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3 03: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

第一篇: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

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

近日我参加了区科学研修班活动,听了四节精彩的教研课和很专业的理论性研究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在研讨环节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

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四、关于模拟实验与对比实验

其实不论哪种实验,都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的发展研究基础之上,模拟实验要尽可能还原原貌,对比实验要分析变量,控制好变量,尽可能做到精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第二篇: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王庄镇中心小学 王丙刚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实验教学就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呢?

应该明确实验目的,使学生理解实验,熟悉教材内容,为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实验中,要制定明确的实验研究目标,切忌毫无目的。教师在设定实验目标时应力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实验现象的情况,学生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感官刺激的现象,对实验现象中体现科学知识理论形成的关键部分容易忽略或是停留在较浅的理解层面,放过了实验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如,在研究《液体受热后膨胀》实验中,如果教师对于不同液体受热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测量要求,学生就会停留在只注重实验的现象,忽略不同液体受热后液面上升数据的科学读取,得出不同液体受热时体积变化不同这一结论。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每一个细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体验实验现象是如何被科学家捕捉并形成科学理论的,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现代科学技术。做为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历时的使命,只有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用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科学的伟大力量,才能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课堂中落到实处,引领着学生在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10月)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我们目前的科学课教学中应加强科学课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近两学期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以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订方案、观摩研讨科学实验课等活动为依托,围绕《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开展开 展课题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工作概况

1、宣传发动,加强课题研究意识。自2014年3月以来,学校领导把《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科学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业务学习等机会动员科学教师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

通过开题会以及业务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使全体科学教师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然后,我们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了让教师们开眼界、长见识。我们还派部分科学教师到茌平等地学习培训,并要求回到学校开展汇报系列活动,将学习经验向全体教师传达

2、加强学习。课题组教师一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一边学习《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经验。通过学习,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

3、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课题研究以《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为主题展开实践研究。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订方案——观摩研讨”模式展开,以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回归,学生成为学习的的热情和信心。(2)“合作学习”广泛开展,学习特征较为明显。

(3)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意识逐渐形成。

2、教师方面:

(1)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

(2)教师的课堂教学开放而注重实效,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经历研究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 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在前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 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

第二,课题组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是积极主动的,但仍有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只停留在口头讨论交流的层面上,未能及时整理形成验,这样不利于今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 了很多问题。

1、我校班级容量大,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也较大,课堂上自主探究过程属于开放性教学,40分钟的课堂怎样合理分层?教师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使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而成为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好帮手。

2、学校虽然积极为科学教师提供专业的引领,但科学教师研究 的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课改要求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自我探究,注重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经验和需求、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探究方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有效 性的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岞山第二小学 2014年10月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学到科学知识。《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尽可能多地去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预设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而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对实验和探究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是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实验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针对性。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认真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了解本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做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如:小学科学四上《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时,教师拿出一把尺子,说:“尺子与音高有关系吗?”,一生说:“有,尺子长声音大,尺子短声音小”。另一生说:“尺子伸出多,声音强,尺子伸出短,声音弱”。显然,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结果,实验设计无法进行。实验时,学生把握不住观察重点,汇报时众说纷纭。其实,教师在开始前应让学生仔细审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探究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是音高变化?尺子怎样发出的音算是高的,怎样的音是低的?这样学生一般就会明确实验的目的,后续的实验才能展开。

(二)重视学生的实验假设,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在实验活动前,有一段时间是对实验进行假设。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假定的说明。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假设有依据的关键。如:让学生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假设前让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活动:

1、让玩具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推或拉)

2、指定学生接住老师扔来的苹果(思考苹果是怎么到你手上的)上述两步目的是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继续做小实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各种物体在没有人为施力的情况下,最终都落向地面。学生就会自然地作出结论:苹果落地肯定是受到了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是竖直向下的,可能来自地球的吸引力。

教师让学生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了用学生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三)、提供高效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验材料的自身不足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那些材料是属于真正有效的呢?首先,材料要保证科学性:如在摆的研究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取问题,教材推荐用大小不同的两种螺帽表示不同的两种重量的摆锤,当摆线一样长时,实质上摆的长短却是不同的,换上沉浮实验盒里的小吊桶,里面分装塑料块和金属块,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材料要简明:科学探究的材料构造要简洁明了,要尽量控制影响孩子们探究的干扰源。张红霞教授在《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指出:越成功的教学越是简洁明了。可以用5个材料说明的就不用6个,能用简单材料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材料。如《压缩空气》注射器就是一个有利于学生集中探究目标、专注地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找根据证实推测的实验材料。第三,材料要有兴趣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易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空气占据空间》,教材用纸被压入水中而不湿进行实验,一方面易影响结论,再则也不卫生,改用乒乓球沉浮可更直观也有趣。第四,材料要有结构:根据活动目标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使活动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的活动二:改变浮标的沉浮。老师在几次试教中在材料的控制上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材料1:浮标内不加任何重物,怎样让它沉下去?(学生自然想到加重物,虽然浮标也沉下去了,但它同于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改变玻璃瓶的沉浮属于同一思维层次。材料2:浮标内已放入重物,但易取出,学生受前思维的影响,取出重物,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材料3:浮标内有重物,但被封住不易被取出,但可以拉长(改变体积),学生终于想到改变大小(体积)也可以改变沉浮。

(四)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保证有效科学实验

有效实验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动手操作上的探究活动,还应包括思维上的探究活动。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环节上,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不仅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时间探究,相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如在《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一课中,涉及知识较深,相关因素多,过程复杂,既要求学生发展观察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再从设计气象符号中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需要积极动脑的过程,仅通过动手探究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动脑的地方所花的时间考虑进去,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五)精心的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序性

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

1、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教师最好课前先把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过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如在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时,要用到酒精灯给铜球和金属条加热,加热后的铜球和金属条是非常烫的,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禁止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

2、规范实验操作。

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要求学生去规范地操作,如温度计、量筒、量杯的使用和读数,操作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再如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具体的使用规则,怎样点火,怎样加热,怎样熄灭酒精灯等等,它会影响的整个实验的安全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直观感性认识。

(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调动探究积极性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在“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各类材料,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检测器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七)强调实验过程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怎样发挥实验探究有效性,也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只有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科学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才能得到更好地得到体现。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针对小学科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呵护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科学课是科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只要求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本身就十分强烈,而科学课中的一些内容又是他们从小就缠着父母问个不停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活动可以参加,这一切都是求之不得的。这是学好科学课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学生常常会有一些“胡思乱想”,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会偏离内容,随便摆弄实验仪器。其实,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爱玩造成的。他们还没有建立最起码的科学实验的规范,我们老师心里要清楚,千万不能误会了这种行为。越是有这些现象,老师就越要顺应学生,并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多多的表扬他们,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鼓励学生“突发奇想”。这不正是老师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好桥梁的最佳时机吗?想看就看,想问就问。“想看”就要琢磨,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课堂上,探究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做好课堂前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的脚手架。这种角色的定位,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前概念水平有相当准确的把握。教师已经不能仅凭先前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在实验探究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使实验探究更为有价值。

三、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保证有效科学探究

有效实验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动手操作上的探究活动,还应包括思维上的探究活动。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环节上,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不仅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时间探究,相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

四、精心的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序性 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

1、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教师最好课前先把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过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2、规范实验操作。

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要求学生去规范地操作,如温度计、量筒、量杯的使用和读数,操作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再如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具体的使用规则,怎样点火,怎样加热,怎样熄灭酒精灯等等,它会影响的整个实验的安全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直观感性认识。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探究决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指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有量无质”的实验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大,很不值得。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实验,更应注重科学实验的效益,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典型的实验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决定学生探究的范围和程度。在科学实验活动中首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实验的课题和方法,让学生先动手再动脑,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能让学生的实验探究逐渐有计划有条理起来

六、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的工作重点是精心设计并积极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不能将自身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分离。要在科学实验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

2、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相互交流

4、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在科学实验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现场的观察的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点拨。对小组实验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应耐心反复的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和操作程序,使学生的实验效率提高;另外在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干预指导。对于那些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教师应对他们进行检查,若他们真正完成了任务,可以让该小组成员帮其他组完成任务。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共同增长

七、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养成科学探究好习惯。

在发言时不能只顾自己的自我表现、而不顾他人(老师和同伴)的意见。要学会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质疑,“交流质疑”是科学课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质疑是带有主观性的,每个人对一个实验的解释、对一个现象的描述都存在个人的主观性的。有了个人的主观认识就有了不同的声音,也就有了争论有了质疑,所以,质疑本身就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他们会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八、强调实验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

下载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实验有效性主体研究活动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有效性研究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上学生主要是听和看,按照教师的讲解、演示来记忆、理解......

    研究主体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管理研究》课题研究 研究主体报告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校对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高效课堂实现了让学生高效学习的目......

    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活动记录

    《提高农村中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古宋一中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活动 调查时间: 2012年5月10—6月20日 调查对象: 古宋中一中各年级学生及家长......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文章介绍英语课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幼儿将来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

    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主体活动学习心得

    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主体活动学习心得近段时间,全委组织进行了一次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主体活动。通过资料学习和相互讨论,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敲响了警钟,增强了更......

    廉洁从政主体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目前,全局上下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正开展全面学习案例,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还有力的推动了全面深入......

    集体性环保教育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

    集体性环保教育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 中三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初步的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