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轨道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五号线 ● 长度:17.04 公里 ● 投入运营:2003 年 11 月 ● 标志色:紫色 ● 途经站点:莘庄(起讫站)-春申路-银都路-颛桥-北桥-剑川路-东川路-金平路-华宁路-文 井路-闵行开发区(起讫站)轨道交通六号线 ● 长度:33.1 公里 ● 投入运营:2010 年前 ● 标志色: ● 途经站点:外环路-华夏路-高清路-胡岗-成山路-滨洲路-浦三路-龙阳路-蓝村路-浦电路-世 纪大道(东方路)-源深体育中心-民生路-北洋泾路-罗山路-云山路-金桥路-长岛路-五莲路巨峰路-东靖路-五洲大道-洲海路-高南路-春晖路-高桥公园-港城路 轨道交通十号线 ● 10 号线一期为规划中的七宝高速铁路客运站至新江湾城站,二期将由新江湾城延伸至外 高桥保税区。目前部分标段已开始工程招标。● 规划设站:高速铁路客(七宝)- 七莘路-航中路-外环路- 吴中路- 虹中路- 虹许 路- 古北路- 宋园路- 凯旋路- 华山路- 高安路- 陕西南路-马当路- 西藏南路- 豫园- 南京东路- 天潼路- 四川北路- 海伦路- 曲阳路-四平路-同济大学- 国权 路- 国定路- 五角场- 三门路- 殷高南路-新江湾城-(军工路)- 双江路 - 浦东 北路 - 外高桥保税区站 轨道交通十一号线 ● 规划中的上海轨道交通 11 号线类似北京的地铁十号线,采取主线和支线两条线路,主线 由嘉定新城到浦东三林(一期),支线在西北段上连接上海国际赛车场和安亭汽车城。线路 总长 60 公里。二期由浦东三林到南汇临港新城,总长也是 60 公里。● 规划设站:(嘉定停车场)城北路-静宁路-叶城路-墨玉路-汽车城-同济嘉定校区-赛车 场-嘉定新城-马陆-环球乐园(预留)-南翔-白丽新村-武威路-祁连山路-同济沪西分校 -上海西站-铜川路-中山北路-隆德路-江苏路-华山路-徐家汇-上体馆站-龙漕路 站-龙水南路站-济阳路站-上南路站-三林站-御青路站-周浦站-航头站-新场站-野生动物园 站-惠南站-浦东铁路站-临港新城 1 站-临港新城 2 站 轨道交通十二号线 ● 规划中的轨道交通 12 号线由虹梅路漕河泾科技园区至浦东的金桥出口加工区。● 规划设站:虹梅路-桂林路-漕溪路(换乘 1 号线)-龙漕路(换乘 3 号线)-龙华路-南浦站(南 浦站方案,换乘 7 号线)或东安路(龙华路方案)-零陵路(换乘 4 号线)-肇嘉浜路(换乘 9 号线)陕西南路(换乘 10 号线,接近1 号线)-长乐路(换乘 14 号线)-南京西路(换乘 2 号线,近13 号 线)-梅园路(换乘 13 号线和 1 号线)-曲阜路(换乘 8 号线)-河南北路(换乘 10 号线)-旅顺路-公平路-大连路(换乘 4 号线)-江浦路(换乘 18 号线)-黄兴路-隆昌路-军工路
-浦东大道-巨峰路(换 乘 6 号线)-杨高北路-金京路-申江路(换乘 9 号线)-金海路-(金桥车辆段)轨道交通十三号线 ● 规划设站为:(北翟路车辆段)-丰庄路-万镇路-真北路-大渡河路-中山北路-隆德路(换乘 11 号线)-武宁路(换乘 14 号线)-常德路(换乘 7 号线)-江宁路-汉中路(换乘 12 号线和 1 号线)-南京 西路(换乘 2 号线,近12 号线)-复兴中路(换乘 10 号线)-徐家汇路(换乘 9 号线)-中山南路浦东世博园-耀华路(换乘 7 号线)-上南路(换乘 8 号线)-东明路(换乘 6 号线)-杨高南路-锦绣 路-沪南路-杨莲路-华夏西路-(川杨河车辆段)
1-5 号为已建成线路,在建的有 6、7、8、9 号线,10 号线、11 号线已开始部分路段的工程 招标,12、13 号线正在进行环境影响公众调查评价 14-18 号线为远景规划,目前尚未确定具体走向,预计在 2010-2020 年间全部建设完成 上海轨道交通 14 号线 即原来的 M6 线,起讫点为环西二大道至金桥。上海轨道交通 15 号线 即原来的轻轨 L1 线,起讫点为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 上海轨道交通 16 号线 即原来的轻轨 L2 线,起讫点为祁连山路-虹口公园 上海轨道交通 17 号线 即原来的轻轨 L3 线,起讫点为上海西站-军工路 上海轨道交通 18 号线 即原来的轻轨 L5 线,起讫点为长江西路-华夏中路 1 号线 R1(地铁一号线)2 号线 R2(地铁二号线)3 号线 M3(明珠线一期,俗名轻轨(注)4 号线 M4(明珠线二期)5 号线 莘闵线(R1 的一部分)6 号线 L4(浦东轻轨)7 号线 M7 8 号线 M8(杨浦线)9 号线 R4(申松线)10 号线 M1 11 号线 R3 12 号线 M2 13 号线 M5 14 号线 M6 15 号线 L1 16 号线 L2 17 号线 L3 18 号线 L5 注:3 号线为高架地铁,但普通市民经常将其误解为轻轨。R:市域级快速地铁(连接郊区与市中心)M:市级快速地铁(连接中心城区)L:轻轨(载客量较地铁少,作为地铁的补充)
第二篇: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包括地下、地面、高架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轨道交通及与之相关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第四条 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工作。市发展改革、建设、土地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地区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功能合理、集约土地”的原则。鼓励大型建筑、地下构筑物与轨道交通结合,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效益,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六条 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控制规划、线路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七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走廊、换乘节点以及车辆基地等重要设施用地进行控制,保障轨道交通的建设。
第八条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的依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以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九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组织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协调,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条 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先期组织编制相应深度要求的线路及站场总平面设计方案,为编制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第十一条 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由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组织轨道建设单位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轨道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的轨道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作为轨道交通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第十三条 轨道交通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经批准的轨道交通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方便公众查询。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三章 规划控制
第十四条 轨道交通站场用地应当综合考虑工程建设要求、交通配套设施规模需求等因素,在既保证车站功能,又协调好站场与周边用地功能布局、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等关系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站场及其附属设施的控制用地范围。
第十五条 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冷却塔等设施应当优先考虑与地面道路、地面建筑物结合设置,车站周边现状建筑物权属单位以及规划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规划要求,提供结合设置的空间和技术条件;确需独立设置的,其造型、材质、色彩应当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
第十六条 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侧50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
(三)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
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内进行建设的,应当制定必要的工程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轨道交通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建设项目需经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论证,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
(一)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两侧各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控制区外两侧各20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对于线路曲线段、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建(构)筑物两侧等特殊地段以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明确要求的,根据技术要求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
(二)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场站结构外边线外侧不少于10米(地面通风亭处按结构外边线不少于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 规划控制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按不小于5米划定规划控制区,规划另有要求的,按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车站不设定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
(三)尚未编制线路及场站总平面设计方案的轨道交通项目,普通车站按宽度100米、长度25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带配线(停车线、渡线、待避线等)的车站按宽度100米、长度60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
(四)设定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应当同时满足交通配套设施设置、环评、消防等要求。
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一经确定,轨道交通场站及其设施结构外边线应当后退规划控制区边界不小于5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少于3米;距现状建筑应不小于10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小于5米。
第十八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的远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其划定标准参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进行《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第47条规定作业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同意,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家论证。
第二十条 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内进行建设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许可前应当告知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技术审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回复意见。建设项目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 续。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范围外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其地上、地下结构(含围护结构)除满足建筑间距、后退规划用地范围线、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要求外,还应当后退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边界不少于5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少于3米。
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与建筑物结合建设,经论证研究、审查可行的,地块开发建设应当与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设计、配套施工;其建(构)筑物与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的关系按批准的规划方案执行。
第二十一条 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内的建设项目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先于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其地上、地下结构(含围护结构)后退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边界大于5米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
(二)建设项目滞后于轨道交通项目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执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三)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项目同步实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阶段共同提出同步实施方案,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二十二条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影响区内已经规划许可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方案经具有轨道交通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可行,并征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已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后,可以继续实施的,方可继续实施;不能继续实施的,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规划许可,但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二十三条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确定后,应当纳入城市黄线信息库统一管理。
城市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线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城市黄线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
第四章 规划实施
第二十四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分别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第二十五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持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按照规定程序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第二十七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完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按照规定程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轨道交通施工临时用地应当严格控制规模,并依法办理临时 用地手续,用后及时退还。
第二十八条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验收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是指依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相关线路设计方案编制的用地控制性规划,以明确线路走向、车站分布方案及用地控制,车辆基地统筹布局方案及用地控制,轨道交通主变电所、指挥中心等其他相关设施的布局及用地控制,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条件、用地规模匡算及用地控制,线路方案与主要城市道路、立交的关系,为下步设计提出相关建议,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进行调整优化。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是指为保障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协调沿线用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合理利用,依据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方案编制的涵盖轨道交通沿线及车站周边土地利用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内容的综合性规划。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依据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编制的用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位、车站平面和竖向定位,明确轨道交通工程与城市道路、立交、地下管线、周边建设衔接的关系,以指导站场施工图设计和管线迁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三篇: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思政课社会调研报告选萃 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近年上海在建轨道交通的研究报告
一、调查概况
上海是个国际化都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很多,但为了更加的完善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市民出行更加的方便,现已有7、10、11、12、13号线轨道交通在建或者即将投入建设。了解这些正在进行中的轨道的线路以及周边环境,分析它们建成之后给周边区域所带去的影响和意义,可以深化我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可以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轨道交通的健全所带去的城市区域性经济增长点,便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些线路全线建成之后,市民出行将会更加的便捷便也会带动周边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这些线路都是从市中心到周边地区,这将大大推动周边的经济建设发展。除此以外建成之后,轨道与轨道之间的换乘将变得更加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客流量的增长,缓解上海大多数地区的交通出行压力。
二、调研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调研目标:
1、了解上海已建及在建轨道交通情况;
2、认识在建轨道交通给居民带来的潜在便利;
3、探索在建轨道交通完成后带来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成因;(二)调研基本对象:
1、各个主要地铁站的路人、乘客;
2、网络调查受访者;(三)调研地点:
1、各个主要地铁站周边;
2、校内网进行网络调查;(四)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
居民问卷,内容涵盖对轨道交通的满意度、轨道交通的便利程度、新轨道交通的建。
车,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等一系列问题。有些乘客提出可以更换一些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等的地名,例如:中林站,儿童医学中心站等。
(三)人民广场站:
l 1,2,8号线的换乘站。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
l 1,8号线南北平行走向,1号线先建成,原在人民公园下,8号线在它东侧的西藏中路下,2号线东西向,南京西路南侧,列车在1,8号线下通过。1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8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2号线为地下三层b3为站台,b2为站厅,而b1就可作为商场——华盛街。1,8号线通过站厅直接换乘。而1,8号线与2号线是l型换乘,要通过三角大厅和一段通道上下一层实现换乘。l 人民广场站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每天几十万乘客在这里进进出出,换乘。它代表着上海城市变化的快速节奏,由于历史建设的原因,人民广场站的出行和换乘还不尽人意。在这样一个人流相当大的站点里,换乘的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相当一部分的乘客认为1,2号线之间换乘仍然不尽人意。距离是已经无法解决的,但对冲现象是应该而且必须解决的。一部分乘客提出三角形的换乘大厅西边的部分为什么不用?另一个通道这样空空的摆在那边,与换乘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在这里安装向下的自动扶梯,把从1,8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全部引导到这里,原来的地方取消步行的楼梯,自动扶梯全部向上,应该可以解决对冲问题。
l 另外一个问题是出口的问题。人民广场的各个方向的出口常常的令很多人感到晕眩。通往各个方向的出口的标示不是很清楚。人民广场做为上海的旅游景点之一,如何前往周围的建筑物等都没有很明显的引导。新旧的指示牌混合的在使用,风格没有统一,让人更加的感到混乱,不知道哪种标示是正确的。并且新的标示牌太小了,不醒目。
(四)中山公园站:
l 中山公园站位于长宁路凯旋路口,上海中山公园边。中山公园站是2、3、4号线换乘站。
l 中山公园站实际由两个车站组成,2号线中山公园站(地下)和3、4共线中山公园站(高架)。两车站目前已由两条换乘法通道连接。l 在2号线中山公园站,b1层为站厅层,b2层为站台层。在3,4号线中山公园站,2层为站厅层,3层为站台层。
l 换乘通道:2号线中山公园站与3、4号线中山公园站之间有两条付费区换乘通道。老通道利用2号线原设计的1号口,通过凯旋路地下通道进入3、4号线中山公园站的b1层,再上二楼到北站厅内。再上一层到站台。新通道在南边,先楼梯(或电梯)至二楼南站厅。
l 我组成员亲自走了回这个换乘通道,感觉十分不便。上上下下的都是只有楼梯。对于年纪稍大、行动不便或者拖着大包小包的乘客来说,走这个通道换乘是十分吃力的。对此,相当一部分的乘客有着很大的意见。换乘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但是这也是先天的因素造成的。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上下之间的差距已经无法避免了,更何况要整个跨越一个十字路口的跨度。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实际距离是要考虑到的。l 此外,很多乘客也反映中山公园站附近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混乱。周遍的商业环境让这个站点不得不设立很多出口连接车站与其地点。但是明确的指示是必要的。和人民广场站的问题一样,更多的是迷惑。只有少数熟悉周遍设施的人才能十分肯定的知道要从什么出口出去走到要去的地方。
(五)春申路站:
l 5号线春申路站位于沪闵路春申路口南(向西为沁春路)。l 整个站点分为两层:1层为站厅层,2层为站台层。
l 整个出口只有两个,面向沪闵路。出站后便可与工交车换乘,无须走更多的路。往春申路方向看去,有便民的停自行车的地方,方便周遍居民的出行。
l 5号线站台是露天的,所以为了给予遮风避雨的地方。每个站台都有一个小亭子,夏天提供空调,冬天提供暖气。同时也有移动电视和公用电话给乘客方便。这点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乘客都给予可肯定和好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乘客提出,由于这个亭子是朝南建造的。到了夏天的时候,太阳长时间的照射在上面,里面的温度也是相当高的,不是很环保。浪费电。空调在不停的运做可温度却低不下来。
四、调研结果
对乘坐地铁的市民问卷和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与乘车市民交谈结果显示,上海地区市民对城市轨道的建设基本持满意态度,并且得出基本影响市民对轨道交通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一)主观原因
1.市民的主观意愿选择。经济条件允许的市民倾向于选择私家车出行,较少时候乘坐轨道交通,因此未将轨道交通作为出行首选;对于部分经济条件次之的市民倾向于首选公交车和轨道交通。根据我们调研分析,受调查者大多是18-25岁的年轻人,而这部分年轻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就是轨道交通。
第四篇:上海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上海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已上报发展改革委 网友评论[进入论坛]时间:2009-10-19作者:来源:城市规划网 【导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10月16日赴市发展改革委跟踪督办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城市规划网(upla.cn)10月19日消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10月16日赴市发展改革委跟踪督办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记者获悉,包括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轨道交通19号线、20号线在内的建设规划已纳入上海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上海市正在组织开展第二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并将给予试点镇土地、财政、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今年人代会上,汤芷萍等代表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市发改委对此表示,已经将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轨道交通19号线、20号线的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并接受评估。目前,项目的线位和站位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申通公司已着手进行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责任编辑:eva)文汇报
第五篇: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公示
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公示
包括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近期建设方案时间至2020年 日期:[ 2013年1月16日 ] 版次:[ A02
晨报讯(记者 张景良)记者昨从徐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了让徐州居民了解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设计内容,1月15日起徐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情况进行公示。
根据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时间至2020年,徐州轨道交通建设为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西起规划汉王新城,公示方案沿老徐萧公路—西三环路—淮海西路—淮海东路—徐州火车站—淮海东路延长段—东三环路—和平路—高铁徐州站敷设,止于高铁徐州站。设站17座。
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北起新台子河,公示方案沿华润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建国东路—解放路—金山东路—迎宾大道—昆仑大道敷设,止于京沪高铁以西的新区东站。设站21座。
3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大庆路站,公示方案沿大庆路—复兴路—淮塔东路—解放南路—北京路—淮河路—黄山路—银山路敷设,止于创业园站。设站15座。据悉,公示时间至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