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

时间:2019-05-14 01:1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

第一篇: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的压力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因而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低碳生态城市在空间上的落实,对低碳生态城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内涵;基本特征;空间布局 前言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物质的流动、空间的扩大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在工业革命后,能源的消耗量急剧上升。这也就意味着,要解决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城市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控制城市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以达到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能耗的目的。正如科学发展观所说,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2.1 内涵的含义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2.2 生态城市的含义

低碳生态城市,首先是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其次是在降低碳消耗量的角度对生态城市中的“生态”一次进行诠释。低碳生态城市事实上是生态城市的第一阶段,即首先从最容易入手的硬指标来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最终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低碳”是手段,“生态”是目的。

要解释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就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说明,通常的角度为哲学、功能、经济、社会、空间等多个层面。如表2-1所示,低碳生态城市在哲学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功能方面表现为通过将城市转变为自然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减少大自然对城市的“排异”;在经济方面,生态化体现了循环,低碳化体现了高效;在社会方面,通过减少碳的排放,即减少小汽车等高能耗交通工具的使用,不仅缓解了道路交通问题,还使邻里关系得到了促进,从而加强了社会之间、自然与社会间的融合;空间层面主要体现了紧凑和符合。

表2-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2.3 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 2.3.1复合性

“低碳生态城市”,也就是“低碳型生态城市”的简称,其既具有低碳城市的特征,也具有生态城市的特征,更确切的讲,就是在低碳这一角度切入的生态城市,其落点最终还是生态城市。具体而言,“低碳城市”主要体现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则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居住适宜、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等方面。于此同时,在名词内涵上,“低碳生态城市”既体现了通过“低碳”手段来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又体现了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因此,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内涵方面。低碳生态城市都具有明显的复合性特征。

2.3.2 多样性

低碳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与生物相类似的多样性,表现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状态及其相关行为活动主体的复杂程度,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是城市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低碳生态城市倡导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必然促进城市用地上多种功能的混合,从而体现和提高城市多样性水平。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表现为城市内外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各类子系统的独立性和丰富性程度,是各子系统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条件之一。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城市网络的多样性,即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的联系程度的影响,它 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3.3 操作性

在“低碳生态城市”中,“低碳”与“生态”这两个概念都是在日益严重的环境威胁下提出的。如果说,“生态”的含义比较宏观、抽象、模糊,“低碳”的含义则更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低碳生态城市的所有操作性特征,更多的是由更为容易达到的“低碳”一词来体现和实施的。低碳生态城市的“低碳”,作为一个数据化的硬指标,与一些空泛的软环境指标截然不同,直接为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即减少碳排放量,也就是降低能耗或底稿能源利用率。这种指标相对更容易量化和衡量,因而也更有操作性。

操作性的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可操作性反映了低碳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的前期,是阶段性的目标,是实现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切人点;第二,操作性表现在低碳生态城市的量化和表征,规划和建设需要具体的、明确的方法和技术体系,低碳这个标准就完全迎合了这种需求,给无论是企业民众,还是政府部门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让宣传部门有了更为响亮的口号。这种方法和技术体系至少包括: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和生态技术等。

2.3.4 高效性

低碳生态城市的高效性具有自身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①城市能对于源利用上的高效;②城市内部自身转换系统的高效益。低碳生态城市在“自然物质一经济物质一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自然物质投人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从而实现了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然而实际生产生活中,这必须需要一套完整的衔接性产业链的支持,并要尽量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成为下一环节的原料,这种情况在生产中即使能够实现,也会由于部分原料的低质量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但是由于原料是废弃物,所以在采购成本和总体环境成本上将会有极高的竞争力);③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低碳生态城市以生态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耗、碳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低碳生态城市的高效性还特别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减少并趋于最小化。在此过程中,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虽然或许会提高一定的管理和行政成本,并且这种高效除了大型集团化公司以外,其他多个企业联合是很难协调和协商的,但是这些成本足以用能耗的降低和环境成本的降低来弥补,因而在整体上是可行的。

2.3.5 循环性 低碳生态城市的循环性体现在其是良性循环。所谓良性循环,至少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①改善自然系统的循环。低碳生态城市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起积极的作用;

②循环层次及内容的全面性。即,城市循环的内容涵盖方面的全面和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循环速率合理,循环系统平衡。即,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了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的平衡;

④循环机制明确。即,城市各系统的循环机制(制)已经明确,并且选择了正确的循环模式;⑤解决关键问题。即,阻碍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制约因素都已经被识别出来,并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处理。

以上的良性循环仍然存在一个协调问题,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多个企业形成“零排放”的有效产业循环链条,在这其中,为了使得排放的废弃物完全成为原料,对于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能都要求相对均衡,否则某一企业的产能过高必然会导致其他企业无法完全接收其废弃物,从而最终导致链条崩溃。所以所谓“零排放”是基本没法实现的,企业总是要扩大规模,如果不是同属于一家公司的下属企业,根本没法做到一致的扩张步调,因而,这种循环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应该对少量的额外废弃物进行处理预案的应对。

低碳生态城市的循环性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①提高了物质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率,减少了城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与破坏,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生态化,使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子系统能够更好地融人到自然生态这个大系统中。②提高了城市的自立性,大大减少城市外部地理环境的物质能量输人,使得整个循环自给自足。

表2-2 低碳生态城市基本特征分析 3 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规划中,只是在文本中强调低碳和保护环境,却很少落实在图纸上。比如很多新兴的小城镇规划,文本上都在强调环境的和谐性,但实际上却从未在土地利用方面来考虑这些问题。城市规划的一切问题,包括目前城市中出现的种种难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治安问题、社区问题等,其实最终都可以归结到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上。就拿交通问题来说,真正能解决交通问题的,不是修多少条道路。尽管,满足道路的刚性需求是一种方式,但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通过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从源头上减少人们的出行,或者使长距离出行变为短距离出行,从而鼓励人们使用步行或者自行车出行这种便捷、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其实这种土地利用的问题最终会归结到政府部门的利益问题上。之所以长距离出行导致小汽车激增,很大程度上就是严格的分区规划所造成的,然而问题是,只有这种规划才容易得到批准实施,因为这种布局迎合了政府高价卖地的需求,迎合了政府部门的利益,因而,从源头上改变政绩与GDP完全挂钩的评价模式,并且将政府的大部分收入通过产业转型而从土地转让金中“解救”出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

交通问题本身就是低碳生态城市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倘若从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上降低了交通能耗,那么低碳城市的指标就会很容易达到了——产业链方面的协调与企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而相对容易解决,政府所要协调的就是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低碳生态理念在空间上的落实

4.1 交通方面

首先,减少完全严格的功能分区是必要的。

尽管功能分区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在空间布局上仍然要考虑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结合,以达到减少出行、缩短出行距离的目的——即首先考虑步行系统的建设,其次是考虑自行车交通系统,然后是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布局,最后才是小汽车出行。功能分区并不是在每个区域只进行单一的功能布局,部分的功能混合是必须的,尽管这种混合也无法避免长距离出行,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4.2 绿地布局方面

楔形绿地在综合方面要优于环形的绿带,实际上,这是因为楔形绿带促进了城市的指状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往往与TOD密不可分,而且其实际绿地面积总是要大于环形绿带的情况——在TOD为主导的情况下,各个公交站点才是发展点,这使得楔形绿地所受到的城市扩张压力要远远小于城市外围的绿带,而这种绿带往往很难承受城市“摊大饼”扩张的压力,会最终湮没于城市发展之中。4.3 住宅用地方面

所有的住宅区都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尤其是高质量的配套设施,这样即使有跨区择校的情况出现,也会极大程度上减少居民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长距离出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铁路学校,这种学校主要是建在铁路局或其附属单位旁边,方便铁路职工在中午照顾孩子吃饭,但这种情况就导致每日早高峰和晚高峰时的巨大交通压力,虽然孩子也可跟随职工班车上下学,但时间并不是完全统一的,而且孩子的长距离出行本身就带有危险性。结语

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型的课题,笔者在前文的分析下有如下建议:

1、公交导向的城市布局

2、鼓励土地的混合利用

3、改变政府当前的盈利模式

4、从绿地结构上,配合TOD进行空间布局

5、住宅区要有高质量的、方便的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潘海啸.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 [2]沈清基.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0,5

第二篇:低碳节能减排生态城市

低碳城市

一是建设低碳城市对河北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河北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容量有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在2015年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目标,在2020年实现接近或达到4万美元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河北转变发展方式,不仅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更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社会运行模式、市民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城市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低碳城市,是河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标”。

二是建设低碳城市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重大意义。建设低碳城市,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息息相关。他在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创业,加强低碳宣传、培育低碳文化、发展低碳创意,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共建低碳绿色家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排放、增加碳汇、打造低碳环境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后指出,建设低碳城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助推器”。

1、河北要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2、河北建设低碳城市,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资源整合、四力合一,坚持科学谋划、重点突破,坚持搞好结合、整体联动。

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杭州发展低碳经济,要着力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三篇文章。

4、打造低碳建筑,要着力在落实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上下功夫。

5、打造低碳交通,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交通运输模式,倡导绿色出行,倡导“公交优先”,打造低碳交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

6、指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为节能减碳作贡献。我们要积极动员全市人民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少用空调,多吹电扇;多步行、骑自行车、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利用井水灌溉和洗涤等。

7、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我们要开展全民绿化植树活动,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培育城市“碳中和”能力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形成碳源和碳汇城乡互哺的新格局。

8、,打造低碳社会,必须变革城市管理,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管理。我们要践行“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块布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低碳科技普及中心、“绿建筑”展示中心、低碳学术交流中心和低碳信息资料中心,推行“绿色办公”计划,加快对办公大楼进行低碳化运行改造;推行“绿色学校”节能计划,培养学生低碳生活习惯。

结构低碳:就是要围绕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积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动杭州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基底低碳:就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汽轮机、水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从源头上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

方式低碳:就是要通过实行生态有机农业管理,推进工业、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减碳,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拓展电子商务,推动低碳创业,开发低碳科技,开展低碳设计,倡导能源合同管理,培育静脉产业等方式,推进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

低碳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与“绿色建筑”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它更加关注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降低物耗,提高能效,实现建筑低碳化。

低碳交通:是指在交通系统中实现低碳化,包括交通组织的高效化、出行方式的公交化、交通能源的低碳化等。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环境: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所谓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以此增加碳汇,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低碳社会: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生产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领域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社会。

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碳中和:是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这是“地球村”居民对气候变暖现实进行反思后的积极行动,也应该成为杭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三篇: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得分:_______

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2 ~2013 学年第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PDOOO10 生态学专题

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

风景园林 8126331 张轩赫 吴永波

二○一三年五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城市的环境威胁的程度日益严重。基对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又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性,即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以生态规划为依托,将“低碳”的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导则和指标的控制引导,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生态管理体系、效果评估机制。

关键词 :低碳,生态城市,原则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struction of ecosystems

more and more, the extent of the city's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threats.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city, and further also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low-carbon eco-city construction, which uphold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ecological planning as the basis, the “low carbon” concept into urban planning;introd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building control guidelines and indicators to guide, to achiev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chanism.Abstract

Key words: low-carbon, eco-city, in principle,1引言

低碳生态城市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转型模式[4],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自身发展,从规划设计、技术应用,到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战略和路径探讨层面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性,并加以论述。概念的提出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2]。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但对于低碳城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界定的内涵,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

2.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3]。

2.3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生态城市:以低碳发展为中轴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促进自然生态、经济低碳和社会幸福的城市发展新模[9]。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是“人与环境协同进化的渐进过程,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循环再生功能渐进完善及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服务功能渐[10] 进熟化的过程”。

3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

3.1 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

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因此,应当立足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的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满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构筑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干预力度和统筹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低碳生态的理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整个发展过程,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怀来县由工业经济向旅游度假经济和科技研发企业转型,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厘清,实践上也鲜有可供借鉴的城市案例和经验。在我国以往的规划过程中,较多考虑的是城市增长的土地使用要求、空间美学秩序等因素,相对较少的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碳排放等因素上考虑方案的取舍。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方面的作用发挥。

在此背景下,上海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选择3 个低碳示范区有所侧重的开展实验性的探索,无疑是一个明智的抉择。无论是低碳生态社区还是低碳商务区,都代表着上海探求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的一种规划努力。这种自下而上、小范围的实验性实践,易与不同城市的现状密切结合,是城市走向低碳生态化的可选择路径。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并非一定要从整个城市开始[6]。

3.2以生态规划为依托,将“低碳”的理念引入城市规划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根据城市环境合理的调整城市规划布局,使经济的发展向低碳经济的模式靠拢;其次,通过政府颁布相关政策,合理调整交通方式,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再次,通过媒体等有效地宣传媒介,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影响并引导人们积极地行动起来,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积极倡导推行低碳生活模式,使生活更环保;最后,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引进并采用一些高科技且环保的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使建筑业尽量少地产生环境垃圾。

3.3引入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利用经济手段,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生态环境补贴补偿机制,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和建立生态受益方责任制度,不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供给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提供生态屏障的区域构筑发展平台和空间。重点是要采取项目支持等方式的“造血型”补偿,将补偿金转化为实物、人力、技术等,培育造血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7]。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培养相关方面的科研人才,加速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推行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并积极发展可循环产业,实现整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3.4 建设导则和指标的控制引导,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虽然城市规划并不能对三个碳排放来源均进行管制,但是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土地使用的谋划,在低碳方面发挥作用。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致力于发展占地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尤其是在城区快速扩张时期,由于“锁定效[8]应”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城市规划的不可替代作用。从低碳生态的要求看,城市规划在控制土地使用与空间时,必须考虑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循环利用以及综合管理。上海的经验表明,低碳生态示范区必须先明确碳减排的综合目标。3.5 建立科学的生态管理体系、效果评估机制

完善管理体系低碳生态示范区是一个有着鲜明特征,明显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建设区域。为了便于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积极研发和引进新能源产品,如风能、生物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形成碳源和碳汇区域平衡的基底环境,使其更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度,更有利于低碳生态规划的推进,管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与现行管理体制衔接较好的管理模式更能有效地保证低碳生态区建设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 0 0 9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R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张 泉 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22-24.[3] 顾祎婷 靳文宁 林秀姐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2:22-24.[4] 仇保兴.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C].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5] 郝文升,赵国杰,温 娟.低碳生态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 ,19(4):28-33.[6] 闫整,房文娟,肖华斌 上海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实践进展与启示[J].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2011.26(3):265-275.[7] 刘秋妹,朱坦,史学瀛. 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的法律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 生态经济,2010(7): 174 - 178.[8] 张学恒,刘筱,赵成光. 济南 EPS 板外保温工程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5): 468 -471.

[9] 赵国杰,郝文升. 低碳生态城市: 三维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6): 31 - 36.[10] 王如松. 生态城: 绿韵红脉的交响曲[A]∥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课题组. 导航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实施模式(跋三)[C].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第四篇: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却几乎没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坏它的本质。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大自然的绿色又在哪儿呢?

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的破坏,再过几百年后我们应该去哪儿生存呢?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该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门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米、洗菜之类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菜;不随意扔垃圾,要把来及进行分类。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家里尽量备用无磷产品„„其实我们能为环保做的事情有许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让我们做好环保,为环保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环境而自豪吧!让我们为这大自然共创美好的明天,一起来为大自然母亲贡献力量吧!

我们为这大自然也许字献出了单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明天将会跟美好!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将会来到!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迎接崭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来吧!

初一:孤独1寂寞

第五篇: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

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

王 立

2011年第1期 ——生态建设

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的综合载体。作为节能建筑的新兴概念,“绿色建筑”最早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武汉市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总量的28%,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源消耗的主要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努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落实节能减排,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实现城市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到2009年,设市城市总数已由改革开放初的216个增加到660个,增长两倍多。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22亿人。中国城镇化水平约为46.6%,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75%左右。而推动城市化进程要求配套建造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建筑耗能,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热水、家电等在内的总能耗已经超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达到约30%。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这一比例还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不仅如此,建筑物还日益成为城市碳排放的“大户”。据估计,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维持建筑物功能所耗能源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约30%。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耗费了地球大约50%的土地、矿石、木材等资源,城市的发展与建筑业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努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必须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武汉市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正在为城市建设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作出贡献。

一是广泛宣传,加深了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必要性的认识。如:在电视上做公益文告、开展“发展节能住宅,造福江城人民”户外宣传活动、《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宣传月活动,在建筑工地悬挂宣传建筑节能的条幅、标语,免费发放宣传册、培训建筑管理人员,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建筑节能业务水平等。

二是制定措施,强化监管,确保节能设计标准在新建建筑中得到严格执行。武汉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武汉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未经审查或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同时,多次组织相关管理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在建工程进行建筑节能专项监督、检查。目前,武汉市新建建筑项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启动绿色建筑,不断提升全市建筑节能水平。在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50%强制性设计标准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新标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水平。

四是以建设“王家墩绿色中央商务示范区”为契机,推进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及施工。示范区的建设以绿色建筑为基础,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探索政策、积累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

五是大力推进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应用。武汉市编制了《武汉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武汉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武汉市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地源资料评估报告》,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激励政策。

六是打造低碳生态新城,为武汉市节能减排作贡献。武汉市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建设总量大,在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对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议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武汉市正式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市率先将“绿色建筑”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抓手,从建筑节能入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构建低碳生态城市,建立可实现、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

——加强宣传,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发展理念。一是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参与建筑活动的各方主体和公众提高对“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三是向公众宣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宣传绿色建筑的经济政策、建设方式、经营方式,激发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机制。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管体系和财政税收激励政策,涉及建设行政主管多个职能部门,涉及项目立项、规划审批、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房屋拆除等全过程,因此应建立发展绿色建筑“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区城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根据《节约能源法》、《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市长令,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明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推进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引导和调控。认真研究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城镇规划和运行模式,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加强农民建房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城乡发展用地的合理布局;加强规划对城镇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利用方面的引导和调控,切实体现城乡统筹和区城统筹。

——抓好科技创新,建立技术标准,为绿色建筑提供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武汉地区的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规划设计与集成优化技术。拟定和建立适合武汉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建立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施工标准、竣工验收规范和运行管理标准;加强技术指标管理和服务,建立发展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专家库,开展绿色建筑学术交流和推广,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以绿色建筑为契机,规划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的规模应用;重点扶持光电、光热、地源热泵的生产企业,节水设备和节能门窗生产企业,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产业支持。■

(作者系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下载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空间应用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 著名能源专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在第三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表示,低碳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

    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业:广告学姓名: 姜风学号: 1141046009 课程名称: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及......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新闻标题:发布时间: 2010年4月14日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阅读次数:75默认字体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范文)

    发改气候[2010]15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去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 ——周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

    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

    合作市低碳生态试点汇报材料

    合作市低碳生态试点城镇 申 报 材 料 合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一一年七月 合作市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介绍 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