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

时间:2019-05-12 12: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

第一篇: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

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 sclunwen01@163.com(请注明投稿期刊)

【摘要】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低碳消费模式主要强调低碳化的消费结构,其理念和形式体现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推进低碳消费模式,需要采取完善政策法规、鼓励技术革新、改变消费观念等一系列系统性的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消费模式交易风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积极实现经济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并以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碳消费模式的涵义

低碳消费是指以低碳为导向,以绿色消费、生态消费为手段,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以满足居民消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念和消费方式,“低碳消费”一词源于21世纪初低碳经济的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随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效仿,提出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除了要求企业致力于低碳生产外,更需要人们从根本上变革消费观念,重构消费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些学者提出,广义的低碳消费模式应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即把消费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把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降到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即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不危及后代的消费能力;五是“新领域消费”,即研发低碳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产品,不断拓展低碳消费新领域。①

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主要环节

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低碳饮食。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实现低碳饮食,一是要平衡膳食,在保证营养、健康的前提下,提倡少食肉禽蛋奶,多吃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尤其是尽量选取当地、应季的天然食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降低碳的排放量。二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要均衡饮食,外出就餐时要酌情点餐、杜绝浪费。三是低碳做饭,采用蒸、煮、拌等节能烹饪方法,选用节能冰箱、节能灶具、节能电饭锅等高效厨房系统,从源头上减少日常饮食的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以生态节能为导向的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按照生态住宅标准,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营到装修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力求获得一种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环境。实现低碳建筑,一是建筑物外墙及屋面要尽量选用隔热保温的新型材料,降低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率,还要采用分户取暖热计量收费、补贴外墙外窗改造、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建筑用能量,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二是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楼道照明采用声控灯技术,室内照明推广使用节能灯等。三是多营造树林绿地,绿化城市屋顶,这样既可使建筑防水隔热,节能降耗,又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以绿色环保为导向的低碳交通。低碳交通,就是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日常出行选择低碳的交通方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大力开发低能耗的新技术和交通方式。实现低碳交通,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持续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二是严格控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其增速一定要与城市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同时,相关部门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与管理,使其合理发展。三是鼓励购置小排量汽车,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方式。四是短距离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交通设计及道路指挥体系要有利于慢速及公共交通系统的推广和使用。

以经济适度为导向的低碳日用。低碳消费要从日常点滴做起。一是选择低碳家电,选购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在生产中采用环保材料的节能家电。二是低碳穿衣,尽量选用自然环保面料和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衣服,减少洗涤次数,鼓励手洗衣服,自然晾干。三是减少生活垃圾,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四是低碳办公,采用无纸化办公平台,通过网络在线处理公文,多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少用传真机和打印机,在减少纸张消耗的同时,更可成倍提高办公效率。五是提倡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淡化面子消费,戒除奢侈消费,减少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推进低碳消费模式的路径选择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积级引导低碳消费。低碳消费要落实到位,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与低碳消费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具体而言,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与低碳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法律体系,使低碳消费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二是依靠制度和政策激励企业低碳生产,引导公众低碳消费。对开发低碳产品、投资低碳生产的企业,给予贷款、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出台价格补贴、税收减免和绿色信贷等优惠政策引导消费,鼓励人们购买低碳产品,增加低碳消费需求。三是不断增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经济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并逐步减少非低碳产品进入市场,使低碳产品的供应结构更加合理。加强对低碳市场的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低碳产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投资,放宽贷款限制,同时鼓励、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低碳产业,确保低碳产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自身运作也必须低碳化,在确保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在日常办公和政府采购过程中努力践行低碳消费,积级推广低碳消费模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鼓励技术革新,企业积级推动低碳消费。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石化资源,同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企业只有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低碳化控制,才能生产出真正的低碳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通过产品低碳化带动消费低碳化。首先,企业要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创新,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企业只有不断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其次,企业要积级采用先进技术,改进传统生产方式,探索绿色生产工艺,选择节能的生产设备,采购环保的生产原料,选用可再生的新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主动降低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以实现低碳化生产。再次,企业应该优化市场交易方式,加大对低碳产品的营销力度,制定合理的低碳产品价格,创造低碳消费的便利条件,不断提高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的热情。简言之,企业有能力且有责任生产低碳节能产品,这样不但扩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助于低碳消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改变消费观念,消费者积级参与低碳消费。公众是低碳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公众应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消费者必须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思潮,培养节能、环保的消费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既要约

束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还要加强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切实改变高碳低效的消费陋习,建立适度消费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网络等大众媒体开展低碳消费宣传,大力普及低碳消费知识,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科学指导公众进行低碳消费,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有区别的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低碳消费专题宣讲,提高全民低碳消费意识,营造低碳消费的文化氛围,把低碳消费变成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动。同时,逐渐完善教育体制,把消费环保化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国民低碳消费教育,从而使低碳消费家喻户晓。

总之,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健康的低碳消费模式,有利于推动低碳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低碳消费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方同心协力,低碳消费模式在未来必定会逐步建构起来,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注释:

①陈晓春、谭娟、陈文婕:“论低碳消费方式”,《光明日报》,2009年4月21日。征稿BLOG:http://blog.cnfol.com/zj2313569711/

第二篇:构建低碳生活

构建低碳生活

前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这都是高碳的带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低碳生活!

摘要

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式才是首选之道。为了人类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发达国家早已开始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能源。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急速发展,能源需求量甚大,而且如今的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很大,并且浪费十分严重。但即使如此,也断不能模仿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而应该走开发新能源的道路,也就是“低碳”道路。发展“低碳”道路不仅要有政府正确的引导和建立完善的制度,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公民的参与,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每一个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都向着“低碳”的生活方式迈进,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逐渐得到改善,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21、社会发展离不开“低碳”

1.1 “低碳”到底是什么?

在中文语境中,“低碳”之前,先后出现过“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全球变暖”等词汇。低碳与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低碳不仅仅是“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全球变暖”的衍生品,它是我们为了发展不得不选择的道路。不得不说,对于低碳的误解,很多正是出于那些“前辈词汇”。的确,低碳是一种环保主张,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方式,是需要更多绿色来保证,也是最早出现在全球变暖的应对方法中,但如果仅仅把低碳限定在这些词义中,又可能让人忽视低碳时代的意义。

例如,“环保”确实是一种时尚,但也有很多人说,我的生活水平还到不了,有些问题环保界还没有共识,有些环保行为本身其实更不环保等等,所以,基于环保而生的低碳我也不感兴趣;也有些人会说,北京今年冬天这么冷,全球变暖像个谎言,我们为什么要低碳?也许正是因为跟这些词语的不当捆绑,低碳才显得那么容易被人忽视。

实际上,即使不谈环保,不谈气候变化,我们仍然要走上低碳之路。低碳不是任何行为的附属品,它只能是我们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1.2 我经济发展的现状

推动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经济发展,而选择怎样的经济模式,是发展快慢的关

键问题。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石油、煤炭等碳基能源。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佼佼者,美国和欧盟已经投入巨大成本研发新能源技术。中国要实现经济崛起,也必须摆脱对碳基能源的依赖。【4】

学者曾做过计算。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如果考虑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按照年均8%的增长率计算,中国到2020年的GDP约为2005年的3.14倍。即使按照目前的承诺,实现单位GDP减排45%,2020年的碳排放大约会增加到2005年的1.73倍。也就是说到时候化石能源消耗还需要增长70%左右。

过去几年,我国新增原油的需求几乎占了全世界新增需求的一半,2008年对外依存度则达到51.3%。作为一种有限资源,石油不可能予取予求,我国的石油储量又已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经告急,将经济命脉的一半以上寄托在碳基能源上,其脆弱性显而易见。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经告急,将经济命脉的一半以上寄托在碳基能源上,其脆弱性显而易见。

何况,我们不能将“低碳减排”与“发展”对立起来。早在上世纪,我们就已经提出过“节能减排”的国家方针,上世纪90年代,人均能耗甚至出现了下降。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均能耗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粗放式发展导致节能减排工作就此停滞。在2005年达到排放最高峰后,随着低碳经济呼声渐高,这一方针重新进入了决策层视野,并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

2、“低碳”时代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3】

当低碳不仅仅停留于环保口号,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动力时,它已经走出小众话题,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的是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

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事实上,城市居民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据测算,1999年到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尽管在数据上,个人能够为低碳作出的贡献有限———即使全球每一个人都停止直接碳排放,现有的碳排放总量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作为每一个有消费权的公民,个人的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改变,将深刻地影响企业战略和社会变迁,并由此最终实现低碳革命的完成。

近年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绿色环保等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从日常生活和消费细节做起,为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碳排放贡献自己的力量。随手关灯、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购买小排量汽车、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行为正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

气候变化看似跟市民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积少成多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而环境有了压力,就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以自己尽量在日常生活中节电、节气和回收利用,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关键是有一个好习惯和好态度。

实际上,低碳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在城市居民中全面实现低碳生活,还面临着粗放生活方式和不良消费嗜好两大障碍。

其一,当前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只顾自己方便舒适,不计给日常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生活带来的生态成本。例如,现在的家用电器几乎都有待机功能,也就产生了“待机能耗”。调查显示,仅彩色电视机一项,一年就浪费电力几百亿千瓦时,相当于几个大型火电厂的发电量。

其二,在住房、汽车等高碳排放领域的消费过程中,一些城市居民存有“你追我赶”式的攀比心理,还有追求大户型、大排量的“好大心理”。呼吁全人类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活动中来,少开车,开小排量的车,少用空调(适度出汗是对身体有益的)。

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碳排放也许微乎其微,但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人们都明白,“微乎其微”一旦形成“洪流”,那将是势不可挡。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社会和国家,汇入低碳转型的动力大潮。

3、“低碳”时代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应成为城市居民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正因为涉及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低碳生活才更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直至市民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3.1、首先,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3】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让公众知道和认识到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同时采取一些措施来营造低碳生活环境、促进公众改变生活方式。近年来,太原、保定等城市通过制订实施涉及各个行业的绿色标准、印发低碳生活手册等方式,在引导市民生活方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3.2、其次,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专家认为,在这些方面,国家正在逐步出台政策,比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支持在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为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还有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等,但仍需加大推广、监督力度。

3.3、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1】

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特别是企业,企业是推进低碳的主力。在工业时代,企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体;转型进入低碳时代,需要付出最多的也是企业。政府应制订奖励措施,对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2】另外,在一些工业过程中人工吸收二氧化碳。例如,日本学者提出在吸收剂中使用沸石对火山发电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做物理式吸收,或者使用胺化学溶剂进行化学吸收。

3.4、舆论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家做适度消费、低碳消费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使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进一步弘扬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

社会组织是现代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对促进低碳消费方式的全民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发挥其分布广且深入社会各阶层的优势,鼓励他们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推广活动。

4、低碳生活方式:小举动带来大变化

生活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里的人们可以马上“消除碳依赖”——实际上,这并不难。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指出,只要采取一些很简单的措施,就可以减少一

个人每天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像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商、以及航空设备制造商这样的企业也努力实现绿色经济,那么我们可以削减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每天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6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这样可以节省近1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

开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将碳足迹减半

这些建议对人们生活舒适造成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同时也可能部分地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和人有关,因为他们的碳足迹正在急剧升高。

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是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的,例如我们的驾车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

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烤面包机烤面包,而不是用15分钟的烤箱,这样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

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 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5、结语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虽然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2010-2011学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 考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1】 庄林,减缓温室效应不妨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资源与人居环环境,2007,(13):54~57 【2】尹希果,霍婷,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15

【3】 李武军,黄炳南,中国低碳经济政策链范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02【4】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2.01

第三篇: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 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 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特别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 趋。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 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 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低 碳经济的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 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 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三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 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构成要素 第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低碳 能源。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要使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变。

第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低碳技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 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CO2捕集和封存等。这些低碳技术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 经济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生产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第三,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经济发展载体与之相对应,而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 于低碳产业承载能力的大小。低碳产业的发展对现有高碳产业的转型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会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机会。

第四,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低碳管理主要包括明确的发展目标、健全的法制、创新的体制、科技等诸多方面,所有这些正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长期以来无序开发已严重透支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198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 一次把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们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未来的竞争是碳生产率的竞争,而 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追求人、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实质和核心都蕴含着深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人类只有成功地实现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 低碳经济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1995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G〃格鲁斯曼和A〃克鲁格提出的。它的含义是:“沿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工 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会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 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格鲁斯曼和克鲁格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有如下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着很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不可避免地持续恶化,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而 下降。人均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 出,如果沿着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资源与环境约束将日趋紧张,而低碳经济模式可以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最终促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 展。

(三)脱钩发展理论

刘传江认为“脱钩发展理论”被运用到经济领域,主要是用来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响应关系。对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源消耗之间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一国或 一地区工业发展初期,物质资源消耗总量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甚至更高,在某个特定阶段后会出现经济增长时物质资源消耗并不同步增长而是开始呈下降 趋势,出现“倒U”型,这就是脱钩发展理论。脱钩发展理论为“两型社会”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谓的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 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脱钩。“两型社会”既不是单一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也不是单一地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脱钩理论证实了低碳经济的可能性。低碳经济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和环境生产率,做到用较少的水、地、能、材消耗和较少的污染排放,换来较好的“两型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雷斯在1992年提出,在 1996年由M〃魏克内格完善的。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 ——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准确地反映不同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生态足迹既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 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态阀值。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可以判断某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是否具有大生态安全性:如 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能力,那么大生态安全出现危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基础出现危机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反之,大生态安全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具有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基础持续稳定,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四篇: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

作者简介:赵敏(1977-03),女,汉族,上海财大经济学博士,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Email:sxaujmxyzm@163.com,通讯地址: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邮编:030801

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

赵敏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所,上海 200433)

摘要:低碳消费方式是在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是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而采用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本文就我国低碳消费市场不完善,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比较单薄,消费结构和过程高碳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完善低碳消费市场机制,优化低碳消费结构等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低碳 消费方式 The study on the way of realizing low-carbon consumer lifestyle

(Zhao min)

(Shanghai Univ.of Finance & Economics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Research)Abstract: Low-carbon pattern of consumption is the new way of life under glob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risis.Low-carbon pattern of consumption can protect consumers health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consum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ard, which reduce the resources waste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is a rational consumption way.This article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our low carbon consumer market imperfections, less low-carbon consume idea of consumer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procedures high carbonization.According to ques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realizing low-carbon consumer lifestyle: set up low-carb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made the low carbon consumer market mechanism perfect, optimize low-carb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etc.Key Words: low-carbon

pattern of consumption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倡导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不仅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方式,从而充分发掘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是近几年最热的词汇,世界各国都出台各种政策文件,为各行业的低碳减排做政策导向。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2010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我国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0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从公众对低碳生活的态度看,低碳正成为一股时尚潮流,低碳生活正在成为有品质生活的标志,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

2低碳消费方式实现的紧迫性

“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而政府和民众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最重要,企业则是被动的。[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这些都说明了民众的低碳消费方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这里的消费是指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它能直接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可以反映其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从而不同的消费消费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广大民众可以通过现实的消费需求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同时又通过消费需求的有效实现进一步推动低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3]

2.1 低碳消费观念淡薄

眼下低碳一词可谓流行至极,但真正崇尚低碳生活,认可低碳生活,实践低碳消费方式的人确是少数。其一,宣传不到位,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理解有偏差。据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近日联合第三方万瑞数据公司,共同推出的《网民低碳生活调查报告》显示:低碳生活宣传和实践中,网民态度和准确认知不匹配,网民“低碳”的态度积极,但对“低碳”概念准确认知度低。97.8%的网民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94.2%的网民认为,应该倡导低碳经济而不是低碳生活;仅有10.5%的网民能够准确认知低碳概念。绝大多数网民存在低碳理解误区,62.8%的网民误认为是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其二,对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存在偏差。一些消费方式明知高碳却已成习惯,比较难更改;一些消费方式则明知低碳却难实行。政府与公众的消费惯性使得低碳实践难行。政府的形象工程、各大游乐场所的构建;公众对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的使用,明知是典型的高碳行为,却难以戒除。其三,现在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更多地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将其上升为内在的消费文化。2.2 低碳消费市场体制不完善

目前低碳消费没有成为生活主流,与其市场不完善是有很大关联的。其一,国家财政、金融体制对低碳产业扶持不足,因而低碳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这是造成消费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有关碳足迹的计算及碳标识制度还未建立起来,而现有的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标志管理也比较混乱,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比较低。其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参差不齐的低碳产品充斥市场。许多商家借低碳的东风,以子虚乌有的“低碳”概念欺骗消费者,许多商品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其中不仅有节能电器,还有各种滋补品、有机食品、进口纯天然奶制品、休闲特色食品、环保面料的床上用品等。而一旦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商品的价格都会比同类贵10%甚至20%。此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的利益和消费信心,更使得低碳消费市场混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2.3现有生活消费结构高碳化 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紧迫性,具体表现在吃住用行等方方面面。现代化消费方式使人们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便利和愉悦的同时,也导致人们越来越以来与自然隔绝的人工环境系统,依赖于大量消费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4]

2.3.1饮食方面 其一,随着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消耗能源、多排放为代价生产的肉食为主的膳食结构。食谱过多偏向动物食品,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人普遍的身体超重和肥胖,伴随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渔肉产业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的一项报告表明,畜牧业占用了地球30%的土地,不仅造成全球暖化与生态危机,更造成全球粮食危机与粮价高涨。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声称“畜牧业是造成严重环境危机三大主要元凶之一!” 有数据为证,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有18%来自肉食,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肉食(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3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有65%来自肉食(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96倍)。其二,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受欢迎,出现在人们的餐桌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高水平生活的标志之一。然而反季节蔬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营养较少,添加的农药、化肥和催生剂也危害健康。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饭店消费越来越普遍,剩余饭菜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北京市平均每天产生约1600吨的剩菜剩饭柑水,占垃圾总量的17%。按照餐饮界的保守估计,人们就餐浪费掉的食物占餐桌上食物的10%左右,占GDP总量约5%。

2.3.2 建筑方面

我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为400亿立方米,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CO2,建筑能耗占总能耗28%。城市居民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远远高于农村,分别为农村的2.96倍和2.74倍。城镇居民生活行为中最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为是居住,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的45.1%。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50亿平方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将以1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kg,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3]建筑能耗主要表现在建筑保温、采暖、照明及装修等方面。首先是建筑保温状况的差距。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能好的多层窗。如果以北京传统的37厘米砖墙的多层住宅作为代表,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建筑进行对比,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外墙、外窗漏风严重,因此,我们的单位能耗,外墙为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气密性为3-6倍。其次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能够调节控制和用热计量的采暖系统,锅炉和管网热效率也高,而我国常用采暖系统则十分落后,普遍采用一根单管上下串联散热器的做法,居民用热没有计量,也无法控制调节,不能调动住户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加上大量使用分散的小锅炉,锅炉的运行效率很低。在照明方面,从煤所含化学能转化为白炽灯照明,其总效率仅为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大户型房屋,房屋大肆装修蔚然成风,更加剧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2.3.3交通方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总能量需求中占30%的比例。汽车交通用能大量消耗液体燃料,加剧了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然而,汽车交通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不高,据专家计算,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 ~0.5%。[5]。与不少发达国家家庭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相比,我国购买豪华型、大排量汽车可谓首当其冲,是典型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很多人认为汽车的豪华是车主身份的象征,地位的炫耀。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6]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进入了私家车购买的攀高期。从私人小汽车增长势头可见,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3年时间。购买私家车无错,但国人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甚至几百米的短程都要开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以上,但一般年行驶3-5千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小汽车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公共汽车的12倍,地铁的20倍,电车的25倍,是自行车的42-43倍。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必然导致能耗大幅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交通堵塞严重。

2.3.4 日用方面

家用电器的使用是日常生活用能的主要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2006年平均每百户电冰箱、洗衣机和彩电拥有量分别比2000年增加17%、14.5%和17.7%,城镇家庭普及率分别达到96.8%、91.8%和137.4%。但我国农村彩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到2006年底,彩电、冰箱在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量分别达到了138.7、91.8,而农村地区的数字分别为89、22.5,普及率仅相当于中国城市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随着国家家电下乡力度的加强,农村家电拥有率将会大幅提升。从家用电器的消费来看,其消费的特征是以既消费重化工材料又持续消耗能源为支撑的,家电的大量使用必会造成煤炭资源、电力资源的紧张。比如过度使用空调,既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过度消耗能源。夏日里空调每调低1度,冬日里每调高1度,就会多浪费10%能源。

此外,许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消费行为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便利消费”、“一次性消费”、“面子消费”比比皆是,这些消费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更多的排放。“便利消费”,比如大多超市使用敞开式冷柜,虽然方便消费者购取,但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塑料袋的使用也是典型的便利消费和一次性消费。我国每年用掉塑料袋1万多亿个,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若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CO2。因而限塑令的意义绝不仅仅减少白色污染,更多地是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量。而过时过节的礼品过度包装即属面子消费,过度包装消耗了过量的资源,产生过量的垃圾,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低碳消费方式实现的途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从低碳生活的角度考虑,低碳经济要求改变传统的高碳消费观念 树立低碳消费观,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实现低碳消费方式需要从政府、社会、居民三个方面着手。

3.1 低碳生活,政令先行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政府有责任予以倡导并大力推进,配套相关的政策体系及体制机制建设。

3.1.1 政府应对低碳生活的实现构建详细蓝图

构建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国民是主角。政府应为国民实现低碳经济做出具体的规划。规划应包括明确低碳社会的内涵,描绘低碳社会的前景;构建低碳社会的意义,要让国民理解实现低碳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实现低碳社会的好处;引导国民低碳消费,划分实现阶段,制定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低碳生活;开展国民低碳消费教育,明确每个国民应有的具体行动及如何行动,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

3.1.2 完善政策体系及机制建设,提供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

政府首先应完善并严格执行绿色核算体系建立低碳发展机制。把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各项指标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将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提升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次,改革财政税制,利用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鼓励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对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行减免税优惠;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高碳消费品征收高额附加税惩罚。再次,大力推进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推广和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碳标识制度及其他的生态相关的标识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提供良好的低碳消费市场。此外,在消费领域,实施“碳足迹制度”和“食物运送里程制度”,推进二氧化碳可视化进程,为消费者选用低碳产品和低碳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3.2 倡导低碳理念,引领低碳生活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先导,在中国推行低碳消费方式必须首先进行观念破冰。消费者具备较高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是实现低碳生活的终极支撑。尽管“低碳”一词现在炙手可热,但真正的低碳生活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究其原因就是低碳生活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因此,展开全民低碳教育,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才能实现低碳消费方式。

3.2.1政府全面开展全民低碳教育 使消费者学习有关低碳消费的知识,正确理解低碳消费的内涵和意义,才能使低碳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才能得以实现。其一,建立和完善学校消费教育体制,把低碳消费教育纳入普通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我国的公民低碳消费教育。其二,政府可出面组织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组织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宣传推广低碳消费理念和知识,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监督,强化环境意识。要在各企事业单位、生活小区等所有场所开展低碳化教育,使得国民养成低碳化行动的好习惯。让广大国民主动选择低碳消费,追求低碳消费时尚。其三,政府率先垂范,低碳化运作,树立低碳消费榜样。

3.2.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促进低碳理念深化 各大网站、媒体、环保社团应配合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强化低碳理念,大力宣传低碳意识,普及日常生活低碳化的知识,传播低碳文化,以提高大众的低碳消费能力和水平。消费者协会应该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深入并积极展开低碳消费主题活动注重活动效果增强消费者的低碳消费信心。

3.2.3 强化道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 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它要求人们的消费方式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文明、健康消费消费方式。它体现了消费者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时代精神的消费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并通过道德教育,使得公众自觉履行低碳消费义务。在具体生活和消费中,应以珍惜资源为荣浪费资源为耻;以适度消费为荣,奢侈浪费为耻。

3.3 优化消费结构和过程,推进低碳消费方式

在不降低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消费结构低碳化,可以使得我们的消费方式更健康、更科学,同时降低能耗和减少CO2排放也有巨大潜力。

3.3.1 饮食低碳化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低碳饮食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实现低碳饮食,一是在原料的选取方面,尽量选取应季的天然绿色产品。二是加大膳食平衡,加强菜品健康营养管理,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的前提下,多吃谷类、蔬菜,尽量减少肉食消费。三是培养合理科学饮食习惯,倡导“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菜打包、减少垃圾”的意识。[7]四是节能做饭,选用节能灶具,节能烹调方式,从而降低饮食消费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3.3.2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改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技术、设备、材料及管理实现提高建筑中的能源效率,降低能耗。建筑节能可以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生态设计等多种手段。采暖方面,提高隔热保温环保建材及低碳装饰材料的使用率,入户取暖热水(或蒸汽)分户计量收费、补贴窗户双层玻璃改造、纤维板装修内保温、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均为有效的方法。在照明方面,从煤所含化学能转化为白炽灯照明,其总效率仅为3%;如采用荧光灯效率可以提高数倍;如果采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照明,则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倍以上。[5]当然城市建筑节能不仅仅是使用节能灯或者“熄灯一小时”活动,城市应限建高耗能的人工瀑布、喷泉及水上娱乐城等,更应提倡生态景观设计,多营造树林绿草地,绿化都市屋顶,建设空中花园,既可使建筑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扩大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降低热岛效应。

3.3.3 交通节能

面对大城市机动化及全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出现的交通与环境恶化问题,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应优先考虑在短期内放慢排放量增长速度同时开发替代的新技术和交通方式。[5]一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既可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费和减少大气污染,又可提高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率。二是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200万人口以上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三是控制私人汽车无节制增长和使用。从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中公交与小汽车竞争的经验得出,“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对小汽车进行控制”,应科学引导与管理,设法避免其大量出行。[8]四是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五是倡导环保节能的绿色交通,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在这个提倡“节能降耗”的时代,人均拥有小汽车比例十分高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积极采取使小汽车交通向自行车交通转换的政策和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

3.3.4 日用节能

实现宏伟的节能降耗战略目标,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的节能细节。一是家电节能,选购节能产品,合理使用,适时断电,及时拔下插头,单是这些小习惯全国4亿户家庭就可节约用电量400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二是戒除一次性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嗜好,提倡适度消费,健康消费。三是充分利用新能源,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日常节能方法都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节能科技部组织专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研究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结论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或许无力解决臭氧层保护、沙漠化防治等重大环境课题,但只要我们身体力行做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实现低碳消费消费方式,就是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管个人的节能减碳多么微少,只要乘以人口数,就是巨大的数字,低碳生活没有旁观者,它重在人人具体行动,贵在不懈坚持。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每个民众有责任、有义务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参考文献:

[1]徐绍史.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写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J].资源导刊,2010,(4):4-5 [2]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消费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2):31-33 [3]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消费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10):60-63 [4]吴晓江.转向低碳经济的消费方式[J].社会观察,2008,(6):19-23 [5]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18-23 [6]转向低碳经济消费方式的途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14 [7] http://club.changsha.cn/viewthread-749287.html [8] 朱兆芳,赵建伟,张欣红.城市道路交通与节能降耗[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0):1-8 备注:本文节能减排潜力数据引自或是参照《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而得。

第五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1.国内外文献综述

2.概念阐述

2.1 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2.2 低碳(绿色)消费的相关概念

2.3 低碳服装的概念

3.服装一生的碳排放分析

4.服装生产和运输的碳排放量分析

4.3 服装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分析

5.服装低碳消费体系

5.1低碳消费观念

5.2 服装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下的服装消费者行为

5.3消费者具体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量

5.4.1洗涤

5.4.2烘干

5.4.3熨烫

6.再回收与利用

下载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消费模式的内涵及构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

    从新的视野审视宁波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成果 [摘要] 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而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必将......

    构建低碳校园[优秀范文5篇]

    构建低碳校园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 张新武 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

    论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

    论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摘要:低碳金融是我国从依托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依托新资源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虽已得到初步......

    【行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建立低碳消费模式(最终版)

    【行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而发展“低碳经济”成了人类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

    中国式的低碳生活模式★

    中国式的低碳生活模式 背景: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

    低碳生活绿色消费主持词5篇

    “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主持词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周家庄小学 “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即将举行。 1......

    汕头市低碳生活方式消费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关于近年汕头市低碳生活方式消费调查报告调查时间:11年7月 调查地点:汕头市区 当前,不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

    引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

    学生团体辅导材料 引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 ——为保护地球家园行动起来 泽州二中冯利慧 针对社会上一些铺张浪费,一些学生在学校比吃比穿,互相攀比现象,为使学生形成一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