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低碳城市国际性经典案例
1、亚特兰大车站项目
在美国环保署以及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及地方多家公私机构的通力协作下,价值20亿美元的亚特兰大市中心钢铁厂旧址开发项目获得了初步成功,并被树为美国聪明增长及棕色地块再开发战略的样板。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面积138英亩的钢铁厂旧址被开发成了该地区最受欢迎的行人友好型及交通导向型“生活—工作—娱乐”社区。在清洁空气、纯净水质、土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亚特兰大车站社区所体现出的合作精神为全美树立了榜样。
“如果没有公私机构以及投资方面的团队合作,亚特兰大车站项目不可能成功。”开发商吉姆·雅各比说。
此言不虚。该项目差点因为一项法令夭折。
由于亚特兰大城市上空烟雾污染太严重,联邦法官于1998年不得不下令停止一切需要联邦政府批准的公路建设项目,除非地方机构拿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更好计划。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亚特兰大地区共经历了69个臭氧警示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排放。由于城市发展不断向郊外蔓延,住宅与办公区、购物区及娱乐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不得不依赖私车出行。
然而,这一禁令也对亚特兰大车站项目亮了红灯。亚特兰大车站项目地块曾是佐治亚州一家大型钢铁公司的厂址,面积138英亩。该厂1998年关闭。该地块 1 位于市中心地段,但与市区其他地段是分离的,需要建一座新桥将开发项目与城区其他地段连接起来,然而道路施工禁令阻碍了新桥的建设。美国环保署认为该项目改善空气质量的前景很好,于是帮助开发商获得了建桥批准。
亚特兰大车站项目的成功为亚特兰大地区指出了一条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也提供了通过聪明增长改善地区环境的全国性样板。
开发计划
1997年雅各比开发公司买下了这块地产,并与AIG全球地产公司组建一家合资开发公司,对这一地块进行治理开发。亚特兰大车站社区的开发旨在改善该地区的水资源和空气质量,并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聪明增长树立榜样。根据计划,项目竣工后,亚特兰大车站社区将提供600万帄方英尺的甲级办公物业,为不同收入人群提供1万套新的市区住宅,为饭店和影剧院等零售和娱乐部门提供150万帄方英尺的经营面积,至少建3家酒店,总客房达1000个。另外,还有占地11英亩的公园。
开发商计划在此建一座“城中城”——办公、住宅和商店的混合社区,有自行车道、步行道、街道及公共交通连接。
该项目与亚特兰大市以往的开发模式大不相同:在近些年的开发项目中,每增加1%的人口,开发的土地往往会增加10%~20%。这种蔓延开发的结果使该地 2 区大多数市民不得不依赖汽车出行,而且需要出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但是亚特兰大车站则不同。由于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住宅、办公和娱乐地点都在步行距离之内,因此市民不用开车出行就可以享受到诸多便利。
环保署积极推动
正如前面提到的,要开发车站项目首先要建桥,亚特兰大北面有铁道,东面有两条州际公路,它们将其与亚特兰大市中心分割。如果没有桥梁连接,这一地块的再开发不仅不可行,而且也意义不大。
开发商于是向美国环保署提出特别建桥申请。为了确定亚特兰大车站项目的潜在效益,环保署采用了综合模拟方案。具体过程是,在亚特兰大都市区选择与亚特兰大车站地块规模相当的三个地块,然后模拟每个地块上假设项目的交通和排放影响。其中两个地块为标准的低密度郊区开发项目——该地区最典型的模式。第三个在密度、市区街道布局及轨道交通方面与聪明增长理念更接近,但位于亚特兰大郊区。
通过对比研究,无论是在驾车出行需求,还是在废气排放量方面,这三个地块都比亚特兰大车站要高得多。与两个低密度项目相比,车站地块的驾车出行需求只有其一半;而那个紧凑型郊区项目的驾车出行需求也比车站地块高了14%。驾车出行的减少对空气质量有巨大的影响:三个郊区地块的氧化氮排放量比车站地 3 块高3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破坏臭氧层的另一大罪魁祸首——的排放量也高很多。
通过研究,环保署将亚特兰大车站的再开发列为“交通控制措施”——通过更有效的交通模式提高空气质量的项目分类,这一分类就避开了道路施工禁令,使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多方参与强化设计
由于希望将亚特兰大车站项目树为全国样板,环保署还提供资源进一步改进其设计。它委托颇具创新能力的迈阿密建筑公司Duany Plater-Zyberk &;amp;Company(DPZ)组织一次规划设计头脑风暴会议,对车站项目的设计提出建议。此次会议使社区成员、政府机构、开发商及其他利益集团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DPZ根据各方建议,针对附近街道、交通宁静措施、步行道、混合土地利用以及布局等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采纳了DPZ的许多建议。
事实上,在亚特兰大车站规划的各个阶段,雅各比开发公司都征求社区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1999年的一次讨论会上,邻近车站地块的家庭公园(Home Park)社区的居民要求建设新的绿地,并将家庭公园社区现有的街道延伸到车站社区。雅各比开发公司同意了居民的要求,并力求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将两个相邻社区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市民还组成了市民设计委员会,为项目提供设计建议。
环境战略和效益
1999年秋,开发商开始清洁地块。这是美国东南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地块清洁项目。在两年的地块评价和治理过程中,该地块的开发运用了多种创新方法。为了降低地块对施工工人的危险,受污染土壤得到治理或被清除,在工地上还建起了土壤隔离层,避免工人接触到留下来的土壤。该隔离层是从外面运来的25万吨新土。另外,还建立了地下水汲取和处理系统,以免地下水流向别处,并将悬浮固体和氯乙烯清除。
其他环境战略和效益包括:
* 空气质量:与美国环保署一道制定的空气质量监测计划,包括地块设计标准和交通目标,旨在减少单人驾车出行,鼓励合乘。在大众交通车站和开发项目之间,有便捷的清洁燃料公交车穿梭。另外,开发商还推行了一项激励计划,内容包括为人们提供通往电车的交通设施以及为使用大众交通的人提供优惠。
* 能源:一项环境友好型中央冷却系统不仅为物业主节省3500万美元以上的建设成本,还比传统系统运营效率提高25%,从而降低了能源成本。
* 回收材料:在处理地块的过程中,混凝土建筑地基被掘起粉碎,作为回填材料被重新利用,这部分材料有13.2万立方码。另外还有16.4万立方码的其他地基材料也被粉碎,用作回填材料。
* 雨水:新的雨水收集设施减少了暴雨径流,在住宅开发项目中心地带修建的一英亩大的蓄水池,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外观也很漂亮。
* 交通:一座130英尺宽的多用途大桥跨越75号和85号州际公路,将市中心的东西两边连接起来。大桥有四条小型汽车车道和两条公交车道,两边都设有宽阔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亚特兰大车站大桥是亚特兰大通向未来的象征大桥。* 树木:新栽种了3100棵树木:其中2000棵在亚特兰大车站社区,1100棵在邻近社区。
经济效益
亚特兰大车站项目预计可创造20000个新的就业职位,薪水总额达6.2亿美元。另外,税收收入更为可观。项目开发之前,该地块为市财政上缴的地产税每年只有20万美元。整个项目完工后,每年将带来3000万美元的地产税。另外,众多零售商每年可带来一两千万美元的地方销售税,这部分税收将用于资助教育和交通设施。
项目现状
首批居民于2003年10月搬入首期竣工的亚特兰大车站社区联排住宅。此后,居民相继入住首期公寓、共管公寓及普通住宅。
包括新建大桥在内的3.5英里长的新区街道,2004年初开通了一半左右。步行 6 者和慢跑者非常喜欢那里的街景和公共绿地。第一座写字楼(面积达50万帄方英尺的SouthTrust大厦)已经竣工,入租率达70%。零售设施建设始于2004年中,大部分设施将于2005年底竣工。许多零售商、饭店和娱乐经营者已经在此预定了位置。获创新奖
2004年7月,亚特兰大车站项目获得环保署第四区杰出棕色地块开发凤凰奖,评委包括一个由州、地区和联邦政府领导人组成的独立评审团以及环保、企业界和学术界专业人士。同年9月,该项目又荣获全国棕色地块杰出开发项目凤凰奖。
凤凰奖TM(Phoenix Awards)是专为棕色地块再开发优秀项目设立的奖项,每年从环保署的10大地区各选出一个获奖者,然后再从10个获奖者中选出一个全国凤凰奖得主。项目的评选标准包括综合效果、创新环境解决方案的运用以及对环境和当地经济的影响。设立凤凰奖是为了推广成功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社区提供再开发项目的范例。链接
聪明增长与空气质量
城市蔓延开发导致对汽车的过度依赖,并延长驾车出行距离,而对汽车的过份依赖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尽管车辆清洁技术不断提高,汽车排放仍然是最大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氧化氮等物质对 7 臭氧层构成巨大威胁。调查发现,一个典型的汽车依赖型郊区购物中心造成的氧化氮排放超过一座大型发电厂排放量的一半、有机气体排放的五倍、一氧化碳的三十倍,这些都与汽车旅行有关。
汽车污染物与哮喘及其他一些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有很大关系。虽然由于天气变化原因,数字一年和一年有所不同,但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有90多个大都会地区都违反了联邦烟雾标准。另外,柴油型公共汽车和卡车是烟尘和其他空气传播微粒的主要来源,这些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就会积留下来,破坏人体组织。
聪明增长通过降低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性以及缩短驾车出行次数和距离,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投入巨资,对公共交通、公交车站附近的社区步行环境以及公共空间进行改造,从而将空气质量违反联邦烟雾标准的天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减少了86%;而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实施聪明增长措施,随着人口和就业的增长,亚特兰大的雾天却在不断增加。美国环保署针对亚特兰大车站项目的研究表明,与蔓延发展模式相比,聪明增长能大大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众所周知,大型超市能够对城市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这种超市一般有三大特点。一是大都建在城镇边缘,只有驾车才能到达;二是商场建筑像一个没有窗户的大盒子,正面有巨大的停车场;三是对市中心的小商业企业构成威胁:或将其挤出市场,或迫使它们搬迁,从而削弱市中心的生活质量。
2、佛蒙特州沃尔玛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连锁店,沃尔玛更是以大著称,也以大为荣,规模大都在100000帄方英尺以上,它的停车场足有10个足球场那么大。
美国佛蒙特州素以田园风光著称,那里有历史悠久的美丽村庄和小镇,有绿树环抱的湖泊、蜿蜒的小路以及壮丽的山景,更有强烈的社区感。它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旅游》杂志列位“世界上最好的旅游胜地”之一。然而由于超大型零售店的扩张开发,佛蒙特州被国民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列为“最濒危的”历史地区之一。
那么像沃尔玛这样的超大型商场能否在此安家?它的落户是否会给当地的景观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改变策略
为了能够进入佛蒙特州,沃尔玛决定改变其以往的选址策略和规模设计:缩减规模,在市中心建店。沃尔玛拉特兰店是一个成功案例。它表明,以蔓延扩张为主要开发形式的大型仓储连锁店,也可以在不削弱传统市区模式以及将市区边缘大片绿地变成停车场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以及实现其商业发展目标。
对话
鉴于这种“濒危”处境,沃尔玛是否应该进入该州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许多佛蒙特人担心超大型商场的进入将对该州的特色及生活方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另一些人则认为,沃尔玛可以提供就业和折扣商品。在经济不发达的城镇,这种分歧更大。1993年秋,佛蒙特州长霍华德·迪安会见了沃尔玛公司高管,希望沃尔玛能够尽最大努力保护佛蒙特州的市区特色及田园景观。
这种担心是有道的,因为在许多州,沃尔玛的进驻导致老城区的萧条、漂亮历史建筑的遗弃以及受影响社区特色的重大变化。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执行董事保罗·布鲁恩表示,如果沃尔玛的项目能够强化佛蒙特现有的社区功能,当地保护主义者将与其积极合作。他邀请沃尔玛主要官员到佛蒙特州参观。布鲁恩此举的目的是想告诉沃尔玛,如果沃尔玛能够缩减规模以适应社区环境的话,佛蒙特有很多地方适合建店。
一个月后,由沃尔玛官员及佛蒙特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一行七人走访了三座城市:圣阿尔班(St.Albans)、柏林顿(Burlington)和拉特兰(Rutland)。
这次旅行增强了双方的相互理解。保护主义者了解了沃尔玛对停车和交通的需要,而沃尔玛代表也看到了市中心地区的活力,从而对在拉特兰和柏林顿市中心地区建店有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拉特兰市中心可用于建店面积有75000帄 10 方英尺,柏林顿有100000帄方英尺,而且两地均可提供足够的停车位。
1995年9月,沃尔玛在柏林顿开了佛蒙特州的第一家店。虽然没有建在市中心,但柏林顿店的面积只有52000帄方英尺,不足沃尔玛标准规模的一半。另外,它利用的是旧建筑,未在农村地区造成新的扩张。这是沃尔玛沿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选址
在柏林顿店开业的同时,拉特兰店的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沃尔玛看中了市中心的拉特兰购物广场,该广场位于市中心历史保护区的正对面。凯马特(Kmart)曾是这里的大商户,在此经营多年,此时已经搬至郊区一座新的购物中心。凯马特撤走后空出了75000帄方英尺面积,这部分建筑原定拆除,后来成了沃尔玛店址。
合作
虽然沃尔玛代表看到该地块时凯马特店已空置,但许多迹象显示,该广场正处于反弹阶段。这种复兴源于市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政府部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社区规划为先导的市区规划和复兴工作就已经开始,并制定了重建市中心抑制蔓延开发的战略计划。
在私营方面,购物广场的业主Net地产公司投资改善物业条件,引入了一些新租户,从而扭转了多年来入租率不断下降的局面。
沃尔玛在拉特兰选址时,这些商户都已经开业,而且经营不错。这些商户的业绩使沃尔玛下定了在拉特兰购物广场建店的决心。
市政府、Net地产公司、州长以及佛蒙特国民文物保护信托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促成了这笔沃尔玛大单。
设计
沃尔玛根据整个广场的风格对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正面外墙为红砖材料,屋顶为绿色以体现铁路建筑特色(这里曾是铁路建筑旧址)。另外,为了与对面的历史保护区保持和谐以及与其他商店保持一致,沃尔玛的标志采用了白色字体。沃尔玛还同意与其他单位合用停车场,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
特征 ·市区选址
·现有建筑的再利用 · 共享停车位
·调整设计以适应社区环境 ·公、私、非营利部门的合作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拉特兰沃尔玛店于1999年1月29日正式开业。
成功因素
佛蒙特州在将沃尔玛引入拉特兰市中心方面无疑获得了成功,它的成功有三大因素:领导能力、灵活性、合作。首先,项目得益于市政府、Net地产公司、州长及佛蒙特国民信托基金会的领导能力。比如,如果没有市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打下的基础,如果不是市政府和Net地产公司成功说服其他零售商进驻市中心,那么市中心对沃尔玛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
沃尔玛公司的灵活性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如果该公司没有接受布鲁恩的参观邀请,如果没有考虑在市中心做生意的可能性,拉特兰店将难以建成。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社区由于缺乏领导能力和市区资产,没有设法找到双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遗憾的是,沃尔玛在佛蒙特州其他地方建店时,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因此遇到了麻烦。比如,威利斯顿店是标准的扩张型开发项目,它将一个社区分成了两半,因此惹了好几年的官司。而颇受争议的圣阿尔班郊区店则在佛蒙特环境审查过程中就被毙了。
在拉特兰,各方合作是沃尔玛成功建店的基础。如果考虑不周,国民保护信托基金会与沃尔玛很容易成为冤家对头,而在拉特兰,双方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 13 系。
从上述事实看,拉特兰不是简单地对沃尔玛说“不”,而是为他们提供了市区选择。他们设法让沃尔玛明白,他们不是反对沃尔玛,而是保护佛蒙特市区,保护佛蒙特农村。因此成功的关键在于为沃尔玛提供了市中心建店的可能性。
链接
聪明增长与超市扩张在过去十几年里,美国大型超市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这些超市通常建在郊区,占用大量农田或草地。1992年"1994年,美国55%的新开店都是超大型仓储式零售店,而1994年,这种大型超市占新店的80%。
尽管这些店为购物者提供了便利性和低价商品,但对环境和社区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占用和浪费大量公共空间,而且选择未开发的绿地,这些超级店往往对农田、森林和草地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在炎热的夏季,巨大的停车场会变成热岛,而在雨季则造成雨水流失和水污染。在美国,一家这样的大型超市每天可产生10000车次的驾车旅行。
另外,大型超市还会削弱老城区的活力,挤垮现有企业,尤其是当地的小买卖。同时,它们的出现还可能造成历史建筑的遗弃,而新店的外观设计往往很难看。
佛蒙特州拉特兰市的沃尔玛店证明,大型超市除了推动扩张之外,也可以对现 14 有社区的复兴有所贡献。
Denver Dry百货大楼混合再开发经验启示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北美城市的市区一直在走下坡路。大规模生产需要大厂房和交通,已开发的市区难以满足制造业的这种新需要,因此到郊区建厂成了二次大战后的工业趋势。随着工业厂址的转移,人们也逐渐迁至郊区居住。
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期间,许多市区的特点是死气沉沉,到处是毫无生气的停车场以及空置建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大量零售空间空置以及公众不愿选择市区中等收入住房等现象给市区带来了负担,使历史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威胁。
为了改善丹佛的市区状况,保护历史遗产,丹佛城市更新局以及经济适用房开发公司为百年老建筑Denver Dry百货大楼规划了新的混合开发项目,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写字楼及店铺。该项目旨在恢复放贷人的信心,并成为丹佛市区其他历史建筑再开发的催化剂。
项目背景
Denver Dry大楼原建筑为三层,1894年Denver Dry Doods搬入大楼,并于1900年~1924年间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包括将原楼扩至六层以及扩建一座新的六层楼,使整个建筑从第16大街延伸到第15大街。Denver Dry地处丹佛CBD,建在步行购物街(第16街)上,这条街上汇集了餐馆、商店、酒店、写字楼、15 公园及其他设施,日均行人流量达90000人次。该建筑还紧邻一个轻轨车站,新的轻轨系统与其他公交系统连接通畅。
项目设计
Denver Dry是一个混合用途、混合收入开发项目,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市价房、零售店及写字楼。零售店和办公面积在低层,住宅在高层。
开发商改造Denver Dry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新租户的需要,并吸引零售客户。比如,开发商将内饰彻底翻新,为零售和住宅提供独立的电梯。他们还为人们进入二层零售区提供更大的方便,比如增装一架电梯。为了将大街上的行人吸引进来,他们还增设了一架直通大街的滚梯,行人可以直接从外面乘电梯上二层。
环境特征
新设计充分考虑了节能和美观,比如,大多数房间都以蒸发式冷却器取代了空调,整个建筑的供热由丹佛集中供热系统提供。外观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包括铲除30多层的白漆,还外墙的本来面目:将红砖、沙石、石灰暴露在外。另外,由于地处市中心,Denver Dry减少了汽车出行需求,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及化石能源的消耗。住宅不仅类型多样,而且通过合理布局,尽可能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各个角落,以减少对灯光的需求。
住房
Denver Dry的住宅方案包括用于出租的40套经济适用房和11套市价公寓以及用于销售的66套市价共管公寓。出租住房自项目竣工之日起就全部入住。另外,自居民搬入以来,Denver Dry市价住宅租金一直稳步上升,实际上远远高于丹佛市中心的帄均租金。比如1997年,Denver Dry的一居室住房(面积在590~950帄方英尺)的月租金为880美元,而根据城市土地学会的统计,丹佛市中心一套660帄方英尺的独居新房的月租金为550美元。
销售部分也相当成功。所有销售房都已售出,100多居民住在这些市价共管公寓里。每套住房的开发成本约为175000美元,而售价为250000美元,因此在财务上,这些住宅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办公和零售
Denver Dry的办公和零售部分也获得了成功。丹佛CBD新住宅的增加提高了零售业和办公面积需求。
入驻Denver Dry百货楼的客户包括:
* Wolf照相音像店(原Waxman店),里面设有教室,教消费者如何使用其产品; * Media Play音像书店; * TJ Maxx服装店;
* 丹佛城市更新局及丹佛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项目实施
Denver Dry百货楼地处市中心交通枢纽,步行购物街与新的轻轨系统在此交汇。该建筑占地1.5英亩,与主要文化中心相连接,比如会议中心、市中心商业和零售区以及酒店。
May公司1987年买下了Denver Dry大楼,并于一个月后将其关闭,以避免与该公司自己的商店形成竞争。在空置了一年之后,该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公众对此反应强烈。在此情况下,丹佛城市更新局将其收购,并寻求开发商。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丹佛的经济衰退以及资金短缺阻碍了项目的开发。
1990年,经济适用房开发公司总裁乔纳森·罗斯决定开发这一历史建筑。罗斯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混合用途、混合收入再开发范本,以向人们展示,城市开发在创造市中心活力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历史建筑和抑制城市蔓延。丹佛城市更新局和经济适用房开发公司共同设计了建筑布局模型,然后将建筑细分成独立的单元,以降低开发商的综合风险。
1991年8月,Waxman照相音像店签下了购买第15大街地下室和一层的合同,这标志着项目一期工程的开始。整个项目分三期,一期包括51套住宅以及大部分零售和办公设施。
效益
环境效益
Denver Dry的再利用缓解了农村开发的压力,从而在保护丹佛市中心绿地的同时也保护了农业。另外,通过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学校和交通——减少汽车出行的需求及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消耗,城市蔓延得到抑制。
社区效益
历史结构再开发成混合用途项目在为当地社区创造一系列服务项目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邻里的税收基础。住宅项目通过缩短通勤时间提高了租户的生活质量,并为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通往文化中心的便利。最重要的一点是,城市历史和建筑结构的重要部分得到恢复,因为Denver Dry曾是该地区的地标建筑。
障碍
尽管有许多利益,Denver Dry的再开发也遇到一些障碍,如果克服不了这些障碍,项目就难以成功。
法律障碍
北美采用的是欧几里德分区制,这种分区制规定每块地有自己的独立用途,这为混合项目造成了法律障碍。但Denver Dry再开发项目获得了支持,因为它能够证明可以给社区带来利益。
财务障碍
填入式开发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传统放贷人对经济萧条地块的投资往往持怀疑态度,而混合项目更令他们怀疑,因为混合收入、混合用途、城市再开发被视为没有经过验证的项目,因此经济效益难以估计。在Denver Dry项目中,保护历史地标的决定赢得了各方面的支持。
社区障碍
填入式开发项目也会遭到当地社区的反对,特别是当开发项目地处低收入社区时。当一个地块及其周边地区的税收基础提高时,地产价值的提高可能使人们被迫离开,因为他们负担不起升高的房价。来自社区的其他反对意见主要是担心项目会改变街道特色,影响公共交通和当地商业企业。而Denver Dry项目将经济适用房纳入计划,从设计阶段就征求公众意见,同时还强化了社区的特色,从而打消了人们的担心。
建筑保护障碍
由于Denver Dry属于历史遗产建筑,必须得到保护,因此项目的开发难度加大,开发商要面对建筑方面的挑战。
经验的复制
Denver Dry的开发不仅激起了人们对丹佛市区进行保护和改造的极大兴趣,还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零售面积和市区住宅。在项目开始阶段,放贷人不愿意在丹佛市中心住宅或混合项目上投资。但当入住率在竣工短短两个月内就达到100%时,项目已向开发商和投资人证明,市中心的混合开发项目也可以获得成功。
Denver Dry的成功鼓励了其他历史区域重大项目的开发。16街区的20多个历史建筑利用Denver Dry混合用途、混合收入模式进行了改造。每个项目都为市中心提供了额外的住宅及购物场所。其中一个项目是Rio Grande和A.T.Lewis两座大楼(分别建于1896年和1917年)的联合改造,它们被开发成兼具零售和住宅功能的混合结构。该项目距Denver Dry只隔一个街区,荣获美国国民文物保护基金会颁发的历史保护区住宅及城市开发优秀奖。
Denver Dry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对丹佛市中心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经济复兴之外,Denver Dry混合收入住宅证明,不同背景和收入的人可以 21 住在同样的社区,共享同样的空间,大家融合在一起,没有阶层之分。不同住宅类型的居民一起举办聚会、体育活动及其他活动,充分证明混合收入住宅开发项目的社会优势。
融资
Denver Dry项目的开发费用约为4770万美元。工程费用为2540万美元,占总成本的53%;包括设计、法律及融资成本在内的非工程费用(软成本)为1480万美元,占31%;地块收购价格为750万美元,占16%。
20余个投资人为Denver Dry项目提供了资金。凭借其积极的融资努力,开发商获得4070万美元的贷款。其中,私人资本达2520万美元,超过了总贷款的一半,公共机构提供了1550万美元的贷款。
项目评估
受Denver Dry模式的启发,丹佛市中心地带三年内完成了20多个类似项目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对这种模式的复制将丹佛市的历史区域打造成了全美最独特的历史区域之一。为此,国际市区协会于2001年授予丹佛市历史区域最佳规划奖。
国际市区协会在颁奖时给出的评语是,丹佛市历史区域“提供了不同社区如何 22 在密集的市区环境下共同保护历史建筑的范例”。
链接
丹佛市中心住宅居民是焕发市中心活力的主要因素。以丹佛为例,扭转市中心地区衰退局面的催化剂就是将下区(Lower Downtown)的老仓库改造成Lofts住宅。上世纪80年代末,正值丹佛经济萧条,市政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下区拥有百年历史老仓库和工业建筑的20个街区指定为历史保护区域。这一规划防止了许多建筑的拆除,而在此之前的7年间,20%的此类建筑被完全拆除,多数被改成了停车场。新的历史区域划分并非只要求保留原建筑,而是支持老建筑的再开发。
尽管有这些激励措施,但要实现政府的规划目标,必须有开发商打头阵。达娜·克劳福特在这方面功不可没。她于1990年开始改造一个19世纪90年代的老仓库,这是她一系列下区住宅项目的开始。到仓库住宅竣工时,一大半已经售出,显示了人们对市中心Lofts住宅的旺盛需求。克劳福特的第二个仓库改造项目同样获得巨大成功。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开发商也纷纷加入老建筑的再开发行列。
1990年~1997年,下区共建450个Lofts住宅项目,随着住宅项目的建设,餐馆、咖啡馆、夜总会及商店等相继开业,从而将毫无生气的老工业建筑邻里变为活力四射、令人愉悦的城市邻里。
这种住宅开发浪潮也蔓延到其他市区及邻近社区,从而扩大了城市住宅选择范 23 围。与下区Lofts住宅房价走高的趋势不同,其他社区将供出租和销售的经济适用房纳入开发计划。Denver Dry就是样板项目。其他项目包括5座CBD银行和办公大楼被改造成430套低收入和市价租赁房。还有一家占地10.5英亩的空置医院也被开发成了混合项目,包括商业、餐馆、小型办公室及1000多套住宅。始于下区的开发模式现已带来市区生活的全面复兴。
第二篇: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新闻标题:
发布时间: 2010年4月14日 国内低碳城市案例 阅读次数:75默认字体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按照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
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2008年1月28日,国家建设部与WWF以上海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示范项目,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从试点到现在,“低碳城市”迅速受到各地热捧。珠海、厦门、杭州、贵阳、吉林、南昌、广元、赣州、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目前“低碳”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一张牌,各地的低碳城市实现路径在2010年将面临一个选择。
保定市:
2008年1月,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与上海共同入选首批试点城市。据悉,近年来保定市已形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新能源企业达160余家,“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享誉海内外。
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低碳保定”的建设正式启动。与此配套的《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草稿)也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保定市发改委联合制定完毕。这是首个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的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文本,它标志着保定城市发展步入了以能源节约、新能源推广
应用和碳排放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模式。
2009年,保定市印制了《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告诉市民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怎样减少碳排放。比如,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
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等。
深圳市:
2010年1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签订了“低碳城市”规划合作协议。国家发改委已委托相关研究机构,在地方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当中,研究如何发
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
深圳的模式属于部市携手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市,深圳市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2010年深圳将制定两个新条例以形成低碳建筑体系:一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办法》,确定712万平方米示范项目安装可再生能源应用装置;二是《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
理制度。此外,也加快了低碳服务业的建设。
杭州市:
2009年12月28日,杭州召开建设低碳城市动员大会,29日,杭州市委全委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杭州如何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在《决定》中描摹得脉络
清晰。
其中,低碳经济——瞄准新能源产业;低碳建筑——节能精品建筑的目标是打造“百年建筑”;低碳交通——从公交车、出租车到免费单车、水上巴士、地铁,打造“五位一体”的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低碳生活——让生活摆脱碳依赖;低碳环境——严格控制新建项目;低碳社会——包括“绿色学校”节能计划、打造“低碳社区”、推行“绿色办公”等。
沈阳市:
2009年6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确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阳高新园区为“生态城”示范项目,此项目于6月起正式启动,沈阳市成为我国唯一的“生态示范城”。
“生态示范城”项目的着眼点就是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在“沈阳生态示范城”项目中,联合国不是直接投入资金,而是对这一项目实施给予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宣传支持。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对国家、辽宁省及沈阳当地的环保政策制定、环保投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国家及辽宁省的支持下,为期3年的“沈阳生态示范城”项目将从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城市3个层面开展。示范企业将全面推进低碳技术的实际应用;工业园区将科学组织企业间排放物的循环利用;区域城市将进一步细化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高资源
回收再利用水平。
广元市:
四川省广元市在灾后重建城市中率先提出了低碳重建的口号,并把推动低碳重建,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恢复发展的路径。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将为广元市量身打造一套低碳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引导广元市低碳经济的发
展。
广元市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规划有两个切入点:一是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农副产品、电子机械板块和清洁能源板块;另一个是将低碳理念作为所有建设和
生产行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营低碳化。
第三篇: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学
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
业:
广告学
姓
名:
姜风
学
号:
1141046009
课程名称: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其制约因素
姜风 1141046009 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 广告学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妥全和快速城市化面临巨大挑战。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引下,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成为理想选择。本文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和全球的能源、资源、环境等物质要素构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全球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也面临愈加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①。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我国2008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可以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能源安全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对能源与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但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城市化率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根据周一星的预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为46.50%左右,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57%左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压力、落实节能减排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②。
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 ①② 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5期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包括以下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③。因此,应当立足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的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满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2.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低碳城市不宜与西方城市一样采取碳排放总量为目标,而应考虑中国国情,以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为近期目标,首先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decoupling)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其长期和最终目标则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总量的降低。
3.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城市发展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需要强调的是,从全球尺度来看,低碳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全球碳排放的减少。但是在单个城市的尺度上,低碳发展应当包含两个层次。从狭义上理解,必须是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能被自然系统正常回收。而从广义上理解,一个地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或低碳产品的有关产业,尽管其产业本身可能是增加当地碳排放,但是其技术或产品在其它地区或国家的应用也可以对全球的碳减排做出贡献。
4.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方面,城市发展的低碳化,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特别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低碳城市发展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④。英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应对气候变化,加速温室气体减排。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而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在低碳发展中则发挥着主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很多政策可能是不可实施的。
当前的中国,实施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市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 ③④ 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山之路》,【J】,城市住宅 2008年第五期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协调均有重大的联系。中国的从城市化基本上与中国的近代化历史相一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低碳城市就更有其发展的前景:
1.城市脆弱性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凸现并加强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而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承载的人口数量、工作机会、城市各产业创造的财富、城市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城市因此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焦点所在。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尤为突出,也是考虑所有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规避的重要因子。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中特大、大城市分别从13和27个增加到54和85个。中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三项严峻的挑战:
首先,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在城市的生产活动中,传统的重工业依然占据主要的地位,2005年中国重工业对工业的贡献率超过70%,对GDP的贡献率接近。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50亿时,并且以每年10亿时的速度增加着。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吨,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0}c。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9月已有1.68亿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其次,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口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音、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受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zoos年,整体空气质量评选中依然有27%的城市处于“劣三级”状态。城市居民生活废水的处理率只有320}0,有193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
第三,能源和环境问题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惯性,非常复杂⑤。当前的城市治理制度没有将低碳的目标纳入进来,因此,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我国城市中的能耗“锁定效应”为例:大型的设备、基础设施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一旦投入使用,其能源的来源和效率将会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在修筑时缺乏必要 ⑤ 夏望堡,《发展低碳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一35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的规划和节能设计,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儿年中将当地能源的使用锁定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衰减。
1.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城市越来越暴露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中,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不能提高城市的抗灾害性。当前的城市发展呼唤新的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低碳城市不仅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低碳城市成为新型城市发展和规划理论的有力支持和有益尝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自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力量逐渐衰弱,发展型国家理论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受到重创,这些都造成了当代城市发展理论的空窗。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关注整体城市要素,而不是碎化的个人要素,需要强调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单一一方的努力;需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特质,而不是在不同的城市硬性推行同样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城市探索性地开展了低碳城市的有益实践,低碳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带来的是城市发展观上的变革,是城市治理和管理制度上的变革。
3.低碳城市的建设为部分城市提供了发展上的后发优势
在中国,城市间的竞争是国家发展、地方进步的巨大动力。各个城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投资,拉动城市经济生产和社会消费进行不懈的努力。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07年公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均作为重要的竞争力指标,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指数。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也将可持续发展做为确保城市与周边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因子计入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体现城市实力和发展潜力。具体指标包括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生态环境退化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城市的发展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很多城市政府认识到: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最终是要受到限制和惩罚的。及早面对减排压力,及早调整城市治理模式,可以让依赖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通过产业机构的调整、环保监控的执行、城市居民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各个城市,甚至是世界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凸现城市特点,提升经济盈余,增加城市吸引力。
4.低碳产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都依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产业以及相关的环保产业不仅提供了这样的产业选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地区性就业机会。以保定市为例,2007年,新能源与能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源设备产业基地中的骨干企业达到160余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地区GDP的13.3%;实现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65%;出口创汇完成4.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计划的190%。保定市还在筹建自己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废旧汽车加工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在城市所属范围内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构建并实施“收集一转运一集中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⑥。
但同时,我国在“低碳城市”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城市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第二,存在低碳城市建设大跃进苗头,有些低碳项目是为了示范而示范,其实并无多少可推广和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出现赶“时髦”、“新瓶装旧酒”、“贴标签”等现象,关注低碳生产过多,低碳消费关注不足;第三,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评价机制不健全,相关评价依据比较模糊,科学考核存在难度。在产品生产过程做一些“减排指标”相对容易,但在民生领域评价体系的确立比较难。
制约中国城市开展低碳实践的因素有:
第一,对于低碳理念的认识不足。目前城市决策者、企业、金融机构及普通市民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意义等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而,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和科学实践。
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低碳发展存在短期内的矛盾。中国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多,各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新增城市人口对住房及城市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短期内城市化进程与低碳发展产生矛盾,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三大支撑力量。目前,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城市问题。低碳城市为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C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关键。
低碳城市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及改善城市环境,进而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⑥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哗,《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6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发展。现阶段包括上海、保定等很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但现有的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存在零散性和尝试性,缺乏系统性框架。低碳城市的构建应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两个层而出发,分为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五大体系,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市民分别在这五个支撑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政府坚持低碳理念,统筹城市发展;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提供低碳产品;科研机构通过低碳技术研发,为低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为低碳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市民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培养低碳生活方式。经过多个参与主体的努力,最终形成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为保障、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为支撑的低碳城市体系框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第四篇: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范文)
发改气候[2010]15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去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后,各地纷纷主动采取行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少地方提出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一些省市还向我委申请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强度、推进绿色发展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必要。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我委将组织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的方针,立足国情、统筹兼顾、综合规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示范推广,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积累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分类指导的工作经验,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试点范围
根据地方申报情况,统筹考虑各地方的工作基础和试点布局的代表性,经沟通和研究,我委确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
三、具体任务
(一)编制低碳发展规划。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要开展调查研究,明确试点思路,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增加碳汇等工作结合起来,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
(二)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试点地区要发挥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经济激励政策,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
(三)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密切跟踪低碳领域技术进步最新进展,积极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与国外的联合研发。
(四)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试点地区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工作,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和核算系统,加强能力建设,提供机构和人员保障。
(五)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试点地区要举办面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活动,提高决策、执行等环节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使用低碳产品,弘扬低碳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
四、工作要求
低碳试点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务求实效。试点地区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抓总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责做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辖区内有试点城市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支持和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试点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大胆探索,注重积累成功经验,坚决杜绝概念炒作和搞形象工程。试点地区要抓紧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于8月31日前报送我委。
我委将与试点地区发展改革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定期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开展相关国际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对于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示范。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
主题词:气候变化 低碳 试点 通知
第五篇:低碳生活教学案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活动意图】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本次活动,我们选取了若干个贴近幼儿的生活现象来引导孩子改变生活细节,培养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让孩子亲身感受到身边看似没用的废品,经过巧妙的构思和动手,就会重放光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低碳、低碳生活的涵义。
2.指导小朋友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昨天下土了吗?(生:下土了)
师:下土了感觉怎么样?(生七嘴八舌:不好。到处灰蒙蒙的。脏兮兮的。)师:扬尘、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都和温室效应有关。小朋友们见过种蔬菜花卉的温棚玻璃罩吗?(生:见过)
师:当人们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汽车尾气,就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中,就像给大地罩了一层厚厚的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使地球表面变热起来。然后冰川融化,极地动物们的家园受到威胁,海平面在不断上升、许多地方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这可怎么办呀?(学生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师:所以有人提出了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生活呢?就是在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2.给出材料,激发小朋友讨论。[材料展示] 买一件衣服:6.4千克碳排放; 吃肉1千克:1.4千克碳排放; 吃普通粮食1千克:0.94千克碳排放; 用电1度:0.96千克碳排放;
乘坐飞机1000公里以上:人均千公里139千克碳排放; 坐火车100公里以上:人均百公里0.86千克碳排放; 乘坐公共汽车:人均十公里0.13千克碳排放;
自驾车:人均碳排放=油耗公升数×0.785/ 人数(一般小轿车油耗量约10公升/百公里);
步行或骑自行车:碳排放基本没有; 塑料袋使用1个产生0.1克碳排放;
纸张使用1克产生3.5克碳排放(一张A4纸约5克)。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小朋友1: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小朋友2:多吃素。
小朋友3:纸的两面都可以写。小朋友4:随手关电器电源,少浪费电。
小朋友5:还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以用扇子。
小朋友6:买东西尽量自己带环保袋,少用塑料袋。小朋友7:少用一次性的餐具少坐车多走路
小朋友8: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
„„
3.反省自己,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么再想一想平时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不低碳的行为呀? 小朋友1:经常忘了关灯。
小朋友2:洗手时爱玩水,浪费水。小朋友3:经常用一次性纸杯。小朋友4:买东西老用塑料袋。小朋友5:爱坐车。小朋友6:爱穿新衣服。小朋友7:爱吃肉不爱吃菜。
„„
师:那么从今天起,我们要做低碳小卫士,不仅要自己低碳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也要低碳生活,好不好?
【教后反思】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等,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低碳从娃娃做起,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小朋友积极响应并实践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水等身边的点滴做起。同时不仅让小朋友成为低碳的实践者,还成为节能低碳新生活的宣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