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时间:2019-05-13 03: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第一篇: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著名能源专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在第三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为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最终要向绝对的近零排放努力。何建坤说,从国际上看,现在,各国所承诺的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与实际的排放量,二者之间差距大概是50亿吨到100亿吨二氧化碳。中国作为排放大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从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也面临日益强化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从1990年到2011年,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跨越了中低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节能减排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了56%,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58%。但在另外一个方面,能源的总量增长了3.5倍。现在,中国能源的总体消费量已经占到了世界的2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接近全球1/4。去年,煤炭的生产量达到了35亿吨原煤,超过了科学产能供应的能力。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超过了55%,资源的制约、能源的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何建坤认为,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从国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全球常规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全球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制约,使得中国不可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耗为支撑的现代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低碳城市既是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变革的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是必然的。城市化既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社会福祉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这也是导致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较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我们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探索低碳、绿色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方式。

何建坤强调,当前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统筹近期和长远,同时要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大局。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也将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生态城市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护和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要建立和实施低碳排放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环境目标。

何建坤表示,要实现全球保护气候的目标,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要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至少减少一半。到本世纪末,全球都必须实现近零的排放。所以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最终要向绝对的近零排放的低碳目标来努力。

何建坤认为,我国进行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制定明确的低碳发展目标和发展进程,要逐步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尽早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当前我国主要以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为目标,但是GDP如果保持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然还会上升。针对这样的目标,要

逐渐地实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的控制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国已经提出了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设想。

何建坤特别指出,必须要研究二氧化碳何时可以达到峰值而且开始下降。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的建设由于产业结构的高碳特征,现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像北京、天津、上海这些大城市,其人均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像东京、伦敦这些国际大都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像一些比较小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已经超过了人均十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超过了欧盟当前人均7.5吨的排放水平,而且现在的排放仍然还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

所以,要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体现低碳的特征,沿海大城市必须逐步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当前,中国四个直辖市加上深圳、广东省和湖北省,五市两省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试点的省市,要给企业分配绝对量的碳排放的额度,所以通过市场的手段来促进市场的减排。

何建坤认为,我国低碳城市的进程要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首先必须要促进产业的转型,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首先必须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在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要最先达到峰值,并且持续下降,交通和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发

展像水电、风电、核电这样的非化石能源,使得煤炭石油这样的化石能源的消费要趋于稳定并开始下降,从而会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改变依靠不断增加投资、以重化工业产能扩张为驱动的发展方式,要逐渐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大量的投资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工业产能扩张,就会需要大量的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品,从而拉升高耗能产业的比重,使得高碳产业的特征难以改变。所以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财税金融政策体系,为低碳的发展提供政策的保证。

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地区和行业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形成促进企业减排的市场机制。何建坤认为,当前,全球生产低碳城市的发展潮流和理念为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当前,发达国家低碳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在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社会的运行效率,可以有效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城市布局中的道路交通、建筑产业体系和能源供应体系都可以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的理念下统筹规划,突出以生态低碳为重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低碳将是未来十年会展业发展的新理念

低碳将是未来十年会展业发展的新理念 TAGS:发展,会展,未来,展会,经济,展览, ●建立和完善企业基于PLM技术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山寨手机企业的组织特点:基于网络组织●论计算机审计系统下审计工作的创新●企业网络设备管理解决方案VPN应用

低碳的理念正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恐段时期,低碳概念将是经济领域绕不开的话题。如今,各类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节庆活动、大励旅游、体育赛事等与会展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从某种程度上说,会展已日益渗透到经济、科技、政治等领域并

由此被赋予了更大的功效。若基于这种对会展业的理解,低碳经济对会展业的影响将如何体现?本专访了目前走在会展业态研究领域前沿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

中国对外贸易:您曾经说:“低碳将是未来会展业发展的新理念。”具体的含义是什么?陈泽炎:谈到低碳对会展业的影响问题,必须更深入地认识会展业的本质。会展已日益渗透到文化、科技、政治等领域并由此被赋予了更大的功效。

展会上有人群的聚集,所以展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从展会起源看,经济和贸易因但展会在展示宣传方面的社会功能也日益突显出来。现在世界都认同“软实力”的说法。而“软实在经济方面。譬如我们可以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举办过双边的“动。其中互相举办展览就是必有的项目。2008年和2009年,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展览会都成为展示成就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们还应注意到,展览更是人际接触的重要信息节点。只有在展会上才能够做到人际间、面对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展会成为人际接触的信息节点。全球化带来了便捷化;网络带来了虚拟化。但人际当面交流,这是不言而喻的。政府主导型展会在我国会展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和为会展经济的中国特色之一。最新的认识是,当前大量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存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由于会展已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等领域并由此被赋予了更大的功效,所的影响,已经不是单纯的展会本身的绿色和环保的问题,而是在展会这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上,靠展碳的理念。

中国对外贸易:我通过采访了解到,绿色环保确实已经渗透在会展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您了解府会展办、组展商、场馆方等

<优麦电子商务论文>等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陈泽炎:绿色环保的理念确实已经被广泛地接受。从组展商看,一些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会的一大热门,而低碳也成为今年各种展会上的亮点,比如今年的广交会上,我看涉及到低碳话题的最多的。

在展览工程方面,以常州灵通公司发起的“标准展位特装化,特装展位标准化”已经会同中国在展览工程行业做推^在场馆方面,有些展馆已经在推行自然采光,降低能耗,鼓励参展商用可回装的布展材料、对参展商使用的音响也提出了分贝的限制等等。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做进中国对外贸易:对于现在的网上会展,或者说让展会搭上电子商务的平台,您认为发展的前陈泽炎:2009年关于实体型展会与网络型展会的关系问题曾出现了争论。这种“虚”、“实”在于,原本相安无事的展览公司和网络公司,由于网络公司挟自己客户资源优势也要举办实体展网商开店的各种商品展览会),从而变得激烈起来。

但是对于大多数资本货物型的专业展会而言,上述顾虑似乎还不大。因为,毕竟网商几乎全部的中小企业,他们适合经营的也大多是便于网上交易的生活用品或较低价值的一般商品。大凡生产所谓资本货物,大凡技术含量高、需要系列配套服务的技术产品,如果仅凭虚拟的影像来订货下单

性能参数谈判和实际演示操作就要签约成交,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预想,今后的各种实体型展会与网络型展会将能够获得相辅相成的发展。其前景应当是进体型展会与网络型展会的各自优势;既要继续办好实体型展会的宣传网页、专项网站,同时也要借的技术平台,搞好网络展览会的运营。从展览业行业来看,网上展会取代不了实体展。因为人和人的交流以及看实物的感受是与虚拟世界不一样的,它们是互补的,不是零和的概念。另外从商业角在大多数企业营销首选的仍是展览会,然后才是网上促销,这是人家统计的结果。

中国对外贸易:上海世博会传达出了低碳环保的理念,这种理念被融入进人类的未来生活中念对会展业的影响,您认为本届世博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陈泽炎:这次世博会确实体现了低碳环保的主题,比如有的世博

低碳将是未来十年会展业发展的新理念_第2页 TAGS:发展,会展,未来,展会,经济,展览, ●建立和完善企业基于PLM技术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山寨手机企业的组织特点:基于网络组织●论计算机审计系统下审计工作的创新●企业网络设备管理解决方案VPN应用

会场馆利用了保留下来的老厂房等等,世博会是中国会展界的一件大事,通过举办世博会能够地了解会展经济和会展活动是怎么回事,世博会还会留下一大批会展建筑,大概留下三十几万平米进一步缓解上海展览场地紧张的局面。世博会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以及体现绿色念一些展示技术都在使用,这将促使我们整个会展经济能够朝着与自然、与社会发展更协调的方向努力。

中国对外贸易:您提到,经济全球化给展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功效。您是什么?

陈泽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在这种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对会展经济理解。经济全球化给展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功效,因而也就更受关注。我认为,展会是多种贸易的综合平台。展会本由集市演变而来,其地域性和时限性都很明显。球化,世界时空距离在缩小,使展会的地域、时间、商品等范围不断扩展,日渐成为多种贸易的综谓“多种贸易”是指:国内与国际贸易、商品与服务贸易、单项与综合贸易、双边与多边贸易等方合平台”是指:展会可发挥展览、演示、接触、交流、联络、沟通、洽谈、成交等综合功效。此外实物型与虚拟型,短期的与常年的,展览结合专业市场,展览结合会议论坛,展览结合节庆展销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风险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如此。当前发达国家兴护主义已扩展到国际展览会,使之成为壁垒纷争的激烈战场。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又

动经济发展,所受这种打压尤为严重。近年来在欧洲的汉诺威CeBIT、柏林IFA等展览会上

<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多次发生中国展品被指控侵权而遭展台查封、人被带走的严重情况。这些情全球化的背景密切相关,只不过展会成为各种复杂斗争的战场了,再者,展会是产业活动的有效载体。这方面励展博览集团的CEO陆思奇先生说得好。他说:“须贴近所服务的产业,理解和预见所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要使参展企业能够在展会上得到该产业率”的最新解决方案;展会还要创造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联系、和谐的社区般的环陆思奇的这番话,我们不难体会展会作为产业活动有效载体的重要作用。

最后,展会是拉动经济的特殊手段,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的展会经济活动得到国200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20项具体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出“发展会展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2009年2月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刻,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2010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事项。会议指出,按进度、高质量完成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有助于提于克服危机,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对外贸易:除了“低碳经济将带来更加深入的绿色科技会展理念”,您对未来中国会展业哪些预测?陈泽炎:未来十年,展览产业的产值和GDP所占比重有望赶超德国;按ICCA标准接数量提升到世界前三;在北京、上海出现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节庆;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具有创响深远;陆续建成的一批城市展馆将带来会展经济新格局;以会展业为龙头引领服务业发展;在深圳、广州等地将出现大会展集团;中国继续大量出国参展并有重要展会走出去;中国会展业国际呈现常态局面;中国会展教育、会展研究将取得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对外贸易 》 2010年5期

第三篇:低碳节能减排生态城市

低碳城市

一是建设低碳城市对河北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河北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容量有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在2015年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目标,在2020年实现接近或达到4万美元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河北转变发展方式,不仅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更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社会运行模式、市民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城市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低碳城市,是河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标”。

二是建设低碳城市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重大意义。建设低碳城市,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息息相关。他在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创业,加强低碳宣传、培育低碳文化、发展低碳创意,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共建低碳绿色家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排放、增加碳汇、打造低碳环境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后指出,建设低碳城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助推器”。

1、河北要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2、河北建设低碳城市,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资源整合、四力合一,坚持科学谋划、重点突破,坚持搞好结合、整体联动。

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杭州发展低碳经济,要着力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三篇文章。

4、打造低碳建筑,要着力在落实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上下功夫。

5、打造低碳交通,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交通运输模式,倡导绿色出行,倡导“公交优先”,打造低碳交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

6、指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为节能减碳作贡献。我们要积极动员全市人民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少用空调,多吹电扇;多步行、骑自行车、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利用井水灌溉和洗涤等。

7、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我们要开展全民绿化植树活动,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培育城市“碳中和”能力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形成碳源和碳汇城乡互哺的新格局。

8、,打造低碳社会,必须变革城市管理,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管理。我们要践行“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块布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低碳科技普及中心、“绿建筑”展示中心、低碳学术交流中心和低碳信息资料中心,推行“绿色办公”计划,加快对办公大楼进行低碳化运行改造;推行“绿色学校”节能计划,培养学生低碳生活习惯。

结构低碳:就是要围绕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积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动杭州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基底低碳:就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汽轮机、水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从源头上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

方式低碳:就是要通过实行生态有机农业管理,推进工业、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减碳,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拓展电子商务,推动低碳创业,开发低碳科技,开展低碳设计,倡导能源合同管理,培育静脉产业等方式,推进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

低碳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与“绿色建筑”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它更加关注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降低物耗,提高能效,实现建筑低碳化。

低碳交通:是指在交通系统中实现低碳化,包括交通组织的高效化、出行方式的公交化、交通能源的低碳化等。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环境: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所谓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以此增加碳汇,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低碳社会: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生产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领域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社会。

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碳中和:是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这是“地球村”居民对气候变暖现实进行反思后的积极行动,也应该成为杭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四篇:我们发展的未来-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但对于城市规划中如何有效落实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如何确定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内涵,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低碳城市的认识

自低碳概念提出以来。各方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都较为热衷,而低碳城市相对还处于研究初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理念推广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控制碳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应该首先关注人口、产业大量聚集的城市地区,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这里是近现代人类工业文明的“结晶”.也是人们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消耗能源、排放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头所在。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建立发展低碳城市的模式,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低碳城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夏垄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刘志林、戴亦欣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

(一)低碳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系统,需要规划、建设以及政策、制度的推动:

(二)低碳城市是生产、消费的互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是重点:

(三)低碳城市是城市循环经济的一种形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能率、高效益、高循环为主要特征。

可见低碳城市理念涵盖着能源技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政策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革新。

二、低碳城市规划定位

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对城市建设和碳排放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只有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明确低碳城市规划内涵、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中。当前,低碳城市建设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并逐渐系统化。

城市规划应该承担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在特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低碳理念及技术与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对城市进行空间和发展时序的制度性安排,通过相关可以有效发挥规划的综合引导作用,通过明确城市低碳发展目标,识别确定低碳发展任务,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三、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低碳城市规划编制框架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即需对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并针对不同地区在功能、开发强度、建筑和空间形态方面的差异,提出各地区在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方面实施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的规划设计对策。其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重点在于构建适合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框架,揭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

(1)在区域规划层面,应注重运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信电缆的“流动空间”构建“巨型城市”;设计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的大都市空间结构;用新的功能性劳动分工来组织功能性城市区域;避免重复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2)在总体规划层面,应综合考虑城市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及固碳措施。

(3)在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层面,应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对城市中功能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减少碳排放的规划对策。

(二)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目前关于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城市空间结构对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如美洲发展银行FernandaMagalhaes 等认为城市形态影响了城市的能源消费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和街区结构、大小、密度,以及土地利用模式、交通模式等均影响了城市的碳足迹,并通过对巴西首都Brazilia和东南部的Curitiba 两个城市燃料消耗量的对比研究,验证了低密度开发的Brazilia 相较于适度密度开发的Curitiba,在城市运行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能量。

(2)合理的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日本学SachihikoHarashina 通过对比东京大都市区与纽约都市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认为低碳的城市结构应是多核心的。潘海啸、汤锡等认为低碳城市目标下的城市规划应坚持5 个导向原则:步行导向发展>自行车导向发展>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形象导向发展>小汽车导向发展;低碳目标下的区域规划应采用“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且强调区域公交网络与区域空间布局模式相适应。德国的Reiss Schmidt 在研究“慕尼黑应对气候变化集成战略”时,针对城市结构方面强调:①紧凑、城市性和绿色聚落战略;②高密度化发展、宗地再利用的“内向积聚”;③住房、工作、休憩和购物多元功能构成的混合利用搭配;④建设近距离出行城市,如公共交通方式、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高可达性;⑤突出以“高密度、低高度”为特征的场所;⑥突出包括公园、袖珍公园体系在内的绿带。

(三)低(零)碳社区建设实践

关于低(零)碳社区建设理念,全球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英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部门于2006 年颁布了“零碳住宅”政策(Zero Car-bonHome)。其政策目标是从2016 年开始,所有在国内建造的住宅都要达到“零碳”标准。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共同发起“一个地球生活”活动,旨在让可持续的居住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易行、有吸引力,并提出社区开发建造时需遵守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的交通体系等十项原则。

关于低(零)碳社区(城市)的实践,全球已经有部分成功案例,如1980年竣工的丹麦Beder 的太阳和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以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主要能源。再如英国伦敦南郊的BeddingtonZero Energy Development(BZED),占地1.65hm2,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我国天津的生态城和以低碳技术创新为特征的阿联酋的Masdar 城。

四、低碳城市规划的手段

建设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决策源头和宏观层面上确保低碳发展,在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则要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实现低碳设计。

(一)城市空间布局

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的高效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防止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的发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内耗,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要尽快遏制大城市主城区“摊大饼式”的蔓延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城市的空间由局结构应以组团式为主,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夏季的空调能源消耗。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应适当集中紧凑布局,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二)产业规划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利时机,先行先试,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污染工业、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全面完成城区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能耗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将可再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应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在用地规划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和有效的引导。

(三)交通规划

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2个行业,占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据估算,北京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50%~60%。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要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加快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打造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做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规划管制。

五、结语

对于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实践与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法定编制体系 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新,是低碳城市规划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总体规划层面,要以“低碳城市 作为规划项目的发展目标之一,相关低碳构思主要体现在:城市布局的方法主要是公共交通走廊引导居住用地开发,交通枢纽引导城市服务业发展,同时促进周边用地的混合发展,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促进交通减量和城市运行减碳;在能源利用方面,提出能源结构调整 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碳氧平衡分析 提出生态固碳措施等。在控规层面.要在相关低碳构思中体现并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产业减碳策略;以紧凑集中为导向的混合布局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系统,以扩大碳汇为导向的多样化生态系统.以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等。并通过低碳的目标体系和控制指标体系 来具体指导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寇有观.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科学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0,(3):22-24.

[2]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8):1-6.

[3]罗巧灵,David Martineau.美国交通政策“绿色转型”、实践及启示[J].2010,(9):5-10.

[4]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6):1-7.

[5]顾朝林.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城乡建设,2009(11). [6]李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D】.长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来源:中研智业集团

更多信息请关注:@北京东西部能源技术研究院 @陕西中研智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五篇: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得分:_______

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2 ~2013 学年第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PDOOO10 生态学专题

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风景园林 8126331 张轩赫 吴永波

二○一三年五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城市的环境威胁的程度日益严重。基对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又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性,即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以生态规划为依托,将“低碳”的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导则和指标的控制引导,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生态管理体系、效果评估机制。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原则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struction of ecosystems

more and more, the extent of the city's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threats.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city, and further also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low-carbon eco-city construction, which uphold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ecological planning as the basis, the “low carbon” concept into urban planning;introd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building control guidelines and indicators to guide, to achiev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chanism.Abstract

Key words: low-carbon, eco-city, in principle,1引言

低碳生态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转型模式[4],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自身发展,从规划设计、技术应用,到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战略和路径探讨层面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性,并加以论述。概念的提出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2]。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但对于低碳城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界定的内涵,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

2.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3]。

2.3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以低碳发展为中轴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促进自然生态、经济低碳和社会幸福的城市发展新模[9]。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是“人与环境协同进化的渐进过程,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循环再生功能渐进完善及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服务功能渐[10] 进熟化的过程”。

3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

3.1 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

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因此,应当立足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的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满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构筑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干预力度和统筹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整个发展过程,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怀来县由工业经济向旅游度假经济和科技研发企业转型,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厘清,实践上也鲜有可供借鉴的城市案例和经验。在我国以往的规划过程中,较多考虑的是城市增长的土地使用要求、空间美学秩序等因素,相对较少的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碳排放等因素上考虑方案的取舍。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方面的作用发挥。

在此背景下,上海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选择3 个低碳示范区有所侧重的开展实验性的探索,无疑是一个明智的抉择。无论是低碳生态社区还是低碳商务区,都代表着上海探求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的一种规划努力。这种自下而上、小范围的实验性实践,易与不同城市的现状密切结合,是城市走向低碳生态化的可选择路径。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并非一定要从整个城市开始[6]。

3.2以生态规划为依托,将“低碳”的理念引入城市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根据城市环境合理的调整城市规划布局,使经济的发展向低碳经济的模式靠拢;其次,通过政府颁布相关政策,合理调整交通方式,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再次,通过媒体等有效地宣传媒介,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影响并引导人们积极地行动起来,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积极倡导推行低碳生活模式,使生活更环保;最后,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引进并采用一些高科技且环保的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使建筑业尽量少地产生环境垃圾。

3.3引入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利用经济手段,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生态环境补贴补偿机制,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和建立生态受益方责任制度,不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供给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提供生态屏障的区域构筑发展平台和空间。重点是要采取项目支持等方式的“造血型”补偿,将补偿金转化为实物、人力、技术等,培育造血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7]。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培养相关方面的科研人才,加速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推行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并积极发展可循环产业,实现整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3.4 建设导则和指标的控制引导,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虽然城市规划并不能对三个碳排放来源均进行管制,但是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土地使用的谋划,在低碳方面发挥作用。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致力于发展占地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尤其是在城区快速扩张时期,由于“锁定效[8]应”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城市规划的不可替代作用。从低碳生态的要求看,城市规划在控制土地使用与空间时,必须考虑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循环利用以及综合管理。上海的经验表明,低碳生态示范区必须先明确碳减排的综合目标。3.5 建立科学的生态管理体系、效果评估机制

完善管理体系低碳生态示范区是一个有着鲜明特征,明显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建设区域。为了便于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积极研发和引进新能源产品,如风能、生物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形成碳源和碳汇区域平衡的基底环境,使其更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度,更有利于低碳生态规划的推进,管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与现行管理体制衔接较好的管理模式更能有效地保证低碳生态区建设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 0 0 9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R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张 泉 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22-24.[3] 顾祎婷 靳文宁 林秀姐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2:22-24.[4] 仇保兴.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C].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5] 郝文升,赵国杰,温 娟.低碳生态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 ,19(4):28-33.[6] 闫整,房文娟,肖华斌 上海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实践进展与启示[J].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2011.26(3):265-275.[7] 刘秋妹,朱坦,史学瀛. 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的法律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 生态经济,2010(7): 174 - 178.[8] 张学恒,刘筱,赵成光. 济南 EPS 板外保温工程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5): 468 -471.

[9] 赵国杰,郝文升. 低碳生态城市: 三维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6): 31 - 36.[10] 王如松. 生态城: 绿韵红脉的交响曲[A]∥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课题组. 导航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实施模式(跋三)[C].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下载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的压力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因而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

    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

    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 王 立 2011年第1期 ——生态建设 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的综合载体。作为节能建筑的新兴概念,“绿色建筑”......

    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业:广告学姓名: 姜风学号: 1141046009 课程名称: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及......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新闻标题:发布时间: 2010年4月14日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阅读次数:75默认字体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范文)

    发改气候[2010]15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去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

    低碳 绿色 未来[精选五篇]

    低碳绿色未来 给你一个名词:低碳。 给你一个问题:什么是低碳? 给你一个建议:向下看。 低碳是当下的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减少。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

    电动汽车如何驶向低碳未来

    气候组织日前发布了首部以电动汽车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低碳技术市场化之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如何驶向低碳未来,调查报告《电动汽车如何驶向低碳未来》。 气候组织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