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池州市招商引资十二五发展规划
池州市招商引资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443”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江南产业集中区落户池州为契机,抓住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坚持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并重,在推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抓手作用。
二、目标和思路
紧紧围绕四个千亿元产业,不断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协调、接待和信息、考核工作职能,创新招商方式,努力实现产业集群招商、园中园招商、央企招商、外企招商和招商项目投资实效的突破,力争引进到位资金1860亿元,新引进规模以上项目2360个,其中工业项目占70%以上;竣工投产项目1112个。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招商工作职能。
1、强化政策引导职能,构建规范稳定的政策环境。
2、强化服务协调、接待和信息功能。一是成立市招商服务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牵头,市监察局、招商局、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委、财政局、国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环保局、科技局、外办(侨办)、国资委、工商局、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和各县区管委会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参加,协调解决客商在池投资过程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和综合性问题。对一些重要客商、重大商团和重大项目,报请市领导协调。二是成立市招商引资服务协调信息中心。具体承担招商引资服务协调接待和信息等日常工作,为来池考察客商提供全程服务;市直各引资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会招商部门落实一名业务人员,配合做好接待服务工作,为客商提供常态服务。
3、强化考核职能。改进招商引资考核督查办法。一是调整以考核招商引资项目个数为主的考核方式,重点突出考核大项目、产业链式、集群式项目,考核招商项目税收贡献率,提高招商项目规模和质量。二是调整部门招商方式。围绕四个产业集群,根据职能对市直引资责任单位实行分组捆绑招商,由分管市领导牵头,以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提高招商工作实效。三是九华山发风景区、市开发区和站前区2011年招商指标的下达以其自报外主,结合总体任务适当调整。
(二)进一步明确招商主攻方向。
一是狠抓高端策划招商。坚持产业引导、无中生有、突出特色、集群配套,围绕千亿元产业集群、百亿元产业链条,高端策划产业链项目招商。
二是狠抓资源节约招商。进一步探索“矿业换产业、项目配资源”和“项目配置岸线,岸线引导产业”招商的新路子,组织开展标准化产房集群式招商。
三是狠抓央企对接和外企招商。抓住当前大企业大集团兼并重组不断加快的机遇,研究世界500强、央企以及国内500强企业的投资趋势,力争在行业龙头企业招商方面取得突破。
四是狠抓“园中园”招商。抢抓长三角产业转移和皖浙苏沪共建合作机遇,争取建设一批特色共建园。
(三)进一步创新招商工作方式。
一是提升政府招商。继续发挥领导招商优势,对重大项目实施高层次招商。
二是激发部门招商。将市直引资责任单位分成若干组,根据其职能划分不同产业开展针对性招商。
三是狠抓以商招商。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利用资本运作方式,支持鼓励现有优质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四是推广中介招商和委托招商。加强与各类商会、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机构的联系,建立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奖励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扩大合作招商。鼓励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探索异地共享机制,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长三角地区政府、开发园区、龙头企业、战略投资者与我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四)进一步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招商队伍培训机制,鼓励干部到沿海发达城市和园区、企业招商挂职锻炼,加快造就一支专业化、复合型、高素质的招商人才队伍。狠抓招商引“智”。瞄准高端人才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的培育战略新型产业托内外人才和创新队伍,以及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面的急需人才,把现有产业做精做大,把无中生有的文章做足。
第二篇:荆门市东宝区招商引资十二五发展规划
荆门市东宝区招商引资“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概况
“十一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商务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和项目推介力度,服务意思和质量逐步提高,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程序逐步规范,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大突破,有力的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总量不断增长。五年来,东宝区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8.8亿元,年均增幅49%,利用外资7125.3万美元,年均增长16.65%以上,增幅均高于“十五”期间。(其中2010年预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5.6亿元、境外资金1875万美元)招商项目涉及磷化工、建材、纺织、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招商引资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以上,招商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招商引资工作对有力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断浓厚。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定期专题研究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调整和充实了招商引资领导力量,相继出台了《东宝区鼓励投资办法》、《东宝区招商引资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等政策及文件,区“四大家”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亲自抓招商,带头跑项目,多次带领小分队到沿海拜访客商、推介洽谈项目;各地、各部门在积极外出招商的前提下,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积极主动为招商项目服务,及时解决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区上下做到了“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处处有压力”,招商引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领导带动、部门联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各地各部门抢抓招商、服务招商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招商引资环境不断改善。良好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基础环境已成为吸引外来客商来我区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三者捆绑发展,积极引导全区广大干部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投资形象”的理念,“真心抓项目,诚心抓服务,铁心抓环境”,不断创优有利于招商引资的硬、软环境。坚持出实招改善硬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东宝工业园建设,园区“一横两纵”道路、居民安置点、给排水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坚持用硬措施营造软环境。认真落实投资项目“绿色通道”、领导干部包联项目等制度,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当事人严肃追究,不姑息迁就;对破坏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不放任自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十一五”期间,我们探索、推行和完善会展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敲门招商、回归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我区先后组团参加了“鄂港粤经贸洽谈会”、“中博会”、“厦洽会”等大型节会20余次,并举办了东宝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组建10多支招商小分队常驻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组织东宝籍在外人士座谈会,开展了回归工程招商;与关心东宝发展的人士签订协议,开展代理招商。多种形式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我区招商引资迈向新的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相对于其他地区,我们的招商工作仅限于一些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新机制不多,招商引资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与其他地区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处于被动态势。
二是招商引资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少数单位和个人对招商服务工作认识不足,落实不力,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区一体化体制的局限性,项目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收费
高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招商引资项目在办理规划、土地、采矿、安监、工商注册、环评、消防等各种证照手续时需逐级批报,程序复杂、门槛较高,导致我区对客商的服务承诺不能兑现,不能令客商满意。
三是招商引资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东宝工业园建设起步迟,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处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相关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短时间内东宝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难以体现。
四是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解放。个别单位和部分干部职工不理解招商,不愿招商,对招商工作虚以应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观念。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以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立足我区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突出工作重点,改善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量,推动东宝开放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我区“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要以“建持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区”为主题,突出工业强区、特色农业强区、服务业强区三个重点,围绕“森工、磷化工、新型建材、物流、纺织、特色农业”六大支柱产业招商,力争到2015年末引进内资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50亿元人民币以上,利用外资比2010年增长60%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幅12%以上,外来投资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0%以上。
(三)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项目
1、风力发电项目,由中国风电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该项目主要利用风能进行发电,项目规模为装机50万千瓦发电机组。
2、荆门仪邦农贸物流城项目,由仪邦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项目位于杨家桥,占地约2000亩。该项目主要生产农机及配件、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粮食及农副产品等十大交易市场和现代物流仓储、会展酒店及现代服务业等。
3、华能热电联产项目,由华能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该项目主要利用2台30万千瓦机组,为荆门城区及周边地区供热、供电。
4、德力西电气设备制造项目,由德力西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项目选址东宝工业园。主要利用德力西的技术、资金、管理和销售网络,生产销售成套电气设备、元件、配件等产品项目投产后可年实现销售收入近9亿元,利税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200个。
5、天琪药业项目,由珠海天琪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拟选址东宝工业园,占地500亩。该项目主要生产研发各类中药,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拟新建医药研发总部、GMP达标生产总部及现代医药物流。
6、磷石膏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由襄樊市猛荣机电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该项目主要是建设14条生产线,利用洋丰集团的磷石膏生产建筑石膏粉、水泥缓凝剂、石膏生态砖和石膏建材,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实现销售收入10.16亿元,利税5.9亿元。
7、光引发剂生产项目,该项目由荆门市昱奎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拟选址东宝工业园,占地面积500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该项目主要是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光引发剂。
8、5万吨无纺布生产项目,该项目由众和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设,拟选址东宝工业园。拟上1000台喷气织机,建设年产5万吨无纺布生产线。
9、改性沥青生产项目,该项目由湖北圣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18亿元,拟选址石化产业园。项目主要以“高分子材料符合改性沥青”技术生产环保复合改性沥青等建筑材料。项目投
产后可年产改性沥青8万吨,岩沥青改性剂提炼2万吨,年总产值可达5.2亿元,利税2000万元。
10、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天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该项目主要是利用葛洲坝水泥厂余热发电。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发展意识。对外开放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解放思想工作必须常抓常新。新一轮对外大开放,必须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和冲破扩大开放的各种思想障碍,才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首先思想解放要有新突破。面对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区上下要认真开展市委、区委组织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再讨论,促进思想再解放,认识再提高,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增创发展动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坚持开展解放思想的活动,切实增强三种意识:一是增强发展意识。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开阔发展视野,形成抢抓战略机遇,以招商引资促进大开放、大发展的共识,坚定了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东宝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促进全区上下想招商、谋招商、抓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增强对接意识。要实现东宝发展的新跨越,必须自觉将东宝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对接,使结构调整的步伐与发达地区相协调,从而推动我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其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实现借力、借势发展。三是增强主动意识。积极深入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认真分析和考察产业转移的趋向,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条件争取企业和项目落户东宝。
2、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一是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的途径。继续坚持开放引进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扩大开放,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鄂京津经贸洽谈会、中博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湖北“台湾周”、厦洽会、湖北省日韩投资说明会等各项招商活动,自主开展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利用“节会搭台、经贸唱戏”活动,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投资,使我区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途径不断得到拓宽。二是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方法。通过运用幻灯片、项目建议书、宣传画册、图纸、网络等形式来增强项目推介的生动性、形象性、可行性,加深客商印象,增强成功率;在继续推进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回归工程招商、小分队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创新和实施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和对接市驻外专班招商。产业招商主要围绕我区的森工、磷化工、建材等六大产业进行配套、延伸招商,每个产业定目标任务、定领导专班、定工作措施;园区招商要立足东宝森工科技产业园(东宝工业园)、洋丰磷化循环产业园、荆门石化循环产业园、航空产业园等“四园”招商,实现集群发展;以商引商通过真心对待客商、真情打动客商、真诚吸引客商,认认真真地帮助客商解决难题,实实在在地为落户项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他们自觉成为我区扩大对外影响的宣传员、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解说员、以外引外形成产业集聚的招商员;对接市驻外专班招商主要是通过加强与市政府10个驻外招商专班的联系,及时掌握信息,密切跟踪,借力、借势招商。
3、进一步坚持强化基础,夯实前期工作。一是要加快打造招商载体。举全区之力建好东宝工业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投入机制,力争东宝工业园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同时,每一个乡镇也要规划、建设好自己的工业集中区。子陵、石桥驿、牌楼等工业重镇应先行先试。二是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宣传工作。在沿海重点地区的主流媒体、专业媒体、行业报刊和网络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宣传活动,重点介绍东宝区位、交通、资源、产业、政策等优势,加大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东宝的知名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三是要重视项目前期包装。精心策划,科学论证,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投资效益好的项目,使项目库更具有针对性和产业个性。力争每年包装新增储备招商项目100个以上。四是要加强信息资源储备。充分用好亲情、友情和乡情,广泛结交客商朋友,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广泛推介招商项目,努力做到“不忘掉任何一位朋友,不怠慢任何一
名客商,不漏掉任何一条信息”。力争每年新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200条以上。
4、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拉动力、竞争力,最终表现为生产力。要真正做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下力气优化环境,树好形象。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努力实现由政策型招商、资源型招商向服务型招商转变,把对项目和客商的服务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在服务商与沿海地区“零距离”的要求,为企业(客商)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和“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客商)的服务要求第一时间记录、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回复。努力做到“把便利献给客商、把困难留给自己”。积极协调项目服务专班、工业园区、镇、村等各方面力量,围绕影响项目进展的临时水、电、管线迁移、农民补偿、办证等问题,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真心对待客商、真情打动客商、真诚吸引客商,认认真真地帮组客商解决难题,实实在在地为落户项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客商真正感到在东宝投资兴业顺心、舒心、安心。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建立招商项目办事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收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开办事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行政问责制,大力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有意刁难、办事拖沓的行为,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坚决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对外开放环境的不良行为,全力保护好投资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四是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与侵权盗版行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介体系,诚信、公平竞争,进一步形成符合资本运行规律的、有利于发展的市场氛围。五是优化人文环境。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着力解决脏乱差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东宝形象”成为人们的共识,树立“对外开放、文明礼貌、办事认真、奋勇争先”的东宝新形象。对投资者,要提供方便舒适的经营和生活条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使其能心情舒畅地在东宝投资兴业。
5、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一是健全招商引资领导体系。充实、加强区工业经济领导小组、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的力量,定期研究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加强工作督办,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对有招商任务的单位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制。进一步健全责任目标体系,完善了责任目标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三是实行招商引资定期督查制度。充分发挥两办督查室及招商引资主管部门的职能,定期对各地和各有关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督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协调的问题,适时调整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四是建立招商引资考核制度。出台招商引资奖惩办法,采取百分制专项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评估考核,对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要实行重奖。
6、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综合性、政策性都很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招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招商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具备强有力的协调和执行能力。因此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招商引资队伍已成为当前招商引资的迫切需要。一是要选拔专业人才。要敢于打破身份界限,公开考试选拔,真正把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强、有招商热情和吃苦精神、懂经济的同志选派到招商一线。定期对专业招商人员进行考核,对成绩显著的招商人员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可以给予提高职级、授予荣誉称号等待遇,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招商人员的招商积极性。二是要开展业务培训。围绕建设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增强信息辨别、项目判断、谈判技巧等方面知识。同时,根据产业分工,进行系统的产业知识培训,了解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内该产业发展的现状。
第三篇:池州市“十二五”规划
池州市 “十二五”规划
池州市长近期就“十二五”规划征求各方意见,据池州日报消息,1月19日下午,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严琛在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市政协就“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周春桂,副主席周海铭、朱晓华及市政协秘书长张心平出席会议,市政协副秘书长及机关各委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的说明。周春桂受市政协主席方志恒的委托主持会议。周春桂指出,《纲要》内容丰富、详实,对“十一五”工作总结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对“十二五”形势分析准确透彻,发展蓝图令人振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符合池州实际,具有池州特色,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周春桂表示,市政协将积极参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多提有益的决策参考,切实发挥人民政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严琛代表市政府对市政协长期关心和支持市政府工作表示感谢。他说,科学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我市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上,体现了“三个衔接”和“三个创新”。“三个衔接”:注重与中央、省“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各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十一五”以来我市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相衔接。“三个创新”:在纲要的指导思想、表达形式及内容上有很多创新之处。严琛表示,市政府将认真归纳梳理大家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并融入到《纲要》中去,全面细致地把规划《纲要》修改好、编制好,使之成为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1月19日,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袁继明先后赴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池州军分区集中走访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主持召开座谈会通报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代表、委员们对市政府工作以及“十二五”规划意见。座谈会上,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言踊跃,对我市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目标,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江南产业集中区落户,必将对我市加快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发展目标立足池州发展实际,令人倍感振奋,相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同时,大家还就县域经济发展、城市旅游、道路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池州军分区,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徐德喜出席座谈会并表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希望市政府围绕加快转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巩固提升民生工程,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在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后,袁继明对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政府工作表示诚挚谢意,认为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涉及面广,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对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二五”规划很有价值,对做好政府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会后将及时梳理、吸纳代表和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体现到规划纲要和今后工作中。他希望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今后继续关心、支持市政府工作,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美好池州。
第四篇:池州市石台县十二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
池州市石台县“十二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
为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皖发[2007]18号文件)的精神,根据部署和要求,现将全县“十二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都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左右,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3%以上,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保持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一类县”行列,2007年、2009年先后实现了省级和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人口发展趋势来审视——压力大。随着经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人口流动加剧、价值观念多元化、自主意识增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的随机性、隐蔽性、复杂性越来越强,这将对我县全面落实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造成很大压力和现实风险。二是从工作体制机制来审视——任务大。以行政强制和社会制约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生育传统工作机制已被打破,而以综合治理、优质服务和利益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实现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三是从群众生育观念来审视——困难大。由于我县农村人口比例较大,以及城乡之间发展差异和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群众传统生育观念相对落后,一部分群众希望早生孩、生男孩、生两孩的生育意愿仍很强烈,控制政策外生育的困难依然很大。纵观五年来的工作,主要问题:一是流动人口难管理,政策外生育难控制,长效节育措施难落实;二是计划生育“村为主”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等质量指标不尽人意;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依然很难;四是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五是少数部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人口计生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六是少数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对人口计生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七是各级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尤其基层部分计划生育干部工作理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不足。“十二五”期间,每年处于生育高峰期的育龄妇女在9000人左右,出生人口900~1200人,净增人口300~500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指导思想是:以全面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主题,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农村和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以依法行政、利益导向、优质服务、综合治理、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为根本出发点,以县、乡、村技术服务网络为载体,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促进我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奋斗目标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2%以上。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1.7万人以内,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婴儿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已婚育龄妇女享有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探索和实际符合山区实际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着力打造计划生育专业队伍;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努力使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升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水平;依法做好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实行综合治理;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严肃查处和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和溺弃女婴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贯彻和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继续完善有利于人口计划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广泛和深入地开展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活动;全面实施“关爱女孩工程”,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出生婴儿性别比基本正常。
(三)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技术服务质量。深入地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预防艾滋病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避孕节育等科普知识;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推广和应用新的避孕节育技术,努力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婴儿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以避孕节育“三大工程”为主的优质服务;坚持和完善月随访制度,不断提高早孕发现率,降低大月份引产率;广泛开展以查环、查孕、查病和治病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服务,规范服务行为。
(四)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推行“月积分,月奖惩”绩效挂钩制度;加强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并以计划生育协会为载体,开展经常性活动,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规范和提高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水平;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并将群众意见纳入决策范围。
(五)进一步加强各级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加强计生队伍的政风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满意的乡镇计生办(所)评议活动,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推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坚持和完善县、乡计生专干月例会制度,大力加强各级计生队伍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加快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信息系统网络建设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人员到位;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计生专(兼)职工作人员负直接责任;联系村的乡镇领导对所联系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负连带责任。县人口计生委要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充分发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重视和发挥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生力军的作用。各乡镇负责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完善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计划生育工作效果
与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党政领导干部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实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离任政绩审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二)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增强群众依法履行义务、维护权利的意识。严格按照省《条例》的有关规定,兑现奖惩,同时加大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积极推广和应用避孕节育新技术,指导育龄群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优生咨询、生殖健康、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出生缺陷预防等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和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尊重和保障育龄群众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做到人性化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满意,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三)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按照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要求,坚持分级保障投入的原则,把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经常性工作和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继续坚持长效节育措施奖励、纳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范围、住院报销时不设起付线、中考加分、生育关怀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的发展成果。完善计划生育手术后遗症和并发症财政保障机制,发挥专项资金社会效益。完善县站、乡所、村室服务网络及配套建设,努力增强技术服务和科学管理能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五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目标
(一)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并对过去的5年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对未来的5年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即一年完善规划布局,三年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实现规模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工作方面,强调了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消防应急预案,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消防事故。要求社区着力做好民生民计工作,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推进辖区全域城
市化进程。
(三)关于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着力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以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出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各自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举办党课等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政务、站务、财务“四公开”制度,加强对街道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树改革创新之风。二是要树学习钻研之风。三是要树调查研究之风。四是要树敢抓敢管之风。五是要树团结协作之风。六是要树勤俭廉洁之风。
(二)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突出重点,强化保障。要立足于高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好社建处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多支持和指导,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重点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民族宗教、综治维稳等重点性工作。
(三)提高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关注高新区马金铺新区规划启动的大势,用新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手段来建构社区管理新体制机制。为此,要推进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我区和谐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构筑“四合一”公共服务新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作为议事机构,依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新型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为了使组织构架在“四合一”管理服务模式中建立更强
有力的联席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要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公共户单位代表、片警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采取双向任职的形式。
(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最终落实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基层社区实现了和谐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有了保障。和谐社区建设要求到每个社区都要达到“六好”、“十无”、“两满意”等要求,“六好”就是“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 “十无”就是楼栋无矛盾、邻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小区无火灾、校园无违法、青年无吸毒、卫生无死角、生产无事故、交通无违章、居民无邪教;“两满意”就是社会各界满意、居民群众满意。经党工委研究后决定,我们正在以国际花园社区设立为创建和谐社区试点。按照“两委一站”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开。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方面,一是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二是组织辖区公职人员、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站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业委会的选举,担任居住地的楼栋长,参加社区义工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社区办公用房优化升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抓好社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社区。高新区在建设发展中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或者正在酝酿成社会矛盾,使我们在维稳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通过有效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基层,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建立及强化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出租屋综合管理及服务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应急工作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等系列制度的作用;建立及整合队伍,成立维稳突发事件“青年突击队”、“信息收集队”等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维稳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格化”巡防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抓好社区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
(六)重视和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新区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中村脏乱差、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等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备案(档案)安全监管模式,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七)继续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民计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只有时刻把居民的利益牵挂心头,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好面临的实际困难,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次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高新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实现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工作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思想,共同营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做好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基础性建设,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社区各项工作完成的步伐,并使“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