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高速公路财务会计论文(5篇)

时间:2019-05-13 04:3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婷婷高速公路财务会计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婷婷高速公路财务会计论文》。

第一篇:王婷婷高速公路财务会计论文

关于改进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分析

姓名:王婷婷学号:6114080126班级:会计一班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高速公路建设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如何创新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保证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这对于资金推动型的高速公路行业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财务 管理 基建

一. 概论

交通基本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是指:各级交通部门财务机构按照《会计法》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交通基建工程的资金运动,进行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所取得的成绩引人注目,每年建成的高速公路达几千公里。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认识到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应该想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的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实施高速公路工程的财务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在实践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政府投资与银行贷款仍旧是目前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尤其是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因为国内外银行具有对公路建设项目贷款具有数量大、资金成本低的特点。从银行贷款来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融资问题,普遍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压力大,进而增加行业的金融风险和财务风险,不利于公路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经营成本较高

目前高速公路网采用的是“一路一公司”的管理模式,这会增大了公路的经营成本,也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现行的大部分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记账、算账,其侧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事后归集、分配,很少在事前、事中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开支的随意性很大。对于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往往只注重从结果上找原因,由于公路施工周期长,事后的成本分析对施工的指导和控制不能起到直接作用。

(三)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对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控制力度不够

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控制措施,导致资源浪费、挤占、挪用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对资金控制不力主梦表现在: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中,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导致项目选择不当,造成浪费;未能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挪用和变相挪用项目建设资金,随意扩大工程规模、变相搞概算外工程;实施外部监督与内部财务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监督力度不够等。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制约高速公路的高效建设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也高。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财会人员从业资质结构比较低,导致大部分财务机构日常工作以资金收支、会计记账、报表为主要任务以财务管理为重点的成本核算、定额管理和盈亏分析等工作涉及的比较少。

三.改善高速公路建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拓展融资渠道,增强公路建设过程的能动性

更新观念,建立合适的“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高速公路工程财务管理体制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将加强交通厅对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行为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变原来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可以突破传统融资方式,拓展创新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手段多元化。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拓展融资渠道:

1、股权融资。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进行资产重组、上市融资,既能够开辟长期稳定的筹资渠道,又能通过行使绝对控股权有效地保证公路事业的公益性,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产业投资基金。即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委托 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和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参与经营管理,从被投资企业资本增值后的股权转让中获得收益,按照投资者出资份额共享投资收益和共担投资风险。不同的筹资方式,所依据的法规和金融限制、资本成本不同。多元化和多方式筹资,能为企业扬长避短、分散风险。

(二)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1、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创新融资管理,单纯从公司这一平台是不够的,需要更多信息来源、更多头脑风暴型的“专家小组”。高速公路公司可以派出代表加入建设公司成立的“财务理财创新课题研讨小组”,小组通过定期开会讨论,交流信息,研讨各种理财手段及方法。进行施工成本的全员控制和施工成本的全

过程控制。施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施工企业成本的高低需要施工人员的群策群力共同关心。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

2、还有在具体核算中关于公路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无论是采用车流量法还是直线法(即年限平均法),都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从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来看,车流量法应当是首选的摊销方法),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进行选择。

3、进行标准定量。标准定量指标应较为具体、直观,评价时可以计算出实际数值,而且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量化的表述能使评价结果给人以直接、清晰的印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为使所有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都能够量化,就需要同时设计定性指标予以反映。这些定性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宽度和广度,要远大于定量指标,不但可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还可以纠正过于强调定量指标对企业长远利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设计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具有综合性和导向性。由于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有些指标是不能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因此有效地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尤为重要。

4、关于公路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方法。公路资产无论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还是无形资产核算,其后续支出都必然包括更新改造支出、大修理支出和日常维护的中小修理支出。无形资产准则关于后续计量仅仅规定了摊销的处理,对于后续支出没有规定具体的处理方法,对于经营移交方式(BOT)取得的公路资产的后续支出中属于大修理方面的支出进行了明确:“按照合同规定,企业为使有关基础设施保持一定的服务能力或在移交给合同授予方之前保持一定的使用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处理”。

固定资产准则关于后续支出有如下规定:“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按照上述规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取得的公路资产,其后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相当于一个新的BOT项目,按照本文第一部分的论述应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拆除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对于该后续支出的摊销期限,应该并入原资产成本在特许经营权的剩余期限内进行摊销,如果是由于更新改造的原因政府延长了特许经营权的有效期限,也应按同一原则进行处理,也就是将包括原帐面价值和更新改造支出在内的所有资产成本在特许经营权的剩余期限内进行摊销。后续发生的日常中小修理支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行业中的通行做法是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而不是营业费用。

(三)加强公司财务制度建设,推进管理工作的规范

化、制度化对财务管理权限和责任、财会人员岗位职责分工、费用报销审批程序专项工程资金支付办法、应收应付款管理规定、所属二级核算单位资金监管、各种收入基金管理、银行开户及资金流控制、财务部门内部工作流程、会计交叉稽查制度、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会计报表信息责任等都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逐步提高依法行政,按制办事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会机构,配备数量和素质都相当的、具备从业资格和多方面业务知识的会计人员,是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在项目部财务人员安排上,由总公司统一派驻,项目部财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证,对缺乏经验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要真正赋予财务人员一定的职权,改变项目经理以保证施工进度为借口,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情况下强求财务人员付款,避免项目完工后财务账混乱的现象发生;网络化财务管理己成为当前的必然趋势,对会计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系统财务人员的水平尚不能适应网络化的需要,要通过多种手段使其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新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需要。这就需要有组织地、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尽快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

新形势对高速公路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因此,认清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高速公路工程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多思考多考

虑,与公路经营会计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保证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周朝阳,彭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09.[2]本金.浅析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时代商贸.2008.04.[3] 郭建云.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4(4).[4] 姚 亦.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2).[5] 曾祥记,吴育谦.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J].公路交通技术, 2005(2)

第二篇:王婷婷商业会计论文

论商业会计在零售连锁企业中的应用

姓名:王婷婷 学号:6114080126 班级:会计一班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在蓬勃发展。而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在流通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现有的中小型零售型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的阐述,提出了中小型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的不足,提出了降低中小型零售型连锁企业成本,加强其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 商业会计 中小型 零售型连锁企业 成本 控制 一. 概论

连锁经营企业所最重视的就是商品物流的连续性。商品流通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就是在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之后,根据物流活动的范围,逐一细化到各物流成本明细项目,按照显性物流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两大类别分别核算。

(一)细化商品流通企业显性物流成本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虽未单独设立物流成本科目,但可以在涉及到显性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中下设三级或四级科目,对显性物流成本进行归集核算。在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之外,加设物流成本报表,在每个会计期末将按上述方法归集的物流成本按物流活动范围及成本明细项目数据统计出来,编制物流成本报表。为方便分析和考核,确定物流成本对比分析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法,将计算结果与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分析影响物流成本的各个因素,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商品流通企业隐性机会成本管理

隐性机会成本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物流系统运转过程中,各个系统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效益背反现象,因一个系统要素的增益而减损其他系统要素,导致了整个系统的运转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达不到最优效益。要充分考虑存货资金占用成本,确定合理的库存商品量,提高运输决策的科学性,确定合理化运输模式。加强物流管理信息化,降低由于信息滞后带来的机会损失。

对物流管理有所认识之后,我们再来看连锁经营企业。连锁经营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本文主要想探讨中国的小型连锁企业尤其是小型的零售连锁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成本控制,是指预先制定成本标准作为各项费用消耗的限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随时揭示和及时反馈实际费用与限额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要系统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消除生产中的损失和浪费,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达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成本控制内容

传统的成本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控制设计阶段的目标成本;控制物资采购阶段应用计划成本;生产阶段应用的标准成本考核;利用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与计划成本的结合,构建符合企业管理特色的成本控制模式。二.销售方式

有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直接收款销售方式 指由营业员直接付货收款的销售方式,即一手钱、一手货。第二种是集中收款销售方式。在消费者选好商品后,由营业员填制销货凭证,收银员集中收款,营业员再按收款凭证发货的销售方式。以上两种方式,企业可根据具体条件,从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方便顾客、提高工作效率出发选用。如超级市场销售的商品,出门时由收款员用收银机集中收款,手续简便,工作效率高。

三、纵观我国小型零售连锁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

(一)、经营规模偏小与盲目扩张并存,并未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连锁商业是一种规模经济较为明显的商业组织形式,要求连锁企业的规模不 能低于最小规模经济水平,否则,连锁经营收益就会小于成本,连锁商业的规模潜力难以发挥。

(二)、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商品流通过程紊乱,未做到成本控制 连锁经营是将多单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变成企业内部的交易,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交易费用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因而,连锁经营的企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硬件设施如条形码技术(UPC)、商业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MIS)、时点销货系统(POS)、电子订货系统(EOS)、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①

我国到目前还远没有普及条形码技术,很多连锁企业还是采用在每件商品上贴价格标签的做法,在企业销售规模上升的同时必将伴随着成倍增长的“附加员工”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四、小型零售连锁企业如何降低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一)、加强连锁,壮大规模

连锁经营的核心就是要做到“统一”,连锁企业也正是通过多个“统一”来消化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的,其实现规模效益的途径主要是:

1、建立在统购分销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效益,通过统一进货、分散销售、实现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达到低流通成本,共享规模效益。

2、通过提高商品周转速度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使其在提高周转速度、改革经营业绩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连锁经营包括三种形式:正规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

(二)、优化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配送的任务是:将商品从发货地根据需求以准确的数量和品种、完好的状态、准确的时间交送到准确的地点、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服务的根本目的。它的依托形式—配送中心,其负责从供货商手中接受的多种大量的货物商品送至分店或顾客,是实施物流管理的主要组织,是整个连锁企业物流运作的中枢,实现了从大批量、少批次的商品购进到小批量、多批次的货物发出的转移业务,随着连锁企业规模的扩张,配送中心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出来,配送中心的建设已是企业规模经济取得的瓶颈因素。

对于自建配送中心的企业,配送中心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物流配送的整 体成本这主要包括:

1、降低进货成本。由于统一采购,可提高企业的争价能力和获得一定的价格折让,同时还可以获得有条件退佣和无条件退佣,并且可以降低采购费用。

2、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存货成本。仓库得以合理利用。

3、配送中心也是第三利润源泉,提高流通企业的配送效率、增强配送的技术含量则可以大幅度增加利润,让门店充分把握销售时机、最大限度地实现销售目标、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减少库存、减少商品积压、加快库存商品的周转。

(三)、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

通过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零售企业可以用活、用好支付给供应商的具有一定周期限度、暂时沉淀在企业中的商品结算资金,同时通过供应商与零售商共同的市场调查、分析需求、设计产品、包装、运输、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等环节的合作可以保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高效运作,供应商及时掌握零售连锁企业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可以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变化,建立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机制,进行适时生产和配送,这样供应商的存储成本就会减少,零售企业的物流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且零售企业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使销售走向良性循环。

(四)改革营销策略,完成从代销到买断经营的转变

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买断经营的方式替代代销制来压低商品的进价和保证货源,即零售企业采取货到即付款的方式,承受商品的经营风险和取得商品的所有权,除质量问题外,不再向供货商退货,零售企业可以提出利益要求:让利、及时供货,而这进价方面的让步是实质性的,不同于代销制大量采购降低进价,当然买断经营的实施是建立在零售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承担风险的基础上的。对于零售连锁企业规模小、资金相对缺乏、科技含量低、物流成本高的现状,零售连锁企业可以结成战略联盟,采取统购分销的方式,买断供应商的商品,降低物流成本、进货成本,若干的企业可以在物流方面结成虚拟企业,在虚拟企业建立强大的物流中心,在物流中心实行统购分销,降低物流成本,当虚拟企业有了一定的势力后,有了较大的抗风险能力时,可以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变代销为经销,买断供应商的产品减少供应商的风险,降低进货成本。

五、总结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在流通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 4 置,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对我国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连锁企业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中,只要能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增加其竞争优势就一定能真正成为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桥梁,为我国流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2、黄桂红:零售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 2009

3、陈晓伟、张悟移:节约法在配送路线选择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3

4、沙振权:中国零售企业对创新技术的认知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1

5、陈学军:人力资源效用分析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

6、孙宏岭: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科学, 1997

第三篇:高级财务会计论文

高级财务会计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新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比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实务问题层出不穷,会计准则需要规范的内容日益繁多,体系日趋庞杂,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09年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盟证券委员会投票决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诸如公司重组、兼并、跨国经营、租赁业务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出现给会计行为规范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针对对特殊经济现象和经济业务的会计,出现了高级财务会计即处理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特殊呈报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股份支付会计、物价变动会计、企业重组与清算会计、生物资产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保险合同会计。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和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嵌入式衍生金融工具使混合工具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工具。具有以下特征:(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新旧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会计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传统会计体系下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理论的局限性

(一)会计要素内涵排斥金融衍生工具的资产、负债的确认

在传统会计体系下资产、负债只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活动进行确认,不对未来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反映。但是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签订与交易发生之间是跨期进行的,即在合约签订后的未来期间才发生交易。这与传统会计体系中“过去发生”的原则不符,因而其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不能确认为传统定义的资产或负债。

(二)会计计量基础不能满足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需要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历史成本是计量基础,以交易中发生的实际现金流量作为入账依据,要求会计主体保持历史成本价值直到相应资产已耗用或负债已经清偿为止,而金融衍生工具在确认时只产生了权利和义务,交易尚未发生,也就无从得到历史成本。另一方面,衍生交易从合约签订到对冲或交割,体现的是一个过程,该过程不再像传统交易那样一次历经一个时点就可以完成。任何一项金融衍生工具,从合约的签订到最终交割或平仓都要经历一段时期,而且其交易市价随时都在变动。因此,金融衍生工具既无历史成本又无稳定价值,无法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

(三)会计报告体系不能在报表中反映金融衍生工具情况

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而财务报表又以反映过去的、确定的交易事项为主要内容,这是由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特征所决定的。金融衍生工具因在会计要素定义、计量确认等方面与之相悖,必然阻碍了对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充分披露,只能以附注的形式反映。这将涉及对传统会计理论在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以及会计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改革的直接目标是提供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决策的有用信息,才能将金融衍生工具按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反映其风险的大小。

二、新准则体系下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

鉴于上述情况,2006年到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框架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的形成和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新体系具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用,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三个层次构成。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解决了旧会计体系中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之间对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资产减值等不一致、相互抵触等矛盾,类同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此统一了会计体系。为具体会计准则中的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的金融衍生会计准则制定找到了依据,金融衍生工具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揭示具有自身的定位。

(二)新体系修订后的会计目标为金融衍生会计准则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评价标准

会计目标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是指导准则制定的基础,更是评价会计准则制定和执行情况的衡量标准。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会计目标表述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它过于笼统,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新准则规定,“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反映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之间的权衡与兼顾,为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起到引导作用,虽然金融资产、负债和权益要素不完全符合基本准则资产、负债和权益认定的条件,但是从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角度出发,具有未来性质金融资产、负债和权益要素必须确认,提供确认基础,使得金融工具会计要素才能够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三)新体系修订后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为金融衍生工具计量起到支撑作用

新基本准则的会计目标与国际财务会计目标趋同,形成“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导向目标,与之相协调将原来的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内容的完整性原则,保留了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新基本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趋同。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基础假设体现在总则中,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取消了原基本准则中的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这种质量体系为金融衍生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起到支撑作用。

(四)会计计量属性空间扩展给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解决了关键性问题

金融衍生工具按照历史成本属性无法计量,导致金融衍生工具曾经游离于财务报表体系之外,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掀起过一系列**,英国的巴林银行、日本的住友商社以及我国上交所的“3·27国债事件”和“中航油事件”,都是因操作衍生工具不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许多投资者强烈呼吁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否适合于金融机构。为了解决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问题,FASB从1990年开始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与此同时,IASC和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开始研究制定这方面的准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准则包括FA SB发布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FAS133,1998)以及I-ASC发布的第32号和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2,1995和IAS39,1998)。这些准则提出了与历史成本相对立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负债初始计量及损益计量上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终止计量应当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大多数的金融资产来说,公允价值是最适合的计量属性。

但是,有下列两个例外的情况: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对金融负债也有下列几种例外情况: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不扣除将来结清金融负债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担保合同,或没有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将以低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应当在初始确认后按照或有事项确定的金额和收人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的两项金额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

可见,金融衍生工具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采用其他属性计量,是混合计量模式。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新增了会计计量的规范内容,对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的概念、含义、应用条件等作出原则性规定。历史成本之外的计量基础被逐步引入到会计准则中,其中公允价值计量为金融衍生工具计量提供标准,将表外披露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监管。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新旧会计准则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可为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建立和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并可提供理论依据,这将会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使用规范,对降低其风险有着积极意义。

第四篇:中级财务会计论文

企业应如何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40904278 郭健 09金融6班

关键词:货币资金 预算 现金流 内部控制

摘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量业务都需要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来实现、完成,所以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货币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关键在于确定货币资金的预算及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

一、引言

对于货币我们都不陌生,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存放在银行的各种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如在途款项、本票,汇票等等。它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

那么如何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管理呢?我认为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关键在于确定货币资金的预算及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

我们都知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量业务都需要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来实现、完成。如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购买材料、支付工资、开支费用、交纳税款、分配利润等等。所以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货币资金是非常重要的。货币资金在企业的各项资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正是由于货币资金的重要性。企业才应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二、确定货币资金的预算

确定货币资金预算就是根据企业的产品生产、商品销售的计划与预测及其他有关活动的计划,客观合理地进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在确定货币资金预算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货币资金流量,合理安排存量,另一方面要科学管理货币资金的流量。

(一)预测货币资金流量合理安排存量

货币资金流量,包括货币资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在一定时期,企业货币资金流入量与流出量是不可能同时等量发生的,如果货币资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货币资金不足时,企业支付能力将很弱,难以保证日常经营业务的需要。如果货币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货币资金剩余时,企业支付能力将增强,但却会丧失部机会利润,由此而失去潜在的收益形成机会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货币资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编制货币资金预算,从而确定较为合理的货币资金余额,并及早采取措施合理安排使用多余的货币资金或弥补货币资金的不足。一般而言,货币资金结余时采用有价证券投资的策略,资金短缺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以充分发挥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般情况下,企业几乎不可能做到实际货币资金存量总处于所定的理想水平。那么要合理地安排好存量,可以采用区域控制法。区域控制法实际上是将背离所定标准的差异分为正常差异与异常差异。对正常差异可不加调控,而对异常的差异则需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调控。

(二)科学管理货币资金流量

企业尽管可以通过货币预算的编制来预测净流量,但仍然很难确定货币资金流量计划与实际的差别。因此,必须提高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率,而这又要通过正确的控制货币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方法来达到。尤其应当强调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消除一种有关货币资金的陈旧观念,即认为一个企业货币资金越充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就越有保障,从而企业的财力就越充沛,按照这种观念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然能保证所需的资金,但是生产的经济效益并未达到最佳水平。所以,企业在管理收入时在不影响未来销售的情况下,尽量加快收款的速度,从而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

三、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

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各项计划与预算时,控制好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要做好这方面,就要首先做好货币资金的日常控制,其次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加强货币资全的日常控制

1、做好现金的日常管理

严格遵守现金使用范围,库存现金限额及现金收支的规定

(1)遵守现金使用范围的规定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可以使用现金的范围是: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授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凡不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经济业务收支,都应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能用谎报用途的手段套取现金。

(2)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

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对没有在银行单独开立帐户的企业附属单位也须实行现金管理,必须保留现金的,也应该定其限额。其限额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限额之内。商业和服务业的找零备用现金,也须根据日常营业额核定定额。但不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内。凡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一般不得从本企业收入中直接支付有关支出,也不能将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和保存帐外公款。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即保证了企业单位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需要,又减少了库存现金的数额。此项规定对控制社会货币量的投放,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应严格遵守此规定,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3)遵守现金收支的规定

企业单位收入的现金,应在当日工作结束之前送存其开户银,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应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单位用于日常零星需要支付的现金,可以从库存现金中支付或者直接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也称坐支。之所以规定单位不准坐支现金,是因为单位擅自坐支将打乱现金正常的收支渠道,使银行无法了解单位现金收入的来源和支付的用途,不能对单位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2、做好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

银行存款的管理关系到企业日常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及时地反映货币资金的周转状况,确定保证企业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业务特点,采用适当便利的结算方法。制订相适应的手续和规定,是银行存款管理的重要工作。经办银行存款收付结算业务。必须严格遵守结算纪律,执行结算各项规定,保证结算业务按正常程序进行。银行存款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日常资金需要量作好预测,合理使用资金,既保证经营业务的资金需要,又应极大地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其次,加强对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日常管理,审核收付的合理合法性,掌握银行存款的结存情况,杜绝签发空头支票。在执行银行存款和结算业务的制度管理上,要从组织体制上落实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现金管理,银行信贷和结算制度的规定。

(二)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强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切实防止挪用、贪污、盗窃货币资金的行为发生,所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就显得比其他财产物资更为重要。

1、加强以现金的内部控制

对现金的内部控制一般要从对现金收入的内部控制和对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两方面着手。

(1)现金收入的内部控制

企业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业务,如产品销售或劳务提供。因此应当健全的销售收入和应收帐款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金收入内部控制的基础。现金收人内部控制的主要关键在于现金结算与库存现金。

(2)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

企业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关键在于应建立一定的审批手续。只有经过审批的款项才能支出。

2、加强对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

对银行存款进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银行存款收付款项的结算凭证与传递手续,四、总结

通过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企业能维持较好的财务状况,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又可使企业能抓住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本人认为要实现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一定要确定好货币资金的预算和控制好货币资金的收支。

第五篇:王婷婷范文

物流运输服务合理化的对策分析

[摘要]运输是物质资料或产品在空间较长距离的位移,一切物流过程均离不开运输,它是物流活动的核心业务。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是当今物流界应该着重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我国物流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旨在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提高 物流运输 服务 措施

1引言

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仍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物流运输服务存在问题

2.1.空驶比率高、积载率低

因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管理分布范围较大,各部门采用局部的计算机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部门很难收集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调整运输计划,并向各地区的物流部门传送信息,以及企业缺乏高效的车辆装车的调度和指挥系统,导致运输车辆的空驶偏高。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物流运输车辆的空驶比率达37%;某些专门运送特种货物的专用车辆,如专门运送商品汽车的汽车物流车辆,其空驶比率高达39%。汽车空驶行程完全是消耗性生产过程,车辆的空驶行程越少,车辆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运输成本就越低。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努力减少车辆空驶行程,提高车辆利用率。

2.2物流标准化程度低,货损货差率高

企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所使用的物流设备,特别是包装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导致货损率与车辆积载率低。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我国物流货损率为2.5%左右,是沃尔玛商品配送损耗率1.1%的2倍左右。由于较高的货物货损率,造成极大的企业与社会资源浪费。

2.3节点布局不合理,运输配送准时率低

我国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未能较好处理中心仓库与销售网点的布局,加大运输难度,导致物流运输准时率偏低。由于较低的运输配送准时率,延长了货物在途时间,降低企业货物周转速度,增加企业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3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 :

3.1远程或起程空驶

FEDEX空车或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在实际运输组织中,有时候必须调运空车,从管理上不能将其看成不合理运输。但是,由于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不采用运输社会化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3.2对流

对流运输又称为“相向运输”、“交叉运输”。指同一品种、同一规格或可以互相代替的物资,在同一线路、或两条平行运输线路上的相向运输。对流运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路线上的对流运输。另一种是隐蔽的对流运输,即同一种货物在相近的地方生产的情况下,沿着两条平行的路线向对方方向的运输。由于它不易被发现,故称为隐蔽的对流运输。

3.3迂回

不经由最短径路的绕道运输。一般是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的阻碍、线路或航道通过能力的限制、交通法令的限制或货物性质的特殊要求等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运输部门计划、组织工作不当或物资部门选择运输径路不合理所引起的迂回运输,则是一种不合理运输。尽管有些迂回运输有其必要,但终究会引起运输能力的浪费、运输费用的增加和货物在途时间的延长,故应尽量避免。

3.4重复

DHL重复运输是指一种货物本可直达目的地,但由于批发机构或商业仓库设置不当,或计划不周而在中途停卸、重复装运的不合理运输现象。重复运输,一般虽未延长里程,但增加中间装卸环节,延长货物在选时间,增加装卸搬运费用,而且降低车、船使用效率,影响其他货物运输。

3.5过远

过远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货物运输现象。即销地完全有可能由距离较近的供应地购进所需要的相同质量的物美价廉的货物,却超出货物合理流向的范围,从远距离的地区运进来;或两个生产地生产同一种货物,它们不是就近供应邻近的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他消费地。

3.6倒流

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售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不合理运输现象。这种现象也常常表现为对流运输或迂回运输。其不合理程度要甚于对流运输,其原因在于,往返两地的运输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双程的浪费。倒流运输也可以看成是隐蔽对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3.7运力选择不当

未选择各种运输工具优势而不正确地利用运输工具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的有以下若干形式。

3.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对货主而言,可以选择最好托运方式而未选择,造成运力浪费及费用支出增加的一种不合理运输。

4影响物流运输服务主要因素分析

4.1运输距离

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由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基本因素,缩短运输距离从宏观、微观都会带来好处。

4.2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4.3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最大程度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4.4运输时间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加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4.5运输费用

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运费多少,也是各种合理化措施是否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5.促进我国物流运输服务主要的措施

5.1建立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输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方的成本,同时还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得销货方达到“最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状态,减少库存积压。如沃尔玛快速的供货系统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快捷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可以比同行业低2%-3%,奠定了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础。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都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

5.2多式联运运输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货物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与传统运输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其一,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全程运输由专业人员组织,可做到各环节与各运输工具之间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停留时间短、货物的运达速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运输质量,保证了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运抵目的地。其二,实现了统一化、简单化。由于货主只需办理一次委托代理合同,投保一次,其余一切运输事务均由联运经营者负责处理,而一旦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货物的损害风险皆由联运经营者负责。第三,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多式联运经营者一般与业务相关企业都有长期合作协议,可以得到更优惠的运价。最后,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都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高利润。

5.3开展共同配送

大多数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5.4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际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小生产,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一家一户运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空驶、运力选择不当(因为运输工具有限,选择范围太窄)、不能满载等浪费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地运行,所以浪费颇大。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措施。当前火车运输的社会化运输体系已经较完善,而在公路运输中,小生产生产方式非常普遍,是建立社会化运输体系的重点。社会化运输体系中,各种联运体系是其中水平较高的方式,联运方式充分利用面向社会的各种运输系统,通过协议进行一票到底的运输,有效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受到了欢迎。我国在利用联运这种社会化运输体系时,创造了“一条龙”货运方式。对产、销地及产、销量都较稳定的产品,事先通过与铁路、交通等社会运输部门签订协议,规定专门收、到站,专门航线及运输路线,专门船舶和泊位等,有效保证了许多工业产品的稳定运输,取得了很大成绩。

5.5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这一措施的要点,是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里程范围,也尽量利用公路。这种运输合理化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用公路分流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加大这一区段的运输通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公路从门到门和在中途运输中速度快且灵活机动的优势,实现铁路运输服务难以达到的水平。我国“以公代铁”目前在杂货、日用百货运输及煤炭运输中较为普遍,一般在200公里以内,有时可达700—l000公里。山西煤炭外运经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用公路代替铁路运至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是合理的。

5.6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直达的优势,尤其是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考虑用最有效的技术来实现这种稳定运输,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如同其它合理化措施一样,直达运输的合理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有所表现,不能认为直达一定优于中转。这要根据用户的要求,从物流总体出发做综合判断。如果从用户需要量看,批量大到一定程度,直达是合理的,批量较小时中转是合理的。

5.7配载运输

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配载运输往往是轻重商品的混合配载,在以重质货物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海运矿石、黄沙等重质货物,在上面放木材、毛竹等,铁路运矿石、钢材等重物上面放轻泡农、副产品等,在基本不增加运力投入情况下,在基本不减少重质货物运输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物的搭运,因而效果显著。5.8“四就”直拔运输

“四就”直拔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一般批量到站或到港的货物,首先要进分配部门或批发部门的仓库,然后再按程序分拨或销售给用户。这样一来,往往出现不合理运输。“四就”直拨,首先是由管理机构预先筹划,然后就厂或就站(码头)、就库、就车(船)将货物分送给用户,而勿需再入库了。

5.9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例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状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袋鼠式车皮,大型半挂车解决了大型设备整体运输问题;“滚装船”解决了车载货的运输问题,集装箱船比一般船能容纳更多的箱体,集装箱高速直达车船加快了运输速度等,都是通过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合理化。

5.10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有不少产品,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如果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问题,例如将造纸材在产地预先加工成干纸浆,然后压缩体积运输,就能解决造纸材运输未满载的问题。轻泡货物预先捆紧包装成规定尺寸,装车就容易提高装载量;水产品及肉类预先冷冻,就可提高车辆装载率并降低运输损耗。

结论

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及时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路线,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时间,取最短的里程到达目的地,从而加速货物流通,既可及时供应市场,又可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运输质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否则,不合理运输将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并相应地转移和追加到产品中去,认为的加大了产品的价值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加重需求方的负担。

对物流资源合理的配置。我国传统的运输业拥有丰富,但是比较零散的物流资源,如果要想使运输物流通过改造在物流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就必须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在资源利用上,对企业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效应,减少浪费,以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交通运输业。在发达的物流管理体系中,运输已经无法与现代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系统相分离。现代物流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信息流与之配合,这就要求运输系统要有高效、准确的指挥和调度系统。此外在运输过程中,数据和凭证处理时间常常占据了整个运输时间的相当部分,使得信息联系能力越来越重要,每个企业都在着重简化贸易程序,实现数据和凭证的标准化与信息化。运输系统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精益分配比例的基本前提条件。政府应建立建在全国范围内的物流公众信息平台,发挥网络平台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虚拟化特点,促进物流企业间组成的战略联盟,最终实现物流产业的精益化发展。

不断改善与勇于创新。精益物流思想的精髓之一就是不断的“改善”。面对旧的、不合理现象,要勇于创新,打破限制。

精益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它所强调的客户至上、及时准确、整体优化、不断改善与勇于创新的理念是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是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根本思想。引入精益物流思想,有利于我国运输业改变粗放式的管理观念,并有效地组织合理运输,必将对我国的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1]陈家旺.信息化改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J].经济师,2005.[2]吴海波.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市物资储运百子湾公司”电子仓库管理系统的实践及意义[J].北京物资流通,2006,(04).[3]张建伟.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6,(6).[4]徐敏.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江苏商论,2005,(12).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下载王婷婷高速公路财务会计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婷婷高速公路财务会计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5篇

    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1,论财会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2,效益不景气企业的财务策 3,企业筹资环境研究4,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 5,企业流动资金运营......

    王婷婷工作计划

    魏家地学校2012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己任,高举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心一意谋学校的发展,全面......

    工会财务会计论文投稿指南

    工会财务会计论文投稿指南 一、福州市总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贯彻、定目标,出台县级、基层工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 福州市......

    财务会计信息问题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推荐五篇)

    财务会计信息问题-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会计信息问题,也......

    会计论文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总目标。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

    会计论文

      论文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08-10-18阅读:937栏目:财务论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

    会计论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题。融资是企业资本运 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是收益分配赖......

    会计论文

    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写作提纲 一、我国家族式企业总体现状 (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状况 (二)家族式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含义 二、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