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荐选拔长清区拔尖人才的通知[大全]
关于推荐选拔济南市长清区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通知
各单位:
为加大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对我总厂及长清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济南市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经我总厂领导研究同意,在总厂范围内开展济南市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详见长清区开发区经济发展局通知)
1、个人申报。个人申报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15日。
2、单位推荐。单位推荐的办法是:申报人选经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后向人事处申报,人事处对照推荐选拔条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人选于2011年5月20日前报区委组织部。上报材料包括《第七批济南市长清区拔尖人才推荐人选情况汇总表》(含电子版)、《第七批济南市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呈报表》、《第七批济南市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审批表》、《第七批济南市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以及推荐人选取得的主要成果、获奖证书、论文、著作等原始材料和复印件2份。
济柴动力总厂人事处2011年5月5日
第二篇: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理学院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院级各类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根据我校有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拔尖人才主要是指经选拔在我院注册的大
二、大
三、大四等各方面优异或有突出贡献的学生。
第三条 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控制总量的原则,以对学业水平和政治表现为依据,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进行,确保质量。
第四条 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由学院负责,具体工作由拔尖人才管理团队负责。
第五条 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一学年选拔一次,管理期限为一年。
第二章 选拔条件和人才类型
第六条 凡在我院学习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上进心强,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者,均可参加拔尖人才的评选。
第七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校(院)有突出贡献者,具体内容包括:
(一)学业优异型:
1、获一等奖学金及以上(包括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2、学习成绩优秀,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前5%,无重修、补考或压科课程;
3、思想素质高,学年思想品德综合考评成绩优秀;
(二)学术科研型(满足三点即可):
1、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
2、获省级以上学术类竞赛一等奖以上者;
3、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研项目者;
4、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学术类论文者。
(三)创新实践型(满足两点即可):
1、获校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以上者;
2、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突出事迹获校以上表彰者;
3、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者;
4、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创新实践类论文者。
(四)工作骨干型:
1、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出色完成各级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
2、具有突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积极参加和组织校、院、班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能够发挥骨干代表作用。
3、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
4、荣获校级以上表彰者。
(五)特长技艺型:
1、拥有艺术、体育、文学、摄影等方面特长,并取得校级及以上奖项者;
2、积极参与校级以上活动,发挥特长,取得一定成效者。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八条 为了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公正、准确,设立选拔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审小组由院党委、专业教师、团委、院学生会主席团构成。
第九条 选拔拔尖人才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选拔程序为:
(一)公布条件。宣传选拔拔尖人才的指导思想、标准和方法。
(二)个人申请。由个人拔尖人才申请表向所在班级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能够反映本人专业学习水平和工作实践的论文、作品、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
(三)人选初评。各班级根据选拔范围和条件对人选进行初评,科学、公正、准确地确定初选人员,并将初选人员申报材料,报学院学生办公室。
(四)学院评审。将初选人员材料送交学院评审委委员会进行评审。
专业评委在认真核实参选人员有关材料、证件的基础上,对有关论文、论著的学术水平和奖项的级别、位次等予以确认,逐人写出专业评语,同时对预选人员的政治表现、思想作风、专业水平、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考察,写出考察报告。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平衡后,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预选人员,由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公示。后报学校裁定。评委和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评委出席方能召开,人选获得应到会评委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五)确定人选。
第四章 管理制度
第十条 目标管理制度。在管理期内的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出在一定期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认真填写《大学生拔尖人才考绩档案表》,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学院报告一次业务工作、政治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一条 实绩考核制度。学院对拔尖人才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考察,管理期内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及其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完成工作目标,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视情况处理。
第十二条 联系制度。学院、拔尖人才所在班级和学院领导与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所在班级每年就拔尖人才的管理情况向学院报告一次。定期召
开不同类型的拔尖人才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三条 调整制度。在管理期限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由学院管理部门审查,并报学校批准后,取消其拔尖人才称号和本办法规定的待遇:
1、因个人原因给学校或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
2、有严重违纪行为;
3、有违法犯罪或参加反动(邪教)组织行为;
4、经考察发现已不具备拔尖人才资格。
第十四条 档案制度。学院建立拔尖人才档案和信息库,记录拔尖人才的实绩考核结果和调整情况。
第五章 管理内容
第十五条 合理使用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对拔尖人才的工作,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其特长。
(二)对尖子生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其影响力,促进学风建设。
第十六条 帮助拔尖人才更新知识,提高学术道德修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拔尖人才进行校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拔尖人才所有的奖励原则上每学年评奖一
次,评奖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十八条其它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从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日起开始实施。
第三篇: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市拔尖人才“5050计划”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导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实施拔尖人才“5050计划”,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拔尖人才“5050计划”指在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经营管理、社会管理、工程技术、工农业生产、文教卫体、新闻宣传、金融法律等各行各业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员中,培育选拔一批总量各为50名左右的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队伍。
第三条 拔尖人才“5050计划”选拔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坚持以职业道德和业绩能力为导向,重真才实学、重工作实绩、重实际贡献,择优评选、确保质量。
第四条 拔尖人才“5050计划”实行动态管理,管理周期为三年,一个管理周期后重新选拔,管理周期内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管理服务,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凡在我市工作两年以上的各类专业人员,均可参加选拔。推荐和选拔的重点是在一线直接从事研究、推广、应用和管理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第六条 拔尖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创业创新意识强,近年来专业技术成果或工作业绩突出,年龄一般距法定退休时间不少于三年,身体健康,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具有显著的应用成效或应用前景;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二)在科技管理、经营管理领域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采取重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同行业先进行列,重诚守信,社会责任感强,业内口碑良好。
(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积极研究成果,学术、技术水平有较大影响或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有较高造诣;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并取得较大成果,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四)其他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中作出重大贡献,被社会和同行公认,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
第七条 后备青年拔尖人才要求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技术水平和潜能,在本行业起骨干作用,选拔条件基本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具体标准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 选拔程序
第八条 选拔基本程序:
(一)公告。在新闻媒体上公告选拔条件、方法、程序等。
(二)推荐。可由所在单位、学术团体推荐,也可由个人自荐。
(三)初审。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在符合条件人选较多的情况下,可视情增加预选环节。
(四)评审。组织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若干专业评审组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人选进行专业评审,提出专业意见。
(五)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评审入围对象进行政治素质、学术水平、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考察,提出建议人选名单。
(六)审批。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通过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七)公示。新入选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
(八)表彰。新入选名单由市委、市政府发文公布,并适时予以表彰。
第九条 “智汇丽州〃双龙精英计划”专家或相当层次以上的专家可适当简化选拔程序,经审核认定,可直接列入拔尖人才管理。
第四章 管理制度
第十条 目标管理制度。在管理期内的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实际,制定管理期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每年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报告一次政治思想、业务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一条 实绩考核制度。各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组织部要加强日常跟踪考察,并在每轮管理期末开展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下一期拔尖人才或后备青年拔尖人才人选。
第十二条 领导联系制度。建立市党政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制度,市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的沟通联系,通过谈心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掌握情况。第十三条 服务基层制度。市委组织部要根据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自身特长和技术优势,组成若干专业技术领域服务组,每年至少一次深入企业、农村,为基层送去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文化医疗、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服务。
第十四条 学习交流制度。根据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专业技术领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建拔尖人才学习活动室、微信网络学堂、学术沙龙等平台,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第十五条 动态调整制度。在管理期限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查,并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取消其拔尖人才或后备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一)因个人原因给国家或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
(二)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三)有违法犯罪或参加反动(邪教)组织行为的;
(四)经考察发现不适宜继续列入管理的。
第十六条 信息档案制度。市委组织部建立拔尖人才“5050计划”档案信息库,及时记录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的基本情况、发明创造、科研成果、工作变动、健康情况、考核结果和岗位调整等情况。
第十七条 合理使用制度。对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的工作,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其特长。无特殊情况,拔尖人才的工作岗位不得轻易变动。调出本市工作的,必须事先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再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享受以下权利和待遇:
(一)在申报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向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倾斜,所在单位优先聘用;
(二)可优先使用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三)在参加学术会议、安排业务进修和外出考察等方面,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应予以优先考虑,其费用有关单位应予以资助;
(四)各部门、各行业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优先参加;
(五)享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六)拔尖人才在管理期间享受政府工作津贴每人每月500元;
(七)拔尖人才享受每年一次的休假疗养,后备青年拔尖人才在一个管理期内享受一次休假疗养。学习考察与休假疗养可以结合在一起,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疗养经费由市财政在人才专项经费中给予一定的补贴,其余由所在单位报销;
(八)拔尖人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为**市级拔尖人才、省特级专家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各类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连续三届被评为拔尖人才(包括**市)的,授予“**市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后备青年拔尖人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为下一届拔尖人才人选;
(九)纳入《**市高层次人才“生活服务绿卡”制度暂行管理办法》服务范围,优先提供医疗保健、子女入学、户籍及居留服务等各种生活上的服务。
第十九条 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刻苦钻研业务,潜心科学研究,主动承担各类研究课题,特别要注意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在学术、技术上不断创新,努力使科研成果达到国家或省级水平,发挥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作用;
(二)积极为党委、政府、有关单位提供科技咨询服务。通过举办讲座、作品或成果展览等,开展学术交流和推广活动。参与各级组织的科技、文化等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农村,帮助基层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为促进我市科学技术、社会文化、重点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以及为经济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积极培养人才,开展拔尖人才与后备青年拔尖人才之间相互结对,积极参与“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和导师带徒等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四)带头实践科学人才观,弘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尊重科学的良好风气。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权利和待遇:
(一)实绩考核不合格的;
(二)调离**市的;
(三)调离专业技术岗位,不再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
(四)取消**市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对扶持爱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利用评审拔尖人才之际,压制、刁难人才者或弄虚作假骗取拔尖人才称号者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以往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潍坊市拔尖人才选拔条件
潍坊市拔尖人才选拔条件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或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或重大技术革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5位、二等奖前4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三等奖首位、市(厅)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首位人员或两项市(厅)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位人员;
(二)在完成国家或省(部)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在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引进消化高新技术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5位、二等奖前4位或省(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三等奖首位人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5位、二等奖前4位人员或省(部)级科学技术最高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三等奖首位、市(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首位人员或两项市(厅)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首位人员;
(三)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独到见解,以首位作者出版或发表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或学术论文,并是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前2位、二等奖首位或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位人员;
(四)学术造诣较深,被同行公认为本学科的带头人,以首位作者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4篇以上应用科学论文或3篇以上基础科学论文(包括国际学术交流论文),或被《SCI》、《EI》等收录,且引用率较高;
(五)在完成市以上重点工程建设、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引进、消化高新技术、工艺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通过省以上有关部门正式鉴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六)取得2项以上发明专利或取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被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首位人员;或专利技术在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专利权稳定,技术方案新颖,创新性强,对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有突出作用,取得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前三位、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首位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首位人员;
(七)在工程设计方面,获得国家设计金质奖前3位、国家设计银质奖或省一等优秀设计奖前2位人员,或获得2项以上省二等优秀设计奖、3项以上省三等优秀设计奖或市一等优秀设计奖首位人员;
(八)在轻纺、工艺美术设计方面,获得省(部)级以上重要奖励首位人员;
(九)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卓著,是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前4位、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首位、两项二等奖首位人员或两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或获得过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教学能手称号,且近4年内是市级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论或方法,并在市内外得到推广应用的人员;
(十)医疗技术精湛,多次成功地诊治疑难危重病症或在较大范围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传播、扩散,成绩突出,有较大影响,被市内同行公认为技术权威的医务工作者;
(十一)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是获得国家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前4位、二等奖前3位或省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三等奖首位或两项市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首位人员;
(十二)在信息、金融、财会、外经外贸、法律等领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突出成绩和特殊贡献,在本行业有较大影响,并获得省以上奖励人员;
(十三)在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以及文化传承等领域,成绩卓著,业务水平在全省同行中领先,是重点学科或艺术门类的带头人;或近4年内获得过“泰山新闻奖”或2项以上省“精品工程奖”,或在常设全国性新闻、文艺评奖项目中获三等奖以上首位人员;
(十四)在教练执训工作中成绩突出,所培养的运动员获得世界比赛(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决赛)前5名或破1项世界纪录;获得亚洲比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总决赛)前3名或破1项亚洲记录;获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全运会、全国锦标
3赛、冠军赛等)第1名或破1项全国记录;或近4年内向省以上单位输送出1名以上健将级运动员的教练员;
(十五)在其它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人员。
选拔时以近4年的工作实绩和成果为主要评选依据,同时兼顾长期贡献,年龄不超过55周岁。
第五篇:定西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定西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拔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遵循的原则:
1、党管人才的原则;
2、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四不唯”的原则;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4、改革创新、动态管理的原则;
5、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二章
选拔对象和条件
第三条
选拔对象。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在工农业生产、技术革新、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文教卫体、新闻出版、经营管理、社会管理等学科、行业领域的第一线起主导和引领作用,近三年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
第四条
拔尖人才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必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有立志本市艰苦创业精神,治学严谨,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较高的业务工作水平。
3、在市级刊物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或省级刊物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
第五条
凡具备基本条件并达到下列第一类成绩1项,或达到第二类成绩2项(高教、科研人员为3项),可作为拔尖人才的推荐对象。
第一类:
1、作为前8名获奖人,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优秀设计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一等奖。
2、作为前5名获奖人,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教学成果、优秀设计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二等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
3、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三等奖,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4、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作为专业负责人,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建筑工程装饰奖。
5、作为前8名获奖人,获国家图书、中国图书、中国新闻一等奖;省敦煌文艺、省教学成果、省高校优秀教材、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一等奖;获文华奖、梅花奖、群星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提名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6、作为前5名获奖人,获国家图书、中国图书、中国新闻一等奖;省敦煌文艺、省教学成果、省高校优秀教材、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二等奖。
7、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省敦煌文艺、省教学成果、省高校优秀教材、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全国政协好新闻、甘肃省好新闻一等奖、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
8、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单位经济效益和上交利税近三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同行业中名列第一,或同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企业员工收益逐年增长;产品或工程质量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本人获市级以上奖励的经营管理人才。
9、独著、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世界著名检索刊物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引文索引)上收录本专业论文1篇;或独著、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专著或译著1部;或主编(排名第一)公开出版了教材1部。
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省“333”、“555”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11、“南丁格尔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第二类:
1、作为前4名获奖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农业丰收三等奖,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省优秀新技术、新产品一等奖。
2、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优秀新技术、新产品二等奖1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3、作为前4名获奖人,获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二等奖。
4、作为前2名获奖人,获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三等奖;获全国人大好新闻、全国政协好新闻、甘肃省好新闻二等奖、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市“马家窑文艺”奖。
5、作为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完成的工程项目获省优质工程“飞天奖”1项,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
6、本人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2名),完成列入省科技等部门计划的科研、工程、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通过省业务主管厅局或市科技等部门鉴定、验收(以鉴定、验收证书或文件为准),并取得显著效益。
7、本人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2名),完成未列入省计划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种等开发项目,通过省主管厅(局)组织的鉴定、验收(以鉴定、验收证书或文件为准),填补了我省空白,并获得新增利税20万元以上(附单位缴款收据和税务部门税单)的经济效益,或获省、市经委优秀新技术、新产品奖。
8、本人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2名),完成了列入省部计划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并经省部级鉴定验收(含阶段性鉴定验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9、本人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前2名)制定了由省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地方标准2项。
10、作为前2名完成人,获得与本人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施后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并经县(区)政府或市业务主管部门验收认可。
11、合作完成了正式出版的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专著或译著,其中本人在该专著或译著中撰写部分不少于6万字,或合作完成了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教材1部,其中本人在该教材中撰写部分不少于10万字;或作为某刊物主编(责任编辑)每年完成40万字以上的审编任务。
12、独著、第一作者或执笔人(以期刊中署名为准),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全文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13、个人单独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五首以上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十首以上歌词、歌曲,并有一首由国家级或二首由省级以上专业院团演唱、电视台、电台播放。
14、个人单独在《诗刊》上发表6首,或在其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0首,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首并在《诗刊》上发表1首诗歌。
15、国家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国家级协会会员;或个人单独完成四件以上作品,其作品参加了由国家级协会举办的全国美展、全国书画展、全国摄影展;或有两次由省级、三次由市级主管部门、专业学会举办的个人作品展览,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5幅,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幅。
16、本人完成的成果,包括本人作为主要指导老师(第一名),指导学生参加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外语等竞赛,在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中取得名次或获奖;在全省本专业竞赛、考评中取得名次、获一、二等奖,或获三等奖2人次。
17、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园丁奖”获得者等;或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1次;或获市级劳动模范、市级党政机关授予的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省直厅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统专业技术工作先进称号2次(或其中2个)。
18、在农村基层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带头致富、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群众拥护的农村实用人才。
上述第二类条件中的条款超过1次的可以累计计算。同一成果(项目、著作、译著、教材等)获奖、通过鉴定验收、公开出版、效益显著等,只能计算1次,不得重复计算。同一论文、同一先进称号也不得重复计算。
条件中所列奖项如未分等级,原则上按同级三等奖计算。条件中的论文是指在相应学术期刊正刊发表的论文。刊物级别认定按甘职改办[2004]7号文《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办法》执行。
全国本专业竞赛、考评是指由国家部委主办或国家部委有正式文件委托和授权的部门、学术团体主办的专业竞赛、考评。全省本专业竞赛、考评是指由省直厅局主办或省直厅局有正式文件委托和授权的部门、学术团体主办的专业竞赛、考评。有些未列入的奖项,如省优秀图书奖、甘肃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可按在本专业竞赛、评比中获奖对待。获得其他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民间举办的各项活动所设的奖项不能计为达到一项硬条件。
条件中的“先进称号”是指因专业工作成绩突出,在某一行政区域或行业系统授予的常设综合性先进称号。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六条
市管拔尖人才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由市、县组织部门负责,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选拔。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可由人才主管部门直接提名推荐。
第七条
选拔市管拔尖人才,严格按下列程序进行:
1、公布条件。利用新闻媒体公开刊登和播放选拔对象、条件、方法和程序;
2、推荐人选。由基层单位民主推荐,或同行专家、学术团体推荐,或本人自荐,并填写《定西市拔尖人才推荐审批表》和《定西市拔尖人才基本情况一揽表》,同时附有关工作实绩的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
3、逐级选拔。基层单位核实有关材料,集体研究,将符合条件人选按隶属关系报各县区组织部和市直主管部门。各县区和市直主管部门根据选拔条件,再进行严格审核和选拔(各县区的须经同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并将推荐人选和有关材料报市委组织部。
4、评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条件审核筛选,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审,确定初选名单。
5、考察。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考察了解初选人员的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和业务水平等方面情况。
6、审定。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讨论后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确定最后人选,并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7、发文。对公示无异议的人选由市委发文公布,颁发证书。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八条
加强和完善市管拔尖人才的组织管理
1、加强分工协作,建立档案制度。市管拔尖人才工作由党委统一管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市委人才办公室组织实施。各县区委组织、市直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搞好系统内拔尖人才工作和职责范围的工作。所在单位具体管理,要帮助解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其理论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时间和经费,为拔尖人才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事业平台。要建立健全拔尖人才个人档案和拔尖人才信息库资料。
2、注重工作实绩,实行目标管理。拔尖人才须结合自身专业和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本人在入选期间的工作计划,与所在单位双向签订《定西市拔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报市和县区委组织部、主管部门备案,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坚持优胜劣汰,实行动态管理。市管拔尖人才管理周期为三年。在管理期内,各县区组织部、市直主管部门每年年底向市委组织部上报拔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书的检查落实情况,填报《定西市拔尖人才考核登记表》。市委组织部对拔尖人才三年期满后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察考核结果,对能够履行职责,工作卓有成效的,继续确认为拔尖人才;否则取消拔尖人才资格。如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党纪、政纪、法纪处分,情节严重者,也取消拔尖人才资格。同时将考察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发放津贴的重要依据。对调出市外的、工作变动、奖惩、任用等重大变化情况,事前须告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五章
有关待遇
第九条 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定西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经费,主要用于拔尖人才的培训、奖励、健康检查、考察、疗养、津贴等方面的补贴。
第十条 拔尖人才三年内参加一次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外学术交流、考察疗养和健康检查等活动;每人每年补贴报刊征订费100元,经费由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解决;每年奖励拔尖人才1200元,经费从“定西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每三年进行一次评奖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市管拔尖人才由市委表彰奖励。积极宣传市管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第十一条 评选省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创新人才、享受政府特贴人选,首先从市管拔尖人才中推荐;晋升技术职称、安排科研项目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市管拔尖人才;对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拔尖人才,优先推荐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工作。市管拔尖人才可不受岗位职数的限制,由市职改办下达专项指标直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第十二条
对取得地厅级以上重大技术开发成果,获定西市级科技进步奖以上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按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进行奖励。
第十三条
对拔尖人才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压制、刁难甚至打击迫害拔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定市组发[2004]46 号文件自发文之日起废止,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