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
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
来源:轨道室发布时间:2013-03-1
12009-2010年,武汉市编制完成了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于2011年1月31日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发改基础[2011]179号文)。按照国家批复的意见,武汉市全面展开轨道交通建设工作,按期实现了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正式迈入“地铁时代”。根据建设规划至2017年,每年至少开通一条轨道线路。目前,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和6号线一期工程按计划全部开工,轨道交通7、8号线工可已上报国家,于2013年1月通过专家评审,执行情况良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大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稳步推进 “两型社会” 建设、武汉综合交通枢纽试点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色实施,迫切需要武汉市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全面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武汉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区和大型产业带的建设,迫切需要轨道交通的支撑,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引导主城人口向外围疏散。2013-2017年武汉市将每年建成通车一条或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保障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不间断性,确保城市总规确定的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和全面落实,迫切需要尽快开展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工作。
本次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以目前正在实施的7条轨道交通线为基础,以远景线网(12条线、578公里)为依据,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在满足城市财力、客流需求和建设能力的前提下,到2020年,新增机场线、左岭线和5号线3条轨道交通线路(70公里左右),线网总规模达到28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覆盖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工作于2012年12月份启动,目前已完成初步成果,计划深化完善后于2013年上半年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第二篇: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包括地下、地面、高架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轨道交通及与之相关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第四条 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工作。市发展改革、建设、土地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当配合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地区建设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功能合理、集约土地”的原则。鼓励大型建筑、地下构筑物与轨道交通结合,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效益,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第二章 规划编制
第六条 轨道交通规划体系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用地控制规划、线路综合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七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走廊、换乘节点以及车辆基地等重要设施用地进行控制,保障轨道交通的建设。
第八条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的依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以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九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组织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协调,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远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工程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条 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先期组织编制相应深度要求的线路及站场总平面设计方案,为编制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第十一条 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由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组织轨道建设单位编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轨道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编制,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的轨道交通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作为轨道交通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第十三条 轨道交通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经批准的轨道交通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方便公众查询。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三章 规划控制
第十四条 轨道交通站场用地应当综合考虑工程建设要求、交通配套设施规模需求等因素,在既保证车站功能,又协调好站场与周边用地功能布局、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等关系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站场及其附属设施的控制用地范围。
第十五条 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冷却塔等设施应当优先考虑与地面道路、地面建筑物结合设置,车站周边现状建筑物权属单位以及规划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规划要求,提供结合设置的空间和技术条件;确需独立设置的,其造型、材质、色彩应当与周边建筑物相协调。
第十六条 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侧50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
(三)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
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内进行建设的,应当制定必要的工程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轨道交通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建设项目需经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论证,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许可手续。
第十七条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
(一)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两侧各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控制区外两侧各20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对于线路曲线段、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建(构)筑物两侧等特殊地段以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明确要求的,根据技术要求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
(二)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场站结构外边线外侧不少于10米(地面通风亭处按结构外边线不少于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 规划控制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按不小于5米划定规划控制区,规划另有要求的,按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车站不设定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
(三)尚未编制线路及场站总平面设计方案的轨道交通项目,普通车站按宽度100米、长度25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带配线(停车线、渡线、待避线等)的车站按宽度100米、长度60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
(四)设定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应当同时满足交通配套设施设置、环评、消防等要求。
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一经确定,轨道交通场站及其设施结构外边线应当后退规划控制区边界不小于5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少于3米;距现状建筑应不小于10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小于5米。
第十八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的远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其划定标准参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进行《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暂行办法》第47条规定作业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同意,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家论证。
第二十条 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内进行建设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许可前应当告知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技术审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回复意见。建设项目征得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同意后,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 续。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范围外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其地上、地下结构(含围护结构)除满足建筑间距、后退规划用地范围线、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要求外,还应当后退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边界不少于5米,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不少于3米。
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与建筑物结合建设,经论证研究、审查可行的,地块开发建设应当与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设计、配套施工;其建(构)筑物与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的关系按批准的规划方案执行。
第二十一条 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内的建设项目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先于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建设的工程项目,其地上、地下结构(含围护结构)后退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边界大于5米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有关规划许可手续;
(二)建设项目滞后于轨道交通项目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执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三)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项目同步实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阶段共同提出同步实施方案,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二十二条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影响区内已经规划许可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方案经具有轨道交通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可行,并征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已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后,可以继续实施的,方可继续实施;不能继续实施的,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规划许可,但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二十三条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确定后,应当纳入城市黄线信息库统一管理。
城市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线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城市黄线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
第四章 规划实施
第二十四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分别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第二十五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持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按照规定程序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第二十七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依据轨道交通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完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按照规定程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轨道交通施工临时用地应当严格控制规模,并依法办理临时 用地手续,用后及时退还。
第二十八条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验收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是指依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相关线路设计方案编制的用地控制性规划,以明确线路走向、车站分布方案及用地控制,车辆基地统筹布局方案及用地控制,轨道交通主变电所、指挥中心等其他相关设施的布局及用地控制,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条件、用地规模匡算及用地控制,线路方案与主要城市道路、立交的关系,为下步设计提出相关建议,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进行调整优化。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是指为保障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协调沿线用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合理利用,依据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方案编制的涵盖轨道交通沿线及车站周边土地利用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内容的综合性规划。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依据轨道交通线路综合规划编制的用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位、车站平面和竖向定位,明确轨道交通工程与城市道路、立交、地下管线、周边建设衔接的关系,以指导站场施工图设计和管线迁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三篇:“十二五”武汉市城郊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大纲分工101214(范文)
“十二五”武汉市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报告大纲与分工
1项目概要(总论)(交规院)
1.1规划背景(项目编制背景)
1.2规划目标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规划理念
1.4远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1.5远城区“十二五”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1.6建设规划方案的效果
1.7投融资计划和建设财力的可能性
1.8轨道建设实施条件
2远城区轨道交通规划背景
2.1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总规所)
2.1.1城市发展现状
2.1.2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2.2城市现状土地利用及总体规划(土规所)
2.2.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发展规模
2.2.2 现状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用地、人口岗位分布)
2.2.3城市空间总体结构
2.2.4“1+6”城市发展战略
2.2.4城市土地利用布局规划
2.3城市交通现状与发展规划(交规院配合)
2.3.1城市交通现状
(规划院)
2.3.2交通发展趋势
2.3.3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2.4武汉市轨道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交规院)
2.4.1武汉市轨道线网规划
2.4.2武汉市轨道建设规划
2.5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5.1近期建设目标
2.5.2近期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
2.5.3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十二五”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交规院)4远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交规院)
4.1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模式(北京城建院)
4.1.1远城区轨道交通发展战略
4.1.2远城区轨道交通线网模式
4.1.3远城区轨道交通功能层次划分
4.1.4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标准
4.2 远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交规院)
4.3远城区轨道线网方案客流预测及方案评价(交规院)
4.4远城区轨道线网资源共享规划(交规院)“十二五”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交规院)
5.1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原则及思路
5.1.1轨道建设规划实施原则
5.1.2轨道建设规划基本思路及实施层次
5.1.3近期实施的重点
5.2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匡算
5.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5.4轨道交通建设方案客流分析
5.5轨道交通建设线路功能分析及建设时机
5.6轨道交通建设方案实施效果“十二五”远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实施规划(铁四院、城建院)
6.1轨道交通建设主要技术标准(铁四院)
6.2轨道交通系统制式选择(铁四院)
6.3轨道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铁四院、城建院)
6.4运营管理模式(铁四院、城建院)
6.5轨道建设时序安排(铁四院)
6.6轨道交通网络的资源共享规划(铁四院、城建院、规划院)
6.6.1车场用地资源共享(铁四院、交规院)
6.6.2供电系统资源共享(规划院、铁四院)
6.6.3控制中心的资源共享(城建院)
6.7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方案(铁四院)
6.8工程重难点方案
6.8.1工程地质分析(勘测院)
6.8.2重难点工程及施工方法难点解决措施(铁四院、城建院)
6.9枢纽换乘衔接(铁四院、城建院)
备注:按照线路分工,铁四院、城建院分别完成各条线路建设的相关规划内容
7建设方案的外部条件分析(规划院、城建院、铁四院)
7.1建设方案的土地控制与开发规划(土规所)(规划院)
7.1.1沿线土地开发现状及规划分析
7.1.2土地开发策略
7.2轨道建设与用地的关系(按线路介绍沿线规划情况,总规所市政所)
7.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城建院)
7.4环境影响分析(铁四院)
7.5节能减排分析(铁四院)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 工程投资估算与综合指标分析(铁四院、城建院)
8.2 土地打包资金筹措方案(规划院土规所?我院准备基本资料后交咨询单位统一整理)
9结论
(交规院)
第四篇:上海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上海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已上报发展改革委 网友评论[进入论坛]时间:2009-10-19作者:来源:城市规划网 【导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10月16日赴市发展改革委跟踪督办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城市规划网(upla.cn)10月19日消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10月16日赴市发展改革委跟踪督办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情况。记者获悉,包括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轨道交通19号线、20号线在内的建设规划已纳入上海市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上海市正在组织开展第二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并将给予试点镇土地、财政、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倾斜。
今年人代会上,汤芷萍等代表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市发改委对此表示,已经将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轨道交通19号线、20号线的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并接受评估。目前,项目的线位和站位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申通公司已着手进行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责任编辑:eva)文汇报
第五篇: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公示
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公示
包括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近期建设方案时间至2020年 日期:[ 2013年1月16日 ] 版次:[ A02
晨报讯(记者 张景良)记者昨从徐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了让徐州居民了解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设计内容,1月15日起徐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情况进行公示。
根据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时间至2020年,徐州轨道交通建设为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西起规划汉王新城,公示方案沿老徐萧公路—西三环路—淮海西路—淮海东路—徐州火车站—淮海东路延长段—东三环路—和平路—高铁徐州站敷设,止于高铁徐州站。设站17座。
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北起新台子河,公示方案沿华润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建国东路—解放路—金山东路—迎宾大道—昆仑大道敷设,止于京沪高铁以西的新区东站。设站21座。
3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大庆路站,公示方案沿大庆路—复兴路—淮塔东路—解放南路—北京路—淮河路—黄山路—银山路敷设,止于创业园站。设站15座。据悉,公示时间至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