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区外经贸形势的调研报告1121

时间:2019-05-13 03:0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前我区外经贸形势的调研报告112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前我区外经贸形势的调研报告1121》。

第一篇:关于当前我区外经贸形势的调研报告1121

改革 创新 发展

——台江区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先行先试专题调研

台江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

2011年11月21日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金融大气候的影响,我区外经贸工作运行形势颇为严峻。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局紧抓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重要机遇,还将不断创新、拓展、提升外经贸各项工作,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先行先试,进一步抓好提升专业市场、亿元楼、特色楼工作,全力推进海峡西岸福州“金外滩”建设。

一、调整产业结构,先行先试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 以发展商贸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服务我区打造提升专业市场工作。一是突出两个商务区建设和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引进金融、保险、证券、外贸、物流、咨询等外资现代服务业企业,进一步带动我区产业层次大提升;二是充分利用ECFA全面实施的有利时机,重点加大力度引进台资产业链龙头项目和优势产业项目,大力吸引台湾科技研发、创意、会展、金融等优势现代服务业来台江投资,深化闽台产业合作,加强闽台产业对接,提升我区服务业合作水平;三是重视外资并购、增资扩股投资方式、知识产权投资方式、引“智”投资方式和风险基金投资方式等一系列新型招商方式;四是根据关

1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引导现有企业将发展思维从“制造”向“服务外包”跨越,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带动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拓宽招商领域,先行先试推进楼宇经济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对接”的招商思路,以提高楼宇经济质量为中心,扎实有效推进我区培育“亿元楼”、“主题楼”、“特色楼”工作。一是整合楼宇等招商项目资源,为针对性招商打好基础,积极探索网络招商、项目招商、资源招商、区位优势招商等招商新方式,实现由粗放式招商向专业招商、高层次招商转变;二是充分利用“5.18”“9.8”等招商平台,开展综合性与专题性项目推介,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地区总部、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以及大中型企业现代服务企业总部入驻,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三是突出利用台港澳侨资,积极扩大吸收欧、美、日等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达经济体投资,重点引进技术密集、产业链配套的龙头型外资项目,增强我区楼宇集聚带动效应。

三、加强主动靠前,先行先试强化外商投资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引进、跟踪、联系、服务工作,对引资项目建立挂钩制度,明确项目责任人和对接对象,做好跟踪反馈;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着力破解外商投资项目的用地、审批等难题,努力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努力完善外经贸运行监测机制、外贸风险预警机制等,及时为企业提供预警发布、业务咨询、政策解读等信息。

第二篇:我区外经贸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区外经贸工作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底数,更好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笔者组织部分代表,到相关街道、企业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街道和企业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并召集外经贸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就我区外经贸工作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关于我区外经贸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区的外经贸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利用外资为重点,认真实施经济全球化战略,加大对外开放的工作力度,努力协调解决外资企业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对外贸易保持较快速度的平稳增长。2006年进出口额为12.8亿美元,其中出口8.4亿美元,进口4.4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8%、67.7%;2007年前8个月,增幅为37.6%,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6亿美元,其中出口10.8亿美元,进口5.2亿美元,总量位居**第三位。到目前(指2007年9月,下同)为止,拥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49 家。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年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16家。以飞跃、星星、东港、海翔、九州、宝石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区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

(二)利用外资工作在困境中取得较大的突破。2005年至今,我区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家,协议利用外资2.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36万美元。引进外资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香港、台湾、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和西班牙,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3个。引进外资项目主要为建筑装饰材料、工艺品、医药、纺织、房地产、缝纫制造设备等行业。绿色食品项目及造船项目均已开始运作。外资根植于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对外经济合作始终高位运行。2005年至今,累计兴办境外企业、办事处19家,累计投资额1298.65万美元。2006年境外企业带动出口额达1.54亿美元。飞跃集团在海外设立了17家销售公司和办事处,成为我区民营企业走向国际的领头羊。国强建设集团与阿联酋谢菲勒公司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开展皇家园林和建筑工程承包并将组织2000余人赴迪拜开展劳务输出。首次突破了我区境外投资合作方式由自由贸易推销、出口商品型为主逐步向经营实体和生产性企业转变。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外经贸部门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强了对外经贸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了区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成员,使外经贸领导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建立健全了区领导跟踪重大外资项目制度,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将外贸自营出口和利用外资考核指标分解到各街道办事处,建立外资工作月通报例会制度,在各街道办事处建立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以充分发挥部门和街道的联动作用。制定实施了《**区加快外经贸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加工贸易、应对贸易壁垒以及引进外资。采取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洽谈和网上招商等方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区外经贸局在帮助扩大出口企业群体规模的同时,着重扶持骨干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先后组团参加了广交会、浙洽会等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的展会,派员参加了“德国浙江周”、“香港**周”等活动,牵头成立了**上海商会,努力拓宽渠道。实行了招商引资特派员制度,专门派人到企业协助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无偿为外商代办全部手续,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率,受到外商和企业的好评。

二、当前我区外经贸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区的外经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的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放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经济主体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在“三外”工作中,不少企业存在着政府推动,企业才动,甚至推而不动的情况,缺乏“走出去、引进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个别部门和领导的思想还不够到位,在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必要性方面和外资带来的长远的、积极的效应方面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外贸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出口商品的档次不高。虽然我区外贸出口的实力在逐步增强,但从整体上看,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仍占多数,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也难以有效应对出口退税调整和人民币连续升值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我区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技术经验及人才,很容易受到境外贸易壁垒的制约。二是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后劲。近

十年来,**出口大企业仍然是这么几家,中小企业成长缓慢,使外贸出口的增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三是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过小,与发达县市区差距较大。

(三)利用外资的制约因素较多。首先是体制引起的协调难度大。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区本级基本没什么权限,所有项目都要上报市级审批,协调难度加大,尤其是在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审批难度远远大于其

它县、市。很多的项目基本上都要区党政“一把手”亲自出面多次协调才有望解决。其次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调控新政策出台后,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土地获得成本提高,外资项目优势弱化,我区没有专门的地块可以供外资落户。三是投资环境的影响。有些部门服务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利用外资工作的进程。

(四)外经贸局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外经贸局作为主管外经贸工作的行政机关,虽然涉及外经贸的法律法规很多,但都是指导性的法规,职能定位也都是服务性的,没有行政管理权,没有行政处罚权,也没有行政收费项目。从调研中了解到,外经贸局干部职工的生活非常清苦,基本没有福利,仅有的一点招商引资奖励,还要与区级其它单位平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职工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有些县(市、区)的外经贸发展奖励基金高达近千万元,据了解,武义县的外经贸发展基金就高达900万元,而我区2006年仅安排了300万元,今年政策至今没有出台,数额可能还要大幅下降。外经贸局职能的削弱和杯水车薪的扶持政策,致使不能有效地对本区域“三外”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这对外经贸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五)外经贸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除了缺乏国际商务方面有经验的人才外,我区还普遍缺乏应对国际间经济诉讼、参与国际间法律服务的人才。

三、关于外经贸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从打造“一基地、两城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要加强和改进对外经贸工作的领导,调动全区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扩大对外开放的浓厚氛围,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整体合力,共同搞好外经贸工作,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一)以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为重点,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做好六篇文章:一是突出制造业招商。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把引进外资与促进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结合起来,带动产业升级。二是突出重点地区招商。面向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项目为重点开展洽谈合作。三是突出创新招商方式。精心整合区内外多种招商资源,打造新的招商载体。重点加强与大跨国公司、重要商会等联系,与其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四是突出民营企业优势。加强与外国中小企业促进机构的联系,组织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地参加招商活动。五是突出服务业引进外资,积极引进境外银行、保险公司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和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船代、货代、设计、评估、律师等行业。依托海港优势,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推进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以煤气、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为重点,采取并购、bot、特许经营等方式利用外资。六是突出外商投资园区建设。外商投资园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招商引资的新增长点。针对土地要素严重制约的实际,要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实践经验,尽快划出专门的地块,设立外商投资园区,本着“理顺体制,完善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切实做好园区建设和项目的落地工作。对外资审批的程序问题,也要加强与市级机关的协调,涉及到相关事权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努力通过法定途径解决。

(二)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好势头。随着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不断增多和贸易环境的剧烈变化,我区对外贸易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调整和发展时期。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加快以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行和采用国际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进行产品认证。二是积极推进出口品牌战略。加快现有品牌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列为商务部“中国出口名牌”和“浙江省出口名牌”。三是逐步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保持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增强对加工贸易项目的吸引力。四是完善国际市场开拓促进体系。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中介服务,精心组织广交会、消博会等传统展会,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类展销会。五是完善外贸预警机制。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进出口商品价格、数量的变化趋势,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重大贸易摩擦的信息,指导企业参与应对。六是完善外经贸的政策促进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外经贸扶持政策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增加扶持基金的份额,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切实掌握政策并享受到政策。

(三)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一是推动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发境外战略资源。重点推动俄罗斯森林资源和缅甸矿产资源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加强“走出去”队伍建设。重点培植一批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以带资承包的方式承揽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并力争实现对欧美发达国家承包工程市场的突破。三是抓好境外加工贸易,推动企业境外上市。

(四)切实解决外经贸管理职能削弱的问题。外经贸的管理职能严重削弱的现实,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要高度重视外经贸局职能强化工作,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梳理完善职能。要出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职能规定,使外经贸局能切实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机关的要求,享有适当的管理权,真正做到职能到位,管理到位,更好地服务我区的外经贸事业。外经贸局要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工作,坚持和完善外商投资全程代办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纠纷、投诉和生产建设中的矛盾,更好地为我区经济建设服务。

(五)加快涉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步伐。要积极实施“人才兴贸”战略,针对全区外经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有计划地从大中专院校、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引进人才,并向企业推荐。同时,要切实抓好外经贸企业业务骨干的在职培训工作,把外销、报关、商务谈判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逐步拓展到国际商务和涉外诉讼。要重视发展涉外服务组织,引进国际中介咨询及服务机构,发挥商(协)会及其它组织的促进作用。要加快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努力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重视关心外经贸局干部职工的福利和生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营造勤政、廉政、高效的工作环境。

第三篇: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我市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二)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按照《就业促进法》和中央、省、市促进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认真实施。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就业服务卡2万多份,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660份,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0笔、金额348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直接扶持创业者760人,带动6500多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55笔、金额10285.5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1笔,金额2043万元。20xx年,全市落实主辅分离政策安置下岗人员1620人,减免企业所得税544万元;落实稳定就业政策,办理出口退税2.38亿元;落实鼓励吸纳招收下岗人员中就业困难人员431人,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三)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村民组五级服务网络平台,已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272个(其中街道18个,乡镇154个),劳动保障工作站

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五)以创业促进就业。我市将鼓励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20xx年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以来,全市共建立了创业园区13个、创业街10条,园、街吸纳创业者507人,带动11885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创业培训上,全市共组织了186个班次的创业培训,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2000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20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20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三、我市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我市市情特点,当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矛盾 ”: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根据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我市新增劳动力与新增就业岗位的矛盾。我市又恰恰是典型的就业困难城市。首先是农业和人口大市,农业人口480多万,有1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到春节前,全市返乡农民工达到110万人,春节后有100万农民工重新外出务工。截止到3月底,外出务工中有2.33万名农民工又重新返乡,返乡农民工数量多;其次我市作为发展中老工业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截止3月底,我市企业新招聘员工32358人,新裁减员工3130人,企业新增加岗位29228人;停产、半停产企业113户,涉及职工6063人;采取措施稳定岗位175家企业,涉及职工19102人。再次是教育大市,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三多”给xx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二是结构性的矛盾。从我市当前产业转型看,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逐步加快,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尤其“4050”下岗职工因年龄和技能原因,再就业更为困难。同时,福利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残疾人下岗失业增多。

三是劳动者就业观念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多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宁可去竞争技能要求不高,工资待遇低的岗位,也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我市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是就业多元化与管理培训落后的矛盾。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各级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中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尚不健全,服务条件、手段落后,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就业培训种类繁杂,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合同签约率不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对我市促进就业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推动《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就业促进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对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要把就业作为政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也要坚持将就业形势作为制定改革发展措施的主要评估指标,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保证就业计划的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宁宜城际铁路等各类投资项目推进,坚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林浆造纸、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带动各类劳动人员就业。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切实引导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要进一步抓好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要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在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和优化创业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创业服务。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落实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的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4050”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有志者投身创业。

四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整合劳动、妇联、团委、职业教育等社会培训资源,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拓展培训专业。要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专业与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与就业意愿、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在技能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研究和探索就业技能培训高效机制,着力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

五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推进村级平台建设。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利用就业服务网络和信息,对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为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加强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管理,促进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第四篇: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以在慈溪人才市场的调研活动为基础,通过对应聘情形的实地观察及对应聘人员的简短访问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慈溪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而深入了解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人才市场的影响,以及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自己能够明确发展方向,更加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就业 岗位 招聘 应聘

一、引言

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我国就业面临着巨大的供给压力: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城镇公开失业逐步攀升,企业富余职工转化为公开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大“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缓慢的就业需求:从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就是说,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就业,从来都与宏观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有多大?现今社会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应聘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招聘单位比较青睐哪些人才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在同学的帮助下,我展开了一次关于当前就业形势的调研活动。作为在读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趋势,使自己能够明确发展方向和自我定位,更加顺利地择业和就业。

二、调查时间 2009年2月7日,在慈溪市2009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集了一些关于这次人才交流会的一些资料,实地观察了情形,对应聘人员和招聘者进行了简短的访问调查,作了简洁记录。

2009年2月8日——2009年2月14日,对于调查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完成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三、调查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以2009年2月7日的慈溪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所设招聘摊位为总体,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偶遇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取得所有的摊位号的名单作为抽样框,再次使用摊位编号,采用抽签方式选取号码,对照总体规模,选取符合要求的数码20个,最后到抽样框去找它所对应的元素;询问偶然遇到的、又方便回答问题的应聘者。

本次调查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采用了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以收集资料。

四、结果与分析

1.人才交流会总体情况

慈溪市2009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在市人才交流中心拉开帷幕。200个招聘摊位、350余家用工单位、近3000个工作岗位向广大人才抛出绣球,应聘者纷至沓来,不到9点钟,大楼就被前来应聘的人员挤得水泄不通。

本次招聘会基本上是中小型企业招聘,符合慈溪乃至宁波经济发展结构的特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一些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招聘需求迫切。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1.5万人进场应聘,其中应届毕业生约占四成,达成初步意向3000余人次;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分别为机械电器类、企业管理类、营销类、财经类以及外经外贸类。

2.人才交流会的特点

(1)一推一拉积极促进人才就业。本次招聘会共推出近3000个岗位,其中有80家单位提供应届毕业生需求岗位1154个,占总需求的40%。“近3年来,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0人,今年更是超过7000人,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从总体上说,企业在普通岗位上用人出现紧缩态势,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余建孟表示,“我们在招聘会前,动员各个进场企业尽量多推出一些毕业生岗位,一方面是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对企业而言,现在也是吸纳储备人才的大好时机。”

在积极推出毕业生岗位的同时,人事部门还帮助企业向外地吸纳紧缺人才。“企业发展需要大量中高层次人才,但我市企业在部分高科技领域和紧缺专业岗位上,存在想招却招不到的尴尬局面。”余建孟表示,为了帮助企业招到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人事部门不但将招聘会打破地域限制,面向整个长三角,还出台提供交通费补助的优惠政策,以帮助企业吸引外地中高层次人才前来应聘。据了解,本次招聘会人事部门共向30余名来自上海、江苏、湖北、陕西和河南等地的中高层次人才发放了交通补助费。

(2)一升一降反映企业发展新动向

本次招聘会与去年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相比,岗位需求趋向分散化、多样化,同时营销类和外经外贸类两大岗位在需求和排名方面,出现了“一升一降”的明显变化,反应出我市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向。

据介绍,本次招聘会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分别为机械电器类、企业管理类、营销类、财经类以及外经外贸类,共涉及1222个岗位,占总需求的42.4%。而在去年举行的夏季大型交流会中,排名前五位的岗位在总需求中占比为63%。因此今年各大岗位需求出现了分散化和多样化趋势。

“与外经外贸类岗位需求减少、排名下降现象相反的是,营销类岗位需求增加,排名攀升,这很好地说明了我市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发展趋势。”余建孟分析,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众多企业纷纷转型发展,调整出口和内销的比例,因此在用人上也出现了升和降。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林小姐表示,公司去年在内销市场收获颇丰,为继续扩大内销市场,本次招聘会公司对内销业务员的需求超过40名,但对外贸业务员的需求仅为2名。

3.招聘单位的要求

(1)学历要求。在调查样本中,所需人才最低学历是中专,最高学历是博研。其中要求大专及以上的占75%,本科及以上的占20%,硕研及以上的占5%。

(2)专业要求。各个岗位都要求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即能岗匹配。

(3)技能要求。除了所学专业要求的技能外,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的占100%,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办公室软件及一定的网络管理能力。具有驾驶执照也是部分招聘企业的要求。另外,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是被相当重视的。针对各个企业的发展情况,还有特殊的要求,如掌握ISO质量管理体系、文字组织能力等等。

(4)工作经历要求。大部分岗位要求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在调查样本中,有76.1%的岗位需要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5)户口要求。在调查样本中,85%优先录用本地户口的应聘者,外来人员需要拥有相对优势才被录取。

(6)其他要求。如政治面貌、性别、年龄等等,这些也作为部分企业的要求

五、思考与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人才供需不平衡,而且在不断扩大。企业在人才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对于应聘者的条件更为苛刻。尽管在金融危机下,慈溪的企业今年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一些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招聘需求迫切,但是从整体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在读大学生,我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为关注。近3年来,我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超过6000人,今年更是超过7000人。针对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结合实际,我提出以下建议:

1、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中心,继续狠抓经济发展。从解决就业问题的角度看,应高度重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需要大学生的数量才会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

2、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扫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同时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促成就业的良性循环。

3、坚持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等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与引导,要宏扬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奉献青春的社会本位价值观,要宏扬主旋律,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要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祖国的需要和民族振兴的责任仍然是当今青年知识分子人生职业选择的第一主题。

4、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关,转变观念天地宽。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树立市场就业观念,培养职业道德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互利精神、服务精神、学习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大学生应当从观念到实践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5、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实力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陈旧、特色不明显,缺少根据社会有效需求结构对学校予以合理的分工。要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其能力素质和对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以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为此,要加强对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的技能教育、辅修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进一步重视各种体验性建设,切实把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以适应社会需要。

6、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好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7、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指导大学生就业。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net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充分发挥好就业“顾问”的作用。

8、大学毕业生要注意做到“四不”。调查中,几位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士提醒大学生:现在的就业不可能是“一次定终身”,一些前人身上发生过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参考,希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四不”,即不轻意放弃就业机会、工作中不轻易跳槽、不随意违约,不随便乱存放个人档案资料。

第五篇:当前我国传销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调研报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呈日趋上升态势,即打着各式新型营销旗号,利用传销和变相传销手段犯罪。传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这种犯罪活动的出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活动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由于传销和变相传销犯罪活动具有较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从中央至各级地方政府及公安、工商等机关对此类犯罪非常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开展专项行动。但是打击传销却陷入“打而不绝反猖獗”、“屡禁不止、屡打不尽”的怪圈,形成“传销人员执迷不悟→政府打击遣散效果不明显→执法人员麻木热情不在→百姓求助无门遭拒绝→传销更加猖獗”的恶性循环。

本报告从实际出发综述传销犯罪的形势,浅析传销犯罪类型、走向,分析当前打击传销制度上的缺陷:在法律层面上,处罚过轻缺乏震慑力、法律程序上取证认定难;在行政执法体制方面,打击格局不对称、协作机制不健全、执法队伍专业水平欠缺、行政执法缺乏积极主动性;其它相关政策中,宣传预防工作不深入、思想教育和改造措施缺失。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打击和预防对策。从宏观上: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权责分明,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建立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宣传预防和思想矫正系统;从微观上:建立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依法严打、依法严惩→思想解救、教育改造→深入开展宣传预防→全民参与、营造反传销氛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传销犯罪 形势 打击传销 政策

我国传销犯罪的基本现状

传销(Pyramid Sales)是老百姓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词。熟悉是因为传销曾几乎席卷整个中国,留下无数难以磨灭的伤痕,人们深受其害,甚至“谈销色变”。陌生是因为对其本质不了解,缺乏理性的认知与评判,所以才会有许多老百姓甚至不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上当受骗。

传销作为社会的一大顽疾和毒瘤,被称为“经济邪教”、“精神鸦片”和“流行性精神邪教”,政府一直没有放松打击。但是,传销至今屡打不尽、屡禁不止,反而有日趋猖獗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当前传销犯罪的形势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传销组织冠以“人际网络”、“直销”、“连锁经营”、“资本运作”、“特许加盟经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基金”、“PE”等名目繁多的幌子继续行骗。许多人身陷泥潭却无力自拔,导致了一幕幕尔虞我诈、众叛亲离的悲情上演。无数幸福的家庭因为传销而一夜间支离破碎、倾家荡产„„

传销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犯罪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从我国开展打击传销、制定《禁止传销条例》、刑法新增“组织、领导传销罪”以来,就对传销进行了界定,并且一直对传销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传销组织大多假借国家政策、编造国家领导人讲话,甚至诋毁政府形象,煽动狭隘的民族情绪,以此类手段增强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控制,并以各式各样的旗号和幌子行传销欺骗之实。从传商品,发展到传人头;从小额投资,发展到大宗投资;从线下发展到互联网;非法集资类拉人头的金融传销更是吞噬了无法估量的庞大资金。传销人员从之前的贫困阶层发展到“三高”人群(高收入、高学历、高层次),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二、当前传销犯罪的几种类型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具备交纳入门费获取资格、发展下线组成层级关系、通过拉人头计酬获利三个特点,以及人员结构链和资金链两个组成要件。当前我国传销犯罪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人际网络、直销、网络营销”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该类传销以投资2450元、2800元、2900元、3000元、3200元、3260元、3900元一套产品,实际上大多数无产品,大多数参与人员投资金额也达到数万元。以三商法、四个发展、五级三阶制、无限代累积制、出局制为主要内容,并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打负面”。睡地铺吃大锅饭,生活条件比较差,集体上大课,受害人群主要以大学生、退伍军人、打工者为主,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22-25岁。主要出现在中部地区和北方地区。

2、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优化资本、资本孵化”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该类传销以投资3800元一份,可以高起点运作,投资33500元、36800元、69800元等金额,大多数无产品,有些以西服等产品为道具。假借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开发、国家工程等名义,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宏观调控”。4-6人合租,不限制自由。很少上大课,主要以三高人群为主,高学历,高层次,高收入人群,中老年人偏多。主要出现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该类传销已经非常泛滥。

3、以“网络销售”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主要以投资3800元、4700元、5700元一单为主。五级三阶制(五个级别三个晋升阶段),睡大通铺,吃大锅饭,条件非常恶劣,受害人群98%的都是大学生,很多网络销售传销组织要求只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参与。该类传销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虚假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限制人生自由,暴力控制,伴随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广州、东莞、深圳都是重灾区,其他省份目前没有该类传销。主要打着“太阳神”等公司旗号招摇撞骗,一般几个月出一次门。该类传销人主要是网上招聘或者同学朋友异地邀约来发展,参与人员数十万。

4、以“电子商务、网赚、网络游戏、网络资本运作、网络加盟、网上学习培训、网上基金投资”等为旗号的互联网网络传销。网络传销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更强、更具欺骗性、隐蔽性强、传播跨地域性、部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特征使得网络传销在蔓延过程中更加悄无声息地飞速传播。网络资本运作是异地资本运作传销的网络版,在互联网上已经非常泛滥,参与人员不低于200万人员,波及范围非常广。另外还有多次返利、循环退款的诱惑以及商家的利润来自于点击量、加盟费、广告费等欺骗性宣传。投资或者变相投资金额少到几十元,多则数百万元。比如:世界通,E玛国际,通亿商城,财富壹佰等等。

5、以“PE、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红包互赠”为名义的金融传销。金融传销往往夹杂着涉众型非法集资,该类传销往往是线下及互联网上操作相结合,包括目前流行的PE、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等大金额传销,也包括类似的红包互赠、爱心互助等小额金融投资游戏。江苏南通“E玛国际”传销组织以销售“E玛国际”电子股权为名,采取双轨制传销模式发展下线,吸收传销资金1.06亿元;天津天凯新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传销手段结合时下流行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从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近9000人手中非法集资10余亿元。江西精彩投资生活有限公司太平洋官方直购网投资从7000-7000万不等,涉案金额超数百亿。

6、非法直销。包括:未经许可的直销行为,以及获牌直销企业违规操作涉嫌传销。截止到目前获批的直销企业有28家,目前很多无直销牌照公司,以及一些正规直销公司管理不严格,下属很多直销团队与传销团队有利益瓜葛,甚至团队自身涉嫌传销。“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很普遍,主要表现形式有:传销团队与直销团队利益分成。传销公司打着直销旗号进行传销之实。违规直销公司变相要求加入者购买大量的产品囤货等等。获牌直销涉嫌传销比如:哈药涉传事件、富迪涉传事件、康宝莱涉传事件、隆力奇涉传事件、太阳神涉传事件、北京罗麦涉传事件。华莱黑茶,香港亮碧思都属于典型的传销公司,目前非法直销参与人数近百万,涉案金额极其巨大。亮碧思传销组织发展内地群众,在内地接受洗脑,到香港或者澳门交钱,参与者基本来自广东省境内市民,受害者已达到数十万之众。

7、现实中的潜能培训、企业管理能力培训、成功学培训等培训活动和招生、保险行业也时常伴随传销犯罪行为。该类传销需要学员先交纳培训费用,然后通过洗脑教育后,要求学员再交纳费用学习更高层次的培训,并要求学员推荐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培训。

三、传销犯罪的变异和走向

鉴于国家打击传销相关法律环境的现状,以及目前传销的运作变化,我们认为在短时间内,地下传销的势头还会继续蔓延,但是面对国家的严厉打击和专项整治行动,地下传销将会放弃原来的作战方式,将会变异出更多的新手段,改头换面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1、由过去的“野蛮”披上“人性”外衣。

如今的传销,看起来似乎是很人性化,从过去的封闭式限制向如今的开放式洗脑转变。在进行大约7—10天的洗脑后,假如你仍然坚持不从事,你可以离开他们的组织。但在此之前,他们会想方设法留住你,建议考察他们所谓新兴的赚钱行业。可以得到在家庭生活里都得不到的温暖和关怀,放弃对他们的心理防备和警惕,而且使得新人一直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无暇对传销组织的理论和环境进行辨析和怀疑。

所以,披上“人性化”的外衣是如今传销的主流,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运用“软”控制加强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控制,故称之为“经济邪教”。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暴利控制的现象。

2、由地域集中向地域分散转变

传销敛财模式的通常表现就是“异地聚集”。就是将人邀约到异地之后,进行洗脑教育,骗取钱财。从2006年的情况看,“异地聚集点”的分布地域,相对集中在广西来宾、广东清远、安徽阜阳、云南曲靖等4地。随着国家对传销重灾区打击力度的增大,传销将会进行地域性的分散和转移,以分散国家的打击注意力。2007年,地下传销的主要转移的方向为中部地带。根据我们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统计,目前传销在广西、天津、吉林、辽宁、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比较严重,已经形成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三足鼎立”局面。北部的多打着“网络营销”旗号的传销,南部多为 “连锁销售”旗号的传销,而中部地区则是汇集了“网络营销”和“连锁销售”的双重形式传销,并且向西北等落后地区蔓延日益严重。

由过去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重灾区,已经扩展到如今的几十个重灾区,而且其他地区仍然在继续蔓延。如此现状,对于各地执法部门和有关部门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而严峻的挑战。

3、由大型聚集向小规模聚集转变

传销“异地邀约”的特点就是聚集的人多、规模大。利用规模造势,达到对新朋友的心理攻势,以规模来迷惑人,从而打破新人的心理防线。所以,“异地聚点”的聚集人数动辄数万,甚至达到数十万之多,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这种大规模聚集虽然有利于传销敛财,但是容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隐蔽性较差。随着国家打击传销力度的加大以及传销的内部裂变增多,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地下传销的发展。所以地下传销会将大型聚会改为小规模聚集。当小规模聚会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便自动分裂、分散,这样更加有利于传销藏身。众多传销高层头目也曾说过:“如今已经不存在高达3000人的网络体系了。”这样的状况也会给国家有关部门的查处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再者,现在的传销因为利益驱动导致内部矛盾增多。一些深谙内幕的传销骨干,自己觉得没有得到该得的,不甘心再做操盘手骗钱敛财的工具,拉出自己的网络体系自立门户单干,自己做网络体系的操盘手。所以,网络分裂现象严重,就如同传销课堂所宣扬的“几何倍增理论”一样,呈原子分裂似的裂变。这也是传销屡打不尽,反而继续蔓延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

4、由封闭式限制向开放式洗脑转变

以往地下传销敛财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限制人身自由,比如从异地邀约来后采用引诱、禁闭、暴力威逼等疯狂手段。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极端事件,不甘示弱的人会反抗,造成举报危机、凶杀案件等,而且也只能骗到他一个人的一点钱,就好比做生意的一样,骗也只能骗到顾客一次,顾客下次不会再来,更不会把他们的亲友带来买商家的商品。同时,随着国家对打击非法传销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辨别非法传销的能力逐步增强,这种原始的传销手段越来越不利于传销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传销逐渐改变这种封闭式方式,而采用相对开放的形式来运作,让人们产生一种开放式、阳光化、人性化的错觉。与此同时,传销增强了“洗脑”的力度,制造“障眼法”,以此显示自己的“合法性”,让更多传销受害者痴迷而不悔。有多少人就是因为传销“不控制人身自由”的假象而深陷泥潭!

虽然,今日的“人性”传销看起来很松散、很自由。但是控制却日益严密,实际上仍然是半“军事化”管理,时刻进行监控和思想灌输。用“思想软禁”这个词,恰如其分。

5、互联网成为操盘手骗钱敛财新媒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为了更加隐秘地操作,很多传销头目已经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互联网上,打着各种旗号进行“忽悠”和欺骗。它们大多利用流行的网上购物等方式掩人耳目,打出“电子商务”、“网赚”的口号,声称自己是风靡欧美、引导未来的多层次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同时附有许多真假难辨的会员来信,谎称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赚钱,数额高达每月几十万元。对于操盘手来说,通过互联网的一些特点,确实难住工商部门的查处和打击工作。国内网站只要是合法注册的,就不能轻易关闭。境外网站只要没有国内法律禁止的内容,也关不了。参与人员在各个网吧里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扩张更加容易,加盟和分成都在网上完成,并且可以用假名、假身份证参加,给工商部门的查处带来很大困难。

网络安全监察人士曾指出,网上传销基本上采取会员加盟形式,这种“先吃后”的金字塔方式,一旦上当的人不足以供养金字塔上层的人,金字塔就会从底部迅速开始崩溃,受损害的只能是处于金字塔底部的绝大多数参与者。要真正有效打击网络传销,需要国际合作,包括法律标准的统一和行动协调一致。

所以,通过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传销诈骗,将是操盘手的“新市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更高的安全系数。为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重视,提高警惕。呼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与国际相关合作机制,统一协调打击“互联网传销”。

6、参与传销成员结构发生多重变化

现在传销的变化翻新和欺骗性的加强,传销再也不是只有穷人才会做,再也不是只有文盲才会参与,有钱人也会被他们骗,大学生同样也会参与,其中一些懂法律懂经济的人也同样被蒙蔽。参与传销的人员结构再不是那么简单。

A、大学生参与传销人数日益增多,大学校园正成为传销开发的“主市场”。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给这些刚出校园的学子极大的压力。传销乘机利用社会现实做文章,夸大社会竞争的负面,宣扬他们的组织和平台,鼓吹是“没有门槛的大学”。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被邀约过去后,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洗脑,在群体的感染下,无法抗拒成就事业的渴望和发财梦想,无力抵抗住传销组织营造的虚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团队协作”等等环境,以至于误入歧途。

网络传销打破了异地传销的地域性,使得大学生这部分网络大群体也难逃一劫。网络传销中的“消费返利”、“网络赚钱”、“虚拟货币交易”成为大学生们的兼职工作。他们不知道,这正是罪恶的传销黑手已经伸向了自己,伸向了清净的校园。

B、随着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江西一带连锁销售变相传销的蔓延,参与传销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越来越严重。南方几个城市流行的连锁销售的最大诱惑在于“高起点”,购买11份产品需要36800元,购买21份产品需要69800元,飞着做更是3个69800元,这个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是天文数字。所以,参与连锁销售的人员,一般来说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但是也不乏借债加入者。

在我们调查过的连锁销售旗号传销中,的确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有的甚至是政府退休公务员、白领人士、私企老板等。甚至有的身家数亿,处于社会的中上层,多为中老年人参与。这些人员的参与,更加增强了传销的欺骗性和煽动性。许多人看见这些上层人士的加入,就更容易相信传销组织的骗局。

C、参与传销的人员结构低龄化日益显现。这个特征尤其在北方的“网络营销”旗号的传销中更加明显。这些组织宣扬“三商法”,投资购买一份为2800元、2900元不等的劣质产品,甚至是没有产品,参与的年轻人多为20岁左右,这些人都幻想低投入,获得高回报。

在很多被查处的传销中,都能发现将近80%的参与者是20岁左右。这些现象的确让人担忧,当他们从噩梦中醒来后,失去的亲情、友情、诚信,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和精神打击,他们能承受得了多少?许多迈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就已经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恐惧感和仇视,极容易引发其他犯罪。

7、投资入门费用从小额资金发展为大额资金

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网自2006年来一直追踪传销的变化和发展,传销组织的入门费投资金额从之前的几千元,发展到后来的数万元,最近一两年,随着金融传销的蔓延,入门费高的已经达到7000万元,已经完全不是单纯的传销犯罪,更多的是倾向于非法集资。大额资本的游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这些传销组织一般都是以一个合法公司为外衣,而且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的包装(公司领导荣获各种奖项和荣誉、公司请明星代言做广告、公司领导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公司接受各大知名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报道等等)更具欺骗性,涉案金额动辄数以亿计,更大的则卷款数百亿,对我国金融秩序具有极大的伤害,更加容易埋下社会稳定的隐患。

四、传销人员的结构分析 参与传销的多为农民、下岗职工、大学生、退休人员、退伍军人,甚至有未成年的儿童。这些年幼无知的小孩正处于求学的大好年华,却成为父母虚假梦幻的傀儡和牺牲品。

农民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大多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拥有的社会资源非常少。所以,“穷则思变”,他们同样渴望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条件以及生存环境。这些因素正是传销对其洗脑的突破口。在组织的渲染和传销者的鼓动下,农民朋友大多脱离不了这个深不可测的魔窟。投入汗珠堆积、积攒一辈子的血汗钱,渴望实现传销所宣扬的财富与梦想,相继邀约自己的亲人朋友。孰不知,悲剧已经重复上演。

从目前的传销来看,北方的“网络营销”传销中,农民群体占了其中的40%左右;南方的连锁销售变相传销中,农民占了约30%。金钱,成为他们最大的诱惑。当初只是单纯发财的想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后来,就去骗别人。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走向罪恶,从被骗者沦为骗人者。

离退休下岗职工也是传销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对传销的调查来看,离退休下岗职工约占传销人员中的20%,这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龄的增大和社会竞争的激烈,一部分人离开了自己的岗位。由于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他们似乎也不能闲着,甚至想在晚年发挥余热多赚点钱,想的是给自己的子女多攒点积蓄。因为市场竞争而下岗的工人,面对家庭和生活的压力更迷惘、失落。传销正是抓住这些心理,编制了一套洗脑秘诀,在宣扬暴富的同时,激发你的斗志,以为可以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而误入歧途。

大学生群体在传销中也不少。大学生有抱负、有梦想、有思想,而且一直在校园的环境里成长,并未过多接触社会。正因为如此,传销假意宣扬理想、抱负、爱国、事业等等,以为一个虚假、违法的工作平台就能成就自我,使得这些大学生沉迷于非法传销。罪恶并不因为你是高学历而远离你!

就目前的传销变化趋势来看,传销已经蔓延到校园,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个群体约占传销人数的25%。其中,在校大学生又占这25%里的7%左右。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在校学生参与传销,但是又有多少大学生因为误陷传销不能自拔而导致退学,放弃了自己十年寒窗而换来的前程!

退伍军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传销大军中约占15%。在北方的“网络营销”传销里,退伍军人是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在南方的连锁销售变相传销中,一些退休的政府公务员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这些人应该属于社会的中上层。他们参与连锁销售传销,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警惕的问题。

传销并不是只有穷人才会去做,也不能说做传销的是傻子,仍然不乏高学历、有钱人、有地位者。可见,如今的传销已经完全不是昔日那种赤裸裸的欺骗。一旦身陷其间,骗了你还把你逗得开心,让你兴奋不已,对它死心塌地,卖了自己为他们数钱,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

我国打击传销犯罪的形势分析

传销受害群众一直以来都是处于社会的一个边缘地带,受骗者与骗人者的双重角色使得他们遭受欺骗的同时,也被社会大众抱以歧视的目光。政府一直在努力开展打击传销犯罪行为,打击和教育并重,宣传和预防同行,社会各方力量也参与打击行列之中。

一、政府打击传销的努力

1、统计数据

国家的强大需要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的稳定,目的是使人民安居乐业。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对传销的打击立场从未改变,以下的部分数据就足以说明传销的猖獗和政府的打击决心。

2000年,全国工商系统共调查了2005起传销活动,涉及的传销人员达4.5万名,在全国范围内共关闭3285家传销窝点,将316例案件移交法院处理,没收非法所得2400多万元。

200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年鉴报告中显示,2001年全国范围内的打击传销活动迅速而全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总共查处1562件传销案,案件涉及资金总额达9200多万,收缴罚款近2000万元。共有174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超过16万名传销人员被遣送回原所在地。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王众孚局长的报告中说到,2003年全国工商系统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2253件,捣毁窝点16078个,清查传销人员10余万人次,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234件,涉案人员1600余人。

2005年5月,针对一些地方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回潮蔓延的态势,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全国集中开展了以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重点,以侦破传销网络犯罪案件为主的“鲁剑”专项行动。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传销犯罪案件516起,涉案金额10.3亿元,抓获传销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3408人,扣押冻结涉案资金9871万余元,打掉传销团伙1147个。

2006年统计显示,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传销案件3587余起,取缔传销窝点2.99万个,清查遣散传销人员606400人次,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422起、2111人。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公安部继续组织全国各级工商、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多次组织召开打击传销案件协调会,对一批大要案件进行督查督办。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传销案件5400余起,取缔传销窝点4.5万余个,清查遣散传销人员112万人次,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926起、4000余人。

打击传销,非一日之功。不管传销怎样诡变和猖獗,只要是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我们长期坚持战斗的目标和动力。

2、积极开展宣传普及预防

多年来,我国打击传销工作不断地深入,成绩卓著。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为了有效遏制传销的猖獗之势,也一直没有懈怠打击传销的工作。笔者与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部分领导常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也深切体会到他们的用心良苦和不懈的努力。

从连续几年的全国预防打击传销工作来看,公安部与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制定每年两次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每年的7—8月份开展严厉打击传销犯罪、查处传销窝点的集中整治行动,2008年更是扩展到7—9三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两部条例的颁发周年纪念,也在集中开展普及预防传销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宣传活动的主题将预防传销的宣传带进校园。

2008年,由国家工商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印制的60万份打击传销宣传画和20万份宣传卡片,下发各地工商、公安机关张贴和发放。两部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把宣传教育作为遏制传销蔓延的治本之策切实抓紧抓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宣传材料的统一张贴和发放工作,配合7月至9月加强防范、打击传销百日联合执法行动。

3、相关法律法规延伸

1994年8月11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国家相关规定出台《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33号文件),同年还出台了《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40号文件),文件指示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局不要接受多层次传销活动的企业注册,并且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是负责发布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的主要机关。

1995年9月22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国办发{1995}50号),通知要求其他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共同打击传销。为了贯彻第50号文件精神,同年10月17日发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66号文件),文件要求所有未经注册的传销企业必须立即停止传销活动,已经注册的企业必须在1995年11月10日前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审查申请,否则将被吊销营业执照。1996年10月10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多层次传销企业监督和管理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324号文件),主要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示地方工商局在清理审查时要把握的6个方面。

1997年1月10日公布并生效《传销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3号);1997年1月22日出台《关于传销企业审批和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第24号);1997年3月7日公布《关于传销企业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第64号);1997年7月1日公布《关于传销企业的传销员有关税务管理的通知》(国税发{1997}92号);1997年7月25日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李岚清副总理重要批示及严厉查处传销活动的通知》(工商公字{1997}第195号),文件强烈要求所有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指示,严厉打击传销活动。

1998年4月18日出台《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根据10号文件的规定,所有传销企业要停止传销经营活动并转变他们的经营方式,一些外资直销企业得到政府批准,转型为连锁店和零售经营。1998年4月28日公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工商公字{1998}第78号),该文件中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行国务院对传销的禁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重申了禁止传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98年6月18日发布《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外经贸发第455号),455号文件要求所有外资传销企业必须转为“店铺加雇佣推销员”的经营方式。

2000年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5号)。文件基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提交的建议发布,规定要求国务院其他各部委、各地区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和人民银行联合发起全国性的打击传销活动,特别要针对传销活动肆虐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河南、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南、重庆、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和吉林等地。55号文件中赋予的更大执法权为政府打击欺诈性的金字塔销售计划行动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力量。2001年4月18日开始,严重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会按照《刑法》予以处罚。对于1998年4月18日第10号文件发布后,仍然从事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款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实施上述犯罪,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张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1}80号),80号文件是为执行国务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第10号文件而发布的,文件指出传销的愈加欺骗性,从传商品变为传人头;传销活动更具有隐蔽性。

2002年2月21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公布《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工商公字{2002}31号),31号文件的发布一则为了全面禁止传销,二来借此来规范直销企业在中国的运作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和相关规定。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各相关部门发布有关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文件不下于44次,尤其是2005年8月23日公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43号令)以及《禁止传销条例》(国务院第444号令),更是将打击传销纳入法制轨道提升到更高一个台阶。

多年来,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的领导更是建议将传销罪列入刑法,将打击传销、对传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处置明确化。“一定要加快立法进程,加大处罚力度”,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几年在“两会”上呼吁,目前的法律对打击传销活动尚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需要及时加以修改完善。还有人大代表提出,刑法中应增加“传销罪”条款,惟有如此,传销才能断根。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8日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七)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罪”。

刑法修正案

(七)新增了相关条款: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打击传销的制度及格局漏洞分析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一直努力打击传销。虽然有所成效,但从根本上而言,传销却依然屡禁不止、屡打不尽,根本原因虽然与传销的改头换面、东躲西藏有关。但是,打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成效的不尽人意。

1、法律规范和定位层面的问题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长期以来是衡量执法机关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打击传销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对传销的处罚过轻,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很多传销人员刚出了派出所,又回了传销窝点,给执法机关玩起了“游击战”,所以打击传销成了各地执法部门非常头痛的问题。久而久之,热情不在,麻木了,不爱管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法律角度深挖传销猖獗的原因。

A、处罚过轻缺乏震慑力

传销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但刑法对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目前,打击传销犯罪的法律依据仅仅是199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2000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公安部、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的批复》以及《禁止传销条例》。在这些法规及司法解释中,只是将传销犯罪活动按照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第4项进行处罚。对于如何界定传销行为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使得执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把握尺度,法院在执行起来只能依照各自的理解来操作,以致各地对传销的审判情况各不相同。

2005年东昌府分局办案民警经过十余个月,行程数万公里,在重庆抓获“3.15”罗国文特大传销案中“传销教父”罗国文。罗国文操控10万多人的传销网络,传销人员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涉案达3亿多元,也仅仅被判处二年六个月的刑期。

刑法新增了组织、领导传销罪,但是在执法实践过程中,反而缩小了打击范围,量刑标准不适应传销组织领导者的判定和打击要求。致使基层执法机关在抓获了组织头目后,却不能按照组织领导传销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B、法律程序上取证认定难

由于相关法律对构成传销犯罪行为的主客观要件、证据要求、移送标准、管辖范围等还缺乏明确规定。对于传销的领导者和策划者如何来确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执法部门只能凭借证据才能加以确定。但是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因为很多物证如:业绩单、网络结构图、工资单等等一直掌控在传销头目手中,有的甚至销毁罪证。而要让传销受害者共同指证头目同样难:一方面,传销头目都是行踪非常诡秘,反侦查能力也非常强,下线很难找到其人。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执法部门查处传销窝点,低级人员都仍然处于受迷惑状态,对上级更是顶礼膜拜,就更不用说让他们来共同指证他们的“偶像”了。

传销的一个特点是其“神秘性”,一个级别的头头只能知道自己级别的事。网头深居幕后,神龙见首不见尾,与下面多是电话或者网络上单线联系。交钱的时候不给收据,资金传递无任何凭证。加之活动的流动性、广泛性和传销人员的盲目对抗,造成法律程序上认定罪犯所要求的证据获取困难。而《禁止传销条例》也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查处传销时取证是执法部门感到头痛的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在查处传销窝点时只能简单的驱散,即使抓到了幕后的网头,也因为取证难,忙活了半天也只有无奈地放人。法律应该对传销取证做详细的规定,应重重打击那些高居金字塔顶端的头目。

2、执法行政机制方面的问题

打击传销需要从法律上对执法机关的职责规定得更详细、更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法律上要突出公安机关打击传销上的主导地位,明确要求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主动性”。《禁止传销条例》对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在打击传销的分工协作上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很笼统,所以容易造成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

A、打击格局不对称

在目前的打击传销工作当中,制定了相关的联动机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

公安机关:加大对传销犯罪的打击力度,快侦快破大案要案。通信管理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利用互联网传销行为和为传销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的监控和查处力度。

人民银行、各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协助做好对传销者或经营者账户的查询工作、资金冻结的协调工作,打击利用传销非法集资行为。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传销活动进入校园。

监察部门:依法加强监督,对传销屡禁不止、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新闻宣传单位: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区管理、居委会、村委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其实这样的打击传销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传销的变异和犯罪现状,没有明确的职责也将造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最后是群众求助无门,更别说是去举报提供线索了。建立以公安为主,工商配合的格局才能更好地打击传销犯罪,主要出于以下因素考虑:

第一,从传销的犯罪性质上来讲。现在的传销已由过去的传商品过渡到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的“拉人头”式传销,商品只是一个道具,甚至根本无商品,真实的商品买卖已逐渐淡化,演变成实实在在的诈骗团伙,已经从营销方式变异为违法犯罪,将其定义为治安刑事案件才更为合理。这类案件当然归公安机关主管。

第二,从公安和工商的执法权限角度上看。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虽然同属于国家的执法机关,但是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公安机关具有强制性,可以采取传讯或拘留等强制措施,而工商部门则是一个主管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部门,只能查处,没有传讯或拘留等强制措施。而且传销组织都有一套对付工商、公安部门查处的方法,在接受执法人员的问讯时,一问三不知,都是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刚来,不知道!所以很多时候工商部门在查处传销窝点时,往往因为传销组织活动的流动性、广泛性和传销人员的对抗性,只能不了了之,驱散了事。而公安机关有一套技侦手段,可以顺藤摸瓜,抓住幕后的网头。也正是因为公安机关的努力,才破获了几个有影响力的传销大案、要案,严厉地打击了传销的嚣张气焰。所以公安机关对传销组织有更大的威慑力。

第三,公安和工商的人力和作息制度。工商部门人力非常有限,在大多数工商打击传销部门中,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而且在查处传销时还受到时间的限制,因为他们有比较规范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上下班,周六周日休息,这样在对传销的查处上存在很多盲点,所以很多传销组织为了躲避工商部门的查处,与工商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风声紧时,他们会选择早晨上班前、中午吃饭时间、下午下班后,以及晚上上课。而一些大型的分享会(躲在幕后的高级别头目在宾馆、迪吧或者歌厅现身说法,极富蛊惑性,往往有数百人参加)则会选择在周六周日举行,这个时间相对安全。而公安机关则可以24小时出警,可以及时查处传销,不存在管理上的盲点,不会贻误战机。

第四,打击传销“软拘禁”离不开公安部门。《禁止传销条例》第十条规定:“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众所周知,传销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表面很“人性化”,对新人很热情,可谓“关怀备至”,出入有人陪同,连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打电话也有人在旁边监视,新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其监视之下。有的组织还会找借口“借”走新人的手机,让刚到的新人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以安全为由把新人的钱卡等物代为“保管”,防止新人跑掉,然后在封闭的环境里反复洗脑,最终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很多传销受害者在当初都有比较清醒的头脑,就是在限制自由后,想走走不掉,然后被强制洗脑的。综上所述,传销实际上对每一个新人都实行了“软拘禁”,按照《禁止传销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这样的情况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所以说在打击传销上,公安机关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协作机制不健全

无容讳言,现在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都认为打击传销是工商为主,公安为辅。如果工商局请求公安机关配合,他们才会出警。经常听到警察说:如果没限制人身自由,他本人不愿意走,我们不管。接下来就把责任全推到工商部门。

《禁止传销条例》对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在打击传销的分工协作上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很笼统,所以容易造成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应该从法律上对执法机关的职责规定得更详细一些,更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法律上要突出公安机关打击传销上的主导地位,明确界定各相关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做到权责分明。

C、执法队伍专业水平欠缺

笔者与各级公安和工商部门都有过接触,也深刻了解到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传销犯罪研究和认识的缺乏,许多关于传销的基本知识,他们都不清楚。因此在打击传销的过程中,执法队伍只能采取简单的查处和驱赶,而并不能通过详细的解答来揭穿传销的欺诈本质。从而造成打击传销的“事倍功半”。

另外在打击传销的工作中,人力和财力的缺乏,使得打击传销的工作量庞大,每一级打击传销办公室只有2至3人,打击传销的专项经费也非常少。

D、行政执法缺乏积极性

面对日益庞大的传销大军,来自各方的求助信号使得公安和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变得麻木。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打击查处遣散的效果不明显。综合起来,使得执法部门缺乏行政执法的积极性。当求助家属千里迢迢来到工商或者公安部门寻求帮助时,大多得到的是相关部门的推诿和敷衍,使得老百姓大失所望。

3、其他相关政策问题

除了法律和行政层面上的缺陷,在宣传和教育方面也有许多不到位,而宣传和预防又是工作的一个重点。防范于未然,离不开宣传和教育。

A、宣传预防工作不深入

2004年3月25日,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禁止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部门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做好宣传预防工作。但是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高校寥寥无几,但是大学生参与传销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所造成的危害不敢想象。

在笔者组织的开展预防传销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在河南几所高校的讲座非常成功,同学们很乐意接受这方面的信息,大型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许多学生站着听了四个多小时,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面对学生们的强烈需求,应该创造和提供更多传达此类信息的平台和机会。

《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社区和农村组织开展宣传,这样的宣传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但是,对此规定几乎没有相关单位实施,致使宣传预防成为一纸空文。

B、教育改造措施缺失

在执法机关开展的打击传销行动中,由于人力的缺乏和相关专业水平的限制,对参与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教育难度大。参与人员普遍经组织者“洗脑”甚至精神控制,对执法人员的说服教育置若罔闻,执迷不悟。

由于工商和公安等执法机关本身就需要处理繁多的事务,打击传销只是这些部门开展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因此,执法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反传销的知识,加大对传销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执法水平,适时开展反传销的政策宣传活动,让预防传销行动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充分利用民间反传销志愿者的力量来提高对参与者的说服教育工作,全民参与,杜绝传销孳生的土壤,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更多悲剧的发生。

加强打击传销犯罪需要完善制度

传销的存在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危害,打击传销成为了当下重要的工作之一。当前急需建立、健全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上下一致,集中剿灭传销,从根源上扼杀其生存的土壤,还人民一个安定祥和的生存空间。

(一)关于完善宏观政策的建议 1.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如今,传销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我国打击传销的法规文件出台了很多,但是已经不适应传销的猖獗蔓延,严重滞后于打击传销的需求,出现了查处程序、取证原则、实施处罚等法律衔接的空挡问题。

对传销的界定要清晰。目前法规对传销的界定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广大群众对传销的认识不够。传销作为一个外文名词翻译的产物,同国外、港澳台地区的叫法产生冲突,容易被传销人员钻空子。法律对于传销和直销的定义往往使得行政执法机关在执行中显得尴尬,造成执法不力。

传销须定性为非法性质。法律对非法行为的定性主要看其社会危害性特征。传销的社会危害性在于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损害公民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防止这种行为对现存社会秩序和生产力的冲击和破坏,那么国务院从政治角度应将传销定性为非法性质予以取缔,需要确定传销为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或者是欺诈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因此它属于治安法和刑法调整的对象,而不应属于市场行为法调整。

2.权责分明,依法行政

在打击传销工作的执法机关职责划分中,缺乏明确的职责定位、权责不明,导致的结果就是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和行政不作为,不能将法律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在现行的打击传销工作机制中,要求以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为主,实际却是工商牵头。但目前传销组织通过对参与者人身“软禁”和思想控制的严重危害后果,已经不是单纯的市场利益分配不合法问题。侵害的客体相当复杂,既包括了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利,更严重的是已经威胁到生命安全等人身权利的侵害。并且通过这种财产和人身权利的双重加害行为,导致了对社会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因此,从法律调整的关系坐标对应执法主体的职能来看,工商部门的职能和手段受限不可能达到有效治理的效果。容易产生执法无效和执法冲突,甚至出现传销人员暴力反抗工商部门查处的恶性案件。

如前所述,从传销的犯罪性质、从公安和工商的执法权限、公安部门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打击传销工作中,公安机关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打击传销的主力军是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只能是协助负责查处和监管。

3.加强行政监督,建立通报制度

在打击传销执法过程中,要求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从横向和纵向的内部监督,到各单位、各阶层的外部监督。加强和促进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传销的打击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通过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复议救济制度、共同法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等制度建设,加大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

与此同时,打击传销的工作要及时进行公示和通告,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听取行政执法意见,保障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制,进一步增强执法透明度。要健全行政执法举报、投诉、处理的制度,做好信访涉法案件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4.建立健全宣传预防和思想矫正体系

由于传销的犯罪活动具有极强的欺骗性、迷惑性和煽动性以及邪教组织性,这就要求在打击传销工作中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思想教育队伍,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纳入打击传销体制建设当中。传销被称为“经济邪教”、“精神鸦片”,在反邪教和禁毒工作中,都有一整套思想教育体系和戒毒系统。理所当然,打击传销也少不了“思想矫正系统”。通过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来戳穿其谎言,揭示传销的欺诈本质,使得受害者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传销的危害性,自觉远离传销。从而减少传销人员“易地再干”、打一枪换一炮的“游击战”,从根本上治理传销人员痴迷的顽症。

对于群众的宣传预防工作,需要一支系统而专业的宣传队伍,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的宣传,让群众认识到传销的危害性、欺诈性、违法性,及时了解传销的变异和手段翻新,提高群众的防御心理,从而自觉抵制传销,营造全社会抵制“经济邪教”的氛围。

(二)关于完善微观政策的建议

针对目前打击传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建立一个比较有效且长期坚持的打击传销制度。在宏观政策指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有效可行的打击传销活动。

1.建立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打击传销工作总负责、负总责。政府牵头,成立打击传销工作小组,整体把握打击传销大局。依照相关法律,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查处传销工作的协调机制,对查处传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协调各有关部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行政不作为的懒散主义、克服执法人员的畏难情绪,树立大局观念,牢记执政为民。公安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贯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公安充分发挥作用,加大打击力度,快侦快破大案要案。工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公安主打、工商辅查”的打击传销格局。公安机关负责对涉嫌经济犯罪的变相传销以及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进行查处,工商部门配合行动。对于工商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工商部门查处。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在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中扣押他人财物、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的管理,积极组织、参与开展宣传活动。

明确定位,权责统一。这是鉴于目前相关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机制漏洞。公安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打击传销协作机制中以工商为主力军的格局不适合传销的犯罪性质和传销的犯罪特点,而且多部门的协调机制在落实过程中容易造成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没有明确规范权力与职责。

加大对传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处罚力度。在未落实“传销刑事入罪”前的处罚方案只能按照之前确定的非法经营罪来进行处罚,但是这样一来所造成的结果是“法不及罪”,缺乏威慑力。2008年8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传销刑事入罪”草案将为打击传销提供处罚依据,但是最高七年的有期徒刑也显得处罚轻了一点。要使传销头目“不敢越雷池一步”还需要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奖惩制度。一方面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治安评估体系和政绩考核系统,加强对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另外一方面,明确对大案要案查处提供信息和案件情报的群众提供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执法机关的执法和群众的举报积极性。

银行监管机构负责认定利用传销进行非法集资的违法。加强资金流转的监控,组织有关商业银行协助工商、公安等部门做好对传销人员往来账目、资金的查询、暂停结算、查封、扣押冻结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案处理。

商务部门要协助工商部门对直销企业、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实施监管,规范直销行为,维护直销市场秩序,防止直销演变为传销。

监察机关要监督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整治不力、行政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国税、地税部门负责对传销组织及其策划者、组织者的偷税行为进行税务稽查。

检察院、法院对传销涉嫌犯罪案件,要提前介入,依法从重从快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建议建立对传销大案要案的主要头目进行公审公判制度。

房管部门负责对房屋中介、租赁的管理。不准为传销活动提供经营、培训、居住场所。发现一起要及时处理,协助、配合工商、公安部门开展打击传销工作,加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督促学校做好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宣传,防止传销组织向校园渗透。充分利用校园优势资源开展宣传、举办讲座、通过校讯通、通告栏、校园论坛和网站向学生发布预防通告。

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对汽车站以及交通运输环节打击传销的宣传和传销人员的疏导工作。在汽车站和火车站设立宣传广播、张贴海报,在公共汽车上张贴预防传销的标语。

民政部门要负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推进社区建设,依照工作职责,积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工作。

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打击传销工作的宣传力度,制作打击传销的新闻、专题节目;引导新闻媒体适时、适度、准确地曝光各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典型案例,增强广大群众对传销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传销活动。

通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配合工商部门对互联网上的传销活动进行打击。同时,对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的行为进行查处。

财政部门负责查禁传销工作的经费保障,为打击和预防传销提供相应的资金。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通过提供就业指导、组织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毕业学生等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防止受到传销侵害,对传销醒悟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2.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辖区打击传销工作的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将打击传销列入工作计划,制定措施,积极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工作。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单位,要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加强对传销活动社会危害性的宣传,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出租房屋的监管工作,及时报告传销活动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传销行为。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一个信息台”。各居(村)委会制作“房屋租用动态图”,并上墙公示,把出租房、宾馆、饭店以及社区(村)内的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等基本信息录入台账,建立集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执法部门可通过该平台,根据线索迅速进行排查并制定行动方案,捣毁传销窝点。

(2)发放“一封公开信”。居(村)委会组织人员向辖区的每个出租房主发放印有打击传销及举报电话等内容的《致出租房主的一封公开信》。同时,通过发放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房主的教育工作。

(3)签订“一份责任状”。区(县)政府与街道办(乡、镇)、街道办(乡、镇)与居(村)委会;公安局与派出所、派出所与责任民警以及工商局与工商所之间要层层签订“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责任状。明确打击传销不力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因渎职、失职或重视不够导致恶性事件或不良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4)构建“一个监管网”。街道办(乡、镇)居(村)委会组织常住居民、保安、联防队员等组成“打传巡查组”加强社区巡查,主动配合执法部门监控传销,让外来人员能够拒绝传销,让出租房主能举报传销。

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宣传和服务。

民间反传销机构。积极配合政府打击传销工作,参与对传销人员的思想矫正、说服教育、宣传预防、做好对传销大案要案的情报搜集工作,及时汇总并呈报公安机关。

广大群众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正确观念,自觉抵制传销。积极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树立责任感和正义感,主动参与宣传活动。

3.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

打击传销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综合机制;加强重点监控,实行分级管理机制;加强出租屋的管理,加强严打机制。从而加快长效快速反应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使得这些制度形成一个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

(1)建立打击传销辖区责任制,在打击传销工作中,把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确定所在的辖区部门的责任;

(2)打击传销工作考核制,落实到辖区和部门责任,可以根据打击传销工作的效果和力度进行考核,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和政绩考核系统;(3)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制,由政府牵头,各部门积极参与,定期召开打击传销工作总结和汇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工作难点,为下一步打击传销工作制定可行计划;

(4)打击传销工作定期通报制,各部门的打击传销工作需要通过政务公开系统通报工作进程,加大打击传销的透明度和宣传度;(5)思想矫正遣返登记制,对传销低级人员要开展思想矫正和说服教育,并对遣返人员进行登记和备案;

(6)大案要案公审公判制,公开对于传销大案要案的审判和处罚工作,通过建立公审公判制度来加大对打击传销工作的宣传,加强对传销人员的震慑作用;

(7)严格执法责任制,将打击传销的执法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具体到位,加强领导和教育,破除行政不作为、懒散主义、畏难情绪等不良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建立过错追究制,对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打击传销工作要加强考核,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对于执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究。对纵容、包庇、参与传销的工作人员要严厉处罚,情节严重交由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

(9)建立举报投诉奖励制,建立群众举报的奖励机制,并贯彻落实到实处,公开奖励规则,并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工作;(10)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可以尝试建立类似“110”的接案协调中心,对于突发的传销案件和群体性事件能快速协调处理;(11)建立传销信息档案制,通过对传销人员的档案建立,加强监控。建立“传销组织信息库”,加强对传销组织的变化、特征、成员结构的各方面因素的监控。对于传销组织者和策划者,可以建立专门的“传销头目信息库”,对多次发现的传销人员建立“传销顽固分子信息库”,对于其他人员,可以建立“传销人员基本信息库”,并对遣返人员建立“遣返人员信息库”;

(12)建立社会查询制,通过各种信息档案的建立,尤其是传销头目的公审公判机制和审判结果,应该建立社会查询制度;通过政务公开的查询系统,便于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加强对参与者思想矫正和说服教育。

结 论

打击传销,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打击传销非一日之功,传销作为社会的一大病态和毒瘤,迎合了少数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浮躁”、“渴望一夜暴富”、“投机赌博心理”,也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下岗失业多就业困难的现实。要清除传销者一顽症,需要一个可持续平稳运转的长效机制,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上述的社会矛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更需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部署,联合行动,摧毁传销组织网络,遏制传销活动发展蔓延势头,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将政策落到实处。

下载关于当前我区外经贸形势的调研报告112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前我区外经贸形势的调研报告112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研报告格式(经贸系)

    调研报告格式一、概念与特点调研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

    ××镇当前烤烟生产形势调研情况报告

    **镇当前烤烟生产形势调研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烟草分公司相关要求,按照国家局‚烟叶防过热‛的目标任务和‚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工作......

    2009年关于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大全5篇)

    关于蚌埠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蚌埠市工商联调研组 (2009年4月20日) 为贯彻落实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会精神,深入了解当前我市非公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引导......

    3 2012调研报告详细格式(经贸系)

    调研报告格式 一、概念与特点 调研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

    县外经贸工作调研报告

    县外经贸工作调研报告 县外经贸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外经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曹县县委、县政府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县外经贸工作调研报告

    408、4409项下的木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为零。根据2003年底海关统计,我县有花木、金鲁、井源、兴隆、华信、康发、天虹等29家企业以出口木制品为主,出口金额2000多万美元。由......

    县外经贸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外经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曹县县委、县政府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创汇,全县外经贸工......

    县外经贸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外经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曹县县委、县政府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为主攻方向,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创汇,xiexieba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