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工程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重点工程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促进我区重点工程建设,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就我区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到区发展和改革局、建设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调研,并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了大陈岛中咀避风港工程、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二期引水椒南泵站工程等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区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7年,区政府通过开展“项目推进年”、“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活动,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克服宏观调控背景下重点工程建设面临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缺口造成的巨大困难,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了顺利推进。白云山隧道、椒北引水、供水二期**配套工程、垃圾填埋场、体育中心训练馆等7个重点工程项目完工或投入使用;电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110kv兆桥变、黎明变、章安变等先后投用;污水处理二期、中心大道**段、十塘三期、十一塘围垦工程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指导思想,计划2008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9个,总投资52.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18 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43.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5亿元。这些项目中,有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破解要素制约、缓解电力紧张状况的电网电源工程建设项目,有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农林水建设项目,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也有事关**经济发展的工业性项目。抓好这些项目建设,对于构建和谐**,优化我区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资源要素的制约。**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财政家底薄,且因市、区两级财政体制的不顺,区财政可用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十分有限,政府性负债过多,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采取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格控制政府性项目的贷款,使得我区重点工程建设更加困难,资源要素支撑乏力,土地和资金问题成为我区重点工程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征地拆迁政策处理的制约。**撤市建区成为**主城区后,承担了众多的省市重点工程,致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而近年来土地和房屋价格的大幅飙升与征地补偿、政策处理补偿标准的相对稳定形成了反差,造成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村民在短时间内成为市民,其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就业技能等方面难以适应,普遍表现出对新的生活、就业、发展环境的不适应;政策处理中大闹多给、小闹少给、不闹不给的错误做法,也给被征地农民以漫天要价的错误导向,加上指挥部之间口径不一,不同项目不同政策,不同时间不同政策,不同领导不同政策,补偿安置费相差较大,人为造成群众对一些工程项目的抵制情绪,而且过去的一些项目政策处理时,未能兑现在协商中作出的承诺,造成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加剧了被征地农民的抵触思想。因此,土地征用和拆迁等政策工作成了重点工程建设的最大难点。另外,今年村“两委”换届,也对工程推进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影响工程顺利开展。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开工后几番修改方案,擅自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有的边设计边施工,有的边实施边办理手续,违反基建程序建设,对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和工期进度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一些项目进展缓慢。个别“拍脑袋”项目因上级有开工时间要求,未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资金、土地、政策处理等等都未综合考虑,仓促上马,开工仪式举行后就无法实质性展开。
(四)管理体制不顺,不利于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当前我区重点工程基本上由各类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应当肯定,各指挥部在项目实施中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但指挥部过多过滥,管理较为混乱。指挥部负责人往往都是兼职的,而且可能身兼数职、数个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也是从各部门和街道临时抽调的,在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项目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管理;指挥部在资金和财务管理方面极不规范,超标准发放补贴福利现象普遍存在。
(五)部门相互配合不够影响工程正常实施。重点工程在办理审批手续中,关心、重视、支持、服务重点工程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对重点工程政策倾斜不够、优惠措施不力、审批手续严琐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部门的条条框框较多,特别是一些垄断部门,存在重利益轻配合、重本位轻支持倾向,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仍难办,管你心急火燎,我自不慌不忙,指挥部同志备受上压下顶,两头受气。加上市、区管理体制问题,大部分区级部门没有
最终审批权,需要由市级机关审批,周期长,环节多,协调难,效率不高,影响工程推进。此外,工程建设中还普遍受到村梗地霸的干扰,非法强揽工程或高价供应建材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建设环境亟待优化。
三、本次视察的三个重点项目的简要情况
本次视察的三个工程均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这些工程十分重视,在项目建
设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代表们在视察中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总投资5858万元的供水二期椒南泵站业已建成,正进入扫尾调试,但部分进水管线尚未贯通,投资6000万元的出水管网工程已列入2008年重点工程计划。为了解决今年夏季用水高峰问题,区政府已着手建设应急工程。这些建设都需要各相关街道全力以赴做好政策处理工作,争取早日建成,使三甲、下陈、洪家群众能尽快告别水质较差、水源不足的地下水,饮用优质的长潭水。另外,供水安全问题需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据了解,泵站建设中曾出现个别群众因对政策处理不满而闹事,甚至有投毒嫌疑。
大陈岛中咀避风港工程总投资2650万元,建成后可为400艘小型渔船提供避风泊位,是我区渔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但由于海岛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题较多,施工十分困难,目前进度缓慢,需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尽快调整方案。同时,鉴于目前工程工期延后,要尽快研究解决今年的安全度汛措施,特别是在汛期来临之前要解决临时带缆桩,以确保渔船度汛停靠之需。
污水处理二期和再生水回用工程可日处理污水10万吨污水,日处理5万吨中水回用,总投资45243万元,该工程进展状况良好。但考虑到一期工程投产后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况,我区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的压力极大,因此,要尽快充实该工程指挥部力量,抽调相关专业人员加强管理,加快工程实施,另外要重视研究解决污水处理后所产生大量污泥的堆放问题。
四、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宣传,形成共识,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增强各部门的大局观念和“重点”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和完善专人跟踪负责、提前介入、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各项制度,消除审批环节中的中间梗塞现象,积极向重点项目提供支持,努力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形成推动重点项目落实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被征地农民知法懂法,不仅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也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要依法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也要支持、理解政府的依法征地用地行为。通过教育,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和农民的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克服急躁情绪和不平衡心理。要通过领导干部下村蹲点调研、破解难题等各种途径,及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大程度减少因此而造成的阻力;要在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利于农民,让利于村集体,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此外,对个别阻挠影响重点工程建设的村梗地霸行为,要切实加大打击力度,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量力而行,科学决策,严格控制重点工程的数量和规模。目前我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很强,但我区财政实质上是属于“半级财政”,根本没有充裕的资金投入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除上级少量拨款外,很大程度上依靠通过土地拍卖自求平衡,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市、区两级政府及**开发区都眼盯着这块极为有限的资源,相应增大了筹资难度。因此,要遵循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切莫把重点工程变成政绩工程,防止重点工程上去了,矛盾和问题遗留下来的现象。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一定要严格控制重点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根据财政自身实力、供地和融资能力、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偿还能力来科学决策,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和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项目建设之外,严格控制新开项目,重点保证已开工项目的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马拉松”工程;要深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重点工程列入国家、省的计划“大本子”,积极争取上级在土地指标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解决土地指标和资金紧缺问题。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重点工程投资多元化,尽快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体,全面利用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银行投资等重点项目投资机制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要建立和完善各项重点工程管理制度,提高对全区重点工程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加强重点工程管理机构的职能,提高其协调和监管的能力。要规范工程指挥部管理,重视和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队伍的建设,抽调专业技术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各工程指挥部,同时要及时清理、整合指挥部资源,加强对各指挥部的监管,扭转和改变指挥部过多过滥现象。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切实加强重点工程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贯穿于重点工程建设的始终,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加大奖罚力度,鼓励全区上下再接再厉,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共同为我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努力。
第二篇: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精选)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2010-06-29 18:58:3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2)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关党的组织工作主要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服务于科学发展,是机关党建工作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近期,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学习实践活动命题调研安排,我们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向市直机关60个部门、单位发放《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共138份,先后深入26个部门、单位党组织进行了走访,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22场次,认真征求和听取各机关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委员和党员代表对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重点是对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务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针对反映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做了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目前,市直机关工委下辖市直机关61个部门、单位党组织,按基层党组织设置,有机关党委6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160个。共有党员3163人,其中在职党员2462人,离退休党员701人;妇女党员757人,占%,少数民族党员1079人,占%,大专以上学历党员2097人,占%,35岁以下党员623人,占%。通过调研,从整体上看,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加强和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好的做法和特点:
1、抓教育,党员教育的形式不断创新。各基层党组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每月一次的升国旗活动,展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教育党员的有效形式,经常抓,抓经常,从形式到内容规范了机关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课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请党校教师讲党课,利用现代电化教育设备上党课,邀请自治区党校教授讲大党课,强化了理论武装工作。
2、抓班子,基层组织建设机制明显改善。各机关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党章》和《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根据部门单位机构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变化,组建、换届改选及调整党组织班子,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普遍由行政负责人兼任,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由行政“一把手”兼任的已达95%以上。在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中,坚持把党性强、作风正,有工作能
力、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干部选入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党支部委员大都是部门、单位的优秀党员、骨干分子和中层干部。
3、抓培训,注重强化两支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机关工委每年组织一次党务干部系统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电化教育、观摩学习等形式,学习党建工作理论,交流党务工作经验,研究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市直机关各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机关党务干部的素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每年工委都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市直各机关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把“五关”:培养关、考察关、预审关、谈话关、审批关。新发展党员拉开了年龄、知识梯次结构,提高了发展质量。
4、抓载体,扎实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机关各基层党组织,组织抓了“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机关工委命名
表彰了4批共64个“五好”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现已有77个科、室岗位被命名为“共产党员示范岗”。组织开展了“四看四比”、“五型机关”、“三服务一推进”、“科学发展在机关”等主题实践活动。各类活动的开展,为市直机关各部门党组织搭建了竞争、激励的平台。
5、抓管理,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落实。抓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培育了市工商局机关党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总支、市环卫管理中心党支部等机关党建工作的典型。分类指导,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探索构建机关工委具体指导、机关党委、总支直接领导、各支部组织实施的工作责任体系。实施对各县(市、区)机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措施,策划组织开展了联席活动,组织开展了上下观摩互评检查活动,推动了机关党建工作纵向发展,形成了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的情况看,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一把手”履行“一岗双责”还不到位。
机关各党组织中,大部分支部书记都是由单位行政主要领导担任,由于行政主要领导业务工作压力大、事务性工作繁忙,加之有的单位支部书记对落实“一岗双责”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还不到位,有的不过问党务工作、不能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等问题,在党员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有所削弱,有的机关党组织职能
第三篇: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关党的组织工作主要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服务于科学发展,是机关党建工作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近期,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学习实践活动命题调研安排,我们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向市直机关60个部门、单位发放《市直机关
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共138份,先后深入26个部门、单位党组织进行了走访,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22场次,认真征求和听取各机关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委员和党员代表对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重点是对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务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针对反映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做了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目前,市直机关工委下辖市直机关61个部门、单位党组织,按基层党组织设置,有机关党委6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160个。共有党员3163人,其中在职党员2462人,离退休党员701人;妇女党员757人,占23.9%,少数民族党员1079人,占34.1%,大专以上学历党员2097人,占66.3%,35岁以下党员623人,占19.7%。通过调研,从整体上看,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加强和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好的做法和特点:
1、抓教育,党员教育的形式不断创新。各基层党组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加每月一次的升国旗活动,展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教育党员的有效形式,经常抓,抓经常,从形式到内容规范了机关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课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请党校教师讲党课,利用现代电化教育设备上党课,邀请自治区党校教授讲大党课,强化了理论武装工作。
2、抓班子,基层组织建设机制明显改善。各机关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党章》和《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根据部门单位机构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变化,组建、换届改选及调整党组织班子,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普遍由行政负责人兼任,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由行政“一把手”兼任的已达95%以上。在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中,坚持把党性强、作风正,有工作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干部选入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党支部委员大都是部门、单位的优秀党员、骨干分子和中层干部。
3、抓培训,注重强化两支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机关工委每年组织一次党务干部系统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电化教育、观摩学习等形式,学习党建工作理论,交流党务工作经验,研究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市直机关各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机关党务干部的素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每年工委都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市直各机关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 1 重发展”的方针,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把“五关”:培养关、考察关、预审关、谈话关、审批关。新发展党员拉开了年龄、知识梯次结构,提高了发展质量。
4、抓载体,扎实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机关各基层党组织,组织抓了“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机关工委命名表彰了4批共64个“五好”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现已有77个科、室岗位被命名为“共产党员示范岗”。组织开展了“四看四比”、“五型机关”、“三服务一推进”、“科学发展在机关”等主题实践活动。各类活动的开展,为市直机关各部门党组织搭建了竞争、激励的平台。
5、抓管理,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落实。抓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培育了市工商局机关党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总支、市环卫管理中心党支部等机关党建工作的典型。分类指导,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探索构建机关工委具体指导、机关党委、总支直接领导、各支部组织实施的工作责任体系。实施对各县(市、区)机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措施,策划组织开展了联席活动,组织开展了上下观摩互评检查活动,推动了机关党建工作纵向发展,形成了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的情况看,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一把手”履行“一岗双责”还不到位。
机关各党组织中,大部分支部书记都是由单位行政主要领导担任,由于行政主要领导业务工作压力大、事务性工作繁忙,加之有的单位支部书记对落实“一岗双责”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还不到位,有的不过问党务工作、不能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等问题,在党员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有所削弱,有的机关党组织职能
作用发挥受到影响。
2、机关基层党组织生活有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调查中不少党员反映,组织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没有结合单位工作特点和党员基本情况开展活动,有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存在“重表象、轻质量”的现象,有的以行政例会代替党的会议。组织生活单一化,一些党组织往往是念念报纸或结合当前工作议一些事,久而久之,党员感到有意见
。有些组织生活会也是一般性的形式要求,使许多党员没有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3、党务工作有岗无编,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调研情况看,市直机关党总支、党支部77%党务干部是兼职的。目前,只有6个机关党委设有专职副书记,15个直属党总支只有5个设专职副书记,占总数的33%,40个直属党支部只有3个设有专职副书记,占总数的7.5%。按《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党务干部的配备没有落实,有岗无编的现象非常突出。2 党务工作者总感到机关党建工作在单位排不上队,占不上位,地位不高,党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有时容易被单位领导所忽视,责权利往往不一致,影响了党务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大部分单位的党务工作让办公室人员承担,有一些同志把担任党务工作看成是“额外负担”,“兼而不管”现象时有存在。
4、党员教育形式针对性不强,教育模式传统化。在党员教育上没有考虑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特点,教育的模式单一,除上大课进行灌输式教育外,没有其它的配套教育载体,教育效果难以体现。存在“三多三少”:宣读式教育多,针对性教育少;应付式教育多,主动性教育少;灌输式教育多,启发引导式教育少。党员教育投入资金不足。基层党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开展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特别是在电化教育和培训教育方面相对滞后。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力度不大。《条例》是指导机关基层组织建设的党规,在开展工作中贯彻不够。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只抓行政业务工作,不重视党的建设;有的把机关党的工作当成一种“点缀”,需要时就讲一讲,不需要就撇在一边。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工作指导乏力。长期以来机关党的工作存在的经费困难、组织时间活动不能保证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还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批评机关党组织学习和过组织生活是“形式主义”。
二是机关党组织与业务工作的结合不紧。机关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抓机关党建工作的载体不够,在机关党建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本单位业务工作方面,结合不紧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熟悉机关党建业务,在抓机关党建工作上,不知怎么抓,抓什么。结果是党建工作出现了时紧时松、忽冷忽热的现象;有的脱离党的中心工作,脱离单位的业务工作,孤立地抓党的建设,搞了许多花架子,使党建工作形式化、概念化。党务与业务工作相脱节,“一手硬、一手软”,“重业务、轻党务”和“两张皮”的现象存在。
三是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分类指导不够。机关工委是市委派出机构,按照责任主体,承担着领导或指导市直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实际工作中,市委组织部和机关工委抓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有交叉、重叠现象,加上市上有些部门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开展活动往往“一锅煮”,机关工委缺乏有效参与。工委在领导和指导机关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领导和指导与督促检查不统一,责权不一致,工委抓党建工作的动力不足。时间长了使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依赖心理,工作缺乏主动性。
三、对策及建议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对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针对机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不符合新要求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以改进。
1、抓住关键,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带动作用。机关党组织的执行力根子在工作机制,完善机制的关键是落实好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制。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就是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充分发挥表率带动作用。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机关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逐步增强作为本单位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 3 识,并把落实好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制,作为全面推进本单位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理论武装中落实职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市直机关工委,要把关配强、配好机关党总支、支部书记。同时,加强培训,配合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对机关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履行“一岗双责”的能力。
2、激发活力,创新机关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一是创新理论教育。在丰富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加大创新理论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理论创新推进一步,教育内容跟进一步。二是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抓好“三会一课”的载体设计,使组织生活体现应有的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每年结合党建工作的形势,选准载体,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四是创新工作方式。以服务科学发展为重点,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抓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五是创新典型示范。评选最佳主题实践活动、最佳党日活动、最佳党课活动、最佳党支部活动阵地、最佳党务工作者。培植典型,辐射带动。
3、贯彻《条例》,抓好党务干部这支骨干队伍。党务干部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抓好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基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精神,各机关部门、单位要根据《条例》要求,按照机关工作人员总数1%一2%的比例,配备机关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彻底解决党务工作有岗无编的现象,保证机关党委、总支有专职副书记,党支部有专职党务干部。要加大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可采取系统培训和专题培训结合,实践学习和实地考察结合,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关心机关党务干部的成长进步,加大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的交流力度,把从事机关党务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和使用干部的主要途径,让党务干部感觉到工作很光荣、责任很重大、成绩很突出。
4、突出主题,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党员教育是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之一。机关党员比例大,领导干部比较集中,直接参预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要确立人性化党员教育培训理念。要把党员干部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党员干部多层次的要求。在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上不搞“一刀切”,逐步实现党员干部参加培训自主化、教育方式多样化、学习时间弹性化。在教育方式上要贯穿和体现服务于发展大局的指导思想,采取灌输与引导相结合、学习与培训相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保证机关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5、完善机制,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管理。一是完善激励机制。突出实践创新,运用载体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激活机关党组织的工作生机与活力。二是完善督导机制。大胆履行工委职责,实行工委委员分工联系制度,加强平时督促检查,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观摩互评活动。三是完善考核机制。组织机关党组织开展抓党建工作的述职评议,抓好年中、年末的目标管理考核,表彰激励先进。牡丹江市直机关工委创新机关党建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三力”
创新机关党建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三力”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水平,使机关在全市经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牡丹江市直机关工委坚持常年开展以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内容的“增三力、强核心”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创新思想,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
我们坚持摆正机关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诚心诚意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凡属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举措,在机关党的建设的整体性或性工作部署中都必须有所体现;制定下发有关党的建设方面重要工作文件,在决策前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征求部门党组的意见,使工委的思路与部门党组的想法合拍,更加完善。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业立市”的战略目标,我们组织了25家经济主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转变机关作风,为工业立市服务”的活动,各部门及其行政领导在牡丹江日报上公开承诺事项,接受社会监督,得到全市人民的欢迎和肯定。同时,我们还通过树立良好学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去年,我们分别从北京、哈尔滨聘请了专家教授,为机关干部举办了5场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等方 面的讲座,收到了较好效果。我们还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三个代表”、党的十六大精神及“两风”建设为重点的学习教育活动。各级机关党组织制定下发了学习方案计划,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大了学习的力度,集中精力通读和精读了规定的书目,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人均超过4万字,最多的达到6万字。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委理论宣讲团成员为机关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了10场专题辅导,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坚定了政治立场,明确了政治方向,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载体,加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
我们把培育载体作为强化机关党组织创造力的切入点,开展了多种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了“满意在基层,争做好公仆”活动。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定期到联系点研究指导党建工作,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党组织也主动深入到基层,努力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人大机关党组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解决了多年未决的清真屠宰场的建设问题,新建屠宰场占地面积和规模在处于全省一流水平。一年来,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共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实事5462件,组织公益活动204次,使基层和群众对机关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开展了“每个党组织都要成为一个堡垒,每名党员都要成为一面旗帜”活动。我们制定了机关党支部达标方案和具体目标,建立健全了责任制,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总支、支部、小组和每名党务干部身上。各单位坚 持月检查、季评比、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考核制度,在党员干部中和支部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机关达到标准化党支部比例占党支部总数的80%。三是开展了“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我们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各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每人与一名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机关干部每3人联系一名下岗困难职工。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机关一般干部每逢重大节假日都到包扶对子家中去看望,不仅带去了慰问金,还研究帮助贫困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贫困户从心里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开展“一帮一”活动以来,全市机关共走访慰问特困职工2520人次,机关干部捐款捐物价值20多万元,有137户特困职工彻底脱贫,382名职工有了就业门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整体推动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创新机制,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
在新形势下,我们为了保证机关党的工作向前推进,在创新工作体制上大下功夫。为此,我们推行了“一岗双责”,建立单位“一把手”带头抓党建的工作责任制。我们研究制定了《市直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机关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市委文件的形式下发执行。这个责任制对“一把手”在抓党建工作上的主要责任、工作方法、保障措施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使抓机关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意见下发以来,各部门党组织把机关党的建设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市委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把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贯彻落实带头抓党建责任制的情况,列为年终个人述职的重要内容,与业务工作一起检查、工作实绩一起考核,并作为提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使机关党的建设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负责的格局。我们还提倡“一把手”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为了在组织上使“一把手”抓党建更顺手,我们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抓住机构改革和基层党组织授届改选的契机,借鉴外地做法,大力提倡“一把手”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坚持无特殊情况不松口,使“一把手”兼任机关觉组织书记这一举措得到较好的落实。去年以来,全市有34个换届改进和调整的单位党组织实现了“一把手”担任党组织书记,占直属党组织总数的57.6%。这些单位的“一把手”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后,机关党组织地位提高了,“一把手”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带动了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党务干部普遍感到有“一把手”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增加了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敬业爱岗,争先创优的意识更加强烈。市直机关工委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规范与创新汇报材料
2010-04-16 网友评论0条 点击查看
以“四型”机关建设为载体 努力提升市直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
(2010年4月)
一、市直机关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一)现状和成效
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市直机关工委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新要求和,紧扣市委提出的构建“五大体系”、实现“五个提升”的任务目标,结合机关实际、突出机关特色,在找准创建载体、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以“四型”机关建设为载体,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促进了党员素质的提升、服务意识的增强、干部作风的转变、行政效能的提高。据2009年市直机关打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自开展“四型”机关建设以来,行政许可和收费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市级行政许可由484项减为203项,减少了58%,市级行政收费项目由180项减为69项,减少了72%;审批职能进一步整合,市直38家有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项目的单位和部门实现了审批职能整合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市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开通运行,47个市直部门的410项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申报、登记和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运用帮助实现了行政提速、监督到位;市直党政部门的满意度测评总平均分为88.4分,比2008年的73.5分提高了20.27%。
(二)差距与不足
一是市直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与其所肩负的使命任务还不相适应,与机关党建工作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前头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各类型的党组织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受单位发展、领导重视、党员结构等因素影响,创建水平参差不齐,特色不明显。总体上看,机关单位好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好于企业。三是创建工作的合力形成不够,一些单位党组(党委)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对创建工作指导不够,推进不力,工作滞后。
二、规范创新市直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思路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学习
一是认真学习农村、社区在创建工作尤其是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党组织、党员作用有效发挥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进一步升华创建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明晰功能定位,找准切入点、选好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措施,提升创建水平,提高创建实效;二是要认真总结提炼推广机关党组织创建工作经验,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促进整体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加强对外的学习交流,充分借鉴外地在党建工作上的创新理念和有效措施,拓宽思路,深化认识。
(二)以“四型”机关建设为载体,深化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今年是市委确定的“执行力建设年”,也是“四型”机关建设深化拓展的关键之年,工委及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将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紧扣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单位(部门)中心工作来开展,以“四型”机关和执行力建设为抓手、为载体,深化拓展、规范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和作风保障。1.细化任务,落实措施。根据《遵义市直机关建设“四型”机关考核评估标准》和《遵义市直机关建设“四型”机关2010工作推进计划》的目标要求,指导、督促基层单位抓好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
2.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一是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引领,带动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机关建设。形成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业务学习为重点、以综合知识学习为延伸,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和个人三级联动的学习型机关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四个一”系列活动,即每半年组织一场专家报告会、每年推荐干部读一本好书(提供学习“菜单”及书目,每人每周阅读时间7-10小时,年阅读量60万字或3本书籍以上)、每年开展一次机关文化周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机关读书心得征文比赛。二是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根本,全面转变机关作风。着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有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的单位、部门,要对项目设置依据、审批流程、收费依据及标准等事项通过办事指南、政务公开栏、网站等形式广泛公开。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所有的党群部门、机关、事业单位要于今年上半年以前全部建立网站。要强化监督检查,对机关干部文明礼貌工作用语、佩戴上岗证、设立投诉和便民服务热线电话等情况进行有效监察,引入服务测评体系增强群众监督力度。三是以效能型机关建设为关键,打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按照“审批职能整合到位、项目进驻到位、项目授权到位”的要求,确保单位负责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项目的科室成建制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和保留的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项目收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含分中心)银行窗口收取。要进一步整合审批职能,规范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项目办结时限按法定时限压缩30%以上,按期办结率不低于99%。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在一期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全过程审批。在机关政务服务窗口部门推行公开服务承诺、党员示范岗以及“一把手”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四是以廉洁型机关建设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机关环境。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特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抓好《廉政准则》的宣传、贯彻。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精简会议和文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3.加强督检,强化问责。“四型”机关建设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明察或暗访的形式深入重点单位、关键岗位进行指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工作滞后的单位及时督促,对工作不力、有令不行、不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人员要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进行责任追究。适时开展工作调度,总结经验教训,宣传推介先进经验。
(三)着力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创新
1.巩固、深化创新项目实施。去年,工委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两大创新项目:在落实党建责任制上,推出“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在党员教育上,推出“多彩党课”。实践证明,创新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增强效果发挥了明显作用。工委还配套出台了创新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基层党组织大胆创新。评比表彰了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321读书活动”等党建创新优秀项目。下一步,工委将本着“有创新、出亮点、见成效”的原则,抓好创新项目的深化、拓展。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在继续实施好“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和“多彩党课”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施各具特色的党建创新项目,努力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出实效的项目品牌,并对好的创新项目及成功的做法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创建示范点培育指导力度,提升示范点的创建水平,加强宣传推介,更好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总体跃升。
2.加强党内关怀帮扶工作。工委将在2009年建立党内关怀帮扶制度、开展对困难党员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内关怀帮扶工作,加大资金筹集力度,扩大帮扶面,推行“四必访”,督促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有效开展帮扶工作,让更多的困难党员能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扶,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积极探索城乡共建服务型党组织。结合机关党建定点扶贫、“四联四帮”和“双万”等活动开展,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积极探索城乡共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推行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合召开“开放式”组织生活会、机关党员与农村群众或家庭一对一帮扶等形式,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此外,还将着力探索市、县业务对口机关单位党组织相互学习交流,共创服务型党组织的措施办法,形成创建合力,做到资源共享,思想互动,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4.加快推进电子党务建设。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上至工委,下至各级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党务信息平台,通过遵义机关党建网、工委公文传输系统和办公业务资源网(OA系统)、手机短信、QQ群等形式,及时发布工作信息,传递工作动态,宣传理论成果,推介典型经验,加强互动交流,切实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效率。
加强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机关中的基本单位,机关党的工作搞得好与不好,机关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与低,服务水平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正确把握其客观特征,分析存在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特征
1、示范性。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属于中枢机构,处于改革发展实践的前沿。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整个党建的龙头环节。机关党组织领导干部多、党员比例高、社会影响力大,在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2、间接性。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不同于部门的党委(党组),不是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机关党建工作不同于行政工作,不直接负责部门的业务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职责是教育、服务、协助和监督。它是通过党组织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手段来实现党建目标,间接地推动和促进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的完成。
3、基础性。市直机关既要贯彻执行上级的大政方针,又要制定实施本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肩负着把具体工作直接落实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繁重任务。因此,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对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4、统筹性。由于一些市直机关部门人数少、内设机构少,党员数不足30人,往往不设专门的政工处室,不配专职党务干部的普遍性,使党建工作呈现有的想抓难顾上、有的人少难组织、有的阵地缺乏难开展,或多或少存在零敲碎打抓党建的情况。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由市直机关工委整合相关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开展党建联建,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推进实施各项机关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党建业务互促乏力。一是服务中心意识欠缺。没有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谋划全年党建目标和任务,机关基层党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二是党政缺少有效沟通。党务工作缺乏行政的支持,导致党务工作难以融入经济工作,党务工作促经济工作找不准着力点。三是“虚 功实做”落实不力。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着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有时用业务工作代替党务工作,有的就党建抓党建,把党建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割裂开来,机关党建工作游离于业务工作、中心工作之外,处于“自我循环”、“自我空转”的封闭状态。
2、党员教育管理薄弱。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共性多个性少,不善于根据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没有研究和着力把上级下达的教育任务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在教育形式上缺乏生动性,忽视新时期机关党员的求知心态,教育方式陈旧单一,组织学习通常是把党员集中起来,念念文件和报纸,我读你听,照本宣科;三是在教育导向上存在模糊性,评价机关党员的学习成效重虚功不重实绩,不是看其对所学理论是否真懂、真信、真用。
3、党内监督亟需加强。加强党内监督,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的监督,是《条例》赋予机关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但“监督难,难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不能监督。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不愿意接受党组织的监督,没有以《党章》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存在特权思想,不能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不敢监督。机关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党务工作者顾虑太多,认为“一把手”是自己的行政领导,不敢对其实行监督,不敢纠正其缺点错误,使党内监督流于形式。三是不善监督。没有建立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没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不到防微杜渐、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4、保障体系有待改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人财物投入不足的问题,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机关党务工作职业社会认同度不高。机关党务干部大多是兼职的,机关党务岗位相比业务岗位、经济岗位而言仍然是“冷门专业”,党务工作存在边缘化趋势,工作重要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机关党建活动经费缺乏。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动经费的需要没有在单位行政经费中全面落实,机关党建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只为应付而抓,抓得不深,抓得不实。三是机关党建活动阵地不足。市直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活动阵地的情况,学习资料匮乏,应有的设施不多。
三、加强和改进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1、在思想认识上,应认清意义,真正摆上位置。思想是行动的开关。认识有高度,工作才会有力度。无论是从机关党建在整个党的建设中所拥有的龙头地位,还是机关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社会建设的管理者的职能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不但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各级必须树立不重视机关党建,摆不正位置,就是失责;不抓机关党建,抓不出成效是失职;示范作用不明显,没有走在前头是失位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行动上主动积极,工作上务求实效,才能担负起党赋予的历史使命。
2、在工作推进上,应围绕中心,发挥服务作用。机关党建只有主动融入全局、不断下移重心、坚持走出机关,才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方面要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围绕科学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和考量,放在贯彻落实党委政府战略决策中谋划和实施,找准结合点,创设新载体,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机关党建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重大活动,凸显机关党建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要服务部门工作。要从部门的重点工作和阶段性任务入手,与之相渗透、互融合、共推进,促进部门工作的全面完成。总之,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门业务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和检验机关党建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
3、在教育监督上,应改进手段,提高整体效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是机关党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方面,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针对市直机关的实际,在机关党组织利用组织生活、党课、专题辅导等抓好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整合资源,对各单位的党员干部进行集中的、系统的、普遍性的轮训。要综合运用社会实践、访贫问苦、结对挂钩等多种方法创新党员教育。要建立机关党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广优秀党组织活动,建立开放式活动平台,不断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教育内容上要坚持政治理论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加强党的理论、政策形势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并注重业务知识、技术技能和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育效果上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提高实际能力相结合,提高机关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要探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途径,机关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党员特 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纪律情况,及时向本部门党委(党组)反映。部门党委(党组)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支持机关党组织开展各类监督工作,注意听取机关党组织对选人用人的意见,营造良好环境。
4、在主体地位上,应注重关怀,营造和谐环境。一是要坚持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有条件的要积极探索市直机关党组织换届直选制,进一步扩大群众基础和党内民主化,提高公信度。要实行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公示和党员反映情况机制,推动党务公开;要通过现代网络、机关论坛、开展献计献策等阵地和活动,拓宽对机关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要了解机关干部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凝聚智慧和力量。要培树先进典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起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积极效果。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党务工作队伍作为从事党务工作的专业力量,在党的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拓宽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和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努力造就一支“知全局、懂业务、精党务” 党务干部队伍。要建立完善机关党务干部使用交流制度,有条件的要设立机关专职党组织书记,享受部门副职待遇;兼职的机关党组织书记要优先交流,提拔使用,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机关党务工作队伍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茂名市直机关党的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掌握茂名市直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情况,最近,我们结合贯彻落实最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机会,对市直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茂名市直机关工委直属党组织(含企事业单位)现有党委72个、党总支部60个、党支部1003个。其中机关党委28个、总支部18个、支部58个,目前,配备专职党务干部的机关党组织有68个。机关党员队伍的主要特点是党员数量大,文化程度高,年轻党员比例大。据统计,市直机关党员总数为20674名,其中男党员15215名,女党员5459名;研究生以上学历688名,本科学历5411名,专科学历6620名,中专学历2009名,中专以上学历占70%以上;35岁以下4200名,36—45岁5570名,46—54岁3710名,55—60岁1978名,60岁以上5216名,4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接近一半;在岗党员14373名,离退休党员5618名,下岗失业等其他党员683名。
近年来,茂名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能够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两个中心任务,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换届工作正常规范,党组织班子健全;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党务公开、党内关怀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并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探索;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为推动茂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高
1、“一把手”重视抓停留在表态上。市直机关大多数单位的“一把手”对党建工作是重视的,但从实际调查中发现,这种重视许多仅仅停留在表态上,实际性的动作和指导较少。具体来讲,在谋划党建工作时没有出思路。对上级布置的党建工作只是口头上表态讲支持,使负责党建工作的同志冥思苦想,甚至无所适从;在推进党建工作时没有出点子。由于缺乏领导的指导、协调和支持,使工作推进慢、推进难,甚至半途而废;在开展组织活动时难得见影子。按要求,单位领导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为部属做好表率,但不少单位的“一把手”由于工作忙,极少参与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使活动的质量和广大党员参与的热情大打折扣。
2、负责同志主动抓停留在应付上。在调研中不少同志反映,机关党建工作做好做差一个样,反正是软指标、软考核,做多做少没人见,业务科室同志忙业务,领导忙大事,自己辛不辛苦很少有人过问;有意创新没条件,由于创新投入不足,条件不具备,领导不支持,创新也就不了了之。导致不少单位党组织只是应付上级下达的任务,主动抓的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
3、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停留在赶场上。不少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反映,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人员难落实是一大头痛的事。主要是不少党员认为党建工作考核“软”,制约性不强,要么强调业务工作忙,人不来;要么头脑事务多,心不在,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和效果的落实。
(二)党务干部队伍不强
1、党务干部配备不齐。根据《条例》规定,配备专职党务干部要按机关党员人数的1—2%配备党务干部。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配备专职副书记的单位有68个,没有配备专职党务干部的单位仍占大多数。而且这些所谓专职党务干部,多是身兼多职,专职不专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党员多、直属单位多的单位来说,党务干部的配备远远达不到1%的要求。如市教育局,一个专职副书记要应付42个下属党组织和2400多名党员;市卫生局一个专职副书记要应付11个下属党组织和1430多名党员,除此之外还要应付工、青、妇、纪检监察和关心下一代等日常工作,一身兼数职,事务繁多,疲于奔命。
2、党务干部活力不足。机关党务干部往往一干就是好几年,有好些单位的甚至已超过十年,队伍年龄偏大,学习培训、更新知识机会少。一些党务干部有的不安心工作,有的缺乏竞争意识,有的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党务干部交流不畅。党务干部交流渠道窄,在市直机关部门(单位)之间交流难度大,一些党务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干到退休。党务干部较之行政业务干部得到提任的机会少,多数干部喜欢从事行政业务工作,机关单位一些领导和科长不愿从事党务工作。
(三)机关党组织职能不落实
1、党组织的协助和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一些机关部门和单位没有按规定安排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参与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行政业务会议、长远工作规划、干部任免、调动和奖惩等有关重要工作和问题研究,使机关党组织不能及时了解本部门和单位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并围绕中心工作协助行政领导完成业务工作任务。造成包括机关干部选任、管理、监督等工作难以深入,协助监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从调查了解来看,不少单位基层党组织没有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开展不经常,思想状况掌握不深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重视,党组织作为广大党员思想上的引导人、贴心人的作用体现不出来,大大降低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机关党建经费保障不足
按照《条例》要求,市直机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应列入本单位行政经费预算。但多数市直部门和单位的党建经费没有列入行政经费预算,而是采取开展党的活动,先行政班子研究同意,后开展活动,再予报销的做法。由于行政经费紧缺,党的经费往往难以保证,党组织无法有计划做好活动安排,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机关党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此外也有一些党务干部反映,由于会计财务报表里没有相应科目,预算做不进去,也报不出来,党建经费根本无法开支。
(五)党建工作的载体不活
1、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学文件、读报纸、看电教片仍然是不少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党的活动单调是党组织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
2、活动组织缺乏互动。组织活动时行政色彩浓,单纯的我讲你听,我点菜你吃饭,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组织的机会较少,挫伤了积极性。
3、活动内容偏重娱乐。这是一个新情况,很多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时,为了迎合一些现代口味,组织党员喝茶、吃饭、唱歌或选择一些有看头的地方参观学习。当然开展这些活动也有一些实质性主题内容,但从活动内容来看,娱乐性较重,教育意义淡,一定程度降低了党的工作的原则性、严肃性。
二、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市直机关一些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或行政一把手,对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存在重行政工作、轻党建工作的思想,没有把机关党建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党建责任意识不强,思想、工作、精力不够到位,缺乏应有的指导力度。一些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党建工作只要走走形式即可,担心过分抓党建工作会影响业务工作的拓展,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割裂开来,一味抓业务发展,而忽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存在“两张皮”或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和负面影响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干部的思想产生了冲击,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变得更加现实、更重利益,不能处理好奉献与利益的关系,考虑党的事业少、考虑个人私利多,因而工作不安心、不愿意从事党务工作。
(二)机构设置不科学 2001年机构改革时,为了精减机构及人员,茂名市直机关撤销了11个口党委,各单位的党委办也相应撤销,改为在各机关单位设置一个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专门负责党务工作。目前但除公安局设有直工科外,其他单位均没有设党组织办事机构。这样的设置,虽有党务专职副书记,但没有办事机构,对于一些有下属单位的单位来说就很不合理。如卫生局只设一个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没有设党委办事机构,但却要管理11个下属单位党组织(其中党委3个,总支1个,支部7个),隶属关系和管理工作很不顺。还有农业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综合管理局等,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大单位大系统来说,由于下属单位和党员人数众多,单靠一个党务专职副书记根本无法应付过来,只能到处乱抓或应付了事,既造成人员不稳定,又不易调动积极性。而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不少单位没专人干,没专人管,不利于发挥党建的带动作用,不利于形成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互动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力度不够大
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只会走向死路。从目前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情况来看,怎样设署党组织才科学?怎样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才有效?怎样提供有力保障?等等,这些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创新。导致一些机关基层党组织由于党员少、场所缺、难以开展活动。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依然是集合点名,搞好登记。但细检查,便发现这些登记水分挺大。《条例》和中央有关文件对党建工作经费问题都明确要给予保障,但没有具体制度明确怎样列支,标准多少,使中央精神和《条例》要求变成是中央“空投”,基层“空等”。
(四)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是考核的措施不够力。只是一味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有关人员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但组织考核的力量偏弱,未能采取有力措施很好地督促有关人员特别是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难以建立科学的责任评价标准。对机关党组织书记的政治业务素质、履行职责情况、勤政廉政、工作成效等考核内容,如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的责任评价标准存在一定难度。三是考核结果的运用偏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压力不足,动力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教育,使重视党建工作的氛围“浓”起来
党的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兴党人人有责。要在市直机关中加强宣传教育,使大家关心党的建设,热爱党的事业,宣传党的政策,完成党的工作,树好党的形象,形成一个良好的党建氛围。要教育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党要管党的思想,将党要管党具体 21 落实到党委(组)书记要管党、党委(组)班子成员要管党的实际工作中来,带头执行党的决定,带头参加党的活动,带头上好党课,以领导的示范促使党建工作氛围“浓”起来。
(二)明确职能,使机关党组织及党务干部“威”起来
要进一步明确机关党组织的职责和权利,强化机关党组织的监督职能,落实机关党组织“党管干部”的原则,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机关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机关专职党务干部是机关党组织中从事领导和管理活动的专职干部,是机关党的建设的规划者、组织者。机关专职党务干部应列席部门(单位)的有关行政会议,参与部门(单位)的有关活动。部门(单位)行政干部的选任应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重视关怀,使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香”起来
要重视党务干部培养。培养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中央一贯很重视。当前要纠正一种错误思想,认为党的工作不具专业性,谁都可以干。其实党的工作是一项多学科综合体,内容很丰富,知识容量大,要干好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务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所以一定要重视党务干部的培养,既要有计划又要舍得下本钱,光靠自身积累是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潮流的。要重视党务干部的使用。使用也是一种关怀激励。多年来,市直机关党务干部晋升渺茫的悲情比较浓厚,这大大挫伤了党务干部的积极性。须知不少党务通原来就是业务通,完全可以胜任经济领域的领导工作。而且实践证明,懂党务的业务领导,往往把机关搞得充满生气,队伍精神振作,相反,有些单位领导不懂党务又不重视党务,机关建设反而存在诸多问题。
(四)大胆创新,使开展党建工作的形式“活”起来
创新才有活路,创新才有出路。要积极开展党组织生活创新活动,鼓励创新、奖励创新,使创新成为市直机关党组织生活的主旋律。要对机关党的工作机构设置进行探索,在党员人数多、直属单位多的市直机关设立党群工作科,设编制2—3人,将党群系统工作归口负责;要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一定重组,打破一些行政架构,多设立一些大支部、联系支部,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提高组织生活落实的质量;要明确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条件和审批程序,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只能是单位党委(组)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专职副书记任前要经市直工委审批才能落实上岗和行政待遇;要对专职党务人员实行一定的物质待遇,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五)强化考核,使考核党建工作的结果“硬”起来
重视党建除了教育外,还要有制度作后盾。中央反复强调,《条例》也再次明确,要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因此,市委及各级主管部门要象重视经济社会建设指标考核一样重视党建工作考核,象重视领导班子考核一样重视对“一手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这样考核才有较大触动,结果才能“硬”起来。
第四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位于**东部、湘江中游,辖5个县市、4个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106个乡镇,1871个行政村,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其中农业人口272万。2008年,全市完成gdp910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81.8亿元,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5亿
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增长34.4%,工业占gdp的比重47.8%。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业增加值110亿元,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增长13%,连续五年增幅超过10%。粮食播种面积389.27万亩,总产量189.34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11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完成通乡公路400公里、通村公路1800公里,投入5.1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7万处。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8亿元。在全省率先由政府支付农田灌溉水费,为农民直接减负2644万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形成了多种土地流转新模式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5县市实现gdp465亿元,财政收入2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和33%,醴陵和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我市于2006年9月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工作,当年,全市保障对象39971人,人均月补差21.8元;2007年底,全市保障对象43137人,人均月补差32.5元;2008年底,全市保障人数为71354人,覆盖面为2.7%,人均月补差45元。2008年,上级下拨资金2145万元,市本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共支出2821万元。农村低保市四区的保障线为1000元/年,县(市)的保障线为825元/年。
2、农村养老保险情况。1995年,我市由民政部门负责在部分乡镇试行过农村养老保险,由于覆盖面不大等原因没有推行下去,所收的钱也逐步退还给了参保人员。因此我市农村中符合退休年龄(女的55周岁,男的60周岁)的46.1万人均无社会养老保障。2007年底,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市出台了第一个农村社会保障办法—《**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被征地农民以土地征收或征用公告之日为基准时点,根据出生时间划分为四个年龄段进行不同的保障,并明确了保障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具体办法见附件一)。目前,我市五县四区均已出台办法,共有6500多人次的被征地人员办理了各项基本生活保障业务。从实行效果来看,此办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省劳动保障厅等有关部门的肯定。同时,将部分在城务工的农民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2008年参保人数达到了6000人。
3、农村医疗保险情况。一方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市于2005年开始在醴陵市进行新农合试点,2006年增加茶陵县、炎陵县的试点,2007年全市五个农业县以及天元区实施了新农合制度,到2008年,我市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覆盖。2009年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51.25万人,参合率达92.25%,筹资标准由2005年30元/人年提高到100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40元,农民个人负担20元)。新农合基金补助主要实行住院统筹、住院平产分娩定额补助、特殊病种和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家庭门诊(住院)帐户的补助模式,以住院统筹基金补助为主,其他补助为辅。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共筹集基金3.93亿元,新农合基金共为286.42万参合农民发放了3.45亿元的医疗补助资金,其中住院补助35.43万人,补助金额3.18亿元;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住院受益面达6.53%,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39.49%(具体情况见附件二)。另一方面,以民政部门为主对农村医疗进行救助。主要是通过资助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种方式对农村困难群众予以救助。2008年,全市共救助农村医疗对象49541人,共投入资金1470万元,共支出1316万元。
4、农村五保对象保障情况。我市纳入供养范围的五保对象有17615人,其中集中供养4115人,集中供养率为23%,分散供养13500人。全市共兴办敬老院104所,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拥有1所敬老院的目标。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为227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人均年供养标准为981元(具体情况见附件三)。
三、当前农村与城市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差异
1、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多于农村居民。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传统困难救济。社会保险具体可细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市农民除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外,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部分农民工除外)和生育保险。
2、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大于农村居民。据统计,我市城镇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率在80%以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农
村居民仅仅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在90%以上,其他保险远低于城镇居民。部分外出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参保率不足20%。
3、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标准高于农村居民。以医疗保险为例,城镇居民人均缴费额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城镇居民所报销的医疗费也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2008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差146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差45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2倍。
4、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层次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通过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农村居民没有养老保险,虽然现在有农村合作医疗这个医疗保险,但其保障程度不高。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
1、历史原因。解放以来,国家的政策倾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优先城市发展,优先工业发展。不但通过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剪刀差,使大量的农村资源流向城市,大量农业财富转移到工业,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使我国在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实现了较高工业化水平,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而且在社会保障上优先考虑了城市居民,而忽视了农村居民。
2、制度原因。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台的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公民应当在常住地登记为常居人口,并且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居人口。这样,常住在城镇的居民只能在城镇登记常居户口,常住在农村的居民只能在农村登记常居户口。通过户口登记管理人口后,城镇居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了诸多优惠,而农村居民就没有。
3、财力原因。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居民基本上只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财力也比较薄弱,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直到近年来,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财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提了上议事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打算和建议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连续下发了六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我市准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农民非农化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2、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力度。2009年,我市农村低保人数将由7.1万人扩面到9.4万人,新建农村安居房1000栋,新改扩建敬老院10所,力争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新建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提高收养服务能力。加大扶贫力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构建农村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3、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国家、省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将参合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强化监管,在巩固成效、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上狠下工夫,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标准,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五篇: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状况调研建议
根据学教活动的要求,结合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近期参与了农环委组织的,对市人民政府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审议意见的情况的调查。调查通过实地察看金积镇大庙桥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孙家滩阶梯式日光温室和工厂化育苗中心、扁担沟镇渠口村冬麦种植基地、红果公司、涝河桥清真肉食品公司牛羊养殖园区等,召开座谈会,听取农牧局的专
题汇报,进一步了解全市十大基地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建设农业十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去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以十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稳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提升服务,狠抓落实,十大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截止2008年底,全市优质粮食面积7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6亿公斤;新增奶牛2.9万头,存栏19.1万头;肉牛出栏25万头;羊饲养量451万只。新增设施农业10.3万亩,超过历年面积之和,总面积突破20万亩;高酸苹果、红枣、酿酒葡萄、甘草分别新增12万亩、4万亩、7.2万亩和21.3万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继编制了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十大基地的若干政策》,强化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十大基地建设。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建设水平。各级政府把十大基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各方面资金,加大十大基地建设工作力度。市区通过市财政担保,积极落实农发行日光温室5000万元贷款。**县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贷款2000万元,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同心县将设施农业发展与生态移民项目捆绑,整合资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持把“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作为十大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以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为抓手,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设了一批标准高、科技应用广、示范辐射作用强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金积镇、青铜峡市大坝镇等5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及**县城西滩、同心县石狮镇麻疙瘩村、红寺堡开发区玉池村等20多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开工建设了29处奶牛、肉牛、滩羊养殖园区,建成了2万亩集中连片甘草示范基地和14个千亩甘草示范基地。
(三)加强科技服务,提升园区效益。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农技推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家畜品种改良、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积极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林果栽培、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种植等技术培训。积极实施畜牧科技人员“进村、驻园、入户”活动,开展技术指导,提升园区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创新管理机制,发展合作组织。各级政府把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86家。**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经纪人和营销大户贩运设施农产品每吨给予10元奖励。红寺堡开发区及时开通设施农产品绿色通道,对农产品运销车辆每辆给予200元补助。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将分散的生产者有机组织起来,有效对接生产与销售,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十大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道路、供水、供电等诸多方面,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在十大基地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引导资金较少,协调银行贷款还没有完全落实,加上物价上涨、建设成本增加等因素,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日光温室和养殖园区供电、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较滞后。市区日光温室没有架设动力电,制约了钢架焊接和育苗定植工作。各乳品企业和奶业中介人受奶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投资建设挤奶站的积极性不高。奶牛养殖户因奶业市场波动,饲草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受挫,奶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三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专业知识陈旧,技术老化,不适应十大基地建设需要,山区情况尤为突出。对农民培训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差,新科技、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疫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