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州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
新州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基础
2011年,我镇紧紧围绕上级维护社会稳定精神,夯实基层基础,注重机制创新,突出重点、很抓落实、不断推动我镇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搭建调处工作平台。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处工作,将其作为平安和谐新州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新州镇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的软硬件建设,建立了规范的调处室,配备了桌椅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人民调解委员会达到了“五有”、“四落实”、和“六统一”的目标,夯实了调处工作基础,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加强网络建设,调解队伍不但壮大。
为了更好地发现矛盾,排查矛盾,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和调处,我镇在全镇36个村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每个调解委会由5-7名人员组成,形成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覆盖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三、健全各项机制,形成纠纷调解合力。
1、建立有效控制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和定期排查机制。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纠纷预防信息体系。充分发挥调解组织,调解员及信息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建立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向上报告。
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会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对象,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本区域、本单位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采取工作组督办等形式,逐一把化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2、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依靠人民调解一家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工作体制,落实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因此,我们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从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民政办、计生办、妇联、土地所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成立综治联调中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有机整体。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实行党政共抓,归口办理,协调配合,对不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流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以确保矛盾纠纷彻底解决。矛盾纠纷排查,村每周排查一次,镇半月排查一次,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考核奖惩机制。考核才能出绩效,才能褒奖先进,鞭策后进。矛盾纠纷排查的情况纳入各村各单位的平安创建工作年终量化考核指标,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亮黄牌、发通报;因排查调处不力矛盾纠纷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创新方式方法,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结合“五五”普法,有针对性地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避免过激行为,防止矛盾激化。加大对土地法、森林法、水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步消除部分群众的思想误区,树立土地、山林、水利均属国家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国家资源的理念,为避免“三大纠纷”发生的群体性矛盾纠纷消除思想根源。加快依法治镇、依法治村的进程,实行农村财务、村务公开、将土地承包等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基层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行“村规民约”,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抵制歪风邪气,预防纠纷的发生。
二是各级组织要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去做工作,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换位思考,体谅群众的难处,把握好让群众得实惠这个原则,各项政策都要统筹兼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众的特殊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坚持依法办事,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维护群众利益,消除产生矛盾的土壤。
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切实承担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第一责任。
四是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预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五是通过建立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通过明确农村维稳信息员,构建维稳信息网络,不但提高情报信息的收集水平,做到维稳工作耳聪目明。同时,积极做好跟踪回访工作,对一些因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因素的信访老户、集体上访户等重点对象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对于信访要求缺泛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予以回绝。
五、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的成效。
今年元至9月初,村、镇共排查矛盾纠纷29起,调处29起,成功率达100%。我们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办法、认真梳理、科学分析分类信访、纠纷案件,灵活采用利弊分析法、心理攻势法、法律推进法、严正立场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调处。
如:2011年8月10日8时许,黄平县新州镇学坝村七组潘琼峰(该厂职工)雇请张枢明(该厂职工)驾驶其车牌号为贵H-11321的瑞琪车在黄平县新州镇辖区内的“桐角冲”洗矿厂(场)区内与凯里三中退休教师蒋胜尧(该厂职工)驾驶的摩托车同向行车发生相撞,致使蒋胜尧重伤,当即送往黄平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上午死亡。
在事故未定性和责任未明确的情况下,为妥善处置死者善后相关事宜,避免矛盾激化。黄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按属地管理原则,责成以新州镇牵头,县政府办龙金星,杨春等二同志现场指导,公安局、安监局、国土局负责人参与的事故死者善后事宜协调小组。于2011年8月11日、12日先后在黄平县余凯高速公路指挥部会议室和新州镇综治维稳中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死者家属申称死者生前系人民教师,且有需要赡养的老母亲和60高龄的妻子,故提出高达70余万元的人身损害赔偿数额,车主辩称事故未定性,责任未明确,且其家庭经济困难,只同意暂时垫付丧葬等费8万元。针对双方的观点,调解主持人镇政法委书记时宏秀认真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最新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耐心细致地多次分头组织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入情于理,以案释法,双方达成了共识,自愿达成了协议,即车主暂时垫付10万元给死者妻子作为死者善后处理款,待本事故经司法机关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结论后,如应由车主承担事故责任的,车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死者方在得到司法机关认定后,如不属于车主责任的,得到他方的赔付后3日内,自愿退还车主所先付甲方的壹拾万元(100000﹒00元)人民币。
2011年8月12日17时死者方得到车主一次性垫付款10元后,当即将死者尸运回凯里,历经两次,长达约15小的调解,这起厂区内撞车事故死者善后相关事宜得到妥善解决。
为此,我镇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在手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篇:新州镇中心小学
新州镇中心小学
“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读书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读书、征文、演讲、班队会等实践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中小学生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高效、圆满地举行,特成立活动组委会,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雷永芳
副组长:孔燕童映梅申江萍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自始至终立足于教育,把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对我校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主体性原则。让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读书活动,学习先进,学习典型,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创造性原则。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实现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创新。
四、活动形式
学生通过阅读《光辉的旗帜》知识读本,参与实践活动。
1.班(团队)会。我校在4—5月份将组织各班(队)会活动。主题“我在党的阳光下成长”。
2.演讲比赛。主题“光辉的旗帜”。题目自拟,限时6分钟,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说普通话。各班将参加演讲比赛名单于5月20日前报少先队大队部申江萍老师处。
3.征文比赛。写出参加实践活动的亲身体会或典型事例,征文评选分三、四年级组和五、六年级组,文体不限,字数在1000字以内。各班将征文于5月19日前交少先队大队部申江萍老师处。
五、活动步骤
1.3--4月份,组织读书活动阶段。通过组织阅读《光辉的旗帜》知识读本,各班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结合语文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团队)会等,精心组织、细致安排。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教育实效。
2.5月份上旬,选拔赛阶段。根据本方案组织班(团队)会、征文、演讲比赛,评出的优秀作品选送县教育局参评。
3.6月份,总结、表彰阶段。根据活动方案、保存活动资料、书写活动总结,对活动开展好的班级和个人,根据活动组织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六、活动要求
各班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精心组织,结合实践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活动实施。
第三篇:新州镇司法所二0一一年人民调解骨干教育培训
新州镇司法所二0一一年人民调解骨干教育培训
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提高我镇人民调解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依法办事的管理水平,确保我镇调解队伍走向规范化和知识化,更好地为我镇的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结合实际,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人民调解员队伍为目标,全方位多渠道加大人民调解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为全面轮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提供人才保证。以达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普法宣传和依法治村为目的,为构建和谐新州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培训对象
二0一一年人民调解骨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个村三大干、调解主任、治保主任和乡的驻村干部及各人民调解员。
三、培训内容
今年人民调解骨干的培训内容仍然以宪法为核心,以与农村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大力宣传《婚姻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水平和能力。
四、时间安排
1、一月份集中村三大干合格驻村干部培训《婚姻法》、《治安管理法》,以增强他们的法律素质,便于向欲婚青年宣传,提高他们合法婚姻和自觉遵守治安管理法的意识,维护治安稳定。
2、三月份集中村三大干和调解人员培训一期以上,主要培训《农村土地承包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印发宣传资料,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减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提高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意识。
3、八月份集中所有调解人员培训一期以上,主要培训《森林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他们的法律素质,促进普法宣传力度,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为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做出贡献。
新州镇司法所
二0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四篇: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
深化“三一四全”工作法
全力抓好人民调解工作
——-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磴口县隆盛合镇位于磴口县东北部,南接巴镇补隆淖办事处镇,东北与杭锦后旗二道桥镇相邻,西至沙金苏木,全镇有14个村,87个社,耕地面积10.1万亩,总人口2.9万人.目前属于农村社会经济转型期,群众生产生活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各类民生诉求增多,而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造成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呈现出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新,寻找切合实际的矛盾纠纷调解新途径,积极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深化了“三一四全”工作法,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用“小调解”铸就了社会的“大和谐”。
抓住一条工作主线,构建一个工作网络,完善一套工作机制。
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近年来,在上级的统一指导和要求下,我镇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解中心具体实施,司法行政部门业务指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人民调解新格局。《隆盛合镇矛盾纠纷纠纷排查制度》、《群众接待室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相继出台。全镇14个村全部建立了调委会。在工作中,隆盛合镇实行人民调解员选用制,大力吸收退休的村干部、老党员充实到了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同时为延伸工作网络,该镇还相继在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农贸市场成立了2个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有专兼职调解员9名,2011年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形成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大服务”组织网络,从多渠道、多领域构筑起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同时,为适应新时期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我镇结合工作实际,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推动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水平。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建立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机制。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人员实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动态分析“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评估”,及时掌握和消除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二是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制。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归类梳理,并逐一建档登记。明确好解决问题的责任人。对进入登记台账的矛盾纠纷限期3个月办结,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落实、早解决。截止目前无一例因调解不及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上访事件;三是完善了调解档案的管理制度。按照调解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对调解文书的收集保存、卷宗制作、台帐建立、文书装订都做出了明确而统一的规定,有效的避免调解文书零散保管或者丢失的现象。
对矛盾纠纷排查要做到全覆盖;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做到全接待;对调解案件的调解过程要做到全公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全竞赛。
工作中,我镇要求调解中心每月要定期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一次系统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覆盖全镇,不留死角。在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还要组织开展集中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要实行重点排查,切实把不安定、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排查彻底。对排查出的重大的、疑难性的矛盾纠纷实行所长包案制,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落实、早解决。今年前两个季度,镇调委会组织了3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14个行政村的土地承包、水事纠纷、邻里矛盾等情况进行了排查,共查出矛盾纠纷23件,使这些矛盾纠纷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为切实做好群众的接待服务工作。我镇针对来寻求调解的农民群众法律知识比较欠缺,情绪较为激动的实际,在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到“三要”:“一要”就是要“听清楚”,“二要”就是要“问仔细”,“三要”就是要“讲明白”。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的时候要听清事实,听清理由,从法律角度说出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引导群众平等协商、互谅互解、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将矛盾纠纷及时就地的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因事态扩大或
激化而酿成更大的事端。
2012年3月28日,海子沿村二社的庞明俊开发沙地与本社高志兵的妻子梁彩珍发生纠纷,并发生了打架事件。庞明俊情绪很激动,导致了纠纷矛盾激化,司法所得知情况后,通过与村调委会前后进行了7次调解,最终得到解决。梁彩珍给庞明俊赔付3100元的医疗费,做到了事态平息,案结事了,避免了事态恶化。
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人民调解工作良性运行,该镇在工作中坚持做到“阳光作业”,在不泄漏当事人隐私的情况下,在调解过程中广泛邀请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旁听,使调解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理结果及工作程序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增强了调解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充分发挥了调解的教育、警示、预防等综合功效。
2012年3月,民兴村二社杨华军在海子沿村路段碰撞了二道桥镇富强村杜学清,导致当场身亡。杜学清的家人到杨华军家闹事,披麻戴孝、烧纸,司法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村调委会的协助下,通过讲法律、讲解决的办法,耐心疏导,使情绪激动并随时可能引发的更加过激行为得杜家人稳定下来。事态得以平息,并引导杜学清的家人通过诉讼解决这起交通事故。现在杜学清死亡一案民事部分已得到赔偿(赔偿金额为20万元),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
为切实把人民调解工作引向深入,努力提高调解的质量和效率,隆盛合镇还在全镇开展人民调解竞赛活动,从2010年开始,在各村级调委会中深入开展“调解工作竞赛活动”,将评比的重点放在调解案件的数量、质量和调解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听、查、看”的方式进行,切实提高了全镇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激发调解员办案热情,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镇为了改善人民调解工作环境,镇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出资10万余元,建起了专门服务群众的人民调解厅,工作环境切实得到改善,方便了群众。
通过深化“三一四全”工作法的实施,隆盛合镇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使一些潜在矛盾的纠纷和苗头性的治安隐患得以及时化解和控制,仅今年前4个月,镇上已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6件次,共排查出社会矛盾纠纷总数23件(次),已成功化解了19件,其他正在调处中,劝阻群体性上访4批次,防止矛盾激化4件,与2011年相比,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矛盾纠纷的化解率日益提高,全镇人民调解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第五篇:官店镇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官店镇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我镇何村村陆昌伍于1981年承包何村村焦子坪韭菜洞山林一幅,四至为上至岩定、下至沟、左至沟、右至沟,1994年4月,为了方便管理,官店镇人民政府、官店镇何村村委、桐梓县九坝镇人民政府、九坝镇九坝村委在当事人陆昌伍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韭菜洞山林与桐梓县九坝镇九坝村黎志贵、令狐昌军、令狐富、令狐昌容等人的山林进行互换,同年8月,九坝镇政府和九坝村委将韭菜洞山林转包给桐梓县粮食局,随后,桐梓县粮食局又承包给我镇何村村村民唐安胜(现迁居桐梓县九坝镇)。陆昌伍在管理从桐梓县九坝镇调换过来的山林时,遭到原山林承包人黎志贵、令狐昌军的阻挠,陆昌伍遂起诉到桐梓县人民法院请求黎志贵、令狐昌军排除妨害,桐梓县人民法院以《(2004)桐法民初字第269号判决书》确认官店镇何村村民委员会和九坝镇九坝村民委员会的山林互换行为不合法,但未予以撤销。2006年,陆昌伍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山林互换协议,在中院法官的调解下,官店镇何村村与九坝镇九坝村及相关人员达成山林互相归还协议,约定按原始的界址和权属相互归还,但是唐安胜以该山林系其从桐梓县粮食局依法转包而来为由,拒绝退还,并在焦子坪韭菜洞山林里实施砍伐树木、采伐竹笋、搭建帐篷等行为,当事人双方遂发生纠纷,陆昌伍于2009年6月25日申请至镇调委会。
调委会受理后,通过多种途径与唐安胜取得了联系,并通过
九坝镇政府和桐梓县粮食局了解到,该山林在1994年九坝镇政府与官店镇政府达成山林调换协议后不久便以拍卖的方式转包给桐梓县粮食局经营管理,随后桐梓县粮食局有偿转让给唐安胜,镇调委会意识到该纠纷的复杂性,处理不但,很可能会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一是该山林未经合法程序调换,九坝镇政府与官店镇政府的山林调换协议系可撤销合同,但利害关系人未在1年内申请撤销,时效已经完全超过。二是桐梓县粮食局是通过拍卖的方式依法取得了该山林的管理使用权,是善意取得的第三人。三是该纠纷最终责任涉及到九坝镇政府和官店镇政府,虽然在2006年九坝镇政府和官店镇政府达成过山林归还协议,但该山林权属已由第三人善意取得,九坝镇政府在此时并没有处分的权利,其归还协议对善意取得人并无约束力。
考虑到以上问题,调委会召集林业站、何村村委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决定多做唐安胜的思想工作,让其自愿将该山林的经验管理权交还给陆昌伍,通过多方努力,陆昌伍与唐安胜最终于2009年7月12日达成协议:“唐安胜将焦子坪韭菜洞山林交还给陆昌伍,陆昌伍在10日内补偿唐安胜因转包山林造成的损失费800元,焦子坪韭菜洞山林自陆昌伍付清补偿费之日交还”。目前该协议也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