专家费用较大,开展招投标工作在专家方面有一定难度。以某旗建立的评标专家库为例,具有高级专业职称,能够参与评标工作的专家仅有39人,但是分布在近20个行业部门中。2009年6月,该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旅游公路招标评标,从毗邻三个旗县才聘请到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与评标委员会。

(四)地方保护依然存在,多头管理导致招标投标不规范。有的地方招商引资来的项目,不进入有形建设市场公开交易,而是自行确定队伍,扰乱招标投标秩序;在公共建设工程方面,政府采购部门、建设部门都有权组织招投标,这样,由于管理权限相互交叉,使招投标工作难以规范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在旗县(市)级有农牧业、水利、林业、土地等近十个部门对30多个项目和工程自行招标,由于这些部门的招标业务水平有限,致使招标工作很不规范。

(五)不按中标价签定合同以及“小合同、大结算”。建设工程中,个别投标企业为了中标,压低投标价格进行投标,中标以后再串通发包人不按照中标价签订合同,私自变更设计,提高工程造价。

(六)工程项目的后续监管存在盲区。行政监督部门注重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而忽视了对中标工程的施工、验收和结算过程监督,导致投标承诺与施工现场不一致,转包和分包工程,不合理地变更设计以及高价结算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需要严格后续监督和纠正。

(七)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不规范,有徇私舞弊现象。招标代理机构为了承揽业务,挂靠他人资质以及与投标人串通一气,帮助串标、围标;还有,签订代理合同不够规范,档案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

关于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的几点建议: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要重点抓住招标投标监管这条主线。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加强招标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备案、管理和规范,重点开展对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转包、分包以及围标、串标、虚假招标和规避招标等行为专项整治,不断创新招标投标方法,完善招标投标程序,根本上解决影响招标投标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围绕招标投标法、采购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修改完善地方招投标管理规定,并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规范招投标市场,使之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实行招标项目备案制,严格招标投标过程的监督。招标监察监督部门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严格实施招标项目备案制度,对于规划没有批准投资、立项计划没有批复等工程,坚决不予办理招投标备案。备案过程中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不得人为设置限制条件。

(三)整合评标专家资源,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补充评标专家库的短缺,开展就近县(市)之间的专家库联合,达到资源共享。加强评标专家的培训、考核、评价和档案管理;严明评标纪律,对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四)强化工程预决算管理,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在招投标中的积极作用。应用工程量清单控制工程造价预算,提倡合理低价中标,借鉴价格依据,探讨合理价位指数,研究市场竞争商务标的作用,加强对工程造价决算的审计力度,防止决算价格虚高,严厉查处由于不合理价格造成的质量不合格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现象。

(五)完善信息网络,加强诚信建设。有形建筑市场和采购交易中心既是集中交易、集中监管的场所,也是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完全有条件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集中和权威发布;同时,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将投标单位的信用状况与其投标工作挂钩,引导信用好的企业多中标,使不守信用的企业得到制裁。建设市场各项主体,应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诚信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切实加强建设市场的诚信建设。

(六)开展监督检查,加强中标工程的后续监管。一是针对转包、分包、挂靠严重的问题,应当从严落实中标项目管理班子的职责,遏制投标承诺与施工现场两层皮的现象。二是针对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应当规范相关程序和手续,严格按规划设计控制工程建设投资。三是加强对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的监管,解决国有资金投资工程的造价审查缺位的问题。四是针对恶性低价抢标的问题,应当设置合理的拦标价,对投标价明显低于工程成本的投标人坚决不予中标,对低价中标的项目实施重点监管,既不允许随意变更合同价格,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让那些扰乱市场、恶意竞争的投标人自食苦果。

(七)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行为,健全招标代理机构管理体系。引入竞争机制,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代理机构。开展对招标代理机构的业务培训,提高招标代理机构的综合业务水平。加强招标代理机构资质审查力度,编制招标代理机构管理软件,实现网络管理模式,建立起全面系统监督的新格局。对超越资质代理、租借资质证件、虚假招标的行为严厉制止和查处,严格规范招投标代理机构的行为。

第二篇:浅谈当前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模版)

工程建设投入资金大,是社会关心的热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建筑市场工程承发包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到施工企业自己上市场揽取业务,再发展到今天在有形建筑市场参加竞标。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市场竞争激烈,各施工企业或其代理人为了获取承包合同和利润,采用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建筑市场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近几年查处的大要案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领域仍然是腐败的高发区,成为了反腐败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给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2001年以来,国家把建筑市场作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各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整顿活动,也查处了一些典型案件,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较为混乱的市场秩序。建筑市场整顿从1986年以来几乎年年进行,但没有起到治本的效果,只不过不同阶段发生在不同类别的人群中。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积重颇深,不是靠权宜之计和“运动战”所能解决的,必须从目前社会大背景及建筑市场运作的制度设计中寻找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有效规范市场的目的。

目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焦点在政府投资工程上,特别是这些工程在招投标阶段“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剥夺了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一些腐败分子提供了“寻租”沃土。目前工程招投标中“违规操作”已经漫延到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且单个环节行为执纪执法部门取证难,较难认定为违法违规。建筑市场经过多次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违规行为从公开到隐蔽,从个别人“一锤定音”到整个招投标过程不正当的“系列操作”,形成了程序上的合法而实质上渗透着腐败。这种状况不予以整治危害性更大,将使建筑市场处于非良性竞争状态,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且毒害党风和社会风气。针对当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现有法规体系存在人为弹性空间

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招投标法》有些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代理机构弹性空间,如第十二条赋于项目业主办理招标事宜的权力;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有关不得对投标人有歧视性条款规定;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条款等。对这些条款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目前,招投标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对手得分(综合评审法)差距非常微弱,法律提供的微小弹性空间都直接影响评标结果。《招投标法》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它应当给各方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但作为政府投资工程,应有更严厉的规章,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2、体制现状提供“操作”可能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代理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代理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它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这些代理人在选择招标代理、资格审查、评标、定标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的假设,当他们能以极小的风险获得个人利益较大的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存在领导不干预,经办人员干预;项目业主不干预,招标代理人干预的状况,现实地说明了一切。

3、诚信经营社会基础尚显薄弱

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仍衷情于“权力”。建筑产品虽然牵涉到每一位民众,但它不像家电产品,民众可以自主行使购买和监督的权力,致使家电业必须以诚信经营为本,取信于民,才能获得市场份额。现实中建筑产品采购权集中在招标人、代理人、评标专家委员会手中。由于建筑产品招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还有,一个企业由于虚假信息在一个项目投标失败,并不至于遭到像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受到市场驱逐,所以,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标的现象愈演愈烈。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也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

4、交易各方主体尚未成为实质上独立运作的市场主体

上面已分析现有体制下项目业主仅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实质上仅是各级政府的代理人。项目业主的价值取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着招标代理人不能纯粹从公平与效率角度进行招标运作,否则招标代理有可能失去市场。在这种体制约束下,招标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仅是按照业主的意愿帮助业主完成符合法规程序的招投标运作,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看业主眼色行事,使业主倾向的中标人合法化。

建筑市场交易各方中重要的主体承包商,在我国就更具特殊性。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存在一些个体“包工头”,以法人名义参加工程招投标,这也是中国特有的承包商体制所决定。建筑施工业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行业门槛并不高,但进入该行业有政策壁垒资质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施工企业尤其是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仍是国有和集体占主导地位,这些国有企业通过多年改革仍未形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建筑行业政策壁垒的存在,行业内企业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令行业内竞争日趋残酷,为了生存不得不采用许多不当方式。作为目前国有(集体)企业管理者,他们对现有市场竞争态势必然作出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理性选择——选择对自身风险较小的经营思路。企业自主投标投入大,且有许多公关费用,这对国企来说,无疑是心头的痛,若多标未中,经营者自身就要面对许多公关费用而束手无策,同时令企业陷于困境;反之,通过投标代理人,企业开具介绍信,就有一笔收入,中标后还能收取管理费用,将投标风险转移给“挂靠者”。这样企业可以在举步维艰中生存,而企业管理者不承担个人风险,甚至还可以有隐性收入存在。对“挂靠者”而言,他们不一定具有能力(包括人力、物力)维持一家企业运作;即使有能力,他们也较难在起步阶段就创办一家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再有,即使创办成一家高等级施工企业,维持企业运转所需的管理费用,也令他们承担很大的风险。正是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现在建筑市场中挂靠盛行,甚至出现专以投标谋利的个体。总之,现在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各方交易主体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都被“挂靠者”操纵着。

5、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难点

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施细则。特别是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较难把握,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发生越位和缺位行为,也给招标人(招标代理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就组织机构而言,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政府机关越发精简,配置人员更少。目前,我国处于建设高峰期,项目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许多建设项目法人作为一次性业主缺乏工程项目经验,建筑市场必然产生大量问题。面对此种状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的招标办及有形建筑市场,又人为割裂,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监管力量更趋削弱。从行政手段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筑市场,特别是规范业主行为缺乏有效手段,而仅有的手段是惩罚性的消极手段,从理论上说,过多使用消极手段会伤及自身,最终会影响事业的繁荣。

6、评标专家委员会未能实现既定功能

《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人为因素干扰,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具体原因如:①按照《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资格的界定,只有在大、中城市方才有条件建立具有一定容量的评标专家库,合乎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②评标专家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评标专家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专业素养较难把握,特别在库容不足的情况下,合乎法律硬件规定的专家基本都入库,致使专家质量参差不齐;③社会化选拔评标专家的方式,对专家仅有法律的约束,行政上对其约束不力。但由于工作特殊性,即使触犯法律,取证也较为困难,法律约束也不硬。对评标质量而言,主要依靠评标专家对自身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目前复杂环境下,道德约束往往显得苍白;④现在招标项目众多,项目规模专业差异很大。对大部分项目而言,代理机构从压缩招标成本考虑,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求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评标成果不现实,往往仅是履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现有评标委员会充当招投标活动中“橡皮图章”的功能,或评标专家参与“暗箱操作”,针对特定问题作出特定评判的现象就会有客观的认识。

建筑工程正是存在以上诸多法规、体制、社会环境、机制及建筑产品本身特性等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暗箱操作”。其操作行为具体体现在招标“游戏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从发布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到投标文件都作出了一系列有倾向性的安排,并且发展到监管部门根据现有法规很难从书面材料上认定其违规行为。各地监管部门等针对这些问题虽然制定了很多规范性文件予以纠正,然而,由于以上深层次原因未能破解,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市场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仍然未能实现完全按照承包商实力或项目管理班子实力进行竞争。

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成为社会热点,各级领导部门,特别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绩。领导指定承包商、明目张胆“违规操作”现象得到扼制,但“违规操作”行为从公开到隐避仍然肆虐于招投标活动中并被披上“合法”的外衣,这些现象启发我们思考现有招投标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由于建筑产品特性及招投标活动中人的因素较为活跃,要想从根本上扼制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减少活动中人为的干预,这必然会牺牲一些效率。从目前及发展来看,国有投资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将逐渐降低,政府完全可以将建筑业发展的效率问题交给市场,政府投资一般项目招投标在“三公”原则基础上,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具体运作上对跨入门槛的承包商一视同仁,招投标“游戏规则”增加随机性,保证公平性。这样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使政府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

第三篇:浅析当前招投标监管工作中问题.

浅析当前招投标监管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雅安市招监办 吴建波

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灾后恢复重建和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大量启动,项目建设呈现时间紧、投资大、布点广、任务重的特点。工程建设一直以来是腐败高发的重点领域,项目所涉及的招投标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必经程序,我市在前期工作中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强化监管,项目总体推进情况也较为良好,我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汉源二期场平和永定桥水库CI标段等串标围标案件的发生,教训深刻、发人深思、值得总结。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当前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供参考。

一、当前招投标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方国家历经200余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招投标法律制度,我国的招标法律制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且历时短短20载,虽然招投标工作初步框架已经形成,法律制度也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相关环节也亟待不断完善。

(一)现行招投标监管机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当前招投标监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头监管,各自为政。有的部门不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存在行政越权或行政不作为;有的政策规范带有明显部门色彩,导致部门之间依法扯皮,甚至互相诋毁,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同体监督。有的行政主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加剧了部门保护和行业垄断。将项目审批权、工程发包权和建设过程的监督权集于一体。突出表现在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三是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监管存在盲区。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实施,不可能随时调整,但目前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启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各县区发展的不平衡,有的政策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较为突出的是对中介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

理,由于管理权和处罚权都在省上,地方对他们的管理鞭长莫及,难度大。

(二)非法干预和插手招投标依然存在。从我市已查处的招投标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看,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直接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县至今还成立非常设办公室,以集体决策、会议纪要形式,违规干预和插手招投标。

(三)投资人缺失,责任意识不强。政府代表国家作为投资人对国家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落实到具体项目是业主单位代表政府具体进行管理,但在项目建设中,项目业主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在对项目的监管中经常不到位,按规定选取了中介代理机构,交了中介代理费用后,将项目招标相关事宜全部交由中介代理,加之相关规定存在漏洞使中介代理机构从中钻空子。

(四)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

1、项目业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不具备招标条件就招标或开工建设。有些项目无立项批文、资金不到位、未完成设计图纸和地勘等工作就开展招标。也就是项目的前期准备不充分就上马。

(2)规避公开招标和比选。按照国家规定必须招标的范围和规模标准:凡是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上的施工、100万元以上的重要设备和材料、50万元以上的勘察、设计和30万元以上监理等服务采购,或者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以上标准,而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都必须公开招标。有的招标人为规避严格监管,想很多办法:采用将项目化整为零或更改预算价格等方式规避招标和比选,有的甚至直接确定承包人。

(3)不按照核准文件要求组织招标。我市截止目前仍存在随意更改核准的招标方式,将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更改为邀请招标和比选方式,更有甚者直接确定承包人。

(4)自主招标项目存在不按要求发布招标公告。国家发改委2000年7月1日颁布了《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对发布招标

公告作出了一系列规定,省发改委按相关规定指定了2家媒体。从执行的情况看大部分能按要求发布招标公告,但仍然存在虽在报刊或网络上发布信息,但不是指定的媒体。

(5)违规组建评标委员会,且不依法评标。项目评标委员会的组成相关规定非常明确,必须在四川省评标专家库抽取,但违规组建评标委员会的问题仍然存在。

(6)不依法订立和执行合同。雅府发[2007]20号文件对设计变更、新增工程量的确认、合同管理、工程决算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在业主单位仍然存在以隐蔽工程追加投资,造成工程量增加,工程结算大大超过中标价。另一种情况,不是招标人意中企业中标后千方百计刁难,合同谈判阶段设定苛刻条件,逼迫中标人放弃中标,或违规签订补充合同等等。

2、招投标当事人相互串通,操纵招标结果。招投标当事人相互串通围标、投标人低价抢标、挂靠投标,有的甚至与设计院、招标公司勾结,操纵招标结果,用合法的招标程序套取国家资金。

(1)业主、招标代理机构人为控制投标人。划分小标段,让较大企业感觉不值得参与或隐匿一些项目,人为造成漏项,少报多建;更有甚者串通招标代理机构人为控制竞争者,找很多理由和借口让投标企业来回跑最终报不上名,使投标形不成充分竞争。

(2)业主、招标代理机构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有规范文本,省上去年为进一步规范文本下发了《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使用标准文件进一步要求》,但在执行中业主、招标代理机构经常修改实质性条款,招标文件中明显带有倾向性、唯一性,更有甚者直接指定品牌,达到为特定企业或特定产品量身定做。

(3)业主、招标代理机构违规设定评标办法。有利于意中投标企业的分项设定高分值,反之设定低分值;模糊评标办法,只

有定性的评判,没有定量的评分标准,以便业主灵活操作,想保护谁就保护谁;事先不公布评标办法,待开标后因势而为,或开标后再增加评标办法;有的招标人或中介机构甚至买通或授意评标专家按其意图写出评标报告。

(4)投标企业串标、围标。一些投标企业相互串通,彼此达成协议,轮流坐庄中标或借用资质进行围标,损害投资人利益,使招投标流于形式。投标企业中标后,违法分包、转包现象也较为突出。还有的投标企业恶意低价中标后,找各种理由拖延工期,手段、性质都非常恶劣,以达到变更工程追加投资增大利润空间的目的。

(5)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一是违规降低收费标准。有的中介机构为了承揽业务,违规降低收费标准,并与项目业主订立阴阳合同,扰乱招投标市场。二是违规操纵招标结果。有的“中介不中”,暗中为招标人规避招标、肢解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出谋划策;有的与投标人相互串通,在招标文件中设置限制条款排斥潜在投标人;有的擅自越权,对报名企业人为设置障碍,并利用其

掌握的报名权、涉密权等条件,在潜在投标人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投标人围标、串通投标,收取“好处费”。

(6)评标专家违规评标。我国实行“业主自主招标、专家独立评标、政府强制监督”的招投标监管机制。谁能中标,临时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至关重要。而按照《招标投标法》第37条的规定,评标专家库按行业和地区分设,客观上评标专家资源有限,评标时间短,加之有些评标专家主观因素,公正难以实现,勾兑评标专家时有发生。

二、当前招投标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规范现象的产生,除了政府职能存在错位、越位、缺位,还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及其招投标的体制设定存在缺陷有关,同时也与多年招投标活动中形成的社会“潜规则”有关。

(一)设定了多个监管主体是造成多头监管的根源。国家和省上对招投标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

为维护各自利益,相继出台部门规章,这是造成多头监管,依法扯皮,各自为政的根源,随即带来监督部门的缺失与监管工作的缺位。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和处罚的力度欠缺。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招投标监管机构只对招投标程序和结果进行监管,使招投标管理的后续监督出现真空,借资质、非法转包、擅自变更合同和工程内容等未能得到有效的制止。二是审计监督严重滞后,监督范围过小,审计整改难。目前,由于项目审计未提前介入,从而导致有的工程投用多年仍未决算,审计整改落实难。三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也只有警告、责令限期整改、罚款、取消一定时期内参加投标、评标的资格;刑法对串通投标罪量刑也较轻,最高也只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违规违法者的震慑力不够。

(三)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难点。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

施细则。特别是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较难把握,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越位和缺位时有发生。当前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移民工程,国家投资项目占绝大多数,各相关部门代表政府作为一次性业主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经验,加之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它是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委托代理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在执行公务(选择招标代理、资格审查、评标、定标)时,仅有道德的约束,来指导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的假设,当他们能以极小的风险(体制设计给他权力,法律提供弹性空间)获得个人利益较大的回报时,道德约束力就显得脆弱。实践中存在领导不干预,经办人员干预;项目业主不干预,招标代理人干预的状况,结果是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

(四)评标专家委员会未能实现既定功能。一是评标专家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在专家库容不足的情况下,合乎法律硬件规定的专家基本都入库,致使专家质量参差不齐;二是社会化选拔评标专家的方式,对专家仅有法律的约束,行政上对其约束不

力。加之由于工作特殊性,即使触犯法律,取证也较为困难。对评标质量而言,主要依靠评标专家对自身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目前复杂环境下,道德约束显得苍白;三是现在招标项目众多,项目规模专业差异很大。对大部分项目而言,代理机构从压缩招标成本考虑,评标时间仅仅有几个小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求评标专家拿出高质量评标成果不现实,往往仅是履行法律上的程序而已。

(五)招标代理机构监管乏力。目前,招标代理机构管理较为混乱。一些代理机构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拿谁的钱为谁说话。有的为了取得代理业务,一味迎合业主,弄虚作假,甚至帮助业主出谋划策钻法律空子;有的已不满足于仅收取中介费用,借用资质、参与串通、组织围标时有发生;加之中介机构的管理权在省上,市县只有处罚建议权,这种机制致使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空间大、成本低,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和向领导干部发放提醒函等形式,普及招投标相关知识和纪律规定,增强各地各部门依法招投标的意识。

(二)修订完善制度。现行的招投标制度由于其形成和推广较快,其薄弱环节和漏洞显而易见。按照制度设计结构合理、调适有度、流程规范、救助有效要求,应当立即着手对现在已经显现的制度弊端和漏洞加以修改规范。尤其目前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问题,建议省上尽快出台招标代理机构监管暂行办法,有针对性提出违规防范措施和惩罚规定。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结合的监管作用。

(三)强化统一监管。有关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划归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导致招投标管理出现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管理边界不清,管理职责交叉、缺位越位和管办不分离等种种弊端的出现,降低了招投标管理制度监管功能,导致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管理缺少了权威的、统一的管理和统一处置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此,建议像湖

北省那样建立一个超越现行部门界限能够统一行使行政监督权的机构。

(四)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市场禁入。一方面,按省上“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要求,督促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招投标操作流程,将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贯穿于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中。市上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管理虽然只有处罚建议权,但可以禁止违规企业和中介代理机构进入我市范围从事相关业务代理。建议市上建立统一的招投标资信信息库,记录和公开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的资信,出台招投标当事人、招标代理机构及评标专家的市场禁入制度。制定对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的监察制度,监督招标单位、中标单位是否按中标约定签订合同、履行约定等。另一方面,加强对开标、评标工作的监督,保证招投标活动公开、公正、公平进行。将规模以上项目全部纳入市开标评标中心,实现公开化,确保开标资料完整如实地提供给评标专家;评标室实行

评标全过程录音录像监控及通讯屏蔽隔离,监管人员通过监控室对评标活动实行单向监督等。

(五)创新工作方法,防止串标围标行为发生。一是改进报名方式。汉源实行的双报名点取得较好成效,应在全市推行,探索网上报名方式,尽量减少人为设置门槛,增大竞争性。二是坚持基本帐户制度。坚持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以银行转账方式缴纳或退还制度,项目业主的建设资金只能拨付中标人在项目实施地银行开设、留有投标文件承诺的项目经理印鉴的企业法人账户。另一方面强化投标保证金的约束力,汉源县所有国家投资项目都要求投标企业在投标人承诺函中必须承诺,如有串标、围标、弃标等违法违规行为,项目业主单位不退还其投标保证金,同时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企业基本账户转入转出,转款凭证载入投标文件作为评标组成要件。投标企业之间的串标和围标往往以挂靠投标的形式出现。串标和围标企业借用多个企业资质陪标,而陪标企业的报名费、保证金等全由一个企业交纳和退还,通过以上措施增大串通投标的资金风险,有效遏制串标围标行为发

生。三是对中介机构实行廉政谈话。汉源县在招标代理确定后,专门对其进行廉政谈话,通过提出廉政要求,增强依法依规从事招标投标代理的意识,并将中介机构的代理费用由中标企业支付更改由项目业主单位直接向代理机构支付,目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四是强化财政评审作用。

(六)探索建设电子招标系统,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研制电子辅助系统,将项目所需报名条件、招标条件和要求、评标办法全部分阶段设置入计算机,投标企业全部电子自动择编码代替企业名称,由三至五个管理员按密码解锁方式同时登录,实现网上自动报名,自动电子筛选,运用先进的技术,杜绝人为因素,体现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七)强化案件查办。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权钱交易、腐败高发的重点,在狠抓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的同时,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剖析,进一步完善源头治理措施,开展反面警示教育,以案正纪,警钟长鸣,真正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以推动面上工作的效果。

第四篇:当前乡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乡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农业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乡镇长期以来形成的传号令、收税费、跑田埂的工作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方法上的不适应。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等各项政策的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已不能开展工作,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二是发展思路的不适应。长期以来,农业税一直是乡镇赖以运转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只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事业等。农业无税,乡镇财源何来,怎样发展?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决策者来说,是最大的难题。三是管理模式上的不适应。乡镇政府一直把村委会作为下属行政组织,农业税取消后,乡镇与村组行政化联系的“皇粮国税”这个核心不存在了,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级的有效指导管理,成为乡镇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探索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出路和方向必须从解决不适应入手,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干部要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阶段,乡镇干部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主动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甘当公仆,积极服务于广大农民,带领农民致富。二是工作重心要向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转变,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要从根本上实现乡镇工作的发展,必须着力在农业之外培植新财源,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这样既可以延伸产业链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工作方式要由行政命令型向市场引导、服务转变,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抓龙头,就是坚持壮大现有的,引进新型的,培植后续的,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抓中介,就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引导、带动产业发展。抓大户,就是培植扶持农村种、养、加、产、运、销等方面的专业大户,带动一主经济,致富一方群众。通过三抓,引导、推动农业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之路。四是日常管理由 “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第五篇:浅谈当前工程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工程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陈阳霞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他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实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既是一项“阳光工程”,又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一项举措。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但是,近年来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案件也时有发生。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中,发现招标投标工作从报名、资格预审和招标投标操作的过程及事后的监督检查等环节存在着错位和缺位现象,同时也暴露出招投标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及法制不健全等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一、当前工程招标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肢解工程规避招标。按照规定,造价5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必须招标,50万元以下的工程可直接发包。有些单位为了逃避招投标程序,经常把造价50万元以上的工程进行分拆或肢解,从而达到指定施工单位的目的。而招投标管理部门在审核报建单位的工程造价时只根据报建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备案,缺少严格的审核把关。

2、控制信息限制投标。《招投标法》规定对招投标信息的发布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人常借口提高工作效率随意缩短信息发布时间,客观上造成了潜在投标对象获知信息的不平等。

3、设置障碍排斥他人。由于现今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为中心转移到以“项目”为中心,一些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了使内定好的施工队伍顺利中标,滥用权利,在招标文件上暗做手脚,量身定做,制定倾向性条款,为意向的投标单位开绿灯;或是提高招标资格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以利其意向投标单位;或是要求参加投标企业提供巨额保证金,以巨额保证金吓退不知内幕的潜在对手,或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而获取中标资格,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假借资质参与竞争。《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与招投标报名。但在实际报名和资格审查过程中,招投标中心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审核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致使假借资质、以他人名义报名的现象时有发生。

5、暗中勾结泄露标底。招投标过程中,标底的制定是确定中标单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标底的保密工作至关重要。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具备标书编制能力的单位为数不多,加之监管不到位,致使标底泄露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投标对象的公平竞争。

6、签订合同偷梁换柱。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应在中标后30日内在招投标办的监督下按标书内容签订合同。由于人手不足及管理上的松懈,合同签订的监督并不到位,也正是由于监督的缺位,使得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发现和查处。如在借资质中标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乙方并不是中标时的单位;而在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串通的情况下,合同的价格并不一定按中标价签订,使得招投标工作仅仅流于了形式。

7、转包工程获取利润。“转包”现象的存在是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8、评标办法不够科学。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办法,以至于有些单位,单纯着重报价高低,且整个评分方法重定性评分,轻定量评分.专家评标水平和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9、招标代理有待规范。由于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方式,已由审批管理依法改变为过程监督,依法登记备案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招投标工程的操作都由招标代理机构来完成。由于我国招标代理业务起步晚,招标代理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代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选择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的结果。其次对于代理机构的工作成果,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

10、后续监管无人负责。当前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一种重场内管理、轻后续监督的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既有思想上不重视、人手不足的原因,更有体制上的原因,施工队伍的年检和日常管理属建设主管部门,因此招投标办和建设主管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得招投标管理的后续监督工作出现真空,一些本可以通过后续检查发现的问题,如借资质、非法转包、擅自变更合同等等未能得到及时的揭露和纠正。

二、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招投标领域产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以权谋私。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考验,以权谋私,违规参与招投标活动。二是招标投标的法制还不完善。《招标投标法》对招标投标的一些环节缺乏强制性规定,尤其对资格预审和评标等关键环节规定过粗,标底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明确,存在一些可以人为调控的因素,如利用资格预审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入围,利用评标办法中的人为因素操纵评标结果或控制中标单位。三是业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招标投标法》给予业主的权力过大,对其缺少责任约束和追究制度。四是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的人员配备不足,使招标投标监管难以到位。五是招标投标管理、监督体制没有理顺。我国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引发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监管不力。六是招投标市场不够健全规范。招投标市场的信息服务、场所服务、集中办公服务等基本功能还

不健全,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招投标市场对遏制腐败行为作用的发挥。

三、解决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有效监督。

一是健全监管机构,加大工作力度。要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管理职能,依法查处招标活动中的包括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要强化招标投标备案制度,落实招标投标书面报告制度、招标结果公示制度、邀请招标批准制度等制度的建设。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要充实力量,认真履行职能,针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堵塞漏洞。

二是明确责任,加强工程监管。要进一步明确招投标办与建管部门的责任,对招投标工作涉及最多的建设工程实施“两场联动”监督,即招投标市场与建筑管理市场协调动作,跟踪管理,严防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出现转包、违法分包、违规变更设计等违法违规问题。

三是加强执法监察,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查违法违规问题。监察部门要实施驻场监督,对有串标、挂靠行为的投标作废标处理,根据情况停止投标人一年至二年内在本县建设市场的交易活动。对招投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纪律法律责任。以有力的执法监察保证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运作。

(二)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规范招投标运作。

一是将招投标中心与招投标办脱钩,使操作与监管分离,保证监督到位。招投标依法加强建设项目报建、建设单位资质审查,严格掌握招标文件的重要条款,充分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职能,切实加强对招投标程序和过程的监督,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防止招标人设立背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招投标工作的依法进行。

二是加强对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的法纪教育。注重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其廉洁自律的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意识。

三是加强对招标代理单位机构的约束。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和执业道德教育,促进其规范从业。

四是加强招投标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修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人员管理,调整充实专家评委库,改进评标定标办法,严格场内交易活动的程序,使中心成为招标投标活动的有效载体。

五是实行招标负责人终身负责制,有效解决串、陪标现象。作为招标一方的代表,多为建设单位的领导人,投资所用的钱都是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工程价款的多少和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关系。从而给一些施工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负责招标的人由于得到了种种好处,不可能对工程质量、造价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从而施工方可以邀请一些同行,对其实已经“内定”下来的工程进行招投标,这也是“陪标”现象的“症结”所在。本人认为,要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应对招标负责人实行其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制,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则可以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可以预防一些行政干预的因素,避免了招标投标中的“陪标现象”。从源头上杜绝了工程腐败现象形成,减少类似虹桥的“豆腐渣”工程。

(三)健全规章制度,净化招投标市场。

一是建立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制度。对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等行为要严肃查处,视情节轻重,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或不准开发新项目。二建立信用档案,完善廉政准入制度。对有假借资质、违规挂靠、违规转包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使这些企业或人员在市场准入时受到限制,以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廉政准入管理。

三是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通过加强企业年检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对达不到规定要求以及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坚决依法予以降级或清出建筑市场。

四是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行业保护。进一步完善建设市场,其核心是交易中心同政府职能部门分开,明确建筑市场的服务责任。加大进场交易的规范力度。所有工程项目一律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建立有形市场,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且还可以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和行业保护现象,减少串标陪标现象。建设单位可以在交易中心找到好的施工单位,施工企业凭实力增加了中标机会,外地企业不再受地方保护的困扰。有形市场的完善必将进一步打破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的壁垒,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作者系中共安远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下载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辖区居民的参与率还有待提高,部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继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二) 资金不足,有......

    当前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5篇]

    对投资50万元,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构筑)物全部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是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为遏制建设领域腐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前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

    当前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业务不熟、业务不精的问题。 当前部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不熟悉、不精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缺乏创新,完全按照前人的老套路去做,不学习,不提高......

    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全文5篇]

    [摘要]近年来,新华区人民调解工作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在化解民间纠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

    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金寨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黄遵碧、汪永芳、程晋江等近日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一、家庭教育缺失极易导致未......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年03月13日 08:35 来源:陈仓区纪委 作者:任虎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

    浅谈当前老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当前老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陈晓明 老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近几年来,老干部人数呈逐年增长、年纪逐年增大之势,老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