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
关于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政法各部门、各综治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消除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确保“两节”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区综治办决定,2011年第一季度在全区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开展集中排查活动的重要意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一年。全国、全省“两会”将在第一季度分别召开,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安全隐患,对确保全国、全省“两会”顺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市场商品销售和资金流动进入高峰期,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进入违法犯罪高发时期,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密防范和坚决整治各种突出治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细致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严格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确保“两会”、“两节”期间全市社会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清目前所面临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忧患意识,把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严密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集中排查活动取得实效。
二、把握重点,深入排查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第一季度社会治安形势特点,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排查以下问题:
1、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等方面涉众矛盾纠纷、特别是涉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婚姻、家庭、邻里、债务等各类民间纠纷;各类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等。
2、重点地区。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等社会管理薄弱、服务缺失、治安混乱的地区;“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和互联网、手机等有害信息;制假售假、非法经营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3、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公路运输、供水供电供油供暖、食品生产、广播电视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网吧、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治安隐患;危爆物品、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漏洞和不安定因素;境内外敌对势力、反动邪教组织危害国家安全非法活动等。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
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排查出的问题统一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制定周密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措施,坚持严厉打击和重点整治相结合,调处化解和教育管控相结合,力争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基层。
一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政法各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配合,提前介入、形成合力,及时、有效、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公安机关对各类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破,检察院要快捕、快诉,法院要快审、快判,坚决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多发的势头,确保“两节”、“两会”期间治安秩序稳定。
二是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卓有成效地组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摸准查清当前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同时要及时排查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跟进化解工作,落实稳控责任。特别是涉众面大、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逐个制定工作方案,妥善调处化解,做好稳控工作。镇(农总、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检查督导,充分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力量,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是要注重源头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排查向源头性问题延伸,把调处、整治工作的着力点对准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大力实施源头预防工程,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全民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地区治安防控措施,扎实开展科技防范和群防群治工作,延伸社会服务管理,提高对社会矛盾、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源头预防能力和化解能力。
四、加强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集中排查活动的经验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落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亲自动员部署,经常深入一线,组织排查、包案督办、跟踪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落实日排查、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制度,针对突出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规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各综治成员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既要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排查工作,又要积极参与综合整治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强督导。开展集中排查活动期间,区综治办将派出检查组,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行量化督导检查、现场督办、群众测评、通报排名等办法,加大督促推动力度。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重点地区实行挂牌督办,开展集中攻坚,确保排查活动顺利推进。
三是及时问责。要把本次集中排查活动作为年度综治工作重点内容,列入考核范围。对工作不重视,排查整治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一票否决警示;对在“两节”、“两会”期间发生
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责任查究。
第二篇: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关于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政法各部门、各综治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消除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确保“两节”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区综治办决定,2011年第一季度在全区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开展集中排查活动的重要意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一年。全国、全省“两会”将在第一季度分别召开,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安全隐患,对确保全国、全省“两会”顺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市场商品销售和资金流动进入高峰期,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进入违法犯罪高发时期,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密防范和坚决整治各种突出治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细致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严格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确保“两会”、“两节”期间全市社会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清目前所面临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忧患意识,把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严密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集中排查活动取得实效。二、把握重点,深入排查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第一季度社会治安形势特点,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排查以下问题:1、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等方面涉众矛盾纠纷、特别是涉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婚姻、家庭、邻里、债务等各类民间纠纷;各类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等。
2、重点地区。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等社会管理薄弱、服务缺失、治安混乱的地区;“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和互联网、手机等有害信息;制假售假、非法经营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3、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公路运输、供水供电供油供暖、食品生产、广播电视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网吧、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治安隐患;危爆物品、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漏洞和不安定因素;境内外敌对势力、反动邪教组织危害国家安全非法活动等。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
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排查出的问题统一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制定周密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措施,坚持严厉打击和重点整治相结合,调处化解和教育管控相结合,力争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基层。 一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政法各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配合,提前介入、形成合力,及时、有效、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公安机关对各类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破,检察院要快捕、快诉,法院要快审、快判,坚决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多发的势头,确保“两节”、“两会”期间治安秩序稳定。 二是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卓有成效地组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摸准查清当前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同时要及时排查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跟进化解工作,落实稳控责任。特别是涉众面大、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逐个制定工作方案,妥善调处化解,做好稳控工作。镇(农总、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检查督导,充分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力量,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是要注重源头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排查向源头性问题延伸,把调处、整治工作的着力点对准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大力实施源头预防工程,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全民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地区治安防控措施,扎实开展科技防范和群防群治工作,延伸社会服务管理,提高对社会矛盾、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源头预防能力和化解能力。 四第三篇: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关于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政法各部门、各综治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消除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确保“两节”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区综治办决定,2011年第一季
度在全区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开展集中排查活动的重要意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一年。全国、全省“两会”将在第一季度分别召开,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安全隐患,对确保全国、全省“两会”顺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市场商品销售和资金流动进入高峰期,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进入违法犯罪高发时期,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密防范和坚决整治各种突出治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细致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
生的实事,严格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确保“两会”、“两节”期间全市社会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清目前所面临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忧患意识,把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严密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集中排查活动取得实效。
二、把握重点,深入排查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第一季度社会治安形势特点,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排查以下问题:
1、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
护、农民工工资等方面涉众矛盾纠纷、特别是涉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婚姻、家庭、邻里、债务等各类民间纠纷;各类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等。
2、重点地区。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等社会管理薄弱、服务缺失、治安混乱的地区;“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和互联网、手机等有害信息;制假售假、非法经营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3、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公路运输、供水供电供油供暖、食品生产、广播电视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网吧、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治安隐患;危爆物品、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漏洞和不安定因素;境内外敌对势力、反动邪教组织危害国家安全非法活动等。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
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排查出的问题统一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制定周密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措施,坚持严厉打击和重点整治相结合,调处化解和教育管控相结合,力争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基层。
一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政法各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配合,提前介入、形成合力,及时、有效、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公安机关对各类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破,检察院要快捕、快诉,法院要快审、快判,坚决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多发的势头,确保“两节”、“两会”期间治安秩序稳定。
二是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卓有成效地组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摸准查清当前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同时要及时排查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
时跟进化解工作,落实稳控责任。特别是涉众面大、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逐个制定工作方案,妥善调处化解,做好稳控工作。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检查督导,充分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力量,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是要注重源头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排查向源头性问题延伸,把调处、整治工作的着力点对准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大力实施源头预防工程,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全民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地区治安防控措施,扎实开展科技防范和群防群治工作,延伸社会服务管理,提高对社会矛盾、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源头预防能力和化解能力。
四、加强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
集中排查活动的经验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落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亲自动员部署,经常深入一线,组织排查、包案督办、跟踪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落实日排查、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制度,针对突出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规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各综治成员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既要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排查工作,又要积极参与综合整治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强督导。开展集中排查活动期间,区综治办将派出检查组,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行量化督导检查、现场督办、群众测评、通报排名等办法,加大督促推动力度。对重
大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重点地区实行挂牌督办,开展集中攻坚,确保排查活动顺利推进。
三是及时问责。要把本次集中排查活动作为综治工作重点内容,列入考核范围。对工作不重视,排查整治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一票否决警示;对在“两节”、“两会”期间发生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责任查究。
第四篇: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1)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关于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通知
政法各部门、各综治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XX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消除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确保“两节”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区综治办决定,XX年第一季度在全区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开展集中排查活动的重要意义 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一年。全国、全省“两会”将在第一季度分别召开,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安全隐患,对确保全国、全省“两会”顺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市场商品销售和资金流动进入高峰期,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进入违法犯罪高发时期,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密防范和坚决整治各种突出治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市委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细致地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严格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确保“两会”、“两节”期间全市社会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清目前所面临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忧患意识,把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严密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集中排查活动取得实效。
二、把握重点,深入排查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第一季度社会治安形势特点,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排查以下问题:
1、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农民工工资等方面涉众矛盾纠纷、特别是涉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婚姻、家庭、邻里、债务等各类民间纠纷;各类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等。
2、重点地区。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等社会管理薄弱、服务缺失、治安混乱的地区;“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和互联网、手机等有害信息;制假售假、非法经营问题和重大公共安全隐患。
3、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公路运输、供水供电供油供暖、食品生产、广播电视等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网吧、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治安隐患;危爆物品、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漏洞和不安定因素;境内外敌对势力、反动邪教组织危害国家安全非法活动等。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
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排查出的问题统一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制定周密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措施,坚持严厉打击和重点整治相结合,调处化解和教育管控相结合,力争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基层。一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政法各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配合,提前介入、形成合力,及时、有效、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的活动。公安机关对各类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破,检察院要快捕、快诉,法院要快审、快判,坚决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多发的势头,确保“两节”、“两会”期间治安秩序稳定。
二是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卓有成效地组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摸准查清当前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同时要及时排查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跟进化解工作,落实稳控责任。特别是涉众面大、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逐个制定工作方案,妥善调处化解,做好稳控工作。镇(农总、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检查督导,充分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力量,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是要注重源头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排查向源头性问题延伸,把调处、整治工作的着力点对准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大力实施源头预防工程,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全民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地区治安防控措施,扎实开展科技防范和群防群治工作,延伸社会服务管理,提高对社会矛盾、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源头预防能力和化解能力。
四
第五篇:2013年水务局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工作
20131
1水务局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工作
实 施 方 案
按照县委、政府关于集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妥善处理好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坚持边排查、边化解、边整治的原则,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苗头隐患,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梳理活动,全力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
良好氛围。
(二)具体目标。通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进一步从源头上夯实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基础工作,对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民事纠纷、信访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确保有领导包案,有解决方案和期限,力争在7月中旬使重点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确保非正常上访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安排部署
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推进工作时间为从4月15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共分5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阶段(4月30日前)。把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实际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排查化解措施,并成立排查化解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俊和(水务局局长)
常务副组长:马万祥(水务局副局长)
副组长:李永辉、王文明、高淑珍、白连胜
成员:葛俊、冯瑞明、王凉生、吴俊林、康秀忠、巩全秀、梁苏平、郝俊秀
第二阶段:排查梳理阶段(5月1日—5月31日)。组织人员深入实地逐个排查。通过走访群众、接待群众上访、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和基层组织负责人会议等形式,重点摸清
2013年3月底前存在的涉及本部门各类矛盾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认真登记造册,逐个制定化解方案,限期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集中化解阶段(6月1日—7月31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大调处、大化解、大整治活动。一是条块结合、层层调处化解。能在村级、乡镇解决的着力解决在村级、乡镇,绝不上推,能够解决在行业内部的,绝不推给政府、推向社会。对于复杂疑难的要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进行整治。
二是要实施领导包案。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容易升级激化、带有普遍性疑难复杂问题,由领导带头包案,综合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三是实施分类化解。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能够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到位;对群众诉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完善的,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要求过高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和理顺情绪工作来防止矛盾激化;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因难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对以上访为名义制造事端进行闹事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阶段:化解攻坚阶段(8月1日—8月31日)。主要对前阶段没有化解的复杂社会矛盾实行联合督导和挂牌
督办。特别是上级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要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制定具体个案解决方案,实行挂牌督办,采取现场办公、联合办公、律师参与调处化解等形式,重点化解疑难问题。
第五阶段:检查验收阶段(9月1日—10月30日)。通过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惩。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干部政绩、奖惩挂钩,与评先创优挂钩,对因排查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造成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不力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及副组长,各二级单位领导为成员的矛盾化解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
(二)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下,切实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要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件登记建档,并建立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工作报告制度,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随时上报并及时组织人员予以化解,有必要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要及时提交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
(三)严格制度,兑现奖惩。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干部政绩、奖惩挂钩,与创先评优挂钩。局里干部要对
排查出来的突出矛盾纠纷,要认真梳理分类,逐案、逐人建立台帐,妥善研究解决。要把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抓实。对因排查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造成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不力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
凉城县水务局 201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