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措施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措施
摘 要:全球化环境和气候状况日益恶化,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考虑社会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量的增加引发了温室效应,使得气温不断上升,冰川融化,陆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碳排放量,就必须从全方位入手,动员各方面力量,建设新型低碳化城市。我国低碳化城市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调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切实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充分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对于该如何打造新型的低碳化城市以及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文章将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规划原则;布局合理;交通出行;绿色能源
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正饱受气候变暖的困扰,气候变暖的主要成因就是碳排放量过多造成的。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直接进入到大气中,形成了具有保温效应的空气隔离层,使热量不能有效发散出去,聚积在大气上空,造成大气温度的升高,也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近些年来正在不断显现,世界各国正致力于控制气候变暖的速度,想方设法降低碳排放量。我国也尝试通过进行低碳化城市建设的方法来降低碳排放量,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为何要打造新型低碳化城市
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发展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筑;制定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城市,一是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二是着眼于“碳汇”处的吸收。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减少输入端的高碳能耗,这需要把重点放在推行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新型现代化及具有整合作用的新型城市化方面。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型、循环型的物质经济来减少碳排放;新型现代化就是要大力发展公共型、服务型的消费来减少碳排放;新型城市化就是要大力发展紧凑型、组团型的城镇空间来减少碳排放。此外,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来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编制合理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及要遵循的具体编制原则
2.1 编制合理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到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2.2 构建低碳城市建设体系要遵循的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尽量涵盖低碳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2)具体明确、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备可操作性。所选指标既有定性描述的,又有可量化的。(4)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5)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构建低碳城市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3.1 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结构
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按照城市宜居性,中心区域分散性等原则进行操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通病就是城区中心区域过于集中,而城乡结合部以及距市中心较远的区域却还有待开发,导致城区繁华地段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城市部分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在城市规划时,要合理分散人群的居住区域,避免人群过于集结,以实现区域功能发挥的均等化。另外,还要注意居住区和配套措施的搭配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交通资源浪费。
3.2加快产业化升级步伐
工业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对于工业实行产业化技术升级刻不容缓。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存在传统的生产观念,为了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惜以环境的高污染作为代价,所以,政府要对工业生产企业进行科学引导,使之逐步向低耗能低污染的发展道路上转变。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转化率,对于高环境污染的企业要严令予以整改或取缔,对于高耗能企业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帮扶新型低污染工业生产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废气排放量要予以严格控制。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对于工业生产企业的选址和布局要遵循科学性和环保性原则,尽量将工业企业安排在远离城区和居住区较为密集的区域,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提倡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汽车尾气的排放虽然不会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量,但是却可以产生其他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我国的车辆增多导致尾气排放量急剧增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因。要想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改进汽车在燃料消耗方面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更为省油节能的车辆;其二,加大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例如,可以拓展地下交通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还可以加设出租停靠站和公共交通中转枢纽,方便人们的出行。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城际铁路运输体系,力图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降低私家车的使用次数。其三,政府应该辅之以低碳出行的宣传手段,鼓励和引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第四,政府应该鼓励购车者尽量选择小排量,经济型的车型,限制大排放量车型的生产和销售。
3.4 使用新型施工建筑材料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材料无疑也是增加碳排放量的源头之一。为此,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使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设计思路要简约实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建筑施工材料的审核力度,禁止高污染高耗能的施工材料流入市场,对于积极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施工单位要予以鼓励性嘉奖。除此之外,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建筑拆建施工,室内装修要去繁就简。
3.5 推广绿色能源的使用
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要实现能源供给和排放的低污染或无污染,因此,要注重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我国开发和利用的新型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和生物技术能源,这些能源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且具有持久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利用这些能源取代高污染能源可以取得明显的降低碳排放量的效果。结束语
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社会生活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想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二者的统一,就要坚持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我国要致力于低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事业,广开渠道,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4).[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3).[3]鲍健强,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
第二篇:城市规划论文--低碳经济
发展射洪低碳经济,促进射洪城市发展
摘要:目前,全球都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字: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2003年由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先提出的。是英国在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后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之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期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
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但我们这一代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来发展,而且以后的千秋万代都有同样美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来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一.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1.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
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产品 –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1.2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
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发挥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该中心是一个推进中国清洁生产的研究和咨询实体,是国家清洁生产战略引进和推广的技术领头机构,1994年12月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重点从事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领域前沿性理论和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清洁生产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以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我们要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目前,发达国家中占世界人口20%的人消耗
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首先应当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今年4月末统计数据,北京私人汽车达187.8万辆。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如果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个世界将会出现环境灾难。我想这不是耸人听闻。中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但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用普通自来水浇绿地,到处建温泉、汤泉、和水城;饭馆中大量的剩饭剩菜被丢弃;城市中各种装饰灯、霓虹灯彻夜通明。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实现射洪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出贡献。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引进低碳技术
3.1控制高碳产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3.2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城市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
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一个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技术转让的战略性方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其它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平衡。
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和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因此关注和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其政策对环境有决定性影响。公众的参与是环保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公众的支持与参与,环保很难做到持续有效。非政府组织已成为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甚至有些重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首先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或倡导的,它们的力量和影响不容忽视。
四.面对射洪目前的现状,根据个人的看法,有必要实施低碳生活,不只是射洪这个区域,对于全球来说,我们都应倡导低碳生活,我们节约一点,地球就会美化一点,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孙佳娟《低碳经济概论》等编著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
(2)刘卫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 出版时间:
2008-3
(3)威利,查尔迪斯等编著,林而达译 《清洁农作和林作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
(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
(5)王宇寰 《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
第三篇:城市规划论文--低碳经济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发展
摘要:目前,全球都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字: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2003年由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最先
提出的。是英国在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后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之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期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心脏。我国城市总数已达661个城镇人口5.4
亿人。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在这一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城市的环境状况,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的福利和健康。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从全国来说,“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 ,化学耗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 10%的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但没有控制,而且仍在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改善。
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但我们这一代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来发展,而且以后的千秋万代都有同样美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来发展。
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
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1.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1.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
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
品 –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1.2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
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
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能,主要是小水电;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要充分发挥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该中心是一个推进中国清洁生产的研究和
咨询实体,是国家清洁生产战略引进和推广的技术领头机构,1994年12月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重点从事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领域前沿性理论和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清洁生产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以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的培训工作。
2.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我们要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目前,发达国家中占世界人口20%的人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首先应当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今年4月末统计数据,北京私人汽车达187.8万辆。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如果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个世界将会出现环境灾难。我想这不是耸人听闻。中国水资源十分短缺,但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用普通自来水浇绿地,到处建温泉、汤泉、和水城;饭馆中大量的剩饭剩菜被丢弃;城市中各种装饰灯、霓虹灯彻夜通明。现在该是实行低碳消费的时候了。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最近,英国驻华使馆联合北京青年报和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在中国公众中开展了“体验小变化,持续好生活”的环保活动。活动提出了十种绿色生活方式,号召公众参与体验这些生活方式,并在北青网上建立体验博客。推荐的绿色生活方式包括尽量不用塑料袋、做个回收专家、购物先算碳排放、提倡一水多用、电器关闭不待机、拒绝一次性用品、不必要时不开车等。我应邀担任这次活动的评委。12月 23日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行了颁奖典礼,三人获得大奖。他们将于本月与本次活动首位志愿者影星夏雨一同前往英国进行为期一周的绿色生活体验。颁奖过程中
穿插了环保知识问答。我进行了现场点评。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例如电器设备待机问题,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下耗电量的百分之十左右。一般家庭里的电视、空调、电脑、饮水机和电热水器等常用家电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着一只30至60瓦的长明灯,一般1天待机16小时左右,1~3天即浪费1度电,平均每个家庭一年多交电费100多元。电器关机没拔插头全国每年待机浪费电量高达180亿度,相当于3个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又例如,在同等条件下,节能灯发光效率大约是普通白炽灯的3.5 至 4倍。如果每个家庭都使用节能灯,就能节省大量电力。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出贡献。
3.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引进低碳技术
3.1控制高碳产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
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我国2003-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10.4%。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是17%, 有的达到了30%以上。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我国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取得的。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发展速度,就是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措施。排污收费制度要改进,罚款只有超过采取防治措施的代价的情况下,这一措施才会有效。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措施,对4 个行政区域和4个电力集团
实行了“限批”。所谓“区域限批”,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出现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事件,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为止。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是一种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要使我国环境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必须将这一措施的范围扩大,即在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停止批准新建增加污染排放量的项目,包括能达标排放的污染项目,直到这一地区有了环境容量为止。
3.2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
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一个加速向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技术转让的战略性方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其它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平衡。
加强环保交流与合作。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和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因此关注和保护环境
是地球上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其政策对环境有决定性影响。公众的参与是环保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公众的支持与参与,环保很难做到持续有效。非政府组织已成为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甚至有些重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首先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或倡导的,它们的力量和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孙佳娟《低碳经济概论》等编著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
(2)刘卫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 出版时间:
2008-3
(3)威利,查尔迪斯等编著,林而达译 《清洁农作和林作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
(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
(5)王宇寰 《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
第四篇: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果登记号 11001313 知识产权
成果公报内容(成果简介、创新突破点、同行认可、引用情况、应用情况等)
(1)部分重点行业碳排放现状调查和杭州市低碳控制领域确定研究尚属空白。(2)包括行业控制途径的综合性城市低碳控制研究在全国环保领域未见报道。
(3)为杭州市“低碳环境”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4)本课题针对杭州市现状开展研究分析,探寻对策,较国内同类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全面性和奠基性。专家评价,该成果综合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并在一些重要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5)课题成果应用性强,被多部门采纳,也成为政府决策依据和管理部门落实政府低碳计划的重要依据,在同类课题中十分罕见。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杭州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专家验收意见
2011年10月18日杭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专家对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杭州市环境保护科研计划项目《杭州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计划编号:2010008)进行验收。参加验收会的有杭州市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及部门,会议成立了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在听取项目组有关研究情况的汇报,查阅了相关技术文件,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一、提交的验收材料齐全,内容具体,符合验收要求。
二、项目调查了国内外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着重研究了杭州市重点工业行业、交通、生活、林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建筑、能源等主要领域的低碳控制技术,提出了低碳发展与控制的应对策略,填补了杭州市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项目研究方法正确,数据翔实可靠,结论可信。
三、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杭州市环保和发改等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技术支撑作用和社会效益明显。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已达到项目合同书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第五篇: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学
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
业:
广告学
姓
名:
姜风
学
号:
1141046009
课程名称: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其制约因素
姜风 1141046009 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 广告学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妥全和快速城市化面临巨大挑战。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引下,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成为理想选择。本文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和全球的能源、资源、环境等物质要素构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全球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也面临愈加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①。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我国2008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可以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能源安全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对能源与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但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城市化率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根据周一星的预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为46.50%左右,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57%左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压力、落实节能减排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②。
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 ①② 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5期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包括以下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③。因此,应当立足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的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满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2.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低碳城市不宜与西方城市一样采取碳排放总量为目标,而应考虑中国国情,以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为近期目标,首先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decoupling)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其长期和最终目标则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总量的降低。
3.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城市发展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需要强调的是,从全球尺度来看,低碳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全球碳排放的减少。但是在单个城市的尺度上,低碳发展应当包含两个层次。从狭义上理解,必须是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能被自然系统正常回收。而从广义上理解,一个地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或低碳产品的有关产业,尽管其产业本身可能是增加当地碳排放,但是其技术或产品在其它地区或国家的应用也可以对全球的碳减排做出贡献。
4.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方面,城市发展的低碳化,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特别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低碳城市发展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④。英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应对气候变化,加速温室气体减排。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而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在低碳发展中则发挥着主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很多政策可能是不可实施的。
当前的中国,实施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市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 ③④ 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山之路》,【J】,城市住宅 2008年第五期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协调均有重大的联系。中国的从城市化基本上与中国的近代化历史相一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低碳城市就更有其发展的前景:
1.城市脆弱性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凸现并加强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而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承载的人口数量、工作机会、城市各产业创造的财富、城市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城市因此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焦点所在。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尤为突出,也是考虑所有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规避的重要因子。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中特大、大城市分别从13和27个增加到54和85个。中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三项严峻的挑战:
首先,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在城市的生产活动中,传统的重工业依然占据主要的地位,2005年中国重工业对工业的贡献率超过70%,对GDP的贡献率接近。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50亿时,并且以每年10亿时的速度增加着。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吨,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0}c。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9月已有1.68亿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其次,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口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音、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受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zoos年,整体空气质量评选中依然有27%的城市处于“劣三级”状态。城市居民生活废水的处理率只有320}0,有193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
第三,能源和环境问题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惯性,非常复杂⑤。当前的城市治理制度没有将低碳的目标纳入进来,因此,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我国城市中的能耗“锁定效应”为例:大型的设备、基础设施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一旦投入使用,其能源的来源和效率将会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在修筑时缺乏必要 ⑤ 夏望堡,《发展低碳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一35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的规划和节能设计,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儿年中将当地能源的使用锁定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衰减。
1.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城市越来越暴露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中,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不能提高城市的抗灾害性。当前的城市发展呼唤新的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低碳城市不仅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低碳城市成为新型城市发展和规划理论的有力支持和有益尝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自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力量逐渐衰弱,发展型国家理论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受到重创,这些都造成了当代城市发展理论的空窗。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关注整体城市要素,而不是碎化的个人要素,需要强调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单一一方的努力;需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特质,而不是在不同的城市硬性推行同样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城市探索性地开展了低碳城市的有益实践,低碳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带来的是城市发展观上的变革,是城市治理和管理制度上的变革。
3.低碳城市的建设为部分城市提供了发展上的后发优势
在中国,城市间的竞争是国家发展、地方进步的巨大动力。各个城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投资,拉动城市经济生产和社会消费进行不懈的努力。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07年公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均作为重要的竞争力指标,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指数。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也将可持续发展做为确保城市与周边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因子计入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体现城市实力和发展潜力。具体指标包括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生态环境退化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城市的发展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很多城市政府认识到: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最终是要受到限制和惩罚的。及早面对减排压力,及早调整城市治理模式,可以让依赖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通过产业机构的调整、环保监控的执行、城市居民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各个城市,甚至是世界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凸现城市特点,提升经济盈余,增加城市吸引力。
4.低碳产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都依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产业以及相关的环保产业不仅提供了这样的产业选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地区性就业机会。以保定市为例,2007年,新能源与能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源设备产业基地中的骨干企业达到160余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地区GDP的13.3%;实现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65%;出口创汇完成4.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计划的190%。保定市还在筹建自己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废旧汽车加工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在城市所属范围内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构建并实施“收集一转运一集中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⑥。
但同时,我国在“低碳城市”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城市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第二,存在低碳城市建设大跃进苗头,有些低碳项目是为了示范而示范,其实并无多少可推广和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出现赶“时髦”、“新瓶装旧酒”、“贴标签”等现象,关注低碳生产过多,低碳消费关注不足;第三,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评价机制不健全,相关评价依据比较模糊,科学考核存在难度。在产品生产过程做一些“减排指标”相对容易,但在民生领域评价体系的确立比较难。
制约中国城市开展低碳实践的因素有:
第一,对于低碳理念的认识不足。目前城市决策者、企业、金融机构及普通市民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意义等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而,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和科学实践。
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低碳发展存在短期内的矛盾。中国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多,各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新增城市人口对住房及城市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短期内城市化进程与低碳发展产生矛盾,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三大支撑力量。目前,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城市问题。低碳城市为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C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关键。
低碳城市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及改善城市环境,进而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⑥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哗,《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6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发展。现阶段包括上海、保定等很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但现有的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存在零散性和尝试性,缺乏系统性框架。低碳城市的构建应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两个层而出发,分为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五大体系,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市民分别在这五个支撑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政府坚持低碳理念,统筹城市发展;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提供低碳产品;科研机构通过低碳技术研发,为低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为低碳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市民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培养低碳生活方式。经过多个参与主体的努力,最终形成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为保障、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为支撑的低碳城市体系框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